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2年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选修3-专题5生态工程-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795883 上传时间:2024-07-1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7.55KB 下载积分:5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选修3-专题5生态工程-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选修3-专题5生态工程-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选修3 专题5 一、单项选择题 1.(2021·株洲期中)设计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 A.充分利用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 B.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C.尽量削减有害生物的种类 D.提高沼气池的转化效率 【答案】A 【解析】良性生态农业应最大限度提高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削减环境污染,增加生态系统稳定性。当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时候,环境的质量不能保证。提高沼气池的转化效率实质是提高物质利用率。 2.因盲目引入水葫芦,导致太湖中水葫芦泛滥,水面被单一的水葫芦掩盖。针对上述实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该实例说明引入水葫芦时没有遵循物种多样性原理 B.该实例说明引入水葫芦时没有遵循协调与平衡原理 C.太湖中水葫芦的数量超过了环境承载力的限度 D.从最终结果来看,水葫芦的引入并没有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答案】A 【解析】原来太湖中物种繁多,盲目引入水葫芦导致水葫芦大量繁殖,使水葫芦的数量超过了环境承载力的限度,使其他物种种类及数量锐减,引起生态系统失衡。要留意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的区分:在原来物种很少的地区引入新物种时,要考虑物种的多样性原理,即不要引入单一物种;在原来物种格外丰富的地区引入新物种时,要留意不要使引入的单一物种破坏该地生物的多样性,遵循的是协调与平衡原理。 3.(2021届珠海联考)下列有关生物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应用基因诊断,可检测受体细胞中的目的基因是否表达 B.筛选产生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需要使用特定的选择培育基 C.茎尖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力量,离体培育时不需要脱分化即可培育成完整植株 D.生态工程能提高各养分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答案】B 【解析】基因表达的标志是合成了相应的蛋白质,因此,应用基因诊断不能检测受体细胞中的目的基因是否表达;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都需要经受脱分化和再分化才能形成一个完整植株;生态工程能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4.设计生态工程的常用方法之一是给食物链(网)“加环”,下图就是一种“加环”示意图,据图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能量的反复利用 B.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增加经济效益 C.用蛆蛹粪便作有机肥肥田,利用了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循环原理 D.在离开人的管理后,该生态工程仍可能正常运转 【答案】B 【解析】A、C项中能量是多级利用,物质才是循环利用;生态工程在人的管理下才可能正常运转。 5.在“稻-鸭-鱼”生态工程中,水稻为鸭和鱼供应了荫蔽条件和适宜的生存环境,鸭的粪便可作为鱼的饵料,鸭和鱼可削减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其活动又可增加水中的氧含量。下列有关该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以削减农药的使用量 B.促进了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 C.成本核算时应包括投入的人工费用 D.水中氧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水稻生长 【答案】B 【解析】由题干中“鸭和鱼可削减稻田中的害虫”得出,该生态系统可削减农药的使用量;成本核算包括在开展该生态系统时全部的投入,因此投入的人工费用也应统计在内;水中氧含量较高时,可促进根的细胞呼吸,有利于植物吸取矿质元素,从而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该生态工程促进了物质的良性循环,能量流淌不具有循环性。 6.下列有关生物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试管牛和克隆牛都属于无性生殖 B.蛋白质工程是直接对蛋白质分子进行的改造 C.生态工程能提高各养分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胚胎分割获得的胚胎数量过多会降低胚胎存活率 【答案】D 【解析】试管牛是经体外受精,然后移植到代孕母牛的子宫内连续发育至幼体,属于有性生殖;蛋白质工程可直接对基因进行改造,属于其次代基因工程;生态工程是指应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原理,结合系统工程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其目的是达到资源多层次和循环利用的目的,不是提高能量传递效率;胚胎分割获得的胚胎数量过多会影响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会导致胚胎成活率低。 7.下图为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一种大面积、放开式污水处理池塘(即氧化塘)。 请依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选项是(  ) A.图中A可以表示氧气,B可以表示二氧化碳、无机盐等 B.由图示看,氧化塘净化污水途径有物理沉降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C.氧化塘实现净化污水的原理主要是利用细菌和藻类间的寄生关系来分解有机污染物 D.随着距水面深度的不断增加,不同水层微生物的异化作用类型变化挨次可能是需氧型、兼性厌氧型、厌氧型 【答案】C 【解析】从图中可以得出:藻类能为细菌供应氧气和有机物(细菌所需的有机物还可来自污水),细菌则分解有机物为藻类供应二氧化碳和无机盐,二者为互利共生的关系,水体越深,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越困难,氧含量越低,所以生活在水体表面的微生物为需氧型生物,底层为厌氧型生物,中间的则为兼性厌氧型生物。 二、双项选择题 8.下列各项中推断错误的是(  ) A.适当放牧,由于动物植食作用,可增加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B.捕食者体型比被捕食者小,则生物数量关系确定会构成倒金字塔形 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向分解者之后,不行能从分解者再流向消费者 D.“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一般生态系统相比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答案】BC 【解析】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是共同进化的,这也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理,故A选项的做法只要能遵循生态系统的原理,是可以增加生物多样性的。生物数量呈倒金字塔与生物个体大小无关,数量金字塔只是描述了食物链中各养分级生物的数量关系,正常状况下,能量金字塔仍呈正金字塔形。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向分解者后,仍有可能从分解者再流向消费者,如我们可以利用沼气池发酵获得分解者产生的能量。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培育三倍体转基因鱼可以防止基因在同种个体中集中 B.“设计试管婴儿”主要解决不孕不育问题 C.我国开展生态工程重视生态环境爱护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结合 D.“无废弃物农业”符合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 【答案】BD 【解析】“设计试管婴儿”与为解决不孕不育问题而进行的“试管婴儿”技术是不同的,其目的是用设计的试管婴儿来救治患白血病或其他需进行器官移植的患者。“无废弃物农业”符合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 三、非选择题 10.(2021·深圳中学一检)如图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主要含有机物)的原理简图。据图回答: (1)人工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其中芦苇、绿藻、黑藻属于______中的成分。 (2)把握污水流入人工湿地的速率,除了有利于有机污染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植物对______的充分吸取,使出水口处的水质达到了排放要求。污水不能过量流入人工湿土,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输入该人工湿地的能量有______________。若将其改造为湿地公园,则群落的演替方式为__________。改造时,要适当增加生物种类,这符合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原理。 (4)爱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 【答案】(1)生产者 (2)无机盐 自我调整力量有肯定的限度 (3)太阳能和化学能 次生演替 物种多样性(只答“协调与平衡”不行) (4)就地爱护(答“建立自然爱护区”也可) 【解析】输入的生活污水主要含有机物,有机物中含有能量。人工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即芦苇、绿藻、黑藻等所固定的太阳能和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由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力量有肯定的限度,所以要把握污水流入人工湿地的速率。爱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爱护或者建立自然爱护区。 11.(2021届广东模拟)湿地是地球上生物生产力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如红树林、河流、湖泊和稻田等都属于湿地。 (1)在湿地生态系统中,碳元素主要通过__________过程被固定在有机物中,并沿着______进行传递。 (2)与稻田相比,湖泊的______稳定性较强,但随着水体富养分化程度日趋严峻,淡水湖泊藻类水华频繁发生,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湿地被喻为“地球之肾”,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既要爱护贵重的湿地资源,又要保证沿岸居民的增产增收,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原理。 (4)人工打捞和投放大量化学杀藻剂紧急处理是常用的治理水华的方法。近年来,争辩者接受投放植食性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构建生态修复系统的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 ①在该修复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______________;②杀藻剂处理水藻与生物修复的方法相比,主要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③大型挺水植物与藻类的种间关系是______。④写出该修复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光合作用 食物链(网) (2)抵制力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力量是有肯定的限度的 (3)间接 整体性 (4)①藻类、挺水植物 ②环境污染(杀伤敌害)、使藻类产生抗药性、持续时间短很快又会爆发 ③竞争 ④浮游植物→植食性鱼类→肉食性鱼类(有光照或写成能量流淌形式均不正确) 【解析】由题意可知,湖泊比水稻田的养分结构简单,抵制力稳定性较强;湖泊发生水华,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力量有限。湿地被喻为“地球之肾”是描述生态系统的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以及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力,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大型挺水植物与藻类争夺阳光,种间关系为竞争。 12.(2021·汕头一模)争辩性学习小组参观某市市郊建立的以沼气为中心,以爱护生态环境为目标的“猪—沼—鱼—肥—果蔬”生态模式时绘出了如下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构建以沼气为中心的“猪—沼—鱼—肥—果蔬”生态模式时所依据的生态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最大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要生产3 kg鸡肉最少需要水稻和大豆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kg。 (3)沼气池中有产甲烷菌和其他不产甲烷的细菌等微生物,其生态学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农田内有害虫发生,接受何种措施既能爱护环境又能有效防治害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水稻、大豆的秸秆除了图中所示的用途外,还有哪些用途?(写出2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和物质循环 提高物质和能量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或答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轻环境污染) (2)水稻和大豆 15 (3)分解有机物,产生沼气 (4)引入害虫的天敌防治、激素防治、培育转基因抗虫农作物等 (5)①作为饲料养猪;②作为工业原料,广泛用于造纸、制造建材、酒精和一次性包装盒等;③在直燃锅炉中进行充分彻底的燃烧,最大限度地转换成电能(写出2个合理答案即可) 【解析】(1)构建生态农业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淌的原理,构建农业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削减对环境的污染。(2)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基础,当能量以最高效率沿最短食物链传递时,所需生产者最少,故生产3 kg鸡肉需要水稻和大豆最少3÷20%=15 kg。(3)沼气池中的微生物的生态学作用是完成有机物的分解、产生沼气。(4)接受生物防治法既能爱护环境又能有效防治害虫。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