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注册测绘师案例分析教材样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3769713 上传时间:2024-07-17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2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测绘师案例分析教材样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注册测绘师案例分析教材样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注册测绘师案例分析教材样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注册测绘师案例分析教材样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注册测绘师案例分析教材样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3(1)简述国家二等大地控制网的布设目的和技术要求。答:国家二等大地控制网布测的目的是实现对国家一、二等水准网的大尺度稳定性监测;结合精密水准测量、重力测量等技术,精化我国似大地水准面;为三、四等大地控制网和地方大地控制网的建立提供起始数据。国家二等大地控制网相邻点间基线水平分量的中误差不应超过5mm,垂直分量的中误差不应超过10mm;各控制点的相对精度应不低于1,其点间平均距离不应超过50km。国家二等大地控制网点应在均匀布设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应用服务和对国家一、二等水准网的大尺度稳定性监测等因素。国家二等大地控制网复测周期为5年,每次复测执行时间应不超过2年。(2)简述B级、C级GPS

2、网观测的基本技术规定。答:GPS B级网观测要求:卫星截止高度角为10;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大于等于4颗;有效观测卫星总数大于等于20颗;观测时段数大于等于3;时段长度大于等于23h;采用间隔为30s。GPS C级网观测要求:卫星截止高度角为15;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大于等于4颗;有效观测卫星总数大于等于6颗;观测时段数大于等于2;时段长度大于等于4h;采用间隔为10 -30s。1.4(1)影响水准测量成果的因素有哪些误差?如何减弱其影响?答:影响水准测量精度的因素有:仪器误差,如i角误差、水准尺每米真长误差、一对水准标尺零点不等差等;外界因素引起的误差,如温度变化对i角的影响、大气垂直折光的影响

3、、仪器及尺沉降影响所引起的误差等;观测误差,指人的因素引起的误差;客观因素的误差,如日月引力产生的误差、重力产生的误差、温度变化引起的误差等、为了减弱这些误差的影响,作业时应注意:严格控制观测时间,选择最佳观测条件;作业前把仪器放在阴凉处半小时,设站时用测伞遮阳,每测段设为偶数站,奇数站和偶数站采用相反的观测程序;每站前后视距尽量相等,视线离开地面足够高度,坡度较大的地段应适当缩短视线;往返测应沿同一路线进行,并使用同一仪器和尺承;对客观因素产生的误差只能通过改正数的办法予以减弱。(2)什么是大地高、正高、正常高?大地高和正常高有什么关系?答:大地高的定义是由地面点沿通过该点的椭球面法线到椭球

4、面的距离。正高以大地水准面为高程基准面。地面上任意一点的正高是指该点沿垂直方向至大地水准面的距离。正常高以似大地水准面为高程基准面。地面上任意一点的正常高是指该点沿垂线方向至似大地水准面的距离。大地高=正常高+高程异常1.5(1)简述高程异常控制点布设原则。答:高程异常控制点布设原则如下。高程异常控制点应均匀布设与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区域。高程异常控制点应具有代表性,点位分布应顾及平原、丘陵和山地等地形变化区域,点位在不同地形类别均应占有一定的比例;在可能的情况下,对丘陵和山地饿、等地形变化剧烈的地区应适当加大高程异常控制点分布密度。各级似大地水准面的高程异常控制点宜利用不低于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

5、基本技术规定(GB/T 237092009)中4.5规定精度的大地控制网点和水准网点。相邻高程异常控制点最大间距不宜大于式(1-5-2)的计算结果。(2)简述似大地水准面计算流程。似大地水准面计算流程如下。按照GB/T 18314-2009的要求完成高程异常控制点GPS测量数据处理。按照GB/T 12898-2009的要求完成高程异常控制点水准测量数据处理。利用式(1-5-3)计算高程异常控制点的高程异常。收集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区域的重力资料与数字高程模型资料,并按格网平均重力异常计算要求对数据进行处理。可采用地形均衡重力归算等方法完成重力点的重力归算与格网平均重力异常计算格局不同情况选择适当的

6、参考重力场模型,采用移去-恢复技术,完成重力似大地水准面的计算。采用融合技术消除或消弱高程异常控制点与对应的重力似大地水准面的不符值,完成于国家高程系统一致的似大地水准面计算。(3)简述似大地水准面精度检验原则和精度评定方法。似大地水准面精度检验原则和精度评定方法如下。检验点布设原则如下。检验点的点位应分布均匀,在平原、丘陵和山区等不同的地形类别以及有效区域边缘地区均应布设检验点,应采用未参加似大地水准面计算的实测高程异常点作为检验点。国家似大地水准面相邻检验的间距不宜超过300km,检验点总数不应少于200个;省级似大地水准面相邻检验点的间距不宜超过100km,检验点总数不应少于50个;城市

7、似大地水准面相邻检验点的间距不宜超过30km,检验点总数不应少于20个.检验点与用于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的高程异常控制点的距离不小于似大地水准面格网间距。检验点应满足GPS观测与水准联测条件。在利用旧点作为检验点时,应检查旧点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完好性,以及是否满足GPS观测与水准观测,符合要求方可利用。检验点数据处理如下。GPS数据处理按照GB/T 18314-2009的要求执行。水准数据处理按照GB/T 12897-2006和GB/T 12897-2009的要求执行。计算检验点的实测高程异常。利用检验点的大地坐标和拟合后似大地水准面模型计算各检验点的高程异常。似大地水准面精度评定则由似大地水

8、准面模型计算的各检验点高程异常与其实测高程异常不符值计算的中误差,作为似大地水准面精度。1.6(1)简述不同坐标系坐标转换计算流程。答:不同坐标系坐标转换计算流程如下。收集、整理转换区域内重合点成果。分析、选取用于计算坐标转换参数的重合点。确定坐标转换参数计算方法与坐标转换模型。根据确定的转换方法与与转换模型计算坐标转换参数。分析重合点坐标转换残差,根据转换残差剔除粗差点。坐标转换残差满足精度要求(合格)时,计算最终的坐标转换参数并估计坐标转换参数精度。根据计算的转换参数计算待转换点的目标坐标系坐标。1.7(1)简述大地测量数据内容。答:一般应包括空间定位数据、高程测量数据、重力测量数据和深度

9、基准数据及元数据。每类数据主要包括观测数据、成果数据及文档资料。空间定位数据:其观测数据主要包括仪器检验资料、外业观测数据。其成果数据主要包括三维坐标成果、GPS点之记(属性)、GPS测量基线成果、天线高信息、参考框架转换参数、GPS网概要信息。其文档资料主要是指在各阶段形成的各种技术文档资料。高程测量数据:其观测数据主要包括原始观测数据、观测手薄、外业计算资料和仪器检验资料等。其成果主要包括水准点成果、水准点之记、水准路线信息和测段信息。重力测量数据:其测量观测数据可分为绝对重力测量观测数据和相对重力测量观测数据。其成果数据主要包括绝对重力点成果、相对重力点成果、重力点之记等、深度基线数据:

10、沿岸海域的理论最低潮位数据,深度基准与高程基准之间的通过验潮站的水准联测数据。元数据:是大地测量数据内容、质量、状况和其他特征的描述性数据;主要包括识别信息、参考基准信息和质量信息。(2)简述大地测量数据库数据组织。答:观测数据可根据数据实际情况选用合理的组织方式:一般按控制网、数据内容进行分类组织,以数据文件为基本单位进行储存。成果数据按成果类型进行分类、按控制网进行组织,以点为基本单位储存;以点位基础,按照网、线建立控制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同一类成果的不同内容之间应建立逻辑关系,如控制点成果与点之记之间应通过点之间的唯一标识建立逻辑关系。文档资料按控制网、文档技术类型进行分类组织,以文件为基

11、本单位储存。应通过控制网、控制点等作为关键字建立观测数据、成果数据、文档之间的逻辑关系。大地测量、高程控制网和重力控制网之间存在重合点时,应以控制点为关键字建立重合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对于同一控制点具有多期成果时,应建立多期成果之间的逻辑关系。2分析题试述大地测量数据建库技术路线,结合1.7.1的案例绘制技术路线图。答:大地测量数据建库技术路线包括需求分析、数据分析与建模、概念模型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安全设计等。结合本案例,大地测量数据建库技术路线如图1 一7 一2 所示。2.2(1)潮位改正有哪些方法?答:潮位改正方法如下。单站水位改正法:当测区位于一个验潮站的有效范围内,可用该

12、站的水位资料来进行水位改正。线性内插法:当测区位于A、B两验潮站之间,且超出两个单站的有效范围时,对测区内各点的任意时刻水位改正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在海区设计时增加验潮站的数量;二是在一定条件下,根据A、B两站的观测资料对控制不到的区域进行线性内插。线性内插法的假设前提是两站之间的瞬时海面为直线形态。线性内插同样适用于三站的情况。水位分带改正法(分带法):分带条件是当潮区有潮波图时,可以通过判断主要分潮的的潮波传播是否均匀来确定分带与否;当测区无潮波图时,可根据海区自然地理(海底地貌、海岸形状等)条件,以及潮流等因素加以分析。一般而言,潮波经过岛屿、海角等地区,变形较大,分带应特别注意。若没有

13、把握,应设立验潮站。当然,实际潮波在沿岸区域很难达到真正的传播均匀,只是相对而言。当两站距离较近,当地的地理条件对潮波自由传播影响不大时,可以认为潮波传播均匀;否则,设站检验。分带的基本原则为分带的界线方向与潮波传播方向垂直。分带数的确定,即两验潮站之间水位分带数的公式为 (2-2-1)式中,K为分带数; 测深精度;为两验潮站深度基准面重叠时,同一时刻两验潮站间的最大水位差。分带时,相邻带的水位改正数最大差值不超过测深精度。时差法:时差法师水位分带改正法的合理改进和补充,所依赖的假设条件与水位分带改正法的建设条件相同,即两验潮站之间的潮波传播均匀,潮高和潮时的变化与其距离成正比例。时差法运用数

14、字信号处理技术中互相关函数的变化特性,将两个潮站A、B的水位视做信号,这样就将研究A、B站的水位曲线问题就转会为研究两信号的波形问题,通过对两信号波形的研究求得两信号之间的时差,进而求得两个验潮战的潮时差,以及待求点相对于验潮站的时差,并通过时间归化,最后求出待求点的水位改正值。最小二乘参数法:设(t)、(t)为A、B两站从各自基准面起算的水位,则两站在同步观测时段内的水位信息之间的关系可描述为(t)=(t)(T+)+ (2-2-2)式中,为放大或缩小比例因子和平移因子,定义为潮差比(或潮高比);为水平移动因子,定义为潮时差;为垂直移动因子,定义为基准面偏差;三者统称为潮汐比较参数。水位改正中

15、,水位改正值的空间内插是由潮差比、潮时差与基准面偏差的空间内插而实现的。(2)简述多波速测深系统的安装校准方法。由于涌浪补偿器、电罗经、测深换能器在安装时与设计要求存在着误差,而这些误差根据上面的分析将直接影响水深的位置和深度的误差,因此必须经过校准才能够消除,以满足测量精度的要求。按照时延、横摇、纵摇、罗经(航向)顺序进行多波束安装校准,每一个安装校准项目必须有一个以上多余测量值。具体校正方法如下。时延:在一特征物上或斜坡上布一计划线,测量船同线同向不同速度通过目标(速度差别尽可能大),利用中央波速计算时延值,并不断测量、调整,校准精度为0.1s。横摇:在平坦水域布设一计划线,测量船同线同速

16、反向行驶,利用测线上横断面上的水深计算横摇值,并不断调整、测量,校准精度为0.01。纵摇:在一特征物上或斜坡上;布一计划线,测量船同线反向同速通过目标,利用中央波速束计算纵摇值,并不断调整、测量,校准精度为0.05罗经(航向):在一目标物两边各布设一条计划线,测量船异线反向同速通过目标,利用边缘重叠波速计算罗经(航向)偏差值,并不断测量、调整,校准精度为0.05(3)简述水下地形测量工程项目基本实施过程。答:准备工作:包括资料收集、设备监测和调试、测线设计、多波束校准、动吃水的测定等。测量过程:包括水深测量、潮汐测量、声速测量等。数据处理:包括多波束数据处理、水深改正、质量控制、归位计算等过程

17、、质量评估:利用主检比对等水下地形测量成果进行质量评估。图形绘制:对测点平面坐标、水深进行转换,获得图形绘制要求的坐标系系统和垂直基准下的成果,用于水下地形图绘制;根据比例尺设计图幅、进行水下地形图绘制。成果提交:资料整理、汇编和提交。2.3(1)海图总体设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总体设计是确定海图的基本规格、内容及表示方法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海图图幅设计:根据制图区域范围,确定海图图幅规格、图幅数量黑客对海图的分幅,以及确定每一幅海图的标题、图号及图面配置。海图一般根据制图区域情况采取自由分幅,陆域面积不宜大于图幅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海图一般设计为全张图,图幅尺寸一般为980mm680m

18、m左右,特殊情况下图幅尺寸可略扩大,但最大不得超过1020mm700mm;对开图一般图幅尺寸为680mm460mm,图幅的标题配置在图廓外时,纵图应比标准长度小25mm。图面配置一般除比例尺不同之外,其他数学基础都有明确的规定;航海图一般采用墨卡托投影,坐标系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深度基准采用理论最低潮面,过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构思海图内容及表示方法。包括海图内容的选择,确定地理要素的制图综合原则和指标、设计和选择表示方法,确定地名的采用原则。(2)简述海图的制作流程。答:目前制作海图一般都采用计算机辅助制图,其制作流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编辑准备阶段、数据输入阶段、数据处理阶

19、段和图形输出阶段。_编辑准备阶段:即海图总体设计,确定海图的基本规格、内容及表示方法。数据输入阶段:将编图所使用的图形资料、数字资料、文字资料输入计算机的过程。数据处理阶段:通过对数据的加工,取得新编海图的过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数据预处理,包括投影、制图坐标系与比例尺的变换,高程基准面和深度基准面的改算,已经不同数据资料的格式转换;二是获取新编海图的数据处理,包括新编海图数学基础的建立、对编图数据的制图综合、图形处理与符号化以及拓扑关系的处理等。图形输出阶段:1.直接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海图;2.喷绘彩色海图;3.通过激光照排机,输出供制版印刷用的四色菲林片;4.通过数字式直接制版机,制成直接

20、上机印刷的印刷版;5.通过数字式直接印刷机可直接输出彩色海图。3.1(1)在现场采集数据之前,需要做哪些前期的准备工作?答:前期准备工作包括资料收集、现场勘探、选点埋石、方案设计。资料收集:设计单位提供了线路的首级控制网数据、测区周边国家等级的三角点和水准点资料。现场勘探:对测区的人文风俗、自然地理条件、交通运输、气象情况等调查,同时现场查勘控制点的完好性和可用性。选点埋石:在进、出口线路中线上布设进、出口点,进、出口再各布设至少3个定向点,进、出口点与相应的定向点之间要通视。为了减少垂线偏差的影响,高差不要相差太大。因为有通视要求,洞口处GPS基线不可能很长,一般要求300-500m,若小于

21、该值,应设强制对中装置,以减少照准与对中误差对短边测角精度的影响,并按国家规范要求在所选点位埋石。方案设计:根据现场勘察的情况和工程要求,编制观测方案,以确定所用设备、人员、观测方案、所需时间等。(2)满足工程需要,应选用哪些设备进行测量?并写出观测方案。答:以利用测区国家高等级三角点2个、线路首级控制网点2个、国家一等水准点1个,在进洞口与出洞口处各布设4个施工控制网点为例。设备是、选择包括双频GPS接收机6台套、数字水准仪2台套。观测方案略(对GPS测量,在设计方案中,要重点突出观测的时段数、每一时段的观测时间、要按边连接等内容;对水准测量,要明确视距、前后视距差、前后视距累计差、视线高、

22、往返高差之差等)。(3)最终提交的成果应包括哪些内容?答:最终应提交如下成果。技术设计书。仪器检验校正资料。控制网网图。控制测量外业资料。控制测量计算及成果资料。所有测量成果及图件电子文件。(4)抵偿坐标系的投影面应如何选取?答:应选择测区的平均高程面500m作为抵偿坐标系的投影面。3.3(1)地形图的地形要素指什么?等高线有什么特性?答:地形要素主要有地物、地貌,还包括图示符号。地物:地面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道路,水系及植被等就称为地物,表示这些地物的符号就是地物符号。地物符号又根据其表示的形状和描述方法的不同分为以下几类。比例符号:轮廓较大的地物,如房屋、运动场、湖泊、森林、田地等,凡能

23、按比例尺把它们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缩绘在图上的,称为比例符号。这类符号表示地物的轮廓特征。非比例符号:轮廓较小的地物或无法将其形状和大小按比例画到图上的地物,如三角点、水准点、独立树里程碑、水井和钻孔等,则采用一种统一规格、概括形象特征的象征符号表示,称为非比例符号。这种符号只表示地物的中心位置,不表示地物的形状和大小。半比例符号:对于一些带状延伸地物,如河流、道路、通信线、管道、垣栅等,其长度可按测图比例尺缩绘,而宽度无法按比例表示的吧、符号称为半比例符号。这种符号一般表示地物的中心位置,但是城墙和垣栅等,其准确位置在其符号的底线上。地物注记:对地物加以说明的文字、数字或特定符号,称为地物注记

24、,如地区、城镇、河流、道路名称,江河的流向、道路去向以及林木、田地类别等说明。地貌:地表的高地起伏状态称为地貌,用等高线表示。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等的各相邻点相连接的闭合曲线。等高线的特性如下。同一条等高线上的点,其高程必相等。等高线均是闭合曲线,如不在本图闭合,则必在图外闭合,故等高线必须延伸到图幅边缘。除在悬崖或绝壁处外,等高线在图上不能相交或重合。等高线和山脊线、山谷线成正交。等高线的平距小,表示坡度陡,平距大则坡度大,平距相等则坡度相等,因此平距与坡度成反比。等高线不能在图内中断,但遇到道路、房屋、河流等地物符号和注记处可以局部中断。(2)图根点的测量常用哪些方法完成?简要叙述一种图根

25、测量的作业流程。通常用图根导线或GPS RTK确定图根点坐标。图根导线的作业流程如下。收集测区的控制点资料野外踏勘、布点。导线测量。平差计算。GPS RTK确定图根点坐标流程如下。收集测区的控制点资料。求定测区转换参数。野外踏勘。布点。架设基准站。流动站测量图根点坐标。(3)解释“两级检查一级验收”的含义。检查验收的主要依据是技术设计书和国家规范。遵循“两级检查一级验收”的原则:作业组100%的过程检查,项目部检查和单位质检人员检查,验收有用户或其委托单位组织,包括概查和详查(5%-10%)3.4(1)作为第三方监测单位,为了顺利完成该项目,应投入哪些设备?投入设备用于完成哪些工作?答:投入的

26、设备包括双频GPS接收机、测量机器人(如TCRP1201、TCA2003等)、数字水准仪、激光投点仪等。双频GPS接收机用于首级GPS平面控制网复测、建筑物主体工程日周期摆动测量、施工控制网复测等工作。测量机器人用于建筑物主体工程日周期摆动测量、施工控制网复测、电梯井与核心筒垂直度测量、外筒钢结构测量等工作。数字水准仪用于建筑物主体工程沉降监测。激光投点仪用于控制点作竖向传递,将控制点随施工进度传递到相应楼层。(2)如何利用激光投点仪进行竖向传递?答:利用激光投点仪进行竖向传递的过程如下。用激光投点仪在0.00层(或相应的转层)控制点上,进行整平、对中。接收靶通常采用透明的刻有“+”字线的有机

27、玻璃,将有机玻璃按放在待投点层上相应的传递孔上,将激光投点仪在玻璃上的投点做上投点标记。为了消除仪器的轴系误差,则可以在0、90、180、270共四个方位投点中取其中点作为最终结果。当全部投测完成后,再用钢尺或全站仪测量投点间的水平距离。若投点间的距离与相应控制点间的距离之差在测量误差范围内,完成投点,否则重投。(3)使用全站仪放样与使用GPS RTK放样有何异同?各自的优势和使用场合有哪些?答:全站仪放样要求测站与放样点间必需通视,其放样精度不均匀,随视距长度的增加精度降低;而RTK放样时不需要彼此通视,能远距离传递三维坐标,不会产生误差累积。在高精度的放样时,如毫米级精度,只能采用全站仪放

28、样;在室内等GPS信号弱或没有GPS信号时,也只能采用全站仪放样。在具有良好的GPS信号且精度要求不是太高的场合(如5cm精度),利用GPS RTK具有很好的优势。3.5(1)测量人员进行竣工测量时,应准备哪些主要仪器和资料?答:主要的仪器包括GPS、全站仪。主要资料包括测区及周围平面和水准控制点成果资料、测区已有的1:500地形图、建筑红线定位图等。(2)竣工地形图与一般的地形图所表示的内容有什么不同?竣工地形图除了地理要素外,还要标注建筑物各条边的尺寸,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关系,竣工建筑物与用地红线、道路规划红线、电力规划线等规划控制线的尺寸,小区内部主要道路及车库入口宽度尺寸,竣工建筑楼号(

29、名),建筑物一层地坪高程,车库地坪高程、地面高程(其位置、数量等信息应与建筑总平面图一致)等;应标明所有地物的性质、用途,如小区道路、小区主次入口、小区绿化、车库入口、车间、宿舍、办公楼、配电房、物业管理、活动中心、幼儿园、公厕、通透式围墙等,当不同层有不同用途时,应加以注记说明;同时将规划路、界址点展绘于图上,并标注建筑物与其相距尺寸,标注位置应与总平面图一致,并进行来源说明,名称也应与总平面图上注记一致。(3)“竣工测量是成果资料室规划部门实施监督管理的依据,具有一定的法律意义;测量成果必须客观、真实、可靠、表达简单、明了”这样的说法是否正确?该说法是正确的。3.6(1)为完成变形监测任务

30、,除了布设变形监测点外,还布设了测量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则布设测量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目的是什么?答:布设测量基准点,是为了保证测量的基准统一,布置工作基点是为了便于测量工作,并减少测量误差。必须保证基准点的稳定性,定期进行测量、分析,工作基点与测量基准点间也必须进行测量,以得到工作基点的坐标值,同时可根据坐标值得差异,判断工作基点的稳定性。(2)对变形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是变形监测的主要工作之一,常用的方法有哪几种?答:常用的变形监测资料分析方法如下。作图分析,即将观测资料绘制成各种曲线,常用的是将观测资料按时间顺序绘制成过程线。统计分析,即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计算各种观测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和变化特征,

31、分析观测物理量的周期性、相关性和发展趋势。对比分析。建模分析,即建立数学模型,用以分离影响因素,研究观测物理量变化规律,进行预报和实现安全控制。常用的数学模型有统计模型、确定性模型和混合模型。(3)该项目完成后,提供给甲方的成果应包含哪些内容?答:应提交的成果如下。技术设计书和测量方案。监测网和监测点布置图。标石、标志规格及埋设图。仪器的检校资料。原始观测记录。平差计算、成果质量评定资料。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分析和预报成果资料。变形过程和变形分布图表。变形监测、分析和预报的技术报告。3.7(1)在给定的主要仪器配备清单中选择合适的仪器对该城市的给排水管道进行探测?答:对给水管采用地下管线仪探测,对

32、排水管采用地质雷达探测。(2)简述地下管线探测的流程。答:地下管线探测的流程如下。踏勘。方法技术的选择。管线定位。点位测量。资料整理及编制成果图件。(3)作业方给业主提交的成果资料是否全面?如不全请将遗漏的原则性内容补上。答:提交的成果资料不全,尚需提交综合管线管理信息系统。3.8(1)若测站到CP点的最短距离为25cm,则测量标志中心偏差所引起的测角误差为多少?答:测量标志中心偏差所引起的测角误差计算公式为(2)“为使相邻测段连接处利用CP控制点进行铺轨测量,保证轨道能平顺连接,应在相邻两测段连接处有1对CP控制点作为公共点进行观测。”这段描述有无不妥之处?如有,请加以改正。答:这段描述有不

33、妥之处。应改为“为使相邻测段连接处利用CP控制点进行铺轨测量,保证轨道能平顺连接,应在相邻两测段连接处有4-6对CP控制点作为公共点进行观测”。(3)进行CP平面控制网的观测时应选用什么类型的设备?如何进行CP平面控制网观测?答:CP平面控制网观测采用带自动照准功能的高精度全站仪(如徕卡 TCA2003、TCA1201等)。在自由测站点上按方向法对CP点上的棱镜进行方向、边长观测。除分段两端测站外,一般观测测站前后各3对CP点(共12个CP点)。当附近有高级控制点时,需在高级控制点上架设三脚架和安置棱镜,对其进行方向、边长观测,这时就有13个观测方向。CP平面控制网水平方向采用全圆方向观测法进

34、行观测,盘左顺时针,盘右逆时针依次观测各方向,一般观测2-4个测回。测站上观测限差为:方向观测法半测回归零差不大于6,一测回内2C较差不大于9,同一方向值两测回较差不大于6;距离和方向同测,半测回、测回间距离较差不大于2mm。4 . 2 . 3 样题分析题某新建住宅小区竣工后,需进行房产测绘,并在测绘完成后进行房屋登记。该小区共有独立楼房18 栋,其中5 栋为临街商住楼,其余为单一功能住宅楼。各楼楼型简单,均无地下室,各楼内无为多栋楼服务的共有用房。房产测绘单位人场作业前,已获得该小区竣工测量成果资料及该项目的全套设计图纸。请回答下列问题。( 1 )简述该房产测绘工程的具体工作内容。( 2 )

35、简述其中一栋商住楼房的分摊步骤( 3 )检查人员在检查工作中发现,作业人员将一个层高为2.20m 的设备层、临街用做人行道路通行的有柱通廊计算了全部建筑面积。该作业人员做法是否正确,并简述原因。答:( 1 )对竣工测量成果进行检核;房产信息数据采集(房产调查);房产要素测量;房产图绘制;房产面积测算;成果资料的检查与验收。( 2 )首先根据住宅和商业的不同使用功能按各自的建筑面积将全幢共有共用建筑面积分摊成住宅和商业两部分,即住宅部分分摊得到的全幢共有共用建筑面积和商业部分分摊得到的全幢共有共用建筑面积。然后住宅和商业部分将分摊所得的共有共用建筑面积再各自进行分摊对于住宅部分,首先计算住宅部分

36、的总建筑面积再计算住宅部分各套房屋的套内建筑面积。住宅部分的总建筑面积扣除住宅部分各套房屋套内建筑面积之和,加上分摊得到的全幢共有共用建筑面积,得到住宅部分共有共用建筑面积。用住宅部分的共有共用建筑面积除以住宅部分各套房屋套内建筑面积之和求取整个住宅部分的分摊系数,再根据各套房屋的套内建筑面积,求得各套房屋分摊的共有共用建筑面积。对于商业部分,将分摊得到的全幢共有共用建筑面积,加上本身的共有共用建筑面积,按各层的套内建筑面积依比例分摊至各层,作为各层共有共用建筑面积的一部分加至各层的共有共用建筑面积中,得到各层总的共有共用建筑面积。然后再根据层内各套房屋的套内建筑面积按比例分摊至各套,求出各套

37、房屋分摊得到的共有共用建筑面积 。( 3 )房屋建筑面积系指房屋外墙(柱)勒脚以上各层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包括阳台、挑廊、地下室、室外楼梯等,且具备上盖,结构牢固,层高 2.20m以上(含 2.20m )的永久性建筑。因此,层高 2.20m的设备层计算全部建筑面积正确。临街楼房、挑廊下的底层作为公共道路街巷通行的,不论其是否有柱,是否有维护结构,均不计算建筑面积。因此,临街用做人行道路通行的有柱通廊计算了全部建筑面积不正确。5.2.3 样题简答题变更地籍测绘工作中,界址发生变化的宗地如何进行界址测量?答案:变更地籍测绘一般采用解析法,测量人员应首先检测原控制点及界址点的精度,确认无误后再进行变

38、更测量。对界址发生变化的宗地进行变更地籍测绘,在增设新界址点前,应利用原有宗地草图测绘数据及界址点坐标,检查原界标是否移动或丢失。如移动、丢失,需要恢复界标,然后取得有关指界人同意后埋设新界标。对废弃的界址点不需恢复。对新增宗地的变更地籍测绘,若利用原测绘数据资料,应对原资料进行检查。界址点的检查方法一般有检查界址点与邻近界址点或邻近地物点的距离、解析法检查界址点坐标两种。检查结果满足表5-2-1精度要求的,保留原测量数据。检查结果不满足精度要求的,如果对原测量数据有把握肯定是明显错误的,或经分析这是由于原测量精度低造成的,则以新测量数据为准。变更地籍调查时,未废弃的界址点使用原编号,废弃的界

39、址点编号不应重复使用,新增界址点编号在最大界址点号后续编。已损毁的界标,可根据已有界址点坐标成果,现场采用放样方法恢复界址点,界址点放样的精度应符合界址点测量的精度要求。宗地分割或边界调整时,可预先准备好放样数据,测设新界址点的位置,设立界标;在分割双方及有关方面同意的情况下,也可现场先设置界标,然后解析测量界标的坐标。变更地籍测绘工作中,地籍测绘成果资料的变更包含哪些内容?答案:变更地籍测绘成果资料的变更有:宗地面积变更、地籍图及宗地图变更、界址点坐标册变更、面积汇总表及统计表变更等。变更地籍测绘的技术、方法与初始地籍测绘有何区别?试用文字简述制定土地权属调查工作中地籍测绘的工作流程,并简要

40、说明每个环节的主要工作。答案:变更地籍测绘的技术、方法与初始地籍测绘相同。地籍测绘主要包括地籍控制测量、基本地籍图测绘、界址点测量、宗地图编制、宗地面积量算、质量检查和成果提交共7项工作。地籍控制测量:包括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和地籍图根控制测量两项主要工作内容。基本地籍图测绘:包括基本地籍图测绘和基本地籍图的编制两项主要工作内容。界址点测量:包括界址点位置的确认和野外界址点测量的实施两项主要工作内容。宗地图编制:宗地图时土地证书和宗地档案的附图,一般用32开、16开、8开纸,从基本地籍图上裁切获取,宗地过大或过小时可调整比例尺,一般采用1:200、1:500、1:1000、1:2000等。宗地图的

41、制图标准依据相关的地籍图图式。宗地图面积量算:一般是以外业实地测量的界址点坐标为依据,采用规范(或技术设计)要求的计算方法,界址线边长的计算结果以米为单位,按四舍五入的原则取值小数点后一位;面积计算单位为平方米,计算结果按四舍五入的原则取值到小数点后一位。质量检查:主要包括地籍平面控制检查、基本地籍图检查、界址点检查、宗地图检查以及面积计算检查。成果整理与提交:技术设计书。地籍平面控制成果(包括原始手簿、计算书、各级控制点成果表等)。基本地籍图。宗地图。界址点成果表(包括宗地面积计算书)。质量检查报告、技术总结报告。5.3(1)制定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工作流程。答: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整体工作主

42、要包括资料准备、正射影像数据(DOM)制作、内业解译判读、外业实地核实测量、内业编辑、面积计算、数据成果检查、成果整理与提交共8个环节,其流程下所示。资料准备正射影像数据制作内业解译判读外业实地核实测量内业编辑面积计算数据成果检查成果整理与提交(2)根据案例,对土地利用现状工作流程中的各个环节提出具体的工作内容和技术要求。答: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整体工作来讲主要包括资料准备、正射影像数据(DOM)制作、内业解译判读、外业实地核实测量、内业编辑、面积计算、数据成果检查、成果整理与提交共8个环节。资料准备: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的资料准备环节,是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的基础性技术工作,主要需要准备的

43、专业资料如下。县级以上行政界线资料。该地区市、区(县)建成区土地权属调查成果。该地区乡、镇和村级土地权属调查资料。该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资料。该地区以前所有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资料。覆盖该地区的国家四等平面控制点资料。相关的其他技术资料等。正射影像数据(DOM)制作:该环节是为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准备工作底图。按照国土资源部的有关规定,土地利用现状调查采用的基本工作底图一般以DOM为主。相关比例尺的要求:农村土地调查1:1万为主,荒漠、沙漠、高寒等地区可采用1:5万比例尺,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城乡结合部,可根据需要采用1:2000或1:5000比例尺,城镇土地调查宜采用1:500比例尺。内

44、业解译判读:内业解译判读是指根据DOM影像纹理、空间和色彩特征对影像上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信息进行判读、判译和判绘,最终形成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内业原图。外业实地核实测量:外业实地核实测量包括:图斑范围的核实确定、新增及变化地物的补测和判绘、地类核实确认和数据整理共4项主要工作。内业编辑: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的内业编辑主要包括数据编辑、图形编辑、数据接边和图幅整饰共四项工作。面积计算: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工作的面积计算主要是完成各种图斑与图斑地类面积的计算工作。数据成果检查: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数据成果检查主要包括空间参考系、精度与完整性检查、逻辑一致性、表征质量和附件质量共五个方面。成果整理与提交

45、: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工作结束后,一般须提交的主要成果如下。技术设计书。标准分幅正射影像图。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图。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汇总表。原始调查图件及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薄。新增地物补测原始记录数据。数据文件。工作报告、技术报告、检验报告。6.2.3 样题1.简答题测定界桩点平面坐标的测量方法有哪些?答案:界桩点的平面坐标,宜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定位测量、光电测距附和导线、光电测距支导线、测边测角交会等方法进行测定。当点位中误差小于或等于1m时,采用GPS定位测量。2.分析题(1)请根据上述条件和相关要素,编写1253165号界桩的边界点位置说明。答案:1253165号界桩为单

46、立双面实质界桩,位于B省威义县武家庄镇西洼村与A省丽山县李家堡镇东北接壤的南贵公路西侧(东经1045738.5,北纬261823.7),高程为572.6m。在坐标方位角22710,距离823.0m处为无名山头;在坐标方位角5715,距离96.7m处为公路指路牌;在坐标方位角18000,距离51.6m处为公路238公里桩。(2)请根据上述条件和相关要素,编写1253163号界桩至1253166号界桩这一段边界的边界线走向说明。答案:从1253165号界桩起,边界线向东穿过南贵公路后沿山脊上山,经652m高地到637m高地,再向东偏东南顺沟下至美林河底后,转南偏东南沿美林河河道中心线顺流下行至桃花岛东南侧河道约460m处,转西南上岸经450m洼地后,再大体向西偏西南沿山脊上到610m高地,又沿山脊下到鞍部,跨一乡村路后,继续沿山脊上至605高地,再下至1263166号界桩。这段界线长度为9.8km。7.2.3 样体简答题(1) 航摄仪在哪些情况下必须进行检定?检定的项目有哪些?答案: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进行检定:距前次检定时间超过2年;快门曝光次数超过20000次;经过大修或主要部件更换以后;在使用或运输过程中产生剧烈震动以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