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讲两类重要的无机反应一、小题对点练一、离子方程式的正误推断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向澄清石灰水中滴入少量Ca(HCO3)2:Ca22HCO2OH=CaCO3CO2H2OB已知Ka(HClO)Ka2(H2CO3):则有2ClOCO2(少量)H2O=CO2HClOC金溶于王水生成AuCl离子和NO:Au4H4ClNO=AuClNO2H2OD向硫酸铝铵溶液中滴加少量Ba(OH)2溶液:NHAl32SO2Ba25OH=AlO2BaSO4NH3H2O2H2O解析选项A中不论谁的量不足,溶液中的Ca2始终是足量的,因此产物中不行能有CO,A错。由于HClO的电离常数大于H2CO3的二级电离
2、常数,因此HCO和ClO不能发生反应,即不管CO2是少量还是足量,离子方程式都应为ClOCO2H2O=HCOHClO,B错。依据反应信息三大守恒可推知C正确。选项D中明确指出Ba(OH)2溶液少量,则离子方程式中不行能消灭AlO,而应生成Al(OH)3,D错。答案C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选项试验操作离子方程式A在铁和铝混合物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除去铝2Al2OHH2O=2AlO2H2B用盐酸洗涤试管中的氢氧化铜OHH=H2OC在氯化铝溶液中滴加偏铝酸钾溶液Al33AlO6H2O=4Al(OH)3D用石灰乳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制少量氢氧化钠Ca2CO=CaCO3解析A项,离子方程式未
3、配平,错误;B项,氢氧化铜难溶于水,不行拆成离子形式,错误;D项,石灰乳中氢氧化钙为微溶物质,应写化学式,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a(OH)2CO=CaCO32OH,错误。答案C3试验室制备下列气体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用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加热制氨气:NHOHNH3H2OB铜与浓硝酸反应制二氧化氮:Cu4H2NOCu22NO22H2OC软锰矿与浓盐酸反应制氯气:MnO24H2ClMn2Cl22H2OD用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反应制硫化氢:S22HH2S解析固体氯化铵与熟石灰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A错误;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需要加热,C错误;硫化亚铁犯难溶物不能拆写成的离子形式,正确的离子方程式
4、为FeS2HFe2H2S,D错误。答案B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向Al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NH3H2O=Al(OH)33NHB将Fe(OH)2溶于过量的稀硝酸:Fe(OH)22H=Fe22H2OC用NaClO溶液吸取过量的SO2:ClOSO2H2O=HSOHClOD向(CH3COO)2Ba溶液中加入硫酸:Ba2SO=BaSO4解析氢氧化铝不能溶于过量的氨水,A正确;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将Fe2氧化为Fe3,B错误;次氯酸根可将4价的硫元素氧化为6价,C错误;醋酸根离子与氢离子可生成弱电解质醋酸,D错误。答案A5(2022全国大纲,11)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
5、是()。A向Ba(OH)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Ba22OH2HSO=BaSO42H2OB酸性介质中KMnO4氧化H2O2:2MnO5H2O26H=2Mn25O28H2OC等物质的量的MgCl2、Ba(OH)2和HCl溶液混合:Mg22OH=Mg(OH)2D铅酸蓄电池充电时的正极反应:PbSO42H2O2e=PbO24HSO解析C项,等物质的量的MgCl2、Ba(OH)2和HCl溶液混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22H4OH=Mg(OH)22H2O,错误。答案C二、离子共存6(2022苏州四校二模)常温下,下列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c(H)11012 molL1的溶液中:AlO、S2、P
6、O、NaB加入金属镁能产生H2的溶液中:Na、HCO、SO、Al3C能使Al溶解产生H2的溶液中:NH、Na、SiO、COD含有大量Fe2的溶液中:K、Mg2、ClO、SO解析A项,c(H)11012molL1时溶液为碱性,四种离子能够大量共存;B项,加入金属镁能产生H2的溶液为酸性溶液,H与HCO生成弱电解质H2CO3,且Al3与HCO因发生水解相互促进反应不能大量共存;C项,能够使Al溶解产生氢气的溶液可能为酸性溶液(SiO、CO不能大量共存),也可能是碱性溶液(NH不能大量共存),Fe2与ClO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答案A7向含有下列各组离子的溶液中通入相应气体后,能大量共存
7、的是()。A通入NO2:Na、Fe2、Cl、SOB通入NH3:AlO、NH、Na、NOC通入Cl2:K、NH、I、ClD通入CO2:Na、K、NO、SiO解析本题考查有限制条件下的离子共存问题。A项通入NO2生成硝酸,Fe2被氧化;C项通入Cl2,I被氧化;D项通入CO2,生成的H2CO3会与SiO反应生成硅酸沉淀。答案B8下列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肯定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A使甲基橙显红色的溶液中:I、Cl、NO、NaB含大量Fe3的溶液中:Cl、Na、SO、AlOC常温下,0.1 molL1的溶液中:Na、K、SiO、NOD在饱和(NH4)2SO4溶液中:K、HCO、Na、Cl解析选项A中,能
8、使甲基橙显红色的溶液呈酸性,因在酸性溶液中I和NO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选项B中,Fe3和AlO发生水解相互促进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选项C中,c(H)0.1 molL1的溶液显强酸性,SiO不能大量存在。选项D中,NH和HCO虽然能相互促进水解,但不能完全水解,在溶液中四种离子是可以大量共存的。答案D9(2022苏锡常镇一调)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肯定不能大量共存的是()。A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溶液中:K、SO、Na、ClOB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中:Al3、Cl、NH、NOCc(Fe3)0.1 molL1的溶液中:AlO、Na、Cl、KD.11013的溶液中:CH3CO
9、O、CO、K、SO解析当溶液中存在大量的三价铁离子时,溶液肯定呈强酸性,而偏铝酸根离子是弱酸根离子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存在,所以C项中的离子肯定不能大量存在。答案C10(2022盐城三调)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肯定能大量共存的()。A0.1 molL1Fe(NO3)2溶液:Mg2、H、SO、ClB0.1 molL1Ag(NH3)2OH溶液:Na、H、Cl、NOC与金属铝能产生大量H2的溶液:K、Na、HCO、NODc(H)c(OH)2107molL1的溶液:K、Na、Br、Cl解析选项A中,酸性条件下,NO能氧化Fe2,故不能大量共存;选项B中,H与Ag(NH3)2OH反应生成Ag,
10、Ag又与Cl反应生成AgCl沉淀,故不能大量共存;选项C中的溶液可能呈强酸性或强碱性,无论是酸性还是碱性,HCO都不能大量共存;选项D中,无论是酸性还是碱性,K、Na、Br、Cl都不反应,能大量共存。答案D三、氧化还原反应及其规律的应用11在浓盐酸中H3AsO3与Sn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SnCl212Cl2H3AsO36H=2As3SnCl6M。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氧化剂是H3AsO3B每生成0.1 mol As,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3 molCM为OHDSnCl是氧化产物解析H3sO3s,As的化合价降低,故H3AsO3是氧化剂,A正确;由A项分析可知,每生成
11、0.1 mol As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3 mol,B正确,酸性环境中不行能生成OH,C错误;由nCl2nCl可知,SnCl是氧化产物,D正确。答案C12依据下表供应的信息,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序号氧化剂还原剂其他反应物氧化产物还原产物Cl2FeBr2FeCl3KMnO4H2O2H2SO4O2MnSO4KClO3HCl(浓)Cl2Cl2KMnO4HCl(浓)Cl2MnCl2A.表中第组反应的氧化产物只有FeCl3(实为Fe3)B氧化性比较:KMnO4Cl2Fe3Br2Fe2C表中第组反应的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为61D的离子方程式配平后,H的化学计量数应为16解析A项中氧
12、化产物有FeCl3和Br2;B项由反应可知Cl2与FeBr2反应时Fe2比Br先氧化,则还原性Fe2Br,则氧化性Br2Fe3;C项中第组反应物的方程式为KClO36HCl(浓)=3Cl2KCl3H2O,生成的Cl2中有是氧化产物,是还原产物,即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D项中离子方程式为2MnO10Cl16H=2Mn28H2O5Cl2。答案D13把图2中的物质补充到图1中,可得到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型离子方程式(未配平):图1图2对于该离子方程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IO作氧化剂B氧化性:Mn2IOC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D若有2 mol Mn2参与反应时,则转移1
13、0 mol电子解析由Mn2MnO知,锰元素的化合价上升,Mn2作还原剂,氧化产物为MnO,由IOIO知碘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IO作氧化剂,IO为还原产物,选项A正确。依据得失电子守恒得2Mn25IO5IO2MnO,依据电荷守恒得2Mn25IO5IO2MnO6H,依据质量守恒得2Mn25IO3H2O=5IO2MnO6H,依据配平后的反应可知选项C和D均正确。依据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还原剂可知选项B错。答案B二、大题冲关练14某化学争辩性学习小组对某无色水样的成分进行检验,已知该水样中只可能含有K、Mg2、Fe3、Cu2、Al3、Ag、Ca2、CO、SO、Cl中的若干种离子。该小组同学取
14、100 mL水样进行试验,向水样中先滴加硝酸钡溶液,再滴加1 molL1的硝酸,试验过程中沉淀质量的变化状况如图所示:(1)水样中肯定含有的阴离子是_,其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_。(2)写出BC段所表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3)由B点到C点变化过程中消耗硝酸的体积为_。(4)试依据试验结果推断K是否存在?_(填“是”或“否”);若存在,K的物质的量浓度c(K)的范围是_。(若K不存在,则不必回答该问)(5)设计简洁试验验证原水样中可能存在的离子:_。(写出试验步骤、现象和结论)解析该水样为无色溶液,所以Fe3、Cu2不存在;依据图像知,加入硝酸钡溶液产生沉淀,加入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所以,原水
15、样中肯定含有SO、CO。又由于Al3与CO发生水解相互促进反应,CO与Ag、Ca2、Mg2发生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所以,Al3、Ag、Ca2、Mg2不存在。n(SO)n(BaSO4)0.01 mol;n(CO)n(BaCO3)0.02 mol,。原溶液中可能含有Cl,依据电解质溶液呈电中性原则,阳离子K确定存在。依据电荷守恒有0.01 mol20.02 mol2n(Cl)n(K),推知:n(K)0.06 mol,则c(K)0.6 molL1。答案(1)SO、CO12(2)BaCO32H=Ba2CO2H2O(3)40 mL(4)是c(K)0.6 molL1(5)取少量水样于试管中,向试管中
16、加入过量的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待沉淀完全和没有气泡生成后,向上层清液中滴加适量硝酸银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水样中含Cl,若没有白色沉淀,则原水样中不含Cl15六价铬Cr()有剧毒,废水中的Cr2O常用铁氧磁体法除去,即把过量的FeSO47H2O加入含Cr2O的废水中,调整pH4,Fe2将Cr()还原为Cr3。(1)写出上述Fe2还原Cr2O的离子方程式,并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2)若调整溶液的pH为810,将析出相当于Fe()Fe()xCr2xO4(磁性材料铁氧体)的沉淀,由此可确定x_。(3)Cr3在过量的NaOH溶液中会转化为CrO,写出这一转化的离子方程式:_。由此可知Cr
17、(OH)3呈_(选填“酸”、“碱”或“两”)性。(4)依据(2)的结果,若废水中Cr()按CrO3计。加入的FeSO47H2O与CrO3的质量比应为多少才能除去废水中的Cr(),m(FeSO47H2O)m(CrO3)_。解析(1)由题意初步确定反应为Cr2OFe2HFe3Cr3H2O,再由化合价升降法配平得:Cr2O6Fe214H=6Fe32Cr37H2O。(2)上述反应生成的Fe3、Cr3将以沉淀的形式析出,依据上述离子方程式有:,解得:x1.5。(4)磁性材料铁氧体的组成为Fe()Fe()1.5Cr()0.5O4,则n(Fe)n(Cr)(11.5)0.551,所以m(FeSO47H2O)m
18、(CrO3)(5278)(1100)13.91。答案(1) 14H=6Fe32Cr37H2O(答案合理即可)(2)1.5(3)Cr34OH=CrO2H2O两(4)13.9116近年来,地震、洪水、泥石流等各种自然灾难频发,灾难过后,对环境进行消毒杀菌、猎取洁净的饮用水都需要使用大量的消毒剂,开发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的杀菌消毒剂是今后消毒行业进展的趋势。(1)Cl2、H2O2、ClO2(还原产物为Cl)、HClO等物质常被用作消毒剂。等物质的量的上述物质中消毒效率最高的是_(填序号)。ACl2BH2O2CClO2DHClO(2)氯氨(NH2Cl)可作杀菌剂,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氯氨在水中的杀菌机理
19、:_。(3)氯溴海因(C5H6BrClN2O2)是一种比较平安的氯气和氯制剂的替代产品,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氯溴海因在水中的水解过程比较简单,主要生成次卤酸和海因,请写出海因的结构简式:_。(4)过碳酸钠是一种多用途的新型固体漂白剂,化学式可表示为Na2CO33H2O2,它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下列物质中不能使过碳酸钠失效的是_(填序号)。AMnO2BKMnO4溶液C稀盐酸DNaHCO3溶液(5)消毒剂亚氯酸钠(NaClO2)在常温、黑暗的条件下可保存一年。亚氯酸不稳定可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5HClO2=4ClO2HCl2H2O。在该反应中,当有1 mol ClO2生成时,
20、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解析(1)物质的量相等时,ClO2得到的电子最多,消毒效率最高。(2)NH2Cl水解生成HClO和NH3,HClO有强氧化性,具有杀菌作用。(3)氯溴海因在水中水解主要生成次卤酸和海因,即氯溴海因分子中的卤素原子X(X代表Cl、Br)被水中的氢原子取代,卤素原子与水中的羟基(OH)结合为HXO。(4)MnO2能催化H2O2分解;KMnO4溶液能氧化H2O2;稀盐酸能与Na2CO3反应,Na2CO33H2O2与NaHCO3溶液不反应。(5)该反应是歧化反应,HClO2一部分转化为ClO2,其中Cl的化合价由34,另一部分转化为Cl,Cl的化合价由31,当有1 mol ClO2生成时,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 mol,即转移1 mol电子。答案(1)C(2)NH2ClH2ONH3HClO(3)(4)D(5)1 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