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刘登翰学术年表_曾莉雯.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73413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2.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登翰学术年表_曾莉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刘登翰学术年表_曾莉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刘登翰学术年表_曾莉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华文文学2023.1.(总第 168 期)作者单位:汕头大学文学院。1937 年7 月 7 日(农历)生于厦门鼓浪屿一个华侨家庭,祖藉福建省南安县码头乡刘林村(今南安市码头乡镇)。先祖自清咸丰年间过番菲律宾,代代延续,迄今已五代以上。1949 年7 月,毕业于厦门群惠小学。时厦门临近解放,时局混乱,不得已休学。从街边的租书摊租读大量武侠小说,眼睛因此近视,但也开始与文学结缘。1950 年2 月,入读双十中学。常于放学后或周末,在离家不远的开明书店和新华书店“蹭书”。开始接触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作品,特别是来自解放区的创作。1952 年7 月,初中毕业。9 月,保送厦门师范师资速成班。一年后结业,因

2、年龄尚小,转入普师科续读。开始尝试写作,担任厦门日报通讯员,写通讯、小品和短诗。1955 年8 月,毕业于厦门师范普师科,意外分配到厦门日报 当记者,参与过农业合作化运动、私营工商业改造和金门炮战等重大社会事件的报导。入职后的第一篇通讯 一年级小学生,为新华社转发。1956 年9 月,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入学后不久,加入北大诗社。1957 年1 月,北京大学学生文学刊物 红楼 创刊,于第 2 期出版后加入,担任诗歌组编辑。开始在北大诗社、北大校报、红楼 和其他报刊上发表短诗。7 月,参加北大团委组织的 红楼 反“右派”斗争特刊 工作,写街头诗,后为北京多家报刊转载;诗歌 党啊,你好!,载 萌芽

3、第 20 期。1958 年4 月,在以兴修农田水利为肇始的“大跃进”运动中,随北大全体学生赴昌平参加修建十三陵水库劳动。7 月,北大开展“学术大批判”,全班组成“鲁迅文学社”,参与撰写大批判文章 两条道路的斗争不容否定,载 文艺报,9 月收入北大中文系主编的 文学研究与批判专刊,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随后拟集体编写 中国新文学史,参与撰写有关殷夫、柔石的评论,刊发于 北京大学学报 等刊物,该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排印了征求意见本,后无下文。9 月,为迎接翌年五四运动四十周年,抽调参加北大团委组织的创作组,与张炯等拟创作反映五四运动的电影剧本。曾采访健在的五四刘登翰学术年表曾莉雯96老人,广泛收集资

4、料,与著名导演崔嵬、陈怀皑座谈。费时近年,几易其稿,最后不了了之。12 月,应 诗刊 社约稿,与谢冕、孙绍振、孙玉石、殷晋培、洪子诚合作编写 新诗发展史。寒假期间,集中居住在 诗刊 社提供的宿舍中撰写初稿。这一时期也为一些歌曲作词,如组曲 劳动万岁 等,后来收入多种歌集。1959 年岁初,红楼 停刊后,参加北大团委创办的北大青年 杂志,任记者,写过一些人物专访。6 月,新诗发展史 易名 新诗发展慨况,执笔的第一章题为 女神再生的时代,与谢冕、孙绍振、孙玉石、殷晋培、洪子诚六人共署笔名首发于 诗刊 第 6 期,后收入 诗刊 创刊 60周年文论选(作家出版社,2017);第二、三、四章分别题为 无

5、产阶级革命诗歌的高潮 暴风雨的前奏 民族抗战的号角,于 7 月、10 月、12月陆续发表。随后由于我们不知的原因,停止发表。近半个世纪后,全部书稿加入作者的回忆、反思和各人的学术踪迹,做为学术史资料交付北京大学出版社以 回顾一次写作“新诗发展概况”的前前后后 为书名,于 2007 年 11 月出版。1960 年参加北大中文系组织的工厂史写作,采访北京兴平机械厂(原七十兵工厂)的地下斗争,成书 黎明前的战斗,集体署名,由北京出版社出版。1961 年7 月,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论文为郭沫若的 女神 研究。9 月,为照顾家庭要求分配回厦门,因亲人多在海外,以“海外关系复杂”,分配到闽西北三明地

6、区工作。在三明近 20 年,先后担任工专语文老师、三明报社 副刊编辑、农村“四清”工作队员、下放干部、基层文化干部等。1962 年2 月,发表返闽后第一组作品 蓝色而透明的土地,载 热风(福建文学 前身)二月号。后收入 中国当代抒情短诗选(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1984),随后又发表组诗 耕山抒情 等。之后福建文学从中择选,以 耕山耘海抒情(三首)为题收入 福建文学四十年 诗歌卷 1949-1989(海峡文艺出版社,1990)3 月,文艺随笔 关于艺术感受,载 上海文学 第 3 期。本年,长期在基层工作,创作了不少反映山区、林区和农村的诗歌。1963 年全国兴起报告文学热潮,被临时借调到省委写作

7、组,分派到明溪县盖洋公社,撰写报告文学 路越走越宽,载 福建日报 副刊。1964 年1966 年连续三年抽调到上杭、南安、宁化、清流参加农村“四清”运动。1967 年从清流社教工作团撤回三明,临时借用在三明军管会秘书处工作。1969 年下放至明溪县盖洋公社盖洋大队。下放期间,曾与下放干部、知青等组织文艺宣传队,自编自演,在各生产队巡回演出。1971 年5 月,调三明地区文化局。参与全国“征歌”的组织活动,并筹备纪念毛主席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发表三十周年的全省文艺会演。1972 年1 月,诗歌 岁首春风,载 福建日报,后收入诗歌集 繁花满枝(福建人民出版社,1975)。本年,开始和大学同

8、学孙绍振合作写政治抒情诗,如 飞雪迎春 花圈的颂歌 等,发表于 福建文艺 等省内外报刊。1973 年借调省出版局(当时称“毛泽东著作出版小组”),参与撰写某兵工厂救火英雄翁玉兰的长篇报告文学,因“九 一三”事件选题取消。1976 年10 月,纪念毛主席逝世,参加省作协在上杭举办的创作学习班,写作诗歌 毛主席的我们走来,载 福建文艺 第 6 期,后收入 毛泽东颂(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1978)。学者研究刘登翰学术年表97华文文学2023.1.(总第 168 期)1977 年1 月,为纪念周总理逝世一周年,与三明文艺界的朋友连夜创作、刻印诗专刊,第二天在市人民代表大会上散发。具有代表性的一首 心灵

9、的花圈,载 诗刊 1977 年第 3 期,并被收入多种选集。这一时期与孙绍振合作创作多首追怀革命先辈、歌唱历史新生的诗歌,发表于 人民文学 诗刊 解放军文艺 福建文艺 等杂志。7 月,与三明文艺界的朋友随建宁县女子放排队放筏金溪十八滩,后与作曲家章绍同合作,为合唱音诗 金溪女将 作词,翌年参加福建省首届武夷之春艺术节,获创作和演出金奖。从大学时代起,特别在三明时期,曾与多位作曲家合作,创作过数十首音乐作品,收入多种选集。1978 年9 月,参加中国作协恢复组织后的第一次大型活动,前往鞍山和大庆访问一个月,创作大庆诗草(三首)大庆日记二则 等作品,载福建文艺 榕树文学丛刊 等刊。期间与当年组织撰

10、写 新诗发展概况 的徐迟相遇,提出重整旗鼓,撰写新诗发展史。10 月,在访问鞍山和大庆期间,与孙绍振应诗人公木之邀,访问长春。11 月,东北访问结束后路过北京,向谢冕、孙玉石、洪子诚等转达徐迟的建议,商议新诗发展史的写作,并重新拟定提纲,做了分工。但此一计划因故搁浅。先行完成的某些章节,如孙玉石执笔的 年青的觉醒者的歌唱、与孙绍振合作的 颂歌的时代,时代的颂歌 等,仍由六人共同署名,载于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 年第 1 期和 当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3 年第 3 期。1979 年8 月,与周美文、范方、章绍同、李维祀筹备的文学刊物 希望 第 1 期出版,为季刊,被称为没有正式

11、刊号的“篱笆外的花朵”,由三明文化局提供印刷经费,共出 6 期,于 1980 年底终刊。发表过组诗 心上的阳光 你用严峻的目光望着我写在彭老总的画像前 等多组作品。8 月,与孙绍振合作的诗集 山海情,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10 月,调入福建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因工作原因,1980 年 4 月正式入职)。先后任副所长、所长、闽台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80 年1 月,反映两岸关系的组诗 悲怆的海(四首),载 星星 1980 年第 1 期,获“星星优秀诗歌奖”。4 月,应邀出席在广西南宁召开的全国诗歌研讨会,围绕后来被称为“朦胧诗”的一批年青诗人展开激烈争论,提交论文 新诗

12、的繁荣与危机,后收入 新诗的现状与展望(广西人民出版社,1981)1949-2000 年中国诗歌研究(敦煌文艺出版社,2008)等集。会后赴桂北参加瑶寨三月节活动,写作散文 歌声和爱情的节日、组诗 瑶家三月三,载于 榕树文学丛刊 散文专辑 星星 等刊。6 月,诗歌 心上的阳光,载 榕树文学丛刊 第 2 辑。7 月,组诗 五月:季节的抒情,载 福建文艺 第 7 期,1982 年获福建省第一届优秀文学作品评奖一等奖,后收入 袖珍爱情诗选(漓江出版社,1987)福建文学四十年诗歌卷1949-1989(海峡文艺出版社,1990)等集。8 月,参加福建省作协作家访问团,沿长江访问三峡和葛州坝。创作多组诗

13、歌如 葛州坝诗草 寄自三峡的情笺 三峡栈道 等,发表于诗刊 福建文学 芳草 等刊物。9 月,你用严峻的目光望着我写在彭老总的画像前,载 诗刊 第 9 期。本年,参与 福建文学 以舒婷创作为中心而展开的新诗发展道路的讨论,撰写 一股不可遏制的新诗潮从舒婷的创作谈起,载福建文学 第 12 期,同年收入福建文学编辑部出版的 新诗创作问题讨论集,之后又收入海峡文坛拾穗(海峡文艺出版社,1986)、朦胧诗论争集(学苑出版社,1989)、中国新诗总系 理论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朦胧诗历史档案(人民出版社,2016)等集。关于朦胧诗论争的文章还有“朦胧诗”:昨天和今天 在重建传统中走向世界漫谈98

14、台湾现代诗与大陆新诗潮 等多篇,发表于 文学自由谈 文汇报 诗探索 台声 等刊物。1981 年2 月,应 文汇月刊 约稿,撰写舒婷的报告文学 通往心灵的歌,载于该刊第 2 期,后以舒婷评传 之名收入 中国当代青年女作家评传(中国妇女出版社,1990)。6 月,参加福建省音协组织的全国知名词曲作家“海峡西岸行”,作词的 相思与合欢灯光 团栾的月亮 妈妈,我要回来 你和我等五首作品在翌年于北京举办的“海峡之声音乐会”演出。7 月 3 日,散文 你记得那第一声汽笛,载福建日报,后收入 中国新文艺大系 1976-1982 散文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啊,青春(长江文艺出版社,1987)等集。这

15、一时期写作报告文学作品较多,如 你好,挂敦!钟情 海恋 太阳从我们手上升起 山和海的呼唤 在历史的影壁上 她,揭开了序幕的一角 等,发表于 文汇月刊报告文学 福建文学 等刊物,并被收入多种选集。1982 年5 月,作为发起单位之一的代表,参与筹备并出席在暨南大学召开的第一届香港台湾文学研讨会,第一次接触台港文学,对其秉承祖国文化传统却又与大陆文学存在不同的形态产生研究兴趣。5 月,新诗美学的一次革命兼论 讲话 发表前后的解放区诗歌运动,载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第 4 期,署名陆仁,之后以本名收入 海峡文坛拾穗(海峡文艺出版社,1986)。6 月,访问深圳,创作组诗 深圳剪影(六首),载 星星

16、 1984 年第 3 期。本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3 年1 月,报告文学 祖国,为之献身的土地钟情 收入 祖国之恋,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报告文学 祖国!祖国!记林惠琛医生,载 文汇月刊 第 1 期,11 月收入 最佳年龄,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1 月,诗歌 祖国之恋,载 青年诗坛 创刊号,后收入 中国新诗年编 1983(花城出版社出版,1985)、中国当代诗人座右铭汇赏(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1993)等集。4 月,报告文学 不解之缘记年青的陶瓷艺术家李国章,载 福建青年 第 4 期,获该刊“小报告文学”征文一等奖。后做为写作实例选入 新闻与传播研究 1984 年第 2 期。5 月,诗

17、歌 墟市,载 诗刊 第 5 期。7 月,评论 以诗为质,以文为形,载 福建文学 第 7 期。8 月,诗歌 相望(外一章),载 星星 第 8期;诗歌 五月,我栽种繁荣(外一首),载 花城 第 4 期。8 月,追求思想和艺术的更臻成熟,载福建文学 第 8 期。11 月,探亲,载 文汇月刊 第 11 期。1984 年1 月,诗歌 南津关题水 收入 中国文学作品年编 1981 新诗选,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2 月,从已有的突破上再前进,载 诗探索 第 1 期。4 月,参与筹备并出席在厦门大学举行的第二届台港文学研讨会,发表第一篇有关台湾文学的论文 论台湾的现代诗运动一个粗略的史的考察,该论文第二、

18、三、四节以 台湾现代诗的知性内涵和艺术观念 为题收入 台湾香港文学论文选(海峡文艺出版社,1985)。4 月,选编台湾儿童诗选 有翅膀的歌声,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中附有 前言 和论文 台湾的儿童诗创作。5 月,为参与编写的 中国 福建 前往香港校对,此为第一次到香港,随后因出版此书初次访问台湾。8 月,散文集 钟情 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8 月,赴兰州参加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二届年会,与会期间应人民文学出版社之邀撰写中国当代新诗史,回闽途经北京,邀大学同学洪子诚合作。会议期间组织参观敦煌遗迹,学者研究刘登翰学术年表99写作诗歌 海的思念 鸣沙山,鸣沙山 后收入 中国新诗年编(花城出版社,1

19、985)福建师范大学百年文学大系(海峡文艺出版社,2007)等集。10 月 22 日,诗歌 有一轮清秋月等你来歌唱寄台湾诗人,载 人民日报(海外版,后收入 1984 年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台湾爱国诗鉴(北京出版社,2000)等集。1985 年5 月,应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邀请,出席“香港文学研讨会”。此后,多次应邀出席在港大、中大、岭南、城市、浸会等大学举办的各种学术会议或受聘香港文学奖评审等,与香港结下不解的文学情缘。5 月,拜访在香港艺术中心任职的台湾旅美作家施叔青,写作散文 跨过那片海,载 人民日报(海外版)。7 月,编词歌曲 赶牛车 别离 领带飘呀飘 收入 台港歌曲,由中国

20、文联出版社出版,曾作散文 歌声的呼唤,记述音乐家和词曲家为高山族民歌记谱编词的经过。10 月,被选为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多届连任,至 2007 年卸任,转为顾问。10 月,评论 谈傅子玖的散文诗 评 福建文学创作丛书 ,收入 闽版图书评论选,由福建省民出版总社出版。12 月,会唱歌的鸢尾花论舒婷,首发于 文学评论 第 6 期,后收入 福建现当代文学评论集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大系 1949-2009卷 4 等集。1986 年1 月,诗歌 端午(外一首),载 诗刊 第 1期,后收入 福建文学创作 50 年选 1949-1999诗歌卷(海峡文艺出版社,1999)。3 月,散文 玫瑰海,首发于 福建文

21、学 第3 期,后收入 南国的梦(鹭江出版社,1995)、处女海(广西民族出版社,1996)、中国文化名人谈故乡(大众文艺出版社,2000)、吾城(中国华侨出版社,2008)、福建文学 50、60 周年纪念选等多种选集。4 月,新诗美学的一次革命兼论“讲话”发表前后的解放区诗歌运动 一股不可遏制的新诗潮 论台湾的“现代诗”运动 收入海峡文坛拾穗,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在两种文化的冲撞之中论施叔青的小说,载 台湾研究集刊 第 1 期,后收入 台湾玉施叔青小说选(海峡文艺出版社,1987)。8 月,为陈浩泉著 诗恋 作序。11 月 10 日,诗歌 鳞隐石林,载 人民日报。12 月,出席深圳大学召开的

22、第三届台湾香港文学研讨会,提交论文 特殊心态的呈示和文学经验的互补从中国文学的整体格局看台湾文学,收入会议论文集,并载 文学评论 1987 年第 4 期。1987 年1 月,从深山走向大海读田家鹏的诗,载 福建文学 第 1 期。本月,为范方著 今夜星空 作序。8 月,选编诗集 台湾现代诗选,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9 月,报告文学 生命之钟 收入 多情的曼陀林,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1988 年3 月,选编 余光中诗选(与陈圣生合编),由海峡文艺出版社首次出版,书后附论文 “钟整个大陆的爱在一只苦瓜”谈 余光中诗选 ,载 读书 第 4 期。后收入 创意阅读:中国文学名著新书评(山东文艺出版社,2

23、009)、余光中评说五十年(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等集。该书于 2007 年增补重印,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5 月,与洪子诚合著的 中国当代新诗史 完稿,交付人民文学出版社。对“朦胧诗”及其代表诗人的评价问题,不同意删除和修改,暂未出版。6 月,在蓝色的星光下(文苑纵横),载 台港文学选刊 第 3 期。8 月,协助访问福建社科院的法国汉学家苏尔梦注释闽南方言说唱作品 过番歌,陪同法国远东学院院长龙巴尔教授与苏尔梦教授前往闽南一带采风,接触许多过番歌资料,开始对过番歌产生研究兴趣。华文文学2023.1.(总第 168 期)10010 月,福建省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成立,与厦门大学庄明萱

24、教授共同担任会长;提议撰写 台湾文学史,随后举行课题论证会,编写大纲,进行分工。11 月,被选为福建文学界代表,出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六届代表大会。1989 年4 月,参与在复旦大学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台湾香港暨海外华文文学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 台湾乡土文学论争再评识。5 月,精神的浪子:记杨平,载 台港文学选刊 第 5 期。8 月,大陆台湾文学研究十年,载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第 4 期;创世纪 的历程,载 台港文学选刊 第 4 期。9 月,检视来路,寻求突破:研究十年感言,载 台湾文学选刊 第 9 期。1990 年1 月,历史,多姿的向我们走来,载 台港文学选刊 第 1 期;诗歌 三明,载

25、 人民日报副刊。5 月,诗歌 我怀恋一片草地(外二首),载诗刊 第 5 期。5 月,回忆三明的散文 儿童公园遐思 那一脉粗犷与温馨三明文化琐忆 收入 起飞的羽翼,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6 月,台湾文学与文化消费(笔谈一组),载 台港文学选刊 第 6 期。9 月,参与筹备福建省作家协会主办的“海峡诗人节”,邀请多名来自台湾、香港的作家、诗人、画家,第一次与港台作家深度交流。1991 年1 月,为侯荣著 触摸冰雪 作序,题为 生命的艰忍与感伤。4 月,也谈台湾文学的历史分期,载 台湾研究集刊 第 1 期。5 月,诗集 瞬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6 月,由刘登翰、庄明萱、黄重添、林承璜共同主编的

26、台湾文学史上卷,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前往北京举行首发式。该书总论 台湾文学:分合下的曲折与辉煌 分六节在 台港文学选刊 连载。7 月,赴广东中山市出席第五届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 论台湾移民社会的形成对台湾文学性格的影响。之后载于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第 5 期,后收入 台湾香港澳门暨海外华文文学论文选(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1993)。10 月,论文 晚景 论纪弦 首发于 海峡第 5 期。12 月,过番歌 及其异本过番歌 研究之一,首发于 福建学刊 第 6 期。岁末,为赵朕著 台湾与大陆小说比较论做序,之后载于 台湾文学选刊 1993 年第 4 期。1992 年1 月,评

27、论 你雕塑历史,历史雕塑你蔡其矫印象,载 厦门文学 第 1 期,后收入蔡其矫研究资料专集(海峡文艺出版社,2017)、二十世纪末:我们的话语(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等集。2 月,诗 静夜思(三首),载 诗刊 第 2 期。5 月,散文 生命的一种境界,载 福建日报,后收入 青年博览 第 5 期、生命的路潇洒老一回 生命智慧 等多种文集。8 月,散文诗 阳台 木棉 收入 中国散文诗大系 福建卷,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12 月,应台湾“中国研究文教基金会”邀请,与福建省作协副主席袁和平访台半月,归来合写五万余字的长篇散文 台湾半月行,载 人民文学 1993 年第 5 期。此行还写了 鹿港、寺庙

28、和作家的文化心态 日月潭的忧郁等散文,后收入 阿里山的思念(华文出版社,1997)。1993 年3 月,八十年代新诗的历史进程,载 厦门文学 第 3 期。5 月,中国当代新诗史(与洪子诚合著),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6 月,诗与现实关系的调整八十年代新诗发展的一个侧面(与洪子诚合作),载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第 3 期,后收入 中国新时期诗歌研究资料(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学者研究刘登翰学术年表1016 月,诗歌 故乡 收入 92 华文诗精选,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之后又收入 1990-1992三年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94)。8 月,赴江西庐山参加第六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

29、提交论文 当代中国文学的分流和整合。8 月,散文 捧一掬日月潭水台湾纪行,载 散文 第 8 期,后收入 水 陶醉汪歌吟(河南文艺出版社,1997)、旅游文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等集。8 月,为 李维祀素描集 作序,题为 生命的力度。10 月,由刘登翰、庄明萱、黄重添、林承璜共同主编的 台湾文学史下卷,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结束语题为 中国文学的分流与整合,载 台湾文学选刊 第 7 期。10 月,历史环境、人物命运和性格初读 她名叫蝴蝶 ,载 台港文学选刊 第 10 期。12 月,过番歌 的产生和流播过番歌 研究之二,载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第6 期。冬季,参与福建省作协和台湾 联合报

30、副刊联合组织的“台湾作家原乡行”活动,以纪实文学 情切原乡路 记录这一活动,获中国人民广播电台第七届“海峡情”征文一等奖,后更名切切原乡行,收入 挂在树梢上的风筝深深浅浅故乡情(华夏出版社出版,1995);1997年以原题收入 福建文史资料第 37 辑:海峡缘。本年,开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4 年3 月,评论 恢宏建筑的最初奠基读 维多利亚俱乐部 ,作为施叔青的小说 维多利亚俱乐部 后记,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1 月,论文集 文学薪火的传承与变异,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11 月,赴云南玉溪参加“世界华文文学的多元审视”第七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 香港文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31、本年,台湾现代诗人 23 家论扎 在 台港文学选刊 连载;台湾女诗人 12 家论扎 随后连载。1995 年3 月,论文集 台湾文学隔海观,由台湾风云时代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出版。7 月,为北北著 北北话廊 作序,题为 “话廊”话北北,载 青春潮 第 6 期。8 月,散文集 寻找生命的庄严,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8 月,应香港岭南学院现代中文研究中心邀请,赴港进行三个月的客座研究。期间撰写 香港文学研究的几个问题(连载于 华侨日报 文廊 副刊)、华文文学 1995 年第 1 期全文转载)论 诗风 (连载于 香港文学)等论文,是香港文学研究的开始9 月,在港期间应澳门基金会邀请,赴澳商讨基金会与福建社

32、会科学院合作事宜。11 月,随福建社会科学院组团访问澳门,与澳门基金会签署五项课题合作协议,包括主持编写 澳门文学发展概况。1996 年3 月,应澳门基金会邀请,前往澳门大学访学三周,为撰写 澳门文学概观 作准备。4 月,赴江苏南京参加第八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5 月,与香港作家联谊会会长曾敏之和香港作家出版公司社长犁青见面商讨编写 香港文学史 事宜。6 月,台湾新诗的当代出发,载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第 3 期。12 月,出席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代表大会。12 月,彼岸的缪斯台湾诗歌论(与朱双一合著),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本年,被中共福建省委和福建省政府表彰为“福建省优秀专家”。199

33、7 年2 月,从延伸、互补到分流与整合,载 台港文学选刊 第 2 期;歌声的呼唤,载 台声第 2 期,该文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海峡情”征文二等奖。5 月,主编的 澳门文学概观,由鹭江出版社出版,此书绪论 文化视野中的澳门文学,载 文学评论 1999 年第 6 期,新华文摘 2000华文文学2023.1.(总第 168 期)102年第 2 期全文转载。5 月,论香港文学的发展道路,载 文学评论 第 3 期。6 月,散文 走失的石狮子就要回家漫话香港文化,载香港报刊、台声 第 6 期和 文化月刊 第 10 期。7 月,应菲华作协邀请,赴马尼拉出席菲华文学研讨会,提交论文 精神漂泊与文化寻根菲华诗歌

34、阅读札记,后载于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1998 年第 2 期。8 月,主编的 香港文学史(繁体字版),由香港作家出版社出版,此书总论 香港文学的发展道路,载 文学评论 1997 年第 4 期。9 月,五六十年代的香港诗坛和诗人,载香港文学 第 146 期。10 月,七八十年代的香港诗坛和诗人,载 香港文学 第 149 期。这一时期还有一批关于香港的散文如 幻梦迷离的灯饰之外 咖啡屋之恋 等,论文如香港作家、香港文学和香港文学史关于香港文学史撰写的若干范畴的厘定 香港文学史 答问录 等相继在香港和内地刊物发表。1998 年2 月,细微而强韧的华人心声汶莱华文文坛掠影,载 台港文学选刊 第 2 期。

35、8 月,选编 黄春明小说选,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所附论文 台湾经济转型期的乡土眷恋和都市批判黄春明小说创作一面观,载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第 4 期。11 月,赴北京参加第九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本年,受聘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1999 年1 月,走近澳门关于澳门历史的文化解读,载 炎黄纵横 第 1 期。应邀以 道不尽的香港 为题,为施叔青著“香港三部曲”(花城版)她名叫蝴蝶 遍山洋紫荆 和 寂寞云园 作序。4 月,主编的 香港文学史(订正本),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5 月,发挥民族文化的凝聚力,促进两岸关系的发展,载 台声 第 5 期。8 月,走进这方风景澳门文学的历史剖视,载

36、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第 3 期;发挥民族文化的凝聚力,促进两岸关系的发展,载文化研究 第 8 期;文化生态保护的几个问题以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为观察点,载福建论坛(人文社科版)第 8 期。9 月,应加拿大华裔作家协会邀请,赴温哥华出席文学研讨会,提交论文 北美华文文学的文化主题及与 20 世纪中国文学的关系,之后载于 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 年第 4 期。会后应美国华文作家协会的邀请,访问纽约、旧金山等地。10 月,赴华侨大学参加第十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11 月,华文文学:世纪的回眸,载 东南学术 第 6 期。12 月,澳门文学的昨天和今天,载 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 第 6

37、期。2000 年1 月,从“悖论”谈及澳门文学,载 江苏社会科学 第 1 期。2 月,千禧感言,载 福建文学 第 2 期。6 月,走向世界华文文学 和 香港文学的文化身份关于香港文学的“本土性”及其相关话题 两文,列入“20 世纪人文科学的回顾和展望”,载 福建论坛 第 3 期;走向学术语境祖国大陆台湾文学研究二十年,首发于台湾研究集刊 第 3 期。8 月,生命的张力简论江一涯诗作,载 华文文学 第 3 期,后收作江一涯诗集 菌之永恒 序言(菲华作家协会出版,2000)。9 月,中国新诗的“现代”潮流,首发于东南学术 第 5 期。后收入 学而论道 东南学术 二十年(1998-2018)文选(福

38、建人民出版社,2018)。10 月,赴武汉参加“余光中暨沙田文学国际研讨会”,提交论文 余光中 香港 沙田文学,收入会议论文集,并载于 香港文学 2002 年第2 期,后收入 余光中评说五十年(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学者研究刘登翰学术年表10310 月,散文 日出的冕礼和日落的挽仪,首发于 中华散文 第 10 期,后收入 世界华人学者散文大系(大象出版社,2003)。11 月,赴汕头参加第十一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内外潮人作家作品国际研究会,会上针对讨论的问题发表意见,会后整理成文 台湾作家的香港关注以余光中、施叔青为中心,收入会议论文集,后载于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

39、001 年第 2 期。12 月,历史的警示重读 桥 关于“建设台湾新文学”的讨论,载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第 4 期。2001 年2 月,赴马尼拉参加菲华文学讲习营。3 月,为台湾幼狮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主编“番薯藤文化丛书”,撰写 书系缘起 和丛书之一 南少林之谜。5 月 22 日,高砂百合(与朱立立合作),载 文艺报。6 月,论中华文化在澳门的主体地位与主导作用澳门回归前后的文化思考,载 华侨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 2 期;闽台文化研究的文化地理学思考,载 台湾研究集刊 第 2 期。7 月,八十年代新诗的历史进程 和 关于中国当代新诗史 的写作 两文,以“刘登翰小辑”为总题收入 二十世

40、纪末:我们的话语,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7 月,分流与整合: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整体视野,载 文学评论 第 4 期,后收入 直挂云帆济沧海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三十年论文集(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8 月,应旅澳中国人文学者联谊会邀请,出席悉尼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8 月,文化承传是菲华文学发展的动力收入以 菲华文学:文化承传与现实走向 为题的合集,载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第 4 期。9 月,文化承传:菲华文学发展的动力,刊发于 华文文学 第 3 期。该论文于 2002 年提交作出席首届菲律宾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会议论文,并收入会议论文集 传承与拓展(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9

41、月,菲华诗歌札记,载 诗刊 第 9 期。11 月,台港澳文学与文学史写作再谈 20 世纪中国文学的整体视野,载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6 期,后收入 开端与终结:现代文学史分期论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中国当代文学史料丛书:文学史与学科史料卷(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等集。11 月,出席中国作家协会第六届代表大会。2002 年4 月,系列论文 “台独”文化理论批判 分六节从现代台湾研究 2002 年第 2 期开始连载,分别题为 文化“台独”是“台独”的理论前提和文化基础 驳所谓“台湾人不是中国人”驳所谓“台湾文化不是中国文化”驳所谓“台湾话不是中国话”驳所谓“台湾历史不是中国历史

42、”变理论为政策:“文化台独”的走向,至 2003 年第 1 期载完。5 月,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成立,被选为副会长。5 月 14 日,都是“语种”惹的祸?(与刘小新合作),载 文艺报,同年做若干修改,载 华文文学 2002 年第 3 期。本月,闽粤移民与台湾社会的发展,载 漳州职业大学学报 第 2 期。6 月,传统本位的现代变奏兼论金门历史文化对李锡奇现代绘画的影响,首发于台湾研究集刊 第 2 期;论 过番歌 的版本、流传及文化意蕴,载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 2 期;两岸神话的文化亲缘,载寻根 第 3 期。10 月,赴上海出席第十二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 命名、依据

43、和学科定位关于华文文学研究的几点思考,收入会议论文集,并于本月载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第 5 期。新华文摘 2003 年第一期全文转载。11 月,应美国柏克莱大学亚裔系邀请,赴美出席“开花结果在海外第二届华裔文学研讨会”,提交论文 论“过番歌”。会后访问加州并进行学术演讲,获洛杉矶蒙特雷柏克市市长授于“荣誉市民”证书。华文文学2023.1.(总第 168 期)10412 月,中华文化与闽台社会闽台文化关系论纲,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此与为刘登翰主编大型“闽台文化关系研究丛书”之导论(两辑,共 17 种,约五百万字)。此书获福建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修订版于2013 年由人民出版

44、社重排再版。12 月,论闽台文化的地域特征,载 东南学术 第 6 期,后收入 闽南文化研究(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2003)。2003 年5 月,序 云鹤的诗 100 首,题为 晴空一鹤排云去试论云鹤兼说菲华诗歌,由菲律宾华裔青年联合会出版。6 月,闽台社会心理的历史、文化分析,载东南学术 第 3 期。后收入 追寻与探索两岸闽南文化的传承创新与社会发展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7 月,主编的 文化亲缘与两岸关系,由九州出版社出版。8 月,评论 诗心有言寄明月,载 华文文学 第 4 期,后收入秦岭雪诗歌评论集 情动江海 心托明月,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9 月,出席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提交

45、论文 论闽南文化关于类型、形态、特征的几点辨识,载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第 5期,后收入 闽都文化研究(海峡文艺出版社,2006)、闽南文化研究论丛(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中华文化与地域文化研究(鹭江出版社,2011)等集。9 月,美华文学研究的两个思路,载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 3 期;论五六十年代的台湾文学及其对海外华文文学的影响(与刘小新合作),载 台湾研究集刊 第3 期。12 月,应日本福冈大学山田工作室邀请,参与三田敬三主持的环太平洋圈华文文学研究课题,就所承担的香港文学部分作报告。会后参访日本九州大学、一桥大学和东京大学。12 月,赴泉州参加“东南亚华文文学

46、与闽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 对象 理论 学术平台关于华文文学研究“学术升级”的思考(与刘小新合作),之后载 广东社会科学 2004 年第 1 期,后收入 流散与回望:比较文学视野中的海外华人文学论文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本月,为朱立立的博士论文知识人的精神私史 所作的序言,载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第 4 期。2004 年1 月,应“外国长篇小说名著精读”委员会邀请,缩写(英)查理狄更斯的 双城记,由华夏出版社出版。2012 年 6 月又列入“MK 珍藏版世界名著系列”由中国致公出版社重排再版。1 月 17 日,必须正视的问题关于华文文学学科建设的思考,载 文艺报,后收入见证与

47、步履(作家出版社出版,2008)。本月,为少君的博士论文 漂泊的奥义论洛夫作序,载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第 1 期。6 月,获国务院侨办和全国侨联颁发的“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奖章和奖状。6 月,世界华文文学的存在形态与运动方式关于“一体化”和“多中心”的辩识,载东南学术 第 3 期。后作为“第十三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04 年 8 月,山东威海)”的会议论文,并收入会议论文集。7 月,关于华文文学几个基础性概念的学术清理(与刘小新合作),载 文学评论 第 4 期。8 月,诗集 纯粹或不纯粹的歌,由香港文学报出版公司出版。11 月 27 日,随笔 闽字门里一条虫,载羊城晚报。本月,

48、华文文学研究的瓶颈与多元理论的建构,载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第 11 期。12 月,应邀出席在印尼万隆举行的“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讨会”,提交论文 从血缘亲情走向种族和谐。12 月,华人文化诗学:华文文学研究的范式转移(与刘小新合作),载 东南学术 第 6期,2005 年 10 月获中国文联文艺评论理论文章二等奖并收入获奖文集;弘扬中华文化促进祖国统一试论文化研究在当前两岸关系发展中的意义,载 东南学术 第 A1 期。学者研究刘登翰学术年表1052005 年4 月,中国当代新诗史(修订版)(与洪子诚合著),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6 月,福建省海峡文化研究中心成立,负责学术方面工作。8 月

49、16 日,一个孤独旅人的繁富世界读王性初的 孤之旅 ,载 文艺报。9 月,出席“纪念抗日战争胜利 60 周年暨台湾建省 120 周年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 文学的回归战后初期关于“建设台湾新文学”的一场论争。收入会议论文集,由鹭江出版社出版。9 月,异常岁月中的人性扭曲和升华评季仲的长篇小说 非常年代的非常爱情 ,载福建文学 第 9 期。10 月,为已故诗人范芳选编、出版诗集 还魂草 作序,题为 碧海青天夜夜心。10 月,追索中国海外移民的民间记忆关于“过番歌”的研究,载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 4 期,后收入 中国民间文艺学年鉴 2005 年(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1

50、月 9 日,拷问人心的扭曲长篇小说 非常年代的非常爱情 ,载 文艺报。12 月,施叔青:香港经验和台湾叙事兼说世界华文创作中的“施叔青现象”,载 台湾研究集刊 第 4 期;本位的变奏,载 台湾文学选刊 第 6 期。2006 年1 月,主编的 福建:山海交辉的文化福地,由外文出版社出版。7 月,赴长春出席“第十四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 移民、双重经验与越界书写,载 华文文学 2006 年第 5 期。7 月,书法集 登翰墨象,由香港中国文化出版公司出版,2008 年、2012 年相继出版二、三集。11 月,一部用生命写成的大书重读小城春秋 收入高云览纪念文集 永不磨灭的光辉,由厦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