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济南黄河隧道北岸始发井基坑变形监测分析_王超.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79100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545.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南黄河隧道北岸始发井基坑变形监测分析_王超.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济南黄河隧道北岸始发井基坑变形监测分析_王超.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济南黄河隧道北岸始发井基坑变形监测分析_王超.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Construction&DesignForProject工程建设与设计1引言基坑是构建地下空间工程的基础工程,它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1-2。然而,在基坑施工与服役期间,受基坑内外的土体变形、支护位移等因素的影响,基坑将发生变形,危害工程安全3-4。实时、全面且精准的基坑变形监测可帮助施工方及时了解基坑的变形情况,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保障工程安全5。2工程概况济南黄河隧道北岸始发井基坑含盾构始发井与公铁合建部分,周边无密集建筑物,无管线。基坑宽度为34.1450.0 m,长度为152.2 m,最大开挖深度约31.2 m。主体顶板覆土厚度约3.0 m,底板埋深为26.231.0 m。工程

2、场地位于冲积平原,局部微地貌单元系黄河河床,原始地形较平坦。根据钻探揭露,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冲洪积粉质黏土、粉土、砂层及中生代燕山期晚期侵入岩辉长岩,表层局部为人工填土。工作井附近地下水埋深约1.101.70 m。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松散覆盖层的孔隙潜水。工程的地质剖面如图1所示。图 1地质剖面示意图3围护结构形式北岸始发井基坑工程围护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其厚度为1.2 m,深度为47.051.5 m,顺作法施工。地下连续墙及钻孔灌注桩采用水下C35钢筋混凝土,在基坑开挖的范围内,共设57道支撑(混凝土支撑和钢支撑组合使用)。济南黄河隧道北岸始发井基坑变形监测分析Analysis on

3、 Deformation Monitoring Results of the North Shore StartingWell Foundation Pit of Yellow River Tunnel in Jinan王超(中铁十四局集团大盾构工程有限公司,南京 210000)WANG Chao(China Railway 14th Bureau Group Mega Shiel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Nanjing 210000,China)【摘要】以济南黄河隧道北岸始发井为依托,简要介绍了该基坑的围护结构形式和变形监测方案,依托现场实测数据,

4、重点对支护桩(墙)顶水平位移、深层水平位移和混凝土支撑轴力等参数的变化规律展开分析。结果表明,基坑南侧支护桩(墙)顶水平位移量和深层水平位移量明显大于基坑东、西两侧;南侧墙体基本向基坑内侧移动,而东、西两侧墙体整体向基坑外侧移动。【A b s t r a c t】Based on the starting well on the north bank of the Yellow River Tunnel in Jinan,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enclosurestructureformanddeformationmonitoringschemeo

5、fthefoundationpit.Thechangelawofparameterssuchassupportaxial force isanalyzed.Theresultsshowthatthetophorizontaldisplacementanddeephorizontaldisplacementofthesupportingpiles(walls)onthesouthside ofthefoundation pit are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those on the east and west sides of the foundation pit;

6、The whole body moves to the outside of thefoundationpit.【关键词】深基坑;围护结构;变形监测【K e y w o r d s】deepfoundationpit;retainingstructure;deformationmonitoring【中图分类号】TU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9467(2023)03-0048-03【DOI】10.13616/ki.gcjsysj.2023.03.013【作者简介】王超(1989),男,山东济南人,工程师,从事地下空间工程研究。48Engineering Design of the

7、 Ground基础工程设计4监测方案本文针对济南黄河隧道工程北岸工作井基坑的围护结构做了相关监测设计,具体的监测项目和监测工作量见表1。表 1监测项目和监测工作量监测项目测点编号测点数量支护桩(墙)顶水平位移支护桩(墙)顶竖向位移支护桩(墙)体水平位移立柱结构水平位移立柱结构竖向位移支撑轴力坑底隆起(回弹)支护桩(墙)侧土压力孔隙水压力地下水位地表沉降支护桩(墙)结构应力ZQSZQCZQTLZSLZCZCLKDCWTLKSLDSWDBCZQL25 个25 个25 个27 个27 个114 组4 个8 组8 组25 孔125 个25 组5监测数据分析本文对2018年09月03日至2019年06月

8、25日基坑开挖与前期服役阶段的工程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在上述阶段内,基坑施工的主要内容与时间节点如表2所示。表 2基坑施工步骤与时间节点施工步骤起止时间第一层开挖完毕,第三、四流水段开挖完毕,第二流水段开挖完成 50%2018 年 09 月 25 日至2018 年 10 月 25 日第二流水段基本开挖完毕2018 年 10 月 25 日至2018 年 11 月 25 日第一流水段正在开挖第七层土方;第二流水段架设第五道钢支撑;第三、四流水段底板浇筑完成,北端头第五道砼支撑施工2018 年 11 月 25 日至2018 年 12 月 25 日第二、三、四、五流水段底板已完成,正在进行第一、六流

9、水段底板施工2018 年 12 月 25 日至2019 年 01 月 25 日始发井底板全部浇筑完成2019 年 01 月 25 日至2019 年 02 月 25 日限于篇幅,本节重点分析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护桩(墙)的顶水平位移、深层水平位移和混凝土支撑轴力3项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如下。5.1支护桩(墙)顶水平位移变化规律墙顶水平位移的监测点是沿基坑中部、阳角处布置,共有25个测点。其中,监测点ZQS01、ZQS22分别位于东侧墙体和西侧墙体中部,监测点ZSQ23ZSQ25位于南侧墙体并均匀分布。以上述监测点为例,分析墙顶水平位移的变化规律。所得结果如图2所示。图 2支护桩(墙)顶水平位移变化

10、曲线由图2可知,基坑开挖施工将引起支护桩(墙)体的变形,一旦开挖深度达到设计标高后,这种变形将开始逐步趋于稳定。基坑南侧墙体的顶水平位移量普遍大于东侧与西侧墙体的顶水平位移量。另外,南侧墙体顶靠近西部区域的水平位移量与靠近中部和东部区域的水平位移量相比较明显要小。5.2支护桩(墙)深层水平位移变化规律在本次监测期间内,支护桩(墙)深层水平位移变化显著。本文共选取东侧、西侧和南侧墙体中部的监测点CX01、CX22和CX24进行分析,所得结果依次如图3、图4和图5所示。随着基坑开挖施工的进行,墙体侧向位移量的变化显著。其中,基坑的东侧与西侧墙体主要表现为整体向基坑外侧移动(累计变化量为负值),两侧

11、墙体的最大深层水平位移均在埋深约25 m处。另外,基坑东侧墙体的深层水平位移量明显小于西侧墙体的深层水平位移量。图 3支护桩(墙)深层水平位移变化曲线(东侧 CX 01)49Construction&DesignForProject工程建设与设计图 4支护桩(墙)深层水平位移变化曲线(西侧 CX 22)图 5支护桩(墙)深层水平位移变化曲线(南侧 CX 24)不同的是,基坑南侧墙体整体表现出向基坑内侧移动的趋势(累计变化量为正值),最大深层水平位移在埋深约20 m处。且南侧墙体的深层水平位移量普遍大于东、西两侧墙体的深层水平位移量。综上,支护桩(墙)的深层水平位移大小与支撑系统刚度、支护结构强

12、度、实际地质状况、开挖深度和地面超载等多种因素相关。了解支护桩(墙)的深层水平位移变化规律对判定基坑支护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施工工艺的合理性是相当重要的。5.3混凝土支撑轴力变化规律混凝土支撑轴力的监测借助于钢筋计,通过连杆电焊的方式将钢筋计与受力主筋连接。限于篇幅,本文以其中7组监测点的监测数据,分析混凝土支撑轴力的变化规律,监测结果如图6所示。基坑开挖施工时,挖一挖停一停,这种循环作业方式使得土压力值会随之反复,支撑轴力会相应不断调整,而混凝土支撑所分担的土压力也将不停变化。在2018年10月25日至2019年01月25日期间混凝土支撑轴力明显增大,表明基坑产生变形。但大多数监测点的支撑

13、轴力在基坑开挖作业的中后期和服役期间,基本是在支撑轴力设计值的范围内浮动。6结语基坑变形监测对于控制基坑变形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有助于维护基坑工程和其他建筑工程的安全状态。本文以济南黄河隧道北岸始发井基坑为工程背景,分析了其围护结构的变形监测数据,得到以下两点结论。1)基坑的南侧墙体基本向基坑内侧移动,最大深层水平位移量在埋深约20 m处;东、西两侧墙体整体向基坑外侧移动,最大深层水平位移均在埋深约25 m处。2)基坑南侧墙体的顶水平位移量和深层水平位移量较基坑东、西两侧墙体的顶水平位移量和深层水平位移量要大。【参考文献】1叶强,吴庆令.某深基坑工程的监测分析与变形特性J.岩土工程学报,2010,32(S2):541-544.2吴乾坤,李大鹏,王忠彪.某深大基坑工程深层水平位移变形规律分析J.北京测绘,2019,33(6):704-707.3郑刚,邓旭,刘畅,等.不同围护结构变形模式对坑外深层土体位移场影响的对比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4,36(2):273-285.4杨春柳.地铁车站超深基坑围护结构变形监测结果分析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18,45(6):47-51.5廖少明,魏仕锋,谭勇,等.苏州地区大尺度深基坑变形性状实测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5,37(3):458-46.【收稿日期】2022-06-09图 6混凝土支撑轴力变化曲线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