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密集城区既有园区更新持续优...海建科集团园区更新项目为例_张婧雯.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72571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795.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密集城区既有园区更新持续优...海建科集团园区更新项目为例_张婧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密集城区既有园区更新持续优...海建科集团园区更新项目为例_张婧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密集城区既有园区更新持续优...海建科集团园区更新项目为例_张婧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Green Building 绿 色 建 筑 绿色建筑2023年 第2期053密集城区既有园区更新持续优化柔性规划系统研究密集城区既有园区更新持续优化柔性规划系统研究以上海建科集团园区更新项目为例以上海建科集团园区更新项目为例张婧雯(上海建科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032)摘要:近年来,上海城市建设发展已迈入存量时代,中心密集城区拥有大量科研、办公、教育、医疗等具有较长历史的既有园区,这些园区普遍存在空间效能低下、环境质量较差、生态性能不足等弊病,亟须进行更新升级。立足于上海密集城区中既有园区品质提升和高效更新的迫切需求,以人为本构建面向未来的整合更新指标体系,以智能规划和设计、智能生

2、产和建造,智能管理和智慧运营,突破全装配、不停运、不扰民、零排放等技术难点,构建面向未来的密集城区既有园区更新与智能建造技术体系。以上海市徐汇区宛平南路 75 号上海建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园区更新示范打造上海市徐家汇区域城市更新典范。关键词:园区改造;智慧园区;空间提升;智慧运营中图分类号:TU973+.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14X(2023)02-053-031 背景调研1.1 密集城区既有园区更新需求从建筑的角度出发,对建筑物理空间的营造和再利用,不仅有益于发掘建筑自身的价值,更能对产业和社会做出贡献1。随着大中型城市密集城区的不断发展,基于复杂城区环境的园区改造优化的

3、规划设计也逐渐成为城市规划中不可避免的重要环节,需要同时满足办公、配套、绿色节能、经济、实际运营等各方面的需求2。根据建筑寿命及使用状况,对整体园区的更新提升,以整体保留、更新改造取代整体拆建,是对存量建筑最为高效、可持续的改造方式3。建立针对既有园区整体更新的规划辅助决策系统,在动态环境下研究主动适应、利用和制造变化以提升园区适应能力的规划设计。1.2 密集城区既有园区更新难点(1)空间布局紧。城市建设与发展更加需要的是充分对存量用地的空间盘活,对既有空间的品质提升、环境改善和特色重塑4。密集城区既有园区内的建筑使用年限较长,普遍为封闭的板楼式建筑,不同建筑的联系较为复杂,布局紧凑、通道狭窄

4、,且空间缺乏灵活性、互动性。此外,部分园区设计之初并未考虑中心城区日益增长的停车需求,目前的停车位已较难满足办公人员及访客的日常使用。(2)园区不停运。密集城区既有园区内的固定办公人员、访客流量都比较大,且多为建筑组群,难以精确管控。为了减少搬迁、运营成本,较多采用不停运或部分停运的方式推进改造工程,在空间置换、功能临时更改的情况下更考验运营管理。在疫情影响下需要更精细的人流、车流管理措施,既是园区更新期间、亦是后续运维的难点。(3)改造不扰民。密集城区既有园区距离周边建筑设施距离较近,合理协调拆改、新建工程期间产生的噪声、粉尘、震感对周边住户的影响。此外,改造设计需要对周边环境产生积极引导的

5、作用,在优化园区使用的情况下同时惠及周边使用者。2 更新改造方式2.1 空间利用提升在街区、园区、建筑 3 个尺度下,进行空间提升优化。(1)在街区层面,提升城市及周边街区之间的连续性及开放性。(2)在园区层面,进行土地合理规划利用,构建开放绿 色 建 筑 Green Building绿色建筑2023年 第2期054紧凑的空间格局。(3)在建筑层面,提高空间、使用功能的变通性,提供开放灵活的底层空间,形成室内外互动。2.2 立面优化改造(1)通过立面优化改造升级达到兼具美观与使用的效果,并考虑改造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2)审美上形成楼栋之间的视觉互动、形象统一。(3)功能上系统化布置外遮阳设施

6、。(4)优化空调外机布置、统一管理。2.3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1)创建互动的生态环境,多层次立体绿化、水景(垂直绿化、地面绿化、屋顶绿化、窗台绿化等)。(2)园区雨水的控制利用。(3)园区应对城市热岛效应的设计。(4)对园区既有土壤、水源的保护和利用。(5)对园区既有绿化的植被保护和绿化区域的增加。(6)可再生能源与能量平衡利用。2.4 智慧流量管控通过智能高效的管理系统、设置合理的空间布局,提升流动性及可达性,将人、车、物进行分类精确管控。(1)人行交通体系的更新设计,智慧化人流管控设计和应用。(2)车行交通体系的更新设计,智慧化车流管控设计和应用,包括设置货物物流系统、自行车通道。2.5

7、人居环境优化延续(1)结合景观标识系统设计,强化园区辨识度、宣传企业文化、增强园区归属感。结合园区历史文化,对园区整体风貌进行品质的提升。(2)园区人居环境氛围的营造、提升园区活力。(3)园区的尺度感、归属感、安全感营造、无障碍设施的设计。(4)园区人居环境智慧化管控机制。3 示范工程3.1 项目背景示范工程为上海建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建科集团)园区,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占地面积 13 199 m2。园区整体空间排布紧凑,主入口需通过车道与外界相连,主要由多栋综合实验楼建筑及若干附属楼宇构成,大部分始建于 20 世纪 80 年代。随着使用需求的更新、建筑技术的进步,项目需要将整体园区更新

8、成为更适合多元使用、面向未来需求的办公园区。项目依托综合实验楼改扩建契机,结合 2021 年 8 月 25 日通过的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计划对园区整体进行更新升级,打造更智慧、高效、人性化的办公环境。3.2 空间整合优化示范工程空间排布较为紧凑,单栋建筑功能独立,相互之间的联系较弱。示范工程利用单体办公楼建筑改造契机,在地面设置架空层、大空间办公,并通过增加落地窗、雨棚、连廊等空间,促进全园区地面层的空间流动与视觉联系。同时,拓展地下空间,将食堂、健身房等公共空间设置于建筑地下一层,并设下沉庭院、大台阶,分时段引入和疏导人流。在南向地面层设置阶梯状绿化,逐级向下层庭院跌落。优化地下空间采光条件

9、的同时,提供休憩空间并增加互动趣味性及空间的视觉联系。3.3 交通规划重组示范工程园区原为人车混用模式,停车位分布广、数量多,对建筑入口形成遮挡,不利于统一管理行人通行,也易造成安全隐患、增大管理难度。改造后的园区形成外围环路围合中心人行广场布局,沿车行路设置停车位,因地制宜营造人车分流的园区,打造慢行、交互的友好空间。同时,利用升降挡车柱、地下机械停车位等设施,按照上下班高峰、工作日平时、周末时间的不同车流量,统一管理车辆,有利于提升园区的使用体验。3.4 立面优化提升针对园区原办公楼立面空调机位摆放不规律、管线排布交错、原有外墙漆年久失修痕迹斑驳等问题。立面更新设计以金属铝板立面为主,在遵

10、循现状窗洞节奏感的基础上增设灵活变化的斜板装饰构件,达到统一而不单调的视觉效果。单元式的外立面将原空调外机统一管理,以穿孔板覆盖空调外机,既保证了视觉遮挡,又增加了窗台绿化区域。3.5 景观优化提升示范工程园区原景观设计以灌木、乔木为主,沿路及建筑周围设置混凝土花坛。此次园区整体更新改造设计布置了诸多互动性较强的草地、景观水池、休憩处,增加园区整体景观连续性,供园区办公人员日常办公、休闲交流,提供多Green Building 绿 色 建 筑 绿色建筑2023年 第2期055元的办公环境。同时,在建筑周边及园区围墙分别设置单元式垂直绿化和光伏玻璃围墙,提升绿化维度、结合周边环境提升视觉效果,并

11、以光伏玻璃围墙的形式探索太阳能可持续利用的广泛应用。3.6 人文历史文脉传承设计融合园区历史、结合园区原有功能,在景观设计上强化体现企业文化特色、保留时代特征。以历史时间铭牌、废料石笼景墙等景观小品,增强园区特色、提升使用者的归属感。在人性化设计方面,园区整体场地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平整,减少路面落差,并将建筑入口常见的台阶整体改造为坡道,同时设置便于使用的无障碍车位。3.7 管网系统提升 示范工程以园区整体外部改造为契机,更新园区整体管网设施。设置透水铺装、雨水回收、空调冷凝水回收等装置,并积极融入改造工程,将生态过滤池作为景观节点。4 结 语密集城区既有园区更新的持续优化柔性规划,不仅是对园

12、区原有空间的提升与重塑,也是对空间所承载的历史记忆的升华与记录。笔者通过对密集城区既有园区更新设计的研究,梳理了既有园区更新改造过程中的需求与挑战,提出适用的策划方式及设计手法,将智慧、高效、人文、可持续融入园区的更新改造,希望为亟待转型的密集城区既有园区更新活化提供蓝本。参考文献:1 徐冰,李日成,金挺,等.建筑再生背景下的工业设计产业园区改造与提升设计研究:以衢州慧谷工业设计产业园为例J.建筑与文化,2020(9):98-100.2 谭天.关于老旧办公园区改造提升思路的研究J.砖瓦,2021(8):109-110.3 陈子颖.城市片区改造与品质提升的技术攻略:以某办公园区改造为例J.建筑设计管理,2021(12):55-57.4 邢海玥.基于城市再生理论的文创建筑的转型与发展:以昆明明珠化工厂改造项目为例J.城市建筑,2021,18(9):25-28.收稿日期:2022-10-12作者简介:张婧雯,研究方向为绿色建筑设计,现供职于上海建科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通信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宛平南路 75 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