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一家三代人__扎根公益林_张西安_.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73259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906.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家三代人__扎根公益林_张西安_.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一家三代人__扎根公益林_张西安_.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1 兵团工运道德模范天山北麓,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西南,有个叫泉水沟的地方,郁郁葱葱地生长着一眼望不到边的次生林。一座孤零零的砖房,就是七师胡杨河市一三团十三连哈萨克族职工也尔肯 包来一家三代人守护公益林的住所。56年来,他们在泉水沟深深扎下根来,像这片次生林一样,生于斯长于斯,郁郁葱葱,生生不息。弥补连队的损失1948年,也尔肯包来的爷爷萨比亚代牧400多只羊,每年从托里县转场到一三团十九连(现十三连)的这片草场放牧。1957年,萨比亚在连队认识了美丽的姑娘巴帖奈,两人结了婚。从 1966 年起,夫妻俩开始给十九连代牧40多只骆驼。也尔肯包来听爷爷说,当时十九连的草场十分荒凉,除了遍地

2、荒草,连一棵大的植被都没有。这里位置偏僻、条件艰苦,一家人一年四季住在毡房里。挖个水坑,拎出来一桶水,小半桶是沙子,需要沉淀一晚上才能喝,水还很咸。春天沙尘暴遮天蔽日,夏天蚊虫猖獗,冬季暴风雪肆虐。最可怕的要数白灾,就是暴风雪。萨比亚清楚地记得,1967年、1968年连续两年出现暴雪极端天气,时间长,雪量大。积雪后降温剧烈,酿成严重白灾。草地披上了一层银装,漫漫积雪中,骆驼费力地刨啃着结了硬壳的积雪下的衰草。又冷又饿的骆驼迷失了方向,不知所踪,损失近半。萨比亚为骆驼群走失焦急不已,向连队汇报了情况。夜晚,狂风怒号,大雪纷飞。为了找到走散的骆驼,萨比亚策马顶风艰难行进。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寻找,他终

3、于找回了几头走失的骆驼。此时,萨比亚被汗水打湿的衣服已经冻成了硬壳。天色越来越暗,看不清眼前的路,又冷又饿的他赶着骆驼摸索着向家的方向走去。巴帖奈已在家担惊受怕地等了半宿。看见萨比亚进门来,巴帖奈悬着的心终于放下,连忙从蒸锅内端出饭菜,萨比亚抖落身上的雪粒,脱去外套,用热水洗了把脸,靠近火炉搓手取暖。第二天一早,萨比亚和巴帖奈早早起来给骆驼添料喂食、修葺圈舍。萨比亚赶到连队说明了情况。因为白灾造成骆驼走失,连队领导没有责怪萨比亚。但萨比亚心里特别难受,他默默发誓,一定要通过自己的科学养殖弥补这次损失。在萨比亚的悉心照料下,几年后,连队的骆驼发展到60多头,他终于挽回了那次白灾给连队带来的损失。

4、也尔肯包来问爷爷,条件这么艰苦,为啥偏偏把家安在这里?萨比亚微笑着说:“因为这里有你奶奶,因为这里有连队的骆驼。”后来,他们放牧骆驼的这个地方种植了次生林,连队又给萨比亚和巴帖奈安排了一份工作守护公益林。1982年,年迈的萨比亚和巴帖奈已无法继续巡看公益林了。他们将守护公益林的“接力棒”交给了儿子包来和儿媳海衣尼。夫妻俩守护着这片公益林,一守,就是35年。30多年间,夫妻俩一边放牧,一边养护公益林。他们呵护着公益林中的一草一木,就像呵护着自己的孩子一样。2017年,包来退休,但他每年春季都要来这片林地看看,看看那群骆驼,还有那片他和父亲守护的公益林。青春的历练和成长1982年,也尔肯包来出生在

5、这里。1984年,连队给也尔肯包来家建起了二室一厅的砖房,打了水井。“从我记事起,父母就一直住在这里,他们常常带着我放牧巡逻,走不动了,我们就在红柳下休息。”从小耳濡目染祖父母、父母用一生来守护这片土地,也尔肯包一家三代人扎根公益林张西安张妍31兵团工运 2023.1道德模范来也深深爱上了这片公益林。他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汲取养分,成长为一名年轻的护林员。这片公益林升级为国家级重点公益林后,师团进一步加大护林力度,增配人员,建设管护站。目前护林员有17人,对公益林进行分片管护。一三团管辖的国家级重点公益林共有17.25万亩,也尔肯 包来的管护点有8.25万亩公益林。“2019年3月的一天,下午5时

6、多,我在巡护时,发现远处有一股轻烟飘荡,凭着以往的经验,我察觉到这是农户春季烧草引发了火灾。我立马向连队、团场和有关部门进行了报告。”放下电话,也尔肯包来和同事拿着镰刀、铁锹一起赶往起火点。草被烧得“噼里啪啦”响,为防止大火继续蔓延,也尔肯包来和同事不顾熊熊烈火的炙热,守在救火的最前沿。他们扎起一道宽50米、长500米的防火隔离带阻断火源。可是,这头压下去的火苗,那头又蹿起来了。也尔肯 包来脸上被烟熏得黑一道白一道,眉毛头发都被烧焦了;衣服被划破,身上被火苗烧伤。经过五个多小时的奋战,晚上10时,大火终于被扑灭了。但零星火点造成的余火、余烟仍不时出现,需要有人留下来观察火情。“我来!”也尔肯

7、包来自愿留下来坚守现场,开展巡逻、清理余火,防止死灰复燃。直至第二天早晨,确认火被彻底扑灭后,他才离开。“当时,我的手抖个不停,但耳边清晰地响起爷爷对父亲的叮咛 吃林业这碗饭,责任重大,马虎不得。我浑身又充满了力量。”回想起当时的场景,也尔肯包来坚定地说,“如果再遇到那样的火情,我还是会冲在前面!”也尔肯 包来每天早出晚归巡护公益林,馕、水壶、镰刀、手钳是他巡护时的“标配”,每天巡护行程四五十公里。2005年至今,他的巡护总里程达20多万公里。“鞋子坏得特别快,一双鞋二三个月就穿破了,我就想买一辆摩托车。那时一辆摩托车要4000元,简直是天价!”直到2007年,也尔肯包来终于攒钱买了一辆摩托车

8、。2014年,公益林保护区经常出现非法捕蝎子的人。作为护林员的也尔肯包来,配合奎屯垦区公安局六十户派出所开展禁捕野生蝎子林政执法专项整治行动。经过努力,公益林重新回归了安宁,生物链得到了有效保护。17年来,也尔肯包来先后参与灭火 30 余次、制止非法行为 50余次,为国家挽回财物损失200余万元。使命的传承和延续“现在这里的条件好多了。这里有祖辈和父辈的足迹,守护公益林是使命的传承和延续。”也尔肯 包来说。早些年,爷爷和奶奶,父亲和母亲,也尔肯包来和妻子都是靠着收听小收音机打发漫漫长夜。实在闷得发慌,就跑到戈壁滩上吼几声,听一听自己的回音,就当和别人对话了。一到晚上万籁俱寂,唯一能接收外界信息

9、的收音机没电后,陪伴他们的只有风声和虫鸣。“以前这里没电,靠煤油灯和蜡烛照明,后来买了太阳能电池板,但遇到阴天下雨就没法用。”也尔肯包来说,“2017年,这里通了电,领导送来了电视机,我们从此看上了电视,晚上不再寂寞啦。”“大王叫我来巡山,我把人间转一转,打起我的鼓,敲起我的锣,生活充满节奏感!”周末,也尔肯包来带着两个儿子去巡护,看着可爱的儿子唱着这奇怪而有趣的歌,父子三人乐作一团。每年夏秋时节,在一三团17.25万亩国家级重点公益林保护区,梭梭、红柳、骆驼刺、甘草等生机盎然。三五成群的野鸡悠闲觅食,麻雀、百灵、野鸭子等欢快鸣叫。苍鹰、野兔、旱獭等多种国家级保护动物时常出现,一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巡护路上,也尔肯包来向儿子科普这片公益林的树木种类、年龄、作用以及在这里生活的小动物种类,告诉他们,如果发生火灾,这些小动物便会无家可归甚至失去生命。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激发了他们了解和保护公益林的浓厚兴趣。“近年来,七师胡杨河市加大对森林保护区的日常巡护,利用无人机对易发生火灾区域进行重点巡护,打造了集云山森林防火监控系统,实现从 人防、物防 管理模式向 5G防 的转变,森林防火有了千里眼、顺风耳。”也尔肯包来说,“现在环境越来越好,风沙逐渐减少。今后,我将继续坚守这个岗位,守护好这片公益林。”栏目责编:方言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