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2届高中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题库-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2-1.doc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3795848 上传时间:2024-07-18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52.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高中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题库-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2-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22届高中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题库-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2-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2022高考山东卷)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同学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A打破了贵族垄断训练的特权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斗的需要解析:本题以孔子兴办私学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同学调动和运用学问的力气。B项与材料无关,而且说法过于确定,宗法分封制在春秋时期只是遭到了破坏,并没有瓦解;周王室统治的基础应当是井田制,C项与材料无关;D项和材料中的兴办私学联系不大;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A项正确。答案:A2(2022高考上海卷)“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2、此段文字出自()A孟子B庄子C韩非子 D道德经解析:材料主见的“仁”“义”“辞让”“礼”“智”均是儒家的主见。庄子与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著作,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著作,孟子是儒家学派的著作,故选A项。答案:A3(2022高考海南卷)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A君主无为而治 B强化血缘等级C推行礼乐仁政 D实行严刑峻法解析:题干材料的意思是:国君们所需要的民众,一是要战时能为他们卖命,二是要平常能为他们效力。这明显与主见实行严刑峻法,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法家思想相吻合,故选D项。A、C两项主见与材料主旨相悖;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D

3、4(2022高考山东卷)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留意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A儒家 B道家C墨家 D法家解析:由材料中“留意实践”“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和轻视商人与学者等信息可知,该学派否定贵族政治,主见法治,重农抑商,留意实践。由此可知该学派应为法家,故D项正确。答案:D5(2022高考海南卷)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解析:本题首先要理解材料中“上”和“民”的关系,其主要是指统治

4、者与百姓的关系,材料强调统治者实行“礼”“义”“信”即“仁政”,人民就会听从统治者,故答案选B项。材料强调统治者自身行为,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法”,C项错误;材料不完全是礼治,D项错误。答案:B一、选择题1(2021西安三校联考)“国弱民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上述言论体现的是()A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B实行仁政、缓和冲突的儒家思想C消退等级、主见兼爱的墨家思想D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解析:题干材料主要论述了国家与百姓的关系,主见强国弱民,这符合法家的加强中心集权的君主专制统治思想,故选A项。答案:A2(2021深圳检测)荀子儒效

5、中说:“诗言是,其志也;书言是,其事也;礼言是,其行也;乐言是,其和也;春秋言是,其微也。”荀子论证的是()A儒家各经的核心内容B儒家经典独特的训练功能C儒家经典的内容分工D儒家经典内容的丰富和完备解析:材料中荀子通过“志”“事”“行”“和”等方面说明白儒家经典对个人进展的作用,从而论证儒家经典独特的训练功能,故B项正确。答案:B3“分定而无制,不行,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行,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行,故立君。”这种主见应出于()A儒家 B墨家C道家 D法家解析:材料中“故立君”说明主见加强君权,故是法家思想,D项正确。儒家主见“德”“礼”,墨家主见“非攻”,道家主见“无为”,故A、B、C

6、三项错误。答案:D4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有不少在今日仍有现实意义。下列墨家名言和当今政府反对铺张之风的理念相符的是()A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B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C俭节则昌,淫佚则亡D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解析:此题的解题关键是“墨家名言”和“反对铺张之风”,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虽是墨家名言,但表达的意思为“兼爱”和“尚贤”,不符合题意。答案:C5(2021宁波模拟)出名历史学家许倬云把战国时期某思想家的思想称之为“相对论”。该思想家及其思想最有可能是()A孔子的“中庸论” B墨子的“交相利论”C庄子的“齐物论” D荀子的“天行有常论”解析:结合所学可

7、知,庄子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的品性和感情看起来是千差万别,归根结底却又是齐一的,这就是“齐物”;庄子还认为人们的各种看法和观点看起来也是千差万别的,但世间万物既是齐一的,言论归根结底也应是齐一的,没有所谓是非和不同,这就是“齐论”,“齐物”和“齐论”合在一起就是“齐物论”。“相对论”是指空间和时间都相对的,没有确定静止不变的,所以庄子的“齐物论”可以称为“相对论”,故C项正确。A、B、D三项思想不能体现“相对论”,排解。答案:C6(2021临沂一模)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太史公仕于建元元封之间,愍学者之不达其意而师悖,乃论六家之要旨曰:易大传:天下全都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夫阴阳、儒、墨、名、法、道

8、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司马谈认为六家共同的目标是()A达到天下太平治世 B维护等级秩序C为统治者出谋划策 D实现君民共治解析:从材料“乃论六家之要旨曰:易大传:天下全都而百虑,同归而殊途。”予以分析,可知其意思是六家思想各不相同,但目标却是全都的,即达到天下太平治世,故A项正确。法家主见君主专制,故D项错误;墨家代表小生产者利益,反对等级差别,故B项错误;“为统治者出谋划策”是表现形式和手段,不能说是目标,故C项错误。答案:A二、非选择题7(2021泰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敬重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9、恻隐之心,仁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孟子材料二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仪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性情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荀子材料三假如人是天使,那就不需要政府了。假如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在的限制了。人总是要追求其个人私利的。要转

10、变人性,就像要阻挡狂流一样困难。聪慧的立法者应当奇异地通过转变河道而对其加以引导,并在可能的状况下将其导向公共利益方面。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1)比较材料一、材料二,指出孟子和荀子观点的不同之处。(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麦迪逊和荀子观点的共同之处。(3)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人性的看法及人性在治理国家和规范社会方面的见解。解析:第(1)题,材料一指出人们都有“恻隐”“羞恶”“敬重”“是非之心”,反映了孟子人性本善的伦理观,故在政治上主见“仁政”;材料二指出人们“生而好利”“疾恶”“好声色”,反映了荀子人性本恶的伦理观,故在政治上主见礼法并重。第(2)题,从人性论与政治主见两方面概括即可。第(3)题,依据第(1)(2)题综合回答即可。答案:(1)不同:孟子认为人性本善,统治者应当推行“仁政”;荀子认为人性本恶,统治者应当礼法并重。(2)都认为人性有追求个人私利的一面;都主见通过法律对人性加以约束、引导。(3)看法:人性既有和善的一面,也有追求私利(自私)的一面。见解:通过教化弘扬和善、人道,使人向善;通过法制去恶从善,疼惜公众利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