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六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其次节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即时练(计时:45分钟满分:36分)频考点25“诗眼”题专练1(2021浙江省杭州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6分)高冠谷口招郑鄠岑参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氤氲。“诗眼”指的是诗句中最生动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其次联中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析。答:_ _解析此题为“诗眼”分析型,主要形式是先推断再评析,共两问。题干中已把“诗眼”定位在其次联写景的句子,只要抓住句子中的动词或形容词即可找出“诗眼”来。答案“诗眼”分别是“然”、“
2、暖”。“然”通“燃”,意思是说暮雨中的涧花开得很红火,像烈火燃烧似的;“暖”是指春云低垂,潭边树木与其相接,好像要为它们送去暖和,多么富有人情味儿。该联中作者用拟人手法,绘形绘色,精练传神地描写了伴侣居住之地的环境美丽、高雅、温馨而富有生气,抒发了诗人对伴侣这种恬淡闲适隐居生活的渴望之情。赏析此诗可能写于隐居终南山时。岑参隐居于高冠谷中,他的伴侣郑鄠隐居在高冠谷口,相距不远,时相过从是情理中事。此次到谷口来招邀伴侣,却不见人影。或许正由于未见人,就更留意谷口的风景和幽静的环境。“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着实迷人;人迹罕至,鹿群常来,何其幽静。他的乐于隐居之情也就溢于言表。2(2021山东省乳
3、山市第一中学自主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偶见徐祯卿深山曲路见桃花,马上匆忙日欲斜。可奈玉鞭留不住,又衔春恨到天际。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词?请简要分析。答:_ _答案这首诗的诗眼是“恨”(春恨)。作者于深山曲路上突然见到绚烂的桃花,但很快天色渐晚,如此绚烂的桃花纵然快马加鞭和时间赛跑,也是挽留不住的;由桃花短暂联想到春光短暂,美景难留,而作者却还在处处漂泊,表达了作者的无奈之情。赏析这是诗人在风尘仆仆的旅途中赶路时,由眼前景物所触发的一时感兴。诗人跋涉在山间,在山回路转时,明丽的桃花突然映入眼帘。看着那绚烂的花朵,好像也遗忘了行旅的劳苦,其喜悦之情可想而知。然而,马上匆忙,太阳
4、也快下山了,来不及认真观赏又要赶路了。诗人不禁感慨自己不能挽留太阳的脚步,即使策马扬鞭也追不上飞逝的时间。当然,“留不住”不仅指落日,也指曲路的桃花,甚至是广义的春色。这时的春恨就不仅仅是伤春之情,而且还包含了一种无可名状的人生感慨,是对人生缺憾的宣泄。这个“衔”字用得妙,由于“衔”字原来是指用嘴叼着,这里却是指含在心里,可谓此诗的诗眼。诗人带着对人生的某种圆满奔跑在世间,怎奈人生苦短年华易逝,正不知何处是归路何处是归宿。徐祯卿的诗总是在最小处着眼,但诗味最浓,最为含蓄委婉。其诗对明代后期的诗歌创作和清代的神韵派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频考点26“炼字(词、句)”题专练3(2021宁夏银川九中期中
5、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6分)秋浦途中杜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 注: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前两句诗中的“萧萧”和“淅淅”两个拟声词。答:_ _答案“萧萧”和“淅淅”使用了拟声手法,“萧萧”摹秋雨声,“淅淅”摹溪风声。凄风苦雨,表现了作者旅途的艰辛,衬托了作者的孤寂悲凉之情。赏析这首七绝以韵取胜,妙在如淡墨一点,而四围皆到。诗人把自己的感情蕴含在风景的描写中,并不明白说出,却能给人以深至的回味。一、二两句接受对起之格,这在绝句中是不多的。它这样用是为了
6、排比,增加景物的描绘性。寥寥几笔,就把山程水驿、风雨凄迷的行旅图画生动地勾画出来了。起句对仗,在绝句里宜活脱而不板滞,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四首),虽然颜色鲜活,却迹近合掌。此处却不同,它笔势夭矫,如珠走盘,有自然流转之致。“萧萧”“淅淅”两个象声词,在这里是互文,兼言风雨。并着“一岸蒲”三字以写风,盖风不行见,借蒲叶的摇摆有声而始见,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绝句讲究出奇特于百炼,起别趣于寸心,要能曲折回复,穷极变化。这首诗的头两句在外围刷色,呈现出一幅风雨凄凄的画面,诗人进一步把目光转向了飞落寒汀的鸿雁,三、四两句以虚间实,故设一问,陡然地翻起波澜,可谓笔力奇横,妙到毫
7、颠。从构思方面说,它意味着:第一,沿着飞鸿的来路,人们的思想从眼前的实景延长到遥远的天际,扩展了诗的画面;其次,问及禽鸟,痴作一喻,显见出旅程的孤独与孤独;第三,寄情归雁,反衬出诗人有家归不得的流离之苦。这些意蕴没有直接道出,而是寓情于景,令人于恬吟密咏中体会而得。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妙趣。第三句转折得好,第四句就如顺水下船一样,自然凑泊,有着无限的风致。“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朝夕难忘的老家樊川,就在那儿。“来时还下杜陵无?”轻声一问,就把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就把他宦途的感受、羁旅的愁思,动听深情地表现出来了。4(2021河南省三门峡市、信阳市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6
8、分)房兵曹胡马杜甫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注:此诗作于公元740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或741年(开元二十九年),当时杜甫在洛阳,正值青年时期。竹批:形容马耳尖如竹尖。峻:尖锐。“批”和“入”两个动词极其传神,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答:_ _答案“批”和“入”两个动词极其传神。前者写双耳直竖,有一种直立的力度(2分);后者不写四蹄生风,而写风入四蹄,别具神韵(2分)。从骑者的感受说,当其风驰电掣之时,好像马是不动的,两旁的景物飞速后闪,风也向蹄间咆哮而入(2分)。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首联写其出身不凡,傲骨铮铮;次
9、联写其峻健灵敏,颔联写其忠诚威猛的品性;尾联期望骏马立功于万里之外,当是与房兵曹共勉之意。整首诗写得强健豪放,沉雄隽永,凛凛有生气,反映了青年杜甫卓尔不群的志向与锐于进取的精神。作者托物寓意,借马喻人,抒写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朝气蓬勃的英士气概。频考点27“语言风格”题专练5(2021湖北省黄冈市质量检测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临江仙席上赠张建康苏庠本是白萍洲畔客,虎符卧镇江城。归来犹得趁鸥盟。柳丝摇晓市,杜若遍芳汀。莫惜飞觞仍堕帻,柳边依约莺声。水秋鲈熟正关情。只愁宣室召,未许钓船轻。注:苏庠(10651147):南宋初词人,隐逸以终,终年83岁。杜若:香草,多年生
10、草本,高一二尺,叶广披针形,味辛香。夏日开白花,果实蓝黑色。宣室:古代宫殿名,泛指帝王所居的正室。有人评说这首临江仙语言“明朗清爽”,试结合“柳丝摇晓市,杜若遍芳汀”两句作赏析。答:_ _答案不尚修饰,写景简明。“柳丝”“晓市”“杜若”“芳汀”取景自然,洗去浮艳和纤秾。(3分)用字脱俗,境界清爽。“摇”写出了柳丝的特点,也带有拟人,突出作者的闲适,“遍”写出了杜若之多,也表现了词人的喜悦。(3分)(能结合这两句诗,扣住“明朗清爽”或“简明”“脱俗”“不浮艳”等语言特点赏析,且表述合情合理即可;不行太拘泥于所给答案。)赏析“柳丝摇晓市,杜若遍芳汀”两句写柳枝飘摇伸展在晨晓的街市,杜若长满了满是花
11、香的小洲。“柳丝”“杜若”“芳汀”都是自然之景,就连“晓市”也没有吵闹,都给人一种清爽自然之感。用字脱俗,境界清爽。“摇”写出了柳丝的特点,也带有拟人,突出作者的闲适,“遍”写出了杜若之多,也表现了词人的喜悦。整首词的语言都给人“明朗清爽”之。6(2021河南省开封市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6分)赠 程 处 士(唐)王绩百年长扰扰,万事悉悠悠。日光任凭落,河水任情流。礼乐囚姬旦,诗书缚孔丘。不如高枕枕,时取醉消愁。注:姬旦:周公。相传周代的礼乐制度都是周公制订的。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答:_ _答案运用叠词。“忧忧”、“悠悠”,突出了世事的纷乱繁多,让人
12、忧愁思虑不尽;增加语言的韵律感;质朴(通俗易懂)。全诗语言不事雕琢,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率真。全诗谈论抒情自然率真,直截爽利,好恶分明。(6分)赏析在隋、唐两代都曾出仕的王绩,早年曾有襟怀抱负。自谓“弱龄有奇调,无事不兼修”,“明经思待诏,学剑觅封侯”(晚年叙志示翟处士)。但在隋唐之际的乱世,他所期盼的诏书始终没有到来,“觅封侯”更谈何简洁。中年逢丧乱后,便绝意仕进,归隐田庐,过置酒烧枯叶,披书坐落花的生活去了。首二句,先写“百年”,次写“万事”,以“百”、“万”两个约数接“扰扰”、“悠悠”,且以表示内在感情的“长”、“悉”相连接,概括了时间、空间和人事的纷繁,显示出诗人厌烦尘嚣、追求解脱的心
13、理。由于诗人在现实中处处碰壁,郁郁不得志,以致“才高位下,免责而已。天子不知,公卿不识,四十五十,而无闻焉”(自撰墓志)。因此,他不得不对自己原先以正统儒者自居,以周公、孔子为楷模,乐观用世的人生态度进行深刻反思。反思的结果,使他觉悟到:正是“礼乐”囚禁了“姬旦”,“诗书”缚住了“孔丘”。囚禁、束缚二句,在前两句的衬托对比下,显得格外猛烈、沉痛。日出日落尚且可以任凭自然,洋洋河水尚且可以任情东流,何况是人呢?为什么要既受礼乐的束缚,又受人事的拘牵,在忧生嗟世中作徒然的努力?“日光”、“河水”一联,诗人以自然的景象与不自由的自我进行对比,至“礼乐”、“诗书”一联发而为愤激语。诗人决心皈依自然,过
14、清静无为的生活。而皈依自然,归隐田庐,不仅永久做不了圣人,还必需放弃一整套与正统儒家思想相关联的处世准则。在这种状况下,就必需确立一种新的价值取始终对抗社会,以取得心理上的平衡。这种新的价值取向就是睡与醉。“不如高枕上,时取醉消愁。”睡,代表不以世事为念的生活;醉,意味着对社会的消极抵制。这也就是诗人在田家三首醉后过酒家五首中所说的:“阮籍生涯懒,嵇康意气疏”、“阮籍醒时少,陶潜醉日多”、“眼看人尽醉,何忍独为醒?”专题六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其次节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纠错练(计时:45分钟满分:66分)一、(2021安徽省江淮名校其次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
15、贺圣朝留别(宋)叶清臣满斟绿醑留君住,莫匆忙归去。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花开花谢,都来几许?且高歌休诉。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注:绿醑(x):美酒。1词的上阕“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两句有何妙处?(5分)答:_ _答案作者运用了以景写情的手法,(1分)词人设想三分的“春色”总体为“二分愁”与“一分风雨”的集合体。明写风雨暗写愁,离别之际的“风雨”象征着纷乱的、布满整个空间的离愁别绪和不忍分别的眼泪。(2分)故词人眼中的三分春色都是愁,词人用全部的春色来写与挚友分手时的离愁别绪,可见友情之深,离别之难。(2分)(从数量词使用的角度来分析也可酌情给分。)2这首词写情曲折细致,语短
16、情长,请结合下阕作简要分析。(6分)答:_ _答案这首词先写离愁,继而排解宽慰,最终怅惘伤感。(2分)“花开”两句,紧承上片的离愁别绪,并进一步预写别后的相思。“且高歌休诉”句冲破了感伤缠绵的氛围,变为高亢旷达,表达对友人的劝慰。可是一想到别时简洁会时难,明年此时不知能否重逢,心里不免又泛起怅惘之情,使全词再见波折。(4分)(分析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赏析上片开篇用春色、离愁、风雨,构成了一幅离别图:阳春佳月,风雨凄凄,离愁万绪,为下片抒情作了有力的铺垫。“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虽然还是以词家习惯运用的情景交融的手法来描写离愁,但设想奇怪,不落俗套,给人以新颖奇妙的感觉。词人设想“春
17、色”总体为“三分”,而其中的“二分”是“愁”,“一分”是“风雨”。这样,此时此刻的“春色”就成了“愁”与“风雨”的集合体。而此处的“风雨”,只是表象,实质上是明写风雨暗写愁。这里写“风雨”,用的就是这种以景写情的笔法。所谓三分春色实际上都是愁。词人用全部的春色来写与挚友分手时的离愁别绪,其友情之深,离别之难,不言而喻。作者用笔,貌轻实重,饱和了作者的全部感情,的确是情景交融、情深意长。苏轼有名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有句云:“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大约即是从今处脱胎。上片,由举杯挽留写到离别情怀,由外部行动而至内心感情,多为顺笔。下片则转折颇多。过片“花开”两句,紧承上片的离愁别绪,
18、并进一步预写别后的相思。“花开”句,用韩偓谪仙怨“花开花谢相思”句意,但作者只写“花开花谢”而不说“相思”,实际上“相思”已包涵上片的离愁别绪之中。“都来几许”,是说这种相思总的算来会有多少,由挚友不得长聚而引起的时序更迭、流年暗换的慨叹与迷惘,亦暗寓其中。这两句深化了上片的离愁。但作者马上又冲破了感伤缠绵的氛围,用“且高歌休诉”句一变而为高亢旷达。这是对友人的劝慰,也是作者的自我排遣,表现出作者开朗豁达的胸怀。可是一想到别易会难,明年此际不知能否重逢,心里不免又泛起怅惘之情,使全词再见波折。这首词先写离愁,继而排解宽慰,终写怅惘之情,曲折细致,语短情长。二、(2021山东省济南市期中考试)阅
19、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11分)新 晴 山 月 文同高松漏疏月,落影如画地。徘徊爱其下,及久不能寐。怯风池荷卷,病雨山果坠。谁伴予苦吟,满林啼络纬。注:文同,北宋有名画家,擅长画竹,画中布满清气。络纬:昆虫名,即纺织娘,善鸣。3请简要赏析颈联“怯风池荷卷,病雨山果坠”。(5分)答:_ _答案池塘里的荷花好像由于怕风吹,所以将叶子卷了起来;山果由于受到雨的侵蚀而害病,在微风中不时坠落。运用拟人手法,诗人用自己的情感来体会自然界的草木,化无情为有情,生动细致地表达了自己月夜闲逛的独特感受。(病雨山果坠,诗人闲逛林中能听到山果坠落的响声,以动衬静,更加突出了夜的静谧与迷人。)(内容2分,手法及效
20、果3分)4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答:_ _答案诗歌首联和颈联用极微小的笔墨,描写了月夜山林中高松、月影、荷卷、果落等幽美、静谧的景色,颔联和尾联则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林中夜景的留恋、宠爱之情,(3分)景与情自然融合,表达了诗人醉心山水的淡泊情怀(答“闲逛月夜林下的舒适、愉悦之情”也可)。(3分)赏析诗从题中“月”入笔,说高大的青松的枝叶中,漏下了稀疏的月光,月光洒在林中,与松树的影子交织成一幅黑白相间的画,诗人在林中观赏夜景,留恋徘徊,不愿离去,毫无睡意。这四句,形象地写出了林中月景,表现了诗人对月景的赏鉴。“高松漏疏月,落影如画地”,犹如一幅素描,有立体形象,有平
21、面图案,再现了山林中特有的夜色。一个“漏”字,将月色透过浓密的树阴的状况描写得活机敏现。“画地”二字,将林间月影刻绘得入木三分,使人很简洁想起诗人的表弟苏轼的名作记承天寺夜游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段话,我们可以沿着苏轼的描写思路,想象文同诗中松影“画地”的种种图案。月、影、人通过这四句二十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组成了如此清幽绝俗,空明澄净的世界,与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意境有不少共同之处。五、六句写徘徊林中月下所见,关合到诗题“新晴”。松林边有个荷花池,由于连日风雨,荷叶卷着;山果由于受到雨的腐蚀,果蒂朽烂,在微风中时时坠落。这两句是即目所见,但诗人徘
22、徊已久,整个身心已经与自然界融成一片,所以用自己的情感来体会自然界的草木,池荷叶卷,便被认作是对风的怯怕,山果坠落,便被当作由于下雨而害病。无情的草木,与诗人在情感上作了纵深的沟通,从而也带有了人性。山果的坠落,时时发出啪啪的响声,与历来诗人们专意所写的静夜中偶然的一声鸟鸣、滴答的露珠一样,都起了寓无声于有声的作用,更加突出了夜的静谧与迷人。处在这样的境界,诗接着更进一步,表现诗人自己的情趣,在末两句说自己在夜色中苦吟诗句,伴随着自己的是林中不断啼鸣着的纺织娘。这样结尾,把纺织娘不停地鸣叫与自己的低吟相映照,写得格外和谐,诗又因了吟诗声与虫鸣声的增入,平添了几分吵闹,与上半四句的一味冷寂成为鲜
23、亮的对比。三、(2021山东省临沂市教学质量检测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11分)苏幕遮周邦彦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家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5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联系上下片的意象是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答:_ _答案联系上下片的意象是“风荷”(或“荷”)。词人从眼前的“风荷”想到了家乡的荷花。词人的家乡在钱塘,西湖的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样就由描写“风荷”很自然地过渡到抒发怀乡之情,不着痕迹。(5分。意象2分,分析3分)6这首词中“水面清圆,一一风荷
24、举”两句炼字工夫了得,你认为哪个词用得最好?请选取你认为用得好的词简要赏析。(6分)答:_ _答案清圆:写出了荷的外形是圆的,一种很饱满的感觉。再加上是雨后,显出荷叶的清爽;一一:写出了荷塘里的荷叶很多,每一片都是那么美。把荷叶在水面上错落有致、疏密相间,凹凸起伏的层次感刻画得惟妙惟肖;风:极富动态美,把微风吹过荷塘,荷叶随风轻轻摇动,妩媚、娇羞的姿势不动声色地勾画出来了;举:写出了荷亭亭玉立的姿势,把荷茎修长直立、英姿飒爽的精气神表现得淋漓尽致。有一种格外阳刚的健康向上的美;那“风荷举”合起来,就是妩媚中有风骨。(6分。选词2分,分析4分)赏析上阕先写室内燎香消暑,继写屋檐鸟雀呼晴,再写室外
25、风荷摇摆,词境活泼清爽,结构意脉连贯自然,视点变换极具层次。词中对荷花的传神描写被王国维人间词话评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为写荷之绝唱。下阕再由眼前五月水面清圆,风荷凌举的景象联想到相像的家乡吴门的五月的风物,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相思之情淋漓尽致。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段落极为分明。一起写静境,焚香消暑,取心静自然凉之意,或示意在吵闹场合中服一副凉爽剂,两句写境静心也静。三、四句写静中有噪,“鸟雀呼晴”,一“呼”字,极为传神,示意昨夜雨,今朝晴。“侵晓窥檐语”,更是鸟雀多情,窥檐而告知人以新晴之欢,生动而有风致。“叶上”句,清爽而又秀丽。“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则动态可掬。这三句,实
26、是交互句法,协作得极为奇妙,而又音响动人。大意是:清圆的荷叶,叶面上还留存昨夜的雨珠,在朝阳下渐渐地干了,一阵风来,荷叶儿一团团地舞动起来。这像是电影的镜头一样,有时间性的景致,体现出荷叶的圆与青翠。词句炼一“举”字,全词站立了起来,动景如生,描绘出荷花亭亭玉立的姿势美与荷花的茎的力度美。这几句构成了一幅恬淡、清丽的美景。再看“燎沉香,消溽暑”的时间,则该是一天的事,而从“鸟雀呼晴”起,则是晨光初兴的景物,然后再从屋边推到室外,荷塘一片新晴景色。再看首二句,时间该是拖长了,夏日如年,以香消之,安静可知,意义丰富而含蓄,为下阕久客思乡伏了一笔。下阕直抒胸怀,语词如话,不加雕饰。己身旅泊“长安”,
27、实即当时汴京(今开封)。周邦彦本以太同学入都,以献汴都赋为神宗所赏识,进为太学正,但仍无所作为,不免有乡关之思。“家乡遥,何日去”点地点时,“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实为不如归去之意。紧接“五月渔郎相忆否”,不言己思家乡友朋,却写渔郎是否思念自己,主客移位,更加衬托出我对家乡亲朋的思念,这是从对面深一层的写法。一结两句,“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即梦中划小舟入莲花塘中了。实以虚构的梦景作结,虽虚而实,变幻莫测。四、(2021湖北省重点高中期中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
28、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7“此地空余黄鹤楼 ”和 “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6分)答:_ _答案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的虚无。(1分)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好像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1分)其次个“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1分)千载白云,空自漂移,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2分)8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第三、第四联。(5分)答:_ _答案颈联写到的楼上所见之景有晴空下奔涌的大河,汉阳一带清楚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茂密的芳
29、草。眼前的“树木”“芳草”勾起对家乡“一草一木”的回想,由景生情,猛烈的思乡之念也就油然而生。尾联情景水乳交融,那布满在长江之上的浩浩烟波,正是诗人无边乡愁的形象化表达,那越来越深的暮色,也不断强化着诗人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赏析此诗为咏黄鹤楼的名篇佳作,即便是大诗人李白也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之叹,由于崔颢的诗实在太高妙了。他将黄鹤楼的历史传奇与人生的感发写得如此空灵,如此真实,不仅情景交融,而且时空切换自然,意境深远而又不晦涩,犹如信手拈来,读之如若行云流水,一泻而下。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诗人起笔从黄鹤楼远古的传奇写起,从前的仙人子安早已经乘着黄鹤离去,
30、只留下了这座空空荡荡的黄鹤楼。这远古传奇的追溯,既令读者想知道黄鹤楼的来历,也无疑是为黄鹤楼罩上了一层奇特虚幻的奇特颜色。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无论从律诗的格律还是从意思上看都是承首联而来,仙人乘鹤而去了,而且再也没有回来过,在这漫长的年月里,黄鹤楼有什么变化吗?没有。“白云千载空悠悠”是在说天空的白云千百年来照旧在空中飘来荡去,并没有因黄鹤一去不返而有所转变。在诗人的笔下,“白云”也仿佛有了情感,有了灵魂,千百年来朝来夕往,黄鹤楼相伴。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两句笔锋一转,由写传奇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奇转为实写
31、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楚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密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时已黄昏,何处是我的家乡?烟波飘渺的大江令人生起无限的乡愁!这是写诗人所感,感叹人生,感叹乡愁。至此,诗人的真正意图才显现出来,吊古是为了伤今,抒发人生之失意,抒发思乡之情怀。五、(2021江西省南昌市第四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11分)一剪梅无名氏漠漠春阴酒半酣。风透春衫,雨透春衫。人家蚕事欲眠三。桑满筐篮,柘满筐篮。先自离怀百不堪。樯燕呢喃,梁燕呢喃。篝灯强把锦书看。人在江南,心在江南。注:此词作于江
32、上舟中。9结合全词,分析“篝灯强把锦书看”一句中“强”字的表达效果。(5分)答:_ _答案“强”有牵强之意。写出了诗人灯下因思乡而想看家书,但又因看家书易勾起内心思乡之情而不忍看的冲突心情;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和家乡的深切眷恋之情。10这首词中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作赏析。(6分)答:_ _答案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反衬”(乐景衬哀情)。上片写景,描绘了一幅早春季节布满生气的江南风景图;下片抒情,表达了词人离井怀乡的肤浅愁苦之情。上片的乐景反衬下片的离情,突出表现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或答“对比”(上片的乐景与下片的离情形成了鲜亮的对比)的表现手法亦可。赏析这首词写作者对江南的怀念。上片写
33、景,作者用清丽洗炼的语言生动描绘出一幅清爽明丽的江南春天的图画:暮春季节,春阴漠漠,春风春雨吹透了、打湿了轻柔的春衫。此时春蚕已快三眠,养蚕的人家怀着即将收获的喜悦心情采摘得桑、柘叶满篮,把蚕喂得饱饱的。这是江南暮春季节所特有的景象,显得生气盎然。作者在将春色渲染了一番之后,下片换转笔峰,折入游子的怀乡之情。“先自离怀百不堪”一句,真实地表达了离乡怀乡的肤浅愁苦,还点明白原来上片所着力描写的并不是眼前所见之景,而只是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江南风景画,反衬出离人深切的思念。回忆增加了离愁,已使人不堪;而眼前飞停在船樯上呢喃不休的燕子又勾起对家中屋梁栖燕的怀思。既不能“犹如梁上燕,岁岁长相见”(冯延巳长
34、命女“三愿”),则唯有灯下细看那不知读了多少遍的家书,聊以慰情。信是江南的亲人写来的,作者的心也随之飞回了江南。“篝灯”,用竹掩盖着灯光,即点起灯笼。“锦书”用前秦苏蕙织锦为回之旋图诗寄丈夫的典,这里说明信是妻子寄来的。“强”字尤妙:盖此家书,看一回即引起一回别意愁情,心所不欲,但思家时又忍不住要翻出来看,故曰牵强看之,冲突心情如见。歇拍两句“人在江南,心在江南”,一则抒发了作者对亲人和家乡的深切眷恋之情,同时呼应了上片的景物描写,使之带上了更加浓烈的感情颜色。六、(2021四川省成都三中月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11分)临平道中道潜风蒲猎猎弄轻柔,欲立蜻蜓不自由。五月临平山下路,藕
35、花很多满汀洲。注:临平:山名,在今浙江杭州市。11简析“弄”字在首句中的表达效果。(5分)答:_ _答案弄,动词,摆布。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细腻地描写了蒲草随风摇摆的奇特姿势,突出表现了蒲草轻柔的体态。解释1分,“拟人”,2分;“随风摇摆”,1分;“轻柔体态”,1分。12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6分)答:_ _答案本诗描写了蒲草在风中轻柔摇摆,蜻蜓在蒲叶上时停时去,荷花开满水面的夏日江南水乡秀丽清爽之景,抒发了作者内心的闲适(或:喜悦)以及宠爱大自然的情感。6分。景物及其特点,各2分;情感,2分。赏析诗描写五月仲夏临平山下水边风光,是“诗中有画”的佳作。首句推出一个近景:一片水边的蒲草,在风中翩翩起舞,好像是在表现自己轻柔的舞姿。次句,突出描写一只或数只蜻蜓,因风吹蒲动,想要站在蒲草上,总是身不由己,站不住。蜻蜓与风蒲仿佛在相互争戏,颇有风趣。第三句,承上启下,宛转变化,补叙出前两句所写风景的时间、地点、位置,也为结句的写景作了交代和铺垫。第四句,于风蒲背后开放自近到远的风景:在山下道路两边,一望无际的荷花开满了水面,鲜亮地表现出夏日江南水乡清丽动人的景色。至此,一幅大小衬托、远近有致、动静相生、工笔与写意相结合的图画,便清楚而富有层次地呈现在大家眼前。诗歌无一句一字抒情,却在所写景物中让读者感受到内心的闲适以及宠爱大自然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