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综合检测(十一)同学用书单独成册(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是()A儒家学说至尊地位的确立B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进展C隋唐时期的全盛进展时代D宋明理学的产生解析:选B。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进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故答案选B。A、C、D三项与题意不符,汉代,儒家学说至尊地位确立;隋唐时期,古代文化高度进展,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宋元明连续着隋唐时期的辉煌,同时也产生了影响后期封建社会进展的宋明理学。2据
2、央视收视率统计,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播出后,同时段收视率上升4倍,汉字书写话题也成为各大微博网站的热门,相关新闻在百度搜寻中的条目更是高达300多万。人们高度关注汉字,是由于()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文明标志汉字是我国现阶段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汉字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ABC D解析:选A。本题考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和中华文明的基本标志,符合题意。大众传媒是我国现阶段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互联网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错误。3中国结,全称为中国传统装饰结,是中华民族流行千载的手工编织艺术品。其始于上古,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漫长的文
3、化沉淀使得中国结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纯粹的文化精髓,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近年来在华人圈里广为流行。这说明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已被世界各民族所接受具有鲜亮的民族性A BC D解析:选A。中国结流行千载,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纯粹的文化精髓,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体现了中华文化一脉相承,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鲜亮的民族性,符合题意。中华文化已被世界各民族所接受不符合事实。4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二十四史的第一部,全书分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记载了中国从传奇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长达3 000年左右
4、的历史。这表明()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史书典籍对呈现人们的精神世界具有独特作用史书典籍的出版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A BC D解析:选A。史记记载了中国从传奇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长达3 000年左右的历史,表明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正确。史记内容丰富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正确。文学艺术对呈现人们的精神世界具有独特作用,错误。文字的制造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错误。5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连续至今的古老文明。但在近代,中华传统文化受到了挑战。这是由于()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中华文化失去
5、原有的生命力经济全球化的深化进展A BC D解析:选A。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中华传统文化受到了挑战,正确。说法与事实不符。经济打算文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化进展有利于文化的创新进展,观点错误。6木版年画是指用传统的木版水印方法印制的年画。木版年画是中国掩盖面广、流派多、地域风格丰富的民间艺术门类,它明丽浓烈、节日气氛浓郁,画面情趣盎然,深为百姓喜闻乐见。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独树一帜,独领风骚具有鲜亮的地域性A BC D解析:选C。木版年画掩盖面广、流派多、地域风格丰富,反映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鲜亮的地域性,正确,故答案选C。材料体现
6、不出,应排解。7丝绸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制造制造之一,与其他制造制造相比,有着毁灭最早、应用最广、传播最远、技术最高的四大特点。它毁灭在新石器时代,与中华文明同岁,它衣被天下、服务众生;它传播世界,使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沟通的通道;它的技术含量很高,制造制造极多。这表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只能通过科学技术体现出来我国古代技术留意实际运用商业贸易是文化沟通的重要途径A BC D解析:选C。从材料可知丝绸的特点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表现,正确。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多方面来体现,错误。故C正确。8对比下列两幅图片,可以看出()民居建筑与当地自然环境
7、息息相关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地域文化风格迥异,没有共性可言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A BC D解析:选A。左边是山西民居,右边是江南水乡,受自然环境影响两个地区的建筑风格各不相同,符合题意。抹杀了冲突的普遍性。与题意不符。9汉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语言文字,其中很多词汇源于少数民族语言,如“胡同”来自于蒙古语,“饽饽”“萨其马”来自于满语。很多民族乐器在汉语称谓上也多是接受少数民族语言的谐音。这表明()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是中华文化进展的必定过程汉语言文化的进展得益于它特有的开放性和包涵性推广一般话有助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多样化进展不同民族的语言融合可以消退民族间的文化差异A BC
8、D解析:选A。汉语很多词汇源于少数民族语言,民族乐器汉语称谓多接受少数民族语言的谐音,这些都说明中华文化进展是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过程,也体现了汉语言文化的进展得益于它特有的开放性和包涵性,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项。错误,推广一般话有助于中华各民族文化融合。错误,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10我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的“内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济”思想,表现出天下一家、与人为善的博大胸怀。今日,中国政府一贯主见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问题,坚决反对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逼。这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中华优秀文化既具有继承性,又能与时俱进中华民族历来具
9、有崇尚和谐爱好和平的民族品德特有的包涵性使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求同存异,不行分开A BC D解析:选B。我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的“内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济”思想,体现了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涵性,相互敬重,求同存异,说法错误。它与今日中国政府一贯主见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问题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优秀文化既具有继承性,又能与时俱进,同时也说明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崇尚和谐爱好和平的民族品德,符合题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说法错误。112022年9月15日,传奇年月剧大连故事在大连旅顺开机。剧中,北洋水师旗手鲁长风和齐飞云,经受了甲午海战、旅顺大屠杀,在殖民者铁蹄下,二人怀着民族工业振兴
10、的幻想,以“麦芒立身”的坚韧、忠义和抗争,将铁匠铺进展到制铁所,再把制铁所进展为铁工厂。故事体现了()勤劳英勇是中华民族坚不行摧的立业根基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生存进展的牢靠保障自强不息是鞭策中华儿女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气爱国主义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物质基础A BC D解析:选B。“在殖民者铁蹄下,二人怀着民族工业振兴的幻想,以麦芒立身的坚韧、忠义和抗争”,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和勤劳英勇的精神,符合题意且观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爱国主义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观点错误。12. 右面漫画表明的文化生活道理有()民族精神贯穿爱国主义的各个方面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11、爱国主义是鼓舞中国人民奋斗的旗帜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始终是全都的A BC D解析:选A。在足球队员身上刻上“爱国”二字,旨在用爱国主义精神激励足球队员为国拼搏,符合题意。爱国主义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说法错误。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全都的,说法不精确。13下列语句与“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不全都的是()A位卑未敢忘忧国B烈士暮年,壮心不已C留取丹心照汗青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解析:选B。本题考查同学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的理解。题干中语句体现的是爱国主义精神,A、C、D三项均与之全都。B体现的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与题干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不全都。14202
12、2年是川藏、青藏大路建成通车60周年。8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批示:新形势下,要连续弘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坚韧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下列对“两路”精神生疏正确的是()“两路”精神为民族精神增加了新的时代内容“两路”精神彰显了民族精神的先进性和时代性“两路”精神是民族精神在川藏、青藏大路建设中的突出表现“两路”精神由民族精神打算,并推动民族精神进展A BC D解析:选C。“两路”精神是在川藏、青藏大路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是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进展,体现了民族精神的先进性和时代性,故符合题意。中“两路精神由民族精神打算”说法不妥,故排解。15实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是中华民族
13、近代以来最宏大的幻想。“实现中国梦必需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中国精神可以()传播正确的价值观,为民族振兴供应物质力气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积聚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发挥先进文化作用,打算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分散强大精神力气,为国家富强供应重要保证A BC D解析:选D。本题考查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符合题意。表述错误,应排解。二、非选择题(共40分)16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2022年9月27日,国务院侨办主办的“全球华人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进行。担当此次音乐会的艺术总监及指挥的国家大剧院首席指挥家吕嘉,在音乐会前夕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指出,
14、“全球华人音乐会”以交响乐演奏中外名曲为主要形式。吕嘉说交响乐是西方音乐表现形式,用西方的语言、方式和思维去感动他们,体现了中国的文化包涵。(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10分)(2)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中华文化包涵性的理解。(10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华文化的包涵性等学问。第(1)问,首先要指出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然后分别表述每个特征的表现。第(2)问,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方面,说明中华文化的包涵性。答案:(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汉字和史书典籍是重要的见证。(4分)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又一基本特征。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成就体
15、现了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各地区文化相互沟通、借鉴,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之珍宝,中华民族之傲慢,它们共同制造了辉煌绚烂的中华文化。 (6分)(2)中华文化的包涵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2分)中华文化的包涵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缘由,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谐的关系中沟通,增加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4分)与其他民族文化沟通,一方面要求同存异,即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另一方面要兼收并蓄,即能在文化沟通中吸取、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乐观成分。(4分)17某校高二班级时政小组围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一主
16、题开展探究活动,请您参与其中。“震区”的民族精神云南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后,华夏儿女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神州大地处处涌动着炎黄子孙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处处迸发着华夏儿女心系灾区的无疆大爱。灾区人民更是戮力同心、守望相助,他们以坚强的意志开展自救互救,救亲人、救邻居、救生疏人的事迹感天动地。现在,灾区人民又以不屈的精神开头了灾后重建。从汶川到鲁甸,灾区群众在承受灾难和苦痛的同时,呈现的是一脉相承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精神。这种精神穿越时空,滋养着当代华夏儿女,闪烁出更加刺眼的人性光辉,绽放出更加绚烂的精神之花。(1)震区的感人事迹向世人呈现了怎样的中华民族精神?(6分)(2)结合材料,简要说
17、明在抗震救灾过程中中华民族精神所发挥的作用。(7分)“身边”的民族精神时政小组中某同学就“你认为应当怎样弘扬民族精神?”对部分同学进行了采访,下面是几位同学的回答。同学甲:我觉得我们应当把民族精神落实到身边小事中,比如每周的升旗仪式上,我们必需做到服装整齐,纪律严明,态度严峻,坚决杜绝交头接耳,嘻嘻哈哈,东倒西歪。同学乙:我认为弘扬民族精神应当继承“勤俭节省”的优良传统,同学之间不比吃穿,只比学习,要养成顺手关灯、节省用水等好习惯,为节省资源贡献力气。同学丙:我认为弘扬民族精神还需要坚决抵制外来文化,比如国外的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等都不应当进口,这样才能保持民族精神的本色。(3)现请你围绕采访
18、的问题对上述三位同学的发言进行总结概括。(7分)解析:本题考查民族精神的内涵、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和途径。将民族精神的五个基本内涵和材料对比进行筛选,即可回答第(1)问。第(2)问,可将教材中民族精神的地位、弘扬民族精神的必定性与抗震救灾的过程联系起来进行表述。第(3)问,首先要辩证地看待材料中三位同学的观点,尤其是丙的观点;然后结合教材学问概括如何弘扬民族精神。答案:(1)华夏儿女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灾区人民自救互救,呈现了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2分)华夏儿女心系灾区的无疆大爱,呈现了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2分)从汶川到鲁甸,灾区人民表现出的坚强的意志与不屈精神,呈现了勤劳英勇、自强不息的民
19、族精神。(2分)(2)中华民族精神是团结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战胜灾难和困难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是中国人民战胜灾难和困难的不竭力气源泉。(2分)在抗震救灾过程中,中华民族精神呈现了中华儿女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儿女的价值追求。(2分)在抗震救灾过程中,中华民族精神也起到了提高全民族素养的作用,呈现和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坚决了我们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3分)(3)甲同学的回答说明,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应当把弘扬民族精神贯彻到我们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2分)乙同学的回答说明,弘扬民族精神,必需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2分)弘扬民族精神必需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丙同学认为“弘扬民族精神还需要坚决抵制外来文化”是错误的。弘扬民族精神既要借鉴外来文化的特长和有益成果,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自觉抵制西方腐朽思想侵蚀。(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