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教育法制论文论教育公平摘要:“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一中全会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就把“更好的教育”列为人民的期盼之一,可见他对教育的重视。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当前因为教育存在不公平的问题,在某些地方出现了不良现象,甚至诱发了安全事故,导致了不和谐的社会现象。因此解决教育公平问题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就教育公平含义、我国教育公平现状及如何解决教育不公问题进行论述。关键词:教育 公平 学生 均等教育 师资力量一、 教育公平定义:教育公平的观念源远流长,追求教育公平是人类社会古老的理念。
2、从历史上看,大思想家柏拉图最早提出教育公平的思想,亚里士多德则首先提出通过法律保证自由公民的教育权利。在两千年前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也提出“有教无类”的朴素教育民主思想。近代西方资产阶级致力于寻求教育公平,18世纪末,教育公平的思想已在一些西方国家转化为立法措施,在法律上确定了人人都有受教育的平等机会。而我国自古代隋朝建立的科举考试制度同样也体现了一种教育公平的理念。到了近现代的西方社会,又在不同的时期大致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教育公平观,它们就是保守主义的教育公平观、自由主义的教育公平观和激进主义的教育公平观。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共同纲领便确定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教育
3、方针,体现了新中国重视社会公平、教育公平的基本价值。因此,我们可以说,教育公平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含义。现阶段具体包括三个层次:(1)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2)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3)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即每个学生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后能达到一个最基本的标准,包括学生的学业成绩上的实质性公平及教育质量公平、目标层面上的平等。二、我国当下教育状况随着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成就,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也带来了社会结构变化,在社会转型期间我国的教育不公平现象也日益凸显。主要体现在以下
4、几方面:1、 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不平等进入了21世纪以来,虽然农村教育在国家的扶持帮助下有所改善,然而在广大农村,尤其是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教育同城市教育相比存在着不平等现象。首先,农村教学设施简陋,城市中的学生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实验室等先进设施,农村孩子不仅没有机会使用到这些设施,甚至没有像样的房子上课;其次,农村师资力量薄弱,农村教师待遇差,再加上要长期生活农村,所以大部分年轻教师,不愿意去农村工作,据报道,我国目前教师资源城市超编与农村本分地区师资紧缺同时存在,农村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农村年轻教师偏少,农村教师补充困难亟待解决;最后,农村需要读书的小孩数量远远超过城市,
5、但能接受到大学教育的人却少之又少,有的甚至没有完成九年义务教育。2、富人子女与穷人子女的教育不平等中国目前存在着一部分“贵族学校”,而进入这些学校孩子的家庭都非富即贵,而社会地位低、经济条件差的家庭只能把孩子送到“差学校”,这是现在中国教育的普遍现象,是由于个经济阶层之间的贫富差距造成的,而且富人之女从小可以接受额外的兴趣爱好培养,可以接受到老师课堂之外的培训。穷人子女除了学习课堂上的知识外,没有其他的一技之长,也不能培养其它的兴趣爱好。3、 精英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平等进入新世纪后,人们把精英们从人群中选拔出来单独培养,享受特殊待遇,似乎很必要。国家把学校划分为各级“重点”做法颇令人费解,“重点
6、”区别于一般和普通的,那么意味着只有精英才能进入所谓重点学校,重点学校拥有普通学校所无法比拟的硬件资源和教师力量,正是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才蛊惑着家长想尽一切办法把孩子送进那些重点学校。学生被分为不同等级,这种教育的不平等对孩子的影响也是深刻的,不同孩子先天智力状况不相等,但大多数智力相差无几,影响他们一生的往往是后天的教育。如果教育方法得当,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优秀的社会人才。然而在很多学校,学习差的学生就被叫做“差生”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三、 我国教育不公平原因分析1、 地区差异导致教育不公平首先,地区的经济实力影响教育投入。教育投入差异常常是导致教育投入差异的最直接原因;其次,由于发达地区群
7、众经济收入总体上处于较高水平,低收入层所占比例甚微,因而这些地区中因经济原因而无力支付子女教育费用的家庭所占比例自然要低于不发达地区。再次,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发达地区一般具有比较有利的地理、自然环境,而不发达地区的这些条件通常较为恶劣。2、 社会阶层差距导致教育不公平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占据着社会的不同比例资源,社会上级阶层拥有财富、权势等大量的社会资源,他们有机会给自己的子女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教育,让他们通过教育进入到社会上等阶层中,从而完成长期占有社会资源的目的,国家没有有效的对这种社会阶层差距进行控制,因而教育不公也难以解决。3、贫富分化导致教育不公平贫富分化现象对教育机会均等目标的实现产
8、生了反向强化作用在享受均等教育机会问题上一方面,低收入阶层常常存在一种心理失衡和扭曲,对教育均等的远大目标产生失望情绪,甚至把它当成了一种不可实现的梦想;另一方面,无论是高收入阶层还是贫困阶层,由于贫富差距,实际使双方都不可能享有均等的受教育机会,这也使人们对教育机会均等目标失去了信心。4、 性别差异导致教育不公平在我国新中国前,广大妇女干部在社会生活和家庭中处于从属地位,在教育上则长期被排斥在学校教育之外。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在许多地区还有一定影响,在有些地区还相当顽固,导致很多地方男女受教育机会不公平。5、教育模式导致教育不公平重点学校占用大部分教育资源,而一些薄弱学校由于缺少投入,导致自身
9、越来越差,这两种学校差距被人为地越拉越远。学校中教育主要面向少数学生,而大部分学生的不到关心和照顾,挫伤了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既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又导致人力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以考试论英雄,过分注重考试的选拔功能,通过考试选拔出来的精英得到更多的培养,那些普通人则失去了巨大潜力的机会。四、如何解决教育不公平问题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最伟大的工具”,促进教育公平对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1、 科学制定和完善有关教育方面法律法规教育法制建设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环节,是维护教育公平已有成果的重要手段。科学合理制定与现阶段相适应教育方面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把国家关于促进教育公
10、平的方针政策、制度固定下来,使之全社会必须遵守的准则。2、 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增加政府教育投入,是缩小地区间、学校间教育差距的重要前提,是推进教育公平的关键。长远来看,如果教育投入不增加,仅靠改变现有教育资源的分配模式,以牺牲局部学校的教育质量来实现教育公平;或者以产业化的方式,政府负责薄弱学校、市场负责优质学校来发展教育,都难以实现教育的公平发展。特别要加大对农村偏远地区资金投入,保障农村地区学生也能享受同等教育条件。3、改革教育资源配置模式改革政府教育资源投入配置模式,是与增加教育投入相对应的。国家在增加教育投入的同时,应改变当前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模式,做到义务教育经费的统筹配置,避免由
11、于地区发展的差异,制造教育差距。从受教育机会问题看来:政府应给受教育者同等质量的义务教育机会,这是毫无疑问的。目前,在义务教育并非均衡发展的情况下,推出的禁择校令,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而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上,则应在注重地区教育发展不平衡,体现个人平等的基础上,进行高考录取制度综合改革。4、改变教育评价体系推进教育公平,必须建立新的教育评价体系,要重新认识教育的本质,以及政府、学校在发展教育过程中,应该承担的职责。多年来,教育被异化为竞技舞台和竞争工具,接受教育成功的人,都是考场的高手,而人格的健全发展却被忽视。实现教育公平,所有幼儿园、小学、初中,教育质量应是一样的,只有教学特色的差异,那么,就
12、不会再让孩子为了上好一点的学校而起早奔波,也不会为了升一个好小学、好初中,就从小陷入题海战术。教育公平下的学校评价、老师评价、学生评价,显然不能采用升学率指标与各类统考指标、竞赛指标,而是将目光转向教师创造性的教育过程、教师本身的从教素质,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以及学校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全面素质方面的作用。当然,教育评价体系的改变,还要依托社会对教育功能定位的改变,如果教育一直扮演着进行社会基本分工的功能,而且各分工有高低贵贱,那么受教育者就将摆脱不了对学历、对学校的追逐,教育也无法摆脱一元成才模式中的生存竞争工具的角色,只有整个社会形成理性的人力资源理念,重视人本身的能力,才可能让大家把教育作
13、为充实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会关注本身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而不在乎学历的高低。5、打破小公平意识小公平意识包括两方面,一是狭隘的地区意识。几乎所有既得利益者都不愿改革,怕影响自己的利益。然而从长远看,教育作为千秋万代的事业,每个人的后代都会受到教育环境的影响,因此,营造公平的教育环境,是涉及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二是狭隘的分数公平观。不少反对招生改革的人,都提出刚性的卷面分数是最公平的。这其实是受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加上我国教育对综合考核学生的方法还不够成熟,以及社会诚信问题所致。分数评价标准已经不适合培养个性鲜明发展的人才,它对死记硬背书本的人是公平的,但对于喜欢创造、追求人格全面发展的人来说
14、,却是不公平的。所以,形成新的公平观,对推进我国教育公平来说,十分重要。为此,破除教育公平的阻力,推进我国教育的公平发展,需要按照以下路径: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增加教育投入中央财政统筹配置教育资源以改变办学条件、配置优秀师资等手段弥补薄弱地区、薄弱教育差距在弱校水平上升之后实行师资轮换就近入学成为市场化自主选择以新的公平观进行升学制度改革,转变社会用人观念,回归教育本质,将教育作为完善人格的需要,重视多元成才、个性发展与综合素质拓展。同时也应呼吁全社会参与进来,为实现教育公平共同努力!让每个人都享有良好教育,是每个人都共同享有出彩机会!参考文献:【1】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领导干部资料库【2】 唐琼论教育公平与和谐社会,吉首大学报,2006年【3】 常秀娟关于教育公平内涵的思考,基础教育研究,2006.【4】 朱新吉我国教育公平的现状与思考,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