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健康中国视域下第一代农民工...0位第一代农民工的质性研究_仇凤仙.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80113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7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中国视域下第一代农民工...0位第一代农民工的质性研究_仇凤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健康中国视域下第一代农民工...0位第一代农民工的质性研究_仇凤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健康中国视域下第一代农民工...0位第一代农民工的质性研究_仇凤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治理现代化研究】DOI:10.14182/ki.j.anu.2023.02.009健康中国视域下第一代农民工健康医疗可及性析论*基于30位第一代农民工的质性研究仇 凤 仙(安徽师范大学 法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关键词:第一代农民工;健康照顾;医疗保险;时空滞后;弱势累积摘要:运用深度访谈等定性研究方法对第一代农民工的健康及医疗服务可及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代农民工存在健康的弱势累积现象,其医疗健康服务可及性较差,这些都导致他们的健康由累积的弱势演变为累积的风险。新农合政策对第一代农民工的健康医疗服务可及性存在时空滞后问题,其低便携性抑制了农民工的健康维护能力,放大了他们

2、的健康风险,并为其晚年生活留下健康隐患。健康中国建设实质在于落实人人享有医保政策目标,第一代农民工群体的健康医疗可及性问题实质在于医保政策的属地原则与农民工高流动性存在二元张力,消除此二元张力,是解决农民工健康弱势累积和增强其医疗服务可及性的核心举措,也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图分类号:F840.6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2435(2023)03-0081-12Accessibility of Health Services for First Cohort of Migrant Work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ealth

3、y ChinaAccessibility of Health Services for First Cohort of Migrant Work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ealthy ChinaA AQualitative Study Based onQualitative Study Based on 3030 First Cohort Migrant WorkersFirst Cohort Migrant WorkersQIU Feng-xian(School of Law,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Anhui 241000,

4、China)Key wordsKey words:the first cohort migrant workers;healthcare;health insurance;space and time lag;disadvantage accumulationAbstractAbstract:Us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approaches such as in-depth interviews,this paper analyses the factors influencingthe health and accessibility of health servi

5、ces for first-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s.The research findings are:The cu-mulative health disadvantage of first-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s and the poor accessibility of their health serviceshave led to their health evolving from cumulative disadvantage to cumulative risk.There is a time and space la

6、g in theaccessibility of health care services for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and the low portability of the NRCMS(New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inhibits migrant workers ability to maintain their health,magnifies theirhealth risks,and leaves health hazards for their later life.The

7、 esse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 healthy China lies in theimplementation of a health insurance policy for all.The problem of health care accessibility for the first generation ofmigrant workers lies in the dualistic tension between the territorial principle of the health insurance policy and thehig

8、h mobility of migrant workers,and the elimination of the dualistic tension between the existing health insurancepolicy and the high mobility of migrant workers is the core measure to solve the accumulation of health disadvantagesof migrant workers and enhance their access to health care services,whi

9、ch is also an important el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ealthy China 2030 plan.*收稿日期:2022-07-24;修回日期:2022-10-21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第一代农民工可持续生计研究”(17BSH137);安徽省农民工研究中心重点项目“乡村振兴视域下建构农民乡村建设主体地位机制研究”(FSKFKT036D)作者简介:仇凤仙(1979-),女,安徽泗县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农村社会学与农村流动人口。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Anhui Normal

10、University(Hum.&Soc.Sci.)第51卷第2期Vol.51 No.22023年3月Mar.2023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1卷一、问题的提出中国人口流动日益频繁,乡城人口流动成为整个社会人口流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而有人冠以“流动的中国”,流动已然成为中国居民生活的常态,流动也是中国社会发展和社会活力的表现。据国家统计局农民工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有2.8560亿流动农民工,外出农民工1.6959亿人,农民工平均年龄为41.4岁,50岁以上农民工所占比重为26.4%,在外出农民工中,50岁以上所占比重为14.2%。伴随农民工的高龄化,其健康问题也日

11、渐凸显。虽然中国在2003年建立的新农合已经实现农村人口的全覆盖,为农村居民的医疗照护和健康保护提供了强大支持,但新农合对于农民工的医疗保障存在时空滞后现象,农民工群体的医疗需求和实际服务获得存在一定差距。健康中国“2030”规划指出要以农村和基层为重点,推动健康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维护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逐步缩小城乡、地区、人群间基本健康服务和健康水平的差异,实现全民健康覆盖,促进社会公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乡城流动的农民工是中国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如何

12、有针对性地维护这一群体的健康权益,并保障其在城市生存发展的竞争力,是建设健康中国和实现健康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中国农村医疗体系建设最早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集体主义时期建立的农村合作医疗体系,该政策在1965作为一项缓解城乡医疗资源不公的措施而得到迅速推进,具有中医背景的乡村医生经过简单医疗知识培训便成为农村基层医疗体系的提供者即“赤脚医生”。该系统为中国农民提供了基本的医疗保障待遇,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发展中国家解决农村医疗卫生的样板”而向全世界推广。但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推行经济体制改革,从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集体经济衰落,对于依靠集体经济供给的农村合作医疗体制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13、。同时,由于中国社会转型,在市场经济推动下,医疗卫生政策出现转型,私人付费医疗制度成为新的医疗政策价值取向,故而“赤脚医生”制度的衰落,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医疗卫生政策转型的结果。据统计,1984年中国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覆盖率,已经从起初的90%降到了4%。同时从1984到2003年,中国农村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是空窗期,在这一阶段,绝大部分农民没有基本的医疗保障,自费医疗成为农村医疗的主要形式。为了满足农民健康服务可及性诉求,2003年建立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极大缓解了农民看病贵和看病难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农民的医疗服务可及性需求。但该政策没有解决农民工医疗服务可及性问题,一方面,住院的门

14、槛设计限制了部分农民实际医疗需求;另一方面,建立在农村户口和属地管理基础之上的资金使用和收缴的县、市级统筹制度,事实上限制了农民的流动性,因为农民只有在自己户籍所在地进行医疗才能获得最大程度医疗报 2020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国家统计局,http:/ benefited from the new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 in China?A case study on Anhui Province,BMC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vol.16,no.2(2016),pp.1-8.David Lampton.,The Pol

15、itics of Medicine in China,The Policy Process,1949-1977,Routledge,2019,pp.1-129.Wong C,Lo V I,Tang K.,Chinas urban health care reform:from state protection to individual responsibility,Lexington Books,2005,pp.100-110.Duckett,J.,Challenging the economic reform paradigm:policyand politics in the early

16、 1980s collapse of the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system,China Quarterly,vol.205(2011),pp.80-95.Carrin,G.,Ron,A.,Hui,Y.,Hong,W.,Tuohong,Z.,Licheng,Z.,.&Xuesheng,L.,The reform of the rural cooperativemedical system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interim experience in 14 pilot counties,Social science&

17、medicine,vol.48,no.7(1999),pp.961-972.林闽钢: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公共政策分析,江海学刊2001年第3期。Zhang,X.,Yu,B.,He,T.,&Wang,P.,Status and determinants of health services utilization among elderly migrants in China,Global Health Research and Policy,vol.3,no.1(2018),pp.1-10.82第2期仇凤仙:健康中国视域下第一代农民工健康医疗可及性析论销。在农民工城镇医疗服务可及性方面,由于

18、社会福利体系的滞后性与制度粘性,企业利用自己的市场优势地位不与农民工签订用工合同以减少用工投入,导致出现农民工虽然对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需求度高但参与度低的现实情况。在解释农民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与度低的原因方面,学界认为劳动合同捆绑制对农民工的医疗保险产生较大的阻碍。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了农民工的健康状况,农民工的健康整体上不容乐观。同时,有学者在研究中发现农民工存在健康移民效应和健康损耗效用,并且发现健康损耗较为严重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会以更快的速度返回农村,形成“三文鱼偏误”现象。在国际上,有学者提出健康移民的社会现象,即移民在流入工作地后,其健康状况优于流入地同年龄段人口的健康水平,但是随着

19、移民在工作地时间的延长,其健康状况的下降程度相较于本地居民速度更快也即移民的健康损耗更快。对于农民工的健康测量主要是依据其自我健康评估,这是全面且可靠的易于管理的衡量个人整体健康的方法。老年、较低的受教育程度、从事工资收入较低且危险的工作伴随着较低的健康自评?I1,而且健康是伴随着年龄增加逐步下降?I2,那些从事高风险职业的人尤其是男性工人更有可能报告更多不好的健康自评。?I3农民工的健康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尤其在他们步入老年之后,身体健康机能下降,健康需求日渐增多,其健康损耗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严重,呈现出典型的弱势累积后果。本研究基于生命历程研究视角讨论第一代农民工健康弱势累积的

20、过程和医疗服务可及性的影响因素,并寻求现有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对流动人口健康保障效度和可能的改进空间。二、本研究理论支持及研究框架(一)理论支持弱势累积理论研究的重点是识别机会不平等而导致的弱势地位在人的一生中不断累积的过程。一个人社会地位等相关利益在其生命历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年龄的递增,导致个体或群体之间差异性扩大。?I4目前关于弱势累积的研究多和生命历程理论相互使用,诸多学者在探讨个体生命历程中关注其弱势的累积过程,大量的研究已经证明教育在代际间的关键作用是逆境的传播,即父母的低教育水平会对子周小刚、陆铭:移民的健康:中国的成就还是遗憾?,经济学报2016年第3期。邓大松、孟颖颖:困境与选

21、择对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反思与构建,学术交流2008年第6期。任辉、任巧巧:农民工医疗保险需求强度与参保行为:对背离现象的解释,学习与实践2020年第3期。符定莹、李宁秀、高博: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工医疗保险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成都市的调查数据,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宋林、亓同敏:我国农民工劳动合约签订率低的原因分析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和产业分割的分析框架,华东经济管理2014年第28卷第12期。周小刚、陆铭:移民的健康:中国的成就还是遗憾?,经济学报2016年第3期。Turra Cassio M,Irma T Elo.,The Impact of Salmon Bi

22、as on the Hispanic Mortality Advantage:New Evidence from Social Security Da-ta,Population Research and Policy Review,vol.27,no.5(2008),pp.515-530.Gee Ellen Margaret Thomas,Karen M Kobayashi,Steven G Prus,Examining the Healthy Immigrant Effect in Mid-to Later Life:Findings from the Canadian Community

23、 Health SurveyCanadian Journal on Aging,vol,23,no.5(2004),pp.55-63.Gushulak Brian,Healthier on Arrival?Further Insight into the Healthy Immigrant Effect,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vol.176,no.10(2007),pp.1439-1440.Idler,E.L.,Hudson,S.V.,&Leventhal,H.,The meanings of self-ratings of health:A

24、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pproach,Research on Aging,vol.21,no.3(1999),pp.458476.?I1Ma,C.,Qu,Z.,&Xu,Z.,Internal migration and mental health:An examination of the healthy migration phenomenon in China,Population Research and Policy Review,vol.39,no.3(2020),pp.493517.?I2Haseli-Mashhadi,N.,Pan,A.,Y

25、e,X.,Wang,J.,Qi,Q.,Liu,Y.,Li,H.,Yu,Z.,Lin,X.,&Franco,O.H.,Self-rated health in middle-aged and elderly Chinese:Distribution,determinants,and associations with cardio-metabolic risk factors,BMC PublicHealth,vol.9,no.1(2009),pp.1-11.?I3苑会娜:进城农民工的健康与收入来自北京市农民工调查的证据,管理世界2009年第5期。?I4ORand,A.M.,The precio

26、us and the precocious:Understanding cumulative disadvantage and cumulative advantage over the lifecourse,The Gerontologist,vol.36,no.2(1996),pp.230-238.83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1卷女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其成年后的健康会形成一个“风险链”。在对其童年的逆境和其成人后的健康深入研究后发现,社会经济地位和成年期生活方式的生命历程就是不同年龄层呈现不同的角色、责任、期望的载体。个体的生命历程是由社会机制与个体特质共同形塑而成

27、的,其中以“转折性事件”如结婚、工作变动、退休等为标志改变生命轨迹的发展方向,故而个体老年贫困是整个生命历程弱势累积的结果。生命事件在个体生活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和转换过程对个体日后生活产生重大影响,该视角将个体在生命不同阶段、不同观测时点暂时性的状态联系起来构成具有连续性的生命历程。近几年以生命历程视角解释老年人及其贫困状态显示了卓越的优越性。具体而言,该视角试图在微观个体与宏观结构之间架起一道桥梁,综合累积的、造成异质性的各种微观与宏观因素,透过个体、组织和制度背景,以求发现高于个体的社会形塑作用,考察个体在这些因素作用下的调适与建构。在本研究中,第一代农民工的健康风险过程实质是弱势累积过程所

28、致,其健康弱势在累积中形成了现在的健康问题,在健康弱势累积过程中,其健康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差,缺乏及时的医疗治疗和恢复过程,故而第一代农民工健康弱势累积的过程也是农民工个体和社会环境、社会政策再生产不断交换的过程。(二)研究对象及研究框架累积的健康弱势农民工市场交换中的低地位代际发展下的健康挤压现有医疗保险政策非便携性低医疗服务可及性+图1第一代农民工健康医疗服务可及性框架本研究团队于20202021年采取深度访谈等质性研究方式来理解和解释农民工健康劣势累积的过程。在样本的选择上,本研究基于2021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把农民工流出、流入区域及其从事的职业作为选取访谈对象的主要标准,力争保障选取

29、的样本具有一定的区域和职业代表性。有鉴于此,本研究在农民工主要流出地东、中西部分别选取安徽、四川、山东和河南四个省的第一代农民工作为访谈对象,这四个省份也是农民工输出大省,具有输出区域代表性。在流入地的选择上以曾在东中部务工作为主要标准,选取分别在安徽、上海、广东等地务工的农民工作为访谈对象。在务工种类的选择上以第一代农民工务工较为集中的行业,如建筑业、工厂、餐饮后勤服务和社区商场保洁作为标准。在这些标准之下,以滚雪球的访谈方式获取了70名潜在访谈对象,经过前期资料初步分析,剔除了不符合上述要求的潜在访谈对象,最终选取了30位第一代农民工作为本次研究的深度访谈对象。他们平均年龄57.5岁,平均

30、在外务工时间20年以上。其中男性22人,女性8人,已经返乡的12人,继续在外务工的18人。工作类型上,在建筑工地工作的11人,在工厂工作的12人,从事餐饮后勤服务的3人,在社区从事保洁工作的4人。自述有重大身体疾病的4人,身体经常疼痛的12人,自我感觉身体较好的5人,有其他疾病的9人。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是在采访情景中获得的,访谈的主要维度:外出务工的主要经历和收入,健康状况和Clausen,J.A.,.The life course of individuals,W.Riley,M.E.Johnson,&A.Foner(Eds.),Aging and society:Vol.III.A soci

31、ol-ogy of age stratification,Russell Sage Foundation,1972,pp.454574.Dannefer,D.,Cumulative Advantage/Disadvantage and the Life Course:Cross-Fertilizing Age and Social Science Theory,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B:Psychological Sciences and Social Sciences,vol.58,no.6(2003),pp.S327-S337.84第2期仇

32、凤仙:健康中国视域下第一代农民工健康医疗可及性析论健康医疗可及性问题,现在的职业、生活状况和家庭重要事件的描述。在微观视角上,本研究基于弱势累积理论框架并结合个体生命历程视角探析第一代农民工健康风险的累积过程和健康服务可及性影响因素;在宏观层次上,从社会福利分层视角分析医疗保险政策的排斥过程、农民工的市场弱势地位以及农民工家庭本位文化传统下的健康挤压对于农民工健康风险劣势累积过程的作用。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建构了第一代农民工健康服务可及性影响因素概念模型。(图1)三、第一代农民工健康医疗服务可及性影响因素分析(一)高健康损耗下的低医疗服务可及能力第一代农民工是典型的“三低一高”人群,即低技能、

33、低学历、低收入和高风险,在就业市场中被称为“二等公民”。由于中国特有的城市化方式和户籍管理政策使得第一代农民工进入城市过程经历了一个“走向承认的过程”,也即第一代农民工是在被排斥中走向被承认。在就业机会上,由于户籍制度的二元管理,他们无法享有公平的就业机会,故而只能选择低端的就业场所。在户籍政策和市场选择的双重排斥下第一代农民工离开土地进入城市务工,市场活动中的底层地位导致其经济收入也处于底层。从就业领域来看,第一代农民工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基本是低收入行业。调研显示,第一代农民工所从事的大多是高强度、高风险、低工资的工作,有些建筑工地上90%左右的工人都是第一代农民工。第一代农民工的这

34、些特质使得他们成为就业市场上过度劳动的典型代表,过度劳动群体的受教育年限更少、平均年龄更高、平均本地工作经验更少。靳小怡等(2018)对于高龄农民工在身体健康、工作类型和社会保障等方进行了界定,认为45周岁以上农民工在就业、医疗收入等方面受到明显挤压。(图2)低技术型劳动力高强度体力透支低市场地位收入低下图2市场交换中低健康医疗服务可及性能力第一代农民工收入远远低于同期全国城镇人口收入或者是社会平均收入,其经济收入低下,且收入增长缓慢。国家统计局农调队的全国农民工工资的调查数据(19952010)显示,农民工在19952010年的收入大体呈现低速增长态势。表1农民工月工资收入(19952010

35、)年份收入199549519965901997460199858720016442002640200369020047802005861200694620071060200812052009141720101690murger,Sylvie,Marc,Gurgand,Shi Li,Ximing,Yue.,Migrants as SecondClass Workers in Urban China?A DecompositionAnalysis,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vol.37,no.4(2009),pp.610628.王小章:走向承认,浙江农民工浙

36、江省农民工公民权发展的社会学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页。越来越老的农民工群体,其实是一座“富矿”,大众日报,https:/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public health improvement:China faces equity challenges,PublicHealth,vol.125,no.10(2011),pp.669674.个案编码说明:第一栏MF 分别表示男性、女性,第二栏YN分别表示健康、不健康,第三栏表示个案编号,最后一栏是年龄数字。以下同。86第2期仇凤仙:健康中国视域下第一代农民工健康医疗可及性析论官出现了累积性损耗。由于他们

37、缺乏健康维护意识,也没有足够的休息和恢复时间,较高的健康折旧率与较少的健康投资导致第一代农民工健康人力资本存量的耗损。农民工健康状况随着迁移和务工时间的延长进一步恶化,直到无法继续在城市生存,于是带着伤病返回农村成为其唯一的选择。我身体不好,腰间盘突出,颈椎炎、肩周炎,干不了累活,早些年下力太大了。那年在淄博炼铁的时候就开始疼了,有七八年了吧,那时候是颈椎疼,知道是累的,谁想着去医院检查啊,疼得撑不住的时候回来休息着,好了再去啊。我现在最怕冷和累,累狠了就疼,疼起来那要命的。要是一直继续干那就疼得受不了,除非不干活,身体就能养好。农村人不干活哪有钱啊,一家人张着嘴要吃啊,疼也还是咬牙坚持着干。

38、(M-N-20-56)在笔者采访中,第一代农民工年轻时候多集中在建筑行业,他们从事的工作属于高强度、危险性体力劳动,受教育程度较低,几乎没有健康预防知识,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医疗服务可及性能力,导致了他们较差的健康状况。农民工若要在城市获得足够的医疗服务,只能通过购买商业保险获得保障。但是对于大部分农民工而言,他们无力支付高昂的费用,只有极少数农民工能负担起城市的医疗消费。由于收入较低,他们几乎没有能力来维护自己的健康,满足健康需求。但在沉重的经济压力下,为了获得必要的收入,他们不得不以牺牲自己的健康来获取相应的收入,这些体力劳动无疑会进一步增强其健康脆弱性,加重其健康风险。第一代农民工重

39、度过度体力劳动背后是家庭代际责任下的重担和压力,这些压力迫使农民工不得不挤压自己的健康维护以满足家庭子代的发展需求。(二)代际压力挤压了健康医疗服务可及性从第一代外出务工的农民工生命历程看,其家庭生命历程也处于不断变化中,并伴随着农民工的外出务工生命历程同步开始。在第一代农民工外出务工过程中,其家庭也逐步进入子代发展期,家庭生命周期进入到经济需求的高峰期。很多第一代农民工外出务工的背景恰恰是因为家庭的贫困或者是家庭发生重大变故而不得不外出务工,故而学术界以“生存型”来界定第一代农民工的外出务工动机和典型特征。基于生存视角,获取经济利益是第一代农民工外出务工的核心目标,在此目标下,他们尽最大可能

40、压缩自己的经济支持,最大程度换取经济报酬。其获取的经济报酬除了必要的生存所需之外,几乎全部回流到自己家庭,用以支持家庭子代的发展。在现有研究中,大部分文献都提及农民工的高储蓄现象。Modigliani和Cao(2004)首次提出“中国高储蓄率之谜”,部分学者认为中国的高储蓄率与农民工外出流动时段保持高度一致,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导致国民储蓄率上涨的机制。倪洪福(2014)利用CHIPS数据对中国城乡居民的人口结构和储蓄率变化研究发现,随着年龄段增长,居民的储蓄率呈现U型结构,即个体中年时期储蓄最低。这些研究均解释了农民工外出务工收入的流向问题,即几乎都以储蓄的形式回流至家庭,支持子代的发展。具体而

41、言,周小刚、陆铭:移民的健康:中国的成就还是遗憾?,经济学报2016第3期。Wong,K.D.F.,Li,C.Y.,&Song,H.X.,Rural migrant workers in urban China:Living a marginalised lif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vol.16,no.1(2007),pp.3240.Yang,C.,The influence of income and working time of rural migrant workers on health:The mediating ef

42、fect of life stress and themoderating effect of marital status,Human Systems Management,vol.39,no.1(2020),pp.69-80.Zhang,X.,Yu,B.,He,T.,&Wang,P.,Status and determinants of health services utilization among elderly migrants in China,Global Health Research and Policy,vol.3,no.1(2018),pp.1-10.Qiu,F.X.,

43、Zhan,H.J.,Liu,J.and Barrett,P.M.,Downward transfer of support and care:understanding the cultural lag in ru-ral China,Ageing&Society,vol.42,no.6(2022)pp.14221447Modiglianif,Cao,L.,The Chinese saving puzzle and the life-cycle hypothesis,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vol.42,no.1(2004),p.145-170.樊纲、吕焱

44、:经济发展阶段与国民储蓄率提高:刘易斯模型的扩展与应用,经济研究2013年第3期。冯明:农民工与中国高储蓄率之谜基于搜寻匹配模型的分析,管理世界2017年第4期。倪红福、李善同、何建武:人口结构变化对消费结构及储蓄率的影响分析,人口与发展2014年第5期。87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1卷第一代农民工对子代支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子代教育、子代婚事和子代的其他发展性需求。(图3)第一代农民工在这些压力之下,只能依靠压缩自己各个方面尤其是健康支出,用健康换取经济报酬来尽可能多地获取经济利益。子代教育子代婚事子代其他发展挤压健康服务可及性图3代际支持视角下的健康服务挤压第一代农民

45、工外出务工的核心动机是满足家庭经济诉求而非自我发展诉求,其中子代发展性诉求和生存性需求是第一代农民工外出的伦理价值所在。作为有着深厚慈文化传统思想的第一代农民工,其人生价值和伦理取向依然是家族延续和家庭再生产。在家庭再生产过程中,子代发展无疑是他们人生重要目标。农民工对于子代的支持首先是教育支出,子代的教育支出在高中阶段不明显,在上大学之后则是陡峭上升。我在外面打工已经30多年了,从20多岁离开家一直到现在都在外面打工,家里有两个孩子,今年都大学毕业了。我在外面打工受了那么多罪,就是为了让他们能考上大学,过上好日子,花再多的钱我也不心疼。过年过节我就不回家,在这里帮老板看工厂、看工地,能多挣啊

46、。那十几年真是不要命地干活。一个钱恨不得当成两个钱花,这头疼脑热的怎么会去医院看啊,忍忍歇歇就过去了。那身体怎么好得了,现在走路腿就疼,身上到处疼,不知道年龄再大了还能不能动呢。(M-N-27-63)第一代农民工因为受自身知识文化水平限制,他们深切感受到没有文化和知识技能的低层次生活的艰难,希望孩子通过教育来改变他们的命运,实现阶层跨越。故而,他们对于子代教育的投入巨大,毫不吝啬。但在有限的收入下,他们只能在务工地节衣缩食,减少自己各项需求,甚而压缩健康需求,最大限度地增加孩子教育的投入。我有两个儿子,一个儿子结婚了,差不多把家里的钱全部掏空喽,要盖个新房子,新娘家还要十万元彩礼。小儿子也28

47、了,还没有对象,再找不到,就怕要打一辈子光棍了。我们在外面拼命挣钱,准备买房子,给他找对象结婚啊,他一天不结婚,我们就一天没有好日子过,什么事情都没有这个事情大,仇凤仙:时空断裂与互塑:第一代农民工外出务工生命历程分析,人口与社会2018年第6期。农村天价彩礼已经成为农村社会婚姻市场的核心要素,农村有专门的婚姻介绍所,无论男方条件如何,彩礼都必不可少,彩礼也成为衡量女方价值和男方态度重要砝码。即使男孩子长相还不错,在婚姻市场上也需要支付高昂的彩礼,否则就是态度傲慢,瞧不起女方家人。在笔者访谈的皖北农村,“一动不动,万紫千红”的彩礼已经成为农村婚姻市场的标配。该农民工所说的农村青年结婚难已经成为

48、农村社会的普遍性问题,学术界也有较多研究。在笔者调研的一个130人左右的村庄里,25岁以上男青年没有定亲或结婚对象的有15人,几乎每一家都有一个老大难问题,父母都异常焦虑,村庄内部也形成了非常焦虑的氛围,因而很多家庭在男孩子18岁就开始张罗介绍对象。在农村,男孩子一旦超过25岁,在村庄内就是找对象困难户了。88第2期仇凤仙:健康中国视域下第一代农民工健康医疗可及性析论多攒点钱,就能早给他买个房子找对象结婚。自己身体这个疼那个疼的,就先扛着呗,反正也没有什么大病。真有大病了也看不好,那就等死了。(F-N-15-56)第一代农民工面临着上有老下有小的代际压力,在这种代际压力下,很多农民工将子代作为

49、自己的付出方向,对于父代仅仅是维持基本的生存赡养。尽管如此,支持子代的发展几乎消耗完第一代农民工的平生积蓄,透支了他们的基本健康,挤压了其健康维护空间,使得第一代农民工的健康弱势在市场低报酬和重体力劳动的基础上又进一步被强化,他们不得不努力透支自己的身体,为了家庭,再累也要坚持下去。(三)新农合非便携性排斥了健康医疗服务可及性新农合目前覆盖率已经达到99%,该保险保障了农村居民的大部分医疗需求,是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巨大进步。该保险设置初衷是以较低的缴费吸引农村居民积极参与,最大限度地提高参与率,从而实现农村居民医疗保险的全覆盖。事实上,该政策已经实现了这一目标。但是由于新农合统筹层次较低,

50、基本是县市级统筹,基于地方利益,各地方政府都会出台相关的限定政策以限制医疗资源的随意流动。在报销的经费和比例方面与户口挂钩进行限制,在市外或省外报销比例显著低于当地报销比例。(表2)故而,该政策在政策设计和执行过程中回避了农村居民的高流动性问题,报销的属地和户口限制使得农村居民的流动性与医疗资源的可获得性之间存在二选一的困境,事实上已造成农民工医疗获得的困难。对于农民工而言,放弃流动性等于放弃了获取经济资源的唯一渠道,在第一代农民工面临健康维护和生计压力的现实困境下,很多农民工选择放弃医疗福利来换取生计的可持续性。表2访谈对象所在区域报销规定区域安徽宿州山东泰安住院起付线(元)住院报销比例%住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