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一综合测试卷(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第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对孔子仁学的重新解读孔子的仁学思想始于亲,却非最终亲,这也是儒家的仁爱观念能够成为最普遍的道德原则的关键所在。孔子主见将仁爱由亲亲之情逐步向外扩展,惠及整个人类“泛爱众而亲仁”(学而);尔后再进一步将对人类的道德关怀推及到自然万物“知者乐水,仁者乐山”(雍也)。为了不使“仁民”、“爱物”的思想流于空疏,孔子提出了“畏天命”(季氏)的观念。在孔子那里,“天命”主要被理解为一种异己的客观必定性。这种必定性是人的力气所不能抗拒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畏天命”,是孔子在为人的
2、意志自由划界。在孔子看来,要使天、人关系处于和谐顺应的状态,只有唤起人们对“天命”的敬畏之情,才不至于在“天”或“天命”面前,变得胆大包天、肆虐妄为,否则将“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八佾)。当然,我们也不否认“畏天命”观念中蕴含着某些宿命论的因子。 孔子认为,君子之所以“畏天命”,是由于君子“知天命”,而“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季氏)。而“知天命”并非是指对天命有着清楚、透彻的理喻或猜测,而是意味着只有知晓了何谓“天命”,即觉解到人的自由的界限,才能“不怨天、不尤人”,“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不仅感知到“天命”的存在和对人事的作用,而且还意识到这种存在和作用具有肯定的奇特性,难以被人真正知晓。
3、既然天命难知,也就自然要“畏天命”了。这是一种格外明智的态度,正是这种态度使得孔子在大自然面前具有虚怀若谷的圣人气象。必需指出,孔子对“天命”奇特性的认知、敬畏,并没有将其引向奇特主义。孔子从不为奇特性所囿,而是超乎寻常的理智。知“天命”之难知,并不等于天命不行知,或者放弃对天命的追问。孔子终身都在致力于学习,并且还辩证地意识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学”与“思”的目的之一就是力争达到对“天命”的“知”。孔子从未由于“畏天命”而把人引向对“天命”的单向度的依靠或畏惧,他更多地是在对“天命”的反省、端详、考问的过程中,更大程度地确定了人在“究天人之际”中的那份主动。然而,孔子
4、也深切感悟到:人的有限生命难以揭示无限的天命。这种推人及物的情怀,对导引令人走出“人类中心论”和“自然中心论”的怪圈,具有启迪意义: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既不能只强调人类利益而忽视对自然环境的爱护;也不能只留意自然爱护,而完全弃人类利益于不顾。人类利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必需兼顾,但这种兼顾,又是有“重点”和“差等”的。只有这样的生态观,才不至于使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陷入尴尬的“二难”境地。(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1对孔子提出的“畏天命”观念的表述,不止确的一项是()A“畏天命”观念是孔子基于对“天命”的生疏之后提出来的。B“畏天命”告知人们,要敬畏自然,否则将“获罪于天,无所祷也”。C
5、面对“天命”,孔子是无力又无奈的,因此,他的“畏天命”观念包含着宿命论成分。D“畏天命”观念表现了孔子在大自然面前的明智和虚怀若谷的圣人气象。解析“孔子是无力又无奈的”,理解错误。答案C2对文中孔子的人与“天命”的关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只有唤起人们对“天命”的敬畏之情,才能使天、人关系处于和谐顺应的状态。B孔子意识到了“天命”的存在、对人事的作用及前二者的奇特性,所以要“畏天命”。C“天命”难知,并不等于天命不行知,从而放弃对天命的追问,放弃人的主动性。D孔子提出的“学”与“思”的目的就是要人们力争达到对“天命”的“知”。解析“目的”,确定化。答案D3下面的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6、)A从“泛爱众而亲仁”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孔子将人类的道德关怀推及到自然万物。B“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是由于“小人”不努力学习,没有学问,无知者无畏。C在强大的“天命”面前,孔子提出“畏天命”思想,还是没有摆脱“自然中心论”的怪圈。D本文认为,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不仅要强调人类利益,更要留意自然爱护解析B后半句表述不对,于文无据;C.张冠李戴;D.误会了原文的关系,把原文的并列关系理解成了递进关系。答案A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孟轲受业于子思,既通,游于诸侯,所言皆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然终不屈道趣舍,枉尺以直寻。尝仕于齐,
7、位至卿,后不能用。孟子去齐,尹士曰:“不识王之不行以为汤、武,则是不明也;识其不行,然且至,则是干禄也。千里而见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后出昼,是何濡滞也?”轲曰:“夫尹士乌知予哉!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岂予所欲哉!予不得已也。予三宿而出昼,于予心犹以为速,王庶几改诸。王如改之,则必反予。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鲁平公驾,将见孟子,嬖人臧仓谓曰:“何哉,君所谓轻身以先于匹夫者?以为贤乎?”乐正子曰:“克告于君,君将为来见也。嬖人有臧仓者沮君,君是以不果。”曰:“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之所能也。吾不遇于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 又绝粮于邹、薛,
8、困殆甚,退与万章之徒序诗书、仲尼之意,作书中外十一篇,以为“圣王不作,诸侯恣行,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于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塞仁义也。仁义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也。吾为此惧,闲先王之道,距杨、墨,放淫辞,正人心,熄邪说,以承三圣者。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梁惠王复聘之,以为上卿。注昼:齐国邑名。乐正子:即乐正克,孟子弟子,当时在鲁国做官。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识其不行,然且至,则是干禄也干:谋取B嬖人有臧仓者沮君 沮:阻挠 C闲先王之道 闲:放下
9、 D距杨、墨,放淫辞 距:抵制解析闲:捍卫。答案C5下列选项中分别表现孟子在宣扬孔子学说过程中的“穷”与“通”的一组是(3分)()A绝粮于邹、薛不屈道趣舍,枉尺以直寻B所言皆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梁惠王复聘之,以为上卿C受业于子思尝仕于齐,位至卿D鲁平公驾,将见孟子识其不行,然且至解析A项其次句说其不委曲求全不能变通;C项第一句说其受业,非“穷”;D项第一句说其“通”,其次句是尹士的话,说其居心可疑。答案B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尹士认为,孟子不远千里来见齐王,假如不是不明智,就是为谋求个人利禄,离开齐国时在昼邑“三宿而后出”,这也太迟缓了。B孟子在昼邑“三宿而
10、后出”,是由于他信任假如多停留几天,齐王就可能回心转意请他回去,可等到齐王转变态度,他已经不便在昼再停留下去了。C孟子游说诸侯的途中,在遭“绝粮”的困厄时照旧发愤著述,为诗、书等作序,最终被梁惠王聘为上卿。D孟子认为,杨朱、墨翟的学说不破除,就会阻挡仁义施行,杨墨将会率领野兽吃人,并导致人们相互残杀的局面。解析B无中生有。齐王并没有转变态度;C.“在遭绝粮的困厄时照旧发愤著述”错,“为诗书等作序”是其返回后的行为;D.“率兽食人”,(像)率领野兽来吃人,比方统治者暴政害民,说“杨墨将会率领野兽吃人”不当;“导致人们相互残杀的局面”的缘由有二:一是不破除杨墨学说,二是不发扬孔子学说。答案A7把文
11、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轲曰:“夫尹士乌知予哉!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岂予所欲哉!”(5分)译文:_(2)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塞仁义也。(5分)译文:_答案(1)那尹士怎么会懂得我(的想法)呢!远行千里来拜见齐王,这是我情愿的(事情);不被齐王赏识(或“礼遇”)而离开,(这)莫非是我情愿的吗!(关键词为“乌”“遇”“岂”,每个1分,推断句式1分。句意1分)(2)杨墨的学说不破除(或“停止”),孔子的学说不发扬(或“彰显”),这是用邪说来欺罔民众、遏止仁义(或“仁义之道被堵塞”)。(关键词“著”、“诬”、“塞”,各1分。句意2分)参考译文孟
12、子在子思门下接受学业,明通义理后,在诸侯间游说,他所讲的都被认为迂腐高远不切实际,但他始终不委曲求全,屈缩一尺以便伸展八尺。他曾经在齐国做官,做到卿这一职位,后来不被重用。孟子离开齐国,尹士说:“不知道齐王不能成为商汤、周武王那样的君主,这是不明智;知道齐王不行能,然而还是到齐国来,那就是为谋求利禄。不远千里地来见齐王,由于不受齐王赏识所以离开,但却在昼邑住了三夜后才走,这是多么迟缓啊?”孟子说:“那尹士怎么会懂得我(的想法)呢!千里迢迢来见齐王,这是我自己情愿的;不受齐王赏识而离开,莫非是我情愿的吗!我是不得已啊。我住了三夜才离开昼邑,在我心里还认为是太快了,(我心想)齐王或许会转变态度,齐
13、王假如转变了态度,那肯定会让我回去。(等到)离开了昼邑,齐王没有(派人)追我回去,我这才有了要回去的猛烈想法。”鲁平公预备好车马,将要去会见孟子,他所宠幸的近臣臧仓说:“这为的是什么呢,您为何要先屈驾去访问一个一般人呢?莫非认为他有贤德吗?”乐正子(对孟子)说:“我告知过国君,他打算来见您的,宠臣中有个叫臧仓的阻挡他,所以国君最终没有来。”孟子说:“要办一件事,可能有人会促使它办成;不办,可能有人会阻挠它。能不能办成事,不是人力能够打算的。我不能被鲁君赏识接见,是天意啊。姓臧的小子怎能使我不被鲁君赏识接见呢?”孟子又曾经在邹、薛二地断炊,格外困惑,返回后跟弟子万章等人为诗经、尚书作序,阐释孔子
14、的学说,著成(孟子)一书,其中内外篇共十一篇,认为“圣王不消灭,诸侯横行霸道,在野人士横加谈论,杨朱、墨翟的言论充斥天下,以致世上的言论不是属于杨朱一派便是属于墨翟一派。杨朱主见一切为自己,是无视君王;墨家主见兼爱,是无视父亲;目无父亲,目无君王,就是禽兽。杨墨的学说不破除,孔子的学说不发扬,这是用邪说来欺罔民众、遏止仁义。仁义被遏止,就像野兽吃人,人们将会相互残杀。我为此感到忧虑,所以捍卫先圣的准则,抵制杨墨的学说,批驳错误的言论,端正人心,破除邪说,来继承夏禹、周公、孔子这三位圣人的事业。我莫非喜好辩论吗?我是不得已啊!”梁惠王又聘请他,任命他为上卿。(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
15、首宋诗,完成89题。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 苏轼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注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平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除夕。8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5分)答:_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诗歌中的意象来揣测诗人的情感,另外要通过注释了解写作背景,达到对诗人思想感情的全面理解。答案怜悯与忧虑百姓疾苦,病中感伤,客中孤寂,思归的苦痛,老之将至的无奈。(5分,每点1分)9结合尾联,简要赏析“嫌”字的妙处。(6分)答:_解析解答本题需
16、要把关键词放入具体语言环境中,关注“嫌”字及相关语句所运用的写作手法,同时要写出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情感。答案尾联描写了客中、长夜、孤舟中只有残灯相伴的情景(2分),“嫌”字把残灯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孤灯”不嫌弃诗人的情态(2分),表达了诗人在残灯陪伴下感受到的宽慰与暖和、无奈与自嘲(2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陈力就列,不能者止。_,_,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季氏将伐颛臾)(2)不患寡而患不均,_。(论语季氏将伐颛臾)(3)填然鼓之,兵刃既接,_,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孟子寡人之于国也)(4)谨庠序之教,_,_。(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17、答案(1)危而不持颠而不扶(2)不患贫而患担忧(3)弃甲曳兵而走(4)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小 炕 笤 帚刘心武他们是大二男生,一天在宿舍里,引发出了一个关于小炕笤帚的故事。几个舍友里,只有两位备有扫床工具,一位富家公子有个格外秀丽的长柄毛刷,一位来自穷乡的小子有个高粱穗扎的小炕笤帚,其余几位整理床铺时会跟他们借用,一来二去的,都觉得还是那小炕笤帚好使,最近就连那富家公子,也借那小炕笤帚来用。那天熄灯后,都睡不着,各有各的失眠缘由,外号“蜡笔大新”叹口
18、气提议:“夸克,任凭讲点你们乡里的事情吧。”其余几位也都附议,外号“唐家四少”的富家公子更建议:“从你那把小炕笤帚说起,也无妨。”由于物理考试总得高分,外号“夸克”就讲了起来:那年我才上学校。村里来了个骑“铁驴”的,“铁驴”就是一种用大钢条焊成的加重自行车,后座两边能放两只大筐,驮个二三百斤不成问题。那骑“铁驴”的叫卖:“绑笤帚啊!”我娘就让我抓紧去请,是个老头,他把“铁驴”放定在我家门外的大榆树下,我娘抱出一大捆高粱来,让他给绑成大扫帚、炕笤帚和炊帚。他就取出自带的马扎,坐在树下,先拿刀把高粱截了,理出穗子,然后就用细铁丝,编扎起来了“蜡笔大新”叹口气说:“不好听,来个惊人的桥段!”上铺的一
19、位问:“会闹鬼吗?我宠爱黑衣人的那份惊悚!”“夸克”连续讲下去:你们得知道,高粱有好多种,其中一种就叫帚高粱,它的穗子基本上不结高粱米,专适合扎笤帚炊帚什么的,我娘每隔几年就要在我家院里种一片帚高粱,为的是把以后几年的扫帚、炕笤帚、炊帚什么的扎出来用,扎多了,可以送亲友,也可以拿到集上去卖。 那是个星期天,午饭后,我在屋里写作业,我娘突然想起说:你去问问那大爷,他吃晌午饭没有?他或许是转悠了好几个村,给好多家绑了东西,还没来得及吃饭呢。我就出去问,那老头说:“不碍的。我绑完了回家去吃。”我进屋跟我娘一说,我娘就从热锅里盛出一碗二米饭,就是白米跟小米混着蒸出的饭,又舀了一大勺白菜炖豆腐盖在上头,
20、还放了两条泡辣椒,让我端出去“唐家四少”说:“情节平淡,我得去趟卫生间。”“夸克”就提高声量说:呀!消灭状况了!我娘突然叨唠:“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啊”就往门外去,我跟着,只见那老头已经从马扎上翻下地,身子倚在榆树上,翻白眼他是被饭菜给噎着了,喉骨哆嗦着,嘴角溢出饭粒和白沫,但剩的半碗饭并没有打翻,明显是刚发生危急时,他就快速把那碗饭菜放稳在地上了我娘抓紧把他的手臂往上举,指挥我用手掌给那老头轻轻拍背抚胸,没多会儿,那老头喉咙里的东西顺下去了,松快了,娘让我去取来一碗温水,让那老头小口小口喝,老头没事儿了讲到这儿“唐家四少”去卫生间了,回来时候只听“蜡笔大新”在感叹:“哇噻,两毛!两毛能算是
21、钱吗?”原来,那老头绑扎东西,大扫帚每个收五毛钱,炕笤帚、炊帚只要两毛钱。绑扎出一堆东西,“夸克”他娘才付他四块钱。那老头说:“你们真仁义,给我饭吃,还救了我。这些剩下的苗苗不成材,可要细心点,多用些铁丝,也能扎成小炕笤帚,今日我没力气了,让我带走吧,过几天扎好了,我给你们送过来,不用再给钱。”“夸克”娘说:“连那些高粱秆,全拿走吧。扎的小炕笤帚,你自用、送人都好,甭再送来了。”从上铺传来评议:“不是大片儿。小制作。表现些民间微良小善。比纳德和西敏:一次离别浅多了。”“夸克”说:没完呢。过了几天,本是个晴天,不曾想过了晌午,也不知道怎么的突然下了场瓢泼大雨,放学回家路上,听人说下大雨的时候有个
22、骑“铁驴”的老头栽沟里了,路过那沟,“铁驴”挪走了,只留下痕迹,还有一把小炕笤帚,落在沟边,脏了。我心里一动,捡起那小炕笤帚,回家拿给娘看,娘说,肯定是那大爷要给咱们家送来的。那年月乡里有绑扎笤帚手艺的人,大都跟我爸一样,进城打工了,剩下的,有的扎出来的东西没用几时就散了,可这老头扎得又牢固又好用,除了铁丝,还都要再箍上一圈红绒线。我们听说摔断腿的老头被卫生院收治了,娘儿俩就去看他“蜡笔大新”评议:“诚信,很健康的主题。”“夸克”连续讲:到了医院,见到他,我们就慰问,道谢,可是,那老头当着医生说,他不生疏我们,他那“铁驴”里的小炕笤帚,不是带给我们家的。我跟娘好尴尬。我们只好退出,在门口,恰好
23、跟那老头赶过来的家属擦肩而过最终,我要说明:这小炕笤帚当时就洗净晒透了,始终搁在躺柜里,没舍得用,来高校报到前,娘才取出来让我裹在铺盖卷里,带到这儿来以前,我进行过消毒,请放心使用。宿舍里安静下来。(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小说叙述了一个关于小炕笤帚的故事,叙事角度很奇妙,时而用第三人称叙述,时而用第一人称叙述,叙述角度的转换格外自然。B“夸克”娘儿俩给绑笤帚的老头吃二米饭,当他发生危急时又准时抢救,老头为报答这娘儿俩,绑扎了一堆东西,才收了四块钱。C“夸克”娘儿俩准时抢救吃饭被噎的绑笤帚老头,这一情节为下文老头送小炕笤帚遭大雨栽进沟里的情节埋下了伏笔。
24、D这篇小说故事简洁,情节也不太曲折,没有什么冲突,但文中人物淳厚、质朴、和善、处处为别人着想的品性让人感动。E绑笤帚的老头来给“夸克”家送小炕笤帚,不幸栽进了沟里,“夸克”通过笤帚上的红绒线推断这个老头就是之前给家里帮笤帚的老头。(2)小说对舍友们的描写贯穿始终,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答:_(3)骑“铁驴”的老头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答:_ (4)小说最终写“夸克”娘儿俩去医院探望绑笤帚的老头,可老头当着医生说不生疏他们。作者的这种处理是否合适?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8分)答:_解析(1)B项,从文中来看,绑扎那一堆东西,按规定的价格就应付
25、四块钱;老头为感谢他们打算把剩下的高粱苗苗扎成小炕笤帚,免费给他们。D项,“文中人物淳厚让人感动”不精确,应是“小炕笤帚故事中的人物淳厚让人感动”。E项,从文中可知,“通过笤帚上的红绒线推断这个老头就是之前给家里绑笤帚的老头”的人是“夸克”娘,而不是“夸克”。答案(1)AC(答A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答B、E不给分。)(2)前两段写舍友们对小炕笤帚的偏爱和熄灯后的提议引出了下文讲小炕笤帚的故事。 第三段舍友们的插话也正是读者此时的疑问,这个故事有什么特殊的,从而推动故事情节的开放。 最终两段舍友们的评议和安静下来的行为,表现了他们对传统美德的认同,从而凸显了小说的主题。(每点2分,意
26、思对即可。)(3) 质朴厚道。老头扎笤帚不仅廉价,而且牢固好用。知恩图报。由于“夸克”娘儿俩给他饭吃又救了他,他就把剩下的高粱苗苗带走扎成小炕笤帚并要送给他们。 为别人着想。被饭菜噎到还将碗平稳放好,因送小炕笤帚栽到沟里却当着医生的面装作不生疏“夸克”娘儿俩,不想连累他们。(每点2分;若答“讲诚信”也可给分。)(4)观点一:作者的这种处理是合适的。 从情节上说,老头当着医生的面装作不生疏“夸克”娘儿俩,这样的处理可以产生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 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说,这样处理可以使老头的形象更丰满,更能突出其和善厚道的品德。 从主旨表现上说,这样的处理有助于小说思想内涵的表达,更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27、有现实意义。(观点2分,每点分析2分。) 观点二:作者的这种处理是不合适的。 从情节上说,前面已有“给饭吃”“消灭危急后的抢救”等情节,可见他们正面接触时间不短,说“不生疏”不合情理。 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说,老头没有必要装作不生疏,把真实状况说出来,更能凸显老头的平常心。 从主旨表现上说,老头冒雨送小炕笤帚足以突出小说“诚信”主题,装作不生疏对主题有破坏作用。(观点2分,每点分析2分。)四、有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蔡澜:名流才子的“什锦”人生1941年,南洋新加坡邵氏“大华戏院”的戏楼上,一个可爱的婴儿呱呱坠地,父亲给其取了一个好玩的名字“蔡澜”,听起来
28、像“菜篮”。戏楼、买菜的篮子,冥冥之中注定了蔡澜一生和电影与美食密不行分。儿时,蔡澜的家住在戏院楼上,父亲蔡文玄是邵氏电影公司在南洋的发行主管,兼“大华戏院”的经理,电影伴随着蔡澜整个的成长过程。当时新加坡分华校和英校,各不交对方语言。为求听得懂电影对白,蔡澜上午念中文,下午读英文。父亲蔡文玄还是位诗人,很宠爱文学。经常买一大堆书回来给儿女们放在地上,随儿女们选择。姐姐蔡亮宠爱训练类的,哥哥蔡丹宠爱做生意的书,而蔡澜则偏爱看希腊神话、天方夜谭这些古奇异怪的书。电影和书都看的多了,与众不同的感受也越来越多。年仅14岁的蔡澜写了一篇影评疯人院投给南洋商报,没想到报纸竟然刊发了,蔡澜很兴奋。从今一发
29、不行整理,他被聘请为报纸电影版副刊编辑。蔡澜活得很潇洒,一拿到稿费,他就带着一帮同学去吃喝玩乐,夜夜笙歌。渐渐长大,蔡澜打算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他离开狮城,游历他国。由于爱好电影,而当时日本的电影很发达,他最终选择留学日本,就读于日本高校艺术学部电影科编导系。1957年,蔡澜在日本读书的时候,看着他长大的邵逸夫先生对他寄予厚望:“那边刚好有一个经理要退休了,你正好可以接任。”于是,他担当了邵氏电影公司的驻日经理,购买日本片到香港放映,又以影评家的身份,成为多届亚洲影展的评审员。当年邵氏电影愈拍愈多,蔡澜也经常游走于韩国、台湾地区,背包旅行。1963年,邹文怀先生自组嘉禾影业公司后,蔡澜被掉返
30、香港,担当制片经理一职,参与多部电影的制作。由于太宠爱电影,蔡澜宁可不做导演,选择制片。他认为制片就是“校长兼敲钟”:制片要构思故事,请编剧写成剧本,同时,又要接洽适合此戏的导演、演员、工作人员,计算出具体的预算,还有配音、拷贝、做海报,也要参与争辩并给出意见,始终到支配发行,卖版权,片子在戏院上映,无一不亲力亲为。有时,蔡澜可以同时拍五六部戏,但他乐此不疲,在城市猎人烈火青春等20世纪90年月风靡亚洲的商业电影中,“监制:蔡澜”的标记格外常见。虽然从小看电影,高校念电影专业,第一份工作也和电影相关,还曾坦言自己最爱的是电影,但是蔡澜并不想把电影当做“终身工作”。1998年,老搭档何冠昌因心脏
31、病辞世,再加上盗版猖獗、市场疲软,整个电影业,一年只有一两部电影卖座,其他都亏得一塌糊涂。蔡澜心灰意冷,突然意识到电影再好,也是别人的事情,而他竟然为别人的事劳碌了40年!蔡澜放弃电影,重拾纸笔。东方日报的“龙门阵”、明报副刊、壹周刊上,皆有蔡澜的专栏。有关生活的吃住用行,蔡澜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他的文章,谈吃、谈喝、谈旅游,声色犬马,纸醉金迷,但最广为人知的还是他关于美食的撰文。他将自己的好吃秉性,归结于父亲起名的“不慎”,大哥蔡丹,侄子蔡晔,“于是一家人正好拿着菜单(蔡丹),提着菜篮(蔡澜),去买菜叶(蔡晔)”,不爱吃,可能吗?由于“好吃”,蔡澜吃出了学问,吃成了与金庸、倪匡、黄沾齐名的香
32、港四大才子。蔡澜一天的美食路线图是这样的:早晨宠爱吃面食,中午在外面吃不同的馆子。吃五六家才会诞生一篇美食文章,且从不白吃白喝,也不只褒不贬,坏的就说坏,反而让读者宠爱。尽管一路“吃吃喝喝”,他抱负的人生境界却是如丰子恺、弘一法师。他说:“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吃吃喝喝,以爱好为工作的生活,是我一生的追求。”不是披星戴月地“讨”生活,不是百无聊赖地“熬”生活,以“享受人生”为正业的蔡澜对生活的态度是“玩”,在股掌之间玩出出神入化的境界。很多人都问过蔡澜:“电影人、美食家、商人,你到底是做什么的?”蔡澜说:“我只想做一个人,这并不简洁。做人就是努力别看他人脸色,做人也不必要给别人脸色看人与人之间要有一
33、份相互的敬重。所以,我不管对方是什么职业,是老是少,我都敬重。”(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第一段介绍蔡澜的诞生地与名字的由来,其作用是增加读者的阅读爱好,也为下文介绍蔡澜成为电影人和美食家作了铺垫。B“而他竟然为别人的事劳碌了40年”这句话写出了蔡澜的感叹:电影再好也是别人的,只由于他没有组建自己的影片公司。C“由于好吃,蔡澜吃出了学问”,是指蔡澜在认真品尝生活;吃成了“香港四大才子”之一是由于他撰写美食方面的文章广为人知。D蔡澜抱负的人生境界和丰子恺、弘一法师一样都是“吃吃喝喝”,他们都认为:人生乐趣就应在“吃喝”中“享受人生”,“玩”人生。E文章先写
34、蔡澜的种种人生经受,最终点出他的人生态度,这种由外及内、由神及形的写法,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和认知规律。(2)蔡澜曾坦言自己最爱的是电影,为什么最终放弃了电影?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答:_(3)“什锦人生”的含义是什么?作者以此为题有什么作用?(6分)答:_(4)蔡澜的人生独具共性,请你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联系社会生活,谈谈你的看法。(8分)答:_解析(1)B.“只由于他没有组建自己的影片公司”属于主观猜想。D.“吃吃喝喝”“都认为”属于无中生有。E.“由神及形”理解错误。答案(1)选A得3分,选C得2分,选B得1分;选D、E不得分。(2)为老搭档何冠昌因心脏病辞世而伤感人生短暂,要
35、活出自己的精彩。为电影市场盗版猖獗、疲软不振而心灰意冷。顿悟电影再好,也是别人的事,要为自己的生活而重拾纸笔。(3)含义:人生经受丰富,生活方式多样。作用:运用比方,形象地概括了蔡澜身兼电影人、美食家、商人等多种身份的多彩人生,既通俗易懂又能吸引读者的留意。(4)示例:观点一:在工作中享受人生。蔡澜被誉为电影人、专栏作家、商人,他的成功离不开辛勤的工作,工作对他来说就是享受人生。蔡澜并不是做工作的奴隶,披星戴月地“讨”生活,百无聊赖地“熬”生活,而是以潇洒旷达的姿势来工作,从而享受生活。现实中有不少“房奴”“车奴”等,这些人大都已失去生活的欢快。其实,享受生活并不是遥不行及,关键在于把握好心态
36、。观点二:懂得敬重是人生必需的素养和品质。蔡澜认为人与人之间要有一份相互敬重,不必在乎对方的职业和年龄。要学会敬重自己,努力地不看他人的脸色。还要懂得敬重他人,不必给别人脸色看。当今社会发生的很多大事,都反映某些人并不懂得敬重的内涵,漠视他人的生命,把自己凌驾在他人之上,最终酿成悲剧,我们要以此为戒,懂得敬重。第卷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好的批判家的文字是_的,他们往往不在语言上_。就像金圣叹点评西厢记一样,评到佳处,直接来一“妙”字,并不用一大通理论说妙在何处,可是我们便感觉此是妙处了。无需多言,读者此时已经_。 A平铺直
37、叙字斟句酌心照不宣B平易近人字斟句酌心领神会C平铺直叙咬文嚼字心照不宣D平易近人咬文嚼字心领神会解析平铺直叙:说话或写文章不加修饰,没有起伏,重点不突出。或形容文章简洁理解;平易近人:比方态度平和。态度谦逊和气,对待人没有架子使人简洁接近。也指文字浅显,简洁理解。咬文嚼字:形容过分斟酌字句而死抠字眼,多指读死书而忽视对整体内容的理解,也可用在讲话时过分推敲字句以炫耀自己,略带贬义。字斟句酌:指对字句反复推敲琢磨,多半用来赞扬人讲话或写文章,在语言上认真推敲,也可用来读文章时对语言的认真品尝。心领神会:指对方没有明说,心里已经领悟。心照不宣:彼此心里明白,而不公开说出来。答案B14下列句子中,没
38、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有名作家村上春树连续五年排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猜测名单榜首,却年年与该奖无缘,可以堪称是诺贝尔文学奖史上“最悲壮的入围者”。B班主任这项工作在学校的教学管理中举足轻重,它要求担当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较高的思想觉悟和肯定的管理力量才能胜任。C广州恒大足球队首次参与“世俱杯”竞赛,与欧洲、南美洲和非洲的冠军同场竞技,在收获自信的同时也看到了与世界的差距。D到目前为止,中国珠算等30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上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最多的国家。解析A成分赘余,“可以”与“堪”语义重复,应删去“可以”。B.结构混乱,“它要求”与“才能够胜任
39、”句式杂糅,应删去其中一个。D.搭配不当,主语“项目”与宾语“国家”不能搭配,应在“中国”后加上“有”。答案C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连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到了微信4.0,腾讯开头了向平台化方向进展的战略部署,_,_,_。_,_,_,让沟通更加轻快便捷。随着开放力度的加大供应更多附加服务构建一个集邮件、短信、SNS、即时通讯等应用于一身的共性化立体式通讯服务平台微信将加速社交、玩耍、电子商务等更多领域的第三方优质应用从PC端向移动互联网环境的平移和整合不断将其他应用引入微信开放平台为用户带来更多基于微信平台的应用A BC D解析观看所给的六句话可知,两句都在讲微信平台,与
40、横线前内容关系亲密,应紧承开头,放在最前面的横线处;从语意上看,紧承,故应排在后面;与关系亲密,且先有“平移和整合”,后有“构建”“立体式通讯服务平台”,故放在之前。依据横线后的“让沟通更加轻松便捷”可知,应与之紧密相连。答案D16阅读下面的问卷调查统计表,回答后面的问题。( 5分)志愿者对其志愿行为意义的生疏(多项选择)选项/年龄段1825岁2640岁对职业履历有挂念,尤其是体现在个人简历上82%69%对职业进展有益,由于在志愿服务中获得了某些技能72%23%对职业进展有益,由于志愿服务让自身才能得以充分发挥74%65%对职业进展有益,由于在志愿服务中拓展了社会关系35%61%请用简明的语言
41、概括两个年龄段的人对其志愿行为意义生疏的同与异。答:_答案同:大多数志愿者都生疏到志愿服务对自身职业履历有挂念以及能提高自己的才能。异:小年龄段志愿者侧重于从志愿服务中获得一些技能而大年龄段志愿者更多地倾向于在志愿服务中拓展社会关系。17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6 分)中新社北京10月23日电(记者马海燕)近期,中国多地传出高考改革的消息。其中,北京市20222022年高考高招改革框架方案(征求意见稿)中提出:2022年起语文学科分值将由150分提高到180分;英语学科分数由150分减为100分,并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同学可多次参与,按最好成果计入高考总分,成果三年内有效。这个消息出来后,社会反响巨大,据网上投票统计,大多数人赞成,也有不少人反对。你对北京市20222022年高考高招改革框架方案有什么样的看法,请说明理由。不少于40字。答:_答案示例一:赞成。首先,英语的功能是使用,将活生生的语言,变成一道道标准化试题,纯属“纸上谈兵”。其次,改革并非否定英语的重要性。英语考试改革,反映出了英语教学的利弊。降低英语分值权重,同时提高语文分值权重,就是通过高考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