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同步学案:9.3-走向多极化-合作与讨论.doc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3796631 上传时间:2024-07-18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18.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同步学案:9.3-走向多极化-合作与讨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走向多极化 合作与争辩(1)中国前外交部长钱其琛指出:“这些事情(指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缘由。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状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状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进展,损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化的鼓舞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结合你所知道的史实,分析东欧剧变的缘由有哪些。我的思路:东欧国家的剧变不是偶然的,是各国长期积累起来的各种冲突的总爆发,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

2、历史上看,主要存在如下缘由:(1)东欧各国是在反法西斯成功的基础上,依靠苏联的支持和救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二战后的苏联为了对抗美国的“冷战”攻势,着意巩固在东欧的势力范围,强使东欧各国在内外政策上与其保持全都。这样,处在“冷战”局面中的东欧各国,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取得独立自主的地位。(2)由于缺乏可资借鉴的阅历,东欧各国大多照搬了苏联的经济政治体制模式,这些失误和偏差,使东欧各国的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低落,其结果使反对派能够争得相当数量的群众并最终猎取政权,是东欧各国发生剧变的主要缘由。关于外部缘由,首先是苏联方面的因素:戈尔巴乔夫上台后,为了缓和同美国与西欧的关系,放松了对东欧的把握;同时

3、,不乏推行其“新思维”,推动了东欧各党的改组、分裂和蜕变,促使东欧各国的反对派借势突起。其次是西方因素:“和平演化”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长期基本战略,东欧又是他们实施这一战略的突破口;20世纪80年月初,西方国家加紧了这一战略的实施;在东欧剧变的过程中,西方国家进一步协调行动,实行了利用各种传媒,宣扬西方价值观念,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利用贷款、贸易和技术救济,诱压东欧国家向西方靠拢;利用“人权”问题进行内政干涉,扶植、支持东欧国家内部反对势力等多种手段,直接干预了事态的进展。这是东欧剧变的重要缘由。(2) 戈尔巴乔夫即将下台之际,在最终一次演讲中这样自我辩解道:“我明白

4、,开头一场如此规模的改革而且是在我国这样的社会里,那是极其困难、甚至是冒险的事情。然而,我却至今对1985年春天开头的民主改革的历史正确性确信不疑。”改革是必要的,但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后果却令人痛心。你的看法呢?你能对中、苏两国所进行的改革作一比较吗?我的思路:戈尔巴乔夫对改革的自我辩解是苍白无力的。这从中、苏改革的对比中可以找出答案:(1)从双方改革的进程与方始终看,戈尔巴乔夫改革仓促不稳,方向错误。他首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因阻力太大、成效低下,又仓促转向政治体制改革。1990年7月,苏共二十八大修改党章。政治体制改革既带来了社会混乱,也使苏联原有的民族冲突激化。而中国的改革循序渐进,稳步进展,方向明确。经济体制改革先从农村开头,然后转向城市,从方案经济转向有方案的商品经济,进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前进。同时,也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最重要的是坚持了党的领导,使改革能够保持正确的方向。(2)从改革的后果来看,两者有着天壤之别。戈尔巴乔夫改革使一个有93年历史的苏联共产党,一个具有74年历史的社会主义国家突然剧变、解体,导致了经济衰退、政治动荡、社会混乱。而中国的改革使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进展,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