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课程改革模式案例分析.doc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3752826 上传时间:2024-07-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9.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改革模式案例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课程改革模式案例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课程改革模式案例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课程改革模式案例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课程改革模式案例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课程改革模式案例分析 朱利群摘 要:本文首先叙述了许市中学课程改革的成功案例,然后谈到了其最重要的不足之处没有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阐明教师的转变是课程改革取得成功的内在动力。面对当前课程改革,我们需要正确认识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地位和价值。关键词:课程改革;成功模式;教师;参与我国有的地方课程改革开展很多年了,有许多地方还正在进行课程改革。在亲身考察过的各学校中,笔者对许市中学的课程改革印象最深。一、许市中学课程改革的成功模式许市中学是一所初级中学,是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课程改革实验最成功的学校。许市中学课程改革最为成功之处,是 “五环渐进式”自主学习课堂模式。“五环渐进式”课

2、堂模式以实现学生发展为本,体现在“练习回顾”“自学讨论”“交流提升”“浏览巩固”“达标测评”五个课堂环节的循序渐进中。其特点是:学生为主、合作学习、当堂训练、即时反馈。许市中学采用的是一种全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校营造了浓郁的课程改革氛围。参观许市中学,笔者感觉非常自由,可以到任意一个班旁听,可以和课堂中的学生交流。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与探讨,用个性的思想、语言阐述自己的学习过程、方法、成果,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问题的看法,汇聚成集体的智慧,解决一个个学习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预习、交流、讨论、巩固。在课堂上,每门课每班都有学生代表引导各组成员讨论、提问,他们就像教师一样表现出很强的协调能力和

3、领导能力,他们还在课堂上讲解,比教师更加活跃,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二、许市中学课程改革模式之不足许市中学课程改革模式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不过,笔者认为还存在一些不足。许市中学的课堂教学全员参与,全程驱动,的确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了“我的课堂我做主”。但是,笔者发现,课堂中主要是学生全面展示,从复习引入,到新知识的理解,再到习题的解答,都以教材为中心,内容拓展延伸很少,难度不高。学生对于教学中难度和综合程度较高的习题恐怕难以处理,尖子生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与发展,这是许市中学课堂模式存在的问题之一。还有,教师在一堂课中话语不多,甚至好像是一个旁观者,师生的交流、思想的传递很少发生。毕

4、竟教材要靠教师挖掘,尤其是语文,以初中生的知识层次、阅历,如果教师不花一定的时间、精力挖掘课文的精髓,不指点迷津,即使学生照着导学案、教参读出来了,也不可能立刻转化为自己的思想。这就淡化了师生的交流,使学生长期停留在肤浅理解上,忽视调动深层次思维,表面上学生热热闹闹交流讨论,其实效果并不一定达到最佳。同时,笔者还看到,目前该校在课程改革实践的过程中,有大部分教师因为种种原因被课程改革淘汰出局,先后调离,教师队伍以新补充的中青年教师为主。那么,这样的课程改革适不适合于大多数学校呢?被课程改革淘汰出局的教师怎么办呢?三、课程改革之我见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的天职是变化,自化化人”。笔者认同很多专家的

5、观点,教师的变化是课程改革取得成功的内在动力。如果教师在课程改革中不积极配合,不变化,那么学校的其他方面变化再多,课程改革最终也无法成功。看到这么多教师被课程改革淘汰出局,不得不说,课程改革对于部分教师而言,更多的是从一种责任变成为一种负担。教师对课程改革从一开始的热情奉献,到后来的抵制。这种抵制中,有的教师很激进,对课程改革直接拒绝;有的教师比较温柔,以缺少时间、精力不足等借口推脱;还有的教师消极,表面上接受改革,但出工不出力。在大多数情况下,教师刚好与人们的期望相反,在课程改革中更多地扮演一种迟钝、保守的形象。在教育实践中,教师依靠着已被证明效果的教学技能、经验形成了自己的习惯和熟悉的行为

6、模式。一旦跨越这个熟识的范围,教师就会感到一定的困难和一定的风险,而改革意味着教师要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新局面,要承担冒险的后果,因此课程改革常会受到教师的抵制。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对于一部分教师而言无疑是过度负担。由此可见,要教师作出改变非轻而易举之事,要改变教师的观念和思想也非一朝一夕之事。首先,教师必须面对课程改革所带来的重大外部压力。课程改革大致有两种基本动力:一种是内部型的,即改革的动力主要源于学校内部特别是教师群体;另一种是外部型的,即改革的动力主要源于政府或其他社会力量。我们的课程改革多倾向于后者,即外部型的改革。这种类型的改革倾向于把自身的课程改革价值观强加给教师。如果教师不能对其

7、理解和认同,就会产生消极情绪。而这些消极情绪反过来又会影响教师对于课程改革的主观评估,使课程改革转变为教师的重大外部压力。其次,教师教学态度和观念的改变大部分源于课堂实践,不是仅凭接触一种新的教育理论,或经过几次教育专业的指导,或由培训机构的灌输就可以改变的。如果教师尝试采用一种新的教学策略,能够成功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他们的观念就很可能发生转变。教师对新理念、新方法实践效果进行对比思考,在运用新理念,新方法的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发展,能够帮助学生获得知识的新理念、新方法会被保留和运用,那些不起作用或不能为成功提供有力证据的通常被抛弃。实际上,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通常是大多数教师教学态度和观念

8、发生显著变化的前提条件。此外,课程改革要真正落到实处,不要流于形式。我们要就课程改革的内涵与本质对教师做出明确、清晰的解释,获取教师的认可,从而做好课程改革的准备。还要让教师参与课程改革方案的制订,从而在实施方案时提升教师的价值,要让教师成为课程改革的真正参与者。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学校教育中获得今后更好发展的可能性,它的着眼点在于学生个体的发展。而教师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如果教师无法真正成为课程改革的参与者,那么他对于课程改革更多的会是怀疑,当然不愿为改革而做出自身的改变,严重的可能误解课程改革的真正意图,这样会使改革走向失败。面对当前课程改革,我们需要正确认识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价值和地位。教师的责任和作用重之又重,如果能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力军作用,就会促使课程改革走向成功,否则,任何想改变教学实践的努力都将无功而返。教师在课程改革中需要在知识、能力、态度等各方面作出改变,教师是改革的对象。但是,我们更需要将教师看作课程改革的中坚力量,甚至是课程改革者本身。然而,这不可能单靠教师及学校的力量就可以解决,也需要作为上层课程改革执行者的各行政部门在改革过程中对自己承担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有重新的认识。课程改革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课程改革的机制需要在各学校及具体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检验,不断完善。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