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刘竺华从木郁达之论治胆汁反流性胃炎经验_陈珍珍.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72656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竺华从木郁达之论治胆汁反流性胃炎经验_陈珍珍.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刘竺华从木郁达之论治胆汁反流性胃炎经验_陈珍珍.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刘竺华从木郁达之论治胆汁反流性胃炎经验_陈珍珍.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名医经验刘竺华从木郁达之论治胆汁反流性胃炎经验陈珍珍,邬媛,耿华杰,刘竺华(山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山西太原;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西太原)基金项目:山西省卫生健康委科研课题计划();山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中医内科学学科建设项目。在读硕士研究生。通信(讯)作者:刘竺华,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摘要 刘竺华主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从黄帝内经“木郁达之”的理论着手,基于“木郁”之证,对肝郁、脾虚、气逆三种常见病机,采取疏肝理气、健脾和胃、降逆利胆“达之”的治法,运用柴芍四君子汤合旋覆代赭汤加减化裁,开阔了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思路。关键词

2、 胆汁反流性胃炎;木郁达之;黄帝内经;刘竺华;名医经验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一种以上腹痛、食欲不振、饱胀、反酸、口苦、恶心、呕吐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本病属于慢性胃炎疾病之中特殊亚型胃炎,是指含有胆汁的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而引起的胃黏膜炎症。归属于中医学“嘈杂”“泛酸”“呕胆”“胆瘅”等范畴,刘竺华主任认为本病多由情志引发,与肝脏密切相关,故从“木郁”角度,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探讨 的诊疗方法。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基于“木郁”探讨“木郁达之”出自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帝曰:郁之甚者,治之奈何?岐伯曰: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

3、”岐伯根据天人一体的原理,从自然现象引申至人体机能,阐明了木郁对人体的影响:“木郁之发,太虚埃昏,云物以扰,大风乃至,屋发折木,木有变。故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食饮不下,甚则耳鸣,眩转,目不识人,善暴僵仆。”根据天人一体的思想,运用异常环境变化中的“木郁”说明人体四肢百骸的病理,因此,“木郁”可以表现为脘腹疼痛、胸胁不舒、咽膈不畅、进食不爽、头晕目眩、视物不清、卒倒眩仆等。以上腹胀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饱胀口苦、反酸为主要临床表现,与“木郁”症状相同,可以从发病机制等方面探求 与“木郁”的关系。肝郁、脾虚、气逆为 常见的基础病机,因此主要围绕这三方面进行分析。“木郁”与肝郁的

4、联系在五行学说中,肝脏属木,肝气升发,肝性宜舒畅条达,而恶抑郁。辞海云:“郁,闭结。”孙一奎医旨续余 曰:“木郁者,肝郁也。”张景岳类经运气类曰:“天地有五运之郁,人身有五藏之应,郁则结聚不行,乃致当升不升,当降不降,当化不化,而郁病矣。”由此可见,“木郁”蕴涵肝郁之意。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说明肝与谋虑以及引起的情绪变化有着密切联系。研究表明,胃肠间的正常动力需要通过精神心理因素去调节,例如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能够约束迷走神经,弱化胆碱能神经兴奋功能,以此来抑制胃肠运动,促使胃肠功能出现一系列机能障碍。由于现代人不规律的生活作息以及日益增长的社会压力,致使 已成为心

5、身病疾。本病的产生和反复发作皆与情志因素紧密相关。患者一般都存在着长期不良情绪,如愁闷、焦虑、暴躁、悲伤等,这些负面情绪属于七情的范畴,导致“木郁”,肝失疏泄,肝乘脾胃,最终表现为脾胃病。“木郁”与脾虚的联系在五行学说中,肝胆属木,主升发疏泄;脾胃属土,主升清降浊。脾土接受肝木的调和畅达之用,才能正常的升降运化,不至于虚弱或凝滞。若“木郁”,则肝胆之气将失于调和,干扰脾胃的正常功能而发病。类经曰:“凡木郁之病,风之属也。其脏应肝胆。”肝与胆互为表里,胆汁的分泌排泄依赖肝的疏泄。病位多在胆、胃,与肝脾两脏密切相关。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国医论坛 年 月 第 卷 第 期 ,DOI:10.13913/k

6、i.41-1110/r.2023.02.009全身气机调畅,情绪稳定,胆汁排泄有道,才能佐助脾胃升降有度,肝平脾秘。医学求是云:“肝木赖脾土之升。”脾胃虚弱,升降枢纽功能失司,气机逆乱,肝不随脾升则发病。秦伯未谦斋医学讲稿言:“肝气郁结与一般肝气证恰恰相反,肝气证是作用太强,疏泄太过,故其性横逆;肝气郁结是作用不及,疏泄无能,故其性消沉。”因而“木郁”之意为肝气疏泄不及所致肝气郁结。“木郁”会造成木不疏土,脾升清之力不及,精微物质不可正常传输到五脏六腑,气血虚损,即肝郁脾虚。从中医角度看,脾虚为 的病机关键,而“木郁”,即肝气郁结多为本病的首要因素。“木郁”与气逆的联系明代戴思恭言:“郁者,结

7、聚而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也。此为传化失常,六郁之病见矣。”由此可知“木郁”包含气逆,为气机的升降出入紊乱所致,故“木郁”的治疗以治气为要。肝气以疏为畅,胆气以降为顺,脾气赖以升清,胃气赖以通降。脾脏与胃腑之气升降有序,协调平衡,与肝气的正常疏泄关系紧密,不可分割。其一,肝气功能平稳,气机调畅正常,有利于脾胃之气的有序升降,脾胃之气调和,则运化功能旺盛。其二,水液及食物的研磨吸收需要借助于胆汁的作用,胆汁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必要物质。胆汁是肝脏的余气所化生的清净汁液,其分泌与及时排泄必须经过肝气的疏泄。“木郁”则肝气郁结,导致胆气上逆,不循常道,导致脾胃之气失于

8、和降,发为胆汁反流性胃炎。如四圣心源言:“则木气郁塞,而胆病上逆,木邪横侵,土被其贼,脾不能升而胃不能降。”基于“达之”治疗 以“达”立法“木郁达之”中的“达”,是疾病治疗的主要原则,众多历代医家普遍认为所谓达者为疏泄舒达之意。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言:“肝于五行属木,木性原善条达,所以治肝之法,当以散为补,散者即升发条达之也。”运用“达”法指导疾病治疗应该顺应木性,使之舒畅调达。“达”不但包括疏泄舒达,而且亦囊括涌吐、辛散、补虚等治法。如刘完素素问要旨论言:“达者,在上涌之,吐令条达故曰木郁达之,所谓吐令条达也。”此处“达”乃为涌吐之意。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云:“过郁者宜辛宜凉,乘势达之为妥,

9、过升者宜柔宜降,缓其旋扰为先。”此处“达”乃为辛散之法。医学衷中参西录曰:“凡遇肝气虚弱,不能条达,一切补肝之药不效者,重用黄芪为主,而少佐理气之品服之。”此处“达”又为补虚之论。因此,对于胆汁反流性胃炎肝郁、脾虚、气逆的主要病机,根据“木郁达之”理论,疏肝理气、健脾和胃、降逆利胆。以“达”遣方 根据以上理论,治疗 的基础方剂选择柴芍四君子汤合旋覆代赭汤化裁,充分体现“木郁达之”理论。方剂组成:柴胡、白芍、茯苓、党参、炒白术、姜半夏、旋覆花、代赭石、生姜、炙甘草、金钱草、紫苏梗、煅瓦楞子、乌贼骨。方中柴胡味苦辛散,入肝经,疏肝利胆,解郁通滞;白芍味酸甘,柔肝解郁,行气敛阴,柴胡与白芍一散一收,

10、体现了肝脏体阴而用阳的特性。茯苓气平味甘,健脾渗湿,预防土壅木郁。党参甘温,入脾胃经,健脾和胃。炒白术甘苦温,入脾胃经,健脾益气。姜半夏味辛温平,辛则能开,平则能降,降逆止呕,宣降气机。旋覆花味苦辛,降逆止呕,下气泄浊和胃。代赭石性味苦寒,归肝经,降戊土而除逆,下气平肝和胃。生姜辛温,入足太阴脾经,和中降逆,泻满开郁。由于 为胆气上逆,金钱草入肝胆之经,清肝胆郁蒸而导致的湿热,调和胆腑和降之性。配伍紫苏梗,理气开郁,宽中和胃。含有胆汁的十二指肠液在反流入胃时,会破坏胃黏膜的表层细胞,导致胃酸直接刺激胃黏膜,引发反酸症状,故加入煅瓦楞子、海螵蛸,相须为用,抑酸止痛。炙甘草味甘平,培植中州,养育四

11、旁,补益中气,和百药。全方共奏疏肝理气、健脾和胃、降逆利胆之功,运用“达”法,发展了“达”法。典型案例周某,女,岁,年 月 日初诊。主诉:上腹胀满疼痛不舒 月余。患者形体消瘦,性格内向。半年前与儿子因琐事发生争吵后出现上腹部隐隐作痛,胀满不适,症状绵绵不休,按之觉舒。在当地医院就诊,行电子胃镜检查,示胃黏膜充血,轻度水肿,可见少量含胆汁的反流液,诊断为胆汁反流性胃炎。刻诊:上腹胃脘部胀满微痛,情绪波动时,胀痛加重,口干口苦,胃中嘈杂反酸,痛苦不可名状,时有嗳气,少食不饥,大便溏薄日 次。舌淡胖,有齿痕,舌中有一纵裂,苔白腻,脉弦缓。中医诊断为反酸,辨为肝郁脾虚证;治宜健脾和胃、疏肝理气。处方:

12、柴胡 ,白芍 ,茯苓 ,党参 ,炒白术 ,姜半夏 ,旋覆花(包煎),代赭石 ,生姜 ,金钱草 ,紫苏梗 ,煅瓦楞子(先煎),海螵蛸(先煎),炙甘草 。剂,日 剂,水煎取汁 ,早晚餐前温服。年 月 日二诊:腹部胀痛大减,无反酸嘈杂,食欲尚可,仍时有嗳气,大便不成形,苔腻已化,齿痕变淡,脉弦缓。前方加枳实,与柴胡相使,升降相合,增强舒畅气机之功;加芡实 健脾利湿,剂,煎服法同国医论坛 年 月 第 卷 第 期 ,上。年 月 日三诊:诸症大减,心情愉悦。中病即止,避免胃气损伤,膳食调理 月,注意调节情志。月后复查电子胃镜,胃黏膜光滑,未见胆汁反流。按语:患者为中年女性,先天性格内向,再遭遇情志不遂,导

13、致肝郁抑脾。脾虚则失于正常运化功能,健运无权,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无以滋养四肢百骸,故形体消瘦;脾虚则胃气亦弱,腐熟功能失职,故食少不饥;脾失运化,清浊不分,则大便溏薄;情志所伤,肝失调达,脾虚气结,故腹满胀痛;肝气乘脾犯胃,气机不畅,胃失和降则嗳气;肝气郁久则促使胆气上逆,故见口干口苦,反酸嘈杂。舌淡胖,有齿痕,舌中有一纵纹,苔白腻,脉弦缓乃肝郁脾虚之征象。治疗上顺应木性,关注“木郁”,根据肝郁、脾虚、气逆的病机,采用“达”法,灵活运用疏肝理气、健脾和胃、降逆利胆治法。参考文献:多潘立酮临床协作组 多潘立酮及铝碳酸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多中心临床观察 中华消化杂志,():佚名 黄帝内经素问 北京

14、:人民军医出版社,:陈业强,凌江红 从脑肠肽进行肝郁证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病证结合研究的思路 中医杂志,():严湖,单兆伟 单兆伟教授诊治慢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经验 四川中医,():戴思恭 推求师意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柳鹏飞,张伟,田耀洲 田耀洲教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经验撷英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张锡纯 医学衷中参西录 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刘完素 素问要旨论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叶天士 临证指南医案 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收稿日期:王健运用加味真武汤论治肠易激综合征经验崔瑞龙,孙慧,郝钰婷,王健(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太原)基金项目:太原市 年度名中医工作室项目()

15、;山西中医药大学 年度科技创新能力培育计划,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在读硕士研究生。通信(讯)作者:王健,教授,医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脾胃病。:。摘要 王健教授认为阳虚寒湿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主要由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时邪引犯、久病体虚所致,病位在于脾胃,病机关键在于阳虚失于温煦造成水湿失于运化,肠道分泌清浊、传导功能失司。治疗方面重视“以利水为上策”,但分利之法切勿滥用,当从肾阳论治,常用真武汤温阳利水。关键词 真武汤;肠易激综合征;阳虚寒湿;王健;名医经验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属于中医学“泄泻”的范畴,各大医家治疗阳虚型泄泻,

16、以附子理中丸、四神丸、真人养脏汤等居多,重在温补脾肾。王健,山西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山西白氏脾胃学术流派传承人。从事临床工作近 年,对中西医治疗脾胃疾病颇有心得,认为泄泻在六经辨证中涉及多经,阳虚寒湿型泄泻是少阴病邪气渐深,肾阳日衰所致,总以肾阳虚衰,阴寒内盛为本,气化不利、寒水下泄为标。对于阳虚寒湿型 ,王师使用真武汤温阳利水治疗水气内停,重在利水祛寒湿,疗效显著。迄今为止运用真武汤治疗阳虚寒湿型泄泻临床经验还较少,笔者将其经验总结如下。西医对 的认识 是以腹泻、腹痛或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与排便相关或伴随排便习惯的改变如排便次数国医论坛 年 月 第 卷 第 期 ,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