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物说课的基本步骤和要求【附说课稿】生物说课的基本步骤和要求【附说课稿】 XXXX实例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新课程生物必修1XX中第4章第1节的内容。本节首先是以“问题探讨”的形式展示了渗透作用的实验现象,学生通过度析现象理解半透膜的作用;然后通过度析“水分进出红细胞”的现象以及探究“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使学生理解到细胞膜和原生质层都相当于半透膜;最后通过离子运输的实例理解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其中本节的“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探究”是全书的第一个“探究”活动,通过这项活动,学生能够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等环节得到一定的体验和感悟,将为学习后面的探究活动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说学情 本节的
2、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学生对物质交换有了很肤浅的了解,通过前几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细胞膜的结构,水分跨膜运输实例的基础,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并且还具备了一定的认知水平,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经初步建立,学生具备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基础,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需要教师的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动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研究基础上,继续实行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过程与方法目标】尝试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探究活动的参与过程中,领悟科学
3、探究的思想方法,提升使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养成与他人交流,取别人之长的品质;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定的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重点】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行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五、说教学方法 教法:问题导学法、分组讨论法、多媒体直观教学法、讲授法等;学法: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度析、观察、讨论等方式,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六、说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首先简单复习上一节课所学动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和规律,然后联系生活实际:在日常生活中,白菜放置时间长了,以及萝卜条放在盐水中,都会
4、萎蔫;而卖菜的阿姨经常向青菜上洒水,青菜变得坚挺这些生活现象说明了什么生物学原理呢? 学生会类比动物细胞有吸水和失水的现象而很容易说出:这些现象说明了植物细胞也会吸水和失水。 (二)新课讲授 继续设疑: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否跟动物细胞的一样呢?若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分析动植物细胞的结构。顺势ppt展示植物细胞的结构图,引导学生说出二者结构的不同:(植物细胞最外层有细胞壁,成熟植物细胞还有中央大液泡),同时引出“原生质层”这个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细胞液的概念及其与液泡的关系,为后面学生顺利作出合理科学的假设埋下伏笔。 接着,引导学生思考:若要研究植物细胞如何吸水和失水,最核心的问题是什么?启发学生
5、提出问题:植物细胞中原生质层是否也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引导学生分析上述问题有探究价值,接着引导学生作出大胆推测,并给出科学依据。(因为细胞膜和液泡膜都属于生物膜,与红细胞的细胞膜在组成上和结构上都非常相象,所以由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组成的原生质层也应该是半透性的,相当于半透膜。) 作出假设: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依照课前分组,小组讨论实验基本思路,教师巡视,之后小组代表发言,引导其他小组顺着该组同学设计思路继续推测实验预期结果。 教师进一步引导小组进一步讨论该实验的具体实验方案,包括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用具和基本步骤。教师巡视指导。 讨论完毕,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其他小
6、组对该小组方案实行评价并提出意见。教师重点强调实验材料的选择:是有颜色的和有中央大液泡的材料,综合起来的材料是紫色洋葱鳞片的外表皮;并强调前后对照实验更有利于观察细胞形态的动态变化。 引导学生参考教材中的操作步骤,结合实验方案,分组动手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完成下面表格。 基本要求 1.1说课的理论性 说课重在说理,这个“理”就是理论和原理。不过,一些教师似乎并没有注意到这个点。例如,在“说教学方法”时,他们仅仅讲述了“怎样教”和“怎样学”,而对于“为什么要这样教”和“为什么这样学”的道理,并没有实行深入的阐述,这显然是不够的。因为,说课不但要说出当然,如教什么、怎样教,更要说
7、出所以然,即为什么要教这些和为什么要这样教。而这根据,一方面来自现实实际,另一方面则是教育教学的原理。即使备课时也需要理论依据,但这时理论往往是作为一种素养发挥着潜在性的作用和影响;而说课则需要理论外显化来发挥它的指导功能和支撑作用。所以,理论是说课的灵魂,在说课中应该占有突出的地位。 1.2陈述的规范性 近年来的说课中,对于教学目标的陈述出现了可喜的一面,那就是绝绝大部分的教师都注重到了“三维目标”。不过,陈述的不规范现象还是普遍存有,主要表现为: 1.2.1不以学生作为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 相当多的教师在教学目标的陈述时将陈述的主体指向教师。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树立的意识”、“
8、培养学生的水平”、“提升学生的”等,体现了以教师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师“教”的理念。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目标,是反映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的行为变化或达到的水平,所以,目标的陈述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1.2.2教学目标的陈述要够具体明确 在教学目标的陈述中,很多教师采用诸如“了解”、“理解”、“掌握”等一些动词。因为“了解”、“理解”、“掌握”都是表示内部心理过程的动词,难以观察和测量,不同的人对它们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所以,这样的目标陈述,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模糊性,很难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起到具体的指导作用。 行为学认为,教学目标是学习终了时学生所表现出的
9、行为变化,而行为是通过使用明确的外显性行为动词来表述的,所以,陈述教学目标时应尽量采用课程标准中所推荐的行为动词。如“描述”、“举例说明”、“概述”、“设计”、“模仿”、“参加”等,使教学目标不但具体、明确也易于观察和测量,对学生的学习能够起到有效的指向作用。 1.2.3陈述的教学目标要太符合教学实际 我们知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属于长期性目标,不是解决“懂不懂”或“会不会”的问题,而是解决“信不信”和“愿不愿”的问题。所以,对于这类教学目标的陈述必须是期望的现行的教学成果。有些教师在对水平和情感性目标的陈述中,过多地使用了“形成”、“养成”、“确立”等行为动词,这显然是不符合教学实际的。
10、因为水平和情感性目标的达成具有一定的阶段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并非象知识性目标的达成那样立竿见影,所以,所以,在这类教学目标的表述中,应该避免使用“确立”、“形成”、“养成”等属于中、高水平要求的行为动词,而应该采用一些通过本节课堂教学能够达到的行为动词。如生物学七年级上册(人教版)“生物对环境的适合和影响”一节的教学目标之一“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合的观点”的陈述就比“确立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合的观点”来得更符合教学实际。 1.3分析的透彻性 说教材能够反映一位教师对所教教材的分析、理解和把握水平。说课中,即使绝大部分教师都能够说清楚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1、以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是对于如何精选教材内容,并通过一定的加工将其转化为教学内容,没有实行深入的阐述,教学重点的确定以及教学难点的判断的依据也没有去进一步阐明(对于教学重点和难点的选择和判断也大多集中在知识性的内容方面,很少有涉及水平和情感性的内容),教材处理中应该值得注意或探讨的问题也很少有教师提出。 1.4内容的整体性 说课应该包括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等方面的内容,但是,说课能否取得成功,或者说能否达到较高的水平,仅仅说清楚上述几个方面还是不够的。很多教师在说课时,没有将几方面的内容实行有机的整合,而是分而述之,给人的感觉比较死板和教条,缺乏联系和生机。其实,说课的
12、几方面内容是相互联系、辨证统一的关系,如说教材就决定着说教法和说学法,由教材分析而确定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之后,接着便是解决落实教学内容所应采取的形式问题,即教法和学法问题,所以,说教材的时候,不能孤立地只谈教材本身,要为教法和学法的选择做好伏笔,让教与学的方法由此生发出来。同样,说教材、教法和学法,也应该落实在教学过程之中。教材内容的展开与转化,教授方法的使用,学习方法的操作,只有一一落实在教学过程中,才会变成鲜活的有意义的东西。 1.5技能的娴熟性 说课是一种以口头语言为传输渠道、以说明和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施教演说。从说课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的说课技能还不够娴熟。主要表现为:说明多而议论少
13、。说明是说课中最基本的解说技术,如教什么、怎样教都需要通过说明来说清楚,但是要讲明白何以教这些、这样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议事论理水平了。复述多而概述少。在说教学过程时,很多教师没有对教学过程实行概括,而是采用了复述的方式,结果造成语言繁琐冗长,突不出重点、要点。专业语言多而其它语言少。很多教师在说课时使用更多的是学科的专业语言,而忽略了其他语言在说课中的作用。说课的特点决定了说课时需要使用多种语言形式。如使用演讲的语言,能够用逻辑的力量去吸引听众,把教学的语言(即课堂上对学生使用的语言)穿插在说课当中,能够作为一种典型引用或示范,不时地使用与听者心理相呼应的交流性语言能够促动说、听双方的沟
14、通等等。 说课稿 一、说教材 伴性遗传选自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2章第3节。本节课讲述伴性遗传的现象和特点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本节以及本章的其他两节减数*和受精作用、基因在染色体上都是在第一章理解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基础上,沿着科学家探究基因在细胞中位置的脚步而设计的。本节又为人类遗传病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说学情 在之前学生已经知道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这为他们理解本节课基因和性染色体行为一致打下了基础。生活中学生知道遗传病的概念但并不了解伴性遗传病的特点,所以适合带领学生以探究的方式学习伴性遗传。高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已经接近成熟,而且通过之前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分析思维,能够对伴性遗传的例子红绿色盲症
15、遗传实行探究。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水平目标】 (1)通过度析资料,总结出伴性遗传的规律;发展分析问题,揭示事物规律的水平。 (2)通过伴性遗传规律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学习,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症的过程,养成善于发现生活中小问题的习惯,形成探究生活中现象的意识。 (2)形成生物联系生活生产的观点,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为:伴性遗传的特点。本节课主要以红绿色盲的分析为例学习伴性遗传的特点,所以难点为:分析红绿色盲遗传。 五、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主
16、要是以红绿色盲为例实行问题探究,所以我会准备充足的资料,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对问题实行自主的探究和讨论,得出伴性遗传的特点和应用。 六、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新课环节。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会请同学们根据PPT上的红绿色盲检查图,检测自己的色觉。此时学生会积极的参与到检测和讨论中。之后教师引出:有一种色觉不正常的病症叫红绿色盲症,它是一种伴性遗传病,请大家说说什么是伴性遗传。在忙碌的高中学习生活中,教师采用这样的导入能够很迅速的引起学生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带领学生进入本节课伴性遗传的学习。 2.新课展开 接下来就是我的新课展开环节,将分为三步实行: 第一步是探究人类红
17、绿色盲症,首先我会出示红绿色盲症家系图。提出问题串:家系图中患病者是什么性别?说明色盲遗传与什么相关?代中的1号是色盲患者,他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了代中的几号?代1号是否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了代2号,这说明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Y染色体上?为什么代3号和5号有色盲基因,而没有表现出色盲症?通过观察思考学生能知道红绿色盲症是伴X隐性遗传病。此时我会展示人类男性和女性的染色体组型图,请学生看图思考为什么色盲基因只存有于X染色体上?学生通过观察会得出:因为X染色体和Y染色体形态差异,Y染色体上没有色盲基因的等位基因。整个过程我用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路,学生通过观察图得出结论,这样能够发展学生自主
18、探究的水平。 接着请学生自己用表格总结出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并且分析为什么色盲男性患者多于女性?通过以上的学习学生能够得出准确结论,此时我会请学生代表上讲台展示他的结果,师生对他实行评价。用表格做总结能够协助学生理清思路,养成对比总结的习惯。 接下来带领学生分析正常女性与男性红绿色盲婚配、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与正常男性婚配的遗传图解。在学生学会如何分析遗传图解后,为了发展学生的分析水平。请学生以生物小组为单位分析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与男性红绿色盲婚配、女性红绿色盲与正常男性婚配的遗传图解。师生共同总结出红绿色盲的遗传的特点是交叉遗传、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一般为隔代遗传。 第二步是探究抗维
19、生素D佝偻病遗传特点,因为已经带领学生对人类红绿色盲症做了分析,他们有了一定的分析思路和知识基础,所以我会让学生以生物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这个部分的内容。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我会巡视指导,参与到他们的讨论中。经过讨论,我会请一位学生化身小老师上台讲这个部分的内容,之后我会注意总结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显性遗传病,其遗传特点是:女患者多于男患者、世代连续、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定是患者。 第三步是学习伴性遗传的实践应用,学习生物科学不是为了单纯的学习知识,而是为了提升生物科学素养,用知识改变生活。所以生物学习要紧密的联系实践。这个部分我会给学生多举一些例子,如通过眼色区别子代果蝇的雌雄
20、,通过芦花羽毛区别雏鸡的雌雄,通过度析家系图决定生男生女等。生活真实的例子更能直观的体现出这个部分学习的价值。 这个部分的知识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我会让学生做教材上的基础题,并请有兴趣的同学把拓展题也做了。通过度层次习题的练习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也能够让我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以便针对性辅导。 3.小结作业 在课程结尾我会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内容,总结伴X显性遗传病和伴X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协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并请同学们课后收集一个血友病患者家族的家系图,尝试分析血友病是什么遗传病。下一节课的时候实行分享。这样的作业既能应用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同时也锻炼学生搜集、分析资料的水平。 七、说板书设计 下面说一说我的板书设计,我用表格的形式把本节课的重点表现在黑板上,做到整洁清晰、大方明了。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