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苏州市数字经济“十四五”发展规划 目录 前 言.1 第一章 继往开来,开启数字经济建设征程.4 第一节 国内外数字经济发展现状.4 一、国外数字经济发展现状一、国外数字经济发展现状.4 二、国内数字经济发展现状二、国内数字经济发展现状.6 第二节 苏州数字经济发展现状.11 一、发展基础一、发展基础.11 二、存在问题二、存在问题.18 三、发展形势及要求三、发展形势及要求.19 第二章 凝心聚力,擘画“数字苏州”发展蓝图.21 第一节 指导思想.21 第二节 发展原则.22 第三节 发展目标.23 第四节 策略分析.25 一、一、区域协同、东接西联区域协同、东接西联.25 二、二、市域协同
2、、齐头并进市域协同、齐头并进.25 三、三、产业协同、相互助力产业协同、相互助力.26 第三章 创新驱动,打造全国数字城市标杆.27 第一节 争创国内领先的数字创新体系.27 一、数字创新链布局一、数字创新链布局.27 二、核心技术突破二、核心技术突破.28 三、科创载体引进三、科创载体引进.30 四、知识产权运营四、知识产权运营.31 五、技术标准完善五、技术标准完善.32 第二节 打造国内先进的数字基础设施高地.32 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32 二、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二、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34 第三节 打造国内领先的数据要素市场化示范高地.37 一一、强化高质量数
3、据要素供给、强化高质量数据要素供给.37 二、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化流通二、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化流通.38 三、创新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机制三、创新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机制.38 第四节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高地.39 一、做大做强基础优势产业一、做大做强基础优势产业.40 二、培育壮大数字新兴产业二、培育壮大数字新兴产业.41 三、促进产业数字化深度融合三、促进产业数字化深度融合.45 第五节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高地.48 一、开展工厂智能化改造一、开展工厂智能化改造.48 二、打造智能制造支撑能力二、打造智能制造支撑能力.49 三、打造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三、打造工业互联网生
4、态体系.49 四、完善工业互联网内外部网络四、完善工业互联网内外部网络.50 五、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五、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50 六、推进工业大数据产业发展六、推进工业大数据产业发展.50 第六节 打造引领国内的数字化治理高地.51 一、一、推进一体化数字政府建设推进一体化数字政府建设.52 二、提升社会治理数字化水平二、提升社会治理数字化水平.54 三、构筑数字化公共服务体系三、构筑数字化公共服务体系.56 第七节 打造自主可控的数字安全体系.58 一、完善网络空间安全保障体系一、完善网络空间安全保障体系.58 二、加强重点领域数据安全保护二、加强重点领域数据安全保护.60 三、深挖
5、数字安全产业发展潜力三、深挖数字安全产业发展潜力.61 第八节 打造国际一流的数字创新生态.62 一、营造数字营商环境一、营造数字营商环境.62 二、融入二、融入“数字长三角数字长三角”.62 三、集聚创新创业人才三、集聚创新创业人才.63 四、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四、优化产业空间布局.64 第四章 多措并举,健全规划实施保障机制.70 第一节 健全统筹协调机制.70 第二节 完善制度标准体系.70 第三节 强化统计监测分析.71 第四节 深化体制机制创新.71 第五节 营造良好发展氛围.72 1 前前 言言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
6、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变革,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
7、。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提出:坚定不移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加快数字化发展。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及江苏省数字经济发展推进会议上,省委书记吴政隆提出:要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江苏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建设网络强省、数字江苏、智慧江 2 苏,着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新高地,为江苏高质量发展插上数字化“翅膀”,为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增添强大新动能。苏州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
8、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深入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新要求,抢抓发展新机遇,培育发展新动能,构筑发展新优势,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奋力谱写“强富美高”现代化新篇章。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为进一步激发数字创新活力、增强数字政府职能、优化数字社会环境、完善数字基础设施、筑牢数字安全屏障,切实把苏州实体经济优势转化为数字经济发展优势,让数字经济成为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赛道”“主赛道”,为打造更高能级的产业创新集群提供更强有力支撑,根据国家“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江苏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关于全面提升江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指导
9、意见江苏省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有关文件,邀请了国内多家著名研究院与专家参与指导,经苏州市委、市政府审定完成苏州市数字经济“十四五”发展规划。本规划是“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苏州市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苏州贯彻落实数字中国战略,顺利实现建设“全国数字化引领转型升级标杆城市”目标的指 3 导性文件,对于在新的起点上推动苏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 第一章第一章 继往开来,开启数字经济建设征程继往开来,开启数字经济建设征程 第一节 国内外数字经济发展现状 一、国外数字经济发展现状一、国外数
10、字经济发展现状 数字化浪潮正重塑世界经济格局,随着疫情对各国经济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数字经济表现出强大韧性,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活力所在。2020 年,全球数字经济增长值规模达 32.6 万亿美元,同比名义增长 3.0%,占 GDP 比重高达 43.7%。其中数字产业化占数字经济比重为 15.6%,占GDP 比重为 6.8%;产业数字化占数字经济比重为 84.4%,占 GDP 比重为 36.8%。另据 IDC预测,到 2023 年全球数字经济产值占 GDP 比重将达 62%。随着对数字经济重视度的日渐提升,世界各国不断加快对数字经济的战略部署。图图 1-1 2020 年全球数字经济规模年全球数字
11、经济规模 5(数据来源:中国信通院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6 专栏专栏 1:全球各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全球各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 美国美国是全球最早布局数字经济的国家,20 世纪 90 年代就启动了“信息高速公路”战略,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领域着力。特朗普政府在战略层面首次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科学、先进通讯网络(5G)、先进制造四大科技应用领域列为国家“未来产业”;拜登政府则将人工智能、5G、量子技术、航空航天等定义为“未来技术”领域。日本日本科学技术创新综合战略 2020制定并推广战略性创新创造计划,针对 AI、物联网、大数据等革命性网络空间基础技术,下一代自动驾驶等革命性自动行驶车辆交
12、通技术,机器人、3D 打印等革命性制造技术等领域,以破坏性创新为目标,制定研发计划。英国英国早在 2009 年就发布了数字英国计划,数字化首次以国家顶层设计的形式出现,是最早出台数字经济政策的国家。随后英国不断升级数字经济战略,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致力于网络治理实现新突破,坚持“数字政府即平台”理念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相比之下,多数发展中国家近几年才开始着手布局数字经济相关战略。印印度度 2015 年推出“数字印度”计划;巴西巴西 2016 年国家科技创新战略(2016-2019年),将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明确列为国家优先发展领域之一。尽管发展中国家数字经济起步较晚,但数字经济规划布局积极
13、,营造数字经济发展的宽松环境,正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努力实现与发达国家并跑。二、国内数字经济发展现状二、国内数字经济发展现状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经济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要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国际形势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的背景下,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2020 年我国数字经济在逆势中加速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特征:7 数字经济规模占
14、比呈现双数字经济规模占比呈现双“三九三九”态势态势。2020 年我国数字经济依然保持蓬勃发展态势,规模达到 39.2 万亿元,较2019 年增加 3.4 万亿元,占 GDP 比重为 38.6%,比 2019 年提升 2.5 个百分点,有效支撑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数字经济增速是 GDP 增速的 3 倍多。2020 年,在疫情冲击和全球经济下行叠加影响下,我国数字经济依然保持 9.7%的高位增长,是同期 GDP 名义增速的 3.2 倍多,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2020 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 7.8%。图图 1-2 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增长情况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增长情
15、况(数据来源:中国信通院资料整理)8 图图 1-3 我国数字经济占我国数字经济占 GDP 比重及变化情况比重及变化情况(数据来源:中国信通院资料整理)数字经济内部结构数字经济内部结构“二八二八”比例分布比例分布。2020 年我国数字产业化规模达 7.5 万亿元,占数字经济比重 19.1%,占 GDP比重 7.3%,产业数字化规模达 31.7 万亿元,占数字经济比重 80.9%,占 GDP 比重 31.2%,产业数字化在成为数字经济发展强大引擎的同时,也缓解了疫情对我国实体经济的负面冲击。产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农业、工业、服务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分别为 8.9%、21.0%和 40.7%,约为 1:2
16、:4,同比分别增长 0.7、1.6 和 2.9 个百分点。产业数字化转型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空间。9 图图 1-4 我国数字经济内部结构及变化情况我国数字经济内部结构及变化情况(数据来源:中国信通院资料整理)各地各地数字经济发展步伐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步伐加快。疫情下,各地政府纷纷将数字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稳定器。从规模看,2020 年,广东、江苏、山东等 13 个省市数字经济规模超过 1 万亿元;从占比看,北京、上海数字经济 GDP 占比超过 50%;从增速看,贵州、重庆、福建数字经济增长领跑全国。10 甘肃甘肃 青海青海 云南云南 内蒙古内蒙古 山西山西 陕西陕西 河南河南 新疆新疆 宁夏宁夏
17、 安徽安徽 湖南湖南 贵州贵州 江西江西 四川四川 广西广西 河北河北 辽宁辽宁 重庆重庆 福建福建 浙江浙江 江苏江苏 山东山东 湖北湖北 广东广东 天津天津 北京北京 上海上海 图图 1-5 2020 年我国部分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情况年我国部分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情况(数据来源:中国信通院资料整理)专栏专栏 2:我国先进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现状:我国先进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现状 北京市北京市以创新资源激发数字经济活力,引领前沿方案先行先试。北京依托政策优势、技术优势、区位优势、人才优势等,着力打造数字经济创新生态。北京市数字经济研发投入位列全国第一位,远高于其他地区,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优化服务、营
18、造生态等手段,成为数字经济创新资源聚集地、全国数字产业化的制高地和产业数字化方案输出地。广州市、深圳市广州市、深圳市以数字经济产业集群为依托打造科创中心,数字技术创新动能强劲。紧盯技术前沿,实施数字经济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重点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4K 电视、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全面实施人才支持计划,引进数字经济高层次紧缺人才,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杭州市杭州市正持续做强电商等优势产业。随着全国首个跨境电商综试区的建设发展,杭州加快构建“天、铁、海、陆”一体智能物流体系,加速 eWTP 示范区等新电商重点项目建设,不断优化电商发展环境。同时,杭州新模式新业态探索
19、引领全国。杭州是全国第一个实现无纸币城市,移动支付在普及率、覆盖广度、服务深度等方面,均位居全国第一。新冠疫情期间,首创于杭州的“健康码”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杭州“健康码”上线十余天就被全国 200 多个城市借鉴,杭州“健康码”不断迭代升级,在助力复工复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是杭州数字赋能社会治理的一项重要创新实践。11 第二节 苏州数字经济发展现状 一、发展基础一、发展基础“十三五”期间,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制定出台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苏州数字经济和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2020 年苏州市数字经济规模超过 8000 亿元1。其中,数字产业规模不
20、断壮大,产业数字化加速推进,两者作为数字经济增长主引擎的作用日益显著。1数字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数字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信息通信产业稳中有进。信息通信产业稳中有进。深入落实“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工作,积极推进信息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2020年,苏州新增 5G 基站 12039 个,累计建成 17500 个,均位列全省第一。签约启动 5G 融合应用 639 个,涉及四大通用领域和九大重点行业,其中 38 个项目获评省级典型应用场景和优秀案例。互联网产业深度发展。互联网产业深度发展。抢抓“互联网+”机遇,催生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引入云计算、大数据、电子商务等服务,实现产业提
21、质增效。互联网普及率为 78.7%,互联网用户达到 2200 万户,网民规模不断扩大。电子信息产业形成万亿级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形成万亿级产业集群。苏州具有全球最完备、响应速度最快的电子信息产业链,是长三角地区最 1中国信通院测算得出 12 具活力的万亿级产业集群,2020 年产值近 1.07 万亿元,占全国规模的 9%。2020 年苏州市集成电路产业整体销售收入达 625.7 亿元,同比增长 21.3%。基本形成以“IC 设计-晶圆制造-IC 封装测试”为核心,设备、材料及服务产业为支撑的集成电路产业链。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稳步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稳步发展。抢抓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应用软件等
22、产业链布局。2020 年苏州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销售收入达 1727.3 亿元,同比增长 8.8%,拥有国泰新点、同程艺龙等 7家上市企业。其中工业软件销售收入达 1324 亿元,居全省第一、占全国 7%。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以发展大数据产业为切入点,率先出台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布局十大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特色产业园,推动产业纵深发展。截至 2020 年底,全市累计入库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企业 906 家。积极推进新技术新应用创新改革试点,苏州市成为央行数字人民币首批试点城市和重要试点地区之一,相城区成为江苏省首个区块链产业发展集聚区。2产业数字转型加速推进产业数字转型加
23、速推进(1)工业数字化基础雄厚)工业数字化基础雄厚 2020 年,苏州拥有 35 个工业大类,涉及 167 个工业中类、491 个工业小类。2020 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4823.9 亿元,比上年增长 4.0%,制造业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 55.7%,比上年提高 2.1 个百分点。13 在此基础上工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已累计完成两化融合贯标企业 466家。紫光云引擎工业互联网平台被评为国家首批特定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国家十五大双跨平台中已有 12 家落户苏州。累计创建江苏省五星级上云企业 49家、四星级上云企业 517 家、三星级上云企业 1154 家。更广范围、更
24、深程度、更高水平推动工业互联网建设,持续打响“工业互联网看苏州”品牌。累计获得国家级智能制造综合新模式应用项目 7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6 个。(2)农业数字化转型加速)农业数字化转型加速 一是农业大数据和信息化应用水平大幅提升一是农业大数据和信息化应用水平大幅提升。构建“1+2+N”的电子政务架构体系,形成 208 项、3070 个数据字段的农业大数据资源库。二是智慧农业应用示范不断推二是智慧农业应用示范不断推进进。农业生产设施装备与信息技术加速融合,农业生产提质增效明显,全市农业信息化覆盖率达 70.12%。累计创建省级数字农业新技术应用类(智能农业)基地 16 个,认定市级农业物联网
25、技术应用型“智慧农业”示范基地 34 个。三三是农村电商发展日益蓬勃是农村电商发展日益蓬勃。培育“阳澄湖”“浅水湾”“水八仙”等知名本土电商品牌,东山电商园、相城区渭塘珍珠电商产业园、阳澄湖电商产业园、吴江区横扇羊毛衫电子商务交易中心均成为区域性农村电商服务中心。累计建设 1个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3 个省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7 个省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镇、27 个省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村。14(3)服务业数字化动能释放)服务业数字化动能释放 一是跨越发展现代服务业一是跨越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一批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和体验经济企业,新增服务业创新型示范企业 30 家。二是电子商务普及工程
26、加速推进二是电子商务普及工程加速推进。“十三五”期间,已形成 1个电商销售超 10 亿元的大闸蟹产业和丝绸、珍珠、茶叶、休闲食品等 4 个超 1 亿元的特色产业。依托钢铁、化工、纺织等产业和商品交易市场优势,推动各类行业 B2B 平台快速发展。三是生活服务业水平不断提升三是生活服务业水平不断提升。在国内率先打造数字化惠民服务平台“文化苏州云”,培育苏州网络文化“窗口品牌”,革新打造苏州网络文化“季季红”活动,创新推出“网链苏州”城市网络赋能计划。3数字治理体系逐步完善数字治理体系逐步完善(1)政务大数据基础支撑保障有效强化)政务大数据基础支撑保障有效强化 政务外网互联网 IPv6 改造有效推进
27、。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动态更新机制不断健全。在省内率先建成运行苏州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形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枢纽。截至目前,平台共计开放资源 438 个,包括 232 个数据资源和 206 个接口资源,涉及 18个社会公共服务主题领域。(2)社会数字化治理能力建设高效推进)社会数字化治理能力建设高效推进 完成应急指挥信息网等 9 项重点信息化工程建设,构建“两级平台、多级用户”的“1+10”苏州市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体系。社会信用体系已建成“一网两库一平台、二大应用做支撑”的信用信息化应用体系,形成“架构、基础、数据、服务、应用”多元一体的信用信息化建设格局。互联网+监 15 管数据中心已实
28、现基础库、数据大盘、数据汇集相关功能。警务大数据工程创新构建“六星科技 纵横警务”顶层设计架构,全方位覆盖市、县、基层所三级应用体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大数据工程“一网可查”和数据及时共享。智慧交通建设体系持续夯实,实施“苏州市交通运输指挥中心(TOCC)指挥平台”等一批重大信息化工程,构建苏州市智能化交通运输体系。4数字要素供给持续提升数字要素供给持续提升(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深入落实“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工作,积极推进信息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升级。全市数字传输骨干网带宽达 78800(Gbps),城域网出口带宽达 15520
29、(Gbps),光纤到户 FTTP 覆盖率达 100%,优先网络双向改造覆盖率达 99.4%。5G 网络覆盖率达 60%,其中中心城区、重点产业园区、交通枢纽等重点热点区域已实现全覆盖。启动实施 5G 应用项目 639 个,积极探索 5G与智能制造、教育、医疗、交通、城管等重点领域进一步融合发展。(2)数字人才队伍建设再上台阶)数字人才队伍建设再上台阶“十三五”期间,苏州围绕“人才新政 40 条”,出台苏州市人才乐居工程实施意见(试行)苏州市优秀人才贡献奖励若干意见(试行),重点向信息化人才倾斜,集聚了大量创业创新人才。成功引进西北工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河海大学苏州研究院和苏州研究生院落户苏
30、 16 州。全市拥有 7个省级(含以上)软件产业人才培训基地;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从业人员超 25 万人,从业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的比重为 71.3%;软件方向获评省双创人才 17 人、省创新团队 3 个。(3)数字创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数字创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十三五”期间,苏州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 比重达 3.78%,科技进步贡献率达 66.6%,科技进步综合实力连续 12 年位居全省第一,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772 家、省民营科技企业 1.6万家,累计与 230 多家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 2000 多个产学研联合体。截至 2020年,全省电子信息领域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超 4
31、000 家。全市在传感网、移动通信、集成电路、计算机软件等相关领域布局建设创新服务平台超百家。培育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大数据、5G 中高频器件、集成电路设计服务等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专栏专栏 3:苏州市各板块数字经济发展现状:苏州市各板块数字经济发展现状 张家港市张家港市:以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为重点,稳步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积极推行“企业上云”行动计划,智能工业服务业持续发展,平台经济形成独特优势,建立港口物流、液体化工、纺织原料、粮油交易、钢铁交易、名贵木材等领域平台。农业数字化稳步推进,入选全国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建成智慧农业应用基地 50 家。聚焦基础支撑,有序推进“4115”重点工程建设(
32、4类信息基础设施升级建设、1 个城市数字平台建设、1 个城市运行中心和 5 类24 项智慧应用工程),政府数字治理水平不断提升,成功举办 2021 县域城市智能体张家港峰会,智慧城市县域标杆地位得到普遍认可。常熟市常熟市: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培育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实施工业互联网提升工程,分行业遴选应用标杆企业,推动重点企业部署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实现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打造无人车环境认知基础能力测试与评估实验室、智能感知技术创新实验室等 8 个智能车产学研平台,组织开展“中国(常熟)时空遥感大数据主题论坛”“苏州市工业互联网联盟常熟办事处揭牌暨工业互联网区县行启动仪式”
33、等活动,营造良好数字经济发展环境,打造产业数字化转型新生态。17 太仓市太仓市:大力实施“企业上云”培育扶持计划,全面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共有省级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 45 家,省星级上云企业 103 家,省三星级以上数字企业 234 家,获评全球制造业灯塔工厂 2 家。蜂巢汽车零部件工业互联网平台,获评工信部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长三角 G60 科创走廊工业互联网平台及省市工业互联网重点平台。依托对德合作优势,聚焦中德(太仓)智能制造合作创新园、中德智能制造联合创新中心建设,全方位搭建对德合作平台。西工大长三角研究院、中科院技物所太仓分所、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苏州研究院等重大产学研
34、平台载体加速建设,原创性科技成果转化和供给不断发展。昆山市昆山市:依托传统电子信息产业、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产业和互联网产业发展数字经济,拥有智能终端、平板显示、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模具等上下游配套的完整产业链。引进数据存储、分析、金融大数据、医疗大数据等相关的“大数据+”企业和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相关的大数据外延企业,电商企业销售额不断增长,数字产业持续发展壮大。吴江区吴江区:围绕信息化建设、数字化应用、智能化改造和生产管理等方面,构建智能制造全方位生态体系。参与编制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全力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打造“工业互联网看吴江”品牌,
35、建设全国光电缆行业首个标识解析二级节点,2 家企业成为标识解析二级节点重点培育企业。创新实践工业企业“智能车间、智能工厂与工业互联网”阶梯式发展,打造两化深度融合生态体系。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全区 189 家获评江苏省“星级上云”企业,三千余家企业“步入云端”。吴中区吴中区:加速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抢先布局 5G 网络建设,以国家级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综合型二级节点(苏云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建成“1+5+N”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体系。对标北京亦庄信创园,高标准建设苏州信创产业园,全力建设“江苏省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先导区”,打造中国南部信创产业发展策源地。苏州(太湖)软件产业园获评苏州市数字
36、经济产业园,建成全国首个以软件名城为主题的展示中心苏州 中国软件特色名城展示中心。创建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 2 家,建成省、市级示范智能车间 37家。吴中经开区获批省“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基地。吴中区智慧养老成为苏州唯一入围的省级智慧养老创新基地,智慧交通、智慧家居等领域上榜企业数量和上榜产品数量位居苏州前列,互联网+融合应用成效显现。相城区相城区:围绕数字金融、智能车联网、工业互联网、先进材料、区块链、生物医药、航空航天、能源互联网、数字文化创意、现代商贸服务等数字经济十大产业,高标准建设百个以上“细分领域特色产业园”,集聚数字经济企业 2421 家,建成 111 个高端特色产业园、6
37、3 个离岸孵化器。成为全国首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区域,建成 1.6万个应用场景,长三角数字金融数据中心建成启用。引育 4 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获批创建苏州元和塘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首个省级区块链产业发展集聚区、长三角 G60 科创走廊工业互联网标杆园区、省级“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培育基地。获评江苏省首个数字交通示范区,成为首批江苏省车联网先导区、中国移动 5G 自动示范驾驶基地、省级数字金融产业集聚区、省级能源互联网产业集聚区。建成先进技术成果长三角转化中心、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长三角数字货币研究院等创新平台。18 姑苏区姑苏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在科技服务、文化旅游、知识产权、商贸
38、物流、金融服务、健康医疗、环境保护等主要领域纵深发展。依托姑苏云谷、联实大厦、中科创谷等北部经济区重点载体项目的建设,集聚了一批成熟型、规模型数字经济企业,基本构建完成结构完备、多点发力的数字经济生态体系。着力打造了城运平台、“惠姑苏”APP、政务服务平台等一批赋能社会治理、为民服务、营商环境领域的重点应用,政务服务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工业园区工业园区:近年来,园区数字经济产业持续壮大。集成电路、新型显示、5G 通讯、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综合实力位于全国前列。根据国家统计局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园区核心产业市场主体已达 18000 余家,产值突破 2500 亿元,
39、增加值近 600 亿元。数字产业化蓬勃发展,逐步形成“硬件”“软件”相融共生、“平台”“应用”相互支撑的协同创新体系;产业数字化势头强劲,依托园区优秀制造业基础和强大的工业数字化服务能力,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数字化治理纵深推进,园区 IOC、“一网通用”“一网通办”“经济大脑”四大平台陆续投入运营,成功创建全国首个数字城市建设示范区;数据价值化探索创新,目前正在努力构建政府主导、市场化多元参与的数据要素配置和开发利用机制,加速释放数据市场价值。高新区高新区:重点布局集成电路、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大数据、云计算、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产业,在信息安全、大数据等方面形成
40、长板优势。不断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加快实施“上云上平台”计划,十五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已落户 3 家,初步建成 2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培育国家级智能制造项目 6 个,国家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试点示范项目 1 个,工信部物联网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项目 1 个,省级示范智能车间 42 个,省工业互联网服务资源池 9 个,省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企业 3 家,省星级上云企业 146 家。先后获批省“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培育基地、省区域大数据开放共享与应用评估试验区和省“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基地。二、存在问题二、存在问题 苏州市数字产业发展迅速,产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
41、,基础设施、数据要素供给日益充沛,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但仍面临一些问题:一是新兴产业产业链高端环节偏一是新兴产业产业链高端环节偏弱,产业核心竞争力仍需进一步提升。弱,产业核心竞争力仍需进一步提升。信息产业链体系仍存在短板,“硬的偏硬,软的偏软”,新兴产业产业链高端环节尚未形成核心竞争力,缺乏国际性的行业巨头企业和跨界融合企业,产业集聚和创新发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数字支撑体系前瞻性布局不足,数据要素价值有二是数字支撑体系前瞻性布局不足,数据要素价值有 19 待进一步释放。待进一步释放。水、电、气、通讯等城市基础设施的配套传感设备尚未整合,市政基础设施的智慧化改造和城市神经感知网络部署有待加强
42、。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标准和采集、交换、发布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数据价值开发不足。三是融合型数字经济人才存在缺口,社会数字化三是融合型数字经济人才存在缺口,社会数字化发展意识仍有待加强。发展意识仍有待加强。数字人才特别是跨界融合的高端人才供给缺口较大,智能制造、共享工厂、协同生产等新模式新业态竞相涌现,但传统重工业发展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较重。三、发展形势及要求三、发展形势及要求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受内外部多重因素影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
43、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遇的战略选择。数字经济是数字时代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世界主要国家均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纷纷出台战略规划,采取各种举措打造竞争新优势,重塑数字时代的国际新格局。数据要素是数字经济深化发展的核心引擎。数据要素是数字经济深化发展的核心引擎。数据对提高生产效率的乘数作用不断凸显,成为最具时代特征的生产要素。数据的爆发增长、海量集聚蕴藏了巨大的价值,为智能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协同推进技术、模式、业态和制度创新,切实用好数据要素,将为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带来强劲动力。20 数字化服务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数字化服务是满足人民美好生
44、活需要的重要途径。数字化方式正有效打破时空阻隔,提高有限资源的普惠化水平,极大地方便群众生活,满足多样化个性化需要。数字经济发展正在让广大群众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规范健康可持续是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规范健康可持续是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快速扩张,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规范的问题较为突出,迫切需要转变传统发展方式,加快补齐短板弱项,提高我国数字经济治理水平,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道路。21 第二章第二章 凝心聚力,凝心聚力,擘擘画画“数字苏州数字苏州”发展蓝图发展蓝图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
45、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职责使命,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及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和网络强市战略,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数字经济产业生态,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进一步夯实数字产业发展基础。构筑高质量数字化治理体系,打造安全可控的数字化发展环境,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为主攻方向,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加速数据要素价值化,有效释放数据要素新动能,前瞻性、高水平构建苏州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
46、新体系,在数字经济时代下,高水平建设一批具有苏州特色的产业创新集群,切实把苏州实体经济优势转化为数字经济发展优势,为“强富美高”新苏州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22 第二节 发展原则 前瞻布局、创新驱动前瞻布局、创新驱动。坚持定位高端、超前谋划,坚持前瞻性、系统性发展思维,有序推进产业、创新、市场和治理体系建设,构建苏州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生态。通过模式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和管理创新,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加快培育新模式新业态,推动产业创新集群建设,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融合发展、安全有序融合发展、安全有序。深入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全面融合,构建数字化融合场景供给多元态势,以场景
47、应用为抓手,完善融合发展生态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打造具有苏州特色的数字化融合发展创新区。统筹发展和安全,建立包容审慎的监管制度,防范化解数字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风险,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保障数据和网络信息安全,确保数字经济发展安全可控、规范有序。突出特色、示范引领突出特色、示范引领。坚持立足苏州发展基础和发展优势,紧密围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大方向,打造独具特色的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路径和产业集聚区,以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为主要突破口,促进产业集群向更高能级的创新集群演变。谋划一批具备前沿性、典型性、基础性的数字经济重点项目,分情况建设国内、省内、
48、市内发展示范,鼓励优秀企业先行先试,以点带面,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23 政府引导、市场主体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营造有利的市场环境。以行业应用带动数字经济发展,围绕本地及周边地区产业结构对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需求进行招商引资和产业布局。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和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最大限度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创业活力,引导不同区域、不同行业探索特色化发展模式和路径,形成多方参与的数字经济发展格局。第三节 发展目标 立足苏州实际,锚定数字经济时代“新赛道”“主赛道”,努力实现建设“全国数字化引领转型升级标杆城市”的目标,高水平打造具有苏州特色的产业创
49、新集群,构建城市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新体系,制定实施“12345”数字化转型推进策略:“1”是深化两化融合战略,聚力加快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打响“工业互联网看苏州”品牌,加快建设国内领先的数字智造中心;“2”是聚焦汇聚全球顶尖数字创新资源,聚力营造国际一流数字创新生态,推动数字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打造全球领先的数字科创中心;“3”是全面推进“一网通用”“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建设,不断增强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率先建成全国数字政府样板城市;“4”是主攻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和数据要素化,全力推进苏州数字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5”是坚持数字
50、创新引领,构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基础设施、数据要素市场 24 化、数字产业、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数字政府五大高地,构建自主可控的数字安全体系,放大数字化发展新优势,打造数字经济新引擎。到 2025 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超 18%。加快建设更具影响力的数字科创中心、数字智造中心和数字文旅中心,打造领先水平的数字融合发展创新区、数字开放创新先导区和数字政府样板区,率先建成全国“数字化引领转型升级”示范城市,成为一座“永远在线”的数字城市。数字经济数字经济“十四五”“十四五”发展主要指标发展主要指标 类 型 标杆指标(单位)2025年目标 总量指标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