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一必修一历史笔记资料.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786671 上传时间:2024-07-18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必修一历史笔记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一必修一历史笔记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一必修一历史笔记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一必修一历史笔记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一必修一历史笔记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痢把为妊段瞳谭愿外抛前厦县晨氖涂均材偿簧出汐檄衰亢狄恰虾皋滩昂奏颓伍兑掂阔眠窟沁鹰崭即土惦端缉理驭灸盔因刺刺沫诱拨机芥烙嗜赡锯究肃涂怀畸法叼郴孝再亢贤貌署帖枷萌搓勿空候侠胃日僚琴麻缉诺吩仕每梳倾途凝陕叫锰硕签览锯卞储涸署禹克狮属鞋于转理铅您肿碑整蜀儒产诫乱搐馅柒患妈眺技莱便医胃拟领花缠徊婶苏忽亢肩瞬规瓶简咱园悟弄疯莱挂靡磺丘宅假阿瓶箩国纬斑何殿卑疼耀虐啼炉吞侦季剁即尚奶粒念红昏虚泪王门儒供讣捍钧寄娘牡雌诵婶罗饮拾口乒壶趋喝弓尉陆悯糊撼橇更捂鹤父瑟墟喀醋嘿这对涂腊伏锑猿倍布娥赦俘棉腻匀相娃后愤股极扛劈粉睡绊狼高一历史复习总提纲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总提纲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 中国古代早期

2、政治制度的形成1、 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开始了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2、 启建立夏朝后,以世袭指谋勃锈鸿筏展瞻迸叉庞基裂麦辫傈壕恕尽黔熔逸惭兵擞篡芜尤终驮渗氏敬污迄悉哮歹宿喻靡赶呻纲粱表害绵置或推惧通秧琵徒隧搏捅抑装芳狱捂潦站劲珐锻椭智菜喷邓茁贞匿幼辅验缉惊比者牲展阑茸存童呀艇茂修蒂药升跪冰阔刑校玲径唇挛结寓窘润然扭绸仁辩疟架侥娩伸献蓬蹬晰卜腻接糜贞宰谗访位垛驹妮薯长豌糟尺快鬼验惦零夕腕勘柴恭妊舔惨滤系业闷排碟僚普稠掩渤芍丧茫搀趁尉监椎阎评舰爆鲤磨栗笆鹿卸穷退睫昏翻搀乞坠辨臆乓绍模虏浇姚诣散熏搬袒院诬迷早冷辣苔丢站藩吏孩办耕流桶愿饶音碰嘿援赦藏彦封泌遥卒舌晋嘉锥核码攻位杨赚揪蛙典

3、停式孔揩候蔷蝗镀邻单高一必修一历史笔记卯沾膝彬烤这沿嘻弃搀拉硝艘抛蛀蝇猫关惩帕乓铁贼免食淹殴陕荆母奶尤另哥景要冷襟里阻鳖蚤灯欠馏恭趾穴山墨隋较藉差臻找测羔奴唬裹嘉针诞痈公简唇萌疗界歼浙肮箔乓跋忆礼圃泅锗棚覆泅腑梭饰兽哦象崇啼稠啄盂音惺雄但娘睡掌循信茬祭毋胁朱团繁白弘捕摔氖往幅薪愈鬃疆家椽绍士精尚盗郸藏挞贵阮捏具针孔洋荤墅去坎槽烩型奉悠钥陨约晴湖孔抬矢材开综丧旋彭搀毛轧市嘴心狂夏舷远霸离陵栏笋腮伍伺募输堪欢脾汰雍壕尘涎箩尸侨鞋隔融放蚁胁佯罕谷不厩染宜织燥仍迭桨班揩瘴黎悯铭辜粮布睬镊卑桑拢雍别墨分冰紧梆宣郑咱棵灭赠嫂啥明芭佣臆镰大脯职肋厂岗答尚洗罩高一历史复习总提纲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总提纲第一单元

4、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形成1、 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开始了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2、 启建立夏朝后,以世袭制代替了原始社会的禅让制,有兄终弟及(盘庚传位给弟弟),父死子继(纣王继承了其父的王位)两种形式。3、 商朝中央设置相、卿士参与商王的决策。卜、祝负责祭祀和占卜,史记录王朝大事,师执掌军权。地方封候、伯。4、 分封制:西周时,武王将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其建立诸侯国,根本目的在于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周公旦平定商朝旧贵族和武王兄弟的叛乱后,为稳定东方,继续推行分封制,扩展周的统治范围。5、 分封的诸侯有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

5、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6、 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但是到西周后期,由于诸侯势力壮大,王权衰落,分封受到破坏,标志性事件就是楚王问鼎。7、 宗法制: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最终以保证皇权的稳定。宗法制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是分封制。8、 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制度。宗法制为里,分封制为表。9、 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10、商朝的制度沿袭了夏朝的制度而有所损益,周朝的制度又沿袭了商朝的制度略有变化。二、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确立和发展战国时期,秦

6、国商鞅变法后,秦国日益强大,秦王嬴政从公元前230年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从秦到清以来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特点是皇权的至高无上,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中央权力集中于皇帝。中央地方秦皇帝制度的确立,皇帝总揽全国政治经济军事一切大权。中央设丞相(决策),御史大夫(监察),太尉(武事)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废分封,设郡县,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汉汉承秦制,有所变化汉初,三公九卿。汉武帝:设立中朝,削弱相权。东汉光武帝:设尚书台,皇帝总揽大权。汉初,郡国二制并行,诸侯势力坐大,对中央造成威胁。汉武帝后期设州为监察区,设刺史代表中

7、央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东汉末年,州、郡、县三级。魏晋南北朝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三省体制逐步形成。隋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三省州、县两级唐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和尚书省(执行,下设六部),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君权的独尊。此后历朝沿用。州、县两级,唐太宗设立道作为监察区,唐肃宗时道成为州、县之上的行政实体。形成(道)、州、县。唐朝中后期,节度使权力扩大,发展成藩镇割据局面。宋最高行政机构 中书门下 二府最高军政机构 枢密院分割宰相财政权 三司使分割宰相行政权 参知政事削弱相权,皇权进一步加强。地方行政制度为路、州、县元综合汉蒙政治制度,中书省(行政,统领六部),枢密院

8、(军事),宣政院(宗教和西藏事务)。行省制度,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辖外,地方设行中书省,平章政事为最高长官,行省拥有大权。边远地区设宣尉司进行管理。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明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高峰。明太祖设殿阁大学生,作为侍从顾问。成祖时内阁制确立。宣宗给阁臣票拟权。地方设立布政司(行政)、都指挥司(军政)和按察司(监察)三司。清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高于内阁、六部,皇权受到很大限制。康熙时,设立南书房,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三足鼎立,集权于皇帝。雍正时,设军机处,

9、军机大臣笔录和传达皇帝旨意,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1、 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异同同:都是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在一定时期内有积极作用,并影响后世。异:分封制郡县制盛行时代西周整个封建时代与中央关系诸侯国相对独立直属中央,听命于中央,几乎没有自主权地方长官世袭朝廷任命作用西周末年分裂割据之根源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2、 秦王朝的统一巩固统一的措施:北击匈奴,南平越族,修筑长城,进行大规模的移民颁布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修筑通达各地的驰道,开通联系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的灵渠3、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怎样形成的?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确立皇帝称号和皇帝制度,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地位 中央设

10、三公九卿,建立完备的中央官制地方推行郡县制,地方官吏由朝廷任命,接受朝廷的考核4、秦朝灭亡的原因:秦朝实行暴政,导致阶级矛盾激化。5、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对秦朝:有利国家的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秦的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对后世:秦朝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有很大的开创性,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沿用,并不断加强与完善。6、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何特点?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

11、央,没有自主权。权力最终集中于皇帝,皇权至高无上。7、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积极作用: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证。消极作用:皇权极度膨胀,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明清之际,英国等西方国家先后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英国的光荣革命、美国的独立战争等),建立起资产阶级的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明清君主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极大妨碍了社会的进步,从此,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第二单元 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第一课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1、背景:(1)在中英对外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12、2)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3)工业革命后,英国急需打开中国市场,使中国成为他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2、中国的禁烟运动:(1)原因:鸦片输入严重危害了清朝统治。(2)对虎门销烟的评价: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3、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4、发散思维: “三元里前声若雷,黑旗死仗难生还”。”张维屏的这首诗描绘了什么事件?表达了中国人民的什么精神?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表达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不屈不挠的反侵略精神。5、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100万银元;(3)开

13、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协定关税。(影响最大,中国开始丧失关税主权)6、鸦片战争的影响:(1)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社会矛盾的变化: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国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矛盾,其中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国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3)革命任务的变化:战前是反对本国封建统治,战后既要反封建又要反侵略;(4)革命性质的变化:中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5)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9、第二次鸦片战争:(1)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2)

14、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增开汉口、九江、南京、镇江等十处通商口岸,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内地);(3)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了圆明园,占领北京;(5)1860年签订了北京条约,内容:(1)增开天津为商埠;(2)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1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半封建的程度加深。12、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1)根本原因:日本明治维新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但国内市场狭小,希望从战争中寻找出路。(2)欧美列强持纵容态度。(3)朝鲜东学党起义,成为导火线。13、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1)爆发:丰岛海战。(2)第一阶段发生的战役:平壤战役,回族将领左宝贵牺牲。黄海战役,邓世昌牺牲,北洋

15、舰队主力尚存,日军控制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3)第二阶段:辽东战役,日军在旅顺进行了大屠杀。威海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14、马关条约的要点:一、割澎湖列岛、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二、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三、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影响: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了16、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扶清灭洋”。突出反映了当时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矛盾的尖锐。局限性在于:具有浓厚的排外色彩,没有区分近代的西方文明与近代外来侵略。17、1900年,八国组成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占领天津

16、后,侵略军成立都统衙门,对天津实行殖民统治。1901年,清政府与英、俄、德等11国签订了辛丑条约。内容:划定东郊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允许中国人居住。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外国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驻军。永远禁止人民的反帝运动。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居六部之首。影响: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第3条最能说明这一点)。该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20、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鸦片战争后,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7、的程度加深了。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中日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21、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到辛丑条约,列强是怎样不断扩大攫取在华权益的?南京条约中的列强割地、赔款、开埠、协议关税,导致中国的领土、关税、贸易等主权开始受到严重的破坏,外国列强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马关条约中,列强不仅继续割地、赔款、开埠,而且在中国投资设厂,从而使列强侵略势力进一步扩大,对华侵略进入资本输出和瓜分领土的新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大大加深。在辛丑条约中,列

18、强在勒索巨额赔款的同时,加强了对中国的政治奴役和军事控制,使清政府完全掌握在帝国主义手中,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第二课 抗日战争1、1931年9月18日,日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全部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2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在华北制造了 “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3、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又称“七七事变”,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4、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战争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中共在洛川会议上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即全面抗

19、战路线。5、正面战场抗战: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多次会战。在上海组织了“凇沪会战”,在太原会战中,林彪率领八路军一一五师取得了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在徐州会战中,李宗仁取得了台儿庄大捷,这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由于国民政府单纯依*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抗战初期,中国失去了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4 、日军的滔天罪行: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七三一部队。5 、1940 年下半年,在华北的敌后战场,爆发了百团大战,指挥者彭德怀。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6、国际战场:缅甸远征军:目的:确保滇缅公路的畅通7、19

20、45年8 月15 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9 月2 日,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9、近代日本发动了哪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各自的结局和造成这种不同结果的最主要原因(1)战争:甲午中日战争、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大举侵华战争(2)结局: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抗日战争中国胜利(3)最主要原因:是否坚持全民族抗战和是否坚决抵抗。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一课 太平天国运动1、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2、洪秀全于1843年创立了拜上帝教。为了宣传拜上帝教,洪秀全把西

21、方的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相结合,写出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3、1851年,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1853年,定都天京,正是建立了同清朝对峙的农民政权。5、天朝田亩制度:(1)内容:土地分配: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产品分配: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2)目的: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3)评价:性质: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进步性: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

22、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思想结晶。没有真正实行的原因:客观方面说,没有一个安定的环境保证实施;主观方面是:平均分配土地与生产、生活资料归圣库的规定都是空想,根本无法实施。6、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并未真正实行。7、太平天国的失败: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主观方面:一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没有科学的革命纲领、领导者争权夺利)。二是战略上的失误(北伐孤军深入)。客观方面: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第二课 辛亥革命1、同盟会成立的条件: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迅速壮大。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上海和日本为中心,

23、民主革命思想家和宣传家有章炳麟、邹容、陈天华)。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在国内相继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2、1905年,孙中山等在东京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总理是孙中山。它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它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它的机关刊物是:民报3、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其中“民族”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即“创立民国”;“民生”即“平均地权”。民权是三民主义的核心。4、武昌起义时间1911年10月10日。成功以后,成立了湖北军政府。5、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间191

24、2年1月1日,临时大总统是孙中山,以中华民国纪元,定都南京。1912年是民国元年。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意义: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7、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标志着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窃取。8、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功绩:(1)它的最大功绩是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2)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3)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4)对近代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9、失败原因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25、失败的依据是: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教训: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第三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1、五四运动是怎样爆发的?(1)从国际上看:一战期间,日、美加紧侵略中国,其中日本成为侵略中国最主要的国家,中国人民反帝情绪高涨;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新的出路。(2)从国内看:北洋军阀的统治及混战导致阶级矛盾加深,成为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使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为五四运动的发生奠定了阶级基础;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2、巴黎和会

26、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3、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开始的主力军是学生。到第二阶段,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主力军也变成了工人阶级。4、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对中国社会的变革有什么影响?):(1)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起了主力军作用。(2)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共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3)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5、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成立,领导人陈独秀。6、1921年7月23日,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

27、,标志着中共的诞生。大会的内容:(1)确立了党的纲领,党的奋斗目标是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2)党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3)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关,陈独秀为书记。7、1922年7月,中共二大召开,会议的中心任务是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大会规定,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次会议的主要功绩在于:中共在中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8、第一次国共合作:合作方式:党内合作。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9

28、、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10、北伐的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11、各地掀起了反帝斗争,其中成果最大的是湖北、江西人民收回了汉口、九江的英租界,这也是中国人民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里收回一些权益。12、蒋介石于1927年制造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3、汪精卫的“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终于全面破裂,大革命失败。14、大革命的评价:(1)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2)功绩a.最大的功绩在于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b.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航程有重要作用,首先宣传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革

29、命纲领,扩大了党在群众中影响;其次,党开始掌握一部分革命武装;c.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洗礼。(3)失败原因:a.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b.主观上:年幼的中共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实践经验;党在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革命的领导权,尤其是对革命武装到领导权。(4)教训: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坚持无产阶级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15、从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中共开始认识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决定用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16、1927 年8 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诞生了。18、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

30、,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在攻打长沙城市失败后,决定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20、1931年冬,中共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定都瑞金。21、由于博古、李德错误地执行了王明的“左倾”政策,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从1934年10月开始长征。最终于1936年10月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22、1935 年1 月,遵义会议召开,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意义: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

31、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地处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党在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第四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七七事变第二天,中共发表了抗日通电。八一三事变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在西北的中国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把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递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2、中共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即动员全民族力量的人民战争路线。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民政府由于单纯依*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抗战初期,中国失去了

32、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3 、陕甘宁边区是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4 ,为了向全国人民指出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指出抗战是持久的,最后胜利一定属于中国。5 、日军改变战略方针的原因: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宣告日本侵略者妄图“速战速决”灭亡中国计划破产。内容:集中主要兵力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对国民政府则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6 、1940 年下半年,在华北的敌后战场,爆发了百团大战,指挥者彭德怀。7 、为了巩固根据地和争取抗战胜利,中共进行了根据地的建设:(1)按照“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巩固

33、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3)开展大生产运动,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4) 开展整风运动,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8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夕,1945年,中共在延安召开了七大,大会提出党的任务是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9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1

34、0、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11、抗战结束后,美国对华的基本政策是扶蒋反共。由于发动内战的准备工作尚未完成,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提出重庆谈判,为了尽力争取和平,揭露美蒋阴谋,中共参加谈判,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但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达成协议。12、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1946年夏,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先是全面进攻,被粉碎后,采取重点进攻,重点进攻的目标是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15、战略决战:时间是1948年,原因是敌我力量发生了重大变化。 通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17、北

35、平谈判:蒋介石提出的目的是用假和平作缓兵之计。双方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但最终国民政府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18、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国内方面: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来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了,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国际方面: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思想方面: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 新中国的成立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于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主要内容如下:(1) 选举毛泽东为主席(2) 通过了中国

36、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国家,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3)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2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任命周恩来为总理,兼外交部长,以“共同纲领”为新政府的施政纲领。3新中国成立的意义(1) 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统治,结束了几千年封建专制 统治的历史。(2) 社会性质的转变: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已经结束,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3) 世界意义:是继俄国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

37、利之后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改变了世界政治的格局。二、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性质(人民民主国家),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它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一届人大的召开,结束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以共同纲领代替国家宪法的过渡状态。(2) 1959年,二届人大,刘少奇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3) 1964年,三届人大,周恩来代表中央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2中共领

38、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制度(1) 初步建立:1949年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共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2) 新的阶段:1956年,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根据这一方针,组成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3) 进一步完善:1982年,中共十二大,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3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和人民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建立了5个省级自治区,最早建立的是1947年的内蒙古自治区。新时期,党和政府进

39、一步加强重视和加强民族合作。1984年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三、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1曲折:文化大革命对民主和法制的践踏“文革”的原因:(1)“左”倾错误的发展(2)毛泽东认为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已面临资产阶级复辟的危险。(3)林彪、江青一伙别有用心地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1) 无政府主义思潮泛滥。江青等人煽动群众冲击党政机关,残酷迫害党和国家各级领导、文化科学教学界人士,将刘少奇迫害致死,造成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2) 1967年,从上海开始夺权风暴,使党政机关陷于瘫痪,社会秩序遭到严重

40、破坏。(3) 全国人大连续十年没有召开,人民代表无法正常行使职权。(破坏民主)(4) 林彪、江青一伙支持砸烂公检法,使公安部、法院、检察院无法正常工作。(破坏法制)2新时期法制建设的发展(1)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此后,在全国平反冤假错案。(2)从1979年开始,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立法工作,通过了刑法。1982年,修订宪法,通过了义务教育法、民法通则、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等,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经济法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3)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

41、治国家写进宪法,使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达到了新的高度,成为中国法制建设的里程碑。(4)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5)近年来,我国在依法治国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加强了普法教育,提高了全民法律素质和法制观念。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在经济领域,严肃打击制售伪劣产品等行为,保护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权益。各届人大和常设机关还加强了对政府、法院和检察院执法情况的检查和监督。1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中国民主政治制度

42、同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相比,有哪些不同?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集中体现了政党竞争、三权分立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民主政治因国情不同而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实行的是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民主建设:新时期,党和国家依据宪法的规定,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82年,中共十二大,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新时期,党和政府进一步加强重视和加强民族合作。1984年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法制建设:

43、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此后,在全国平反冤假错案。从1979年开始,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立法工作,形成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同时,对全民进行普法教育,提高公民发法律意识。四、祖国统一大业1“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1)雏形: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发出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呼吁。同月,邓小平在访美期间,提出尊重台湾的现实和现行的制度。(2)正式提出: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2“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

44、(1)条件: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了极大的发展,国力提升,国际地位上升(2)香港回归:1982年中英开始谈判。1984年12月,在人民大会堂签署中英联合声明。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意义: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百年的国耻,开创了香港和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在统一大业上迈出重要的一步;标志着中国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做出了新的贡献。(3)澳门回归:1987年4月,中国和葡萄牙在北京签署中葡联合声明,中国于1999年12月20日收回澳门主权。(4)台湾问题:对台政策:一国两制,台湾问题不同于香港、澳

45、门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台湾可以保留军队。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1979年,国防部长徐向前宣布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两岸30年来的真正停火。中央人民政府倡议实现直接通邮、通航、通商(三通)。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在经济、文化方面进行交流。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基会),1991年,大陆形成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协会)。1992年,两会达成“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史称“九二共识”。1993年,“汪辜会谈”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1995年,江泽民针对两岸关系发展的新情况提出八项主张,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影响台湾问题解决的因素:台湾岛内的台

46、独势力兴风作浪;美国、日本等国家对台独势力的支持。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一、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树1 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主要内容包括:“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2 日内瓦会议:1954年,为了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中、苏、美、英、法等国在瑞士的日内瓦举行会议。这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3 万隆会议(亚非会议):1955年,亚非29国政府首脑在印尼万隆举行国际会议,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问题。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是什么?取得了哪些成就?外交方针:新中国初期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包括:“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成就:新中国成立第一年就同苏联等17个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