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师文档:训练七-关注三农-重视民生.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801167 上传时间:2024-07-1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师文档:训练七-关注三农-重视民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师文档:训练七-关注三农-重视民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师文档:训练七-关注三农-重视民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师文档:训练七-关注三农-重视民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训练七关注三农,重视民生1(2022广东汕头模拟)平均主义是指要求平均共享一切社会财宝的思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个体经济是封建宗法家长制的基础,平均主义是宗法家长制的产物。董楚平论农夫战斗的平均主义与特权主义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论语季氏材料二平均主义是农夫民主主义的思想核心,是农夫革命的巨大推动力“等贵贱,均贫富”调动了千百万群众的革命乐观性,卷起了一次又一次的革命狂飙。漆侠读李自成论农夫的革命民主主义材料三农夫加入集体农庄以后,播种面积已经扩大到30%、40%甚至50%。为什么有这种“冲昏头脑”的功效呢?这是由于农夫在单独劳动的时候原来是没有什么力气的,而他们把自己的农具

2、集合起来组织了集体农庄的时候,就变成了极大的力气了。(1929年)斯大林论苏联土地政策的几个问题材料四苏联历年谷物产量统计表(部分)年份19131927193219401950谷物产量(万吨)8 6007 6836 987约8 5858 500据陆南泉等主编苏联真相(1)概括提炼材料一中农夫平均主义思想产生的根源。(2)请运用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二的观点。并概括指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历史关联。(3)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学问,推断斯大林关于“集体农庄”的说法是否合理?结合史实说明理由(言之有理即可)。此后苏联在农业政策方面进行了哪些改革?(4)列举苏联农业政

3、策模式对我国哪些农业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业政策领域出台了哪项重大改革措施?解析第(1)问,据材料信息推断为小农经济与宗法制;据信息“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可知是儒家思想。第(2)问,第一小问,据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回答;其次小问,据“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从小农经济解体与阶级冲突激化角度理解。第(3)问,从确定与否定两个方面作答均可。确定的,则要回答集体化生产的好处及对工业化的作用;否定则要回答挫伤农夫乐观性,不顾农夫利益的内容。第(4)问,第一小问,答出三大改造中的农业合作化及人民公社化运动,其次小问,答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即可。答案(1)根源:小农经济(

4、个体经济);宗法制;儒家思想(均贫富思想)。(2)史实:天朝田亩制度的提出大大鼓舞了农夫阶级参与反清起义。关联:鸦片战斗后,中国被逐步卷入世界市场,传统的小农经济逐步解体。农夫、手工业者破产,阶级冲突激化,推动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3)(本问从确定与否定两个方面作答均可。只做推断不说理由不行)不合理。理由:斯大林推动农业集体化,是以牺牲农夫利益来进展重工业。集体化降低了农夫生产乐观性。合理。理由:集约经营优于分散生产;农业进展为工业化腾飞奠定基础;从材料四来看农业产量有所增长。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4)影响:三大改造中的农业合作化(或农业集体化);人民公社化运动。措施:实行家庭

5、联产承包责任制。2(2022山东枣庄模拟)中国古代的乡村生活是经济进展历程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乡村不断发生变化。随着人口增加、铁制农具广泛使用以及农业耕作技术进步,过去被视为鄙野之地的郊野,渐渐富强起来,有的甚至成为新兴商业都市。荒野也间续开垦,新的居民点不断消灭。拥有肯定数量土地、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同时兼营家内手工业的自耕农成为乡村主要劳动者。隋唐时期,乡村百姓大多聚族而居,小农家庭习惯于组成三代小家庭,“一村唯两姓,世世为婚姻。亲疏居有族,少长游有群”。材料二明清农村虽然还是一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但这一时期的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农夫已经不再仅仅

6、是在自给自足之余,将自己的农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售,而是更多地依靠于市场。农户在种植粮食作物之外,都普遍开头种植旨在交换的经济作物,如棉花、烟草乃至经济林木,并开头对农产品进行加工。一部分农夫由于经营有道、扩大生产而成为“上农”,一部分农夫则从自耕农下降为佃农或雇工。一般租佃关系普遍接受契约的形式,以分成或定额的方式纳租。上述材料选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1)据材料一分别概括春秋战国、隋唐时期乡村生活的主要特点。(2)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农村经济的新变化有哪些?这说明白什么?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信息“有的甚至成为新兴商业都市”、“新的居民点不断消灭”、“兼营家内手工业的自耕农成为乡村主要劳

7、动者”。隋唐时期乡村生活依据材料“乡村百姓大多聚族而居,小农家庭习惯于组成三代小家庭”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但这一时期的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农户在种植粮食作物之外,都普遍开头种植旨在交换的经济作物”、农夫消灭了阶层的分化、以及“一般租佃关系普遍接受契约的形式,以分成或定额的方式纳租”归纳。其次小问,依据乡村经济与市场联系亲密,经济作物在乡村普遍种植说明农耕经济高度进展,商品经济活跃。答案(1)特点:春秋战国乡村生活逐步富强,消灭新兴商业都市;新居民点不断消灭;自耕农经济为主。隋唐乡村生活以家族式村落为主。(2)变化:乡村经济与市场联系亲密;经济作物在乡村普遍种植;

8、农夫消灭了阶层的分化;租佃关系渐渐普遍。说明:农耕经济高度进展,商品经济活跃。3(2022广东江门调研)实现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抱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奥运会开幕式,一幅开放的画卷上消灭不同版本“和”字,彰显中华和谐观,充分体现了以儒家文化思想为主流和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凸显了人文奥运的基本理念。“和谐”则是儒家学说的基本格调和主旨所在,也是儒家的最高境界。网络评论材料二在一次演讲中,富兰克林罗斯福向公众提出了公民应当享有“免于匮乏的自由”,由于真正自由的人,必需有基本的经济保障。罗斯福提出的这一自由,意味着摆脱贫困不再是个人的行为,也就是说,政府应当担当起保障人

9、们免于贫困的责任。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三好像欧美各国应当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说,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法。孙中山三民主义与国家前途材料四中国粮食已连续9年增产,今年的产量比9年前提高约1.5亿吨。这不仅有力地保障了中国经济社会的进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也对全球粮食平安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国农业的快速进展中,农村民生得到明显改善。我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不仅由于我个人对农夫有着深厚的感情,更是我们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理念。温家宝(1)依

10、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以儒家思想为例至少列举两个史实来论证此观点。(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回答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为使“人们免于贫困”实行了哪些措施?(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学问,回答孙中山最信的“定地价法”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如何评价这肯定地价之法?(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学问,回答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哪些因素推动了“农村民生得到明显改善”?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生疏。解析第(1)问,本题用儒家思想来论证“和”的思想即可,关键是儒家思想。第(2)问,回答罗斯福新政中有关社会救济的措施即可,但要将社会保障、以工代赈等整理回答。第(3)问,本题回答平均地权的具体内容即可;

11、评价是回答其乐观作用与局限性。第(4)问,题目限定时间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要回答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到现在政府所实行的措施、以及科技进步等,而不能是单回答“十一届三中全会”初期的措施。其次问从政治、民生经济来回答对和谐社会的生疏。答案(1)举例:孔子,主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主见“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主见“仁义”。(2)措施:建立机构(或联邦紧急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加强社会保障措施;推行以工代赈(或兴办公共工程);制定有关法律,保证人民的基本生活。(3)含义: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全部,革命后涨价地价归国家全部,由国民共享。评

12、价:“平均地权”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肯定程度上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与要求;肯定程度上承认了封建地主对土地的权益,是一个不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4)因素: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科技的进步及杂交水稻等。生疏:继承与进展;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关注民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4(2022广东六校一模)公正、公正既是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的内容,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方法。结合所学学问,回答下列问题。(1)唐朝诗人赵嘏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你认为太宗皇帝的“长策”是指什么?并做简要评价。(2)公元前5世纪,罗马共和国为缓和平民与贵族的

13、冲突,实行了什么措施?有何意义?(3)19世纪以来,针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冲突与问题,欧洲进步的政治家做出了怎样的反应?(4)为改善农夫的政治、经济状况,在过渡时期,我国政府实行了哪些措施?解析第(1)问,诗句意在感慨科举制的实行使皇帝得以笼络天下士子,第一小问,答出科举制即可。其次小问,结合书本学问一分为二进行评价,在明清以前科举制主要起乐观作用,明清以后消极作用明显。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时间限定“公元前5世纪”、中心“为缓和平民与贵族冲突”;其次小问,结合书本学问回答其意义。第(3)问,19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社会发生全方位转变,协调冲突与问题成为进步政治家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在政治上

14、,进行政治民主化改革成为主要趋向。在经济上,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成为主要趋向,依据这些趋势来列举相关反应。第(4)问,留意时间限定“过渡时期”,中心为“改善农夫政治经济状况”,政治结合必修一内容,与农夫相关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经济结合必修二社会主义建设起步内容,与农夫相关则是土地改革和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答案(1)长策:科举考试。评价:科举考试打破了长期以来依据门第选拔人才的弊端,有利于公正公正选拔人才,它给社会底层的有才之士一种期望,激发了学问分子的求知欲,有利于缓和社会冲突,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但这一制度到明清时期已经僵化,严峻摧残了人才,阻碍了中国思想文化的进展。(2)措施:编制十二铜表

15、法。意义:限制了贵族任凭解释习惯法的特权,缓和了社会冲突;是罗马成文法的开端。(3)反应:建立和完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法律制度,保障社会下层的权益;建立福利国家。(4)措施:政治上,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当家作主;经济上,实行土地改革和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夫走合作化道路或建立合作社)。5(2022湖北黄冈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代中国城市与乡村的经济联系主要是单向性的,即城市从乡村征收贡赋,调集劳役,一般却少向乡村供应产品,政治上是前者对后者的压迫与把握,经济上则是后者对前者财宝和劳力的供应。摘自中华文化史(上)材料二(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

16、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靠转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格外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摘自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材料三1951年以后,英国先后颁布了国民救助法、国民卫生服务法等,进一步完善包括农夫在内的社会福利体系。德国于1957年颁布农夫老年救济法,开头建立农夫养老保险制度,1972年建立农夫医疗保险体系。法国1952年为农夫建立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1960年将医疗保险掩盖到农业从业人员。摘自刘家庆现代西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与思考(1)材料一中,古代中国城市与乡村的经济联系主要是单向性的,其主要缘由是什么?依据材料指出这种联系给农村带来的影响。(2)材

17、料二中,两个时期“转变组织方式”分别是指什么?说明后一种“转变组织方式”对中国的城市进展带来的影响。(3)材料三中的内容反映了西方国家二战后资本主义消灭了什么新变化?其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哪些特点?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关键信息:“城市从乡村征收贡赋,调集劳役,一般却少向乡村供应产品”,联系小农经济特征,组织答案即可。其次小问,关键信息:“政治上是前者对后者的压迫与把握,经济上则是后者对前者财宝和劳力的供应”,从政治经济两方面组织答案。第(2)问,第一小问,关键信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即(19561966年)、“来提高农业生产率”,联系人民公社化运动产生时间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

18、即可得出答案。其次小问,从市场、资金、原料、劳动力等角度分析,史论结合。第(3)问,第一小问,关键信息:材料三中“时间和内容”,联系二战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组织答案。其次小问,关键信息“英国德国法国”“农夫老年救济法”“农夫医疗保险体系农夫建立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1951至1972年”等,分析概括回答。答案(1)主要缘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当时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在经济上城市对农村有着较强的依靠性和寄生性。影响:受到城市的压迫和把握,导致城乡冲突激化;受到城市的剥削,导致农村经济日益落后。(2)毛: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邓: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影响:为城市进展供应了自由劳动力、宽敞的市

19、场;积累了所需的原料、资金。(3)新变化:建立“福利国家”。特点:以法律的形式加以规范,以养老和医疗保障为主要内容,以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快速进展为基础,以政府为主导,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等等。6(2022黑龙江齐齐哈尔模拟)古今中外,民生问题关系着社会安定和进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禄不平。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材料二1912年10月,孙中山说:“鄙人对于社会主义,实欢迎其利国福民之神圣实行社会主义之日,即我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分业操作,各得其

20、所。”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演讲时强调指出:“三民主义之中的民生主义,大目的就是要众人能够共产”。节选于孙中山全集材料三杜鲁门在1946年的“二十一点咨文”中,指出:“在人道的层面上,充分就业意味着为预备工作、能够工作、情愿工作的工人供应一份好的和平常期的工作;在经济的层面上,充分就业意味着充分的生产和卖出商品的机会;在全球的层面上,美国的充分就业意味着对全球的经济平安和世界和平的保障。”Tracys Uebeihor总统的侧影(1)为了保障民生,孟子制定了怎样的制度规范?分析其产生的社会背景。(2)概括材料二中孙中山理解的“社会主义”的特征和实现途径。(3)依据材料三,概括杜鲁门咨文的主要内

21、容。杜鲁门关怀“全球”视角的着眼点是什么?解析第(1)问,材料一的译文: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肯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年成好时能丰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致于饿死。然后督促他们做好事。所以老百姓跟随国君走就简洁了。行仁政,肯定要从划分、确定田界开头。田界划分正确了,那么安排井田,制定俸禄标准,就可轻而易举地办妥了。即好的治国方略,是从界定土地产权开头的,解决土地问题是实行仁政的前提。由此看孟子观点有三层含义。背景从政治、经济两个角度回答。第(2)问,依据材料对“社会主义”的特征进行概括。实现途径依据1924年推断应当是新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第(3)问,依据材料概括杜鲁门咨文内容体现了三个层次,着眼点就是其在全球的目的。答案(1)规范:制民之产,给农夫足够的土地;实行仁政;正经界,规范土地边界。背景:社会动荡,阶级冲突激化;井田制遭到破坏,土地私有制进展。(2)特征:建立健全的社会福利及保障体系,关注民生问题的解决。途径:实行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3)内容:实现充分就业,促进美国经济进展,稳定社会秩序,维护全球的经济平安和世界和平。着眼点:政治上,为称霸全球、推行冷战政策奠定经济基础;经济上,强化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