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硕士学位培训课件.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3765721 上传时间:2024-07-17 格式:DOC 页数:65 大小:4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硕士学位培训课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硕士学位培训课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硕士学位培训课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硕士学位培训课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硕士学位培训课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分类号 S-1 学 号 硕 士 学 位 论 文滨海县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RESEARCH ON THE RURAL LABOR TRANSFERS IN BINHAI COUNTYBySupervisor:Professor Tang GuohuiA DissertationSubmitted to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For the Masters Degree of the ScienceNanjing Agricultur

2、al UniversityApril. 2010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原 创 性 声 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需亲笔)签名: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南京农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

3、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学位论文。保密,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学位论文属于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学位论文作者(需亲笔)签名: 年 月 日导师(需亲笔)签名: 年 月 日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 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

4、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作 者 签 名: 日 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 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作者签名: 日 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

5、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作者签名:日期: 年 月 日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I绪 论1一、研究目的及意义1二、国内外研究概况2(一)国外研究理论2

6、(二)国内研究理论3三、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4(一)研究方法4(二)研究内容5四、创新之处与不足5第一章 滨海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7第一节 滨海县农村劳动力概况7第二节 滨海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8一、转移的农村劳动力正由体力型向技术型转变8二、转移的农村劳动力逐步呈现年轻化9三、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相对稳定9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对滨海县“三农”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0第二章 滨海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3第一节 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就业竞争力较弱13第二节 部分农民对劳动力转移的认识不足14第三节 劳务市场体制不健全16第四节 城乡结构矛盾明显17一、城镇化进程明显滞后于工业

7、化进程18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成本不断增加18第五节 劳动力就业环境不宽松19第六节 产业转型期需求存在不定性20第三章 滨海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思路与建议23第一节 创新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思路23一、加强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领导23二、加大政府对劳动力转移的投入力度24三、加强思想教育24第二节 加快二、三产业发展步伐25一、加快发展中小企业25二、加大农业产业化经营力度25三、加大土地流转力度27四、重视产业的转移与承接27第三节 加快城镇化进程28一、城镇化在转移农村劳动力方面的优势29二、加快推进城镇化的措施30第四节 增加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30一、保证义务教育,提高农民基础文化素质31

8、二、加强职业教育,提高农民技术水平31第五节 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务市场32一、大力发展劳动就业中介组织33二、给予农村进城劳动力市民待遇33三、完善对外劳务输出机构服务品质34第六节 解除农民工后顾之忧34一、消除体制性障碍35二、关注留守儿童35三、扩大养老医疗保险36四、“筑巢引凤”,解决劳务“回流”问题37第七节 统筹兼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37一、统筹城乡在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37二、对滨海县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劳动力转移的建议37结 语39参考文献41致 谢45滨海县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摘 要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接近9亿,占全国人口70;农业人口达7亿人,占产业总人口的5

9、0.1。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和谐社会的实现,重点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的滨海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村发展还滞于一个中等偏后水平。“三农”问题不仅影响着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而且事关全县社会的安定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实现。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社会小康,已经成为滨海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就是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推动农村土地集中耕种,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作为一个农村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县,尤其是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城乡就业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如何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促使农村人口与资源环境

10、的协调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并推动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已成为当前滨海、乃至整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论文通过实地调查,针对目前滨海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中存在着劳动力素质偏低、部分农民对劳动力转移的认识不足、劳务市场体制不健全、城乡结构矛盾明显、劳动力就业环境不宽松、产业转型期需求存在不定性等六个方面的问题。着重分析了劳动力转移给农民、农业、农村三个方面带来的影响。提出了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一个相当浩大的社会经济系统工程,不能仅依靠农业农村内部解决,必须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才能使劳动力要素在更大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才能为农村就业开辟新的空间,为促

11、进农民增收搭建新的平台。重点从创新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思路、加快二、三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城镇化进程、拓展劳动力输出空间、增加对农村人力资源的投入和开发、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解除农民工后顾之忧、明晰土地产权、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等九个方面,对滨海县劳动力转移工程提出了建议。关键词:滨海县;农村劳动力;劳动力转移RESEARCH ON THE RURAL LABORTRANSFERS IN BINHAI COUNTYABSTRACTChina is a big agricultural country, which has nearly 900 million rural population,

12、accounting for 70%,and 700 million agricultural population, accounting for 50.1%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of industries. At the Seventeenth Party Congress we set forth the great goal of building a comprehensive harmonious society, However the difficulties and focus of the realization is in rural area

13、s and the key is the farmers.Binhai County located in the southeast coast of China is a large agricultural county,The rural development is also stagnant at a post-middle-level.The three rural issue are also the basic problems to achieve well-off farmers.Not only affects the entire countys economic d

14、evelopment, but also bears on the countys social stability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well-off society. Increasing farmers income and achieving a well-off rural society has become a comprehensive priority to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 in Binhai. To enrich the peasants,the peasants must be transferre

15、d and wehave totransfer rural surplus labor out,increase the wage income of the farmers,promote to concentrate rural land to farm,speed up the pace of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As a developing country with large rural population, especially in the current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16、and the obvious contradiction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employment situation, how to reduce the surplus rural labor,carry out the changes in the wa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population,and the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motivate the

17、farmers income continuously and propel Chinas sustained economic growth, has become Binhai or even the whole country one important issu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thesis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f Binhai, It mainly analyzes from six aspects, the current quality of rural labor force

18、 in Binhai is low, that some farmers have lack of knowledge about the transfer of labor, that the labor market system is not perfect,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structure is apparent,that the employment environment is not easy,and that industry demand in transition is still uncertain

19、in the financial crisis. It focu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three aspects farmers,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from the transfer of the labor force. and also proposes the current employment of the transfer of the rural labor force is a vast engineering of socio-economic systems, not just rely

20、on the settlement within agriculture and rural areas, but need to establish and perfect a unified labor market, and strive to expand labor export markets, actively promote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order to make its labor elements flow freely in a larger context and optimize the distribution of

21、 resources , open up new space for rural employment and build a new platform for the promotion of peasant incomes. The focus is to give advice on the transfer of the labor of Binhai from the following nine areas including changing the work ideas from innovating the transfer of rural labor force, spe

22、eding up the pace of 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and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expanding labor-output space, increasing investment in rural human resources and development, establishing a unified labor market, lift migrant workers worries, clearing the land property rights, p

23、romoting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KEY WORDS: Binhai County;the rural labor force;the transfer of labo绪 论一、研究目的及意义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增强我国农业产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是建设现代农业、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当前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和全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数量激增的背景下,城镇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层次也不断提高

24、,这就要求各级要深入地开展劳动力市场对农村劳动力需求层次的研究,并根据市场需求层次进行分层开发与转移研究和实践,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外出务工人员的就业竞争能力,实现农村劳动力“转得出、增收入、稳得住、能致富”。作为苏北的一个以农业人口为主的农业大县-滨海县来说,截止2008年底,全县114.59万农村人口中,农村劳动力总数为38.6万人,剩余劳动力为6.2万人。全县面临着大量农村劳动力需要有效转移的问题。近年来,我国政府提出了加快城镇化发展战略,通过城镇化建设,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而从根本上实现农民增收、农民致富的目标。农民通过向城市转移,最终实现农民市民化是解决农村劳动

25、力的最终途径,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但是,各级政府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从政府的角度来讲,在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如何在全球金融危机下,更好地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快速转移和有效转移,是一个迫切需要在理论和实践过程中得到解决的问题。围绕农村劳动力转移这一课题,无论是在理论探索还是在实证分析乃至具体的政策措施研究方面,都已经成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焦点,也产生了很多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但是,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本身具有历史性、地域性的特点,因而对于不同的历史阶段以及国家和地区而言,历史文化传统和政治背景的不同,必然也会给各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农村劳

26、动力的转移打上独特的烙印。本论文以国家大政方针为指导,以滨海县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为基础,展开调研,通过对滨海县劳动力转移现状、特征以及在转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点进行分析,为全面而扎实地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从而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同时也对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出了相关建议。因而本研究理论对于滨海县乃至与滨海具有相同地域特色的地区来说,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二、国内外研究概况(一)国外研究理论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外学者作了很多的研究,形成的理论比较多。国外的有:刘易斯二元经济论。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的劳动力流动与两部门结构发展

27、模型中(1954),将一国经济分为两个部门,一个是与外部世界相联系的现代城市部门,另一个是与自给自足相联系的传统农业部门。刘易斯认为,在允许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条件下,只要现代部门劳动力的工资水平高于农业部门劳动力的平均收入水平,相对于现代部门所提供的就业机会来说,来自农业部门的劳动力供给具有无限性。这样,现代部门具有了不断增大资本积累和实现规模扩张的内在机制。因此,只要现代部门能够不断扩张,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会持续下去,一旦农业剩余劳动力消除,劳动力就会像其他生产要素一样变得稀缺起来。这时,现代部门对劳动力的进一步需求就会引起劳动力价格的上升。然而,刘易斯模型是建立在充分就业的假设基础上的,它

28、不能够解释为什么在城市已存在大量失业人口的情况下,农村劳动力仍然继续向城市流动这一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事实。 Lewis,WArthur.“A model of dualistic economic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54:212-235.刘易斯提出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型的开创性在于不是停留在对二元经济结构的描述层面,而是由这种落后状态推论出一种发展模式,提出了一整套内容广泛的对内对外经济改革建议,为发展中国家指出了一条道路,加速了农村劳动力要素从农村向城市的单向流动。拉尼斯费景汉转移模型 。针对刘易斯模型的缺陷,费景汉与拉尼斯提出了二元经济发展的三阶段模型

29、(John C.H.Fei,1964)。美国发展经济学家拉尼斯(GustavRanis)和美籍华人发展经济学家费景汉是刘易斯模型的继承者。他们在1961年发表的题为经济发展理论的重要论文中提出了拉尼斯-费模型(Ranis-Feimodel),在1964年又合著了劳动剩余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扩展了他们的模型及其理论。拉尼斯一费模型仍然是建立在二元结构的分析方法上,直接以刘易斯模型为出发点,明确引入了农业产量剩余的概念,提出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和农业剩余增加是直接决定经济能否顺利发展的内生变量,并重视农业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性,认为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而出现剩余产品,是农业劳动力向工业流动的先决条件

30、。其模型把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之间的发展关系清楚地表示出来了,并根据农业劳动边际生产率等于零、大于零小于不变制度工资和大于不变制度工资,把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分为三个阶段。此模型假设由于制度性原因,农业部门的工资水平是固定的,在此基础上将经济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农业劳动力的边际产品接近于零(农业部门劳动力转移的机会成本很小),劳动力是无限供给的。第二阶段,农业劳动力的边际产品大于零,但低于“制度工资”水平,农业部门存在“隐蔽失业”。第三阶段,当农业边际劳动生产率上升到“制度工资”的水平,就意味着整个经济完全商品化了,经济发展将由二元的劳力剩余型经济转化为一元的资本主义经济。在这一阶段,

31、由于农业生产实现了资本化,因此工业部门要想通过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扩大再生产就必须在劳动力市场上与农业部门展开竞争,而竞争的前提条件是必须使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大于或等于农业部门的边际生产率水平。结果,导致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也将加速增长。托达罗城乡“预期”模型 。托达罗的城乡劳动力转移“预期”模型如下: M=f(d) f0 d=pw-r 式中,M表示从农村迁入城市的人口数,d表示城乡预期收入差异,f0表示人口流动是预期收入差距的增函数。式中,w表示城市实际工资水平,r表示农村实际收入,p表示就业概率45。 谭崇台.发展经济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托达罗城乡劳动力转移“预期”模型补充了刘易斯

32、费景汉拉尼斯模型,完善了二元经济理论。托达罗模型强调农业与工业发展同等重要,指出单靠工业扩张不能解决发展中国家城市失业问题,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才是解决城市失业和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出路等观点更加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乔根森农业转移理论。论证了农业是二元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改变了人们把二元经济发展仅仅归结为农业剩余劳动向工业部门转移的简单结论和传统认识。该文认为,人均高收入与工业人口的高比率有关,而人均低收入与农业的高就业比率相联系。乔根森认为只有农业发展了,农业部门才有可能向工业部门提供追加劳动力;工业发展不取决于资本规模大小,而取决于有没有农业剩余,影响经济长期

33、发展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人口规模和农业剩余。当农业人均产出率达到人均农产品消费的临界水平时,人均收入的增加额就会转向对工业品的需求上,这时便出现了农业剩余。在这个前提下,农业人口才有可能向工业部门转移。他的论点可以概括为:(1)农业人口,包括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的根本原因在于消费结构的变化,是消费需求拉动的结果。(2)农业人口向工业部门转移的基础是农业剩余,而非农业部门存在边际生产率等于零和低于实际工资的剩余劳动。(3)农业剩余是指农业部门产品的增长快于人口的增长,经济增长超过人口增长是必然的,农业剩余的出现也是必然的。(4)在农业人口向城镇工业部门转移的过程中,工资水平并非固定,而是不断

34、上升的。(二)国内研究理论国内学者围绕农村劳动力转移决策问题也进行了大量研究,但从总体上来看,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集中于研究经济因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决策的影响;第二是集中于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性别、年龄以及受教育程度等人口学特征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决策的影响;第三是考察宏观政策变化尤其是发展战略以及户籍制度的变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决策的影响。高国力在“区域经济发展与劳动力迁移”中,基于托达罗预期收入模型,把预期收入具体化为区域经济收入差距。他认为经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区域经济发展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分为经济发展水平因素和经济结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劳动力

35、转移越活跃,其转移水平也越高。因为从微观个体转移的经济原因分析,每个人转移的经济动机总表现为从经济条件差的地区向经济条件好的地区转移,因此研究区域间劳动力转移必须考虑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对差距因素。另外一方面从广义上讲,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动机除了追求高收入外,追求理想的就业机会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就业机会除了与经济增长速度有关外,主要依靠当地的就业结构。而就业结构与当地的经济结构是紧密相关的。因此区域经济结构的差异也是研究区域间劳动力转移的一个重要变量。“外来农民工”蔡昉:劳动力迁移的两个过程及其制度障碍,社会学研究2001年第4期。课题组的研究结果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蔡昉从具有较低的务农收入的

36、农民最有可能作出转移决策这一角度出发,得出相对收入差距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的结论。但他后来的另一项研究则得出最具有转移意愿的既不是最穷的地区,但也不是最穷的农户的结论,这两个结论似乎自相矛盾。综上所述,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国内外众多学者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形成了较多的理论文章,提出了很多针对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结论和有益建议。通过对现行农村劳动力转移实际调查和理论文章的整理发现:目前,还没有在金融危机下如何更好的转移农村劳动力的研究文章。过去的学者研究的劳动力转移理论也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缺点。如:在刘易斯的观点中忽视了农业自身的发展在二元经济中的作用。费景汉拉尼斯模型在农村

37、劳动力要素转移的过程中,虽然考虑到了这种劳动力要素从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时,会引起农业劳动力的边际产品的变化,避免了刘易斯模型所带来的这种局面,但是此模型有一个很强的潜在假定:即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要素已经和土地要素及资本要素充分结合了,这一点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并不相符合。三、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一)研究方法论文采用实证分析、比较分析、总结归纳、调查研究等方法,通过对滨海县的调查研究,采用实证、比较等分析方式,力求使研究的理论更为系统、更为全面、更加科学,为在金融危机下,加快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实现农民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寻求可行之路,为政府进一步强化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决策参考。(二)研究内容本论

38、文共分五个部分,其中绪论部分介绍了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和内容、论文的创新和不足。论文的主要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介绍了滨海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滨海县劳动力与给耕地资源概况;滨海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第二章介绍了滨海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三农发展的影响。劳动力转移拓宽了农民就业和增收渠道;劳动力转移加快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劳动力转移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第三章面对金融危机滨海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部分农民对劳动力转移的认识不足;劳务市场体制不健全;城乡结构矛盾明显;劳动力就业环境不宽松;产业转型期需求存在不定性。第四章介绍了

39、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途径思路建议。创新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思路;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步伐,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城镇化进程,从根本上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拓展劳力输出空间,提高劳务输出质量;增加对农村人力资源的投入和开发,全面提高劳动力素质;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农民工后顾之忧;明晰土地产权,促进农民分工分业和有效转移;统筹兼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四、创新之处与不足本文采用实证分析、比较分析、总结归纳、调查研究等方法,以盐城市滨海县农村劳动力转移为例,采取个案分析,探询作为农业大县、经济比较落后的滨海县,如何在金融危机爆发的

40、情况下,做到合理、有效、快速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社会小康的目标,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中得出的结论既有地域性,又有普遍的代表性。由于受自身和研究对象的条件限制,文中有些数据采集未能做到十分精确,文章的理论性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第一章 滨海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滨海县位于江苏省东北缘、盐城中东北部,西南与阜宁县相连,西与涟水县接壤,南襟射阳河、苏北灌溉总渠与射阳县毗邻,北依废黄河、中山河与响水县相望,西枕204国道,苏北灌溉总渠横穿东西境。第一节 滨海县农村劳动力概况 滨海县全县总面积为1915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667.4平方公里,滩涂面积

41、(主要指:海堤外与海岸线之间)38.02平方公里。全县耕地面积9.4万公顷,林桑果地为5.6万公顷,林堤占地236.93公顷,城镇居民、工业、交通等非农业占地1.6万公顷。 本论文中有关滨海现状的数据及图表,均来自滨海统计年鉴2008.03 (见图1-1) 图1-1 滨海县土地资源结构比例图The mix of land resources, coastal county map滨海县水域面积209.58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10.85%,其中河流面积1.4万公顷,占总水面的66.41%,坑塘水面6983公顷,占33.58%。整个经济基础与苏南相比较为落后,农业发展缓慢,农村人口较多。据统计,

42、在滨海县114.59万农村人口中,农村劳动力总数为38.6万人,剩余劳动力6.2万人。2008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7.9亿元,其中一产完成增加值26.7亿元;二产完成增加值46.2亿元;三产完成增加值35亿元。全县完成农业总产值57.64亿元,同比增长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32元,同比增长19.3%;农民人均纯收入5343元,增长13.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3.93亿元,比年初净增加4.56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8.62亿元,增长25.3%。由于加大农村劳动力内转外输组织和培训力度,年内新转移劳动力2.67万人,其中就地转移7300人。2008年,滨海农村外出务工人数为22

43、.6万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25%,占全县农村劳动力总数的 58.6%,在农村富余劳动力中还有13.6万人尚需转移。第二节 滨海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滨海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虽然与苏南等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区别,但是,由于滨海县也属于最早的沿海开放城市,总体说来与农村经济发展基本还是同步的。在经历了建国以来的“封闭单一”、改革开放后的“起步”、治理整顿时期的“减速”、邓小平南巡讲话后的“加速”和1995年以来的“稳定”转移五个阶段后,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党的十七大以来,随着“三农”政策的不断推进,农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农村劳动力转移有了新的舞台,农民增收有了新的契机。纵观目前劳动力转移形势,滨海县

44、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转移的农村劳动力正由体力型向技术型转变2006年以前,滨海县外出务工人员从事的主要是手工制造业(鞋厂、玩具厂、编织厂、电子厂)、建筑业、社会服务业、餐饮业等体力型行业,占外出人口的82%左右,从事办公室、电脑操作、机械维护等技术型工作的人员只有18%左右。近年来,随着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不断深入推进,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素质不断提高,加之职业教育发展迅猛。目前,滨海县有现代教育中心、电子中专等技术培训学校4家,每年可吸纳初中毕业生及短期培训人数近万人,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素质不断提升。通过培训,这些外出务工者在专业技能、法律意识、道德观念、思想水平等诸方面都有

45、明显提高,外出劳动力中中青年和具有一定文化或劳动技能者增多,从事的行业也正在由体力型向素质型转变,就业以第二、三产业为主。根据2008年5月份的抽样调查显示,在调查的18-30岁的2300名外出人员中,有1205人从事第三产业,占调查人数的52.4%;有1062人从事第二产业,占调查人数的46.2%;而在农业生产中为他人打工的只有33人,占调查人数的1.4%。(见图1-2)图1-2 18-30岁劳动力中从事三种产业的比例结构图18-30 years old in the labor force engaged in the proportion of three industries char

46、t二、转移的农村劳动力逐步呈现年轻化根据对滨海县15个乡镇350户的家庭调查,2008年,从事二、三产业的238个劳动力中,16-20岁的占13.9%, 比从事农业的高12.8个百分点, 21-50岁的占80.6%, 比从事农业的高17.1个百公点,51岁以上的占5.5%,比从事农业的低29.9个百分点。(见表1-1)表1-1 从事二、三产业结构比例图secondary, third industrial scale plan二、三产劳动总人数16-20岁人数所占比例与从事农业相比21-50岁人数所占比例与从事农业相比50岁以上人数所占比例与从事农业相比2383313.9%+12.8%19280.6%+17.1%135.5%-29.9%注:表中的数据来自于2008年12月份自己对滨海县15个乡镇的抽样调查三、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相对稳定近年来,随着国家鼓励和保护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政策的出台,户籍制度、子女入学等政策进一步放宽,土地承包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使更多想出去打工的农村劳动力成为可能,转移就业的稳定性有所增强,出去的劳动力可以将土地转包给他人耕种,或出钱请人代耕,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因此农村劳动力不再像以前那样一到农忙季节就要急匆匆地赶回家去抢种抢收,而是相对固定地、常年性地在外务工。根据调查,2008年,滨海县农村劳动力一年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