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目 录
1.概述 2
2.设计依据、原则及范围 3
3.系统水质水量的拟定 5
4.解决工艺论证与选择 6
5.本项目解决工艺拟定 13
6.解决工艺设计 17
7.重要构筑物及设备材料清单 22
8.建筑设计 24
9.电气与自动控制设计 26
10.劳动组织与运营管理 27
11.环保、安全、消防 28
12.工程投资及经济技术分析 30
13.售后服务 33
14.附件 34
1.概述
安阳市殷都联营印染厂始创于1990年,现已发展为一家集花型设计、产品开发、印染印花、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专业印染印花公司。
纺织印染行业是工业污水排放大户。污水中重要具有纺织纤维上的污物、油脂、盐类以及加工过程中附加的各种浆料、染料、表面活性剂、助剂、酸碱等。
纺织印染废水解决的重要对象是不易生物降解或生物降解速度极慢的有机物、染料及有毒物质。废水特点是有机物浓度高、成分复杂、色度深且多变,pH变化大,水量水质变化大,属难解决工业废水。
为了保护环境,公司决定新建一套污水解决系统,解决能力达成3000m3/d。针对安阳市殷都联营印染厂的环保现状,我们提出了该项目的废水解决方案,按本方案进行建设后,可保证废水的达标排放,解决后出水达成《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92)中的“一级”标准(1992年7月1日起立项及其建成后投产的公司)。能极大地减轻该项目外排废水对社会的不利影响。
2.设计依据、原则及范围
2.1设计依据
2.1.1重要规范和标准
●《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92)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23)
●《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50106-2023)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20235-2023)
●《总图制图标准》(GB/T50103-2023)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23)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93)
●《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062-92)
2.1.2重要政策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4年11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行细则》(2023年3月)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1996年3月)
●《建设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1987年3月)
●《污水解决设施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1989年5月)
●《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1989年11月)
●《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1989年5月)
2.2设计原则
2.2.1、国家对环境保护及城市污水治理的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
2.2.2、城乡总体规划的原则和规定,并与城市道路、给水、防洪、环保、电力、近期建设等工程规划相协调。
2.2.3、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方针政策,精心编制,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实用、质量可靠。
2.2.4、制宜地根据客观实际,在保证解决效果达标排放的前提下,尽量节省工程投资、节省用地、节省能源、减少运营成本。
2.2.5、解决工艺技术先进可靠、简朴实用、经济合理、高效节能、保证水解决效果、减少工程投资与平常运营费用、管理维护方便。
2.2.6、稳妥地采用污水解决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
2.2.7、环境美观,建筑简洁实用,提供较舒适工作环境。
2.3设计范围
污水解决工艺、设备管线、给排水、土建、电气仪表及自控等专业设计。
2.4设计目的
本工程废水排放执行《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92)中的“一级”标准(1992年7月1日起立项及其建成后投产的公司),排放标准具体指标见表1:
表1废水排放标准表
项目
CODCr
(mg/L)
BOD5
(mg/L)
SS
(mg/L)
色度
(倍)
pH
排放标准
≤100
≤25
≤70
≤40
6.0~9.0
3.系统水质水量的拟定
3.1 解决水量
根据工厂生产情况及业主提供的数据,拟定厂区天天的废水解决总量为3000m3/d=125 m3/h。
3.2设计进水水质各项指标分析
废水为连续排放,但水量、水质变化大,根据安阳市殷都联营印染厂提供并结协议类型公司的资料,其废水水质参数如下:
表2废水水质表
项目
CODCr
(mg/L)
BOD5
(mg/L)
SS
(mg/L)
色度
(倍)
pH
温度
0C
设计水质
1950
600
600
150~200
8.0~9.0
≤40
3.3 设计出水水质
《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 》(标准GB4287-92)中的“一级”标准(1992年7月1日起立项及其建成后投产的公司),排放标准具体指标见表3:
表3 废水排放标准表
项目
CODCr
(mg/L)
BOD5
(mg/L)
SS
(mg/L)
色度
(倍)
pH
排放标准
≤100
≤25
≤70
≤40
6.0~9.0
4.解决工艺论证与选择
4.1解决工艺的功能规定
污水解决工艺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解决后出水的各项水质指标能否稳定可靠地达成排放标准的规定、建设投资和运营成本是否节省、运营管理及维护是否方便,及占地指标是否较低。
因此污水解决工艺方案的选定是污水解决系统成功与否的关键。
4.1.1 印染污水的特性
纺织印染行业是工业污水排放大户。污水中重要具有纺织纤维上的污物、油脂、盐类以及加工过程中附加的各种浆料、染料、表面活性剂、助剂、酸碱等。
废水特点是有机物浓度高、成分复杂、色度深且多变,pH变化大,水量水质变化大,属难解决工业废水。
浆染废水色度高、COD高,废水中具有大量的硫化物,该类废水必须加药预解决,然后再进行系列化解决,才干稳定达标排放。漂染废水中具有染料、浆料、表面活性剂等助剂,该类废水水量大,浓度和色度均较低,假如单纯采用物化解决,出水色度也能以满足排放规定,但污染量大大增长,污泥解决的费用较高,容易导致二次污染,在目前环保规定较严的情况下应充足考虑生化解决系统,常规的强化生物解决工艺可以满足解决规定。
4.1.2 印染污水解决规定
根据上面章节对污水水质的分析,本工程规定的污水解决限度较高,因此对污水解决工艺的选择应十分慎重。本工程选择污水解决工艺应充足考虑污水量和污水水质以及经济条件和管理水平,优先选用技术先进、安全可靠、低能耗、低投入、少占地和操作管理方便的成熟解决工艺。下面将各种工艺的特点进行论述,以便选择切实可行的方案。
4.2 印染废水解决工艺的分析
针对印染行业废水解决难度的增长,近年来国内外都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重要是新的生物解决工艺和高效专门细菌以及新型化学药剂的探索和就用研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厌氧-好氧生物解决工艺、高效脱色菌和PVA降解菌的筛选与应用研究、高效混凝脱色剂的研制等。
印染废水常用解决方法如下表4-1。
表4-1 印染废水常用解决技术
名称
重要构筑物、设备及化学品
解决对象
格栅
各类机械
粗大悬浮物、漂浮物
中和
中和池、碱性(酸性)物质的投加系统、沉淀池、泵;中和剂;
pH值
混凝沉淀(气浮)
各种型式反映池、加药系统、沉淀池(平流式、竖流式、辐流式)、气浮分离系统;加压溶气气浮、射流气浮、涡凹气浮、泵、空压机等;混凝剂、酸、碱等;
色度、胶体状悬浮物、混凝后絮体、COD
过滤
各种型式的过滤器
悬浮物
氧化(臭氧氧化、二氧化氯氧化、氯氧化、光催氧化等)
氧化塔(池)。氧化剂投加系统、废水提高泵;氧化剂、催化剂等;
COD、BOD、细菌、色度
吸附(活性碳、粘土等)
装有活性碳、硅藻土、煤渣等的吸附器及再生装置;
色度、COD、BOD
生化解决(好氧生物解决、厌氧生物解决)
好氧、厌氧生物反映器,供氧曝气设备、污泥搅拌设备、泥水分离设备;
色度、COD、BOD、颗粒状污染物等
1、印染废水解决的物理法—吸附法
在物理解决法中就用最多的是吸附法,这种方法是将活性碳、粘土、高岭土等多孔物质的粉未或颗粒与废水混合,或让废水通过由其颗粒状物组成的滤床,使废水中的污染物质被吸附在多孔物质表面上或被过滤除去。目前,国外重要采用活性碳吸附法(多半用于三级解决),该法对去除水中溶解性有机物非常有效,但它不能去除水中的胶体和疏水性染料,并且它只对阳离子染料、直接染料、酸性染料、活性染料等水溶性染料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
吸附解决使用的吸附剂多种多样,工程中需考虑吸附剂对染料的选择性,应根据废水水质来和选择吸附剂。
2、印染废水的化学解决方法
(1)混凝法
混凝法的基本原理是在废水中投入混凝剂,在废水里形成胶团,与废水中的胶体物质发生电中和,形成絮凝团。混凝法不仅可以去除废水中的粒径为10-3~10-6mm的细小悬浮颗粒,并且还可以去除色度、油分、微生物、BOD、COD等有机质。
混凝法重要有混凝沉淀法和混凝气浮法,所采用的混凝剂多半以铝盐或铁盐为主,其中以碱式氯化铝(PAC)的架桥吸附性能较好。近来国外采用高分子混凝剂者日益增长,且有取代无机混凝剂的趋势。高分子混凝剂最常用是的聚丙烯酰胺(PAM),有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及非离子型。
(2)氧化法
化学氧化法是运用强氧化剂对废水中的色度、细菌微生物、有机物(COD、BOD)等污染物进行强化氧化的解决方法。
在对印染废水进行化学解决的时候,由于受运营费用及环境接纳的限制,能常不使用化学固态氧化药剂。在国外臭氧氧化法就用较多,并且已总结出了印染废水臭氧脱色的数学模式。
臭氧氧化法对多数染料能获得良好的脱色效果,但对硫化、还原、涂料等不溶于水的染料脱色效果较差。
(3)电解法
电解对解决含酸性染料的印染废水有较好的解决效果,脱色率为50%~70%,但对颜色深、CODCr高的废水解决效果差。对染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表白,各类染料在电解解决时其CODCr去除率大小依次为:硫化染料、还原染料>酸性染料、活性染料>中性染料、直接染料>阳离子染料。
3、印染废水的生物解决方法
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印染废水好氧生物解决以表面加速曝气和接触氧化法占多数,此外鼓风曝气活性污泥法、射流曝气活性污泥法、生物转盘工艺也有应用。生物解决对于去除BOD等有机质有效,但对于色度去除率并不高,一般在50%左右,所以当色度规定比较高时,需要辅以物理或化学解决方法。
好氧生物解决对于去除BOD有明显效果,一般可达80%左右,但色度和COD去除效率不高,特别PVA等化学浆料、表面活性剂、溶剂及匹布碱减量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使印染废水的COD高达2023mg/l~3000mg/l,并且BOD/COD的比值也较以前大幅下降,单纯的好氧生物解决难度越来越大,出水难以达标。
基于以上情况,如今印染废水的厌氧生物解决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探求高效、低耗、投资省的印染水解决新技术已日显重要。
厌氧的重要解决构筑物是厌氧罐,染料中的偶氮基团、三苯甲烷以及单氮基因聚合物,都能通过厌氧分解,通常在中温条件下进行(37oC),水力停留时间(HRT)6h,重要含甲基红染料的污水颜色能完全去除。用UASB反映器和管道厌氧消化器直接解决高浓度染料废水的中长期运营结果表面,废水中的色度和COD去除率分别稳定在80%~90%以上。
此时与好氧法相结合的厌氧解决作用已不是传统的厌氧消化,它的水力停留时间(HRT)一般为6h~12h,只发生水解和酸化作用。这一工艺流程的提出重要是针对印染废水中可生化性差的一些高分子物质,它们在厌氧段发生水解、酸化作用,变成较小的分子,从而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好氧解决发明条件。应用这一流程,较好地解决了PVA、染料的解决问题。这一流程的另一大特点是,好氧段所产生的剩余污泥所有回流到厌氧段,厌氧段有较长的污泥停留时间(SRT),有助于污泥厌氧消化,从而显著减少了整个系统的剩余污泥量。
上述组合工艺具有双重的作用:一是对废水进行预解决,改善其可生化性能,吸附、降解一部分有机物;二是对系统的剩余污泥进行消化。
4. 3本项目废水解决工艺选择
4.3.1物化工艺选择
混凝法重要有混凝沉淀法和混凝气浮法、混凝过滤法,所采用的混凝剂多半以铝盐或铁盐为主,其中以碱式氯化铝(PAC)的架桥吸附性能较好。高分子混凝剂最常用是的聚丙烯酰胺(PAM),有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及非离子型。
根据以往经验,印染废水中悬浮物与药剂形成的胶团比重较大,考虑到操作强度及运营方便,本项目应宜采用混凝沉淀法。
4.3.2 厌氧工艺的选择
厌氧解决是指在无厌供应条件下,通过自养微生物厌氧菌的生理作用,将废水中的复杂难降解的有机物分解为CH4和CO2的过程。
厌氧过程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水解酸化阶段,复杂的大分子不溶性有机物在细胞外水解为小分子、溶解性有机物;第二阶段重要产氢产乙酸,将第一阶段的产物分解成为乙酸和氢气;第三阶段重要产甲烷,甲烷菌将乙酸、乙酸盐及其它有机物通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反映转化成甲烷。
厌氧解决重要有水解酸化池、厌氧生物滤池、UASB反映池等。水解酸化池的池型普通,可挂装填料提高解决效率,操作简便,解决效率高,合用于中低浓度废水;厌氧生物滤池解决能力高,可按高负荷设计,不需另设泥水分离设备,但厌氧滤料费用较高,并且易堵塞,不适合在高悬浮物的废水中采用。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映器是由Lettinga在七十年代开发的。废水被尽也许均匀的引入到UASB反映器的底部,污水向上通过包含颗粒污泥或絮状污泥的污泥床。厌氧反映发生在废水与污泥颗粒的接触过程,反映产生的沼气引起了内部的循环。附着和没有附着在污泥上的沼气向反映器顶部上升,碰击到三相分离器气体发射板,引起附着气泡的污泥絮体脱气。气泡释放后污泥颗粒将沉淀到污泥床的表面,气体被收集到反映器顶部的三相分离器的集气室。一些污泥颗粒会通过度离器缝隙进入沉淀区。
废水经UASB反映器解决后COD可以取得显著下降,并且还能去除部分色度。
4.3.3 好氧生物解决
好氧解决工艺有很多解决方法。好氧解决工艺分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活性污泥法大体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按空间进行分割的连续流活性污泥法;第二类为准时间进行分割的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以接触氧化法应用最多最普遍。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一种典型的生物膜法工艺,其特点是在池内设立填料,池底曝气对污水进行充氧,并使池体内污水处在流动状态,以保证污水同浸没在污水中的填料充足接触,避免生物接触氧化池中存在污水与填料接触不均的缺陷。
生物接触氧化法中微生物所需的氧常通过鼓风曝气供应,生物膜生长至一定厚度后,近填料壁的微生物由于缺氧而进行厌氧代谢,产生的气体及曝气形成的冲刷作用会导致生物膜的脱落,并促进新生物膜的生长,形成生物膜的新陈代谢,脱落的生物膜将随出水流出池外。
生物接触氧化法具有以下特点:
(1)由于填料比表面积大,池内充氧条件良好,池内单位容积的生物固体量较高,因此,生物接触氧化池具有较高的容积负荷;
(2)由于生物接触氧化池内生物固体量多,水流完全混合,故对水质水量的骤变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3)剩余污泥量少,不存在污泥膨胀问题,运营管理简便;
综上所述,接触氧化法解决效果稳定,操作强度较小,易于控制,剩余污泥少并且污泥稳定,不需设污泥消化池,能实现生物解决池的功效最大化。
5.本项目解决工艺拟定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结合我们在其它同类污水治理工程中的实践经验,本着“两低两高”的原则(即投资低、运营费用低、去除效率高、可操作性高),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结合的观点出发,拟定本项目采用厌氧UASB反映器+多级接触氧化+活性炭过滤工艺。选择这种工艺有如下特点:
1、运营稳定,可满足出水规定,工艺成熟,有成功的运转经验。物化池承担部分有机物去除,生化池完毕有机物降解,沉淀池中进行泥水分离,需独立的沉淀池。
2、有物化解决控制,可抵抗冲击负荷。污泥有一定的稳定性,无需进行泥的厌氧消化解决。
3、曝气采用鼓风曝气,设高效曝气系统,曝气系统均布池底,动力效率高,能耗低,池深大,占地少。
4、自动化限度规定较低,运营管理简朴方便。
5、占地面积相对小、投资小、污泥量解决方便。
5.1 废水解决工艺流程
车间废水
污泥干化池
调节池
中沉池
鼓风机
絮凝剂
沉淀池(混凝)
二级氧化池
二沉池
提高泵
缓冲池
干泥外运
滤
液
回
流
一级氧化池
UASB反映器
三级氧化池
滤液回流
污水管线
污泥管线
上清液回流管线
空气管线
提高泵
活性碳滤池
达标排放
5.2工艺流程说明
车间废水收集后通过格栅,去除较大悬浮物后,进入调节池。在调节池内,废水经均质均量后,由提高泵提高到UASB反映器,通过厌氧反映降解大分子有机物,减少部分COD。通过厌氧解决单元,一方面去除了污水中的污染物,另一方面也减轻了后续解决的负荷,提高了解决效率。
厌氧池出水通过缓冲池后自流进入一级接触氧化池,在鼓风曝气提供充足氧源的情况下,好氧微生物通过吸取废水中的有机质实现自身的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同时废水中的有机质得到充足去除,填料上脱落下来的生物膜(污泥)与废水一起进入中间沉淀池内进行固液分离;上清出水依次进入一级、二级接触氧化池进一步解决,沉降下来的活性污泥一部分回流至厌氧池及接触氧化池,剩余污泥进入生化污泥池内。混合废水在三级接触氧化池内进一步强化解决后,废水内的有机污染物基本被完全消解,三级接触池出水去沉淀池(混凝)进行固液分离,为了提高悬浮物等的去除效率,在该池投加絮凝剂。沉淀池剩余污泥排放入干化池,污泥渗滤液自流入调节池,沉淀池(混凝)出水自流进入活性碳滤池,去除色度及小分子有机物后,达标清水外排。
刚排出的污泥含水率很高,在污泥干化池中通过自然过滤晾晒后,滤液回流到调节池内,泥饼由运泥车外运卫生填埋解决。
5.3紧急状态及解决措施
(1)当发生设备故障的紧急状态时,重要设备(如提高泵、鼓风机等)均设有相应的备用设备,非重要设备虽现场不设立备用,但规定业主在仓库设有备用的电机或其他设施,以便能及时更换;
(2)本站设立两路电源,当外电源断电时,切换至厂备用电源,以便维持本系统的正常运营,特别是好氧池空气的供应;
(3)调节池均按照一定的调节时间设立预留空间,可充足缓冲水质水量,因而不会终止水解决;
(4)设计时考虑两套并联运营生化解决系统,以便一套系统发生故障时,另一套系统可继续运营。
各解决单元设计预期效果见表5-1
表5-1各解决单元设计预期效果一览表
编号
解决单元
CODcr(mg/l)
BOD5(mg/l)
SS(mg/l)
色度
出水
去除率
出水
去除率
出水
去除率
出水
去除率
1
原水
1950
600
600
200
2
调节池
≤1853
≥5%
≤570
≥5%
≤600
≥0%
≤200
≥0%
3
UASB反映器
≤927
≥50%
≤342
≥40%
≤350
≥42%
≤150
≥25%
4
一级氧化池
沉淀池
≤418
≥55%
≤171
≥50%
≤210
≥40%
≤105
≥25%
5
二级氧化池
沉淀池
≤188
≥55%
≤69
60%
≤126
≥40%
≤84
≥20%
6
三级氧化池
沉淀池
≤95
≥50%
≤28
60%
≤76
≥40%
≤68
≥20%
7
活性碳滤池
≤86
≥10%
≤20
30%
≤46
40%
≤34
≥50%
8
总去除率
95%
95%
93%
83%
9
排放标准
≤100
≤25
≤70
≤40
6.解决工艺设计
设计参数:
根据业主提供的废水量,本污水站解决量Q=3000 m3/d=125m3/h
6.1调节池
数量:1座
工艺尺寸:15.0×10.0×4.5m
结构:钢混
备注:地下
6.2 UASB反映器
数量:2座
工艺尺寸:10.0×8.0×6.0m
结构:钢混
备注:半地下
配套设备:
(1)布水器 2套
(2)集水槽 2组
(3)水泵 3台 Q=45m3/h,H=15m,3.5kw二用一备
6.3缓冲池
工艺尺寸:8.0×1.0×4.5m
数量:2座
结构:钢混
备注:半地下
6.4一级接触氧化池
数量:2座
结构:钢混,半地下
工艺尺寸:8.0×8.0×4.5m
配套设备:
(1)弹性填料 2套
(2)罗茨鼓风机 3台,2用1备
(3)高效曝气系统 1套(2组)
6.5中间沉淀池
工艺尺寸: 8.0×1.5×4.5m
数量:2座
6.6 二级接触氧化池
数量:2座
结构:钢混,半地下
工艺尺寸:8.0×7.0×4.5m
配套设备:
(1)弹性填料 2套
(2)高效曝气系统 1套(2组)
6.7 二次沉淀池
工艺尺寸: 8.0×1.5×4.5m
数量:2座
配用材料:
(1)斜管填料支架 1套(2组)
(2)斜管填料 25m3
(3)污泥回流泵 两台(Q=25m3/h,H=10m,1.5kw一用一备)
6.8 三级接触氧化池
数量:2座
结构:钢混,半地下
工艺尺寸:8.0×6.0×4.5m
配套设备:
(1)弹性填料 2套
(2)高效曝气系统 1套(2组)
6.9沉淀池(混凝)
工艺尺寸: 8.0×2.0×4.5m
数量:2座
配用材料:
(1)斜管填料支架 1套(2组)
(2)斜管填料 25m3
(3)污泥回流泵 两台(Q=20m3/h,H=10m,1.5kw一用一备)
(4)混凝加药设备 JZJY-2023 2台
6.10 活性炭滤池
数量:2座
结构:钢混
有效容积 40m3
工艺尺寸:8.0×2.0×2.8m
配用设备:(1)反洗水泵 2台
(2)活性炭滤料 25m3
6.11 污泥干化池
有效容积 45m3
有效高度 1.0米
工艺尺寸 4.0×3.0×1.2m
数量:3座
结构:钢混
污泥解决配套设备:
石英砂 15m3
6.12解决附属建筑
6.12.1主控室
面积: 4000×3500mm
数量:1座
6.12.2加药间
面积: 4000×3500mm
数量:1座
6.12.3鼓风机房
面积: 5000×3500mm
数量:1座
6.12.4 值班室
面积: 3000×3500mm
数量:1座
7.重要构筑物及设备材料清单
7.1 重要构筑物规格(内部)尺寸
序号
名 称
规格及型号
数量
总容积
备 注
1
调节池
15.0×10.0×4.5m
1座
670m3
钢混,地下
2
UASB反映器
10.0×8.0×6.0m
2座
960m3
钢混
3
缓冲池
8.0×1.0×4.5m
2座
72m3
钢混
4
一级接触氧化池
8.0×8.0×4.5
2座
576m3
钢混
5
中间沉淀池
8.0×1.5×4.5m
2座
50m3
钢混
6
二级接触氧化池
8.0×7.0×4.5m
2座
500m3
钢混
7
二沉池
8.0×1.5×4.5m
2座
50m3
钢混
8
三级接触氧化池
8.0×6.0×4.5m
2座
430m3
钢混
9
沉淀池(混凝)
8.0×2.0×4.5m
2座
140m3
钢混
10
活性炭滤池
8.0×2.0×2.8m
2座
90m3
钢混
11
污泥干化池
4.0×3.0×1.2m
3座
45m3
钢混
12
主控室
4000×3500mm
1间
框架
13
加药间
4000×3500mm
1间
框架
14
鼓风机房
5000×3500mm
1间
框架
15
值班室
3000×3500mm
1间
框架
7.2 重要工艺设备材料清单
序号
名 称
规格及型号
数 量
备 注
1
人工格栅
栅距5mm
1台
碳钢
2
污水提高泵
45m3/h,15m,3.5kw
3台
二用一备
3
UASB反映池布水器
Q=65 m3/h
2组
UPVC
UASB反映池集水槽
Q=65 m3/h
2组
碳钢
UASB三相分离器
2组
4
斜管填料
Ф50mm
28m3
5
填料支架
10mm钢
2套
碳钢镀锌
6
弹性填料
Ф150mm
6套
7
填料支架
10mm钢
3套
碳钢镀锌
8
罗茨风机
50kPa,25.26m3/min,K=37kw
3台
二用一备
9
高效曝气系统
微孔
3套
微孔曝气
10
加药设备
JZJY-2023
2套
11
污泥回流泵
25m3/h,10m,1.5kw
4台
12
生物活性炭
1-2mm
25m3
污水解决专用
石英砂
3mm
15 m3
污泥干化池用
13
活性炭滤池反洗泵
Q=85 m3/h,H=10m
1台
14
风机管道
Ф150mm
1套
碳钢镀锌
15
进出水管道系统
碳钢
1套
16
配套阀门
1套
17
配电柜、控制柜
1个
18
配套电缆
1批
19
池体爬梯、护栏
1批
8.建筑设计
8.1设计原则
结构设计应满足工艺规定,遵循结构安全、施工方便、造价合理的原则;根据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水文资料及施工环境,优化结构设计,选择合理的设计方案;遵循现行国家和地方的设计规范和标准,使结构在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均能满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规定。
8.2 总平面图设计
解决区总平面布置是根据厂区地形、厂区周边环境和解决工艺以及进、出水位置等条件,将全厂的管理及解决建、构筑物合理、有机的联系起来,在保证污水、污泥解决工艺布局合理、生产管理方便、联接管线简洁的基本原则下,综合考虑将建构筑物分区、分类,在空间和外立面设计上协调统一,做到美观、实用、经济。
根据厂内各部分用地的功能将其划分为以下二个重要区域:生产管理区(主控室、预解决区)、污水解决区(含生化、物化解决单元)便于维护和管理。
厂区地形较为平坦。在保持厂区地面基本平坦的原则下尽量减少水解决前段构筑物露出地面过高而水解决后段构筑埋入地下过深的情况。
现根据实际需要,为减少运营成本,需设立地下或半地下构筑物,并根据现场实际条件及业重规定,为了美观和操作方便,对工程设施布置作统一规划。
8.3建筑装修
所有水池内外表面、池顶走道均为水泥砂浆批荡经压光后的原色;设备操作间内墙、顶面经水泥灰砂浆批荡后涂ICI;操作室地面铺瓷砖。
8.4水池设计
水解酸化池、生物接触氧化池、沉淀池是本污水治理设施的主体,也是工程施工的关键,应遵循在平面布置上应以减少管线和便于维护管理的原则,在竖向布置上应以减少提高设备的原则。在立面造型上应根据池体大小、高矮形状,配以不同的颜色和线条,使之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8.5防渗及伸缩缝设立
工艺中构筑物(池体)等钢筋混凝土结构均采用抗渗混凝土,采用32.5级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用量应不大于360kg/m3,水灰比不大于0.55。
上述构筑物平面尺寸大于25米时设立伸缩缝,结构完全分开,缝宽30mm。中间设立HPZ—A4型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带,迎水面设以双组份聚硫密封胶打口,缝中聚乙烯硬质泡沫板。
本工程的水池除采用防水砼外,表面均作水泥砂浆刚性防水层。凡是水池底板面,外壁墙内侧面及地下水以下的外侧面,均按五次作法。水池内壁面批1:2防水砂浆20厚。
8.6荷载情况
荷载:各种荷载按GB50009-202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及GB50069-2023《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分别采用。
风载:基本风压0.50KN/m2。
9.电气与自动控制设计
电控部分涉及从污水解决站内总电源控制箱起的所有与电控有关的内容,不涉及从区内的配电房接至污水站总电源控制箱的部分。
9.1设计依据
9.1.1工艺专业提供的电气设计规定
9.1.2《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设计规范》 (GB50062-92)
9.1.3《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95)
9.1.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95)
9.1.5《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5-93)
9.2设计范围
污水解决站的动力配电、照明配电。
9.3电气设计
本站负荷等级为二级,供电电源为380V、50Hz。
污水解决站配电系统采用三相五线制,单相配电为三线制。变配电间设立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规定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防雷接地电阻不大于10欧。
10.劳动组织与运营管理
10.1组织机构
本污水解决站设立办公室、化验室、操作室。
10.2人员编制
人员数量根据各岗位的实际需要和该公司的机构、人员设立而定,本工程项目总定员4人,其中生产人员3人,技术管理人员1人,所有配备人中员均规定具有高中以上文化限度及相应的工作技能。
10.3人员培训
我们将在污水站调试期间对业主操作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使他们初步掌握污水解决的常用基本知识,化验方法,熟悉工艺过程,纯熟掌握污水解决厂重要设备操作方法,为以后管理污水解决厂打下基础。
10.4运营管理
⑴建立完善的以站长全面负责制为核心的涉及岗位责任制、奖惩制度和安全操作制度在内的生产管理规章制度。
⑵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岗位技术培训,持上岗证后才干上岗操作。
⑶本站污水具有水量、水质变化波动大的特点,掌握好其变化规律方能正常运营。因此,规定工作人员必须加强水质、水量的监测,根据变化来调整操作。
⑷建立完整的运营台帐和各种资料、技术档案。
⑸经常组织员工进行专业提高培训工作,参与同行业的情报和技术交流活动。
11.环保、安全、消防
11.1环境保护
(1)污水解决站自身是城乡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环境保护项目,它的建立给城乡居民提供了良好的水环境。
(2)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法规、规定和标准。
(3)加强站内绿化,采用见缝插针原则使用草皮绿化,以尽也许增长绿化率。
(4)控制噪声污染,选用低噪声的机械设备。
(5)解决出水排入河流,远离自来水取水源。
(6)及时妥善解决污泥,防止二次污染。
11.2劳动安全
(1)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的各种法律规定。
(2)对站内操作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及各种相关安全制度。
(3)各解决构筑物走道和临空天桥均设立保护栏杆,走道板宽度、栏杆高度以及强度均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4)提高自动化操作水平,减轻工人劳动强度。
(5)发放和使用安全用品如安全帽、安全鞋、手套、工作服等,并在站内配置救生衣、救生圈。
(6)安装足够的照明设施,并在危险地段设立警示标志。
(7)所有电气设备的安装防护,须满足电气设备有关安全规定。
(8)机械设备的危险部分,如传动带、明齿轮等必须安装防护装置。
(9)配备适当的工伤急救装备和药物。
(10)设立适当的生产辅助设施,如浴室、厕所、休息室等,并经常保持完好和清洁卫生。
11.3消防
污水解决站生产区重要构筑物可看作大的容水器,消防规定不高,站前区及其他辅助生产区按规定设室外消防栓,由自来水供水,在配电控制室内设手提式灭火器;站内道路布置考虑消防车出入。
12.工程投资及经济技术分析
12.1工程投资
工程费用估算内容涉及本站内各种构建筑物、管线、工艺安装、设备、电气、自控仪表等项目,但本工程投资估算中未计入下列各项费用:
(1)污水解决站场地征地、拆迁、补偿费及建设场地三通一平费。
(2)地质勘察费及土建特殊基础解决费。
(3)水电增容费及污水进出管道建设费。
(4)站区内外通讯线路费、变电费和供电外线费。
(5)工程调试期间的水费、电费及药剂费用。
具体工程投资概算见附件1
12.2 运营费用分析
12.2.1 人员编制及工资
污水解决系统工程定员依建设部《城市污水解决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修订)2023年规定,依据本污水解决厂的工艺、控制水平及解决能力,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人员编制为4人,其中生产人员3人,技术管理人员1人。按四班三运转轮换。
人员平均工资按10000元/年计算,则污水厂年人工费为40,000元,平均天天为109元即0.04元/吨水。
12.2.2 动力消花费用计算
本污水厂总装机133.6kw,天天运营消耗功率2023.2kwh。每度电按0.6元计算,则天天运营直接电费为1213.92元,即0.405元/吨水。
表12-1 动力设备电耗登记表
序号
名 称
单机功率
(kw)
装机功率
(kW)
运营时间
(h)
运营台数
电耗
(kwh)
1
污水提高泵
3.5
10.5
22
2
154.0
2
污泥回流泵
1.5
6.0
12
2
36.0
3
污泥输送泵
1.0
2.0
12
1
24.0
4
罗茨鼓风机
37.0
111.0
24
2
1776.0
5
加药泵
0.55
1.10
22
2
24.2
6
反洗泵
3.0
3.0
3
1
9
7
合计
133.6
2023.2
12.2.3 药剂费用计算
絮凝剂 0.15元/m3
脱色剂 0.05元/m3
12.2.4 直接运营费用计算
综上所述,直接运营费用为:
0.04元/吨+0.405元/吨+0.15元/吨+0.05元/吨= 0.645元/吨水。
12.3环境效益分析
厂区废水解决系统建设完毕后,日解决污水能力3000立方,系统出水达成并超过了本地环保局规定的各项指标规定,各项污染物的排放量大大减少,系统出水只需此外简朴解决即可达成回用水标准,可回用于浇花、冲厕等系统,为工厂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适合目前国家的节约用水的产业政策,具有一定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13.售后服务
公司数年来一直坚持“全方位服务,让用户更满意”的经营理念,努力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优良的服务。公司对每一个项目皆给予高度重视,设有专员负责用户的售后服务,在此,我们郑重承诺:
(1)本工程保修期为一年(即工程投入运营后一年内的时间为工程保修期),保修期内为用户提供免费保修服务,保修期后根据用户需要,我们可提供长期的有偿保修业务以及技术指导工作。
(2)保修期内,不管平常还是节假日,在接到用户故障告知后,我司解决专员会立即组织人员到达现场对故障进行解决。
(3)污水解决站调试完毕移交甲方后3个月,派技术人员回访,了解运营状况及听取用户意见,并作进一步完善。
(4)用户需要,可提供营运管理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