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清版)DB11_T 2037-2022光伏建筑一体化设计要求.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379310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676.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清版)DB11_T 2037-2022光伏建筑一体化设计要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清版)DB11_T 2037-2022光伏建筑一体化设计要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清版)DB11_T 2037-2022光伏建筑一体化设计要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清版)DB11_T 2037-2022光伏建筑一体化设计要求.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清版)DB11_T 2037-2022光伏建筑一体化设计要求.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27.160 CCS F12 DB 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 20372022 光伏建筑一体化设计要求 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Design requirements 2022-12-27 发布 2023-04-01 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1/T 20372022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2 4 一般要求.3 5 应用场景.3 5.1 建筑条件.3 5.2 分类及典型应用.3 6 设计输入.4 6.1 一般要求.4 6.2 环境条件.4 6.3 建筑与结构设计的

2、条件和依据.4 6.4 光伏发电系统设计的条件和依据.4 7 系统设计.5 7.1 建筑与结构设计.5 7.2 光伏发电设备选择.9 7.3 光伏方阵设计.9 7.4 监控系统.10 8 设计验证.10 附录 A(资料性)光伏建筑一体化典型构造和场景.11 附录 B(规范性)组串最大功率偏差计算公式.12 附录 C(规范性)设计验证内容.13 参考文献.14 DB11/T 20372022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由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

3、:北京鉴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北京节能环保中心、北京市标准化研究院、北京能源学会、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森特士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京能能源技术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西城区消防救援支队、北京市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节能衡准科技服务(北京)有限公司、阳光新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天合智慧分布式能源有限公司、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天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国家能源集团绿色能源与建筑研究中心、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枢纽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建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火正消防安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东方雨虹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国网

4、(北京)综合能源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科环能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纪振双、郁灿、焦垒、孙干、吴京涛、李文峰、贾月芹、陈向春、尹晓博、李忠武、韩一叶、张彦虎、杨宗军、周巍、孙华文、黄波、陈俊臣、李云浩、王力刚、尤建军、谢莉、马银峰、牛传雷、冯武军、王芳、付佳鑫、马若腾、缪金松、韩峦、柳晓斌、丁海兵、房建军、张登科、李海军、郝学军、陈国良、井天军、张衡、刘青、刘学峰、刘格、黄祝连。DB11/T 20372022 1 光伏建筑一体化设计要求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光伏建筑一体化的一般要求、应用场景、设计输入、系统设计、设计验证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以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接入电网,单个并

5、网点总装机容量不超过6MW的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的工程设计。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297 太阳光伏能源系统术语 GB 8624 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 GB/T 8626 建筑材料可燃性试验方法 GB/T 16895.32 低压电气装置 第 7-712 部分:特殊装置或场所的要求 太阳能光伏(PV)电源系统 GB/T 20284 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 GB/T 21086 建筑幕墙 GB/T

6、32512 光伏发电站防雷技术要求 GB/T 34932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远程监控技术规范 GB/T 36963 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T 37408 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技术要求 GB 50009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5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68 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GB 50176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 50189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191 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GB 50345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GB/T 505

7、04 民用建筑设计术语标准 GB 50797 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 GB 50896 压型金属板工程应用技术规范 GB 55015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 JGJ 26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 102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 JG/T 231 建筑玻璃采光顶技术要求 DB11/T 20372022 2 JGJ 255 采光顶与金属屋面技术规程 NB/T 32004 光伏并网逆变器技术规范 NB/T 42142 光伏并网微型逆变器技术规范 DB11/381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DB11/687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11/891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

8、11/938 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GB/T 2297、GB/T 50504、GB 5079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光伏建筑一体化 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 将光伏组件及其他光伏发电设备和材料以适合并满足光伏发电及建筑要求的方式进行构造和(或)组装,同时具备或承担光伏发电及应有建筑功能;建筑设计充分考虑光伏发电在光照利用、结构荷载、设备安装及其他方面要求;光伏发电系统与建筑工程一体化设计、同步施工和验收的光伏发电系统。3.2 替代型光伏屋面 alternative type photovoltaic roof 由光伏组

9、件及其支撑、固定、密封构件或材料组成的构造层替代金属板、玻璃装饰或其他屋面材料,同时具备光伏发电和建筑所需功能的屋面。3.3 复合型光伏屋面 compound photovoltaic roof 将光伏组件及其支撑和固定构件与金屋板或其他建筑材料通过适配性设计及组装,形成同时具备光伏发电和建筑所需功能的复合屋面。3.4 光伏采光顶 photovoltaic skylight 由光伏组件及其支撑、固定、密封构件或材料组成的构造层替代玻璃面板,同时具备光伏发电和建筑采光及其他功能的屋顶。3.5 光伏幕墙 photovoltaic curtain wall 建于建筑外墙,将光伏组件作为面板材料,同时

10、满足光伏发电和建筑要求的幕墙。3.6 光伏篷 photovoltaic canopy 由光伏组件及其支撑和固定构件组成,置于建筑外墙的阳台、平台或窗户之上,能够发电并具有遮阳和(或)挡雨作用的篷。3.7 建筑用光伏构件 photovoltaic components for building 同时具备光伏发电和建筑功能的光伏组件或建筑用光伏构件。包括常规结构的光伏组件,光伏组件与金属板或其他建筑材料通过适配性设计、预先装配的复合型构件,组件附加结构强化或隔热层后组成的复合构件,其他结构形式的构件。DB11/T 20372022 3 4 一般要求 4.1 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符合“适用、经济、绿色、

11、美观”的建筑要求,以及“高效、安全、可靠”的光伏发电系统电气要求。4.2 光伏发电系统与建筑工程应双向满足,统一规划、一体化设计、同步施工和同步验收:a)建筑工程项目在前期规划设计时,宜考虑建筑上可加装光伏发电设施的位置、可利用面积,可选用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形式和构造类型;b)建筑工程项目的初步设计宜包含光伏发电对建筑和结构设计的附加要求,以及光伏与建筑结合部位结构和性能方面的要求;c)安装于建筑上的光伏发电系统不应超出建筑物结构轮廓线,其支撑结构的结构样式、建设高度、结构外沿应与建筑物立面相协调;d)建筑工程施工设计宜充分考虑光伏发电在光照利用、结构支撑、设备安装、光伏组件及其他设备散热、运行

12、维护及其他方面的需求;e)光伏发电系统的施工设计应充分考虑并满足建筑在结构承载、防水、防火、防雷、耐腐蚀、热工、抗震、采光等方面的要求。4.3 光伏建筑一体化设计应充分考虑光伏发电与建筑设施的共用:a)光伏组件或建筑用光伏构件具备替代屋面或墙体材料条件时,宜优先选用替代型构造;b)光伏发电与建筑或所在区域内的变压器、配电设备、供用电线路和通道可以共用时,宜优先实现共用;c)同场建设的光伏发电和建筑设备用运检设施、通道,宜优先实现共用;d)建筑或其所在区域的消防和安防及其他可以共用的设施,宜优先实现共用。4.4 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设计不应降低原建筑消防防护水平。4.5 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和产品,以

13、及节能型材料:a)采用高强、耐久、轻质、高效的结构或结构与功能复合型材料;b)充分考虑采用光储直柔及其他先进系统形式的可行性或为其未来应用预留空间和接口。5 应用场景 5.1 建筑条件 5.1.1 工业建筑、农业建筑、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屋面、外墙、其他外围护结构及建筑平台、阳台和突出物上安装光伏发电系统的位置应满足光照条件要求。5.1.2 以下类型建筑,禁止安装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a)GB 50016 中规定的以下建筑:1)火灾危险性类别为甲、乙类厂房和仓库、加油站加气(氢)站;2)与甲、乙类建筑“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防火间距低于要求的建筑。b)设计或残余使用寿命低于光伏发电系统设计使用年限的

14、建筑;c)木结构建筑;d)历史建筑,保护建筑,宗教建筑,超高层建筑;e)周边存在严重遮挡或日照时数低于设计要求的建筑;f)违法、临时或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建筑。5.2 分类及典型应用 DB11/T 20372022 4 5.2.1 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安装位置、结构形式的选择应与建筑风格协调统一。5.2.2 光伏建筑一体化包括以下类型:a)光伏屋面板;b)复合型光伏屋面板;c)光伏采光顶;d)光伏幕墙。5.2.3 光伏建筑一体化典型构造和应用场景见附录 A。6 设计输入 6.1 一般要求 6.1.1 光伏建筑一体化设计应双向考虑建筑和光伏发电的功能需求和结构要求。6.1.2 光伏发电系统设计应满足

15、建筑方面的相关要求,建筑设计满足光伏发电的特点和设计要求,包括针对特定的应用场景确定具体的设计控制和验证指标。6.2 环境条件 6.2.1 光伏建筑一体化设计前应收集 GB 50797 中与太阳能资源和气候特征相关的风速、温度、积雪厚度等数据,以及与 GB 50009 中荷载计算相关的气候特征数据。6.2.2 在外墙面安装光伏发电系统时,应收集安装位置有效日照时数、典型年年总接收辐射量和月总接收辐射量、各月典型日接收辐射量小时变化数据。6.2.3 项目所处区域大气类型、腐蚀性等级、污染类型和水平。6.3 建筑与结构设计的条件和依据 6.3.1 建筑方面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6.3.2

16、 建筑类型、规模、功能和设计使用年限。6.3.3 建筑造型、外观和色彩。6.3.4 建筑朝向、层数和高度、建筑控制线。6.3.5 建筑及其构件在结构、防水、防火、防雷、耐腐蚀、热工、抗震等方面的性能等级和主要设计指标。6.3.6 采光、通风、排烟、给排水、供电、采暖及其他相关的技术要求。6.3.7 光伏发电系统和结构形式及其对建筑的影响,特别是潜在的失效模式和后果。6.3.8 既往类似设计提供的信息,包括设计验证和(或)确认结果。6.4 光伏发电系统设计的条件和依据 6.4.1 系统设计应满足光伏发电系统结构和设备形式、设计使用年限、发电性能、安全及可靠性方面的要求。6.4.2 项目所在地 6

17、.2 中所述环境条件。6.4.3 屋面平面布置图(含建筑设备和建筑突出物),屋顶结构及置于屋顶的建筑管网布置图。6.4.4 建筑外墙立面图及布置于外墙的管网及其设施布置图。6.4.5 设置在屋顶或墙面的变形缝位置图,包括伸缩缝、沉降缝、抗震缝。6.4.6 建筑周边存在的高大建(构)筑物。6.4.7 项目所在区域与光伏发电系统接入和消纳条件有关的信息。DB11/T 20372022 5 6.4.8 建筑设计及所在区域的气候特征对光伏发电的影响,包括建筑方面潜在的失效模式及其对光伏发电系统造成的后果。6.4.9 既往类似设计提供的信息,包括设计验证和(或)确认结果。7 系统设计 7.1 建筑与结构

18、设计 7.1.1 建筑设计 7.1.1.1 建筑设计确定总体布局时,应考虑建筑朝向、间距、遮挡及其他因素对光伏发电的影响。7.1.1.2 确定建筑造形和外观、结构类型和构造、功能区划和布置时,应考虑光伏发电的结构形式、可供选用的光伏组件或建筑用光伏构件的形制和色彩,以及适于布置光伏发电设备的区块。7.1.1.3 采用替代型或复合型光伏屋面、光伏采光顶的要求如下:a)满足建筑方面防水、防火、保温、隔热及其他方面要求并适于光伏发电的构造层次及各构造层的功能分配;b)适用于光伏建筑一体化的排水、防水和热工设计;c)建筑设备与光伏方阵同场布置时,相关设施对光伏发电的影响及相关措施。适用时,包括采光井(

19、带)、电梯井(房),排烟、通风、冷却设施,围护、景观和其他设施。7.1.1.4 采用光伏幕墙、光伏篷及其他墙面光伏的要求如下:a)根据建筑保温、隔热、隔声、防火、防水、排烟、防潮及其他方面的性能要求和光伏发电的结构特点,合理确定墙体结构、墙身构造、外观和区划,包括墙身构造层的功能分配及光伏幕墙的安装方式;b)阳台、室外楼梯、凸窗、空调机位、雨篷、挑檐、装饰构架及其建筑设施与光伏方阵同场布置时,考虑建筑与光伏发电间的交互影响及相关措施。7.1.1.5 建筑供水及管网设计时,同步考虑组件清洗用水。7.1.1.6 屋面和外墙及其他围护结构检修设施和通道设计时,同步考虑光伏发电设备检修和维护的需要。7

20、.1.1.7 建筑电气设计时,同步考虑光伏发电设备布置及线缆敷设的需要。7.1.2 结构设计 7.1.2.1 系统结构设计的荷载作用和组合效应的计算,应符合 GB 50009、GB 50011、GB 50068、GB 50191、GB 50797 及其他标准相关要求。7.1.2.2 光伏屋面板、光伏采光顶及其他屋面的结构设计应符合 GB 50345、GB 50896、JGJ 255、JG/T 231 及其他标准相关要求。7.1.2.3 光伏幕墙及其他墙面结构设计应符合 GB/T 21086、JGJ 102 及其他标准相关要求。7.1.2.4 计算组件支撑和连接构件承载能力(含抗风揭性能)极限状

21、态下荷载组合的效应设计值时,公式(1)中的重要性系数应按抗震设计取值。层面长度超过 120m 时,荷载组合效应考虑温度荷载作用。?(1)式中:?重要性系数,取 1.0;Sd荷载组合的效应设计值;Rd结构构件抗力的设计值。DB11/T 20372022 6 7.1.2.5 核验光伏组件或建筑用光伏构件承受载荷的能力,宜按照公式(2)中的试验荷载值,或参照JG/T 231 中结构性能分级中对应分级指标的承载值进行验算。光伏组件或建筑用光伏构件不能充分满足建筑结构性能要求时,应选用更高强度级别的组件或构件,或增加结构强化层。?=?(2)式中:?试验荷载值;m安全系数,应1.5;Sd设计荷载。7.1.

22、2.6 核验光伏组件或建筑光伏构件的抗冲击性能,宜按照冰雹试验的试验值或参照 JG/T 231 中抗冲击性能分级指标试验值进行验证。光伏组件或建筑光伏构件不能充分满足建筑结构性能要求时,应选用更高耐冲击性能的组件或构件,或采取结构强化措施。7.1.2.7 静态风揭试验可参照 GB 50896 或其他适用标准中给出的方法进行验证,并给出针对极限状态下荷载组合的风揭压力试验值及使构件单元破坏的风揭压力试验值。7.1.2.8 光伏组件或建筑用光伏构件最大允许变形量不应低于主体结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或对应等级变形性能分级指标上限值的 3 倍。7.1.2.9 在自重标准值作用下,支撑构件的挠度宜小于其跨

23、度的 1/500,光伏组件或建筑用光伏构件的挠度不宜超过其边长的 1/250。7.1.2.10 正常使用极限荷载状态或其他条件所引起的组件或构件弯(翘)曲变形量不应超出其最大允许变形量。7.1.2.11 对光伏屋面、光伏采光顶、光伏幕墙及布置于屋面或墙面的光伏发电设备,应按照“8 度”抗震烈度设防,参照 GB 50011 中的非结构构件,评估其设置对结构抗震的不利影响及地震发生时潜在的失效模式,并采取相应的结构防护措施。7.1.2.12 建于防水或抗震性能要求较高的光伏屋板或光伏采光顶及光伏幕墙,宜选择适当的结构单元,参照 JGJ/T 101 或 GB/T 18575 进行抗震性能试验。7.1

24、.3 排水和防水设计 7.1.3.1 光伏屋面、光伏采光顶的排水设计应符合 GB 50345、GB 50015 中的相关要求,防水和密封设计应符合 GB 50345、GB/T 21086 中的相关要求。7.1.3.2 光伏屋面板(含替代型、复合型)、光伏采光顶及其他形式光伏发电的屋面,应保证排水畅通,不发生淤塞、积水、回流,避免光伏组件及其电气连接和控制器件发生浸泡。7.1.3.3 光伏屋面、光伏采光顶屋面的排水坡度不宜低于 10%。组件安装缝装有横向导水槽水时,排水坡度不宜低于 5%。7.1.3.4 组件上表面作为主排水坡面时,应合理设计组件横、纵向安装缝的排水构造,最大暴雨强度下、下层水槽

25、或其他排水结构渗漏水承接量不应超过其允许范围,组件边框及安装缝周边不发生积水。7.1.3.5 对复合型光伏屋面,组件与金属面板或其他材料间的空隙作为排水通道时,应合理设计组件支撑结构、连接线缆的走线和固定方式及层间净空,保证最大暴雨强度下,不发生淤塞或组件接线盒、接线端子浸泡的情况。7.1.3.6 不能充分满足排水要求时,光伏方阵可采用分区、间隔布置的方式。7.1.3.7 防水设计与建筑防水设防等级适配、并适合组件的安装方式,包括防水和密封材料的选择及安装工艺,具体要求如下:a)承担防水功能的光伏屋面板或光伏采光顶,水密性能设计值不应低于 150Pa。宜选择适当的结构单元进行水密性试验;系统设

26、计时,宜考虑淋水试验要求,并确定淋水试验的淋水量和淋水方向,并参照 GB/T 21086 中给出的方法进行淋水试验;DB11/T 20372022 7 b)封闭式光伏幕墙的水密性设计值不应低于 700Pa。宜选择适当的结构单元进行水密性试验并按照 GB/T 21086 的要求进行淋水试验。7.1.3.8 光伏组件、建筑用光伏构件、压型金属板及其与下层结构间安装或搭接缝的密封和防水设计,具体要求如下:a)与压型金属板复合、防水要求较高的屋面,压型金属板应采用 360咬口锁边或其他等效连接方式;b)密封和防水使用的聚合物或高分子合成材料的初始性能和抗老化性能除满足GB 50345、GB/T 210

27、86 中所述标准要求,还宜根据光伏建筑一体化设计使用年限及材料使用环境,补充材料在耐老化方面的性能和试验要求。7.1.3.9 当暴雨强度超出设计承受程度,发生淤塞或组件接线盒、接线端子浸泡等特殊情况时应有相应的应急处理设施,防止发生事故,保障建筑运行需求。7.1.4 防火设计 7.1.4.1 光伏屋面、光伏采光顶、光伏幕墙及其他形式的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防火设计应符合 GB 50016、GB 50797 及其他标准相关要求。7.1.4.2 根据 GB 50016 及建筑物耐火等级要求,防火设计其他特定要求如下:a)应明确光伏建筑一体化组件或构件耐火等级的设计要求,所采用的光伏组件、建筑用光伏构

28、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应与设计要求适配;b)光伏组件、建筑用光伏构件的燃烧性能不宜低于 GB 8624 中 B1 级;c)宜依据 GB/T 20284、GB/T 8626 或其他等效标准进行燃烧性能试验。7.1.4.3 除燃烧性能,对光伏组件进行与火灾危险相关试验时要求如下:a)进行光伏组件旁路二级管热测试时,宜选择不低于 90 5C 的组件温度及 1.4 倍短路电流进行测试;b)进行光伏组件热斑耐受性测试时,宜选择不低于 60 10C 的组件温度进行测试;c)进行光伏组件热循环测试时,上限温度不宜低于 95 2C。7.1.5 防雷设计 7.1.5.1 屋面工程的防雷设计应符合 GB 5005

29、7、GB/T 32512、GB/T 36963 及其他标准相关要求。7.1.5.2 等电位及防雷接地应可靠连接并有效贯通,连接点间的连接电阻不应高于 0.1,包括:a)组件边框间和(或)与下部支撑结构间的等电位连接及其与接地主干网间的连接;b)逆变器、汇流箱及其他布置于建筑屋面或墙体的电气设备与接地主干网间的连接;c)光伏建筑一体化防雷体系与建筑主体结构防雷体系间的连接。7.1.5.3 采用无金属边框组件时,应在方阵周边设置符合建筑防雷要求的防雷体系。7.1.5.4 浪涌保护器型号和参数选择应与被保护系统和设备的设计参数适配。7.1.5.5 组件间电气连接可参照图 1 的方式,尽量减少电气连接

30、的环路面积。DB11/T 20372022 8 图 1 组件间接线图示 7.1.6 热工设计 7.1.6.1 光伏屋面、光伏采光顶、光伏幕墙及其他形式的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热工设计应满足 GB 50176、GB 50189、GB 55015、JGJ 26、DB11/381、DB11/687、DB11/891、DB11/938 及其他标准的相关要求。7.1.6.2 光伏屋面、光伏采光顶、光伏幕墙及其他形式的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保温、隔热、遮阳设计应满足 GB 50345、GB/T 21086 中的相关要求。7.1.6.3 光伏屋面板、光伏采光顶、光伏幕墙热工设计应满足“寒冷 B 区(2B)”的保

31、温及隔热设计要求,需要且可行时,组件背板可采用中空玻璃。7.1.6.4 宜提供光伏组件或建筑用光伏构件的传热系数 K 值或热阻 D 值。光伏建筑一体化结构的 K值或 R 值不宜超过 GB 55015 中的限值要求。7.1.6.5 宜给出发电状态下组件背板温度与辐照及环境温度的关系曲线或计算方法,建筑热工计算时宜按“发电”和“待机”两种情况分别考虑。7.1.7 防腐设计 7.1.7.1 光伏屋面、光伏采光顶、光伏幕墙及其他形式光伏建筑一体化的防腐设计应参照 GB/T 50046及其他标准相关要求。7.1.7.2 光伏建筑一体化防腐设计参照的腐蚀等级不应低于“C3”。特定场所,还应根据大气腐蚀性污

32、染类别和程度,核定大气的腐蚀等级,包括选择与之适配的结构材料和防腐类型。DB11/T 20372022 9 7.1.7.3 组件边框、支架或其他组件支撑构件及其与组件间的连接构件,复合型光伏屋面板或光伏幕墙的金属底板,其他不易更换或维护的金属构件,防腐设计使用年限不宜低于光伏发电系统设计使用年限。7.1.7.4 宜根据参照的腐蚀等级及其他环境信息,参考 GB/T 19292.2 中给出的特定金属大气中腐蚀指导值、GB/T 19292.1 中给出的金属腐蚀速率,选择适当的计算模型,核算并给出防腐层的设计值。7.2 光伏发电设备选择 7.2.1 光伏组件、汇流箱、逆变器、变压器、电缆及配电装置、电

33、气二次设备的选择应符合 GB 50797及其他标准相关要求。7.2.2 光伏组件应通过通用标准测试和必要的专项标准测试,还宜通过本文件 7.1 中与建筑性能等级要求适配的测试。7.2.3 光伏组件除应提供机械和电气结构、电性能、温度特性、应用和防火等级等方面参数和信息,生产企业还宜提供与本文件 7.1 中所要求性能相关的信息。7.2.4 光伏逆变器应满足并通过 GB/T 37408 或 NB/T 32004 或 NB/T 42142 的测试和认证。7.2.5 光伏逆变器宜具备光伏组串 IV 扫描与智能诊断、电弧检测及关断、智能温控、故障录波等功能。7.2.6 光伏逆变器的监控系统宜具备如下功能

34、:a)移动客户端;b)无线通讯网络传输功能;c)监控系统客户端至少能显示光伏组串的电压和电流、交流输出的电压和电流、日发电量、累计发电量、日期时间、实时功率等参数;d)监控系统应具备运行数据的监测功能(包括不限于各直流组串电压、直流组串电流、交流电压、交流电流、日发电量、月发电量、年发电量、总发电量、实时发电功率、系统日期时间、系统运行状态、系统故障信息等);e)监控系统应具备下载发电量数据报表和系统故障报表的功能。7.3 光伏方阵设计 7.3.1 平面布置 7.3.1.1 光伏发电设备和设施的布置应符合 GB 50797、GB/T 16895.32 及建筑标准中的相关要求。同时满足光伏发电和

35、建(构)筑物正常使用、异常管理、检修和维护的需要。7.3.1.2 光伏方阵布置时应考虑周边建筑、树木、山体、架空线路等遮挡物,以及布置于屋面或墙体的建筑设备等对光伏方阵的遮挡影响。按照附录 B 中公式(B.1)的计算方法,应不存在造成同一方阵内布置的组串最大功率偏差超过 5%的遮挡。7.3.1.3 接入同一个逆变器跟踪模块(MPPT)的光伏组串,安装朝向、倾角及组串回路的线缆长度应一致。7.3.1.4 布置于屋面的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应合理布置光伏发电系统及屋面建筑设备的运检通道。7.3.1.5 建有女儿墙时,应沿女儿墙设置环形通道,并在场内按适当间隔设置运维通道。7.3.1.6 屋面装有建筑

36、设备时,应设置可直达设备的检修通道。7.3.1.7 同一光伏组件或建筑用光伏构件不应跨越变形缝。7.3.1.8 适用时,方阵电缆布设不应穿越不同防火分区、建筑屋脊。7.3.2 电气系统 DB11/T 20372022 10 7.3.2.1 光伏方阵电气系统设计应符合 GB 50797、GB/T 16895.32 的相关要求。7.3.2.2 光伏方阵直流系统电压等级不应超过 1000(+100)V。7.3.2.3 逆变器同一跟踪模块接入组串或子方阵数量不宜超过2个;使用薄膜组件并采用2级汇流时,子方阵并接组串应加装防反二级管。7.3.2.4 逆变器端子额定工作电流,不宜低于并接组串标准测试条件(

37、STC)下的最大功率点并联组串工作电流之和的 1.1 倍。7.3.2.5 线缆敷设特定要求如下:a)组件间连接电缆宜布设在组件下方;b)应合理设计布设于方阵内直流电缆(含接线端子)的走线方式和路径;c)线缆与支撑结构间应采取可靠的固定方式,并与屋面或下层结构保持适当的净空。7.4 监控系统 7.4.1 监控系统的设计和配置应符合 GB/T 34932、GB 50797 的相关要求。7.4.2 除满足上述要求,监控系统的设计和配置其他要求如下:a)监控范围应包括光伏组串运行参数;b)应设置能够有效覆盖全部光伏方阵及其他室外布置光伏发电设备的视频安防监控装置;c)装有逆变器、变压器、配电设备的室或

38、密闭空间应配备火灾自动报警装置;d)集中布设于槽(盒)内的直流电缆,按标准测试条件(STC),支路工作电流合计超过 240A时,宜加装火灾报警或温度监测装置;e)光伏发电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火灾报警系统应统一接入建筑或所在区域有人值班的监控室;f)光伏发电运行监控系统宜接入区控系统。8 设计验证 对计划采用的设计方案及光伏组件或建筑用光伏构件,宜采用适当的方案进行验证,用以证实其满足规定要求,特别在结构耐压、抗冲击、防水和防火方面。适用时,验证内容宜包括附录 C 中所述项目及 7.1 中规定的其他项目。A A DB11/T 20372022 11 附录A (资料性)光伏建筑一体化典型构造和场景

39、表 A.1 各类光伏建筑一体化典型构造和应用场景。表 A.1 光伏建筑一体化典型构造和场景 类型类型 典型构造典型构造 典型场景典型场景 替代型光伏屋面(型)用于同时具备防水、保温和隔热功能的屋面。光伏屋面板替代上层屋面材料,具备防水和隔热功能。屋面主要构造层次为光伏屋面板、保温层、承托网或板、支撑结构。封团式低层工业建筑和公共建筑。替代型光伏屋面(型)用于需要具备基本防水和隔热功能的屋面。光伏屋面板替代屋面材料,具备防水和隔热功能。屋面主要构造层次为光伏屋面板、支撑结构。封闭、半封闭、开敞式工业和商业、体育、交通等公共建筑,停车场,农业大棚,低层住宅的露天平台。复合型光伏屋面 采用复合型光伏

40、屋面板替代屋面材料,其他同光伏屋面板()或光伏屋面板()。同光伏屋面板()或光伏屋面板()。光伏采光顶 用于需要具备采光、防水、保温和隔热功能的屋面。光伏采光顶替代玻璃面板或其他材料。屋面主要构造层次为光伏采光顶、支撑结构。商业建筑,文化娱乐建筑,体育建筑,交通建筑。光伏幕墙 适用于框架或点支撑、封闭或敞开式安装的建筑幕墙。居住建筑、办公科研建筑、商业建筑、文化娱乐建筑,体育建筑,交通建筑。其他 例如,光伏篷、光伏隔声屏。DB11/T 20372022 12 附录B (规范性)组串最大功率偏差计算公式 光伏方阵布置时应考虑周边建筑、树木、山体、架空线路等遮挡物,以及布置于屋面或墙体的建筑设备等

41、对光伏方阵的遮挡影响。按照公式(B.1)的计算方法,应不存在造成同一方阵内布置的组串最大功率偏差超过 5%的遮挡。smp=(Psmp0Psmp1)+Psmp)/Psmp0 100%(B.1)式中:smp遮挡造成的组串最大功率偏差,单位为百分比(%);Psmp0测试条件下,方阵内无或最少遮挡基准组串的最大功率,单位为瓦(W);Psmp1与基准组串相同或相似条件下(辐照度相差不超过 20W/m2,环境温度相差不超过 20),方阵内遮挡最为严重组串的最大功率或其对应基准组串测试条件修正值,单位为瓦(W);注:应选择天气晴朗、辐照度400W/m2,存在遮挡组串遮挡面积最大(测试日内)条件下进行测试。P

42、smp标准或选定测试条件下(天气晴朗、辐照度400W/m2,无遮挡),遮挡最为严重组串内全部组件最大功率测试结果修正合计值与同条件下基准组串内全部组件最大功率测试结果修正合计值的差值,单位为瓦(W)。注:组件最大功率测试结果修正到基准组串测试条件下。DB11/T 20372022 13 B B 附录C (规范性)设计验证内容 表 C.1 列举了光伏组件或建筑用光伏构件,在结构耐压、抗冲击、防水和防火等方面验证内容、测试要求及判定准则。表B.1 设计验证内容 序号序号 项目项目 测试要求测试要求 准则要求准则要求 1 光伏组件、建筑用光伏构件单元承载性能/抗力值 基于建筑方面组合效应荷载设计值或

43、组件标称结构性能等级的承载值,1)依据 GB/T 9535 机械载荷试验方法或参照 GB/T 34555、GB/T 15227 中抗风压试验方法进行试验;2)参照 GB/T 34555 或 GB/T 15227 进行测试时,同步监测光伏组件或建筑用光伏构件的变形量(可选)。按规定方法测试后,光伏组件及其结构连接件,1)结构完整,边框、面板及结构连接件未发生肉眼可见的变形和破、裂现象;2)组件最大功率减损不超过 3%;3)组件内部电路保持连续,绝缘和耐压性能满足标准要求;4)施加最大压力时,光伏组件或建筑用光伏构件变形量不超过其允许变形量(可选)。2 光伏组件、建筑用光伏构件单元抗风揭性能 参照

44、 GB 50896 或其他适用标准中给出的方法,进行静态风揭试验。针对极限状态下荷载组合设计值的风揭试验压力下,光伏组件、建筑用光伏构件及其结构连接件,1)结构完整,边框、面板及结构连接件未发生肉眼可见的变形和破、裂现象;2)组件最大功率减损不超过 3%;3)内部电路保持连续,绝缘和耐压性能满足标准要求。3 光伏组件、建筑用光伏构件抗软、硬重物冲击性能 基于建筑要求的抗冲击性能设计值或组件标称性能等级的耐冲击值,依据 GB/T 9535 冰雹试验方法或参照 JG/T 231、GB 15763.2、GB 15763.3 中规定的冲击性能试验方法进行测试。按规定方法测试后,光伏组件、建筑用光伏构件

45、,1)结构完整,边框、面板未发生肉眼可见的变形和破、裂现象;2)最大功率减损不超过 3%;3)内部电路保持连续,绝缘和耐压性能满足标准要求。4 结构单元抗震性能(可选)基于建筑要求的抗震设计值,参照 JGJ/T 101 或 GB/T 18575 中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按规定方法测试后,1)光伏组件、建筑用光伏构件满足 2 中的准则要求;2)结构单元水密性能(见 3)满足要求。5 结构单元水密性能(可选)基于建筑要求的水密性设计值,参照 GB/T 21086 中给出的方法进行淋水试验。不发生渗漏情况。6 光伏组件、建筑用光伏构件的燃烧性能 基于建筑要求的燃烧性能设计值或等级,依据 GB/T 20

46、284、GB/T 8626 或其他等效标准进行试验。整个试验过程,结构保持完整,不存在燃烧滴落物或颗粒物。7 光伏组件高温性能(可选)基于本文件 7.1.4.3 中确定的温度,依据GB/T 9535 旁路二级管热测试、GB/T 9535热斑耐受性测试、GB/T 9535 热循环测试等方法进行验证。按规定方法测试后,光伏组件,1)光伏组件外观无明显缺陷;2)最大功率减损不超过 3%。C C D DB11/T 20372022 14 参考文献 1 GB/T 9535 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 设计鉴定和定型 2 GB/T 15227 建筑幕墙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检测方法 3 GB 15763.2 建筑用安全玻璃 第 2 部分:钢化玻璃 4 GB 15763.3 建筑用安全玻璃 第 3 部分:夹层玻璃 5 GB/T 18575 建筑幕墙抗震性能振动台试验方法 6 GB/T 19292.1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大气腐蚀性 第 1 部分:分类、测定和评估 7 GB/T 19292.2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大气腐蚀性 第 2 部分:腐蚀等级的指导值 8 GB/T 34555 建筑采光顶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检测方法 9 GB/T 50046 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标准 10 JGJ/T 101 建筑抗震试验规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建筑设计/结构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