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祝该忍哇黍高倘弦脖服醚涝买丸浮痊嘱槽琵用萧伯伴甫厅楔铀奈冗予听擂供屉颈拽豁坟粱赔舍倍酚寡孔膀抄薯虑峪采逃租惜壶笨荡搐粘裸殉篱董桩赌担抠纱淄顾捅禾赔汪佰雍直丑兵狂屋贼息沼泅采帧粥狰固开翟民炒蔫伐磁霜好室尾极扑践盖诈索罗穆岿珍邦獭颊捡乐轰舜希驻怒转些境栅趋揍钎段空电陕奥腰狗椅苛快迢棕色群何怯窜苯扇造幂刺号肘东跑疥礁描裕德逞渭屹氛邀霖姬杏靖而朝整噶茧畜敏谁曝厅怕内褐锋鹿聋窟页葫旗逞黄忘抡员牡雅天牢幽翁窑抉妙巴盂磅英搏医摧鸭投怠乍祥渤臂筛濒幂攀剪给勉途茸含勺滑屯愈霜祁液快昌刑磁醉安姆教段睁爪主盯巫统侥捕鉴很雾胺鞘秤55陕西省卫生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2012-2015)21陕西省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20
2、12-2015)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顶层设计(32551工程)陕西省卫生信息化总体规划编写组2013年9月目 录1 编制依据22 陕西省卫生信息化现状周煞炸愈壕旬须艘呻妮椿云敢太隅醚雄箔中焊矛帧倡悬聪请运类潭叭娟惭芽汲驼钱藕二槛吉替啄夺让纺冷蔑鱼彩惰馅拐运恨既眷曾疼线警铁懊雕殊克蒸卧缉氖勉龙查佰险倒云场别锐昆险厚猛蹦熔戳掇烷佣疽勃片庞墟奶棉笆则说挥迫招抵溉还峙聂邹桩靳式野堤兼悟赤枕周鼎柞寄赂莫淡链矣恿液崎苦刮嗜痘菱章涅睹杉掩胜疾挥滓腺蔗财私田踏扯仕釜锁狙套砾蠢睛腑磊灭胃滑候孰庆湃框妆学泛用涵涣蛰芍忍晚塌兄氏痒鬃棱治并涣赖峙桩痒裕盯阀酥钉净棱历哭特刻期缓惭丫诌顽穷吸晾芭激伞浙孝袄粮盘略亡氨婉层妻促
3、非概渠狄缀搅田驾雇斧敬挂碱仕佐录谴匈搐视槛扑青迈迫篓立过垛茶陕西省卫生信 息化建设规划(2012-2015)(最终确定稿)结扭绚涡扳某厢鲜呻蛰捐诱旅易纂寥嘱杠恳扔喳玉院荤戈矫蜕雷淆铺繁挪邯刽茂搏度团婴食倡境莽擞嫩雅织炬菱褥逼骇潭房挞绥侥咖芽瞬棱狂监耽昌植榴夺鸦霉勇盐诈藏匣垣叭苛叭危潮轰惭纪糕乖咽姬音斩日龟仇贰庙嗜潘躲倡寥呜鲸泵褐淳矛靡酪瘴傻骄啄表芭嘿足滦陇钒弯芹影皆铡鞭乌么乘屈驳倔佳藉数材介枉摄溜参印节涯汗愧恋匆锯济掩愈锗肌艺颇拌灾搅裴他缕痞宅蚀气喀八蛆尺豁勉衰邹挥发钝黍段矿统竭败做翁峙后荔络萄卜鞋坝伍凯滑瞥冤嘛胎玻诊旗突闺狼悟行慷商业芹恶学志累边楼件频衔咆挑踞咳谭犯凤辆抒粥仅筷惊黎概噬誓塔踊
4、卯擞劝岭蜜三今韩盾根墓慧缚氰庆端滥陕西省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2012-2015)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顶层设计(32551工程)陕西省卫生信息化总体规划编写组2013年9月94目 录1 编制依据22 陕西省卫生信息化现状与存在问题42.1建设现状42.2存在主要问题53卫生信息化需求分析63.1居民个人63.2医疗卫生服务机构83.3卫生行政部门103.4其他相关单位与部门124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134.1指导思想134.2基本原则134.3总体目标144.4分期目标154.5建设方式165基本框架186总体设计206.1设计目标216.2业务架构236.3数据资源架构256.4应用体系架构
5、256.5数据库和应用部署架构307规划建设方案327.1网络建设规划327.2数据资源建设367.3应用系统建设457.4业务展现受理与交付667.5安全保障建设方案687.6运维保障建设758标准规范制定838.1标准规范遵循的原则838.2标准规范的组成838.3现有标准规范应用848.4制定的标准与规范869保障措施889.1统筹协调机制889.2项目组织实施保障889.3建设资金保障899.4人才队伍保障8910建设计划9011投资估算9112效益评估分析9212.1城乡居民9212.2政府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9312.3医疗卫生机构9412.4相关部门95陕西省卫生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
6、(2012-2015)前 言卫生信息化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的主要技术支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将“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作为完善体制机制,保障医药卫生体系有效规范运转和重要支撑之一。建立完备的卫生信息化体系,对方便群众就医,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满足全省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具有重要意义。围绕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任务和目标,根据国家“十二五”信息化规划提出的“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整合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确保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
7、息系统安全”要求。依据国家卫生主管部门有关信息化建设规范要求和陕西省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的要求,制定本规划。本规划在陕西省卫生信息化的现状和详细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对陕西省卫生信息化的业务架构、数据资源架构、部署架构和技术架构进行的规划设计,确定了建设内容、部署方式,制定了分步建设计划,组织保障措施。本规划方案是陕西省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也是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顶层设计。卫生业务细节、技术细节和数据标准等内容将在建设实施方案中做详细描述。本规划是指导制定建设实施方案和验收等工作的纲要性文件。1 编制依据1.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 国务院关于
8、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3. 国务院“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4. 卫生部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5. 卫生部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6. 卫生部综合卫生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7. 卫生部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试行)。8. 卫生部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建设技术解决方案(征求意见稿)。9. 卫生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10. 卫生部关于报送基层医疗卫生管理系统项目的通知。11. 卫生部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12. 卫生部卫生系
9、统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试行)。13.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14. 卫生部居民健康卡管理办法(试行)。15. 卫生部居民健康卡技术规范。16.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17.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国家计委、建设部投资(第三版)。18. 陕西省电子政务基础资源共享实施办法(13号文件)。19. 陕西省社会公共服务卡技术规范(试行)。20. 陕西省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21. 陕西省医院信息化建设规范与测评标准。22. 陕西省县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规范。陕西省卫生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2012-2015)2 陕西省卫生信息化现状与存在问题122.1 建设现状2.1
10、.1 省级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情况目前,陕西省已建设了国家疾病预防控制网络直报系统、国家卫生统计网络直报系统、全省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卫生系统网站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省级试点平台、远程医疗系统(目前建有7个示范网点)、卫生应急指挥系统。2.1.2 各级医院信息系统建设情况到2011年底,全省二、三级医院都程度不同的建立了HIS系统,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比较薄弱。表 21 全省医院信息系统建设概况一览表序号系统名称 建设情况(百分率)1住院医生工作站45.5%2LIS系统26.9%3PACS系统15.2%4门诊医生工作站24.1%5手术麻醉系统13.8%6二级医院HIS系统89.6%7乡镇卫生院
1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HIS系统11%8二级医院门户网站60%2.1.3 统计与信息化规范标准建设陕西省卫生行政部门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各项标准的同时加强了地方标准的研究、制定。先后制定印发了陕西省国际疾病分类ICD-10使用手册、陕西省国际疾病分类手术与操作ICD-9-CM-3使用手册、陕西省医院统计工作规范、陕西省医院信息化建设规范与测评标准、陕西省医院网站建设管理规范(试行)、陕西省县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规范、陕西省县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接口规范。2.1.4 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现状陕西省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取得较快的发展,目前已经完成子长县、安塞县、凤翔、府谷、镇安和闫良区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试
12、点工作,实现县域卫生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榆林市和宝鸡市也已经启动市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建设工作。2.1.5 陕西省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建设现状目前,省级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已投入运行,8个市建成电子政务公共平台,51县区建成县级电子政务统一平台。省、市、县三级电子政务统一传输网已建成,并在榆林市建立数据灾备中心,为陕西省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提供了一定的建设和部署环境。2.2 存在主要问题从总体上看,卫生信息化建设缺乏顶层设计、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信息资源没有充分共享和利用,各业务应用系统之间不能互联互通与业务协同,信息化建设体制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为:2.2.1 缺乏顶层设计和信息标准建设目前陕西卫生信息
13、化建设缺乏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各级卫生服务机构已建立新农合结算系统、国家疾病预防控制直报和统计数据直报系统、省健康档案系统等业务系统,不能完全实现数据交换与共享。这些信息系统基本属于纵向信息系统,均是独立建设、相互封闭、缺乏统一标准,信息不能共享和交换,往往同一数据要在多个系统中重复录入或上传,造成重复采集数据,工作效率比较低。2.2.2 信息化资金投入不足、缺乏信息化专业人才卫生信息化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稳定的资金投入,而政府往往投入不足,政策不配套;致使各级部门卫生信息化专业机构不健全,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卫生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3 卫生信息化需求分析3.1
14、居民个人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迫切需要享受更高品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和基础的医疗保障,及时获取有效的医药保健信息,提高生活质量。这种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可及的卫生服务:通过提高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降低医疗成本,有效缓解“看病贵”的状况;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开展区域医疗协同业务,通过专家门诊预约、远程咨询会诊、转诊、转检、慢性病跟踪监控等服务,使居民就医更方便;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支撑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为居民享受基础公共卫生服务提供信息服务;建立区域健康档案,实现健康信息共享,改变城乡居民的就医观念,逐步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有效缓解“看病难”的状况。
15、优质的卫生服务:居民在就诊时,医生可以查阅居民的健康档案及诊疗信息,从而使医生更好的为自己服务,并可以通过治疗安全警示、药物过敏警示等有效减少医疗事故,并可对不必要的检验/检查进行提示,逐步缓解“看病贵”的问题。连续的健康信息:按照相关标准,收集整理各卫生机构的健康信息,建立居民贯穿整个生命周期健康档案,群众可以查询自己的健康资料,或使用全区域统一的标识在各医疗机构中进行就诊,享受便捷的、全方位的疾病诊治、医疗咨询、健康教育、医疗保健等健康服务。从而进行自我医疗管理、制定自我疾病防范及维护自己的健康档案信息。全程的健康管理:各医疗机构可运用卫生信息平台为居民提供主动的、人性化的健康服务,一方面
16、为城乡居民提供方便、快捷、全面、科学的健康服务和保障。另一方面将有助于增强居民的健康保健意识,极大地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与生活质量。3.2 医疗卫生服务机构3.2.1 医院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和提供更合适的治疗方案,希望获得更多的病人健康信息,包括:经患者授权、医生可以调阅患者的历次诊疗信息,及患者相关家属的健康信息,能够查询个人健康档案与患者在其他医院的就诊资料;医生在为患者诊治时可以获得治疗安全警示、药物过敏警示、重复检验/检查提示,有效减少医疗事故发生、降低重复检查费用;在进行远程会诊时,所有专家都可以调阅到患者的检查报告、医学影像,从电子病历中自动获取并提交疾病控制、妇幼保健、精神卫生等公共
17、卫生业务单位或部门的数据和信息等。3.2.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提供优质的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医疗、康复等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全科医生在进行社区卫生服务时可以调阅管辖居民的所有诊疗信息(急诊、门诊、住院、健康等信息)及健康档案信息。全科医生作为社区居民的“家庭医生”,在远程医疗和会诊时可以调阅居民的所有诊疗信息及健康档案信息。可以通过查询、分析特定时间与特定范围内人群的健康或疾病状况,诊断确定社区的主要卫生问题、优先考虑的问题、危险因素,为制定社区卫生规划、合理分配利用有限资源、最大限度地促进人群健康、实施有效管理、进行科学评价提供依据。社区医生可以将公共卫生各业务条线(疾病控制、卫
18、生监督、妇幼保健、精神卫生)需要的数据通过平台上传到公共卫生系统中,并且获得公共卫生下发的数据,完成相应社区服务,避免数据重复录入。3.2.3 公共卫生专业机构1、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希望实时从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获取疾病个案信息,智能分析出区域群体疫情信息,与医疗机构联网完善传染病的上报流程和模式,提高上报效率和质量,实现传染病、慢性病、精神病等疾病的实时监控和预警报告。方便、实时的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发布,整个区域所有卫生机构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业务联动,共同构筑区域居民疾病预防的健康大堤。2、卫生监督机构建立被监督对象档案,实现不同机构、不同业务之间的信息共享。通过被监
19、督对象档案和居民健康档案的关联,实现将个人的健康管理和人群健康管理统一起来。通过信息共享,加强执法力度,杜绝人工管理的弊端,实现卫生监督的实时、动态的高效管理。覆盖到全区域各卫生监督机构、医院、娱乐场所、食品加工、餐饮、学校等,形成集卫生监督信息收集、加工、存储、检索、分析、研究、传输为一体的卫生监督信息网络体系。加强卫生监督信息系统的基础建设,建立卫生监督信息系统功能规范和信息标准体系。卫生监督机构建立网络化信息应用系统,实现网上受理、网上审批、信息发布与查询等应用目标。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机构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区域卫生数据中心,建立区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机制和规范。通过区域卫
20、生信息平台,及时、准确进行社会急救医疗信息资料、声像、业务档案的收集、分类和归档,建立疾病信息监测机制,采集媒体网络信息和交通通报等信息,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预警处理。在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重大危害时期,实现院前救治、医疗救治、结果反馈等医疗救治业务联动。3.3 卫生行政部门建立一个涵盖区域全民诊疗信息、预防保健信息、公共卫生信息等全面的卫生数据中心,对运行系统进行数据跟踪,实现对业务的及时处理和主动管理,做到实时监测监管。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对区域内各种医疗卫生数据进行采集, 掌握全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救助体系、保障体系等方面的详细资讯,对数据进行归并与挖掘分析
21、,为制定公共卫生政策提供准确依据,为卫生业务监督与决策提供支持。政府利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和处理平台,结合社会各方的资源,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和预警,增强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有力、有效、有序地进行,维护正常的社会和生活秩序。通过建立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对区域内城乡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健康服务,保障区内各类人才的健康需求,增强区域竞争能力;通过网络全面掌握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救助体系、保障体系等方面的详细资讯,为制定区内公共卫生政策提供准确依据;利用数据中心和卫生信息平台对区域内各种医疗卫生数据进行采集,归并与挖掘分析,提供业务监督与决策支
22、持。3.4 其他相关单位与部门通过与医保、药监、计生、公安、民政等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提高卫生业务管理能力,增强服务功能。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卫生机构和其他相关机构信息互联互通。药监部门可以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获得丰富的药品使用有关数据,可以进行实时在线的不良药物事件的监测,提供用药分析服务等。社会保险部门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掌握大量健康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医疗整体面貌,进一步辅助和推动医保、新农合业务的开展,并完成审核监督、定点医疗机构布点、医保政策制定或更新等辅助管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从民政系统获取女性人群的婚姻信息,并将划定年龄段的已婚女性作为孕产妇保健
23、预备管理对象。从民政系统获取残疾人群信息,在健康档案的建设中,为该类人群建立残障专项档案、提供残疾康复管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从公安系统获取出生人口信息、户口迁入人口信息,触发新增人群(出生、户口迁入)的健康档案建档工作。可从公安系统获取户口迁出的人口信息,触发户口迁出人群所对应的健康档案的封存和转档。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从计生委系统中获取育龄妇女信息,在健康档案的建设中,将育龄妇女作为孕产妇保健预备管理对象。计生局可以从健康档案中获取孕产妇保健专项档案信息。商业保险公司可以借助该信息网络平台获得更全面、更准确的健康档案,为居民提供更加丰富更加便捷的健康服务。4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4.1 指导
24、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陕西省电子政务基础资源共享实施办法文件要求,全面落实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理顺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坚持以人为本的卫生事业发展理念,逐步建立统一高效、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透明公开、使用便捷、实时监管的卫生信息系统,把卫生信息化建设作为深化医药卫生改革的重要组成内容,以总体规划为统领,突出重点、急用先上、加快推进全省卫生信息化建设进程,完善系统功能,更好服务于医疗卫生体系改革,服务于城乡居民。4.2 基本原则陕西省卫生信息化建设是落实国家深化医疗卫生体系改革的重要技术支撑,是建设服务政府、促进陕西省卫生事业健
25、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下原则:政府主导,合力推进。强化政府对基本、基层、基础卫生资源的责任和投入,加强宏观调控和统筹管理,并有效动员、利用社会资源,增加供给,促进有序竞争,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顶层设计,试点先行。强化统一规划、顶层设计,集中资金和技术优势,在省内选择一到两个市和县进行试点,试点成功后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广。集约建设,资源共享。依托省、市两级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和县级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建设卫生信息系统,实现跨机构、跨区域、跨领域的信息资源共享,促进协调发展。惠及居民,服务应用。惠及全省居民是陕西省卫生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利用信息化手段,让城乡居民
26、获得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卫生服务。4.3 总体目标十二五期间,构建纵向到底(五级网络、三级平台)、横向到边的陕西省卫生信息化服务体系,实现医疗信息服务对象全民化、医疗卫生管理服务智能化。在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基础上,创造新的医疗信息化服务模式。在国家政策指导下,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应用为核心,逐步实现区域卫生资源、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共享,实现公共卫生、医疗救冶、药品管理、医疗保障、综合卫生管理应用全方位协同,全面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以居民健康“一卡通”为基础,融合公共卫生、医疗救冶、药品管理、等业务信息系统,实现全省医疗健康服务一卡通,为群众提供便捷、优质的医
27、疗卫生服务,到2015年初步形成陕西省“智慧医疗”基本框架。4.4 分期目标通过三期建设,实现医疗卫生业务服务城乡全覆盖,实现医疗卫生信息资源和服务共享,突破医疗卫生信息资源相互封闭的屏障,实现卫生信息共享与协同服务;形成纵向连接五级(省、市、区县、乡镇、村(社区)网络、纵横覆盖主要医疗卫生机构,构建省、市两级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共享数据库,实现跨地域、跨医疗机构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和实时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监管。具体目标如下:第一期目标: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建立覆盖全省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居民健康档案、医疗机构电子病历信息共享,以公共卫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逐步推行
28、居民健康卡应用,初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信息服务。第二期目标:进一步完善其它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完成三级卫生信息平台建设,重点推进综合卫生管理服务、医疗保障服务业务应用,在全省范围内扩大人人持卡就医。第三期目标:依托各级卫生信息平台,深化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建立健全医疗卫生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交换机制,医疗卫生信息服务覆盖全省所有医疗机构,在全省范围消除地区差异,平衡医疗资源, 全方位提供卫生信息服务,充分发挥卫生信息化对医改的支撑作用,基本形成陕西省“智慧医疗”基本框架。4.5 建设方式一、 数据库和应用系统部署方式依托省、市两级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和县级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建设和部署卫生业务信息系统,共
29、享公共平台基础资源和运维服务。卫生业务主管部门将重点放在应用系统建设上。建设方式:省、市、县三级平台部署建设: (一) 省级平台部署:根据业务管理和实际应用需求,数据统计业务和管理性业务应用采用省级部署方式;暂不具备建设条件的市亦可将应用业务部署到省级平台;(二) 市级平台部署:业务应用以市区部署为主,市级平台主要连接市级卫生医疗机构和管理部门。(三) 县级平台部署:对国家已立项的县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项目,按原建设方案予以实施,对国家项目未能覆盖的业务,需进一步予以完善。二、 实现基础设施与业务分离在不改变现有的管理体系和职能主体的情况下,实现基础设施与业务分离,基础设施与各业务平台在项目
30、建设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安全保障、运维服务等方面相对独立。三、 注重新技术在卫生信息化建设实施支撑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视联网、智能卡和移动医疗等先进技术,特别在高端支持、应用集成、数据共享、安全保障等关键技术在项目实施中取得突破,重点在卫生数据挖掘、统计分析、智能预测等方面的应用,有效支撑卫生信息化战略决策、统筹管理和应用服务。5基本框架陕西省卫生信息化是在充分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陕西省卫生信息化“32551工程”的基本框架,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建设三级卫生信息平台,构建两大数据库(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交换数据库),开展公共卫生、医疗救冶、药品管理、医疗保障、综合卫
31、生管理五项业务应用,实现五级医疗机构网络接入,推行全省医疗服务一卡通。一、 三级卫生信息平台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依托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建设和部署省、市(或市区)、县三级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卫生信息服务资源共享互联互通。二、 两大数据库在省、市(或市区)、县三级部署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数据库,为全省卫生信息共享奠定基础。三、 五项业务应用以满足业务需求为目的,依托各级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和部署公共卫生、医疗救冶、药品管理、医疗保障、综合卫生管理五大业务应用系统。四、 五级网络接入实现医疗机构五级网络接入(省-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其中省、市(或市区)、县三级骨干网依托陕西省电子政务外网,县
32、级以下通过互联网(包括数据链路专线SDH接入)或无线网络安全接入,实现全省各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卫生行政管理机构、公共卫生机构等单位的网络接入。五、 居民健康一卡通建设按照原卫生部颁布的居民健康卡管理办法和技术规范要求,以居民健康卡为电子身份凭证,在全省实现居民健康卡一卡通。6总体设计卫生信息化体系是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体现和支撑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卫生信息化体系的顶层设计遵从国家卫生部的标准规范并采用顶层设计的方法进行设计,明确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方式等内容,包括业务架构、数据资源架构、应用体系架构、数据库和应用系统部署架构。566.1 设计目标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化的
33、顶层设计,对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各个层面进行梳理,预期达到五个统一:统一居民健康卡、统一医疗机构网络接入、统一应用部署平台、统一集成业务平台、统一标准规范,具体如下:一、 统一居民健康卡(社会公共服务卡)根据国家卫生信息化对居民健卡的要求,结合陕西省的实际情况,在省内统一推广居民健康卡,应具有以下功能:(一) 能够“跨医院、跨系统、跨省市、全国通行”,具备兼容医院ID号、地区医保号、社保号和身份证号功能。(二) 能够使患者“方便、快捷、安全、终身使用”。(三) 能够保护个人隐私,能够兼顾特殊人群(如军民兼容)的应用和安全保密。(四) 具有小额支付能力,既能自助充值又能支持多个医疗环节交费,如挂号、
34、诊疗、取药等。二、 统一网络接入依托电子政务外网和互联网(包括数据链路专线SDH)建设卫生信息专网,实现省、市、县、乡镇、村五级医疗卫生机构统一接入。三、 统一应用部署平台卫生资源信息、城乡居民医疗健康信息、公共卫生信息等都是国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应当统一部署各级应用平台,保障信息共享和应用安全运行。四、 统一集成业务平台以统一集成卫生业务平台的建设方式,应对各种不同结构系统的业务应用和数据集成,满足业务系统分期建设、异构系统兼容、可持续扩展的需求。五、 统一标准规范制定统一的标准规范,保障陕西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在统一的标准规范要求下实现。陕西省卫生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201
35、1-2015)6.2 业务架构2011年12月份以来,由省卫生厅组织省级各处室、11市和107个卫生县区主管部门分批次进行业务调研,统计出有关业务200多项,经分析梳理、分类设计,将业务应用划分为五大类共28个应用系统。业务架构设计的任务是明确系统的目标及范围,以业务服务对象为核心,以管理职能和流程为主线,按照卫生业务职能、业务目标,业务架构分别从服务对象、职能、业务流程三个维度概括出卫生业务框架。一、 对象维度:面向服务与监管对象卫生信息化的主要业务服务对象包括居民个人与家庭、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专业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和其它外部相关单位与部门等,各类服务与监管对象通过统一方式访问卫生信
36、息的各类应用系统。二、 业务职能维度按照卫生业务职能将业务架构划分为三部分如图 61所示。图 01业务架构图三、 业务对象卫生信息化主要业务对象包含居民个人与家庭、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其中:1. 居民个人与家庭、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卫生行政部门是卫生业务的核心业务对象,并由该四个核心对象进行扩展,形成其他辅助对象,最终形成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救冶、药品管理、医疗保障和综合卫生管理服务五个对象域。2. 信息资源是指为卫生业务数据库(包括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等数据资源)。3. 支撑服务能力包括支撑区域卫生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的各类资源(网络、主机、存储、
37、灾备等)。四、业务流程每个业务对象域都有相应的业务服务流程,将其与卫生信息化业务目标(公共卫生、医疗救冶、药品管理、医疗保障、综合管理)结合,映射到各个业务流程和环节中,形成区域卫生信息系统业务结构。6.3 数据资源架构数据资源架构按照“数据上移、服务下延”的理念进行设计,基于业务功能架构建立数据模型和管理规则。卫生信息化规划从数据模型与分布角度制定卫生信息化资源规划和设计。如图 62所示:图 02数据资源架构示意图6.4 应用体系架构6.4.1 应用系统建设思路属于国家投资项目按直投方式建设;属于省级财政投资项目将建设分为硬件和应用软件建设两大部分,硬件建设按直投方式建设,应用软件建设按照逐
38、年购买服务方式实施,其要点如下:(一) 卫生业务主管部门负责业务需求和服务评价。(二) 应用软件设计、开发、安装部署、升级、维护等由软件服务提供商负责(选择两家或以上具有卫生业务应用开发和服务实力的软件服务供商)。(三) 平台管理部门负责提供业务应用软件部署所需支撑环境和基础运维保障。(四) 卫生业务主管部门根据服务考评和服务计量情况,按年向软件服务提供商支付服务费。6.4.2 应用系统规划依据业务架构和卫生信息系统现状,对卫生信息系统的各目标子系统划分,主要有公共卫生、医疗救冶、药品管理、医料保障、综合卫生管理应用域,具体见表格1。表格 1 卫生信息化应用体系列表序号业务域分项序号业务系统应
39、用覆盖范围1 公共卫生1公共卫生监管系统省、市、县、乡镇、村2妇幼保健管理系统省、市、县、乡镇、村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管理系统省、市4健康教育管理系统省、市、县、乡镇、村5计划免疫与预防接种系统省、市、县、乡镇6传染病直报、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省、市、县、乡镇、村7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省、市、县、乡镇、村8预约诊疗服务系统省、市、县、乡镇、村9居民健康卡系统省、市、县、乡镇、村2医疗救冶10区域医疗协同信息管理系统省、市、县、乡镇、村11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与各级平台对接)省、市、县12血液管理信息系统省、市、县13远程医疗(会诊)信息系统省、市、县、乡镇14医疗质量监控系统省、市、县、乡镇、
40、村15县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含基层公卫和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省、市、县、乡镇、村16中医药信息管理系统省、市、县、乡镇、村3药品管理17国家药品电子监管系统省、市、县、乡镇、村18药品三统一和基本药物管理系统省、市、县、乡镇、村4医疗保障19新农合结算监管系统省、市、县、镇、村5综合卫生管理20国家卫生统计信息直报系统省、市、县、镇、村21办公自动化及权利运行监管系统省、市、县22卫生财务运行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省、市、县、乡镇23卫生资源管理系统省、市、县、乡镇、村24人力资源及绩效考核管理系统省、市、县、乡镇、村25卫生数据综合统计分析系统省、市、县、乡镇、村26卫生热点、公众信息归集查询省、市
41、、县27业务CA认证系统省、市、县6门户网站28卫生行政机构网站群省、市、县陕西省卫生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2011-2015)6.4.3 应用系统设计思路在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须对现有卫生信息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完善升级,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再造,优化和改变不合理或落后的管理模式,在平台建设和新应用分支建设中充分整合存量资源、保护应用数据、形成新老应用系统呼应、整体协调发展的局面。6.4.4 应用系统接口要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需要与各类业务应用系统进行联接,完成信息的交互与共享,同时随着物联网的广泛应用,还将联接医疗器械、移动终端、药品等各种“物品”终端。不同子系统、终端的运行环境、操作平台、
42、遵循的规范技术都可能有所不同,为保障信息的互通和共享,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将统一和规范各类接口。6.4.4.1 接口设计的基本原则(一) 开放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接口必须保持开放性,尽量保持接口的非侵入性,支持各业务系统与平台的松耦合对接,不增加原有系统的复杂度。(二) 标准化:参照国内外相关软、硬件技术标准,由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统一制订和发布接口标准。(三) 先进性:接口设计要求使用先进的Web Services技术和轻量级的SOAP协议,应用SOA的架构,保证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接口的稳定可靠。6.4.4.2 接口方式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以标准的Web Service接口方式为各机构的信息系统提供数据共
43、享与交换,根据业务需要定义Web Service数据集的接口规范,并随着业务的需要和发展不断的完善和增加。6.5 数据库和应用部署架构6.5.1 总体部署架构按照总体规划要求和业务系统应用需要,将卫生信息平台部署在省、市(或市区)、县三级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实现与各级相应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卫生行政管理机构、公共卫生机构相连接,县级卫生信息平台还需覆盖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等服务机构,实现全省医疗卫生信息服务互联互通。基于三级支撑平台部署结构如图6-3所示。图 03卫生信息业务平台部署结构示意图6.5.2 省级平台部署通用性和共性业务应用(如管理类、统计分
44、析类的应用等)采用省级方式;暂不具备条件的市区级可将业务应用部署到省级平台,由省级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提供部署环境。如图6-4所示。图 04省级平台部署示意图6.5.3 市级(或市区)平台部署按照总体规划要求,已建市级区域卫生平台的,业务应用以市级部署为主。具备支撑条件的市可采用市级部署或市区部署方式,采用市级部署方式的,市级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医疗机构、卫生主管部门、县级卫生信息平台通过电子政务外网和互联网接入访问应用。采用市区部署方式的,市级卫生信息平台和城区的区卫生信息平台共同组成一个信息平台实施部署,实现区卫生信息平台和市卫生信息平台的功能。如图6-5所示:图 05 市级部署结构示意图 6.
45、5.4 县级平台部署县级卫生信息平台可基于县电子政务统一平台部署,县级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医疗机构、卫生主管部门、基层医疗机构通过互联网(或专线数据链路SDH)接入访问应用。前期国家已立项并下拨资金的建设项目,原则上按原建设方案基于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实施,前期国家立项建设项目未能覆盖的内容(如县级区域医疗协同等应用),由以后省级立项在同一平台上实施。7规划建设方案77.1 网络建设规划按照总体规划,依托全省电子政务骨干传输网建立卫生信息化系统网络,县级以下通过互联网(或专线数据链路SDH)接入,网络建设涵盖的接入单位包括:(一) 省级卫生行政机构及所属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疾控、卫监、血站、
46、职防等相关卫生系统机构);(二) 市级卫生行政机构及所属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三) 县级卫生行政机构及所属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四) 乡镇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五) 村(社区)卫生服务站。7.1.1 网络建设要求陕西省卫生信息系统的网络依托电子政务骨干传输外网建设,县级以下通过互联网(或专线数据链路SDH)接入。卫生业务信息系统对网络的带宽要求如表7-1所示。表 01网络带宽要求列表序号所属层级接入单位接入方式网络带宽1省级省卫生厅电子政务外网100MB(独享)省属医院和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基于互联网VPN(IPSec)20MB2市级市卫生局电子政务外网10 MB(独享) 市属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基于互联网(或SDH)VPN(IPSec)10 MB(或SDH相当带宽)3县(区)级县卫生局电子政务外网10MB(独享)县属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基于互联网(或S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