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浅述宋诗中的理趣资料讲解.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733360 上传时间:2024-07-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述宋诗中的理趣资料讲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述宋诗中的理趣资料讲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述宋诗中的理趣资料讲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述宋诗中的理趣资料讲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述宋诗中的理趣资料讲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浅述宋诗中的理趣精品文档 浅述宋诗中的理与趣 班级: 11级17班 姓名: 陈霏斐 学号: 3号 “理趣”一词最源自佛典,最早被用于诗歌评论是在宋代南宋学者李塑认为“诗惟陶渊明,唐文惟韩退之,自理趣中流出,故浑然天成,无斧凿痕。”理学家包恢也认为:“古人于诗不苟作,不多作。而或一诗之出,必极天下之至精,状理则理趣浑然,状事则事情昭然状物则物态宛然,有穷智极力之所不能到者,犹造化自然之声也”(卷二答鲁子华论诗)。而就以上两段话,总结了古人为文做诗的最高境界。南宋降后,“理趣”成为学者品评诗歌的重要标准之一。古人惜墨如金,用字极为俭省,对于“理趣”没有给出明确解释。于是关于理趣的解释也就无人能具体

2、明白的说清道明。或许。“理趣”一词本身就蕴含着天机,一旦说破,就会落入言筌,失去它的微言大义。现代学者对“理趣”一词就有诸多的理解与认知,葛晓音认为:“蕴含在诗歌感性观照和形象描写之中的哲理,便可称之为理趣。”阎福玲解释“理趣”就是“通过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的吟咏描绘或刻画来展示诗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与体悟,阐说道理而有诗趣诗味,既给人诗美的愉悦,又能启迪人的心智。”而笔者因所学不多只有从字意上简单粗暴的理解“理”就是道理重在表现诗歌的思想内容,写诗就是要言之有物,有所感有所发儿而写。而“趣”就是使诗歌“有趣”使人有读下去的愿望,侧重于指诗歌的艺术形式,强调其审美功能,要求诗歌能感发读者的审美

3、趣味。简而言之,“理趣”就是指在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与诗情的水乳交融,和谐统一,理融于趣,趣中有理 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中说:“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较之唐诗,宋诗更注重理趣,表现了诗人从对自然、社会的外在兴象转向内在人生理念世界的开掘。在繁荣兴盛的宋代文化氛围中,宋诗在唐人遗风中变革自立,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 一、宋诗之“理” 谈到宋诗,人们总是习惯于把它和唐诗作一番比较,然后便对二者的优劣进行一番争议。这种争议,自南宋以后,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成为中国诗歌美学批评史上一个特殊的现象。正如近人齐治平在唐宋诗之争概述中所说:“而唐宋诗之争以起,自南宋以迄近代,历时八百年之久

4、,实为文学批评史上一大公案,学诗谈艺者不容不注意及此也。” 宋人张戒在其岁寒堂诗话中对苏轼“以议论作诗”和黄庭坚的“只知用事押韵之为诗”深为不满,这是宋人批宋诗的滥觞。 宋人对宋诗批评最严厉且最有代表性者当推严羽。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辩中云:“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诗人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近代诸公乃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以是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诗而至此,可谓一厄也,可谓不幸也。”到了近现代,对唐诗与宋诗的评论就显得比较客观,最具代表性的有如缪钺论宋诗:“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酝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

5、美在气骨,故瘦劲。唐诗如芍药海棠,华繁采;宋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唐诗则如高峰远望,意气浩然;宋诗则如曲涧寻幽,情境冷峭。” 由此可见,宋诗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重视思理。诗的思理,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有机结合的产物,是用形象思维的方式来阐释抽象的自然与人之间的哲理。诗 的思理,是诗的哲理和诗的感情二者之间的有机统一体。是诗人通过敏锐的观察、深切的审美经验的体会,从自然界的物理现象中,从人类社会所包容的生活内容中去提炼和概括,并通过形象表达出来的一种真理性的认识。诗歌所具有的这一特殊的思想性,其作用在于:引人思索,给人智慧,启迪人们去对自然、人生、宇宙世界作出更深入、更准确的研究和理解。

6、 需要指出的是,在宋代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哲理,有别于一般的抽象、空乏的理,它是一种理趣。它是通过理的表现过程,让人产生一种艺术的审美感受。苏轼的饮湖上初晴雨后便是通过观察事物悟出事物妙理的一首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雨蒙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写初晴及雨后两种状态下的西湖:初晴之下,水光潋滟;细雨之中,山色空蒙。不论哪种情况下,西湖都是美的,为表现这个事理,诗人顿生妙想,把美女西施作为喻象,得出“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哲理诗句。这既是对西湖的看法和评价,更具有普遍意义上的哲理。 二、 宋诗之“趣” 北宋时期,实行抑武修文的统治政策,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既是这一政策的集中体现

7、,又是对文武之臣的劝乐宣言,这使得宋代文人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享乐之风盛行,在诗歌创作上“怡性情、娱僚宾”的诗歌作品大量涌现,表现为娱情适性的文坛创作的社会风气,并使文学表现乐的主题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因此宋初诗坛表现出一种引人注目的明快、怡然的清新情调,宋诗鲜明地表现了“治世之音安以乐”的时代特征和创作风尚,与这种怡情适性的普遍社会风气相适应,宋代诗人更趋向于对艺术美的追求,即对诗歌创作“趣味”、“兴趣”的崇尚和追求。如严羽沧浪诗话指出,“诗有别材,诗有别趣”,体现了对诗作“趣”的追求,故宋人论诗,特别讲究诗趣,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宋初诗歌表现出了对“诗趣”之审美的普遍追求。 所谓

8、“趣”,是指意趣、兴味、情致等。趣是艺术境界的极致。在宋人诗作中,“趣”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下面我们以 “情趣”、“禅趣”为例具体说明。 (一)情趣 情趣是在对寓于情趣的自然小景和具体事物的叙写中融入哲思理趣,做到情、景、理的浑然一体。言在此而意在彼,具有一种引人入胜、发人深思的艺术效果。杨万里的诗歌多表现为这种形式的趣味性。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诗里孩子们与生机勃勃的大自然组成了一幅令人沉醉的艺术画卷,这是人与自然关系最亲切最富有诗意的一刹那,是人对自然一种最本能最天真的感应状态,洋溢着童真、 童趣,寄托着诗人独特的审美理想和精

9、神追求。诗人不仅善于选择日常生活中一些富于诗意的场景和细节,而且构思新奇巧妙,常以拟人手法,以风趣而又通俗流畅的语言,把大自然中景物的物态、特征和神韵给表现出来,且充溢着诙谐和机趣,使读者在品赏、回味后发出会心一笑。所以姜夔说他“年年花月无闲日,处处山川怕见君”;周必大 跋杨廷秀石人峰长篇更称其诗“曲尽其妙”,此评可谓得其诗情趣之妙的真谛。 (二)禅趣 有宋一代,许多诗人都受当时崇佛社会风气的影响,尤其是严羽等人经常以禅喻诗,更使诗人多与佛教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或精研佛经, 或与僧人特别是诗僧诗文唱和,因此以禅入诗便蔚然成风,从而使其诗作充溢着禅理、禅意和禅趣,这方面又以黄庭坚、苏轼等最为典型

10、。黄庭坚虽非皈依禅门的虔诚佛教徒,却是一个亦僧亦俗的深受禅宗影响的著名诗人,他的诗作有着鲜明的“禅趣”特色。在又答斌老病愈遣闷二首中有这样的诗句“风生高竹凉,雨送新荷气。鱼游悟世网,鸟语入禅味。一挥四百病,智刃有余地。病来每厌客,今乃思客至。”诗人遭贬,内心已极痛苦,于是便向佛寻求精神寄托,借以排遣苦闷。顿悟的诗人 就像那活泼自由的鱼和鸟,不再受痛苦的纠缠和色相的诱惑,保持禅心的清静,鱼悟出了“世网”之险恶才游得那么欢乐,鸟彻悟之后叫声才如此动听,这比喻诗人已达到了无欲无念、一切归于无有的禅之最高境界,获得澄澈透明的灵性与智慧。这不仅阐发了禅理,而且传达出一种顿悟后的禅趣。 宋朝还有很多诗人,

11、例如南宋陈与义、杨万里、范成大等人,都与禅宗结下因缘,正因为禅宗对宋诗的影响,才形成了这样一个与唐诗有异的山水田园诗系统。由于禅宗是佛教的一支,最高境界是绝对的寂静,因此形成宋诗的冲淡平和的意境。 在上述段落中,我们分别认识了宋诗中的“理”与“趣”然而宋诗的理趣又并非可以单纯的如上述理解宋诗的“理”与“趣”融合的“理趣”是决不能忽视当时的社会现实、政治生活环境以及当时的思想文化氛围给予诗歌所创造的影响的。宋代社会矛盾一直未能得到较长时期、较大程度的缓和,朝廷内部也存在着交相起伏的派别之争。宋太祖的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文臣由科举考试而进入仕途,可以这样说,文臣对社会现实是颇为重视,对国计民生颇为

12、关切,且社会责任感和参政热情空前高涨。宋代文学家普遍关注国家和社会,其文学创作也往往具有浓烈的政治色彩,可以说,宋代是一个言论自由的时代,文人们通过各种题材,各种手段大发宏论,表达自己的政治见解。因此宋诗中政论诗中的理与趣也是值得人品读回味的,而这方面的典范之作便属王安石、苏轼等诗人的哲理诗了。 三、小结 透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宋代的诗歌,无论是描写山水景物,还是人的心灵性情,亦或是充满着思想的哲理诗,大多充满了理性的特点。诗人将理性的思辨熔铸于诗的意境之中,用诗歌来表达事物所蕴涵的哲理。同时,这种“理”又不是一般的抽象、空泛的理,而是与“趣”密不可分的,理趣结合,在诗歌创作中结合日常生活中随时接触到的富于情趣的自然小景、生活片段和具体事物的叙写,在诗歌中融入哲思理趣,做到情景与义理的浑然一体,言在此而意在彼,表达出作者对事物的新颖见解,但又不失诗的特色和情味,从而收到引人入胜、 发人深思的艺术效果,给人以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哲理启迪和审美感受,从而产生巨大的艺术吸引力,从而使宋诗具有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气质和神韵,却成为了宋诗区别于唐诗的一个重要标志,成为了宋诗的一个特色。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