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桂林市第十八中学14级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卷
物 理
命题人:周智强 审题人:唐茂春
留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或填涂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
2、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洁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主观题必需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需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8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满足题设要求.请将符合题设要求的答案选出来.其中选择正确的得3分.不选或有选错的得0分.)
1、物体受到大小分别为以下值的各组共点力作用时,确定不能保持平衡状态的是( )
A.3N,4N,6N B.1N,2N,4N C.2N,4N,6N D.5N,5N,2N
2、某同学骑自行车沿直线运动,第1s内的平均速度是1m/s,第2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第3s内的平均速度是5m/s, 则前3s内的平均速度是 ( )
A.3m/s B.5 m/s C.6 m/s D.9 m/s
3、下列各组物理量中,都是矢量的是( )
A.位移、时间、加速度 B.速度、速度的变化、加速度
C.加速度、速度、速率 D.路程、时间、位移
4、在用计算机挂念试验系统做验证牛顿第三定律的试验中,把两个力探头(带有力电传感器)的挂钩钩在一起,向相反方向拉动,观看显示器屏幕上毁灭的结果如图所示,分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以得到以下试验结论: ( )
A.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时刻相同
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t
t1
F
0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
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合力为零
5、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开头运动,
推力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关于物体在0-t1时间内的运动状况,正确的描述是( )
A.物体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 B.物体的速度始终增大
C.物体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物体的加速度始终增大
6、打算平抛运动物体飞行时间的因素是( )
A. 抛出时的高度 B.初速度 C.抛出时的高度和初速度 D.以上均不对
7.如图,两个材料相同质量均为m的小木块a和b(均可视为质点)放在水平圆盘上,a与转轴OO′的距离为L,b与转轴的距离为2L.木块与圆盘的最大静摩擦力为木块所受重力的k倍,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若圆盘从静止开头绕转轴缓慢地加速转动,用ω表示圆盘转动的角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比b先开头滑动
B.a、b所受的摩擦力始终相等
C.ω=是b开头滑动的临界角速度
D.当ω=时,a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kmg
8、用力F拉ABC三个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现在中间的B物体上加一个小物体,使它和B物体一起运动,且保持拉力F不变,那么在加上物体以后,两段绳中的拉力Ta和Tb的变化状况是( )
A.Ta、Tb都增大 B.Ta、Tb都减小
C.Ta 增大Tb 不变 D.Ta 增大Tb变小
二、多选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满足题设要求.请将符合题设要求的答案选出来. 其中选择全部正确的得4分,选对不全的得2分.不选或有选错的得0分.)
9、重为100N的木箱放在水平地板上,至少要用33N的水平推力才能使它从原地开头运动。木箱从原地移动以后,用30N的水平推力就可以使木箱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则( )
A. 木箱与地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33N B. 木箱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为33N
C. 木箱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为30N D. 木箱与地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
10、如图,直线a和曲线b分别是在平直大路上行驶的汽车a和b的位移-时间(x-t)图线,由图可知( )
A. 在时刻t1,b车追上a车
B. 在时刻t2,a、b两车运动方向相反
C. 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领先削减后增加
D. 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始终比a车的大
v0
11、如图所示,小球a、b质量分别是m和2m,a从倾角为30°的光滑固定斜面的顶端以初速v0开头沿斜面下滑,b从斜面等高处以初速v0平抛,比较a、b落地的运动过程有( )
A.所用的时间确定不同 B.a、b都做匀变速运动
C.落地时的速度相同 D.落地时的速度大小相等
14级高一下学期开学考物理试卷 第1页 共2页
12、如图,质量为m的物块,沿着半径为R的半球形金属壳内壁滑下,半球形金属壳竖直固定放置,开口向上,滑到最低点时速度大小为v,若物体与球壳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u,则物体在最低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受到向心力为 B.受到向心力为
C.受到的摩擦力为 D.受到的合力方向斜向左上方
13、如图所示,从高H处以水平速度平抛一个小球1,同时从地面以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2,两小球在空中相遇,则:
A.从抛出到相遇所用时间为 B.从抛出到相遇所用时间为
C.抛出时两球的水平距离是 D.相遇时小球2上上升度是
O
F1
F2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6分)
三、试验(每空3分,共21分)
14、某同学在做“探究求合力的方法”试验时,用两个弹簧秤通过
细线拉橡皮条,画出两细线的方向如图所示,读出两弹簧秤的
示数分别为F1=2.0N、F2=2.8N,(1)请在答题卡图中用作图法画出
这两个力及它们的合力,(2)由图求出合力的大小为 N.
15、(1)平抛物体的运动规律可以概括为两点:
①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②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
如图所示为争辩平抛运动的试验装置。现把两个小铁珠分别吸在电磁铁C、E上,然后切断电磁铁C的电源,使一只小铁珠从轨道A末端射出,并在射出时碰撞开关S,使电磁铁E断电释放它吸着的小铁珠,两铁珠同时落到地面。这个试验________:
A.只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第①条
B.只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第②条
C.不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任何一条
D.能同时说明上述两条规律
14级高一下学期开学考物理试卷 第2页 共2页
(2)如图示,在试验中画出的平抛运动轨迹上任取水平距离均为ΔS的三点A、B、C,ΔS=0.2m,这三点的竖直之间的距离分别为S1=0.1m,S2=0.2m,则平抛运动的小铁珠初速度为 m/s;小铁珠在B点速度为 m/S。(重力加速度g=10m/s2)
图1
图2
16、如下图, 为某同学在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试验
(1)若这位同学依据试验数据画出了如图1所示的三条图线,这三条图线表示试验中的____________不同。
(2)若这位同学在试验过程又得出了如图2所示图线,发觉横轴上截距OA较大,明显地超出了偶然误差的范围,造成这一结果的缘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共35分,解答应写明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需写出数值和单位)
17、(10分))汽车以v0=10m/s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刹车后经2s速度均匀变为6m/s,求:(1)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的大小 ;( 2)刹车后6s内的位移大小。
18、(11分)某校课外活动小组,自制一枚土火箭,火箭的质量为3kg.设火箭放射试验时,始终在竖直方向上运动.火箭点火后可认为作匀加速运动,经过4s到达离地面40m高处燃料恰好用完.若空气阻力忽视不计,燃料质量不计,g取10 m/s2.求:
(1)火箭上升时受到的推力是多大?
(2)火箭上升离开地面的最大高度?
19. (14分)如图所示,一水平光滑、距地面高为h、边长为a的正方形MNPQ桌面上,用长为L的不行伸长的轻绳连接质量分别为mA、mB的A、B两小球,两小球在绳子拉力的作用下,绕绳子上的某点O以不同的线速度做匀速圆周运动,圆心O与桌面中心重合,已知mA=0.5 kg,L=1.2 m,LAO=0.8 m,a=2.1 m,h=1.25 m,A球的速度大小vA=0.4 m/s,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
(1)绳子上的拉力F以及B球的质量mB;
(2)若当绳子与MN平行时突然断开,则经过1.5 s两球的水平距离;
h
(3)两小球落至地面时,落点间的距离.
桂林市第十八中学14级高一下学期开学考
物 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8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A
B
C
B
A
C
D
二、多选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其中选择全部正确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不选或有选错的得0分.)
题号
9
10
11
12
13
答案
ACD
ABC
BD
CD
BC
0.4N
F1
F2
O
F
三、试验题(每空3分,共21分.)
14、(1) (2)3.4(3.2~3.6均可)
15、﹙1﹚ B ;﹙2﹚ 2.0 、 2.5
16、﹙1﹚小车的质量
﹙2﹚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够)
四、计算题:(第17题10分、第18题11分、第19题14分,共35分。)
17、(1) 即加速度的大小为2m/s2 (4分)
(2)车减速到停止所需时间 (2分)
而t=6s,即车已停止 (2分)
则 (2分)
14级高一下学期开学考物理参考答案 共一页
18、解:(1)由 ------------2分
得: ------------1分
由牛顿其次定律: ------------2分
得:45N ------------1分
(2)由 知燃料恰好用完时的速度为 ------------1分
之后竖直上抛,由得------------2分
所以火箭上升离开地面的最大高度------------2分
19、 解:(1) F=mA=0.5× N=0.1 N,------------2分
由F=mAω2LOA=mBω2LOB ------------2分
得mB=mA=1 kg. ------------1分
(2) x=(vA+vB)t1=0.6×1.5 m=0.9 m ------------2分
小球未滑出桌面,则,水平距离为s== m=1.5 m. -----2分
(3) t2== s=0.5 s ------------2分
x′=(vA+vB)t2+a=0.6×0.5 m+2.1 m=2.4 m ------------2分
则所求距离为s′== m= m. ------------1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