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资料第一单元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以“走遍千山万水”为主题。它虽然是选取有关山水景物的文章来组织单元,但实际上暗含着围绕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来编排,比如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除此以外,还要了解排比句式并学习运用,体会优美语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这一组课文语言优美,易于朗读背诵,在诵读中体会山水景物之美。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以及忆江南都是名家写大好河山的,画面感强,有拓展的空间。教学时重视诗词的朗读指导。采用多种形式训练学生诵读。避免单纯的朗读技巧指导,要紧密联系诗词的内容和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启发学生思考。桂林山水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游记,教学时既要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2、还要让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使情和景的自然结合贯穿教学的始终。七月的天山中的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对他们的发言作评价,对独到的见解加以肯定和鼓励,不够到位的则加以点拨,引导他们再次回文探究。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24个生字,会写29个生字,正确读写有关的词语,能借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2、背诵三首古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学习通过看注释,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
3、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说出有关景物的特点。4、感受景物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5、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能模仿课文例段写话。单元教学重难点:1、品味诗句,理解诗句句意,指导背诵,积累语言。2、了解景物,想象其美景、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景物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3、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4、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习作,顺序清晰,生动具体。1、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3、学习
4、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每的熏陶。教学重点: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教学时间:三课时1第一课时课题:1、古诗词三首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独坐敬亭山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借助字典与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写课文。 2、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课外资料、字典,朗读体会、小组合作来学习古诗 。 3、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教学重、难点:对诗中描绘的景物展开充分的想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教学过程: 一
5、、 创情激趣: 1、教师即兴背诵一首古诗,引发学生兴趣。问:“在你学过的古诗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首,背给大家听。” 2、那你是怎样学习古诗的呢?有什么好办法吗?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板书课题。齐读,解释诗题。“谁愿将课前收集到有关李白的资料介绍给大家?” 自读交流: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自由的诵读古诗,注意古诗的韵味,读的舒缓些,并划出节奏。 2、再来读一读古诗,边读边品味:你的心中有什么滋味? 3、请你带着你品味的这种感觉,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古诗,对不明白的地方,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组长先汇报是以什么方式来
6、学习古诗的,弄明白的什么?其他学生补充。 三、精读品味: 1、听了你们的介绍,我也仿佛能感受到诗人的心境,的确,这首诗写得是多么的含蓄深刻,韵味悠长呀!让我们再次读古诗,画出令你感受最深的词句。 2、互相交流:“你通过朗读感受到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3、小组讨论:说说这首是中的词语有什么特点?读了以后你发现了什么? 四、达标测评:1、诗人李白把山拟人了,寄情于山。学完这首诗你联想到什么? 2、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以及诗人的感情,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写作、绘画、背诵、抄录等) 课堂小结: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加以想象画出来。可以在诗句意思的基础上丰富内容。作业布置:
7、 1、把这首诗默写下来。 2、搜集你所学过的李白的诗?摘抄下来。 板书设计:1、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尽 孤独闲授课日期:教学后记:2第二课时课题:1、古诗词三首课时: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望洞庭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难点:1、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2、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1
8、、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咱们一起去看看。3、出示洞庭湖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5、引出课题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
9、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二、精读会意1、自读全诗,明要求。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 dng、潭tn、螺lu、磨m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相:相互。 和:和谐、协调。 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理解了“潭面无风镜未磨”潭面:是指洞庭湖面。 未:没有。 磨:磨拭。镜未磨:指没
10、有磨拭过的铜镜。师: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理解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师: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 湖 光 / 秋 月 / 两 相 和 , 潭 面 / 无 风 / 镜 未 磨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远望。 师: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师(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看到了白银盘里放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
11、爱。请你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请生读好这两句诗。 遥 望 / 洞 庭 / 山 水 色 , 白 银 / 盘 里 / 一 青 螺 。师:这首诗意境很美,谁能美美地把它吟诵并背诵。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来说一说。指名生说:师引导:秋天的一个夜晚,我和刘禹锡登山岳阳楼,遥望洞庭湖,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水如天,朦胧中那君山就象是白银盘里的一个青螺,十分惹人喜爱。在这个宁静和谐的夜晚,我和刘禹锡依依话别。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边,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
12、起,整个湖面像笼罩着一层薄纱。朦胧中,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我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课堂小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作业布置:1、用钢笔描红。2、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板书设计:1、古诗词三首望洞庭湖 光 / 秋 月 / 两 相 和 ,潭 面 / 无 风 / 镜 未 磨 。遥 望 / 洞 庭 / 山 水 色 ,白 银 / 盘 里 / 一 青 螺 。授课日期:教学后记:3第三课时课题:1、古诗词三首课时: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忆江南教学目
13、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4、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具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2、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 释题入情1、出示江南春景图,诵读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江南处处是小桥流水人家,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自古以来,有许多文人墨客曾写下赞江南的诗词,你能背得几首?(检查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情况,使学生对江南有初步的印象)。2、师生交流诗人创作的背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
14、忘的记忆。回到洛阳多年以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写下这首绝唱忆江南。3、诗词对比 巧识词牌 师生交流对词的认识。除了预习提示中提到的以外,还要让学生知道: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关系,作者只是以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又是自己对江南春色的记忆,也许这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发自己江南情节的用意所在。4、提示学法:搜集资料了解写作背景是理解题意、学习古诗词的一个好的方法。二、 探究诗意 以知促情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顺、流畅。2、指正读音(注意“谙”这个生字,读准字音,区别与“音”的发音) 3、齐读。4、指导学法
15、。(1)我们以前是怎样学习一首古诗的?(交流:借助工具书,查阅资料,伙伴讨论交流,借助书中的注释等方法去了解诗的意思、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2) 迁移学法: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学习古诗的这种方法来学习这首词,在学习和交流中去领略词中的景,感悟词中的情。5、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诗意。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教师多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6、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学习,掌握学情。7、集体交流,整体感知词的大意。(1)指名概述词的大意,其他学生纠正、补充。(2)质疑:谈自己的独特理解或提出不同的问题。三、品词赏句 想象悟情1、赏析“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1)对比赏析师生共
16、同回顾曾熟悉的描写江南的诗句。在白居易之前,人们描写江南春色,比较多的是抓住“花飞”“莺啼”来渲染的,而白居易在这首词里为我们另外开辟了一个新的诗境。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对江南春色美景又一种形象化的描述。(2)围绕“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词句还原成画面。(3)学生结合想象诵读。此刻你就是站在这江边的诗人引读“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反复朗读、自由读、指读、评读、教师读、学生再读、齐读。(在读中品味读中悟情! 读出感慨、赞叹!读出眷恋、读出花红胜火 水绿如蓝的美)2、赏析“江南好,风景旧曾谙。”(1)赏读析“江南好,风景旧曾谙”(2)品
17、读。(3)当江南花红似火,水绿如蓝的时候,而北方的洛阳又是什么样的景象啊。了解诗人曾写于洛阳一首魏王堤七绝:“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对比感受,诵读。3、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这如此美丽的江南春色,我们“能不忆江南?”(1)指名读、男女生呼应读。(2)创设情景读:诗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杭州人民和他的感情很深,在他离任时,诗人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带着江南人民对诗人的爱戴 ,读能不忆江南?带着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思念之情,读能不忆江南?带着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眷恋之情,读能不忆江南?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
18、不了的江南情节读能不忆江南?(反复读,一遍比一遍感情强烈,读出反问句的味道,体会作者对江南美景的强烈的赞叹和思念之情!)课堂小结: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通过反问衬托出生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的无限赞叹与怀念,造成一种悠远而深长的韵味,令人深醉于江南春色的美景之中。作业布置:推荐一个“诗酒旖旎忆天堂”的网站,课下赏读。板书设计:1、古诗词三首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忆春来江水绿如蓝授课日期:教学后记:2 桂林山水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
19、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教学时间:二课时。4第一课时课题:2 桂林山水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生子、新词。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2、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教学重、难点: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2、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教学过程: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同学们都喜欢旅游,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桂林,看看那里的
20、山水。桂林是我国广西的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参观旅游。为什么呢?因为桂林山水素有“甲天下”的美称。边读边思:桂林山水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二、揭示学法,理清脉络(一)自由读文,扫清生字词障碍1、出示生字词波澜壮阔 无暇 兀立 攀登 山峦 屏障 骆驼 罗列 连绵不断 泰山2、指读,认读后听写词语。(二)自由读文1、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文章哪几个自然段总写山水?(2)文章哪几个自然段总写山美?(3)文章哪几个自然段总写水美?2、学生自由讨论后回答3、学习第1、4自然段(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2)讲第一自然段哪句话高度归纳桂林山水的特点。(桂林山水甲天下)(3
21、)出示小黑板完成练习: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甲”应选( )A、第一 B、动物身上的硬壳 C、军人护身衣服(4)拓展练习:根据老师提示的词汇仿例句写写(黄山奇石 长城壮美 泰山雄奇)(5)小结:“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是说桂林山水是天下最美的。这山这水怎样完美地形成天下奇美之画,再读第4自然段。(6)自由读第4自然段。画出比喻句,了解“画卷”指的是桂林的山水。A、文中的“画卷”是怎样的?(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江上竹筏小舟)B、 这样的画卷给人留下的是什么印象?(美丽、优美、奇丽)C、大家对这画卷的美认识很深刻,现在,请大家用抒情赞美的口气来读这美丽的“画卷”,读出对桂林山水的爱来D、找出你最喜欢的优美
22、的词、句,读一读。读了1、4自然段,我们了解了桂林山水的总印象是(桂林山水甲天下)了解第1、4自然段与中间段的关系:分别起总起与总结的作用(7)背诵第1、4自然段课堂小结:这画卷上“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到底是怎样的山?怎样的水?我们下节课通过学习中间两个自然段来细细体会。作业布置:背诵第1、4自然段板书设计: 2 桂林山水1 总写山水美 甲天下 总(起)2 写水美 3 写山美 分 前后照应 4 总写山水美 画卷 总(结)授课日期:教学后记: 5 第二课时课题:2 桂林山水课时: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习课文。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
23、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教学过程:一 、复习导入:1、第一步,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说说作用。(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并划出中心句)。读后讨论交流,明确:(1)中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2)用抓关键词的方法理解句意:先学懂“甲”的意思,再理解全句的意思:“桂林山水天下第一。”(3)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写出桂林山水的秀丽,也抒
24、发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感情。2、第二步,围绕中心句,了解内容,理清思路。先指名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样一步一步写的?读后讨论交流,明确:(1)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2)先总的介绍“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具体描写漓江的水是怎样的水,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山。(3)最后写游览桂林山水总的印象和感受。(据此给课文分段,理清思路,按“总起分述总结”的方法分段。)二、学习新课1、 昨天我们了解了桂林山水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2、 今天我们来具体了解这样的山是怎样的山?这样的水是怎样的水?3、第三步:围绕中心句,学习词句,领悟感情。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词句能看出漓江
25、的水“甲天下”?课文写了漓江水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读后讨论交流,汇报4、 教师归纳并板书水静、清、绿5、师引导:(1)作者是怎样描写漓江的水?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用了哪些词汇?学生汇报:大海的水“波澜壮阔”,很美;西湖“水平如镜”,也很美。可作者说“从没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说明漓江的水胜过大海和西湖,比大海、西湖更独特,更美丽。是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漓江的水“甲天下”。(2)引导:作者用了对比的手法,就是要告诉读者漓江的水与大海、西湖比,显得怎样?(更美)(3)师肯定:这么美的大海、西湖与漓江该怎样读,读一读。(强调“从没看见过”)(4)作者用上了相同的句式来写漓江的水的特点,这样的句子
26、叫排比句。(5)个别读,引读,要读出感情。(特别注意三个“啊”的读音:真静啊nga.真清啊nga,真绿啊ya)(6)江水的三个特点是:“静、清、绿”,为了强调江水真的很静、很清、很绿,所以作者用了三个“真”,大家用赞叹的口气来读一读江水的三个特点。(7)个别读、集体读(8)背诵这个排比句(9)作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请你找出比喻句。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结合教学比喻句,知道句中把漓江的水比作绿色的翡翠。)读一读。(10)现在大家仿照比喻句写一写江水的静、清。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仿佛是安睡的仙女。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仿佛是晶莹的钻石。(11)想一想,漓江的水还有什么特点?漓江的水真平啊,平
27、得像一面光滑的镜子。漓江的水真柔啊,柔得像一位温情的母亲。漓江的水真甜啊,甜得像一罐清香的蜜糖。漓江的水真软啊,软得像一匹轻盈的绸缎。师小结:这样的水只有漓江有,见过这样的水,你就忘了大海,你就忘了西湖,见过这样的水,你就知道为什么说漓江的水甲天下。现在我们齐读第2自然段。三、总结方法,自学感悟思考题:从哪些词句中能看出桂林的山美得“甲天下”?课文写了桂林山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自学后讨论,教师引导,结合进行朗读指导,明确:(1)作者先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桂林的山胜过泰山和香山,说明桂林的山“甲天下”。(2)再用生动的比喻描写出桂林的山“奇”。(结合看图,理解“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并
28、理解“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的词意。)(3)同样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描写桂林的山“秀”。(结合看图解释:翠绿的屏障。)(4)桂林的山很“险”,抓“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词语,领会山势之险。(5)结合学习比喻句,分别说出在这些比喻句中各把什么比作什么?(6)反复诵读课文,特别注意三个“啊”的读音:真奇啊(ya),真秀啊(wa),真险啊(na)。(7)用自己的语言形容山。(8)背诵第2、3自然段。(采用填空提示法)四、深化重点,揭示中心1、学习重点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先学懂词意:舟,指小船;碧波,碧绿的波浪;画,画卷;游,游览。再学懂句意:小船行驶在碧绿的江面上,人好像在美丽的画卷中游览。
29、句子形象地写出桂林山水的无比秀美。也抒发了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情感。2、句子的作用与开头“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照应,并有总括全文的作用课堂小结:清悠碧绿的水,奇伟壮丽的山,让人领悟的是桂林挡不住的诱惑。同学们,让我们怀着无限的向往齐读桂林山水的第1自然段。作业布置:感情朗读全文,边读边想象,再次体会“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含义,并试着背诵课文。板书设计: 2、桂林山水甲天下水静、清、绿山奇、秀、险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授课日期:教学后记:3、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目标: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3、学习本课生字。掌握“浙江、杜鹃、明艳、蜿蜒、聚
30、集、孔隙、臀部、稍微、漆黑、观赏、盘曲而上、变化多端”等词语。4、 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写具体的。2、理清课文的条理。教学课时:两课时6第一课时课题:3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生子、新词。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掌握“浙江、杜鹃、明艳、蜿蜒、聚集、孔隙、臀部、稍微、漆黑、观赏、盘曲而上、变化多端”等词语。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教学重、难点: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到过哪些城市去旅游呢?它有什么独特的风光呢?今天,我们
31、准备跟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到浙江省的金华去旅游,你想去吗?2、播放配乐的课文录音。3、出示课题,释题引入。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 (1)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本文是一篇游记。) (2)叶圣陶爷爷游完双龙洞后是怎样写这篇游记的呢,让我们随着课文再观赏这神奇的双龙洞,好吗?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 二、探寻游踪,理清条理。1、文中写到洞中双龙的句子有哪些?(这是“双龙洞”名称的由来)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游览顺序)3、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景点?根据作者游览的顺序,画一张游览示意图。(四人小组合作)板书:4、汇报交流,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金
32、华罗店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三、自学为主,课件相辅 教师不拘泥于游览线路,学生感受深的部分先学,打破按课文段落前后排列顺序讲解的传统教学法。师过渡:看了这个游览线路,你最喜欢哪个地方的描写?(教师点击课件中的“游览线路”)(一)学习“内洞”1、和这位同学一样,喜欢内洞的同学一起把描写内洞的这一段朗读一遍。2、刚才大家游了内洞,内洞有什么特点?(教师点击课件中“观看景象”之“内洞”)3、这一段还有什么不懂的?(1)“蜿蜒”是什么意思?(2)“上源”是什么意思?(3)“石钟乳”与“石笋”有什么区别?(教师点击课件中生字词学习,通过图片让学生理解“蜿蜒”、“上源”、“石钟乳”、“石笋”等词语)4、
33、大家看了这么多的石钟乳、石笋,想想它们都像什么?(教师展示课件中千奇百怪的石钟乳、石笋,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小结学法:1、看图片,悟词义; 2、赏景观,抓特点; 3、理顺序,学写法; 4、勤动脑,善发现。(二)学习“孔隙”过渡:除内洞外,同学们还喜欢什么?(孔隙)1、闭上眼睛,坐上小船,体会作者的感受,想想孔隙有什么特点?(一生朗读第五自然段) 2、既然小船都能通过孔隙,为什么还说孔隙小呢?(启发学生思考)3、作者躺在船上生怕什么?请大家做动作,把椅背当小船,身子贴在椅背上,感受作者当时的心清。( “观看景象”之“孔隙”)(三)学习“路上”过渡:这么多同学喜欢路上,四人小组一起学习写路上的段
34、落。1、喜欢“路上”的哪些词句,四人小组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看到如此美景,爸爸的心情会怎样?能读出来吗?(小组之间互相对朗读进行评价)2、“路上”有哪些特点?(教师点击课件中“观看景象”之“路上”)3、有哪些地方不懂?(1)“映山红”有哪些?“油桐”是什么植物?(2)“新绿”、“明艳”各是什么意思?(教师点击课件中生字词学习,通过图片理解“映山红”、“油桐”、“新绿”、“明艳”等词语) (四)学习“洞口”、“外洞”1、朗读第四自然段,看看洞口、外洞有什么特点。(教师点击课件中“观看景象”之“洞口”。“洞外”)2、不懂的地方提出来。(1)“突兀森郁”什么意思?(2)“像桥洞似的”怎么理解?(
35、教师点击课件中生字词学习,通过图片理解“突兀森郁”、“像桥洞似的”等词语)四、溪流引路,再拟游序在发扬民主,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基础上,打乱游览顺序教学,为避免学生思维混乱,以溪流走向为起点,再拟游览顺序,使学生对作者“溪水流向、景点转移”的写作顺序有清醒认识。(一)在路上除了看到明艳的花花草草外,还看到了什么?(二)课文里有几处写了溪流,齐读描写溪流的句子。(三)为什么“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四)做个小练习,把溪流的走向填下来。作者进洞游览顺序与溪流走向相反,出洞游览顺序与溪流走向相同。(教师说“溪流走向”)(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漆黑
36、的石洞)五、讨论总结,编写提纲(一)四人小组讨论一下,你觉得这篇游记写得好吗?好在什么地方?(二)游记写作要点有哪些?(教师说“游记要点”)(三)给这篇文章编写提纲,把假期游玩的地方写下来。课堂小结:叶老游完此洞后依然兴致勃勃,又沿着溪水往上走,去观赏上一个洞冰壶洞,冰壶洞另有一番美丽的风光,他写了另一篇游记,编在中学课本里,大家可以找来一读,也可以查阅有关的资料。作业布置:1、抄写生子、词语。2、预习课文。板书设计:3 记金华的双龙洞金华罗店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授课日期:教学后记:7第二课时课题:3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时: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习课文。教学目标: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
37、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3、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写具体的。2、理清课文的条理。教学过程:一、学习生字新词。1、读准字音。浙(zh)呈(chng)稍(sho)是翘舌音;臀(tn)蜿(wn)蜒(yn)源(yun)是前鼻音。多音字:“盘曲(q)而上”、“系(j)着绳子”、“像桥洞(sh)的”2、注意字形。蜒、臀3、理解新词。盘曲而上盘绕着,弯弯曲曲地上去。明艳指色彩明亮鲜艳。突兀森郁山高耸着,山上树木繁密。蜿蜒原指蛇看爬行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洞顶的双龙弯弯曲曲的姿态。变化多端端
38、,项目。变化多种多样。颜色各异异,不同。颜色各不相同。 二、复习巩固。1、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2、作者游览的路线是怎样的?每一处景点有什么特点?二、 整体回归。1、简单交代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内容。2、根据图示,对照课文,按照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划分段落,归纳段意。一(1)交代游览的时间和目的地。二(23)讲路上的见闻。三(4)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四(5)介绍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情形。五(67)介绍游览内洞的情景。六(8)讲乘船出洞。3、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课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四、学习写法。1、叙述有条理,贯
39、穿全文有两条线索:一是游览的顺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流下山,作者正是迎着溪流上山入洞的。课堂小结:作者移步换景,情随景变,既描述出双龙洞的神奇景色,又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新词。2、完成课后练习。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板书设计:3 记金华的双龙洞游览顺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泉水流经的路线: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流下山授课日期:教学后记:4、七月的天山8第一课时课题:4、七月的天山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课文。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新词。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能联系上下文,
40、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4、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重、难点: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2、解题,了解作者: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简介作者) 三、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文,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引导理解内容:1、学生根据提示
41、自读课文;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 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总分总)让学生找出地点变换的句子。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整体感知,提问: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深处教师指导:随着导游线路观看图象或网页浏览,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丽风光。1、学生自学2、引导读通结合看画面,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同时正音、解词、通读句子。3、合作学习你觉得哪些语段、词句写的好?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组里阅读交流,说
42、出感受,请同学发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4、班级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5、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让学生议论,然后交流) 四、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五、朗读四自然段(或放配乐朗诵)自读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学生用笔在书本上做出标记)学生边交流,教师演示。五彩缤纷描其色;“像绵缎光霞彩虹”绘其艳;“满”显其多;“用不着离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夸其高;)采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野花的烂漫之美。如果你亲眼看到,你有什么感受?六、细品语言文字,小结学习内容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喻。2、引导学生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描绘色彩、描绘感觉上去找比喻句、体会精妙之处。3、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4、课外阅读天山景物记课堂小结:你们是否喜欢读这样的游记,那么在课外可以自由选择读些这方面的书,也可以浏览互联网上的资料,多和老师、同学交流。作业布置:摘抄优美词句板书设计:4、七月的天山 进入天山 雪峰 雪水骑马 七月的天山 再往里走 森林 日影 水声 美 热爱走进深处 溪流 野花授课日期:教学后记: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1、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