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生物进化演示教学.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793379 上传时间:2024-07-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进化演示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生物进化演示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进化 精品资料 生物进化 09公共事业管理2班 陈淑萍 200930810204 摘要:生物进化是指一切生命形态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进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evolutio,原义为“展开”,一般用以指事物的逐渐变化、发展,由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1762年,瑞士学者邦尼特最先将此词应用于生物学中。 关键词:生物进化 基因 前言:生物进化动力猜想,生物是物质、信息、能量的综合体. 从某种角度看生命是生物摄取、消耗能量的过程. Schrmodinger 认为“要活着,唯一的办法就是从环境里不断地汲取负熵”.作为一个开放系统,能量是生物体维持生存的必要条件,没有能量的存在反应就不能启动与进行,如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生物所能利用的能量;EMP 途径中能量的作用. 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生物的进化也应是一个能量聚积、消耗过程.进化能量的作用,量变到质变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即经长期的量变积累才达到质变所需的条件,最终发生质变. 如同火山经过地质内力长期的集聚,在峰值发生喷发一样,原始生命进化能通过30余亿年的漫长积累终于达到了进化的能级,即进化上的质变点,于是生物开始了第一次大规模的进化,产生了数量众多的新物种,学者们不得不用“生命大爆发”来刻划如此蔚为壮观的奇迹. 生物进化的“能量论”似乎可以应对“生命大爆发”的挑战,解除“渐变论”的困惑。(于子舒,2007) 一、生物进化的必然性 我们从“主客体关系学”生物进化观来实际了解一下生物进化的必然性、规律及实质。 1、传统的生物进化理论存在着缺陷 达尔文的进化论从“ 生存竞争, 自然选择, 优胜劣汰”的角度说明生物的进化, 认为生物过剩繁殖出现优种和劣种, 优劣被自然环境筛选自然选择, 筛选后优种留下,劣种毁灭, 生物得以进化。但是, 为什么同一环境一下会存在众多优劣不同的物种, 而同一物种又可以生存发展于不同的环境中达尔文的进化论却解释不了这一重要的客观事实。于是, 基因突变说有了市场。基因及其遗传变异被发现有着重要意义, 它揭示了决定生物性状的物质基础, 并说明了物种延续和进化的可能性。但是基因自身突变,只能说明变异的可能性, 而不能说明变异的必然性。认为基因决定着生物的一切, 是不能将生物进化说透彻的。(张建映 2002) 2、 需要是生物进化的原动力 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推动着世界发展。非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称为反应性, 反应性的双方地位是平等的, 没有主动被动之分, 生物就是在非生物反应性的基础上诞生的。生物诞生后, 具有了与非生物完全不同的结构形态。有需要就要有供给, 生物的趋利避害活动, 是建立在需要与供给关系之仁的。从需要与供给的双方来看, 需要者当然是生物, 供给者可以是生物, 也可以是非生物。比如羊趋利的对象有草和水, 草是生物, 水是非生物。羊避害的对象有老虎和山火, 老虎是生物, 山火是非生物。还有, 需要的一方是能动的, 能动不是指躯体的活动, 而是指生物具有趋利避害的功能.(张建映 2002) 3、生物进化遵循的规律 生物为了满足生存发展的需要, 必须遵循效率定律。什么是效率定律就是得到的必须尽量大于消耗的, 即得大于失。在生物的生存发展活动中, 一方面是获得, 另一方面是消耗。生物的需要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自身生存发展所需要的, 另一部分是摄取过程本身消耗掉的。消耗的部分必须得到起码的补充, 否则生物不能得到生长所需。这就要求生物的摄取必须大于消耗, 从而使得到的物质含能量增加, 促成生物的生长发展, 这就是效率定律。生物活动必须遵循效率定律, 否则, 摄取的物质低于消耗的物质, 生命活动也就停止了。(张建映 2002) 4、生物进化的标志 社会是人类为了生存发展、趋利避害而结成的高层次的生存单位, 是在动物群体的基础上继续进化的产物。人类社会诞生后, 生物进化的历史也就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过渡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 生物的需要也就发展为人类社会历史性的需求, 具有了全新的内容。(张建映 2002) 二、生物进化具有必然性,那非生物进化又是怎么样的呢?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非生物与生物进化的统一性。 生物和非生物的演化方向是具体而复杂的。 非生物结构的复杂化和生物结构的复杂化都是进化。所以,非生物的进化和生物的进化看似两个完全分隔的进程,其实它们是一个进程的两个阶段。它们都属于物质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一个统一的发展进程。非生物的结构复杂到一定程度就不能再进一步复杂化了,由于大分子非生物不能自复制,所以进化的进程受到了限制。结构越复杂的物质,就越不容易产生,越容易被破坏。所以非生物中没有像生物那样复杂的结构。而大分子物质有了自复制功能以后,这个进程就又可以继续了。因为这时能复制出数量无比庞大的大分子物质,这些物质与环境相互作用以及这些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必然能产生更加复杂的物质。而更加复杂的物质产生后,又通过自复制使自身能长期大量地存在,这又为进一步复杂化提供了条件。因此可以说生物进化只不过是非生物进化过程在增加一个条件后的延续。在结构更复杂的同时,生物的有序度也在不断提高。如果没有有序度的提高,就不可能产生自复制的功能和其他生物功能。自然选择的标准与提高生物有序度的标准是一致的。(段勇、李真芳 2007年) 三、生命进化的伟大瞬间 虽然关于生命奥秘的书籍数不胜数,但很多问题至今仍未解决。英国生物学家尼克·莱恩在《十大进化发明》一书中挑选了探索生命奥秘的历史中最伟大的10个瞬间。用别具一格的方式为我们讲述了进化的故事。现在我们先来基本了解这十个瞬间。生命起源,1970 年对加拉帕戈斯群岛海底断层中涌出物质的观察,使人们掌握了生命起源的最初线索;复杂细胞结构,一种普遍接受的观点认为,原核生物变成真核生物是具有不同功能的细菌间互相交换基因物质的过程;基因密码,RNA和DNA都是由核苷酸组成的,但DNA比RNA能更可靠地储存基因。只有把RNA转化为DNA,生命循环才能开始,其中还需要一种逆转录酶发挥作用;光合作用,我们的星球之所以是绿色的,是因为植物叶子中含有一种叫做叶绿素的色素。这是一种进行光合作用不可或缺的物质。它能在太阳光的帮助下,把无机物二氧化碳变成有机物葡萄糖,同时释放出氧气;视觉,最早的眼睛化石历史可以追 溯到5.4 亿年前的寒武纪。科学家们无法解释那个时期的地球为什么突然充满了复杂的生物。但他们认为,视觉的“发明”造就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这一进化史上的大事;性,性的起源和延续是现代生物学最难解释的问题之一;运动,运动是生物进化中的重要步骤,是基因和物种历史上一项重要变化;温血动物,温血是一项优点很多的“发明” 。面对饥饿,温血动物能够坚持的时间短,但它们更具活力抵抗力更强,脑容量更大;意识,神经学家把意识分成密切相关的原始意识和延伸意识两类。原始意识与情感和感知有关,来自大脑获取的各种信息。延伸意识与文化及抽象思维有关;死亡,死亡在进化中具有积极意义。(于怀超 2010) 生物进化中,人类的演化最让我们感兴趣,但在人类进化中有是怎样的呢?生物进化的10个伟大瞬间是人类形成的基础。 四、生物进化历程 尽管人类演化的细节尚不清楚,但是整体趋势大致如下:首先,大约在600万年前人猿分化,关键的转变是直立行走;第二,大约在250万年前人开始制造石器,真正的人属诞生;第三,大约在200~100万年前,人类脑量迅速增加;最后,大约20万年前现代人种出现,开始利用强大的思维器官逐渐创造出艺术、音乐、语言和其他特征。(陈淳 2010) 这是人类的自然进化,随着科技的发展,生物进化有了人工选择。自然选择一直是生物进化的主要手段。在科学生物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 人工选择已经在各个领域应用, 而这种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某些物种进化的方向和速度。如何在不破坏生态平衡, 保持物种多样性的情况下, 使人工选择最大限度地造福人类已经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王英2009) 五、生物进化前景 人类进化的历程经历以上几个阶段,那人类往后的发展如何呢?人类的社会选择和可持续发展和大自然的选择、进化又有什么关系呢? 生物的进化、适应和大自然的选择以及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都统一在生命的演化过程中。进化是生物适应自然的结果,适应是选择的结果,而选择是自然界所固有的属性。换句话说,进化、适应和选择都是自然界所固有的运动规律在生物物种演化过程中的体现,是物种演化过程中3个最重要的环节。人类的社会选择和可持续发展必须以此为前提,才能正确地发挥作用,为人类造福。(李天星2010) 在回首过去生物进化论后,我想我们该展望进化论的未来。150 年过去了,达尔文的进化论不仅经受了各种挑战,也在不断地从现代科学的发展中汲取营养得以成长。达尔文曾说:“人这样地兴起而攀登了生物阶梯的顶层,固然并不是由于他自己有意识的努力,但若他为此而感到几分自豪,也是可以理解而受到原谅的;这样地兴起,而不是一开始就现成地被安放在地面上这一事实会给他希望:他还可以提高,提向遥远未来中的一个更大的幸运。”生物进化是复杂的运动形态,它既展示了宏观必然性图景,也展示了微观偶然性图景。现代进化论的研究也正从原来的个体进化水平向群体进化水平发展,从宏观领域向微观领域深入,这正是进化论“进化”的未来走向。(周远方 2009) 六、人类哲学方面的进化理论 经过前面对生物进化的各中方面的分析,现在从另一方面来讲讲进化论,进化论心理学思想的人类学哲学批判。这里引入人类学哲学的视野,其目的在于,在心理学内明确提示人的存在的历史进程的双重性格,即人的存在的自然历史过程和社会历史过程,据以划定心理学与生物学之间的界线,并确认进化论的解释领域,以有助于批判地理解一切形式的进化论的心理学研究方案及其思想体系的历史意义和理论意义。所谓人的存在的自然历史过程,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当人类处于前人类的动物状态时的演化史,二是指当人类进入文明状态之后的历史发展过程的自然的方面。所谓人的存在的社会历史过程,是指当人类进入文明状态之后的历史发展过程的社会的或“文明的”方面。 (高申春2010) 自然界通行进化规律, 人类作为自然界之中的物种之一, 其生命的维护与进化也必定要受进化规律的支配。然而, 人类又是以社会群体、组织的方式生存与发展的, 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有其固有的内在规律, 不等同于自然进化规律。从生命观看, 人类生命既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文化的内涵, 既有本能的生存方式, 更有社会文明的生存和发展需求, 处于自然生命与社会文化价值的统一状态。(徐宗良2003) 小结:生物进化是十分奇妙的,一个生命从无到有,充满着神奇与美好。但这个生命的历程又是艰辛的,让人无法不佩服。纵观生物进化的多篇文章,让我更深认识到生命的奇迹所在,使我对生命由衷地崇敬。 参考文献: (1) 于子舒 《生物进化动力猜想》2007年,第1页 (2) 张建映《生物进化的必然性、规律及实质——“ 主客体关系学” 的生物进化观》2002年,第1、2、3、5页。 (3) 段勇、李真芳《非生物进化与生物进化的统一性》2007年,第1页 (4) 于怀超《生物进化的10个伟大瞬间》2010年,第54、55页 (5) 陈淳《人类进化的缺环》2010年,第15页 (6) 王英《生物进化的人工选择—生物转基因技术的俩面性》2009年,第1页 (7) 李天星《生物进化背景下人类的可持续发展》2010年,第3132页 (8) 周远方《进化论的未来—生物进化研究中宏观和微观的结合》2009年,第37页 (9) 高申春《进化论心理学思想的人类学哲学批判》2010年,第117页 (10) 徐宗良《浅论生命伦理学理论的哲学之源》2003年,第30页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9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