资源描述
课后撷珍
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
教 材 悟 读
至高无上的人生境界——《蜀道难》
李白始终以“诗仙”的形象活在人们的心目中。他喝酒,“天子呼来不上船”;他作文,“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他游山,“五岳寻仙不辞远”;他写水,“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兴奋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哀痛时“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惆怅时,“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生气时,“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快活颜”!就连他的诞生和逝去也染着奇特浪漫的颜色。李白的一生能给人很多启示,也能告知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自己的境况与人生。
【素材运用】 你身着一袭青衫走来。你的头高高地扬着,似扬着你那不屈的灵魂;瘦削的肩膀似无法承受苦难之重,却又坚强地挺着;夜色黯淡了你俊秀的面孔,却更显出你傲岸的气节。你的手中托着一壶清酒,稍微的抖动打碎了你孤独 的投影。你走近,又走远。我的梦消逝在遥远的天际。
【相关话题】 1.敢于呈现真性情;2.率真人生;3.蔑视权贵;4.人要有傲气;5.人不能轻狂。
美 文 品 读
烽烟滚滚话蜀道
丁晨
“蜀道”作为历史名词,人们首先从唐代大诗人李白《蜀道难》中“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而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的千古绝句中知悉。
其实,自汉魏以来,有关咏叹蜀道诸驿路的颂赋、碑文、游记连绵不断,形成一种以蜀道为题材的文学形式。而人们又通过这些名篇诗文,可以查找古蜀道的遗存轨迹和历史烽烟。早在南朝历史学家裴松之的《三国志》的注释中曾引《魏略》一书,已用“蜀道”一词。清代学者严可均在其编纂的《全三国文》的诸葛亮名下,收录了一篇《黄陵庙记》记述了诸葛亮“趋蜀道,履黄牛,因睹江山之胜”。是说诸葛亮进军四川的东汉献帝之事。
宋代郭茂倩编辑的《乐府诗集》中即收有南朝梁简文帝萧纲的《蜀道难二首》、南朝梁陈间诗人阴铿的《蜀道难》和刘孝威的《蜀道难二首》。由此看来,“蜀道”一词,早在我国三国时代就已经消灭了。但是,蜀道诸驿路的修凿时间却要比三国时期早得多。
从历史的演化看,“蜀道”是指当时京都长安或关中通往汉中、四川,特殊是汉中通往四川的官马驿路的统称。它不是指一条道路,而是数条曲曲弯弯的谷道。
人们常说:条条道路通罗马。实际上,也是条条谷道通秦蜀。所谓“谷道”,是说这些古道基本上都是沿河谷坎坷曲折而建。从东往西,长安或关中通往汉中、四川的古道上,驰名的主要分布着七条谷道,分别是子午道、傥骆道、文川道、褒斜道、连云栈道、故道和金牛道等。
蜀道主要除了这七条驿道外,还有北起今南郑县因穿越米仓山进入四川而得名的米仓道,由汉中西乡动身到镇巴至四川万源的驿路,因接涪陵为杨贵妃送荔枝而得名的荔枝道等等。唐天宝年间的荔枝道和子午道相接,通往长安。蜀道自开通起整个存续期间,即伴随着战斗。历史上发生在蜀道的战事不计其数,这是任何一条古道路都望尘莫及的。历史上的王朝更迭、分裂割据,蜀道的军事地位彰明较著,成为兵家必需把握的重要目标。从最早的军事行动武王伐纣,周幽王伐褒国,战国时期秦惠王灭蜀,秦楚相争汉中,到曹操刘备争夺汉中,东晋司马勋攻打苻坚,金、蒙古对南宋进攻,再到李自成义军被困汉中,清白莲教义军等出击征战……刀光剑影,烽烟滚滚,无不是在蜀道诸驿路上演绎了一出出惊心动魄、活龙活现的历史活报剧。从京都长安或关中通往巴蜀的诸条驿路,不但要翻沟越岭,跋山涉水,翻过秦岭和大巴山,还要通过一座座被誉为“秦蜀襟喉”、“川陕锁钥”的关隘。在诸蜀道中,驰名的关隘有剑门关、五丁关、武休关和大散关等四关。
而在这四座名关中,论险要雄奇和驰名,又首推剑门关。剑门关雄踞四川广元市剑阁县城北三十公里处。剑门群峰,峰如剑,关似门,峰峦叠嶂,横亘数百,凸然断绝,形成高约一百米,顶宽一百米,底宽约五十米,长约五百米的隘口。身临其境,顿感大自然鬼斧神工,天造地化之奇绝。当年三国时期,魏镇西将军钟会率十万精兵进取汉中,直逼剑门关,蜀军大将姜维统领三万兵马,抵抗钟会十万大军于剑门关外。可真谓李白噫吁唏“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后人为纪念姜维,把剑门关一座像武士模样的崖壁山峰,称之为把守剑门关的“姜维像”。如今,川陕大路沿循古道,从剑门关穿隘而过。五丁关矗立在陕西宁强中部,它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出于战国时期秦惠王伐蜀,石牛粪金、五丁开道的故事。关下的金牛峡,石怪谷深,为蜀道一险。
武休关坐落汉中市留坝县境内,实则是河水冲刷而成的一道隘口,两岸山崖壁立陡峭,形成两山夹水、中空一线雄险的景致。散关也称大散关,坐落在今宝鸡市西南,秦岭山脉西大散岭上的大散关,不仅是秦蜀驿路上的重要关隘,也是古代关中的西大门、秦地四大名关之一。
峭仞奔霆会益门,
乱峰中袅一丝行。
更登大散岭头望,
很多群山此处迎。
当年胸怀大志、年少气盛的李白,离别家乡,仗剑云游,一路跋涉,穿越秦巴大山,来到大散关,即将进入关中长安时的亢奋心情之诗句,也表述了大散关的险峻和重要位置。历史有时有惊人的相像。
一代文豪郭沫若先生于半个多世纪前的1961年,曾撰写了一首长诗《蜀道奇》。作者称“李白曾作《蜀道难》,极言蜀道之险,视为畏途,今略拟其体而反其意,作《蜀道奇》”。诗人怀着对新中国成立后川陕交通奇变的兴奋和赞美,写道:
噫吁嘻,雄哉壮呼!
蜀道之奇奇于读异书。
水道似星罗,城市如棋布。
轻重工业按比例,
交通网脉如蜘蛛。
已建成渝、宝成、成昆诸铁路,
促使西南四塞之城成通衢。
江轮增加千万吨,
神鹰铁翼开云途。……
【品读】 古蜀道是古代中国人的宏大制造和才智结晶。它当之无愧地可以和早已有名于世的京杭大水道、万里长城和秦直道媲美。它不仅是连接秦蜀的驿路大通道,把中国历史上,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两个“天府之国”紧紧连接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