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高考诗歌鉴赏之思想和情感教学内容.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3768226 上传时间:2024-07-1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高考诗歌鉴赏之思想和情感教学内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高考诗歌鉴赏之思想和情感教学内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高考诗歌鉴赏之思想和情感教学内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高考诗歌鉴赏之思想和情感教学内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高考诗歌鉴赏之思想和情感教学内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高考诗歌鉴赏之思想和情感精品资料二、准确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准确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是诗歌鉴赏类题目答题的关键所在。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对于直抒胸臆类的作品来说并不难,但我国古代诗歌大多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类的,比较含蓄。因此要准确把握诗歌中的主要内容和情感,必须要学会捕捉并分析诗歌中的一些重要信息,掌握一些古代诗歌在内容和情感方面的普遍规律。把握诗歌中的内容和情感,一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思考。(一)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和诗人的生活经历等重要信息。评论要知人论世,要准确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情感也必须对诗歌及诗人的背景资料有所了解。这些信息有的要靠平时积累,有的可以从诗题、注释或题

2、目题干中得到。阅读诗歌要“三注意”: 一要注意题目,有些题目本身就具提示性:象杨炯的从军行、李白的越中览古送孟浩然之广陵、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杜甫的春夜喜雨等等。二要注意作者,一般考试出题选取诗文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思想及其创作风格的诗作,如李白、王维、柳永、辛弃疾等人的作品。三要注意注释,注释是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虽短短几字,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此外,有时介绍作者也暗示了考生本诗的写作风格。例1: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

3、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有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_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七绝,然后回答问题。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白居易写这首诗时,正宦游在外,夜宿于邯郸驿舍中。(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说当时作者怀有一种怎样的心情。_练习2阅读下面这首七绝,然后回答问题。夏意 苏舜钦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注苏舜钦;北宋诗人,主张改革,被削籍为民,于苏州修建沧浪亭,隐居不仕,夏意作于此时。(2)你认为

4、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呢?根据你的理解结合原诗,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100字左右。_(二)把握对理解诗歌内容有重要作用的关键词句。1、把握诗歌中对揭示诗歌内容和主旨有重要作用的字词。这些字词往往被称为诗眼。不过古诗中的“诗眼”大致分为两类:一是表现为一首诗思想的凝聚点,表达作者情感,揭示诗歌的主旨,这是全诗的诗眼。二是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词语,或增强诗歌的形象性,使诗歌充满情趣,给人以丰富的想象;或使诗意更精确,或使诗句翻出新意,这是局部的诗眼。在这个部分主要谈对理解全诗有帮助的字词,也就是第一种诗眼。例1:高考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三江小渡 杨万里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

5、开。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注】将:行,流过。(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_练习1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 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_练习2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戎昱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前人评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那么诗中写“归梦”是为了说明什么?你是否同意“归梦”是本诗诗眼的这种说法?为什

6、么?_练习3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 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 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 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 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 怅然吟式微。这首诗中以_字作为全诗的核心。作者最后“怅然吟式微”又与这个字有什么关系?_2、把握诗歌中的关键句。诗歌中的关键句包括:直抒胸臆的句子。表现人物形象复杂内心的句子。带有生活情趣或人生哲理的句子。运用多种表达技巧的句子(在下一章节中详细介绍)等。例1:上海春季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小重山 岳飞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7、将欲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这首词的主旨句是_例2:高考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做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感情?_例3: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终南别业 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诗人善于以画家之眼观物,也擅长用画家之笔描绘景物,诗中“_,_。”二句,天然一幅山水画,既描绘了眼前美景,又鲜明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空寂与意趣的闲适。练

8、习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魏万之京 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这首诗中的哪一联表达作者对魏万的劝勉之意,作者劝勉内容又是什么?_练习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渡汉江 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按理说,诗人接近家乡应该是“近乡情更切”然而诗中用了“近乡情更怯”一句,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练习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本诗中最富有哲理的一句话是_,_。它

9、蕴含的哲理是_(三)了解诗歌中的景物特点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了解诗歌中的景物特点,主要就是要分析诗歌中出现的意象的特点。一首诗歌从表面上看是词与词的连缀,而从艺术构思的角度看便是意象的组合。意象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寄托了主观思想感情的客观物象。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一句就是将三个意象剪辑在一起,营造一种衰败、凄凉、孤寂的氛围。抓准意象是理解诗歌内容的重要环节,而分析意象就能得出诗歌中物象背后所蕴含的属于作者的思想感情。例1: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正官叨叨令 无名氏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

10、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注侬:我 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 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 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在古诗中常常要透过诗人所写的意象去把握诗人抒发的情感,以至于对于某些情感常常会用一种反复出现的意象来表达物象的情趣和意味。由于有些意象代表了本民族长久以来共同的情感体现,就产生了我国古代诗歌中带有约定俗成特点的常见意象。练习1 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在这

11、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练习2 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闻雁韦应物寒塘赵嘏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1)这两首都是抒发。(2)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_练习3 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完成题目。红梅 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注 诗老:指苏拭的前辈诗人石曼卿。1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使用拟人手

12、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13、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_练习4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题目。早梅 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

13、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本诗中诗人是如何借寒梅意象展示自我形象的?_练习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题目。白鹭图 刘羽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花公子立芳洲。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_练习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题目。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一句中所运用意象要表达怎样的内涵?_练习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题目。卜算子咏梅 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14、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首词作借梅花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_(四)体会作者在诗歌中营造的意境。王国维说“诗以有境界自成高格”,这里所谓的境界就是意境,“意”指蕴涵在诗歌中的思想感情,“境”是指作品描绘的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图景。意是境的灵魂,境是意的载体。意境就是情与境、心与物的和谐统一。对意境的把握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在脑海中再现诗人描绘的画面;二、把画面中没有写到的那一部分想象补充出来,使之区域完整;三、领会画面背后无限深远的意蕴。例1:高考广东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 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

15、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_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山居秋暝 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这种意境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_练习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漫成一首 杜甫江月人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这首诗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组合成了一种怎样的意境?_练习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踏莎行

16、 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注这首词是秦观在宋哲宗绍圣四年,由于“元佑党人”的牵连,被贬郴州时的作品。秦观的这首踏莎行通过对孤馆、杜鹃、郴江等许多意象的描写,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和性格特点?_练习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首诗通过缺月、疏桐,、幽人、孤鸿等意象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

17、练习5:比较阅读下列两首元曲,回答问题。 【越调】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双调】沉醉东风秋景挂绝壁松枝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 如果从作品的意境及作者表现的情感角度出发,你更喜欢这两首中的哪一首?为什么?_(五)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1、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同情人民的疾苦。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2、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保家卫国的决心。

18、如王昌龄从军行。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3、思乡怀人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4、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永遇乐京

19、口北固亭怀古。抒发人生短暂或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白将进酒。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5、长亭送别 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例1:高考重庆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溪 梅尧臣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短短蒲茸齐似剪,守平沙石净于筛。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自唐以来,古人作诗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

20、源”,即是说诗人既要以自然为师,从自然景物中捕捉形象,又要在内心深处引发思想情感。请指出在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并说说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趣,又是如何体现的。(1)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_(2)体现的思想情趣:_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这首词描写了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陆游通过这一人物形象,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情感? 练习2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塞下曲 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

21、楼兰。(1)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练习3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以下问题。望江南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你从中读出了作者的什么样思想感情?_练习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江城子 五代欧阳炯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始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作者在这首词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_练习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渡荆门送别 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本诗主要描绘山水,然而仔细揣摩,作者另有寓意。请简要分析其寓意。_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勾勒出荆门的壮阔景观,与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可比功力。有人认为李白是行舟游览,杜甫则是停舟细看。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4分)_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13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