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学案13细胞的增殖题号1234567891011选项一、单项选择题1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的试验中,用NaOH溶液浸泡不同边长的含酚酞的琼脂立方块确定时间后,取出立方块切成两半。其剖面如图所示,其中x为NaOH集中的深度,y为立方块的边长,阴影代表红色。则()A该试验的自变量为x,因变量为yBx的值随y值的增大而增大CNaOH集中的体积为(yx)3Dy值越小,集中体积的比例越大解析:该试验的自变量为琼脂块大小,即琼脂块的边长y,因变量是物质运输效率,即y3(y2x)3y3,A错误;单位时间内NaOH集中的深度是相对固定的,与y的大小无关,B错误;NaOH集中的体积为
2、y3(y2x)3,C错误;NaOH集中的速度是相对固定的,琼脂块的边长y越小,集中体积所占比例越大,D正确。答案:D2下列有关生物学试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用淀粉和淀粉酶,检测试验结果可用斐林试剂B将同一叶片均分为两半,一份于黑暗,一份于光下,相同时间后秤其干重,光下半片叶的重量减去暗中半片叶的重量为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C可用双缩脲(NH2CONHCONH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D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效率的关系时,琼脂块体积越大,表面积越小,氢氧化钠在琼脂块内的集中速率越慢解析: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不行用淀粉和淀粉酶及斐林试剂检测,由于斐林试剂检测时需要506
3、5 的温度水浴加热,A错误。光下和黑暗中都要进行呼吸,故光下半片叶的重量减去暗中半片叶的重量为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B正确。双缩脲与双缩脲试剂有区分,双缩脲(NH2CONHCONH2)是两个分子脲(即尿素)经180 左右加热,放出一个分子氨(NH3)后得到的产物,与双缩脲试剂本质不同,C错误。琼脂块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即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削减;氢氧化钠集中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削减。答案:B3生物科学争辩中的重要手段是观看与试验。下面是四位同学利用光学显微镜在试验室中观看到的现象,你认为不具有科学性的是()Aa同学:经健那绿染色的人口腔上皮细胞可看
4、到蓝绿色的线粒体,细胞质接近无色Bb同学:经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染色后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Cc同学:质壁分别发生时,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中液泡渐渐缩小且颜色渐渐变深Dd同学:经解离和染色的洋葱根尖分生区的细胞中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解析:依据试验原理,健那绿染液是将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A正确。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B正确。质壁分别时,由于细胞失水,液泡缩小,细胞液浓度增大,颜色加深,C正确;由于经解离后细胞死亡,不行能看到染色体的动态变化,D错误。
5、答案:D4下列有关细胞叙述正确的是()A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B核糖体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由蛋白质和mRNA组成C中心体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D酵母菌细胞不具有染色体,其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解析:溶酶体的功能是吞噬水解来自体外的一些病原体或细胞内年轻的细胞器,其功能基础是多种水解酶,A正确。核糖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rRNA(核糖体RNA),mRNA是翻译的直接模板,B错误。洋葱属于高等植物,细胞中无中心体,C错误。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其细胞核中含有染色体,D错误。答案:A5细胞分裂间期可人为分为G1、S和G2期。如图PCNA是一
6、类只存在于增殖细胞的阶段性表达的蛋白质,其浓度在细胞周期中呈周期性变化,检测其在细胞中的表达,可作为评价细胞增殖状态的指标。下列错误的是()APCNA主要在细胞核内发挥作用BPCNA可能影响染色体的平均支配CPCNA可能与DNA分子的复制有关D肺癌病人体内PCNA含量较正常人高解析:PCNA浓度在DNA复制时期(S期)达到最高峰,随着DNA复制完毕,其浓度又下降,说明PCNA与DNA复制相关,即PCNA能促进DNA的复制;DNA复制主要在细胞核进行,所以PCNA主要在细胞核内发挥作用,A正确。染色体的平均支配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而PCNA主要在间期发挥作用,所以PCNA不会影响染色体的平均支配
7、,B错误。PCNA浓度在DNA复制时期达到最高峰,随着DNA复制完毕,其浓度又下降,说明PCNA与DNA复制相关,C正确。细胞癌变后,细胞增殖加快,PCNA含量将上升,D正确。答案:B6下图为一同学在高倍镜下观看到大蒜(二倍体)根尖分生区两个相邻的细胞,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甲的染色单体数为乙的1/2B甲的染色体数为乙的1/2C乙核DNA数为甲的1/2D乙核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解析:图甲所示细胞表示的是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图乙表示的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由着丝点处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不含有染色单体,所以甲的染色体数为乙的二分之一,在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细胞中染色体数量不
8、变,但是由于DNA的复制使DNA数量加倍,所以甲细胞和乙细胞的DNA数应当相等,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不会发生分别,所以在乙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答案:B7在体外培育小鼠体细胞时,发觉细胞分为3种类型:甲类细胞核DNA量是乙类细胞的两倍,丙类细胞核DNA量介于甲乙两类细胞之间。以下推想正确的是()A甲类细胞均处于分裂期,在三类细胞中所占比例最大B乙类细胞无分裂力气,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C丙类细胞已经进入年轻期,将停止细胞分裂D用药物抑制细胞的DNA复制,乙类细胞比例将增加解析:由题意知乙细胞是没有复制的小鼠体细胞;甲细胞核DNA量为乙细胞的两倍,说明甲细胞为复制完成的小鼠体细胞,丙细胞
9、核DNA量介于甲乙两类细胞之间,说明丙细胞是正在复制的小鼠体细胞。在细胞分裂周期中,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A错误;乙细胞可能有分裂力气,也可能没有分裂力气,从本题无法得知,B错误;丙细胞处于分裂间期,正在进行分裂,不能说明进入年轻期,C错误;用药物抑制细胞的DNA复制,小鼠体细胞核DNA不再复制,则乙类细胞比例将增加,D正确。答案:D8细胞分裂间期可人为分为:G1期、S期和G2期,G1期主要进行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并且为下阶段DNA合成做预备(如合成各种与DNA复制有关的酶);S期最主要的特征是DNA的合成;G2期主要为后面的分裂期(M期)做预备。某哺乳动物体细胞在培育中能够分裂,在培
10、育过程中将适量的3HTdR(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和某促进细胞分裂的药物加入到培育液中,培育一段时间,可观看和测量到()AG1期变短,该期有大量3HTdR进入细胞核BS期变长,该期有DNA复制和核糖体的增生CG2期变短,该期细胞核中每个着丝点上有两个DNA分子DM期相对较短,该期细胞的核膜始终完整解析:大量3HTdR进入细胞核的是S期(DNA复制期),A错误。促进细胞分裂的药物将会使细胞周期缩短,S期变短,并且S期进行DNA的复制无核糖体的增生,B错误。DNA复制完成后的G2期,每条染色体上有两个DNA分子,C正确。M期的前期核膜解体,末期核膜重新毁灭,D错误。答案:C9下列关于细胞分裂
11、的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细胞分裂间期发生了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B高尔基体、线粒体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活动旺盛C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发生交叉互换,能产生基因重组D大肠杆菌在分裂过程中毁灭纺锤体和染色体解析:细胞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预备,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A正确。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板的位置毁灭了一个细胞板,细胞板由细胞的中心向四周扩展,渐渐形成了新的细胞壁,此过程高尔基体、线粒体活动旺盛,B正确。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别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发生交叉互换,能产生基因
12、重组,C正确。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无核膜、核仁及染色体等,在分裂过程中不会毁灭纺锤体和染色体,D错误。答案:D10关于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间期复制后染色体数和DNA数加倍B后期染色单体数量随着染色体数量的增加而增加C细胞分裂后期和末期核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相同D有丝分裂的全过程中核DNA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始终保持全都解析:间期复制后DNA数加倍,但染色体数目不变,A错误;后期由于着丝点的分裂,染色单体分别变成染色体,所以染色单体数目变为0,B错误;细胞分裂后期和末期,每条染色体只含有1个DNA分子,所以核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相同,C正确;有丝
13、分裂的前期、中期,细胞核DNA和染色单体的数量保持全都,D错误。答案:C11下列关于“观看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的试验叙述不正确的是()A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彼此分别开来B制片之前要通过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体着色后在显微镜下观看C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分散开,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看D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的动态连续变化是观看的主要内容解析: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彼此分别开来,A正确;制片的过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所以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体着色,B正确;压片的目的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分散开,便于观看,C正确;经过解离后细胞已死亡,因此观看不到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的动态连续变化,D错
14、误。答案:D二、非选择题12下面是以洋葱为试验材料做试验得到的试验现象或结果,请据图回答:(1)图1是利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进行的质壁分别试验现象,试验时外界溶液是滴入少量红墨水的0.3 g/mL的蔗糖溶液,那么图中a、c两处的颜色分别是_,对原生质层的描述是_。(2)图2是利用洋葱根尖进行的有丝分裂试验现象,试验中装片制作时流程为_;图中E表示细胞分裂_期,推断的依据是_。(3)图3是分别洋葱管状叶中色素得到的滤纸条,由该结果可知洋葱管状叶中_。A色素的种类B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的相对大小C不同色素的相对含量D各种色素的颜色(4)可以用洋葱进行过氧化氢分解的试验吗?_。缘由是_。解析:
15、(1)图1为细胞进行质壁分别的试验,其中a为细胞内液,c为外界溶液即滴入少量红墨水的蔗糖溶液,因此颜色分别为无色、红色。原生质层指的是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图2表示观看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试验,其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图中的E表示有丝分裂后期,依据是染色体从着丝点分开,分别移到细胞的两极,两极各有一套染色体。(2)图3为叶绿体中的色素的分别试验,其原理是依据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分别各种色素。依据分别的条带可以得精彩素的种类,各个带的宽度反映了色素的含量,在滤纸条上色素会呈现相应的颜色,因此答案为ABCD。(3)可以用洋葱进行过氧化氢分解的试验,由于洋葱中含有过氧化氢
16、酶。答案:(1)无色、红色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2)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后染色体从着丝点分开,分别移到细胞的两极,两极各有一套染色体(3)ABCD(4)可以细胞中含有过氧化氢酶13在完成了观看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试验后,老师给同学供应了2份资料。资料一一份“试验报告”的部分内容(一)解离:剪取洋葱根尖5 cm,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混合液(体积比为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 min。(二)染色:把根尖放在盛有0.01 g/mL龙胆紫溶液的玻璃皿中染色35 min。(三)漂洗:将根尖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 min。(四)制片:将
17、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把根尖弄碎,盖上载玻片,用拇指轻轻按压载玻片资料二全班20个试验小组的试验数据汇总表(注:各小组计数50个细胞,试验条件与观看计数方法相同)(1)请改正“资料一”中的3处错误_。(2)若已知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细胞周期为12.0 h,请依据“资料二”,在下面的饼状图中表示出间期、前期、中期以及后期和末期所占的时间(单位:h,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3)有些因素会影响细胞周期各时期的长短,试验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误差。因而对整个试验结果可能产生影响的有_。取材时间根尖培育温度解离时间长短载玻片厚度计数的细胞是否属于分生区细胞细胞周期各时期区分是否精确解析:(1
18、)依据材料与课本试验要求对比可知:剪取根尖应为23 mm;先漂洗,后染色;盖上盖玻片,其上加一片载玻片。同时要留意:解离完确定要漂洗,目的是洗去多余的盐酸,防止解离过度而影响染色。染色时间不要太长,35 min。加盖玻片时,留意防止产生气泡。压片时,要尽可能使细胞分散开,细胞在盖玻片下分散呈云雾状。观看时要留意边观看边移动装片,观看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2)依据表中各种时期细胞的比例,计算出细胞周期的大小,回忆并参照课本上的饼状图,绘出符合要求的图形。(3)试验中的很多操作步骤和操作时间都会影响试验结果,但载玻片厚度不会影响试验结果,只是对观看试验现象产生一点影响。答案:(1)将“5 cm”改成“23 mm”;试验操作步骤应改为先漂洗后染色;将“盖上载玻片”改成“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2)见下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