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黎诣远宏观经济学(第3版)第四篇 当代经济问题第11章 经济增长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一、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理论(growth theory)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专门研究由劳动、资本、技术决定的生产能力的长期发展趋势。对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集中在增长源泉
2、、增长因素、增长类型、增长阶段等几个方面。20世纪40年代以后,经济增长成为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每个时期都围绕一个中心内容:50年代,主要是建立各种计量经济模型,探讨经济稳定增长的途径;60年代,主要是对经济增长过程进行经验研究,寻求促进增长的方法;70年代,主要研究经济增长的极限问题,企图说明经济能否无限地增长下去;80年代以来出现的新经济增长理论,则适应知识经济的新形势,将人力资本内生化,构建内生增长理论。1经济增长阶段论罗斯托提出经济增长的六个阶段:(1)传统社会阶段。(2)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重要前提之一是建立有效的中央集权政府,能够将投资率超过人口增长率,使传
3、统产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3)起飞阶段。其标志是:生产性投资占国民收入10%以上;一个或多个制造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产业;能够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制度结构。(4)成熟阶段。投资率经常保持在10%20%;经济结构不变化,新的主导产业替代旧的主导产业;得到与其国力相应的国际经济地位。(5)高额群众消费阶段。其标志是:人均收入的提高,使很多人在基本生活需要之外,能够享受汽车、家电等各种耐用消费品和服务,耐用消费品成为主导产业;城市人口、白领人口的比例上升,他们的高额消费能够维持充分就业。(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在追求生活质量阶段,主导产业已经不再是生产有形物质产品的工业,而是提供劳务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服务
4、业,包括教育、文化娱乐、旅游、医疗卫生保健、市政建设、住宅、社会福利等。2经济增长因素论用实际数据对一国的经济增长过程及其增长因素进行定量分析,代表人物有美国经济学家库茨涅茨,索洛,但丹尼森的工作影响最大。丹尼森把经济增长因素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变化,包括劳动、资本和土地投入。由于土地是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因而主要考虑劳动与资本量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另一类是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即产量与投入量之比,又称为全要素生产率。具体地说,丹尼森把这两类经济增长因素归纳为七个方面:就业人数和年龄一性别构成;包括非全日工作工人在内的工时数;就业人员的教育年限;资本存量的大小;资源配置,主要是指低
5、效率使用劳动力比重的减少;规模经济,以市场的扩大来衡量;知识进展,包括技术知识和管理知识的进展。其中,前四个方面属于要素投入量,后三个方面属于要素生产率的变化。3增长极限论马尔萨斯认为人口以几何级数增加,而食物只以算术级数增加,因而必定会出现人口过剩问题。为了保持人口与食物之间的平衡,必须通过贫困、瘟疫、灾荒、战争等手段积极抑制人口增加,通过禁欲、晚婚、不生育等手段预防人口增加。零增长理论或末日模型认为,影响人类社会经济增长的五种因素是:人口增长、粮食供应、资本投资、环境污染和非再生性资源的消耗。这五种因素的特点都是按指数增长,即按一定的百分比递增。增长的极限被称为“现代马尔萨斯主义”,在理论
6、界引起极大反响,也引起更多争论。有人认为,它留下了更多的问题而不是答案。现在看来,他们对增长的未来过于悲观。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人口增长并未停止,粮食生产仍在继续增加,世界不仅没有面临末日,而且正在日益变得更加美好。但是,他们提出增长的极限问题,包括人口增长的作用、非再生资源的消耗、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成为当代各国政府和全球组织的紧迫议题。二、经济增长模型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增长模型有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新剑桥增长模型。1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1)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有如下基本假定: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社会生产只使用资本与劳动两种生产要素;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资本劳动比例保持不变,从而资
7、本产出比也保持不变;不存在技术进步,规模报酬不变;资本存量没有折旧。(2)模型内容按照凯恩斯的理论,只有当时,也就是说在投资能够吸收全部储蓄时,经济活动才能达到均衡状态。从投资方面看,依照假定,社会的资本存量与国民收入之间存在着固定的比例。为常数,它代表生产1单位产量(收入)所需要的资本量,即。在技术不变的假设下,资本产出比与边际资本产量比相等,即又因为假定不存在折旧,资本增量等于投资,即,因而可以写成:。从储蓄方面看,依照凯恩斯理论,有式中,为储蓄,为边际储蓄倾向。实现的经济均衡增长条件为:。则经济增长率为。该模型的基本经济含义是,要实现均衡的经济增长,国民收入增长率就必须等于社会储蓄率与资
8、本产出比之比。(3)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及其波动的原因哈罗德将均衡经济增长率称为有保证的经济增长率。满足有保证的经济增长率(w)的w称为合意的储蓄率,w称为合意的资本产出比。有保证的增长率可用公式表示为:。实际增长率是指社会经济实际达到的增长率,即事后的增长率,可用公式表示为。式中,为实际的或事后的增长率;为实际储蓄率(哈罗德假定它总是和预期的储蓄率一样);为实际投资与实际收入增量之比。自然增长率是指在人口和技术都发生变动的情况下,社会所允许达到的最大增长率,可用公式表示为。式中,为自然增长率;为社会最适储蓄率;w为合意的资本产出比。哈罗德认为,是由劳动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所决定的,如果假定技术条件
9、不变,只考虑人口或劳动力的增长,则即是人口或劳动力增长率。假定一国经济开始就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如果要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就必须有。但哈罗德认为,、并没有内在联系,它们往往是不等的。一旦两者不等,就会差距越来越大,无法调整到均衡状态,不是造成长期通货膨胀,就是造成长期经济停滞。在哈罗德的模型中,、初始均衡状态的细微背离,都会导致经济增长越来越远离均衡状态,而且不存在一个内在的力量使经济恢复均衡。哈罗德多马模型是不稳定的增长模型。由于假定资本与劳动力在生产中是按固定比例使用的,除非劳动力的增长率等于储蓄率与资本产出率之比,不可能达到劳动力和资本要素充分利用的长期稳定增长。因而,该模型所提出的长期增长
10、被称作一条“刀刃式”的途径,并不现实。2新古典增长模型(1)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包括这样几个基本假设条件:全社会只有一种产品;劳动与资本可以相互替代,即资本产出比可以变动;资本或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但规模报酬不变;市场为完全竞争市场,工资率和利润率分别等于劳动和资本的边际生产力。(2)新古典增长模型劳动与资本之间的相互替代与稳定增长均衡设生产函数为。式中,为总产出;为资本总量;为劳动力总量;为系数,表示除资本与劳动力以外对总产出的影响因素,不少学者将其代表技术进步。在规模报酬不变的假定下,如果投入量有、及的增加,产量也将同比例增加。由此,对技术进步和投入量变化所引起的产量变化可以写成:式中,分
11、别为资本和劳动的边际产量。两边同除以,有:整理可得:。在竞争市场中,要素的价格由其边际生产价值所决定。因而,为资本利润占总收入的份额,为劳动力收入占总收入的份额。令,有:如果以代表技术进步,说明经济增长率取决于资本增长率、劳动力增长率、技术进步率以及劳动力与资本占总产量的比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认为,通过资本产出比的改变,只要能使投资吸收全部储蓄,就可以实现均衡增长。若不考虑技术进步作用,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是:。在投资与储蓄不相等的情况下,可通过调整资本产出比,即调整生产中所使用的资本与劳动的比率达到均衡。这就是说,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认为,资本与劳动力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通过资本产出比的变动便
12、可以克服“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中“刀刃式”的问题。基本模型的推导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认为,要使人均收入不变,就必须保持人均资本量不变。也就是说,在人口增长条件下,维持人均收入不下降,资本增长率等于人口增长率,便达到了经济的稳定状态,可用公式表示为:。在静态经济中,设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则新增资本存量与储蓄、折旧之间的关系为:。以代表折旧率,则有。因此可得:在静态经济中,保持人均收入和人均资本量不变的条件是:储蓄量等于折旧()与装备新增劳动力所需资本量()之和。如果,人均资本和人均收入就会增加;反之,人均资本和人均收入就会减少。以上关系转化为人均形式,可得人均资本增加量可表示为:。人均资本增加
13、量受储蓄率、人口增长率以及折旧率的影响。可用图11-1来说明,和对经济中产出和资本存量的影响。图11-1 新古典增长模型均衡的决定图11-1中,纵轴表示人均收入或产量,横轴表示人均资本。集约化生产函数曲线表示随人均资本量的增加,人均收入或产量也随之提高。是人均储蓄曲线,由曲线与横轴间距离乘以边际储蓄倾向加以确定。因此,收入或产出可分成两部分:横轴与曲线间距离为储蓄,曲线与曲线间距离为消费。斜线为投资曲线,表示为新增人口配备的人均资本量,它随人均资本的增加而增加。当人均资本为时,储蓄为,显然大于维持不变所需要的投资量,从而会上升,经济就会向右移动,一直到储蓄与投资量相等时的点,这时的人均资本是。
14、相反,在人均资本为时,储蓄量小于投资量,则人均资本就要减少,下降,经济向左移动,直到。在该点,整个社会积累刚好装备新增人口,达到了稳定状态。在稳态时,和人均收入不变,总收入以人口相同的速度增长,即增长率为。储蓄率变动对均衡的影响当储蓄率由增至时,当人均资本量仍为时,由于储蓄率的提高,储蓄大于投资,从而人均资本量就要增加,一直到,储蓄与投资在达到相等。在从到过程中,短期内由于储蓄率的上升,资本存量的增长快于劳动力的增长,使产出增长率提高。不过,产出增长率的增长是以递减的比率进行的,直到人均资本达到为止。在资本增长率与产出增长率等于人口增长率时,经济重新回到稳定态增长率。这就意味着,在规模报酬不变
15、的生产函数中,储蓄率的提高在长期中只是提高了人均资本与人均收入,并不影响产出增长率。(3)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与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区别当人均资本时,经济达到稳定状态。这时的收入(产出)增长率、资本存量增长率与人口增长率一致,这也就是哈罗德多马模型中的稳定均衡增长,而且是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惟一路径。一旦,经济社会就会发生短期或长期的波动,并且不存在内在作用使其恢复到均衡增长态。但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则不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认为,无论最初资本劳动比率如何,经济活动总是趋向均衡经济增长路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与哈罗德多马模型所得结论不同,重要的原因在于假定资本与劳动力间可以相互替代。3新剑桥经济增长
16、理论新剑桥经济增长理论是由英国剑桥大学的琼罗宾逊、卡尔多和意大利的帕森奈蒂等人创立的。新剑桥学派把分配理论作为凯恩斯经济学的中心,强调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主张通过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来促使经济稳定增长。(1)基本假设资本生产率不变,即;储蓄等于投资,即;资产阶级平均储蓄倾向与工人阶级平均储蓄倾向都为常数,且。(2)模型的推导假设代表资产阶级收入;为资产阶级储蓄量,则。同样,设代表工人阶级收入;为工人阶级储蓄量,有。则经济增长率为:。因为,所以经济增长率又可以表示为:。其中,为全社会储蓄量,系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储蓄量之和,即,则有:又因为:所以:式中,为资产阶级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是工人阶
17、级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由于,所以:。综上可得:(3)模型的经济含义由于假定,为常数,且,所以经济增长率()仅随利润()在国民收入中相对份额()变化而变化。并且,是一个增函数,即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新剑桥学派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增长是以收入不平等加剧为前提的,即利润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增加,工资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减少。而且,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收入分配不平等有扩大趋势。因而,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也是经济增长的结果。新剑桥学派认为,政府可以采用分配政策来实现社会经济稳定增长:如果实际经济增长率大于自然增长率,则表示利润在收入中所占比重偏高,应该相应降低;反之,如果实际增长率小于自然增长率,就说明利润在收
18、入中所占份额偏低,应该有所提高。由此,新剑桥学派提出,要使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就必须使利润与工资在国民收入中达到一个适当的比率,而要实现这一点,又必须建立适当的分配制度。分配制度的不合理,是造成资本主义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新剑桥经济增长理论所提出的分配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不过,资本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是由其生产方式所决定的,新剑桥经济增长理论的政策主张是不现实的。(4)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模型与新剑桥模型的联系与区别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与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都是从生产函数出发,将资本和劳动作为投入要素,在形式上也具有相似性,但它们在经济理论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别:
19、三个模型假定的变量不相同。哈罗德多马模型假定储蓄率()和资本生产率()为既定常数。因而,该经济增长模型是储蓄率和资本生产率都不能变动的模型。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储蓄率仍是不变,但资本劳动比率是可以变动的。因此,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又可称为资本生产率可变模型。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与新古典模型正相反,该模型假定储蓄率可变动,但资本生产率不变动。因此,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又称为储蓄率可变模型。三个模型的均衡增长途径有所不同。依照哈罗德多马模型,由于储蓄率和资本生产率都是不变的,因此实际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三者相等是十分困难的,模型所描述的均衡增长途径是很窄的。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通过
20、资本生产率的调整,可以使实际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相吻合,恢复偏离的均衡,因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被认为描述了一条宽经济增长途径。按照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由于储蓄率可以变动,实际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间的偏离能够得到修正,不过,新剑桥学派所提出的调整分配结构的主张,在实践中会困难得多。所以,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所描述的均衡增长是介于哈罗德多马模型与新古典模型之间的途径。三、新经济增长模型1知识经济在斯密、库兹涅茨、索洛、丹尼森等人的经济理论中,都很强调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熊彼特在20世纪初就提出创新理论,指出推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是企业家的创新活动,包括创造新的生产技术、新的材料、新的产品、新的
21、市场以及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到20世纪末,随着知识经济日益显现,先后提出许多名异实同的概念:(1)知识产业。(2)后工业社会。贝尔指出,后工业社会是围绕知识组织起来的,其特征是:从产品经济转变为服务经济;创造新的智能技术;控制和鉴定技术发展;专业技术人员处于主导地位;理论知识是社会革新者制定政策的源泉。(3)第三次浪潮。托夫勒将人类发展历史分为三次浪潮:第一次是农业化的农业文明;第二次是工业化的工业文明;第三次是信息化的信息社会。(4)信息经济。奈斯比特将托夫勒的信息社会明确地称为信息经济,他认为人类社会经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后,现在已经进入以创造和分配信息为基础的信息经济。(5)高技术社会。福
22、莱斯特将信息经济作为支柱产业的社会命名为高技术社会。目前,经济学家已经建立以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劳动、知识为生产要素的知识经济模型,除劳动为外生变量外,其他三个变量均为内生。2人力资本(1)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物质资本体现在物质产品上,人力资本则体现在劳动者身上,是以劳动者的知识、技术、智力和能力表现出来的资本。实践表明,与物质资本相比,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起决定性作用,传统经济学从劳动、土地、资本等物质投入的角度,并不能解释经济增长远大于投入增长的原因。(2)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整个社会全体人口拥有的劳动力,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作为人力资源,强调的是其自然属性,即体力和智力的总
23、和。人力资源具有属人性,与其载体不可分割,因而在所有权与使用权上不可能彻底分离。人力资本强调的是人力资源的使用。也正因为人力资本与其主体不可分离,激励方式不同,使用效果迥异。人力资本是无形的,但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相结合,可以使人力资本物化为有形产品。经过物化的人力资本,便脱离其载体劳动者,成为所有权与使用权彻底分离的普通商品,所以,人力资本一经投入,便难以回收。(3)人力资本与人力投资人力资本的流量和存量,取决于人力投资,包括教育支出、培训支出、研发支出、医疗保健支出、劳动力流动支出等。人力投资边际成本的现值,应当等于人力投资未来收益的现值。3内生增长理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西方经济增长
24、理论研究出现了新的高潮。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将技术进步作为外生变量不同,这一时期的经济增长理论被称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从事这方面研究的经济学者包括罗默、卢卡斯、格罗斯曼、赫尔普曼等人。(1)人力资本外部性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劳动力被假定具有“同质性”特征,劳动力“质量”因素忽略不计。罗默、卢卡斯等人将人力资本概念引入经济增长模型,认为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罗默在其模型中,假定代表性企业的生产函数有三种投入:资本、工厂自己的生产知识、社会所拥有的知识。当各个企业作决策时,是将社会拥有的知识作为给定量,考虑如何利用资本和自己的生产知识去达到利润最大化。不过,个别企业的知识不可能永远保持为
25、商业秘密,这些知识会不断地成为社会所拥有的知识。正是这种知识和人力资本的外部效应,会使社会的生产率提高,经济增长持续。也就是说,人力资本是经济“内生性”增长的动力。卢卡斯强调产出依赖于行业的平均技术水平,人力资本的外部作用表现在行业的平均技术水平上,而不是社会的人力资本积累。在卢卡斯的模型中,人力资本对产出水平发生影响,而人力资本增长率取决于行业平均技术水平(平均人力资本存量)加上本期内对人力资本的投入。人力资本作为生产要素,会有效提高经济中的实际投入,使产出水平上升。单个经济单位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在对其产出作出贡献的同时,也提高了社会平均人力资本水平,促进社会的经济运行效率。人力资本因素在
26、新经济增长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2)技术进步内生化索洛在模型中引入了一个不能说明其来源的外生技术进步,把不能用劳动力、资本投入量解释的产出,归为外生性技术进步作用的“索洛余数”。这意味着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范围之外,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本身并不能说明经济长期增长的原因。阿罗提出了“干中学”模型,认为生产经验的积累也是生产过程中的一种投入,强调经验在生产率增长中的重大作用。在阿罗的模型中,产出不仅依赖于有形要素(劳动力、资本)的投入,而且也是学习和积累的结果。这样一来,技术进步的一部分作用便被内生化了。罗默对“干中学”的模型作了修正,提出了具有内生技术进步的经济增长模型。他认为,
27、知识是生产函数中的一种投入,包括知识在内的资本具有外部经济技术正效应。一方面,生产和投资过程自身增进了人力资本的积累,这种积累通过提高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每个企业都会从别的企业那里获得新的知识,并使其知识存量的增加对产出发生影响。投资促进知识积累,知识积累使经济增长,又会刺激投资,构成相互推动机制内在良性循环,从而得出投资持续增长能长期保持一国经济增长的结论。罗默、格罗斯曼、赫尔普曼等人从不同侧面探讨了R&D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进一步开拓了内生技术变化经济增长思路的研究。“干中学”和外部效应经济增长思路中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忽视了有意识的创新和发明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R&D增长思
28、路认为,企业的赢利动机促使其投资R&D,新知识(或新设计)提高生产率,进而在提高最终产品产出的同时,会提高研究部门知识存量的积累,提高研究部门的人力资本生产效率。这两种方式都使内生技术发生变化,经济具有持续增长的能力。这一思路的研究者指出,由经济主体投资R&D产生的知识,必定在一段时期内具有某种程度的排他性、垄断性,但知识本身又具有扩散性、共享性、非排他性的特征。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新产品、新技术在为一部分人创造利润的同时,会使另一部分人的垄断租金丧失。企业不仅从事创新性R&D活动,而且从事模仿性R&D活动,正是这种垄断与模仿的交互作用推动了经济增长。(3)经济增长“非趋同”论经济增长“趋同”理
29、论按照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将会减缓,经济不发达国家将会以较快的速度增长,最终不同国家的人均产出增长率会“收敛”于稳定均衡增长路径。这就是说,在存在技术进步且由于国际经济的融合使技术因素共享的情况下,均衡经济增长率等于技术进步率。这就是经济增长“趋同”理论。经济增长“非趋同”论部分持新经济增长理论观点的学者认为,由于经济发达国家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资源,其人力资本收益递增效应将抵补资本边际收益递减效应而有余,因而经济增长速度不会放慢,反而有加快的可能;经济落后的国家则相反,由于其贫乏的人力资本资源,经济增长可能缓慢,甚至停滞不前。这样就会出现富国更富、穷国更穷的两极分化。以上内容为跨考网整理的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答案解析的一部分,限于篇幅原因,如果同学还想获得更多经济学课后习题资料,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平台索要经济学考研资料,你想要的资料都在这儿jjxkyzs。 想了解经济学考研高分的秘密吗?请点击:经济学考研解题技巧跨考经济学考研辅导提醒您: 成功的原因千千万,失败的原因就那么几个,加入我们的经济学考研交流群,考研经验交流,规避风险,锁定名校一次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