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0-2021学年度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2)第三单元第14课课时作业.docx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3805169 上传时间:2024-07-19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558.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度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2)第三单元第14课课时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20-2021学年度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2)第三单元第14课课时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选择题11918年夏,协约国与俄国国内的反革命势力联合向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发起进攻,很快占据了苏俄大约3/4的国土,致使国内最重要的粮食和燃料来源被切断,40%的工厂因缺乏原料而停工、停产,交通运输几近瘫痪,人民忍饥挨饿,苏维埃政权岌岌可危。在这种状况下,苏维埃政府打算()A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实行新经济政策D实行国民经济进展五年方案解析:选B。本题考查同学对基础学问的把握。依据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在这样的背景下,1918年11月苏维埃政府打算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本题选B项。A项发生在1918年

2、3月;C项发生在1921年;D项是在1928年开头,三项可从时间上来排解。2右图是前苏联画家弗赛罗夫于1921年创作的油画列宁会见上访农夫。它描绘的是十月革命后,列宁在一间简朴的办公室里接见从外省步行上访的农夫的情景。这一情景毁灭的直接背景是()A农夫拥护苏维埃的土地法令B余粮征集制引发农夫的反对C新经济政策允许粮食自由买卖D农夫猛烈要求加入集体农庄解析:选B。依据材料“十月革命后”“上访”“直接背景”等信息,联系所学,19201921年苏俄患病大旱灾,导致粮食匮乏,很多人死于饥饿。粮食、原料和能源的缺乏,使得大批工厂无法开工,大量工人到乡下谋生,工人阶级队伍涣散。经济危机还引起严峻的政治危机

3、,这些现象产生的主要缘由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本图这一情景毁灭的直接背景应是余粮征集制引发农夫的反对。3苏俄农夫彼得伊里奇在日记中写道:“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的拥抱着我”让他产生“幸福感”的缘由可能是()A政府实行实物配给制 B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C加入集体农庄,走上合作化道路 D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解析:选B。1921年3月,苏俄开头实行新经济政策,打算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规定农夫在交纳粮食税后,剩下的粮食由自己支配。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提高了人民的生产乐观性,促进了经济的快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4作为苏俄(联)建国初期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探

4、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同点是()A都是为了保证军事斗争的成功B都由于对农夫的剥夺破坏了工农关系 C都起到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作用D都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解析:选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确是为了保证军事斗争的成功,而新经济政策不是,排解A。B项符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但不是新经济政策的影响,排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排解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保证了军事斗争的成功,起到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作用,新经济政策改善了工农关系,恢复了经济,也起到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作用。所以正确选项为C。5(2022广东肇庆检测)苏联工业化资金的重要来源是农业。苏联实行的与工业化相协

5、作的重大举措是 ()A余粮征集制 B征收粮食税 C农业集体化 D农产品自由贸易解析:选C。依据题干供应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与斯大林工业化相协作的是农业集体化。6针对曾把农夫出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的做法,某国领导人指出:“投机倒把活动,假如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值贸易就区分不开来。”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A实行余粮征集制 B允许农夫进行自由贸易C为减耕减产的农夫供应补贴D推行农业集体化解析:选B。余粮征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不允许买卖商品,材料明显是赞同商品买卖,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投机倒把活动,和正值贸易就区分不开来”的信息说明该领导人赞同自由商品

6、贸易,新经济政策规定允许自由贸易,故B项正确;为减耕减产农夫供应补贴是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措施,和题干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农业集体化属于农业措施,与商品贸易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五年方案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由于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进展中的事业。”这表明他()A是一个坚决的社会主义者B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布满无望和忧虑C观赏苏联的方案经济模式D生疏到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定性解析:选C。苏联第一个五年方案是19281932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依据预先编制的具体方案建设的开端。而同一时期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

7、危机给资本主义国家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从材料中“它是进展中的事业”可推断作者的态度。81935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访问苏联后写到:“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是不行避开的。”“消极的东西”主要含义是()A苏联高度集中方案经济体制的弊端B新经济政策的弊端C支持工业化,牺牲农业和农夫利益D经济比例严峻失调解析:选A。罗曼罗兰于1935年应斯大林的邀请访问苏联,并写下莫斯科日记一书,书中有对苏联将来的期望,罗曼罗兰期望自己在苏联所观看的弊端能解决,因此,出于对苏联的考虑,罗曼罗兰当时没有发表此书,并嘱托各出版社50年内不得发表。1984年,该书发表。作者访苏时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起来,

8、本题中“消极的东西”应指苏联高度集中方案经济体制的弊端。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37年比1928年的增长率农业产值8.1%轻工业产值210%重工业产值550%材料二苏联宣扬画:在斯大林同志领导下不顾一切地向共产主义前进!(1)依据材料一从农轻重关系的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2)综合材料二指出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经济政策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取得了怎样的成就?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斯大林体制的弊端。从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比例来看苏联国民经济严峻失调,影响了国民经济的进展。第(2)问要留意“斯大林时期”“经济政策的变化”和取得的成就。答案:(1)短期内苏联的重工业

9、飞速进展,但农业和轻工业落后,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峻失调,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进展。(2)变化:优先进展重工业;实行农业集体化;开创“斯大林模式”。成就:快速实现了工业化,经济实力快速增长,到1937年,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其次位。 教材答疑名师指津 一、课中思考题1分别比较一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四月提纲、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设想的异同。(教材P64)提示:(1)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它实行公有制;实行方案经济和按劳支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2)四月提纲给布尔什维克党和无产阶级指明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明确路线;依据当时

10、的条件,列宁指出,不把“实现社会主义”作为一个可以马上实现的目标,而仅仅是主见工兵代表苏维埃应当马上把社会化生产和产品支配权把握在自己的手里。(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首先是在当时俄国内外交困的形势下所实行的应急措施和格外政策,但布尔什维克党最初的确试图以此直接过渡到纯粹的社会主义经济形式。2想一想,新经济政策的依据是什么?(教材P65)提示:主要依据的是1921年苏俄的国情实际,也就是列宁所说的“我们在1921年春天遭到严峻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即国内战斗成功后农夫猛烈反对以余粮征集制为核心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暴动频发,工人阶级队伍涣散,甚至发生了喀琅施塔得水兵兵变。尽管叛乱最终都被快速镇压下

11、去,但苏维埃政权境况格外危急。在这种形势下,1921年3月列宁主持召开俄共(布)十大,制定了新经济政策。二、阅读与思考(教材P67)为什么邓小平说“列宁的思路比较好”?“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指什么?从中可以看出斯大林体制的根本问题是什么?提示:推断一种经济体制是好是坏,从根本上就是看它是否适应生产力的进展水平,是否能解放和进展生产力。邓小平也正是基于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和进展生产力来分析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的。(1)“列宁的思路”指的就是新经济政策。它从苏俄当时的社会生产力进展水平动身,以进展生产力为中心,找到了一条由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2)“后来苏联的模

12、式僵化了”指的是在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方案经济体制,这种模式伴随着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盛行渐渐趋于固定化、模式化。(3)其根本问题是这种经济模式严峻脱离了生产力的进展水平,反过来必定会严峻阻碍生产力的进展。三、解析与探究(教材P67)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学问,你认为布哈林的罪名是否成立?为什么?提示:本题旨在考查把不同的经济主见和观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中进行分析评价的力气。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坚持生产力标准,从当时生产力的进展水平来看哪一主见更符合生产力的进展要求。具体分析略。四、自我测评(教材P67)1苏俄为什么要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在哪些方面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进行了调整?它的实

13、施有何历史意义?提示:(1)缘由:国内战斗成功后,苏维埃急需恢复经济;农夫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国家没有力气直接领导和组织全部企业的生产。(2)调整可从农业、工业、流通以及支配方面比较回答。(3)意义:巩固了工农联盟,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进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2简析斯大林体制在实践中的阅历教训。提示:在资本主义包围中建设社会主义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适应于战斗与革命的战备模式,在当时的环境中曾经有效地调动了苏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反法西斯的卫国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脱离了苏联的生产力进展水平,随着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加剧,这种模式渐趋僵化,失去活力,长期制约了苏联经济的进展和社会的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