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1安徽省高三其次次高考模拟考试
物理参考答案
一、 简要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A
A
B
B
C
21
Ⅰ
5.485 (5.485~5.488均正确) 4.045 (每空2分)
Ⅱ
(2分) (2分) =(3分)
Ⅲ
(1)见图 (3分)
(2)0.44W(4分)
22
(1)aA=2 m/s2
(2)若物体A能从平板车B的右端离开,则F应小于1N;
若物体A能从B的左端离开,则必需F大于3N。
23
(1)v3=2m/s (2)lm= m
24
(1) v1=5m/s
(2)则M点到PQ的距离为x= 1.25m
(3)v4=4m/s
二、具体解析:
14.答案:C
解析:由于两束光折射后相交于图中的M点,依据折射定律可知a光的折射率na>nb,a光的频率fa>fb,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等;由λ= 得B错误;由v= 得C正确;依据sinC= 得D错。
15.答案:D
解析:将A、B、C看做一个系统,对系统受力分析可知,选项A错;由于木块A恰能沿斜面匀速下滑,即动摩擦因数μ=tanθ,选项B错;设平行于斜面的推力为F,对A、B、C系统,斜面体C对地面压力大小为4mg-Fsinθ,对A、B系统,F=2mgsinθ+2μmgcosθ=4mgsinθ,因此斜面体C对地面压力大小为4mg-Fsinθ=4mgcos2θ,选项D正确、C错误。
16.答案:A
解析:当滑片位于变阻器中点O时,依据欧姆定律得I0= 。当滑片向左移到O′点时,A1和R被短路,读数为零。A2的示数为I2= =2I0>I0。A4的示数I4=I0。则A3的示数为I3=I2+I4=3I0,故选A。
17.答案:A
解析:同步卫星和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具有相同的角速度,同步卫星和近地卫星(其速度为第一宇宙速度)都是由万有引力供应向心力,即:v1==rω,v2=Rω,v3=
综上可知:v1:v2:v3=60:9:20,所以A正确 。
18.答案:B
解析:绳断之后,甲球在竖直面内摇摆,乙球做匀速圆周运动,a甲=ω2r甲=90m/s2,
a乙= = =7.5m/s2,F甲=mg+ma甲=10mg,F乙= = mg,故a甲:a乙=12:1,
F甲:F乙=8:1,所以选项B正确。
19.答案:B
解析:电子在AB连线上的平衡位置即为场强为零的位置,所以=,得
x=,即平衡位置在D点。电子在D点左侧时所受电场力向左,电子在D点右侧时所受电场力向右。所以电子的运动状况有以下三种状况:在D点左侧时先向右减速至速度为零然后向左加速运动;电子能越过D点时,先在D点左侧减速,过D点以后向右加速运动;或在D点左侧减速,则运动到D点速度减为0,以后始终静止,所以电子的动能可能先减小后增大,也有可能始终减小。电子的电势能可能先增大后减小,也有可能始终增大。所以不正确的选项为B选项。
20.答案:C
解析:设线框刚离开磁场下边界时的速度为,则接着向下运动, 由动能定理得: ,解得,所以A、B错误;
经过足够长时间后, 线框在磁场下边界与最大距离之间往复运动,由动能定理得: , 解得 所以C正确、D错误。
21.Ⅰ.答案:5.485 (5.485~5.488均正确) 4.045 (每空2分)
解析: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5mm+48.5×0.01mm=5.485mm;
游标卡尺的读数为40mm+9×mm=40.45 mm=4.045 cm。
Ⅱ.答案: (2分) (2分) =(3分)
解析:滑块经过光电门G1、G2的速度分别为v1=,v2=。滑块下滑过程中仅重力做功,滑块从光电门G1到光电门G2的过程中,重力做功为,滑块动能的变化为,若=,则可认为验证了动能定理。
Ⅲ.答案:(1)见图 (3分) (2)0.44(4分)
解析:(1)试验电路图如图所示。
(2) 小灯泡接在电池两端,灯泡两端的电压就是路端电压,依据U=E-Ir,有U=1.5-I,在伏安特性图中画出路端电压U与总电流I的关系图象,如下图所示,交点坐标(0.4A,1.1V),所以实际功率为P=UI=0.44W。
22.解析:(1)物体A滑上木板B以后,做匀减速运动,
有µMg =MaA(2分)
得aA=µg=2 m/s2 (2分)
(2)若物体A恰能从B的右端离开,临界条件是A到达B的右端时,A、B具有共同的速度v1,则:(2分)
又: (2分)
平板车B作加速运动,有:F+µMg=maB(2分)
解上述方程,得:F1=1N (1分)
所以若物体A能从平板车B的右端离开,则F1应小于1N。
若在A到达B的右端之前,就与B具有相同的速度,之后,A相对B静止,就不会从B的左端滑落。
即有:F=(M+m)a(2分)
而:µMg =Ma
解得:F=3N
所以要使物体A能从B的左端离开,则必需F2大于3N。(1分)
综上所述,若物体A能从平板车B的右端离开,则F应小于1N;若物体A能从B的左端离开,则必需F大于3N。
23.解析:(1)小物块开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达与O点等高的位置时,绳子绷直
由动能定理可得:mgd+qEd= mv (2分)(或)
解得v1=2 (1分)
绳子绷紧之后,只剩下垂直于绳子方向的速度v2=v1cos45°= (1分)
绳子绷紧之后向下做圆周运动的过程中,
由动能定理可得:mgd-qEd = mv -mv (3分)
解得v3= =2m/s(1分)
(2)滑上木板之后,系统受到的合外力为零,则动量守恒
mv3=2mv共 (2分) 解得v共=1m/s(1分)
由牛顿其次定律可得:a1= =15m/s2(1分), a2= =15m/s2 (1分)
物块A在木板上相对于木板向左运动的最大距离lm= - = m(3分)
(另解:对物块:;
对木板:,又由于,联立解得)
24.解析:(1)第一个加速阶段的加速度:a1= =15m/s2(1分)
加速位移:x1= =0.675m(1分)
其次个加速阶段的加速度:a2= =5m/s2(1分)
加速位移:x2=L-x1=0.475m(2分)
则离开传送带时的速度v1==5m/s(1分)
(2) 在虚线的右侧,由于电场力与重力等大反向,故甲将做匀速圆周运动
R= =0.625m(2分)
甲运动半周之后进入PQ左侧电场,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为t= =0.5s(1分)
则M点到PQ的距离为x= ·t=1.25m(2分)
(3)碰撞之前的速度v2==9m/s(2分)
碰撞之后的速度mv2=2mv3(2分)
解得:v3=4.5m/s(1分)
两物体在弹簧原长时分别,最终上升的高度H= =0.25m
由机械能守恒可得:·2mv32+EP=·2mv42+2mgH(3分)
解得:v4=4m/s(1分)
2021年安徽省高三其次次高考模拟考试
参考答案(理综化学)
题号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D
C
B
D
C
C
7.A 解析:六次甲基四胺属于共价化合物,A说法正确;分析该物质的分子结构可知,只存在极性键,不存在非极性键,B说法错误;生成该物质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C说法错误;1.4g该物质的物质的量为0.01mol,共含有6.02×1021个分子,D说法错误。
8.D 解析:Al3+与HS− 会双水解,Cu2+与HS− 反应生成CuS黑色沉淀,或HS− 被ClO−氧化,而不能大量共存,A叙述错误;该溶液与FeCl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S−+2Fe3+==S↓+2Fe2++H+,B叙述错误;向该溶液中通入过量的SO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S−+SO2+2H+==3S↓+2H2O,C叙述错误。
9.C 解析:A操作是除去碱式滴定管尖嘴处的气泡,A错误;铜与浓硫酸反应需要加热,B错误;除去碳酸钠粉末中混有少量的碳酸氢钠,可接受灼烧的方法使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C正确;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反应的副产物SO2也能使溴水褪色,故不能证明乙烯与溴发生了加成反应,D错误。
10.B 解析: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温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A图像错误;增大N2O5的物质的量,会使N2O5的转化率减小,B图像正确;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C图像错误;依据“先拐先平数值大”知T2>T1,升温平衡正向移动,NO2的体积分数增大,D图像错误。
11.D 解析:依据H+ 向阴极移动知a端连接电源的负极,b端应连接电源的正极,A说法错误;a端所连电极为阴极,其阴极反应式为SO2+4H++4e-==S↓+2H2O,B说法错误;C选项未给出标准状况下,故错误。
12.C 解析: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的强氧化性导致杀菌消毒,A说法错误;过氧化钠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均可生成氧气,是供氧剂的依据,B说法错误;锌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形成原电池后活泼金属被腐蚀,爱护了正极金属,C说法正确;NH与CO水解相互促进,但总体水解程度仍很小,在溶液中可大量共存,草木灰和NH4Cl混合使用,相互水解生成氨气,会降低肥效,解释不正确,D说法错误。
13.C 解析:a点反应后应得等浓度的CH3COOH和CH3COONa混合液,由于CH3COOH的电离程度大于CH3COO−的水解程度,故c(CH3COOH)<c(CH3COO−),由于Na+不水解,故c(Na+)>c(CH3COOH),A说法错误;若b点溶液中的溶质只有CH3COONa,CH3COO−水解会生成c(OH−),从而使溶液显碱性,与图像不符合,B说法错误;c点恰好中和,CH3COO− 水解促进水的电离,d点NaOH过量,NaOH电离抑制水的电离,故水的电离程度为c点大于d点,C说法正确;d点是0.002mol CH3COONa和0.001mol NaOH混合液,依据电荷守恒有c(Na+)+c(H+)=c(CH3COO−)+c(OH−),依据物料守恒有2c(Na+)=3c(CH3COOH)+3c(CH3COO−),消去c(Na+)后得关系式为
2c(OH−)=2c(H+)+3c(CH3COOH)+c(CH3COO−),D说法错误。
25.答案:(共13分)
⑴ 3(或三) IA (每空1分) 1s22s22p63s23p63d10(或[Ar]3d10)(2分)
⑵ < > < >(每空1分)
⑶ 4Zn+10H++2NO3−==4Zn2++N2O↑+5H2O(2分)
⑷ 2CO(g)+SO2(g)==S(s)+2CO2(g) Δ H = −270.0kJ·mol-1(3分)
解析:⑴⑵略;⑶依据得失电子守恒配平所得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Zn+10H++2NO3−==4Zn2++N2O↑+5H2O。⑷依据盖斯定律该反应的焓变为Δ H 1−Δ H 2 =−566.0kJ·mol-1+296.0kJ·mol-1
=−270.0kJ·mol-1。
26.答案:(共17分)
⑴ 2−甲基−2−丙醇 加成反应(每空2分)
⑵ CH2=CHCOOCH3 酯基、羟基或酚羟基(每空2分)
(3分)
⑷ CH3COOCH=CH2、HCOOC(CH3)=CH2 (4分)
⑸ cd(2分)
解析:⑴依据问题⑴供应的信息及B的结构简式知,A的结构简式为,A的系统命名为2−甲基−2−丙醇,B→C的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⑵依据E→F的反应试剂和反应条件知F的结构简式为CH2=CHCOOCH3。G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酯基和酚羟基。
⑶依据D→E反应条件知D为CH2=CHCHO,D与新制Cu(OH)2悬浊液在加热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⑷依据题给限制条件知,满足此条件的F的全部同分异构体为CH3COOCH=CH2、HCOOC(CH3)=CH2。⑸依据A的结构简式知该醇分子中无α−H原子,不能发生催化氧化,a说法错误;C分子中的酚羟基不能与NaHCO3溶液反应,b说法错误;F分子中含碳碳双键,可发生加聚反应,F分子中还含酯基,可发生水解反应(取代反应),c说法正确;1mol G最多能与含2mol NaOH的溶液反应,d说法正确。
27.答案:(共13分)
⑴ 加热(或搅拌、适当增加硫酸的浓度、粉碎电镀废渣等)(1分)
⑵ 削减过氧化氢的分解(1分) 6Fe2++ClO3-+6H+==6Fe3++Cl-+3H2O(2分)
使Fe3+ 水解生成Fe(OH)3并沉淀完全,而Ni2+不形成Ni(OH)2沉淀(1分)
⑶ 沿玻璃棒向过滤器中的NiCO3沉淀上加蒸馏水至浸没沉淀,静置使水全部流出,重复此操作2~3次(2分)
H2SO4(1分) 蒸发皿(1分) 玻璃棒(1分)
⑷ 21.2(3分)
解析:⑴⑵⑶略;⑷ 依据关系式有NiSO4∙6H2O~~NiCO3~~Na2CO3,加入
n(Na2CO3)=n(NiSO4∙6H2O)=52.6g/263g∙mol-1=0.2mol,其质量为0.2mol×106g∙mol-1=21.2g。
28.答案:(共15分)
⑴ 2NO3−+5H2N2+2OH−+4H2O(2分)
⑵ ①CO或Na2CO3(1分)
② NH和N2(2分) 2.15×10-5mol∙L-1∙min-1(2分)
③ 89.7%(2分)
⑶ 反应液的温度(1分) HCOONa的浓度(其他合理答案均可)(1分)
⑷(每空2分)
试验步骤(不要求写出具体操作过程)
预期试验现象和结论
①分别取等体积、NO浓度均为100 mg∙L-1溶液于不同的试管中;
②调整溶液呈碱性且pH各不相同;
③分别向上述溶液中加入相同浓度且足量的HCOONa溶液;
④充分反应至溶液中无气体放出,然后用离子色谱仪在相同反应时间内测定各溶液中NH及NO2−浓度
若pH不同的溶液中,测出的NH及NO2−浓度不同,则表明pH对脱氮去除率有影响,否则无影响
解析:⑴依据题给信息利用得失电子守恒可配平该反应方程式。⑵①始终在碱性条件下HCOONa最终的氧化产物为Na2CO3。②依据图像分析知NO的最终还原产物为NH和N2。0~75min内,反应速率,③到75min时,废水中硝酸盐(转化为N2)的去除率约为。
2021安徽省高三其次次高考模拟考试
参考答案(理综生物)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C
B
D
C
D
A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C解析: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能产生氧气;蓝藻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但遗传物质是DNA的生物不肯定是细胞生物,如T2噬菌体等DNA病毒。
2.B解析: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3种,其中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细胞凋亡除了在动物细胞中存在外,在植物细胞和酵母菌细胞中也存在;人体年轻的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但并不是全部的酶,如相关水解酶的活性增加。
3.D 解析:图中a过程为转录,有三种碱基配对方式, 即T-A、A-U、C-G;b过程为翻译,在翻译过程中,需要tRNA转运氨基酸,同时需要核糖体;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不能通过该过程形成。
4.C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基因型为b+b的男性表现为秃顶,而女性则表现为非秃顶,说明秃顶在男性、女性中的表现存在差异;秃顶女性的基因型为bb,而秃顶男性的基因型可以是b+b和bb,若该秃顶男性基因型为b+b,则这对夫妇的子女中,有基因型为b+b的个体,而该个体为女孩时,则为非秃顶;非秃顶男性的基因型为b+b+,则他的子女肯定具有b+基因,而含有b+基因的女性均为非秃顶;一对夫妇的基因型为b+b和bb,子女中只有基因型为b+b的女孩才是非秃顶,而该种女孩消灭的概率为1/2×1/2=1/4。
5.D解析:茎杆倒伏后能直立生长是由于在重力作用下,生长素分布不均匀,使茎的近地侧比背地侧生长快,体现了植物茎的背地性;生长素因重力作用而重新分布,使得弯曲的茎杆恢复直立生长,体现了重力这一物理信息对生物生命活动调整的影响;施用赤霉素过多,植株旺长,简洁倒伏;茎杆从弯曲到直立生长只体现了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
6.A解析:群落演替到顶级群落的过程中,P/R渐渐减小,到顶级群落时,P/R=1,此时生态系统比较稳定;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有机化合物多样性渐渐增多;演替过程中,由于群落结构和功能不断简单化和完善化,物质循环量渐渐增大,群落代谢过程中排出的产物渐渐增多,碳循环由相对封闭趋于开放。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4分)
29.(26分)
Ⅰ.(每空2分,共16分)
(1)(基本)相等;
(2)不能;能;
(3)叶绿体基质;增加 ;增加;
(4)选择培育基;稀释涂布平板法;
Ⅱ.(每空2分,共10分)
(1)人体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进而导致内环境pH降低(其他合理答案也可得分);
(2)神经-体液调整;
(3)化学感受器→传入神经→(脑干)呼吸中枢→传出神经→呼吸肌;
(4)糊涂时,大脑皮层(高级中枢)对脑干的呼吸中枢把握力量强;
(5)①②④;
30.(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14分)
(1)遗传物质转变而引起的人类;
(2)(世代、系谱、标识,对1处给1分,全对给4分);
(3)母亲;
(4)XbhY、XBhXbH ;1/2;
(5)2;
31.(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14分)
(1)捕食和竞争(1分); 物种(1分);
(2)A、D;
(3)偏高;
(4)24.6 KJ/(cm2·a);
(5)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