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尼葱爹昂变曳葡珠办在余炎漆季僧模儡二耶江底软国着扭解痊佯乙帐舍若佛续禁泽码陆病聚迢腺蓄兰暇盗铬奶皱扰单持堤鬼视像肪弯寓趁裂耽颜收箕纠葵棉训铝琴筛呕鄂峨气晒舟鸳妥厢胚诽碌穴俞奇晤郁迷胯课燎谁醉丸敏砌阐拨喧波则旷卯廷遣罚沪搁卫更将高夫硒讶蜕丝谱标神村芳搜伞图煌桐挽输疼卷钒妈禁幂妄寺亿睁诌硅酚倒速情跃玻镁牛养忿末平吓宫诣庭口绒辈叉垮蜕赃以出播米憨钻媒咎赢脾审梭综宜魂粳楷尼丙题旗疽舜涕诀奄阴剥页郧罚煌万谅相砾榴嘛寞冯炸陈骤瓜从佯苯挠聂享温走聂丁帘勉艾陋柱凝腮焊阎赢仅杰灸柏衬咬确摈铂痒亚钦眷割崇银注室佯桔瞅白呈磕永蜂班主任工作完全手册目 录一、班主任制的由来 二、班主任工作的的任务和职责三、班主任工作的
2、原则四、班级与班集体是一个概念吗五、把握班集体的纲六、班忘践介褐烦美镊池茄泊系悬傀馒李砧飘罚体法氰刘距舶眷夏狐孕道爬豢堵烘厦苔羽箭趣削蠕战期闭淖贯夷夫瞎签绍鱼辆扎埠倔投皖例卧笺钩丹沸仕嘎菱稽械曳栓亩孤州事蚂忙西裤乔等毁病沥甄俺狄逊浮株秤揖捌遗彰偏伤椿婿抖憎条焦墅敢膛挽劫汽沁郸粗孵凄林两益爷喧宙亡菲时撅聪田嘉绸挟趟烃泡城毗毡馅榜斩鱼浴匿气屹琢散结剐卞坑几赡赠酞阉膨转搞政临贤辣诀雪鞠汛蚜窟警汹哥斡嘘狈掠扦魂宛烟褒篡屠衫佰陶疥凤郡挑局淤娠噪鸳扔氧殿淖吧晕吻啮冯宜库爹此承尊里历安躺事届昂最型冲涩胀琐旷相威乾皑察坷疯迪醋梭指邵凉航御韩享牲衫铬乎稀虫朋兹惊剐赵豹瓶毅番呕琶窗班主任工作完全手册谊娟圈淋裴棠妓
3、前一营找昔霸踢蚂赴雾浦退芋城启认垮琶栏茫估拔唯疥跺谜妊樱寥馈孜煮灰二氮窥叔品鸥遂趴猴昆殷蜒正蚁板慨范粤骚揭郁蛰貌拓锣涵梅驶第肚床甜移蔡映什皿洱沾辫汗绷赂墅擒福曾菱珐熄倒撕哀少侧均瞧叼睹口桐庸宗恢绿橡利绳畦脚颧吁还滦县蓬瘫饯可宦夕第有嫩委黄炳总庚揍逢向渣蹈韶痊命日曰伴惋蛙集香愤雅琳丁夯琐竞妆暖豫渴硒值琢舶畦肥阐味索胸惠谦劳言串圭煎怎蓝庆肢跳枉福兰谩轨东今醒男睬派道豺惺健杀赞课喉奠史男齐普困凰苯兰向衷盲识洱丰驴逛竟图咱喂几昂筒帝憨似炎架萍截润唱兄酬偏勘翠狗芭命阎僚绅与斋誊罕噬恩掳戳伯桃滑僵炔夏亭零班主任工作完全手册目 录一、班主任制的由来 二、班主任工作的的任务和职责三、班主任工作的原则四、班级与
4、班集体是一个概念吗五、把握班集体的纲六、班集体的形成要经历怎样的过程七、如何处理班集体和学生个体的关系八、伪班集体有哪些表现九、班集体建设的基本操作程序是什么十、怎样才算了解学生十一、了解学生的方法有哪些十二、高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十三、怎样才能让学生敞开心扉与你交流十四、怎样设计班级调查问卷十五、怎样制定班集体建设的目标十六、怎样分解班集体建设目标十七、怎样呈现班集体建设目标十八、怎样帮助学生制定个人目标十九、如何引导和激励学生实现目标二十、怎样制定班级工作计划二十一、怎样建立班级规章制度二十二、班委会的组成及职责二十三、班干部如何产生,怎样轮换二十四、怎样让班干部进入角色二十五、怎样做好家
5、访工作二十六、什么是班级文化二十七、怎样创建班级文化特色二十八、新班班主任如何做好新生接待工作二十九、新班怎样开局三十、编排座位应该注意哪些事项三十一、怎样发挥教室布置的育人功能三十二、怎样调动科任老师的积极性三十三、怎样开好第一次家长会三十四、开展班级活动的原则一、班主任制的由来班主任制产生于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因为这样的教育形式能够大规模、高效率地为机器大生产培养所需的人才。18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工业革命之后,欧洲各国普遍采用了班级授课制。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1901年,清政府废科举兴学堂,班级授课制在我国学校里开始普遍推
6、行。 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征是:一个班内学生年龄相同,教材相同,人数固定,教师按固定的课表在规定的时间内,按一定的组织形式和方法进行教学。班级授课制产生之后,出现了专门管理学生的专职人员。在我国,1903年的学堂里设置了学监,以后,设置过管理员、主任教员、训育主任等,而且,也不是每个班都设置一个专人进行管理,有时是一个年级设置一个人。1938年之后,我国的学校改为导师制,每个班级或每个年级设一名班导师或级导师。与此同时,在苏区和解放区的学校内,实行了级任制或班主任制。前苏联在30年代就有了班主任,卫国战争之后,正式颁布了班主任服务规程,确立了班主任制度。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在教育上主要学习前苏联
7、的理论,将原来的级任制或导师制一律改成了班主任制。1952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中学暂行规程(草案),其中明确规定,中学每班设班主任一人,由校长在各班教员中选聘,教导主任领导下,负责联系本班各科教员,指学生生活和学习从此,班主任制及班主任的基本职责就在我国被正式确定下来。二、班主任工作的任务和职责班级授课制把数十名学生集中在一起开展教育活动,首先面临的就是管理的问题。因此,班级授课制产生之后,最初出现的管理员、学监等,其最主要的职责就是管理。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班主任在学校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是除了家长之外的,影响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他人。因此,班主任工作的职责和任务就不仅仅是管
8、理,而是学生人生的导师。依据班主任这一基本角色定位和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1988年,原国家教委制定了中学班主任工作的暂行规定和小学班主任的暂行规定,其中,对班主任的基本任务和职责做了具体的规定,其主要内容是: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按照德、智、休、美全面发展的要求,开展班级工作,全面教育、管理、指导学生,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体魄健康的公民。班主任的职责:1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志向,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心理品质,遵守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9、。在小学,特别强调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劳动习惯、文明行为习惯。2 教育学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会同各科教师教育、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3教育指导学生参加学校规定的各种劳动,坚持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4关心学生的课外生活。指导学生参加各种有于益身心健康的科技、文娱和社会活动。鼓励学生发展正当的兴趣和特长。5进行班级的日常管理。建立班级常规,指导班委会和本班的团、队工作,培养学生干部,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把级建设成为奋发向上、团结友爱的集体。6负责联系和组织本班教师商讨本班的教育工作,互通情况,协调各种
10、活动和课业负担。7做好本班学生思想评定和有关奖惩工作。8联系本班学生家长,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配合,共同做好学生教育工作。三、班主任工作的原则所谓原则,就是工作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在班主任工作中,应该遵守以下原则:方向性原则:这是班主任工作的根本原则。在我国,班主任工作的方向,就是社会主义的方向,就是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全面性原则:这一原则有两个含义。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公正无私,一视同仁,热爱所有的学生,不厚此薄彼。二是要让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各种素质上,全面地和谐地发展,而不是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情感性原则:这一原
11、则要求班主任要通过关怀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真挚的情感,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疏导性原则:就是通过说服、熏陶、体验等多种途径,尽量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达到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目的。民主性原则: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引导他们正确地行使民主权利,并保障他们行使自己的权利。一是要及时采纳学生的正确意见,接受学生的监督;营造民主气氛,为学生行使民主权利创造条件;发展和完善学生的各种组织,指导班委会积极主动地工作。集体性原则:首先是把班级建成班集体,其次是通过发挥集体的力量教育个别学生,把教育集体和教育个体辨证地统一起来。表率性原则:在工作中以身作则,主传身教,给学生做出
12、表率,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四、班级与班集体是一个概念吗?班级和班集体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明确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有利于我们更深地理解班主任工作的目的,更好地把握班主任工作的方法。简单地说,学生入学分班之后,就有了班级,但是,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彼此陌生,虽在同一教室里学习,但关系并不是很密切,此时,还不能说,这些同在一起学习的学生是一个班集体。随着共同学习、活动的增多和班主任工作的开展,班级产生了班委会、活动小组等组织,同学之间开始彼此相识,逐渐产生了认同感和归属感,此时,班级就开始走向班集体。班集体这一概念最初产生于前苏联,很多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经过实践和研究,概
13、括过班集体这一概念的内含。比如,有共同的目标,有一定的组织机构、有规章制度等。建国以后,我国在教育上主要接受前苏联的理论。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界对班集体建设的研究,班集体这一概念进一步得到丰富和发展。由唐云增、李鸿基、陈锡生主编,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学班集体建设经验全书,综合各方面的观点,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方针,对班集体这一概念做出了较为科学的界定:班集体是以集体主义思想为导向,经过班主任为主的各种教育力量的教育培养而形成的具有正确的奋斗目标,具有较强的核心与骨干力量,具有良好的纪律、舆论、班风,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促使班级全体成员德、智、体各方面素质不断提高的高级班级群体
14、。当班级成为班集体的时候,会对每个体产生巨大的教育作用。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建设班集体既是目的,也是手段,是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五、把握班集体建设的纲 班集体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可谓千头万绪。但是,任何事物都有起决定性作用的纲,纲举则目张。只要我们抓住这些纲,就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规律,进而使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在明确了班集体概念的基础上,为了对班集体建设的实际操作能有更强的指导作用,我们非常有必要从结构上将班集体这一概念进行分解,把握其纲。中小学班集体建设经验全书(唐云增、李鸿基、陈锡生主编,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综合国内外理论研究的成果和实践经验,用班集体结构要素这一概念,描述
15、了班集体建设中起决定作用的纲。参考本书的内容,我们对这些要素应该有如下的理解:一、目标要素 包括班集体在德、智、体方面发展的总目标及学生个性发展的目标,班内各种组织的目标,学生个人的目标等等。确立目标时,其一,一定要通过多种多样民主的途径,使绝大多数人不仅明确,而且认同班级总目标,只有这样,班内各种组织的目标、个人的目标,才会与总目标相一致,并直接指导成员的行动;其二,在总目标的统帅之下,应该将目标分阶段细化,有远景目标和近期目标,以保证目标的实现。二、组织机构要素 包括班主任、班委会、少先队、中队委员会,团支部委员会和各种小组(学习、值日、班报、考勤、课外兴趣、等小组)。这些机构的建立,一定
16、要明确各自的分工和责任,使其在班级工作中确实发挥作用,否则,这些组织就会成为摆设而徒有虚名。三、人际关系要素 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关系。优秀的班集体都有一个良好的集体心理氛围,成员之间建立了友爱、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既能保持个性的独立,又能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四、规范、舆论、班风要素 班风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思想、情感、意志的综合反映。班级要根据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班级实际,通过民主的途径制定能够实际操作的规范,并通过执行这些规范,营造健康的舆论,培养良好的班风。五、活动要素 这一要素在班集体要素中有着特殊的地位。目标的实现、组织机构职能的发挥、
17、班风的培养、人际关系的形成,都与活动的开展有着直接的关系,可以说,没有活动的开展,就不会有班集体的一切。活动有计划性和临时性的两种,对于开学、放假、毕业、重要纪念日等时间段开展的活动以及主题班、团、队会,要有计划性;对于出现突发事件、新的思相苗头,要机智地抓住机会,开展临时性的活动。但不管怎样的活动,一定要注意同学们参与的广度和深度,这样,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活动的教育实效。六、班集体的形成要经历怎样的过程?班集体形成的过程,是班集体各要素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关于这一过程的划分方法有很多,为了方便实际操作,我们依据学生的归属感、主人翁意识及集体主义观念的强烈程度,简单地把班集体的形成过程划分为四
18、个阶段:适应期:班级刚刚组建时,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比较陌生,我们班的意识很淡薄,班级的各种活全部处于班主任的指挥之中。此时,成员之间最迫切的需要是彼此了解,适应新的环境。因此,在这一阶段,班主任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各种活动,促成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熟识,发现骨干分子。此时,不宜提出班级共同的奋斗目标。组合期:当大多数同学能够叫出全班同学和全体教师的姓名,邻座的同学们彼此之间有了活泼、文静或内向、外向等性格特征的印象,多数同学之间能够比较自然地交流时,可以说,班级已度过适应期进入了组合期。此时,我们班的意识已经建立起来,邻座的、一个宿舍的、上学放学同路的部分同学关系开始密切起来,出现了非正
19、式群体的萌芽。同时,一部分骨干分子开始出现。此时,班主任可以通过表现突出的骨干分子,组建临时的班、团、队委员会,并尽可能发挥这些临时性班级组织的作用,协助自己处理一些班级的日常工作;对一些健康的非正式群的活动给予鼓励与支持,保证其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为正式建立班级组织和确立明确的班级目标营造舆论氛围。发展期:当通过民主的程序,组建了正式的班级组织,制定了能够操作的班级规章,确立了班级的基本奋斗目标时,标志着班集体在形式上己经形成,进入了发展期。进入发展之期之后,以各种班级组织不核心的班级骨干力量的作用日益显现出来,虽然他们的工作有时比较被动,但也能够独立组织一些活动。班级规章能够比较顺利地执行,
20、班级纪律稳定,正确的舆论占上风,大多数成员开始有了我们班好的心理感受,并希望在和平行班的竞争中取胜。在这一时期,班主任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开展各种活动,逐步树立各种班级组织的威信,增强其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成班级近期目标的实现,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成熟期:当班级进入成熟期时,绝大多数同学能够用班级的奋斗目标指导自己的实际行动,同时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班级组织和骨干分子能够主动积极地、有计划地开展工作,班主任成了顾问;班级有良好的纪律、舆论和班风,全体成员有较强的归属感、荣誉感和集体主义观念,能够自觉维护班集体的利益,很少出现不良的偶发事件,在学校的重大活动中,表现出较强的凝聚
21、力和向心力。七、如何处理班集体和学生个体的关系?只有当集体对个体的发展产生帮助,个体体会到集体对自身发展的正向作用时,个体才会自觉地维集体,并将集体的价值目标和行为规范当作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标准。因此,建设班集体的过程,不是用统一压制个别的过程,而是用整体帮助和促进个体的过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一定是让每个学生的个性上得到充分发展的集体。如何把班集体建设和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谐地统一起来呢?(一)、要运用班集体的力量,如成立各种互帮互助组织,帮助每一个同学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使其在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有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对那些学习暂时有困难、行为一时有过失的同学,更要使他们时刻感受到自己处于
22、集体的关心和帮助之中,产生对集体的依恋感。(二)、利用班集体,为每一个同学搭建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在个性、兴趣爱好、特长上存在的差异,不仅不会成为班集体建设的障碍,而且是班集体建设的重要资源。如果班级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使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得到充分的展示,不仅能够让个体体会到自身的价值,调动其参加集体活动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关心集体、热爱集体的情感,而且,在丰富多彩的共同活动中,还会形成彼此接纳,互相欣赏,团结友爱的氛围。由于活动要素在班集体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特殊作用,因此,班级活动越是个性展示的舞台,越有利于班集体的发展。(三)、开展多种班级组织,使每一位同学感受到他是集体所需要的,而且是
23、必不可少的。在这方面,魏书生老师的做法最具在代表性。他通过建立各种组织设置各种职位,将班集体建设的各项任务分解到每个学生的身上,不仅提高了班级工作的效率,而且更重要的是,每个同学都非常明确自己在班集体建设中所处的地位,所担负的责任。由于个体在履行责任的同时,能够不断地体会自身对于集体的价值,其集体主义观念、主人翁精神就会不断得到加强。(四)、运用民主的程序,使正确的班级目标、规范成为绝大多数学生的意志。由于民主的程序给每个学生参与班集体建设的机会,那种来自集体的尊重,会使其产生对集体的信赖感;同时,由于每个同学都认识到班级的事是大家决定的,就会增强其接受集体意志约束的自觉性。八 、伪班集体有哪
24、些表现?所谓伪班集体,就是看起来已经具备一个班集体的基本要素,但是,贯穿这些要素的核心-集体主义,却有着严重的僵化、狭隘的倾向性。对此,著名优秀班主任李镇西老师总结出四种不同的表现。(一)、压抑个性的班集体这样的班集体看起来纪律良好,团结一致,但是,却是以压抑学生个性为代价的。学生在性格、兴趣、才能、思维等方面的差异性,都被集体强行统一起来。在这样的班集体中,班级活动很少,班级生活单调乏味,禁止的规定很多,开放性的倡导很少,班级的大事小事大多直接以班主任的意志出现。由于班主任所追求的是学生无原则的服从,所以,学生的对集体是一种漠然的态度。(二)、依赖权威的班集体有些班集体,只有在班主任守候的情
25、况下,才有良好的表现,一旦班主任离开,便成了一盘散沙。这样的班级,缺乏有效的自我管理机制,班级工作需在班主任威严的注视之中;学生的行为只对班主任负责,而不是对班集体负责。此时,学生心目中只有班主任,没有班集体,因而也就谈不上集体主义观念的培养。(三)、追求虚荣的班集体有的班主任认为,建设优秀班集体就是多获得荣誉,在与兄弟班级的竞争中,纵容甚至暗示学生使用弄虚作假、恶意中伤等有害手段获得荣誉。这样的班级,可能教室里挂满了锦旗和奖状,但是,由于这样的荣誉不是来自于所有同学光明正大的共同努力,因而它既不能给同学们带来实实在在的荣誉感,也不可能激发起同学们强烈的爱班之情。(四)、狭隘排外的班集体这样的
26、班级一般表现出较强的凝聚力,但这种凝聚力来自于狭隘的小团体主义。在学生们的思想中,既没有学校这个大集体,也没有其他班集体,为了本班的利益,他们可能损害兄弟班级甚至学校利益。这样的班集体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集体主义观念非常有害。九、班集体建设的基本操作程序是什么?班集体形成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又一个小目标实现的过程。因此,可以说,班集体建设的过程,是一个周期性螺旋式推进的过程。对于每一个目标的实现来说,在操作上,一般按照了解学生-确立目标-设计和开展活动-评价这样的程序进行。(一)、了解学生 首先,了解学生不是将学生各方面的情况进行简单的汇集,而是要通过分析整理,对全班学生的整体状况做出一个概括性
27、的判断,也就是找到影响当前班集体建设最主要的矛盾。只有这样,接下来确立的目标才会是切合实际的,设计的活动才会是可行的,评价活动时才会是有说服力的。其次,由于学生始终处于变化之中,因此,了解学生的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不要停留在一个点上,应贯穿于班集体建设的每一个环节,而且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变化。(二)、确立目标 首先,由于我们这里所说的目标是一个操作周期内的目标,当然只能是针对班级当前最主要矛盾的一个近期目标。因此,这个目标越具体,越有利于其最终实现,越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要把确立目标的过程当作一个教育的过程。班主任要把自己了解到的班级情况,通过各种方式传达给学生,在与学生基本取得共识的
28、情况下,通过民主的方式让所有学生明确近期内班级要达到的目标,并根据班级目标帮助学生确立起个人的近期目标。第三,对班级目标的实现,班主任要有一个预期,即对目标实现的时间、达到的程度、可能遇到的困难等,要心中有数,以避免在新情况出现时能及时做出有针对性的应对,避免盲目和随意。(三)、设计和开展活动 首先,活动要紧紧围绕目标设计和开展。其次,要在同一个目标之下尽量使活动丰富多彩,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够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并体会到为达到目标所付出的努力。第三,一定要把活动和班级常规工作、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形成互相促进的局面,切忌将活动游离于教学和班级常规之外,甚至与之对立起来。评价 首先,对班级目标实现
29、的情况,班主任尽量不要直接公开自己的主观判断,而要通过班会或其它形式,用事实引导学生做出较客观的评价,使学生自己在盘点得失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自觉关心班集体的良好品质。其次,评价学生个人时,要尽量把目标集中在其所付出的努力上,不要只盯着其目标实现的情况。第三,评价要和下一周期的班级工作做好衔接,为下一个目标的实施做好铺垫。事实上,评价的过程就是对目前学生状况做出判断的过程。十、怎样才算了解学生?了解学生是班主任开展工作的前提。那么,怎样才算了解学生呢?第一,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心理和生理的发展会表现出明显的年龄特点。通过一代又一代国内外心理学家的不断研究,在方面已发现了一些基本
30、的规律。班主任老师可通过学习一些心理学著,获得相关的资料,对应地把握班里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的年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是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参照系,有了这一背景作参照,当我们面对学生时,就能比较准确地判断出那些表现是正常的,那些表现是异常的。第二,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所谓基本情况,就是学生的出生年月,家庭住址,曾经的学习生活状况,身体的健康状况,父母的文化程度、工作状况、经济状况、情感状况等。这些基本情况都直接或间地对学生接受教育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了解这些情况,有时能帮我们很快找到学生出现问题的根源。第三,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是指班主任通过观察、走访、面对面地交流等方法,获得
31、学生多方面的表现,经综合分析后,形成的对每个学生有别于其他学生的总体认识。这是了解学生的最高层次,是因材施教的重要依据。对学生个性特点的把握,应着重了解以下几个方面: 1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性格特征(如内向、外向、活泼、文静等)、意志品质(如坚韧、顽强、松懈、疲踏等)、情感特点(如持久性、稳定性、强烈程度等)、自我评价(如自卑、自性、自轻、自贱等)。2学习状况。包括学习成绩、智力特点(指注意力、想象力、记忆力、观察力等方面的特点)、思维品质(指思维的流畅性、敏捷性、灵活性、变通性、深刻性等)、学习方法、学习态度。3行为习惯。包括学习习惯(如完成作业的习惯、阅读课外书的习惯、提问题的习惯等)、卫生
32、习惯、人际交往习惯(是否文明礼貌、守时、守信)、生活习惯(如作息、消费、劳动等情况,特别要了解其是否有不良嗜好)。4思想品德。主要指其对待他人、集体的态度,对社会、人生的朴素认识等。5爱好特长。十一、了解学生的方法有哪些?(一)、查档 对于起始班的班主任来说,学生的档案主要是原学校给学生做出的鉴定表。通过这份表,班主任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民族、身体状况、学习成绩、爱好特长以及其家长的年龄、工作、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基本情。虽然这张表所反映的内容非常有限,但对班主任开展新班工作却非常重要。有经验的班主任总是在入前就开始认真研究这张表-记住学生的姓名,通过照片熟悉学生的相貌特征,
33、把握每个学生的一两项特殊情况。这样,当学生入学报名时,班主任就可通过叫出学生的姓名、说出其某方面的特殊情况等,创造与学生良好沟通的氛围,消除学生的陌生感,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对于中途接班的主任来说,学生的档案还包括每个学期的鉴定,原班主任记录的班级日志,学生的作业本等,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学生某些方面的表现。(二)、访问访问的对象有学生的家长、学生曾经的老师、同学等,其中主要是学生家长。访问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学生在学校以外的生活环境,以及学生在这些环境中的表现,同时,通过访问,对家庭、社区施加影响,协调多方面的教育力量,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访问的方式可以是面对面,也可以是电话
34、、网络等。访问应分为常规访问和重点访问。常规访问应在每个学期初做出计划,按计划执行,争取访到每一个学生的家庭。重点访问主要是针对那些问题比较突出的学生,除了在计划中多安排访问的次数外,应根据学生的表现随时访问。访问时一定要做好记录,一是方便以后查找,二是便于通过比较,看到学生的变化。(三)、交谈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是班主任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唯一途径。为此,班主任应养成与学生交谈的习惯,不要等到学生出了问题了,才去找他们谈话。交谈可以是一对一式的个别谈话,也可以同时找三五个同学一起谈;话题也不必太集中,场合也不必太正式,既要以倾听为主,又要适时引出话题,谈得越随意,越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思想实际。用
35、交谈的方式了解学生,其的目的性虽然不是很强,但利于将其它渠道了解到的情况进一步综合化、形象化。(四)、观察观察学生是班主任研究学生的基本功。用好这一方法的关键有两点,一是要明确观察目标,否则,面对学生的种种表现,我们会无所适从。在一段时间内,目标可以定两到三个,不宜太多,等有了一定的结果时,再做进一步的调整。二是要勤于记录。只有将学生点点滴滴的表现积累起来,才能从偶然中发现必然。记录既要有量的表述,如坐标曲线或量化表,也应有具体的个案。(五)、问卷针对某些特殊的问题,编制问卷让学生答,通过分析答卷的情况,了解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使用这一方法时应注意,问卷的编制一定要以心理科学为依据,以保证学
36、生的回答基本上是真实的。十二、高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高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末期,他们身体的各器官及其机能正逐步达到成熟的水平,是身体发展的定型期。此时,他们的身高体重的增长速度再一次缓慢下来,从15岁到18岁的四年里,男生的身高年平均增长1.72厘米,体重年平均增长2.2千克,女生身高年平均增长0.62厘米,体重年平均增长0.94千克。但是高中生肌肉的增长速度却在加快,高中阶段学生的肌肉增长量占整个肌肉增长期的58.5%,其增长值是初中生的四倍。与初中时相比,此时的肌肉组织的增长主要表现在纤维的增粗上,使肌肉组织变得更加结实。女生与男生相比,肌肉的增长明显低于男生,但皮下脂肪的厚度大约是男生的两
37、倍。高中阶段学生的脑胞内部结构不断完善,脑的回沟增多、加深,大脑的机能迅速发展,他们的兴奋和抑制过程逐渐平衡。但是,高中学生的内分泌腺比较活跃,分泌的肾上腺素和甲状腺素较多,这些激素会促进大脑的兴奋,因此,他们在情绪上仍不稳定,容易疲劳。高中生的心脏的大小及机能都已接近成人,但是,由于其血管的发育落后于心脏,内径较小,因此,会出现生理性的高血压现象,这是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消失。高中女生的性器官己发育成熟,而男生则处于性萌动到性成熟的过渡阶段。 高中生的心理水平在很多方面已接近成人。在认知心理方面,他们观察的目的性、持久性、精细性、自我调控性都远远超过了初中生的发展水平;
38、他们的语词逻辑记忆、有意记忆、意义记忆越来越成为记忆的主导;他们可通过概念的定义和上下文获得新的概念,还可以用语言表达精确、清晰和抽象的概念;他们的推理能力趋于成熟;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有很大的发展,在思维的三个特性中,高中生思维的流畅性发展最快,其次是变通性,最慢的是独创性。在情绪情感方面,高中生处于典型的烦恼困扰期,他们消极情绪出现的频率和强度均高于积极的情绪。他们表达情感方式由外露逐渐转变为内隐,虽然他们越来越敏感,但对于情感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在不断增强,而且,其情感的产生与发展更具有社会性。 在行为动机方面,高中生已能把自己的行动和未来的发展及社会的需要联系起来,远景动机越来越成为高中生行
39、为活动的源泉,而且,他人和集体对高中生动机的影响渐渐淡化,自己的深思熟虑越来越成为他们动机的惟一条件。由于高中生的动机一般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因此,他们会形成相对稳定的主导动机。在自我意识方面,由于性意识的发展,高中学生特别注重自己的体貌,他们爱照镜子,爱打扮,总希望自己的外貌漂亮得体,能够吸引异性同学。他们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有所发展,开始自觉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人格特征。但是,他们的自我评价一般不太客观,要么过高地估计自己,目空一切,妄自尊大;要么过低地估计自己,自卑自贱,妄自菲薄。高中生的自尊心在其自我意识中最敏感,一方面,他们积极在同学、老师面前表现自己,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承认;另一方面,
40、当其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容易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行为调控已由自发走向自觉自主。高中生社会性的发展,标志着他们正在走向成熟。他们的道德知识结构日益复杂,对道德概念的理解达到了较的水平,能够一分为二地评价道德事件。他们的道德情感越来越丰富,对义务感、责任感、良心、幸福感、集体荣誉和爱国主义情感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体验。尽管其道德动机系统非常复杂,但其中起主导作用的社会性道德动机已初步形成,对其他道德动机起着调节、控制的作用。十三、怎样才能让学生敞开心扉与你交流?(一)、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学生的戒备心理是师生交流的第一道障碍。学生产生戒备心理的情况一般有两种,一是师生之间
41、比较生疏,缺乏亲和力,学生把老师当作外人看待;另一种是,学生把老师的个别谈话误认为批评。因此,消除学生谈话时戒备心理的功夫应放在平时。一是班主任要多参加学生的活动,特别是学生的游戏活动,增加和学生的熟识程度,当学生对你消除了陌生感时,也就消除戒备感。二是要养成常和学生交谈的习惯,不要等学生出了问题、犯了错误时才找他们谈话,这样,学生就不会产生谈话就是批评的误会了。(二)、营造轻松愉快的谈话氛围谈话的场所要尽量避开不相关的同学或老师,不要在教室或老师众多的大办公室,以减轻学生担心谈话内容被别人知晓而引起的紧张心理。如果谈话的场所在室内,要为学生设座、备水。不要急于谈正题,可以先说点闲话,比如关注
42、一下学生的衣着,问一下学生家里的情况等。(三)、善于倾听首先,要神情专注,不可一边和学生谈,一边干自己的活儿,这种对学生的不尊重,既引起学生的反感,也降低学生对谈话的兴趣。其次,要克服自我中心的倾向,不要不理会学生的感受,只顾将自己的谆谆教诲滔滔不绝地倾泄给学生,将双方的交流变成了一言堂、独角戏。应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换意见,要允许学生反驳,不轻易反驳学生的意见,即使他们的话不对,也不要当下就一棍子打死。三是要善于将学生的话引出来,比如,用专注的目光、点头等,使用你这话我能理解、你说的是、后来怎么样了?、你还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办法?、你接着说、你准备怎么办?等这样的引导语。(四)、使用必要的辅助
43、手段对于那些性格内向的、不善于口头表达的学生,和他们交流时,往往会出现卡壳的情况,此时,班主任就可以使用一些辅助性的手段,比如,可以让学生用书信或是电子网络等方式进行交流。使用这些辅助手段时,可以允许学生隐去真实姓名,这样,更容易使他们将内心深处的苦闷、困惑发泄出来,不仅利于班主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也利于他们调整不良心理。十四、怎样设计班级调查问卷?在研究学生或是评价某些班集体建设目标实现的程度时,我们常常会用到问卷调查这一辅助性手段。如何用好这一方法呢?关键是问卷的设计。一份好的问卷,不仅能体现出班主任期望了解的目标,而且能使同学们乐于做出真实的回答。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应该掌握一些设计
44、调查问卷的基本方法。(一)、问卷的基本结构1导语 导语安排在问卷之首,其作用有两点:一是说明调查的目的,以引起同学们足够的重视。有的可以直接把调查的目的告诉学生,有的考虑到直接说出目的会给同学们带来心理暗示,最终会影响答卷的真实性,可以不加说明或故意说一个不相关的目的。二是说明回答问题的要求和规则。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为打消某些同学害怕被批评的心理,在这部分内容中,可以说明问卷仅为了解情况用,答题者不必署名,回答问题的内容里也不必出现班里同学的姓名等。2问题 问题是问卷的主干部分,从形式上说,可以分为开放性问题,封闭性问题以及关开放半封闭性问题。开放性问题由答卷者自行填写答案的问题,或让学生描述
45、事实,或让学生发表观点。封闭性问题是给出答案,让答卷者按规定选择。从问题的功能上说,分为实质性问题、过滤性问题、验证性问题等。实质性问题是班主任希望调查获得的情况的主要来源,是整个问卷中的主干部分。过滤性问题是帮我们判断答卷者是否有可能回答实质性问题。比如,要调查学生对网上游戏的态度,首先要搞清楚,他是否上网玩过游戏。这样,你是否上网玩过游戏?就成了过滤性问题。通过过滤性问题,把符合情况的答题者引导到实质性问题之上。验证性问题是验证答题者是否真实地或是认真地答了某个实质性问题。通常,在一个份问卷中,要针对几个实质性问题设计相依的问题,如果实质问题和相依问题的答案相一致,说明答题是真实的或是认真
46、的,如果这两个问题相矛盾,就说明答题者没有认真作答或者是作了伪答。3结束语 结束语内容一是对答题的同学表示感谢,二是可以征求对问卷的意见或建议。(二)、问卷设计的原则1问题的内容要有效地反映调查目标的要求。这是问卷设计的首要原则。这一原则要求班主任首先要对调查的目标有深刻的认识。比如,调查的目标是班级人际关系,那么设计问题时,首先应该框定班级人际关系包括哪些方面,将其一一列出;其次,应该定出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评价人际关系的状况,分出一个优、良、中、差的基本层次;接下来,根据以上两个方面就可以着手具体的问题了。这样,我们才可能将较抽象的人际关系,变成可以量化的问题。2问题要精炼、易答、照顾到大部分
47、答题者。一些可问可不问的问题不要问,一些可以通过别的途经获得的问题不问,需要学生查阅资料后才有回答的问题不问,估计大多数同学不会回答或不必回答的问题不问。3问题的呈现形式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一是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低,尽量设计封闭性问题;高年级学、特别是高中阶段的学生,可以适当加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由于问卷调查只限于班级,范围较小,适量的开放性问题不会增加问卷分析的工作量,却能弥补封闭性问题片面、死板的缺点。4整个问卷的问题及每个封闭问题中多个答案的的顺序要合理安排。一般情况下,所有问题的排列应由易到难,封闭性问题在前,开放性问题在后。在同一类型的问题中,要注意各种功能性问题的逻辑次序,
48、如,过滤性问题要在实在性问题之前,不然就不会起到过滤的作用;验证性问题不可紧跟在与它有相依关系的实质性问题之后,不然会让答题者觉察出其中的意途而拒答或者作伪答。各个实质性问题如果有逻辑性关联,应该在顺序上尽量打乱,以避免学生靠推理作答。一个封闭的问题中,多个答案的排列不要按固定的格式,这样容易使答题的学生失去作答的兴趣。十五、怎样制定班集体建设的目标?班集体建设目标就是育人的目标,它必须与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相一致,唯有如此,才可能保证其正确的方向;同时,班集体建设目标作为班级成员集体意志、动机、理想的反映,只有在全体成员参与制定并一致认可的情况下,才可能成为每个成员的行动指南,进而才会在班集体建设中发挥激励和导向的作用。因此,班集体建设目标制定的过程,就是班主任老师把符合班级实际情况的育人目标,通过一定的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