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代管理学精品资料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1、 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一个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以有效的方式,达到组织目标活动的过程。2、 管理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及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3、 管理的科学性及艺术性。4、 管理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提高一个组织和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对促进社会的发展、提高社会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5、 管理学,是专门研究管理活动及其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6、 现代管理学,是在总结管理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所提供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现代社会条
2、件下进行的各种管理活动的基本运动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问。7、 现代管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管理的各种智能,管理;管理的发展趋势,管理的方法、技术和艺术。8、 现代管理学研究的方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跨学科发、调查研究法、定性和定量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第二章 管理学的形成与现代管理理论1、 第一阶段为早期的管理思想,产生于19世纪末以前;第二阶段为古典管理论,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代表人物有泰勒、法约尔、韦伯;第三阶段为行为科学理论,在早期叫人际关系学说,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后发展为行为科学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中叶,发展为组织行为学,其代表人物为梅奥
3、和巴纳德。第四阶段为现代管理思想,产于二战后。2、 泰勒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1)制定工作定额(2)选择第一流的工人(3)实施标准化管理(4)实施刺激性的付酬制度(5)计划与执行相分离(6)实行例外原则(7)l劳资之间的“心里革命”。3、 法约尔一般管理的理论的主要内容:(1)企业经营活动类别与人员能力结构,包含技术性活动生产、制造、加工;商业性活动-购买、销售、交换;财务性活动-资金筹集和运用;安全性活动-设备和人员的保护;会计性活动-存货盘点、资产负债表制作、成本核算、统计;管理性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2)管理的十四条原则(3)管理工作的五大职能。4、 人际关系理论的代表人物
4、是梅奥和罗特利斯伯格。人际关系理论形成与著名的霍桑实验。5、 人际关系的主要理论的主要内容:(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2)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3)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6、 管理过程学派、系统管理理论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经验主义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第三章 计划工作1、 计划工作是一种预测未来,确定目标、决定政策、选择方案的连续程序,以其能够经济的使用现有资源,有效把握未来发展,获取最大组织成效。2、 计划工作的性质:目的性、首位性、效率性、普遍性。3、 时间长短:长期、短期计划;职能空间:业务、财务、人事计划;综合性程度:战略、
5、战术计划;明确性:具体性、指导性计划;程序化程度:程序性、非程序性计划。4、 计划工作的原则:(1)限制因素原则(2)许诺原则(3)灵活性原则(4)导向变化原则(5)投入原则5、 计划工作的步骤:(1)估量机会(2)确定目标(3)确定前提条件(4)拟定可行方案(5)评价备选方案(6)挑选可行方案(7)拟定政策与辅助计划(8)编制预算。6、 目标具有层次性、多样性、网络型、主次性、时间性、可考核性。7、 目标管理是以目标的设置和分解、目标的实施及完成情况的检查、奖惩为手段,通过员工的自我管理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的一种管理方法。8、 目标管理的过程:(1)建立目标体系(2)逐级授权,明确责任(3)对
6、目标实施过程管理(4)成果评价。9、 目标管理的优点:(1)可以提高管理水平(2)有助于克服组织中的许多问题(3)有助于控制。10、 目标管理的缺点:(1)明确的目标不易确定 (2)重视结果但忽视了过程 (3)强调的是短期目标 (4)目标管理是耗时耗资很多的工作。11、 目标管理的特点和性质:(1)目标管理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2)目标管理强调组织成员的自我控制;(3)目标管理是一种系统整体的管理方法;(4)目标管理是一种重视成果的管理方法;(5)目标管理在性质上是一种体现系统性和以人为中心的主动性的管理。12、 决策的重要程度不同:战略、管理、业务决策;决策的层次分类:高层、中层、基层决策
7、;决策的形式不同:程序化、非程序化决策;决策问题所处的客观条件不同:确定性、非确定性、风险性决策。13、 决策的特征:针对性、现实性、优化性、择优性。14、 决策的原则:信息原则、科学可行性原则、系统思考原则、反馈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15、 决策的标准:最优、满意、合理决策标准。16、 决策的步骤:(1)发现问题,找出原因 (2)明确目标 (3)拟定可行方案 (4)方案评估及选择 (5)方案实施,跟踪控制。17、 现代决策方法:定性决策方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电子会议法)、定量决策技术(确定型决策、风险决策法、不确定型决策)第四章 组织工作1、 组织工作的基本原则:目标统一原则、分工协调原
8、则、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原则、均衡性原则。2、 组织结构类型:直线型、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3、 管理幅度亦称管理宽度、管理跨度,是指一名领导人直接领导的下级人数。4、 管理层次,亦称组织层次,是指从组织层次最高一级管理层到最低一级管理层的各个组织层次。5、 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1)胜任情况 (2)地区的离散性 (3)工作的复杂性(4)工作的连锁性与协调工作量(5)任务的相似性(6)计划的明确性及目标的使用(7)授权的运用(8)信息沟通的方法6、 部门划分:按职能划分部门、按产品划分部门、按地区划分部门、顾客部门划分。7、 组织内的职权有直线职权、参谋职权、职能职权。8、 集
9、权的特点:经营决策权掌握在高层,中下层只有业务决策权;对下级的控制较多;实行统一经营;事先统一核算;下级在做出决策前后需请示。9、 分权的特点:中下层有较多的决策权;上级的控制较少;在统一的规划下独立经营;实行统一核算,有一定的财务支配权。10、 影响集权与分权的因素:(1)决策后果的严重程度(2)组织内部政策的一致性要求(3)组织的规模(4)组织的发展史(5)管理者的指导思想(6)控制技术和手段是否完善(7)组织的动态特性及职权的稳定性(8)环境因素的影响。11、 集权是指决策指挥权在组织层级系统中较高层次上的集中。12、 分权是指决策指挥权在组织层级系统中较低层次上的分散。13、 授权就是
10、组织为了共享内部权力,激励员工努力工作,而把某些权力或职权授予下级。14、 授权的含义:分派任务、授予权力、明确责任。15、 授权的原则:(1)因事设人,视能授权(2)责任绝对性原则(3)权责相符的原则(4)分级原则(5)适当控制(6)不可越级授权。16、 委员会管理的优点:(1)集思广益(2)协调作用(3)避免权力过于集中(4)代表各方面的利益。17、 委员会的缺点:(1)成本较高(2)妥协浙衷(3)拖延时间(4)职责分离(5)一个人或少数人不占支配地位。第五章 人员配备工作1、 人员配备可以理解为管理者向组织提供合适的人选去从事合适的工作的一系列管理活动。2、 人员配备的基本原则:(1)因
11、事设职,因职择人原则(2)任人唯贤,量才用人原则(3)整体协调,合理搭配原则。3、 员工招聘的程序:(1)制定并落实招聘计划(2)对应聘者进行初选(3)对初选合格者进行知识与能力的考核4、 内部提升的优点:(1)有利于鼓舞士气、提高工作热情、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2)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4)有利于保证选聘工作的正确性(4)有助于被聘者迅速开展工作。5、 内部提升的缺点:(1)引起同事的不满(2)可能造成近亲繁殖的现象。6、 外部招聘人员的优点:(1)被聘人员具有外来优势(2)能为组织带来新鲜空气(3)有利于平息和缓和内部竞争之间的关系。7、 外部招聘人员的缺点:(1)外聘人员不熟悉组织的内部情
12、况(2)组织对应聘者的情况不能深入了解(3)使内部人员失去信心。、8、 管理人员选聘的程序及方法:(1)公开招聘(2)评价应聘申请表(3)面试(4)考试(5)体检(6)管理部门批准9、 主管人员考核的方法:考试法、成绩记录法、对比法10、 管理人员培训的方法:工作轮换、设置助理职务、临时职务与彼得原理、集体研讨会、参观考察。11、 管理人员考绩的的工作程序:(1)确定考绩内容(2)选择考绩者(3)分析考绩结果,辨识误差(4)反馈考绩结果(5)根据考绩结论,建立企业的人才档案。第六章 指导与领导工作1、 人性的四种假设及内容:(1)经济人假设,认为人主要是为经济利益而存在的;(2)社会人假设的内
13、容,1)人工作的主要动机是社会的需要,通过和同事之间的关系可以获得基本的认同感2)工业革命带来的专业分工和机械化的结果,使工作变得单调而无意义3)工人之间形成的影响力,比管理部门所采取的管理措施和奖励更具有影响4)人们期望能承认并满足他们的社会需要;(3)自我实现人的假设,认为人除了社会需求外,还有一种充分运用自己的能力、发挥自己才智的欲望;(4)复杂人的假设,主要内容1)每个人有不同的需求和能力2)人在组织中会产生新的动机和需要3)人在不同的组织和部门可能有不同的动机模式4)一个人是否为组织尽力,决定于他本身的动机和组织之间的关系5)由于人的各方面需求不同,能力有差别,工作性质不同,因此不同
14、的管理模式,人的反应不一样。2、 X理论:(1)员工天性好逸恶劳,只要可能,就逃避工作(2)以自我为中心,漠视组织要求(3)员工只要有可能就逃避责任,安于现状,缺乏创造性。3、 Y理论:(1)员工并非好逸恶劳,而是自觉勤奋,喜欢工作(2)员工有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在工作中执行完成任务的承诺(3)一般而言,每个人不仅承担责任,而且主动承担责任(4)绝大多数人都具备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4、 Y理论相应的管理措施:(1)改变管理职能的重点(2)改变激励的模式(3)在管理制度上给予工人更多的自主权。5、 X理论相应的管理方式:(1)管理人员关心的是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完成任务,他的主要职能是计划、组织
15、、经营、指导、监督(2)管理人员应运用职权发号施令,使员工服从,而不是从情感和道义上考虑(3)制定具体的规范和工作进度(4)以金钱报酬激励员工。6、 Z理论:(1)采取长期雇佣制度(2)缓慢的评价和提升(3)适度的专业职业发展途径(4)含蓄的控制机制(5)集体参与决策(6)分工负责制(7)对职工全面关心,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7、 1.1贫乏型管理:管理者对生产和对人都很少关心8、 9.1任务型管理:管理者对生产高度关心,但对人很少关心。9、 1.9乡村俱乐部管理:管理者友好待人、态度轻松,但对生产很少关心。10、 5.5中庸之道型管理:管理者折衷地在关心人和关心生产两者间取得的平衡。11、 9
16、.9团队型管理:管理者对生产和对人的关心都有高标准的要求。12、 激励的需要理论:需要层次论、双因素理论、成就需要论、X和Y理论。13、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或情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14、 赫茨伯格“保健-激励理论”,即双因素理论。激励因素:成就、责任、成长、晋升、工作本身。保健因素:监督、公司政策、工作条件、地位、个人生活、工资、与下属关系。15、 大卫*麦克利兰成就需要理论:(1)成就的需要(2)权利的需要(3)归属的需要。16、 激励的过程理论:公平理论(亚当斯)、期望理论(V*弗鲁姆)、激励的强化理论(斯金纳)17、 期望公式:M=V*E(M表示激励力,V表示效价,E表示期望值)18、 激励的方式:工作激励、成果激励、批评激励、培训教育激励。 19、 有效沟通的原则:(1)谈论行为不谈论个性(2)明确的沟通(3)积极的聆听。20、 有效沟通的步骤:(1)事前准备(2)确认需求(3)阐述观点(4)处理异议(5)达成协议(6)共同实施。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