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三-Y-历史必修3知识结构图(知识网络图解) 定义: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上出现了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这些学派针对社会和学术问题互相批驳、诘难,彼此吸收、融合,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百 背景: 经济上:井田制瓦解 政治上:分封制崩溃 (启示: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 阶级关系上:“士”阶层活跃家 思想文化上:私学兴起,“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根本原因:社会大变革争 创立 核心: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民本:以德治民。 儒家 孔子 礼:“克己复礼”,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鸣 教育: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代表 继
2、承 孟子: 发展“仁”,主张“仁政” “民贵君轻” 性本善 发展 荀子: “仁义”“王道”“以德服人” “君舟民水” 性恶论 道家 创立:老子 “道”是万物的本原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无为而治 小国寡民 继承:庄子(战国) 世界万物是相对的; 放弃阶级观念 法家:韩非子(战国) :以法治国(有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墨家:墨子(战国) “兼爱”; “非攻”; “节俭”; “尚贤” 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背景:可能性:汉朝经济恢复,国力增强。 必要性:汉初“无为而治”导致社会潜伏着危机,需要加强中央集权。 为了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和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罢 内容 为了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黜 为了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思想方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百 政治方面: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尊儒 教育方面: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兴办教育、提倡儒学。家 措施: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在中央:兴办太学,提高了儒学的地位,打破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局面。独 在地方: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 尊 进步:使儒学在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评价: 政府也加强对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视,促进民族历
4、史文化的进步。儒 局限:扼制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汉朝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形成了新儒学体系;汉武帝推行了一系 术 列尊崇儒学的措施;根本原因: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背景:魏晋隋唐时期,三教合一,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宋 概念:北宋时期,儒学家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1、二程(北宋)核心:主张“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先有理后有物。 程朱 伦理观: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 理学 之定理)认识论:提出“格物致知” 明 形成 2、集大成者:朱熹(南宋)伦理观:天理即三纲五常。“
5、存天理,灭人欲”。、 认识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发展 陆王 1、创立:陆九渊(南宋)核心: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即“理” 认识论: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心学 2、集大成:王阳明(明朝)核心:“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认识论:“致良知”、“知行合一”。(吸收了佛教思想)理 影响: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消极:理学适应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成为官方哲学,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学 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扼杀人性,束缚思想。理学、心学异同:同: 思想范畴
6、:同属儒学范畴; 思想主张:同属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目的:都以儒家伦理纲常来束缚人民,从而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异: 哲学体系:前者客观唯心主义,后者主观唯心主义; 道德主张:前者主张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后者主张“内心”的自修为行为规范 背景: 政治:君主专制的强化,封建制度趋于衰落 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思想:理学束缚思想、扼杀人性 主张: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明 明末 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解放,肯定人的私欲清 李贽 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和战斗精神之 意义:有力冲击了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活 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推动民主思
7、想的产生跃 思想 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明夷待访录)的 主张: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提倡法治,限制君权儒 主张 影响: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家 明末 顾炎武:经世致用(日志录 天下郡国利病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想 清初 影响: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想 王夫之:唯物主义(船山遗书) 主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认识论:一切事物通过观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意义: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意义 是对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传统文化重焕生机 构成中
8、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 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背景:古希腊工商业繁荣;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代表:普罗泰戈拉西 智者 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 ,强调人的价值方 学派 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人 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该强求一律。文 意义:积极:体现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精 消极:过分强调个人主观感受,否定制度、法律与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不利于神 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的 背景: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雅典
9、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起 苏格 主张: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美德即知识”源 拉底 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教育可以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意义: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柏拉 主张:关注人类社会;理想国 图 意义: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亚里 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 士多 强调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德 以科学调查的方式研究自然界,创建了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 背景 西欧商品经济发展,意大利各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根本原因) 形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打破封建神学的束缚; 意大利所具有的古代希腊罗马丰厚的文化遗存。
10、实质: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核心: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把人从宗教神学的文艺 束缚中解放出来)复兴 成就 但丁、神曲,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 彼特拉克、歌集,提出“人学”对抗“神学”,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薄伽丘、十日谈,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发展人的个性 达芬奇,作品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 传播:16世纪后,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英国莎士比亚) 影响 推动了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开始更多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背景: 天主教会的精神统
11、治与经济掠夺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 文艺复兴运动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教会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直接原因)宗教 过程:1517年,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拉开序幕扩展欧洲其他地方,改革 形成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新教(路德派、加尔文派、英国国教) 马丁路德思想:认为信仰上帝就可得救,无需购买赎罪券。 (因信称义) 坚持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简化宗教仪式,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影响:民众打破对罗马教皇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发展。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性发展到了理性;不仅反教权,更反君权,并且
12、提出了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美好蓝图,从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 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反对君主专制; 背景 自然科学发展,人的信心增强,教会说教不攻自破。 核心:理性主义 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启蒙运动高潮出现在法国的原因) 概况 性质:1718世纪资产阶级发动的一场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欧洲发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主要内容:反教权、反君权和封建特权;追求民主、自由、平等、法治(资产阶级“理性王国”) 伏尔泰: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提倡“天赋人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哲学通信启蒙 高潮时期 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主
13、张君主立宪制;运动 提出了“三权分立”,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思想 提出国家的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 论法的精神) 影响:否定了封建专制,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 主张 卢梭: “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 认为人类不平等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社会契约论) 扩展时期:康德对启蒙运动作了总结 (纯粹理性批判) 德意志 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强调人的重要性; 相信主权属于人民,自由和平等是天赋人权,同时坚持人要自律; 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 从思想解放角度:破除了人们对天主教会和封建统治的迷信,解放了思想;影响 对法国的影响:推动法国大革命的爆
14、发,推翻了封建王朝,建立了共和国;对世界的影响:波及世界,极大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从人权角度: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武器。(启蒙思想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理论武器) 内容: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诗经 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现实感强。 意义:中国第部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 含义: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而创作的新的诗歌体裁 辉煌 古代 楚辞 特点: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具有浪漫主义风格,又称“骚体” 灿烂 代表作:离骚,“哀民生之多艰”,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无比热爱。的 文学 含义:以楚
15、辞为基础,创造出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赋 文学 汉赋 特点: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的时代文化气度 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成就 初唐:王勃、陈子昂 唐诗 盛唐:(边塞诗)高适、岑参;(山水诗)孟浩然、王维; 李白浪漫主义, “诗仙” ;杜甫现实主义,“诗圣”(“诗史”) (由盛转衰) 中唐:白居易,平实浅近,针砭时弊的讽喻诗。 形成:产生于唐代;宋代,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 宋词 特点:句子长短不齐,更便于抒发感情 代表:(婉约派)柳永、李清照;(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形成:散曲兴起于宋代;到元代,与元杂剧合称为元曲。 元曲 特点:通俗生动,豪放飘
16、逸。 代表:关汉卿、马致远 明清 长篇小说:三园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 小说 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讽刺小说儒林外吏。古代文学特色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变革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孔子编订整理诗经作为德行教化文本,屈原创作离骚抒发爱国情怀。 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形成,汉赋以华丽的辞藻描绘恢宏气势的时代。 唐朝的繁盛与科举制度的最终形成,促成了唐诗的繁荣。 唐宋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市民阶层的形成,使传奇小说、词、戏剧、风俗画等世俗文学艺术得到发展。 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衰落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使得反封建的小说、戏剧走向繁盛。 造纸术:西汉已有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
17、”) 唐经阿拉伯外传 发明 火药 :古代炼丹家发明;唐末始用于军事(突火枪火炮等)宋朝广泛使用 过程 指南针:战国时期发明司南;北宋时发明了指南针,并用于航海 印刷术:隋唐出现雕版印刷术;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彩色套印技术); 北宋毕升发明泥胶活字印刷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 世界 造纸术传入欧洲后,廉价的纸张很快取代了欧洲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和小牛皮,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四大 影响 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骑士阶层开始衰落, 成为资产发明 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重要武器。还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指南针的使用,促进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欧洲人借鉴中
18、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推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总之,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推动了西欧的近代化进程。 古代 中国古代科技偏重实用,忽视理论的研究; 科技 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 特点 科技的使用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的意识 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不一样作用的原因和启示。原因:中国封建自然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强化。西方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很快,日益瓦解封建经济、封建制度。启示:科技发明能否发挥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往往取决于包括社会制度、经济水平、思想观念等多种社会
19、条件的制约。 人类社会的文字起源传说汉 汉字的 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画符号 发明演变 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字 秦统一文字和字体的变化与 书法艺术兴起的条件书 秦汉文字的美感和实用性 书法艺术 魏晋南北朝书法艺术的兴起法 的发展 隋唐书法艺术和书法理论的发展 宋代和明代书法艺术发展的特点 绘画起源和 新石器时代绘画艺术的起源中 早期发展 战国秦汉时期的帛画国 从魏晋到 顾恺之的绘画作品和理论古 隋唐的绘画 盛唐气象和吴道子的绘画 代 宋元明清 宋朝的思想文化和绘画特点 的 时期的绘画 明清的绘画风格及其社会背景绘 民间题材和 描绘市井生活的清明上河图画 民间绘画 民间的绘画艺术 中国绘画的 写
20、实与写意的两大风格 独特风格 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 原始时代的傩仪 中 戏曲的起源 先秦至汉唐的的表演艺术国 宋朝的瓦舍和南戏 代 元杂剧的艺术成就 戏 戏曲的形成 明清昆曲的艺术成就 曲 昆曲和各剧种的形成 发 京剧兴起的社会背景 展 戏曲的鼎盛 徽班进京和京剧的形成 京剧的艺术成就和地位 经济: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经典 背景 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解放思想,对科学研究产生影响 力学 奠基:17世纪初,伽利略为经典力学的建立奠基。(实验中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等物理建立 学定律,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标志: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提出物体
21、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物理 特征: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学的 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意义; 进展 意义 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将上帝从无生命的领域中驱赶出去;(宏观世界物体低速运动规律) 相 背景:17-19世纪,科技取得飞速发展;经典力学无法解释遇到的一些新问题。 对 提出: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论 意义: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发展了牛顿力学,将其概括在相对论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背景:19C末20C初,电子和放射线的发现,对物质的认识深入到原子内部
22、。 量 微观的粒子运动不能用经典力学的理论来说明。(如热辐射的研究) 子 提出:1900年,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 论 发展:爱因斯坦成功解释光电效应;丹麦玻尔提出有关原子的量子理论。 意义: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的进步。 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微观世界物体高速运动规律) 宗教:基督教会宣扬(并且人们相信)上帝创造万物。使生物学研究进展缓慢。 背景 社会 经济: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 环境 政治:1718世纪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拓宽了视野。 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冲击了基督教神学,解放了思
23、想。探索 科学基础:细胞学说确立(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奠定基础)生命 拉马克早期生物进化思想的形成。(内容:生物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起源 原则: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达尔文 诞生标志: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发展进化:生物是进化来的,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生物 内容 自然选择:现存物种有共同的原始起源,不同物种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进化论 物竞天择:生物必须适应周边环境和其他物种及本种内部竞争 适者生存:适应环境而发生变异的个体将获得更多生存繁衍机会,否则淘汰 挑战了神学创世说,促进了欧洲思想解放,使人们的世界观发生根本变化。 影响 是19世纪生物学领域的一场划时代革命,
24、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进化论思想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特权的思想武器。生物学领域的牛顿:牛顿力学体系把天上、地上的物体运动概括在统一的理论中,同时,牛顿力学也得到验证。从此科学摆脱了神学的束缚并不断向前发展。达尔文进化论认为:一切生物都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可见,牛顿把神从无生命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生物进化论则把神从有生命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后者最终完成了驱逐上帝的使命。 宗教与科学在人类起源问题上的不同:宗教:神创论 科学:进化而来产生这种不同的根源: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差异 背景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迫切需要解决动力不足的问题。 蒸汽 科学技术提供许多发明
25、和发现。 时代 极大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工业生产进入机器大工业阶段,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影响 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蒸汽动力在交通运输工具上的应用(轮船和火车),使得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三次 背景 各种工业发展的需要,科学家们对电的不懈追求科技 1831年,英国的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革命 电气 过程 1866年,德国的西门子发明发电机。 时代 长距离输变电技术日趋成熟。 电灯、电话、无线电报等电器产品涌现,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1)极大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影响 (2)工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
26、形势,资产阶级实力日益壮大, 最终确立对世界的统治。垄断组织形成。 (3)使城市面貌和人们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变。 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 背景 1969年,冷战时期,美国出于“冷战”的需要导致了互联网的产生 信息 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全球信息网。 技术 积极:它把人们带进了信息时代。加快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影响 人们的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方式发生改变。引起了一场学习的革命。 消极:垃圾信息和网络安全问题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安全。 特别是青少年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社会生产力大幅提高; 改变社会结构和世界形
27、势,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丰富了人们生活。 原因 清政府闭关锁国,腐败落后危机四伏。 开眼 鸦片战争的失败,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看 目的 强国御辱,维护封建统治从师 世界 人物 林则徐:编译四洲志各国律例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夷长 魏源:编写海国图志,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的著作。 技到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重点学西方军事技术)维新 意义: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变法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临内忧外患。 代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 中体 目的: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统治。 西用 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肯定封建制度,同时
28、采用西方科技,维护清朝统治。 强调封建伦理纲常作为国家的根本,) 实践:开展洋务运动 影响: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没有涉及制度层面,注定必然失败 甲午战败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民族危机深重。 背景: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兴起、发展,民族资级力量不断壮大。 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 维新 康有为: 创办万木草堂,撰写新学伪经考 和孔子改制考 思想 特点: 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儒家思想结合来宣传维新变法 主张 影响:有力抨击了封建顽固势力,成为戊戌变法的理论基础。 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严复:指出封建
29、君主皆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反对专制,主张伸民权。 (康梁维新思想的实践:1898年戊戌变法) 影响: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这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经济: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 背景 政治:资产阶级队伍壮大,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制度,打破封建思想束缚; 而袁世凯与列强勾结妄图复辟帝制 ,实行独裁统治。新文 思想: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化 而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直接原因)运动 标志:1915年 陈独秀 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旗帜:“民主”“科学”(德先生、赛先生) 前期:提倡民主与科学,
30、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儒家传统道德思想)。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内容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性质:(前期)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进步性: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思想; 民主、科学得到弘扬,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影响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 前期的新文化运动脱离人们群众,未能找到一条正确的救国之路。 阶段 五四运动前: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
31、旗。 五四运动后(1919年,广泛传播)马克 表现:1)翻译和撰写文章: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思 2)创办社团和党的早期组织。主义 3)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出版面向工人的刊物劳动界劳动者等传播 意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给正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在实践过程中,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探索出一条中国式的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各种救国方案均以失败告终;背景 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展,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孙中山革命理论不断丰富。 1905年,中国同盟会总章中提
32、出 “十六字政纲”; 提出 提出 民报进一步阐发为 “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革命指导思想) 民族主义(民族革命):“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前提)内容 民权主义(政治革命):“创立民国”,就是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核心) 民生主义(社会革命):“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补充与发展)性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三民 评价 进步性: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理论指导。 主义 局限性:没有明确的反帝要求,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1911年,辛亥革命的成功 (意义: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实践 1912年,根据三民主义思想原则,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意义:它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 一系列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如 “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背景:1924年,国民党“一大”,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新”在明确反帝;(联俄)发展 内容 民权主义:“新”在普遍民权;(联共)民生主义:“新”在关注工农(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扶助农工)评价 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原因:和中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