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护理干预预防急性心肌梗塞溶栓后并发症 【】R473.5【】B【】1672-5085(2012)34-0257-02【摘要】总结6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溶栓治疗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并发症的出现,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是主要的护理内容。【关键词】护理心肌梗塞溶栓并发症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具有简便、经济、易操作的特点。在短时间内溶解血栓,开通血管,从而增加血液再灌注,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此类治疗在基层医院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护理干预对溶栓治疗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尤为重要。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76例急性心肌心肌梗塞AMI患者均为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入院的病人,符合
2、中华心血管学会颁布的AMI诊断和治疗指南1。其中男性57例,女性19例,年龄43-72岁,平均年龄57.5岁。均符合溶栓标准,及时给予溶栓治疗。治疗后,2例并发出血,占2.6%;2例并发心律失常,占2.6%;死亡率为零,由于加强了治疗和护理,患者病情均好转。2护理干预2.1溶栓治疗前的护理干预2.1.1做好心理护理由于剧烈胸痛患者表现出恐惧感,精神明显紧张,担心预后不良,因此应将心理护理贯穿于整个护理干预的过程。护士应以亲切的态度,适当的语言,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帮助其消除顾虑,保持乐观情绪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极度紧张和恐惧患者可适当给予镇静剂。2.1.2护士应与医生密切配合,及时抽血查心肌
3、酶谱及血常规、血型、出凝血时间及凝血机制,血纤维蛋白原等标准。2.2溶栓治疗时的护理干预2.2.1溶栓用药过程中的监护由于溶栓药物与用药时间、梗死部位和面积有关,因此,一旦确诊就应分秒必争,积极配合医生,选择最佳的用药途径,根据医嘱及时、准确的使用溶栓剂。设置首剂用药80滴/min,用药时间一般在30min内完成,并加用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护,总时间不超过2h,可根据病情适当调整滴数40-64滴/min,以保证溶栓治疗效果。2.2.2在溶栓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有无皮肤、粘膜、鼻腔、上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及颅内出血。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2.3溶栓治疗后护理干预2.3.1溶
4、栓治疗后易并发出血,其主要原因:(1)长期缺血的血管已受损,在恢复血供后由于通透性增加而血液渗出;(2)继发性溶栓亢进和凝血障碍。因此要密切观察出血情况、患者意识、瞳孔对光反射、脉搏、尿量等。开始溶栓后2h左右,以及以后视需要每6h进行有关凝血及纤溶系统各血标本的采集,并及时送验。一旦发现有出血倾向,立即停用抗凝剂,及时给予处理。2.3.2溶栓治疗后,闭塞的血管再通,恢复心肌灌注时引起心律失常早已引起重视。有报道2前壁心肌梗死时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多为室性心律失常,如频发室早、加速室性自主心律等;下壁梗死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多为窦缓、房室传导阻滞等。因此护士必须熟悉AMI患者心电图变化规律及常见心律失
5、常图型,对患者采用心电监护仪监护,及时发现心律、心率异常变化,并将变化的心电图录下且标上时间,协助医生采取有效措施,定期检查各导联线的连接是否牢固,防止患者翻身电极脱落。2.3.3溶栓治疗后由于血容量不足,再灌注性损伤,血管扩张药应用及合并出血等因素均可导致低血压,应严密观察血压变化。在溶栓进行的30min内,每10min测量血压一次;溶栓结束后3h内,每30min测量一次,之后每小时测量一次。血压平稳后根据病情延长测量时间。有些AMI患者收缩压在90mmHg左右,心动过缓,多为暂时性低血压,状态,给予间断性低流量吸氧,处理疼痛,扩张血容量即可纠正。2.3.4溶栓效果的观察正确评估胸痛的程度、
6、部位、有否放射、持续时间等观察给氧是否充分、有效。护士应勤询问患者的胸痛情况,认真听取患者的主诉,并结合心电图描记,心律变化等正确判断病情,并遵医嘱及时给予治疗。做好健康宣教,宜低盐、低脂、低胆固醇、清淡、易消化饮食;保持良好的情绪,避免激动及用力排便,以免加重心脏负担。3小结心肌梗塞溶栓治疗后,细致的病情观察,体贴入微的护理是预防并发症、促进病情恢复的保证。Reference1中华医学会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心肌梗塞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2),710-725.2冯洪坤.急性心肌梗塞现场急救患者与院内接诊患者对照分析.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1.9(2),111-112.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