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总结.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4302276 上传时间:2024-09-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3.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总结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 中央: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 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二、分封制(西周:前1046至前771)1、目的:巩固国家政权2、内容:分封对象王族(主体)、功臣、先代的贵族,诸侯的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诸侯的独立性(权利)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职位世袭)。3、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

2、区;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4、形成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5、特点:层层分封,带有宗族统治的色彩。三、宗法制1、特点(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2、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是指正妻所生之长子)3、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4、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第2课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

3、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的确立 皇帝称号的由来:秦王嬴政将三皇和五帝合成皇帝,定作自己的名号。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帝独裁、皇权至上 皇帝制度的本质:君主专制皇帝制度的特征: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皇帝独尊2、建立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三公(秦朝中央三个最高官职):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副丞相,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负责监察百官; 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九卿:丞相之下设诸卿,分别掌管各项

4、具体政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中央三个主要官职相互牵制,军国大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3、地方官制:郡县制 (李斯建议推行) 郡: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最高行政长官是郡守);县:郡的下级行政机构,一郡之内分为若干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制的特点: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郡县制的意义:实现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4、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影响:积极作用: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

5、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三、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颁布秦律、统一法令;统一货币、度量衡;统一文字;修建驰道、灵渠;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四、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是:秦的暴政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措施: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封侯裂土)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2、唐中期设节度使,以致唐末至五代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军事上,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行政上,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

6、通判监督; 财政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握(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消除了唐末至五代以来的藩镇割据现象。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4、元朝行省制度 内容:地方设行中书省和宣政院辖区(西藏)意义:加强了对全国的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二、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朝:汉初丞相位高权重,汉武帝设中朝 决策机构 外朝 执行机构 2、隋唐三省六部制: 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影响: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3、

7、宋代: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参知政事是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枢密使管理军政;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4、元朝: 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其长官是宰相,权势大,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继承。 5、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特点: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增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增强。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汉代 察举制(孝廉是汉代做官的主要途径)2、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依靠门第做官,而不是才能)3、隋唐宋到清朝: 科举制(1)历程: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隋炀帝设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2) 科举制的影响: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管理人才来源

8、、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明朝1、 宰相制度的废除(1)1376年,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2)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裁撤中书省和丞相。宰相制度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2.内阁的出现:(1)萌芽:废除宰相后,全国重大政务都由明太祖亲自处理,政务繁多,故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2)形成:明成祖时期,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完善:大学士有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主持阁务的首辅权压重臣。(4)内阁特点:内阁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

9、强化的产物(实质),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二、清朝1、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军国大事2、康熙年间:设南书房,形成中枢分权,南书房、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三足鼎立2、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 军机大臣的职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军机处设立的影响: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三、 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积极作用: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统一和巩固;能有效组织人力、物力、财力从事经济建设,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统一环境下,利于民族融合,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2、消极作用: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思想上独尊一家,钳制思想,极大妨碍社会进步,拉大东西方差距;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10、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第5课 古代希腊政治民主政治一、 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1、原因: 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小国寡民的国情; 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达。 2、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二、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1、奠基:梭伦改革:按财产多少划分社会等级,设立公民大会、四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废除债奴制 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2、确立:克利斯提尼改革:建立十个地区部落,设立五百人议事会和十将军委员会,各部落轮流执政,实习陶片放逐法确立了雅典民主政治;3、顶峰:伯利克里改革: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发放工资和观剧津贴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顶峰,被誉为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4、雅

11、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公民集体内部平等。5、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奴隶主阶级专政(建立在奴隶制的基础上,少数人的民主)三、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1、积极方面:实行民主政治,社会相对公正一些,有利于社会安定。促成了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盛。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消极方面: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没有政治权力,真正能够享受到民主的只是雅典成年男性公民。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容易导致无政府主义的泛滥。第6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一、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1、早期的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2、成文法诞生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3、公民法:罗马共和

12、国时期,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的罗马法律,被称为公民法 4、万民法:在古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3世纪,逐渐形成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万民法”(罗马帝国前27年建立)5、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的标志:6世纪,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组织编写民法大全。二、罗马法的评价1、罗马法的核心内容: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2、制定罗马法的根本目的:保护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3、罗马法的历史作用: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维系了帝国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极大影响了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司法制度;是近代资产

13、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4、罗马法的局限性(实质):维护奴隶制度。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背景: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实行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过程:1640年英国议会的召开,爆发革命,经历两次内战。1649年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但1660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英国革命的完成。光荣革命的实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封建势力妥协的结果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1、1689年权利法案内容: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意义:议会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逐渐处于“统

14、而不治”的地位,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责任内阁制:1721年沃尔波尔成为第一位首相,下议院多数党领袖首相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掌握行政权与立法权。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3、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保留国王,实际上处于 “统而不治”的地位,作为国家的象征而存在。国家的最高权力在议会,实行代议制。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责任制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4、君主立宪制的作用: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有利于促进资产阶级民主,避免独裁统治。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1776年7月4日美国独立)1、“1787年宪法”的制定:独立初期的美国,只是一个邦联制国家。主要

15、原则:“分权”与“制衡”: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之间制约达到平衡;总统和国会之间、国会本身两院之间、司法与其他部门之间均构成制约。行政权 总统 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还是军队总司令同,在战时可行使独裁权。立法权 国会 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国会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众议员由选民直接选出,人数与该州人口成正比。司法权 联邦法院 大法官由总统提名、参议院批准,除非犯罪终身任职。联邦法院拥有解释一切法律及条约的权力2、“1787年宪法”的评价:进步性:它是世界上第一步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美国建立起联邦制国家;进一步巩固了独立战争的

16、成果,使美国保持长期稳定。局限性:反映人民群众权益的权利法案是几年后作为修正案补充进宪法的;承认黑人奴隶制,印第安人、黑人奴隶没有公民权,妇女地位低下。4、美国政府的建立:1776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美国诞生。独立之初的美国实际上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即邦联)。1789年联邦政府成立,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19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形成民主党、共和党轮流执政的格局 第9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一、 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1789年法国大革命和第一共和国的建立;1870年第三共和国的确立。二、法国共和体制最终确立 标志:1875年国民会议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

17、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内容:立法权归于两院制议会;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行政权归于总统;司法权归于最高法院,由参议员授权组成。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意义:共和派终于把众议院、参议院、内阁、总统等关键性职位掌握在自己手中,共和制政体最终确立,促进法国工业资本的发展。三、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1、德意志帝国建立:在俾斯麦的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的统一1871年,建立了德意志帝国。1871年通过了帝国宪法,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 政体:统一后的德国为邦联制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行政权:皇帝是国家元首,掌握国家大权;宪法授予巨大权

18、力。帝国宰相主持帝国政府工作,是内阁首脑,只对皇帝负责。 立法权:两院制的议会作为立法机构,作用很小。联邦议会是帝国最高权力机构,实际上是上议院;帝国议会实际上是下议院 。 3、德意志帝国宪法的性质: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的和不完善的代议制4、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影响:标志着德国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制度的确立;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帝制国家建立起来;德国迈入资本主义门槛,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德国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到19世纪末,德国已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军事性色彩。5、特点:皇帝和宰相掌握国家大权。德国皇帝握有实权。议会对政府没有监督权。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

19、潮流第10课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要求扩大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虎门销烟: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1839年6月,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即虎门销烟。两次鸦片战争的起止年代:1840-1842年,1856年1860年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2年南京条约,其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和焚毁圆明园1858年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十口通商、外国军舰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1860年北京条约规定了增

20、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等沙俄侵占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英国侵占我国领土香港地区(条约及地图)经过: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1898年强行租借新界。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与清廷对峙的政权。通过北伐、西征,1856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1856年发生天京内讧。1864年曾国藩指挥湘军攻陷天京,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洪仁玕著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内容及其评价内容: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

21、制,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关于产品的分配,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目的: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评价:它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主要战役有平壤战役、黄海战役(邓世昌牺牲)、辽东战役、威海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的内

22、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马关条约的影响: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刺激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1901年签订。内容之一是赔款4.5亿两白银。总之,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3亥革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894年的兴中会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国同盟会的成

23、立(时间、地点、性质、纲领):1905年在东京成立。其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孙中山把它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民权是核心思想。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时间、性质:1912年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体现的民主精神:主权在民;确立公民的基本权利;三权分立;建立责任内阁,确立议会共和制政体)1912年2月12日清朝结束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失败的标志辛亥革命的功绩:性质:是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

24、,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一、 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1919和5月4日;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第一阶段的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第二阶段的中心在上海,主力是工人。五四运动的性质:是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特点是: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在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起了指导作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领导阶级不同(

25、旧:资产阶级新:无产阶级领导);指导思想不同:(旧:三民主义新: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走社会主义道路)。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历史条件:阶级基础: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及其登上政治舞台;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同工人运动相结合;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组织基础:陈独秀、李大钊开展早期建党活动标志: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中共一大。三、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国共合作的条件: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同国民党合作;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形成。国共合作的方式:党内合作2、广州国民政府北伐的开始

26、时间、主要对象:1926年;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陈独秀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南昌起义:时间:1927年8月1日;领导人:周恩来、贺龙; 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1927年“八七会议”结束陈独秀右倾错误领导,给党指明了前进方向1927年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红军长征的起止时间:1934年10

27、月1936年10月遵义会议:1935年召开,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第16课抗日战争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国抗日战争开始。面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日寇在南京屠杀中国军民30多万人。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战取得胜利。抗战胜利原因:(1)日

28、本发动的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2)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中国实行了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3)中共及领导的人民军队起了中流砥柱作用;(4)国民党爱国官兵的抗战;(5)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配合支持。第17课解放战争1、重庆谈判:1945年8月底,毛泽东赴重庆谈判,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但人民军队、解放区的合法地位未达成协议。1946年,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与国民党的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

29、主义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历史条件:1、经济根源: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促使社会矛盾激化。1825年开始资本主义经济危机。2、阶级基础: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英国和德意志爆发了大规模工人运动,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3、思想来源: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4、个人作用:马克思、恩格斯的努力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1871年3月18日,巴黎革命爆发。巴黎公社是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革命措施在课本)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3月,俄国

30、发生“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即罗曼诺夫王朝。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在列宁的领导下,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推翻临时政府,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苏俄)。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建设一、 政治协商制度:1、形成: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大会选举产生了中

31、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主席。大会决定以北京为新中国的首都,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2、职能转变: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但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它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3基本方针: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全国人大是中国最高权力机关,

32、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我国的社会主义民族政策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根两基”: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民主法制受到严重践踏。刘少奇冤案是新中国最大的冤案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第22课祖国统

33、一大业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从此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隔绝状态。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的含义: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香港回到了伟大祖国的怀抱。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人民解放军进驻澳门。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1987年台湾打破两岸隔绝状态,1992年确立九二共识,2008年两岸实现三通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3课新中国的外交新中国奉行独

34、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算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1953年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1954年,中国以五大国之一地位出席了日内瓦会议。 1955年,中国参加了亚非国家万隆会议。第24课外交新局面 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阐述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这样,中美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立外交关系。 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

35、化趋势(2527课)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遏制共产主义”主张,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冷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冷战”的主要表现:(1)“杜鲁门主义”标志美苏“冷战”的开始。(2)“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美国援助西欧,是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的重要政策。(3)1949年,美、英、法等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1955年,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组成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1949年,在美苏的主宰下,德国被分裂为东德、西德两个国家。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1953年结束。 1961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1973年美军从越南撤军。苏共领袖戈尔巴乔夫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使苏联改革走入了误区。1989年,东欧国家发生剧变。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也随之瓦解。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9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