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浅析如何在景观设计中体现地域性教案资料.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3783167 上传时间:2024-07-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如何在景观设计中体现地域性教案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浅析如何在景观设计中体现地域性教案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浅析如何在景观设计中体现地域性教案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浅析如何在景观设计中体现地域性教案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浅析如何在景观设计中体现地域性教案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浅析如何在景观设计中体现地域性精品文档浅析如何在住区规划设计中体现地域性摘要:住区作为视觉审美的对象,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土地、人对城市的态度,也反映了人的理想和欲望。住区作为人生活中的栖息地,是体验的空间,人在空间中的定位和对场所的认同,使住区与人一体。住区作为符号,是人类历史与理想,人与自然、人与人相互作用与关系在大地上的烙印。因而,住区是紧紧依存于场地的。它在放飞设计师的思想自由驰骋之前,要求设计师提出妥善合理的解决场地问题的途径。在各种设计思想中,批判的地域主义因其独特的批判精神而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以场地为本,挖掘场地的地域性,不仅能让设计个性鲜明,而且更能协调人与自然。关键词

2、:住区设计;场地;地域性;批判的地域主义;人与自然1.引言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来,中国的居住区规划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近十年来的发展尤其迅猛。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区愈加重视。各类城市的住区作品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各种丰富的城市居住区的的确确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空间,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为城市注入了新鲜活力,但不能忽视的是这些居住区的设计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场地的设计照搬照套,生硬复制,造成的结果是有些居住区给人的感觉是“千人一面”,或者说由于过于雷同、毫无特点只能使人觉得“面目模糊”。正如哲学所言:“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块场地都是与众不同的。身处客观物质

3、性的世界中,每块场地无论在空间上还是历史上都有自己的沉淀积累,也就是说它们的场地条件是不同的,或者说每块场地的条件都是唯一的。而设计应属于地块,脱离了场地的设计犹如柏拉图的理想国,只是头脑中的空想。设计是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从开始到结束,每一个环节都与实践密不可分,一开始需要进行实地勘测、调查、分析,中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对场地的现实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最终成果是将图纸上的蓝图变为现实,因此设计自然而然地必须考虑场地的条件,因地制宜。将场地的条件深深地融入到每一步设计之中,这样的设计就一定会有独特的个性,具有自己的鲜明特点。而这种个性并不是凭空捏造的扭曲怪诞、异想天开的标新立异,它应能反

4、映出场地的特征,能与场地很好地结合,能让人置身其间时充分感受到这块场地的特色,于点点滴滴处触摸这块场地在时光雕凿下的面庞。探索如何在设计中体现场地的地域性,对于避免千篇一律的住区复制,对于挖掘一一块场地的个性特征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对城市住区来说,它往往是一个城市的品牌,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由于其在城市空间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城市居住区的设计理应注重场地的特性,通过个性化的设计语言,诠释这片土地的丰富含义,诠释这座城市的人文与自然,使住区与城市和谐共生。可以说,要塑造成功的城市住区形象,体现地域性是一个必要条件。2.概念的界定2.1场地的含义住区是紧紧依存于场地的,它是建筑于苍穹之下大地之

5、上的空间。这个空间所包含的一切都属于这片场地的含义。一般而言,场地是四维的,它包括三维的空间与一维的时间。空间角度可以按其主要对象分为人与自然两部分。这两部分并非互相隔绝或对立,它们是渗透相关的。时间角度就是场地的历史演进,像是一条射线,产生之后经历发展变迁。一块场地上的时间包括了过去、现在、未来。时空相互交织、相互影响,造就了场地。也就是说,探讨一块场地的含义、探讨它包括了什么,就要从时空的角度进行全面的分析。当然,分析场地并非旨在严格地分离人与自然,在两者间划分出明显的界限。事实上,这两者是难以分割的。人身处于自然之中,自然包容着人类。人类的生活是一个改造自然的过程,产生了人化自然,渐渐地

6、改变着地球的面貌;同样,自然也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成为一项客观条件。分析场地的四维时空是为了提倡一种全方位、多角度的审视场地的观点:从人的角度、从自然的角度,并且加上时光的痕迹,完整地了解一片场地。2.2地域性与地域主义住区的“地域性”是指在一定的时间维度内,某一地区的住区与其所在地域的自然条件、文化历史背景等因素相关联而显现出的有别于其他地区的特征。设计师对地域性的关注,产生了地域主义。地域主义在当代的发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有活力、与时代相融合的一种便是“批判的地域主义”。批判的地域主义持一种辩证的态度。楚尼斯(AlexanderTzonis)在他的近著批判的地域主义一书的序言中认为“批判的

7、地域主义”是用来描述当代地域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以便将其与传统的地域主义相区别。批判的地域主义对以全球化为主导的现代主义持强烈的批评态度,它也对地方和地域主义,尤其是那种矫情的、浪漫风的和风景化的地域主义持批评态度。它强调场地在住区设计中的作用,它也保持了现代建筑的进步和解放的思想。这是一种严肃的、具有生命力的、进行自我反思和批判的设计思想。弗兰姆普顿提出了界定批判的地域主义的六个要素,这六个要素为:批判的地域主义被理解为是一种边缘性的建筑实践,它虽然对现代主义持批判的态度,但它拒绝抛弃现代建筑遗产中有关进步和解放的内容。批判的地域主义表明这是一种有意识有良知的建筑思想。它并不强调和炫耀那种不

8、顾场址而设计的孤零零的建筑,而是强调场址对建筑的决定作用。批判的地域主义强调对建筑的建构(Tectonic)要素的实现和使用,而不鼓励将环境简化为一系列无规则的布景和道具式的风景景象系列。批判的地域主义不可避免地要强调特定场址的要素,这种要素包括从地形地貌到光线在结构要素中所起的作用。批判的地域主义不仅仅强调视觉,而且强调触觉。它反对当代信息媒介时代那种真实的经验被信息所取代的倾向。批判的地域主义虽然反对那种对地方和乡土建筑的煽情模仿,但它并不反对偶尔对地方和乡土要素进行解释,并将其作为一种选择和分离性的手法或片断注入建筑整体。3.相关理论3.1地域主义的发展历程二战前,传统的地域主义盛行上百

9、年,这是指历史上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传统园林对不同的地域特色、人文文化的模仿与应用,如意大利的台地园、日本枯山水。同时,也存在着虚假的地域主义试图简单地照搬历史的地域主义,如美国早期殖民时期的园林照搬其他地区的园林设计风格。二战后,由于大地的创伤亟待修复,住区行业迎来了发展的高潮,各种思潮应运而生。作为其中之一的地域主义得到了新的关注。在1951年9月号的纽约人杂志上,路易斯芒福德对国际风格的代言人希区柯克和现代主义的理论家吉迪翁进行了强烈的批评,在这篇文章中他第一次识别和列出一群当代美国地域主义建筑师,主要是旧金山的“湾区学派”,认为这是一种当地、本土和人道的现代主义形式,比当时的国际风格要

10、高明的多。这篇文章在当时引起震动的原因在于它第一次提出可以将地域主义取代国际风格。这篇文章触动了当时以纽约现代艺术馆(MOMA)为中心的占主导地位的国际风格建筑师,他们立即行动起来对芒福德进行还击。但是,芒福德的地域主义思想在新一代建筑师中获得了回响,他们认为二战后的地域主义不是那种民间和民俗风的复兴主义,并认为建筑师可以从赖特和阿尔托这样的地域主义建筑师那里获得比柯布西埃的空洞的形式主义的“形式空间”更多的东西。芒福德的观点是一种融合的地域主义。住区杂志的创办人杰克逊(J.BJackson)在20世纪50年代还是年轻建筑师,他深恶国际风格以及MOMA和CIAM对美国地方建筑和住区现实的忽略,

11、他将该杂志贡献给美国西南地区的地方建筑、乡土建筑、地质、地形和生活方式。芒福德和杰克逊在20世纪40-50年代的著作表现出一种美国“地域主义的觉醒和反抗”。由此,逐渐形成了批判的地域主义。批判的地域主义(CriticalRegionalism)是1981年由建筑师AlexanderTzonis和历史学家LianeLefaivre提出的,是“根据作者判断对现代主义的、或传统的设计语言作出调整或改革的设计思潮”,与那些更肤浅的历史第一主义或怀旧主义者的设计不同的是,批判的地域主义采用现代主义手法重新诠释地域特点和文化特征,采用具有地域特色的设计来抵御现代主义的国际化倾向。批判的地域主义是一种原创性

12、的运动,它是回应全球化发展所造成的问题而出现的,它对全球化发展持强烈的批判态度。批判的地域主义在文化空隙中澎湃发展,它以不同的方式逃避了世界大同文化的侵袭。在今日全球现代化持续加温并对地区和民族文化构成极大的威胁的时代,批判的地域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存在就十分重要。从批判理论角度出发,人们应该将区域文化作为有意识培养的而非自生自长的文化运动。这种运动的诗意在于它与过去的地域主义传统所使用的技巧和手段完全不同。批判的地域主义与其他种类的地域主义,例如浪漫和风景般的地域主义,具有相同的传统。它强调地方性,使用地方设计要素作为对抗全球化和世界化的大同主义建筑秩序的手段。“批判的地域主义”潮流试图保护地

13、方性,保护地方自身,同时它也反对那种浪漫的地域主义和与其相联系的商业文化。当代希腊建筑学者A.楚尼斯和L.勒费夫尔在1981年首先提出批判的地域主义的概念。1983年弗兰姆普顿在他的走向批判的地域主义一文和批判的地域主义面面观一文,以及在1985年版的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中正式将批判的地域主义作为一种明确和清晰的建筑思维来讨论。当然,弗兰姆普顿并没有发明批判的地域主义,他仅仅是识别和辨认出这种已经存在相当时间的建筑世界观和建筑学派。他识别出在建筑设计中可以被认为是批判的地域主义的六种要素。二战后的地域主义与传统的地域主义的不同在于不再是简单的复兴民俗,还原历史的简单形式,而应在批判性地继承地

14、域主义的基础上,适当加入现代设计元素。3.2芒福德的地域主义芒福德对地域主义的定义有五个方面:它不同于旧形式的地域主义,因为它拒绝了绝对的历史主义。他拒绝使用那些不能满足建筑功能的地方材料,他说:“地域主义并不是有关使用最现成的地方材料,或是抄袭我们祖先所使用的某种简单的构造和营建形式。”事实上,他赞成如果不能对历史先例加以变通以满足本地区不断变化的需求,就应该彻底抛弃。他进而认为“人们谈论地域主义特征的方式经常是好似将其作为土著特征的同义词:那就是将地方与粗糙、原始和纯当地性相等同。这便犯了严重的错误。”芒福德也不完全同意“回归自然”这个传统地域主义术语。他反对风景画般的抒情倾向,反对那种对

15、住区采取的纯粹欣赏和审美的态度。对他来说地域主义不仅仅是“场所精神”,地区的形式还是那种最接近满足生活的真实条件的形式,并能够成功地使人们在环境中感受到家的感觉。它反映了该地区文化的目前状况。此外,生态和可持续发展也成为他的地域主义的要点。他虽然考虑生态问题,但他并不像海德格尔那样彻底地反对机器文明,只要机器在功能上是优化合理并且是可持续的,他便赞成使用最先进的机器,这与传统的地区主义者不同。他的地域主义有关社团和社会的定义与传统的地域主义完全不同,他的地域主义社会是多元文化的,而传统地域主义的那种与当地密切相关的单一文化是一种血缘的和部落式的联系。他并没有将“本地”与“世界”,即今日的“地区

16、”与“全球”对立起来看待,他没有将地域主义作为对抗和抵制全球化的思想和方法,他在“地区主义”和“全球主义”之间建立了一种平衡。3.3批判的地域主义批判的地域主义之所以冠有“批判”二字,就在于它的辩证精神。批判的地域主义是对以往各种符号化或表面性的地域主义的反思。它是对前人的思想的扬弃。因此,在解释什么是批判的地域主义时,我们首先应了解它是如何区别于其他几种主义的就是将批判的地域主义的抵抗性与大众文化、通俗主义的倾向相混淆。后者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寻求对现实的批判眼光,而是受大众文化的驱使,拜倒在对原有住区直接加以体验的渴望下。其二,批判的地域主义与乡土主义不同。批判的地域主义并不是将自身囚禁于所谓

17、“乡土”的桃花源,对乡土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狂热崇拜,认为只有乡土的,才是最好的。不可否认,“乡土”的确能表现出一定的地域性,因为它是通过自然与人的结合自发产生的。但批判的地域主义并不是对乡土的盲目崇拜。批判的地域主义的出现有赖于一种强烈的对自主性认同的追求,一种强烈的对个性的认同,一种对文化、伦理和政治独立的渴望。早在芒福德提出地域主义时,就包含了对大同文化的辩证看法不是一味地拒绝,而是有益的借鉴。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间越来越多的交流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而文化的发展也不可能不受影响。与其时刻否定大同文化,草木皆兵,不如思考一下如何使当地文化适应国际化的发展,使文化的发展兼有时代的烙印和自身的

18、个性。当地文化只有与大同文化相互滋润,才能永续发展。其三,批判的地域主义与现代主义不同。“场地”对“形式”的决定作用是批判的地域主义对世界文化具有抵抗性的主要原因。合理地对场地进行探索是进行批判性的抵抗活动的绝对先决条件。“场地-形式”这一辩证关系对于批判性的实践操作十分重要。现代主义将不规则场址的地形地貌彻底推平是一种技术上的姿态,它提供了现代主义所强调的无场所性的先绝条件。而地域主义因形就势适应场址,是一种与场地的对话,是一种“培养”场址的态度。此外,地区的特定文化和它在地理和农业上的历史也被嵌刻进形式中,在作品中表现出来。通过这些清晰的对比,我们可以把握批判的地域主义的大致要点。批判的地

19、域主义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是从地方和场所的特殊性中提炼出某种元素,对现代主义所强调的同一性和统一性加以弥补,改善和修复一元或大同文化的影响和冲击。批判的地域主义需保持一种高度批判的自我意识,它的源泉和启发是多样的。批判的地域主义拒绝并超越不加批判地复兴民俗或民族式风景园林的地域主义,也反对那种国际主义风格的现代主义。批判的地域主义是一种文化策略,其实践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两种文化的影响:一种是本地区的当地文化,一种是大同化的世界文化。因此它是两种文化双向修正的产物。批判的地域主义首先必须将本地区特殊文化的总体特质“分解”,随后通过矛盾的综合获得对大同文化的一种批判。批判的地域主义是一种后卫性的策略。所

20、谓后卫性的策略必须保持一种批判的态度才可以维持它的存在价值。毫无疑问,批判的地域主义采用的正是这种态度。这是一种特殊的态度,它既与启蒙时代以来人们所持有的那种社会不停“进步”的态度保持距离,也与那种被动和不现实的试图回归到前工业时期营建形式的态度保持距离。一种批判性的“后卫”派必须将自己与那种对科学技术进步持盲目乐观倾向,以及那种试图后退到对历史主义盲目憧憬的倾向相分离。弗兰姆普顿认为只有“后卫派”才能培养一种抵抗性和富于个性的批判性文化,同时谨慎依靠被认为是普遍的和国际化的科学技术。他认为有必要给后卫这个词正名,从而可以将其从“通俗主义”或浪漫的地域主义、保守主义、乡土主义等范畴中区分出来。

21、批判的地域主义的设计理念是:1)基于地域特色、民俗文化的再创新;2)对现代主义的批判的采用(反对现代主义那种毫无地域特色,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国际风格);3)强调场所和场所精神;4)反对简单的历史复古主义。4.现代住区设计如何体现地域性住区艺术是一门融合了空间、关系、对话、生态的艺术。它比建筑艺术更宏大,比规划设计更广泛,比工程技术更富有感情。这是一种被传统所瞩目的、实践性和实效性的艺术。住区设计的实践与人影响周围环境的能力紧密相关,与创造环境的视觉序列的能力紧密相关,与提高生活环境质量、提高装饰水平的能力紧密相关。住区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的目标在于协调广义上的人与自然,即对人与自然的双重关

22、注。人与自然对场地的依存性也就产生了住区与场地的不可分离性。好的设计必然能体现出对场地的悉心关怀。批判的地域主义正是用理性的眼光审视场地,审视场地上包含的物质,审视场地上蕴藏的精神文化。可以说,运用批判的地域主义的理念进行设计,是体现场地的地域性的一种有效手段。另一方面,场地是唯一的,从场地入手,就能使设计带有鲜明的个性,而这种设计又因为基于场地而显得合理合适。如何在设计中体现地域性,可以从人与自然这两个角度进行探讨。正如前文所述,人与自然这两个要素是无法分割的。这里仅仅是寻找一个出发点,目的仍在于探讨关注场地综合属性的设计观。一方面,从自然的角度体现地域性,可以由地形地貌、动植物、气候等方面

23、入手。例如,多义的杭州江洋畈生态公园。由于这个地块距离历史上吴越国和南宋都城的宫殿区不远,因此吴越文化和南宋文化成为当时参与竞标的另外几个方案的重要构思源泉。方案中的仿古建筑、湖石假山、优美的庭园植物以及颇具诗情画意的景名博得了许多评委的好感。而多义提交的方案却完全不同。尽管在许多人眼中,场地仅是一片自然的植被,但江洋畈从山谷变成淤泥库,又变成茂密的次生林地,这个自然过程,也是千百年来西湖疏浚历史的一部分。多义的方案就着眼于场地的这种变化过程。江洋畈生态公园的建设体现了西湖疏浚的历史,是人类影响下的自然地理地貌变迁过程的一部分。对场地形态(包括地貌和植被)的尊重和保护不仅是一个生态公园的本质特

24、征,更是维护了场地的特征,也延续了场地的自然文化。海尔普林事务所设计的美国伊拉凯勒水景广场则是对自然水景的提炼模拟。海尔普林对自然现象做了细致的观察,甚至对水流的运动、石块的质感进行了大量的写生和记录。在伊拉凯勒水景广场的设计中,海尔普林并不是把自然水景照搬复制,而是进行抽象提炼,使其与城市环境能很好融合。欧洲很多城市以巴洛克式的雕像喷泉闻名,而这对缺乏传统的美国来说并不适合。他们认为形式应来源于自然,但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模仿。他们从美国俄勒冈州的瀑布山脉、从哥伦布河的波尼维尔大坝中寻找原型。水景广场分为源头广场、跌水瀑布、大水池和水中平台这三部分。来自高处源头的涓涓细流通过曲折、渐宽的水道逐渐

25、湍急,经过折线形错落的层层跌水直到壮观轰鸣的瀑布倾斜而下,落入大水池中。设计细腻出色,颇得自然之理,用现代艺术的设计语言创新地表达了地方特色。如果说多义设计的杭州江洋畈生态公园是对场地自然历史的延续,海尔普林的伊拉凯勒水景广场则对场地的自然特征进行了艺术的概括和再创造,体现了自然的精神。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设计手法,但都基于对场地自然特征的深入理解。自然完全可以成为创造的源泉,完全可以体现场所精神。为了人类能与自然和谐相处,设计师在改造一块场地时必须贯彻这种场所精神。这种从自然出发的设计理念也反映出人类认识到自身与一切其他事物的生态联系。另一方面,从人的角度出发,“文化”是首当其冲的场地属性。文

26、化是一个抽象概念。现代汉语词典中“文化”的解释为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两个层面的文化观即狭义的文化与广义的文化。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和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而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与之相对,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因而将人类社会和历史生活的全部内容统统纳入“文化”的范畴。所以,完整的“文化”应该是广义的“文化”,包括了精神和物质两方面,是一切人类活动的痕迹。既然“文化”的概念是广义的,那么场地的文化属性也是丰富的。澳大利亚学者泰勒(KenTaylor)认为:

27、我们周围的住区都是人们居住过、改造过并随时间变化的,这些身边的日常住区都可以称为文化住区,它们是人类干涉自然后留下的成果,也是人类活动、人类价值和意识形态的记录。它们不仅反映了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形态的变化,同时也是住区中留下的文化活动的证据。文化并不只是单纯的文字之类,人类影响下的场地方方面面都会自然渗透着文化。比如,体现地方风格、地方习俗和民族精神。枡野俊明认为“园林是一种特殊的精神场所”,他设计的筑波市国家金属、科学及技术研究所广场用干涸的枯山水的河流象征科学家艰辛的研究工作,河床白色的白垩石材象征被风沙洗礼的艰辛,河流流过餐厅进入一个布满岩石的三角洲,象征禅宗哲学中的以惊人的力量重新焕发

28、活力,并使心灵回归的本真的“反思”过程。枡野俊明在设计中融入了场地的独特精神,用隐喻的手法将其实体化。需要指出的是,提及文化,人们往往会联想到传统。当住区园林要体现中国文化时,似乎中国传统园林当仁不让。但是,并不是一提到文化就是转身回顾过去,把古代的东西奉为圭臬而忽视当代。文化是发展的。“就宏观而言,人类社会的文化发展表现为持续地推陈出新,却毕竟不能抽刀断水。任何人既是当代社会的一员,同时又是某种传统文化的融铸物。”我们不应该背弃传统,也不应该盲目崇拜。对于中国传统园林,可以分析其空间特色,进行继承与再创新。比如使用墙体、建筑小品、植物、地形、水面等空间围合元素,用现代主义的设计语言来烘托一个

29、或多个轴线,形成小尺度或大尺度的精致的围合空间,创造变化丰富或装饰复杂的空间,再现古典园林的设计精髓。另外,从人的需要角度出发体现地域性。如果住区是为人服务,那么人就是场地的主题。使用场地的人群组成、使用场地的时间和强度、活动的需求、安全性等等都是必须考虑的因素。早在1978年,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就提出要“扩大风景园林的贡献,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生活于不断变化的世界中”。设计中关心场地上人的实际情况是充满人情味的,它能使冷漠的空间变得亲切,并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此外,从人的需要角度体现地域性又完全不同于浪漫的地域主义,它不是表面的、肤浅的,它是让人发自内心地感受到亲切友好的氛围。伸手可及的花草、

30、精心安排的视线通道或者全方位的无障碍设计每一个细部都能给人以无微不至的关心。这无疑是一种饱含了人性的地域性设计。5.结语批判的地域主义始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二十世纪八十年代A.楚尼斯和弗兰姆普顿对其进行了总结,然后蓬勃发展至今,说明这是一种具有生命力的设计思想。批判的地域主义是对当下趋同的国际化浪潮的反思,它在强调多元化的同时对现代主义采取扬弃的态度,用现代的手法诠释场地的特征。批判的地域主义是一种思辨的精神,既不献媚流俗,也非自命清高,它负责任地关心场地的人与自然,关心过去与现在,以可持续的眼光拥抱未来。在探索地域性设计时,合理应用批判的地域主义,可以充分表达对场地的亲切关怀,同时又因为场

31、地的唯一性而使设计与众不同。设计要适合所处的地块。任何场地都不是一张白纸,场地上包含着自然与文化的信息,这些信息是一个地区自然历史和人类历史演变的记录。由于自然环境的不同和文化的差异,每一块场地上都是唯一的和独特的。因此,地域性设计必须以场地为主体,针对项目的特定目标,发现场地的问题,寻求最合理的解决途径。同时在这种途径中寻求一种平衡,不会为了人的使用而忽视场地上自然历史,不会为了自然的维护而排斥人的使用,不会为了传统而排斥现代的观念、技术和材料,不会为了艺术而艺术,相反,这种以场地为主的设计观试图在自然、社会、艺术、生态、技术、经济等因素之间寻求最佳的平衡点。住区设计永恒的主题是协调人与的自

32、然的关系,这涉及到如何认识自然、如何认识由人所构筑的社会以及如何协调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批判的地域主义是一种开放的、发展的设计思想。在这种理念下,地域性设计必然会随着我们自然观的拓展,随着住区的社会属性更深入人心而更加完善:从不同的层面上和环境中认识自然的本质,以此反思我们曾经的各种所谓的模仿自然的设计所带来的问题和后果,并真正地理解设计遵循自然的真谛;与社会同步发展、维护地域历史与文化、好用、适用、经济、生态会成为住区设计的普遍价值观。参考文献FramptonKenneth.1983.TowardsACriticalRegionalism:SixPointsforanArchitectureofResistance.InTheAnti-Aesthetic:EssaysonPost-modernCulture,ed.HalFoster.PortTownsend,WA:BayPress.1-2.王晓俊.西方现代园林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20.俞孔坚.追求场所性:住区设计的几个途径及比较研究J.建筑学报,2000(2):45-49.詹姆斯G特鲁洛夫.枡野俊明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75-83.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三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3-4.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