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精品文档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第一节奇妙的化学一.化学研究对象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变化、用途与制法的自然科学【知识解读】1、组成:指物质含有哪些元素。如,由电解水试验可知,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2、结构:指物质一个分子中有几个原子及原子间的结合方式。如图所示,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与一个氧原子构成的。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变化用途与制法决定决定 3.同种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相同,组成相同的物质不一定是同一物质。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但是,一个一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与一个氧原子构成的,如图。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与两个氧原
2、子构成的,如图 。所以,虽然他们组成相同但是结构不同,而不是同一物质。4、变化性质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二.物质的变化与性质(重点)【知识解读】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区别宏观没有生成新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微观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本身没有变化,一般只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的空隙发生了变化。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即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外观特征一般是物质的状态、形状发生改变不但是物质的状态
3、、形状发生改变,且常伴随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联系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物理变化,而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注意:判断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时,要抓住关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较复杂的变化,可以根据变化过程中的现象、变化前后物质的性质对比来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中考中,常考的事例都是生活中和初种化学教材中大家熟悉的例子。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性质与变化的关系:性质决定变化。性质表示一种变化发生的可能性,变化表示这种变化正在或已经发生。例如,碗易打碎,描述的是性质,碗仍然完好无损;而碗打碎了,描述是变化,则碗已经成为了碎瓷片。同时要注意,一些物理性质如物质的颜色、形状、状态、密
4、度、气味、味道等不需要发生任何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判断:首先,判断描述的是变化还是性质,如果描述的是性质,再假设发生了变化,如果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则描述的是化学性质;如果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或不能发生变化,则描述的是物理性质。三.绿色化学(热点)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的理想是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原料百分之百地转变成产物,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绿色化学是一门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化学。最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常见的污染:污染物原因治理办法白色污染废旧塑料乱抛弃废旧塑料制品回收利用废旧塑料制品,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水体富营养
5、化水体富含N、P、K等营养物质滥用化肥、含P洗衣粉的使用、生活污水合理使用化肥,用无P洗衣粉代替含P洗衣粉,生活污水处理后排放。臭氧层空洞氟利昂含F冰箱使用用无氟冰箱替代含氟冰箱全球气候变暖二氧化碳燃料燃烧节能减排,开发利用如氢气、太阳能等酸雨SO2、NO2煤碳燃烧、硫酸工厂废气、汽车尾气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工厂废气、汽车尾气处理后排放第二节 化学之旅一、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一般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的结论、交流评价这样几个环节二、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描述实验的基本方法包括三个方面:实验操作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知识解读】1、实验现象是通过人体感
6、觉器官直接观察感觉到的,如: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实验结论是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推理而得到的。2、在描述时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不能混淆,常见的是现象中有结论,尤其是在描述现象时,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3、“白烟”是由固体小颗粒组成的,“白雾”是由小液滴组成的。在现象描述时不能将二者混淆。三、探究蜡烛的燃烧:1、观察蜡烛燃烧:点燃蜡烛,蜡烛先熔化,再气化,最后燃烧;蜡烛燃烧时,有黄色的火焰,冒出少量的黑烟,释放出大量的热量;蜡烛熄灭时,冒出有刺激性气味的白烟;蜡烛熄灭后,熔化的石蜡逐渐凝固。2、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有水生
7、成。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一会儿,迅速将烧杯倒置,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或,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石蜡 + 氧气 点燃 水 + 二氧化碳探究蜡烛先气化后燃烧探究蜡烛熄灭时的白烟3、探究蜡烛燃烧时,要先气化,再燃烧。用坩埚钳夹持一根短尖嘴玻璃管,将其末端插入燃着的蜡烛烛芯附近。一段时间后,用火柴在尖嘴处点燃。可观察到由烛芯导出的气体能够燃烧,说明蜡烛直接燃烧的是气态石蜡。蜡烛燃烧时,要先气化,再燃烧。4、证明石蜡熄灭时冒出的白烟是石蜡蒸汽遇冷凝固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白烟能
8、够燃烧。第三节 走进化学实验室一、化学常用实验仪器(重点)记住下列常用化学仪器的名称、形状和主要用途,了解它们的使用范围操作方法以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1、试管用途:主要用于少量的液体与液体、液体与固体之间的反应,也用于对液体加热和收集少量气体。使用注意事项:夹持试管时,试管夹(或铁架台的铁夹),从试管底部套入,夹在距试管口1/31/4处(中上部)。向试管中加药品时,如果没有指明药品用量时,固体颗粒颗粒状药品取1-2粒,粉末状药品用量以盖住试管底部为宜,液体药品取1-2ml。对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药品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对试管加热前,要搽干外壁的水珠,先预热,再集中加热。对试管内液体加
9、热时,试管向上,与水平方向成45度夹角,试管口不能对准自己或他人,以免液体飞溅伤人。加热固体药品时,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产生的水倒流到试管底,使试管破裂)。 试管可以直接加热。 2、烧杯用途:常用作盛装液体,用作反应容器、配制溶液、加热液体药品等。使用注意事项:烧杯不能直接加热,加热时必须垫上石棉网。配制溶液时,要用玻璃棒搅拌,玻璃棒不能碰到烧杯底或烧杯内壁。倾倒液体时,要从烧杯尖嘴处倒出。3、酒精灯用途:是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使用注意事项: 酒精灯内酒精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不得少于其容积的1/4 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其中,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10、。灯芯接不能触玻璃仪器。 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也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酒精灯要用等冒盖灭,不能用口吹灭。 用完酒精灯要盖上灯冒,防止灯芯酒精挥发。 可用于受热的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燃烧匙。其中试管(玻璃)、蒸发皿(陶瓷),燃烧匙(铁或铜)可直接受热,烧杯须垫上石棉网间接受热。 万一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4.量筒用途:用于测量液体体积使用注意事项: 为了保证量筒测量的准确性,量筒除了测量液体的体积之外,不可用作其它任何用途。 量筒测量的液体体积必须小于量筒的量程。且量筒的量程要尽量接近于所测液体的体积。 读数时,量筒要放在水平台
11、面上,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俯大仰小”(虎大羊小),即:俯视读数时:测得值 实际值;仰视读数时:测得值 实际值5、托盘天平和砝码用途:一般用于称量固体药品的质量,能精确到0.1g。(量程为100g的天平,砝码:50g1个、20g2个、10g1个、5g1个;游码示数最大为5g,分度值为0.1g)使用注意事项: 使用托盘天平前应先调零,调节天平横梁平衡。 天平不能称量热的物体, 被称物体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要在两边先放上等质量的纸, 易潮解的药品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固体)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取用砝码要用镊子夹取,不能直接用手拿。 正确称量为“左物右码”,即,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按
12、由大到小的顺序放在右盘。读数时:左物右码,则:m药 = m砝码 + m游 ;错误操作错为右物左码,则:m药品m砝码m游码 称量药品质量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称某药品的质量:先将药品放在天平的左盘,然后通过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横梁平衡。(砝码由大到小依次添加)如果天平横梁不平衡,则通过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使天平衡梁恢复平衡;二是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应先向右盘放砝码,调节好游码,再向左盘加药品至天平横梁平衡。如果天平横梁不平衡,则通过加减药品使天平衡梁恢复平衡。 6、胶头滴管 用途: 用于移取和滴加少量液体。使用注意事项: 使用时胶头在上,管口朝下保持竖直,不能平放或倒放,防止液体试剂进入胶头而使胶
13、头被腐蚀。 滴管不能伸入到受滴容器内部,应该在试管口正上方1-2cm处(防止滴管沾上其他试剂而污染药品)。 胶头滴管中剩余的药品不能挤回原瓶,要挤入废液缸或指定容器内。用过后应立即洗涤干净,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别的试剂 。 滴瓶上的滴管必须与滴瓶配套使用,不能互相交换。滴瓶上的滴管中用剩药品要挤回原瓶,不能挤入废液缸。7、集气瓶(瓶口是磨毛的)-玻璃部件直接连接时,接触部位一般都要做磨砂处理)用途 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的气体 也可用于进行某些物质和气体的反应。 使用注意事项:储存气体时,储存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时,集气瓶要正立;储存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时,集气瓶要倒立。8、广口瓶 (内壁是磨毛的)用
14、途: 常用于盛放固体试剂,也可用做洗气瓶 使用注意事项:取用药品时,瓶塞要倒立在桌面上 9、细口瓶用途 用于盛放液体试剂使用注意事项:棕色的细口瓶用于盛装需要避光保存的物质如硝酸银溶液。存放碱溶液时试剂瓶应用橡皮塞,不能用玻璃塞。取用药品时,瓶塞要倒立在桌面上 10、漏斗 用于向细口容器内注入液体或用于过滤装置。 11、长颈漏斗 用于向反应容器内注入液体,若用来制取气体,则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气体从长颈斗中逸出) 12、分液漏斗 主要用于分离两种互不相溶且密度不同的液体,也可用于向反应容器中滴加液体,可控制液体的用量 13、试管夹 用于夹持试管,给试管加热,使
15、用时从试管的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夹有试管时,手不能接触试管夹短柄。 14、铁架台 用于固定和支持多种仪器, 常用于加热、过滤等操作。15.燃烧匙 装固体药品做燃烧实验,可以直接加热。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重点、热点)1、药剂的取用:“三不准” 不准用手接触药品 不准用口尝药品的味道 不准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要用扇闻法闻药品的味道。注意:已经取出或用剩后的药品不要再倒回原试剂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交回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的容器内)。 A:固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块状固体用镊子(具体操作: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放入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的竖立起来);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
16、的药品时要用药匙或纸槽(具体操作:先将试管横放,把盛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直立) B:液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较少量时可用胶头滴管,取用较多量时可直接从试剂瓶中倾倒(注意:把瓶塞倒放在桌上,标签向着手心(防止试剂污染或腐蚀标签),斜持试管,使瓶口紧挨着试管口,让药液沿试管内壁缓慢流下。) 2、物质的加热A、给液体加热可使用试管、烧瓶、烧杯、蒸发皿; B、给固体加热可使用干燥的试管、蒸发皿、坩埚注意点: 被加热的仪器外壁不能有水,加热前擦干,以免容器炸裂;加热时玻璃仪器的底部不能触及酒精灯的灯芯,以免容器破裂。烧的很热的容器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也不能立即放在桌面上,应放在石棉网
17、上。 3、溶液的配制 A:物质的溶解 加速固体物质溶解的方法有搅拌、振荡、加热、将固体研细 B:浓硫酸的稀释 由于浓硫酸易溶于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所以在稀释时一定要把浓硫酸倒入水中,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中(酸入水) C: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固体物质的配制过程: 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用到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液体物质的配制过程 :计算、量取、溶解 用到的仪器: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4、过滤: 是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一种方法(即一种溶,一种不溶,一定用过滤方法)如粗盐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分离。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18、指用水润湿后的滤纸应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指 滤纸边缘稍低于漏斗边缘 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指 盛待过滤液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 玻璃棒下端紧靠三层滤纸处 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 注意: (1)向漏斗中添加液体,不能直接倾倒,要用玻璃棒引流。 (2)不能用玻璃棒搅拌以加快过滤速度,否则会弄破滤纸。 (3)过滤中常见问题分析:过滤速度太慢: 过滤前没有先进行明矾沉降,液体里不溶物太多,堵塞了滤纸。 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滤液浑浊: 操作不慎导致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烧杯没有清洗干净5、蒸发与结晶 A、蒸发是浓缩或蒸干溶液得到固体的操作,用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 注意点:在蒸发过
19、程中要不断搅拌,以免液滴飞溅。当出现大量固体时就停止加热,用蒸发皿的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干。使用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持,用后放在石棉网上。 B、结晶是分离几种可溶性的物质。结晶蒸发结晶降温结晶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大,则可采用蒸发结晶。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的,则用降温结晶。 6、仪器的装配: 一般按从低到高,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7、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先将导管浸入水中,后用手掌紧捂器壁(现象:管口有气泡冒出,当手离开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 8、玻璃仪器的洗涤 如仪器内附有不溶性的碱、碳酸盐、碱性氧化物等,可加稀盐酸洗涤,再用水冲洗。如仪器内附有油脂等可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也
20、可用洗衣粉或去污粉刷洗。清洗干净的标准是:仪器内壁上的水即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而均匀地附着一层水膜时,就表明已洗涤干净了。 9、常用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A:使用酒精灯时,不慎而引起酒精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B:酸液不慎洒在桌上应用湿抹布搽尽,不慎沾在皮肤上应先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碳酸氢钠溶液。 C:碱溶液不慎洒在桌上应用湿抹布搽尽,不慎洒在皮肤上应先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10、气体的制取、收集 A.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 a.反应物是固体且需要加热 注意事项:添加药品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酒精灯内酒精,不得少于酒精灯容积的1/3,多于酒精灯容积的2/3,要用酒精灯外焰
21、加热。 铁架台铁夹由试管底部套入,夹在距试管口1/3-1/4处。 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 加热前要擦干试管外壁的水珠,且要先预热后集中试管底部加热。 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 如果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要在试管口放一团蓬松的棉花,防止粉尘随氧气进入导管,导致水槽里的水因溶有高锰酸钾而变红。 b.反应物至少有一种是液体,且不需要加热 注意事项: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气体从长颈斗中逸出) 该装置的一些替代装置:B.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排水法 适用于难或不溶于水且与水不反应的气体,导管稍稍伸进瓶内,(CO-有毒、N2-密度与空气接近、NO-要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只能用排
22、水法) 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CO2、HCl都能溶于水,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注意: 用排空气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伸入瓶底。 有毒、有害气体以及密度与空气接近的气体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C、多用途装置用作排水法收集气体:集气瓶先装满水,气体由短管(c)导入,水由长管(b)排出。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气体由长管(b)导入,空气由短管(c)排出。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气体由短管(c)导入,空气由长管(b)排出。用作洗气装置11、气体的检验和验满: O2的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 鉴别O2:将带火星的木条申入到集气瓶内。 CO2的验满
23、:将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 鉴别CO2: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到用澄清石灰水中。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第一单元 运动的水分子一、微粒观点 1、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其微小的微粒构成的 2、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断的运动 3、微粒之间有间隙 4、分子间存在相互的作用力【知识解读】 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指分子、原子、离子。它们的体积质量都很小,肉眼看不见。灰尘满天,就不能说微粒在不断运动,原因是灰尘肉眼看得见,是固体小颗粒,不是微粒。 2、微粒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微粒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的间隔与温度与压强有关:温度越高分子间的间隔越大:如热胀冷缩;压强越大分子间的间隔越小,如:空气加压
24、压缩,体积减小。 4、水的三态变化就是由于水分子间的间隙发生了变化,导致了水的状态改变。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减小,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或由固态变为了液态);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减小,分子间作用力增大,水由气态又变回了液态(或由液态变为固态)二、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由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知识解读】1、从微观角度把握概念:纯净物里只有一种分子,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分子构成的2、混合物与纯净物的判断:自然界中的物质、食品饮料、溶液、合金都是混合物;纯净物一般都是按化学名称命名,即根据名称可知道其组成。纯净的空气是混
25、合物,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自然界中的水是混合物,只有说“水”“纯净水”“蒸馏水”时才是纯净物。三、水的净化方法(重点、难点)水的净化方法有:沉降(除去水中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过滤(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吸附(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蒸发结晶(从溶液中获得可溶性固体)、蒸馏(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净化程度最高-得到的蒸馏水是纯净物)、消毒杀菌(工业自来水用液氯)。【知识解读】1、沉降包括静置沉降和明矾沉降。2、明矾:加速水中的悬浮杂质的沉降;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可吸附水中的异味和色素。氯气、漂白粉:消毒杀菌3.吸附、沉降、过滤只能除去不溶性固体杂质,使浑浊的水变清澈,但是不能除去
26、溶于水的杂质,所以过滤后的水是混合物,不是纯净的水;要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可用蒸馏法。4.蒸馏与蒸发的区别:蒸馏和蒸发都是分离提纯混合物的常见方法。蒸发是加热煮沸将水蒸干,目的是得到可溶性固体(即溶质);蒸馏是加热煮沸并把水蒸汽冷凝,目的是得到蒸馏水。5.饮用水:纯净水-长期饮用降低免疫力;矿泉水-矿物质适中,才是健康水;自来水-含天然水中有益矿物质,是健康水。但是,自来水要煮沸才能饮用。四、有关实验1、证明过滤后的水不是纯净的水,里面还溶有可溶性杂质。操作:用胶头滴管取1滴过滤后的水,滴在洁净的玻璃片上,置于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至水分消失。现象:玻璃片上有固体残留物出现。2、初步证明蒸馏水是纯
27、净水:操作:用胶头滴管取1滴蒸馏水,滴在洁净的玻璃片上,置于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至水分消失。现象:玻璃片上没有固体残留物出现。五、硬水和软水:硬水:只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不含或只含有少量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知识解读】1、硬水的危害:用硬水洗涤衣服,既浪费肥皂又洗不净衣服;锅炉长期用硬水,易形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严重的还可以引起锅炉爆炸;长期饮用硬水有害身体健康。2、硬水与软水的鉴别:取样,分别滴入肥皂水。泡沫少且有白色垢状物出现的是硬水;泡沫丰富且没有白色垢状物出现的是软水。3、硬水软化:加热煮沸,蒸馏、离子交换法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一、水的分解电解水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28、2、实验现象:通电后,两电极上都有大量的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正极所产生的气体与负极所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1:2。3、气体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正极产生的气体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将燃着的木条靠近负极产生的气体,负极产生的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且罩在火焰上方的干而冷的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证明负极生成的气体是氢气。4、实验结论: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通电2H2+O2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知识解读】1、反应的微观过程:由电解水微观过程可知: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分子与原子的关系:分
29、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即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分子和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即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能再分。(分子与原子的共同点:分子和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化学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的种类;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2、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3、现象要点:“正氧负氢”(争养父亲);“氢二氧一”(亲二养一)V氢气:V氧气=2:1。描述体积比时要注意比例顺序。4、在实验中,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主要原因
30、是:a.由于氢气与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在相同条件下,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氢气大;b.在电解水过程中会有副反应发生,消耗了氧气,使氧气的体积比理论值低。5、电解水,是将电能转化为氢气的化学能。二、水的合成氢气燃烧1、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H2+O2点燃2H2O2、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凝结有水雾。【知识解读】1、纯净的氢气能在空气中安静燃烧,但是氢气易燃,与空气混合容易发生爆炸。所以在点燃氢气之前要检验氢气的纯度。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点燃,如果有尖锐的爆鸣声,则氢气不纯;如果只有“噗”
31、的很轻微的响声,则氢气纯净,可以点燃。2、氢气是二十一世纪最理想的能源:氢气燃烧释放的热量多;燃烧产物是水不会污染环境;可以用水为原料制取氢气,原料易得且可以循环利用。三、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多合一)即:A + B + C = D2、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一分多)即: A = B + C + D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一、原子的构成 【知识解读】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就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物质种类)的最小微粒。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
32、而原子不可分;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3、化学变化只是研究分子与原子之间的相互转化。其余变化都属于物理变化二、关于原子的结构1、带电情况 (1) 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2) 原子里含有带电微粒,但是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它们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恰好完全中和。 (3) 在原子中,为了保证原子不显电性,于是有: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该公式与中字数无关)2、原子结构(1) 原子核中,一定有质子,但不是所有的原子核都有中子:一种氢原子,原子核中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如图
33、的氢原子:(2) 核外电子运动情况: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高速运动,且分层排布。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为:2,8,8;由内到外依秩填充,第一层电子填充满后才填充第二层。(3) 原子结构示意图 (4) 稳定结构 当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时(只有一个电子层时,电子数为2个),即全充满,原子很难得失电子,化学性质稳定,称为稳定结构。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都是属于8电子的稳定结构(He最外层电子数为2) 原子都有通过电子的得失达到稳定结构的趋势:大多数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大多数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4个,易得到电子而达到稳定结构。 元素的化
34、学性质是由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没有达到稳定结构的原子,如果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3、原子中质量关系原子中,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一个质子的质量一个中子的质量三、离子(重点)1、定义: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阳离子 带正电阴离子 带负电 2、分类 3. 离子的形成如图 4. 离子符号的书写及意义 (1)离子带电判断:+ 失电子 得电子电量 = 得失电子数目电性 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 根据化合价:离子所带的电量和电性与相应的元素化合价一致。即:Mg的化合价为+2价,则一个镁离子就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2) 离子符号的书
35、写: 在元素或原子团符号右上角标出离子所带的电量和电性。注意:电量在前,电性符号在后。 离子所带电量为1时,1要省略不写。阳离子:Na+、Mg2+、Al3+、NH4+; 阴离子:Cl-、SO42-等。 (3)原子与离子之间通过得失电子而相互转化。在转化过程中质子、中子不发生得失。四、相对原子质量1、相对原子质量:以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6的碳原子(碳12)的质量的1/12(约1、66x10-27kg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的比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Ar,单位:无、或为1)2、表达式 质子数 + 中子数五、元素周期表简介(热点)1、元素周期律是由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的,并发明
36、了元素周期表。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共有7个横行,18个纵行。每一个横行叫一个周期(每个周期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由1-8递增);每一个纵行叫一个族(最外层电子数目相等,电子层数递增)3、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4、在元素周期表中,一种元素占一格,其内容如图所示:第四节 元素一、元素1、元素: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2、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及其含义元素符号书写时应注意: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元素的意义:宏观意义表示一种元素:H表示氢元素,Fe表示铁元素微观意义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2H表示两个氢原子,Fe表示一个铁原子 如果该元
37、素的单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则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由该元素组成的单质:Fe表示单质铁,但是H就不能表示氢气,因为氢气不是由原子构成而是由分子构成的。 【知识解读】1、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的。同种元素的原子有多种,它们的质子数都相同,不同的是中子数。如碳元素原子有两种C-12和C-14,它们质子数都是6,但是C-12有6个中子而C-14有8个中子。2、元素即包括该元素呈电中性的原子,也包括由该元素原子所形成的离子。注意:大骨汤可补钙、铁锅做饭可补铁。这里“钙”、“铁”是指元素。3、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微粒不一定是同种元素。例如:分子和原子团,NH3与钠原子Na它们都是10个质子。4 元素是个宏观
38、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只能组成物质;分子、原子是微观概念,既有种类也有个数,说构成。(物质)是由组成。(填“元素”)。例: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物质)是由构成。(填“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原子、离子。例: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5、 元素分类:元素金属元素 元素名称有“钅”旁 组成的单质是金属单质 (汞-Hg除外) 元素名称有“石”旁 组成的单质是气态非金属单质 非金属元素 元素名称有“气”头 组成的单质是固态非金属单质 元素名称有“氵”旁 组成的单质是液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元素 元素名称有“气”头 组成的单质是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于四个,易
39、失电子)(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四个,易得电子)(原子达到了稳定结构难以发生电子得失)6. 元素的存在: 地壳中的元素:O、Si、Al、Fe、Ca; 海水中:O、H、Cl、Na、Mg; 人体中:O、C、H、N; 空气中:N、O; 7. 元素与人体健康:缺铁,会导致缺铁性贫血;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症或佝偻病;缺碘,甲状腺肿大,俗称大脖子病;缺锌,智力发育不良;单质化合物 二、单质和化合物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知识解读】1、单质、化合物都是纯净物,定义中不能少“纯净物”。例如:“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这种说法就是错误的,这种物质既可以是单
40、质,也可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两种单质的混合物。2、单质一般都按元素名称命名:氢气、铁等;化合物一般为“x化x”、“几x化几x”或“x酸x”。3、单质与化合物的区别与联系三、物质初步分类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纯净物物质1、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方法: 常见的混合物:自然界中的物质、食品饮料、溶液、合金、纯净的空气都是混合物; 纯净物一般都是按化学名称命名。注意:冰水混合物,金刚石等是纯净物2、化合物与单质的区别方法: 根据化学式判断 根据物质名称判断: 单质一般都按元素名称命名:氢气、铁等;化合物一般为“x化x”、“几x化几x”或“x酸x”。第三单元溶液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一、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被分散的物
41、质分散形式静 置外 观均一性稳定性悬浊液不溶性固体以固体小颗粒的形式分散到水中下沉浑浊不均一不稳定乳浊液不溶性液体(油)以小液滴形式分散到水中上浮分层浑浊不均一不稳定溶 液可溶性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水中形成的不分层澄清透明均一稳定二、溶液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溶剂:起溶解作用的物质1、溶液的外观:澄清透明。(溶质是以肉眼看你不见的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的,所以溶液是澄清透明的;但是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2、溶液的特点: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3、溶质、溶剂的判断:固体、气体溶解于液体: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液体溶解于液体:
42、少的是溶质,多的是溶剂;如果有水,无论多少,水是溶剂。4、溶液的命名:“xx”(溶质)的“xx”(溶剂)溶液;如果溶剂是水,可以不说溶剂水。氯化钠溶于水所得溶液的全称为“氯化钠的水溶液”,又可以叫做“氯化钠溶液”。注意一些常见溶液的俗称:氯化钠溶液食盐水;氢氧化钙溶液石灰水;碘的酒精溶液碘酒。三、溶解时,吸热、放热现象溶解放热,所得溶液温度升高的物质有: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氧化钙、浓硫酸溶解吸热,所得溶液温度降低的物质有:硝酸铵晶体氯化钠溶于水既不吸热也不放热四、溶液的性质常见的酸、碱、盐的水溶液具有导电性。原因是它们溶于水要发生电离,产生能自由移动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如氯化钠溶解发生电离的电离
43、方程式为:NaCl=Na+CL-;硫酸溶解发生电离的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SO42-少量溶质溶于水中,形成得稀溶液的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常见的有色溶液蓝色溶液(含Cu2+):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浅绿色溶液(含Fe2+):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黄色溶液(含Fe3+):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五.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就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注意:饱和溶液只是针对某一种溶质来说的,对于其他溶质可能是不饱和溶液:如饱和食盐水,对食盐来说是饱和溶液,而该溶液还可以继续溶解蔗糖。(2)描述饱和溶液时,必须指明温度。如“100g,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而不能说“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判断: 根据食盐溶液中是否有未溶解固体来判断,如果有未溶解的食盐固体存在,则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溶质,如果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溶质,则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略微改变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