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附件二: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和价格情况调研汇报(摘要)中国价格协会一、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基础情况依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相关要求,医疗器械是指单独或组合使用于人体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其它物品,包含所需要软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依据产品安全、有效性,将医疗器械分三类进行管理。第一类,是指经过常规管理足以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医疗器械;第二类,是指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应该加以控制医疗器械;第三类,是指植入人体;用于支持、维持生命;对人体含有潜在危险,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需严格控制医疗器械。多年来,伴随经济发展和医疗技术进步,大量优异医疗器械产品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快速扩大。据南方医
2、药经济研究所分析,现在,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年销售总额以每十二个月9%左右速度增加,为548亿元,将达成600亿元。截至11月,全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由9009家增加到10447家,增加率13.8%。现在中国能生产47大类、5000个品种、30000余个规格医疗器械产品,生产能力基础能满足全国各级各类医院装备要求。另外,中国现有经国家药监局注册核准医疗器械经销单位大约1家。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医疗器械行业中国生产规模较大企业833家,产品销售总额373.19亿元。据海关统计,医疗器械进出口总额为60.60亿美元,和相比增加28.31%。其中进口额为32.83亿美元,同比增加22.98%;
3、出口额为27.77亿美元,同比增加35.25%,贸易逆差5.06亿美元。由国外进口医疗器械产品关键是高技术含量产品,如CT机、核磁共振成像装置、心脏起搏器、血管支架等。出口关键是技术含量较低产品,如按摩器具、血压测量仪等。二、医疗器械市场价格方面存在关键问题依据现行法律法规,医疗器械价格实施市场调整,由企业自主定价。多年来,政府对医疗器械价格管理全部是属于间接管理,关键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集中采购或招标采购;二是经过医疗服务项目打包收费。现在医疗器械市场价格比较混乱,关键表现为:低价值一次性医疗器械,产能过剩,低价恶性竞争现象比较突出。高价值植(介)入类医疗器械价格显著偏高,存在虚高成份,给广大
4、病患者造成了沉重经济负担,群众反应强烈。一次性医疗器械(如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及其胶塞、一次性使用输液器等)属于国家第三类管理器械。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医用高分子制品专业分会统计,以三件式5毫升一次性带针注射器为例,其生产成本应该包含:材料成本0.05-0.06元/支(PP平均料价1万元/吨),橡胶活塞0.015-0.02元/只,注射针0.04-0.05元/支,包装材料0.015-0.025元/支,和其它如工人工资、水电、灭菌、检测、管理、税金、耗损等基础成本支出,所以其最低总成本不该低于0.15元/支。假如使用高透明塑料原料,配置优质注射针、胶塞等,其正常生产成本则应为0.18元/支左右。
5、然而,现在市场上却出现大量每支售价为0.12元左右同规格注射器、输液器,这种销售价格显然是不正常。造成这种情况原因:一是同品种生产企业众多,结构雷同,反复建设严重,市场存在过分竞争现象。现在全国一次性医用注射器和输液器生产企业317家,很多企业为生存大打价格战。二是在原材料、能源动力、人职员资等成本组成要素涨价后,终端价格因为竞争过于猛烈,却难以上涨。所以,部分企业便采取降低标准、偷工减料等手段降低成本,造成市场上存在部分劣质低价产品。植(介)入类医疗器械(如导管、支架、心脏起搏器等)技术含量较高,生产企业较少,价格昂贵且中间步骤空间较大。通常从出厂(或进口)到医院销售给患者,平均加价全部在2
6、-3倍,部分产品甚至多达十几倍。课题组对4类植(介)入类医疗器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觉,上六个月,心脏起搏器零售价是出厂(或口岸)价3.23倍,导管2.65倍,支架2.28倍,髋关节3.49倍。植(介)入类医疗器械价格虚高原因,一是流通步骤过多。通常情况下,医疗器械企业销售首先要找独家代理商,独家代理商再寻求区域代理商,医疗器械每经过一级代理或一个步骤,价格肯定要增加一定百分比,层层流通结果就是层层加价。如某企业生产经销单腔心脏起搏器每台平均进口价5800多元,给一级代理商时价格涨到8900多元,而代理商给医院价格上涨到19000元。从进口到一级代理商价差3100元,成本利润率53%。而从一级代
7、理商到医院价差10000元,成本利润率高达112%。二是技术垄断。植(介)入类医疗器械技术标准要求很高,现在中国市场还关键以进口为主,外资企业拥相关键技术。技术垄断造成了市场垄断,而市场垄断结果就是价格垄断。三是信息不对称。因为病人对于医疗器械性能质量极难做出判定,所以在医疗器械消费中,起决定作用是医疗单位或医生个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医疗器械能够维持高定价提供了条件。四是不规范商业行为。各级代理商获取高额利润,除用于正常宣传、培训、售后服务等工作外,还有相当部分用于不正当“促销”。三、价格管理面临难点及政策提议对医疗器械价格管理面临难点:一是医疗器械品种繁多,更新速度快。医疗器械从用途上,可
8、分为几十大类,每一大类又有成百上千个不一样型号品种,行业还没有制订统一标准,不一样企业生产同一品种也有差异,很复杂。伴随技术不停发展,很多器械稍做改动就可能成为新型号、新规格、新产品。二是医生对医疗器械选择影响医疗器械价格。医疗器械使用和药品不一样,其工序复杂,要求很高,没有经过长时间专业训练人员几乎不能操作。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往往需要对医生进行器械使用培训,这首先增加了医疗器械成本,其次也培养了医生对该企业产品偏好。这种偏好使不一样品牌产品在同一家医院难以竞争,进而形成品牌价格垄断。三是患者买贵不买贱心理使得高值医疗器械价格不易回落。医疗器械对维持生命或改善生活质量发挥着关键作用,对于使用高值
9、医疗器械患者而言,一生中可能只使用一两次。所以,只要经济上能够承受,全部会选择档次高、价格贵品牌产品。以药品释放支架为例,进口产品单价25000元左右,国产单价15000元左右。在产品选择上多数病患者考虑到产品关键性,加之医生引导,通常会选择前者。为减轻患者不合理负担,促进医疗器械产品合理使用,政府应该采取方法,加强价格管理,抑制多种不规范加价行为。目前,应把价格干预关键放在高价值植(介)入类产品上。这些产品无法打包收费,要在医疗服务项目外单独向患者收费,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百分比也较低,患者负担较重。因为医疗器械属于市场调整价,不宜完全按政府定价来管理。对这类产品价格干预思绪应该是:经过加强价格监测,公布价格信息等方法,发挥舆论监督和行业自律作用,规范企业定价行为,引导市场所理形成价格。同时,对流通步骤加价率要进行合适限制。一是要建立医疗器械市场和价格信息网络。可联合海关、药监等部门组建医疗器械价格数据库,价格主管部门经过监测数据,在必需时进行价格干预。二是在医院实施医疗器械价格公告制度,明码实价,尊重病患者知情权。对于高值植(介)入类医疗器械,应由患者自行选择不一样价位医疗器械。三是相关部门应加紧完善医疗器械质量国家标准,促进企业不停创新,提升品质。四是加强对流通领域价格管理,严格限制流通步骤加价率,阻止层层加价等不规范行为,打击商业贿赂等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