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 A 收稿日期:2023 年 12 月 21 日 作者简介:李光文(1991),男,汉族,湖南邵东人,本科,初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市政公用工程。-136-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技术创新与智能化建设 李光文 浙江伟达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1200 摘要: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市政公用工程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对施工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管理方法在信息化、监管效率和资源配置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技术创新和智能化建设逐渐成为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将探讨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管理的主要内容和面临的问题,并深入研究技术创新,如 BIM 技术
2、、移动监管平台和智能设备的应用,以及智能化建设在市政工程管理中的具体实践和效益。关键词:关键词: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管理;技术创新;智能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TU71 1 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管理的主要内容 1.1 资源调配 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管理中的资源调配是一个关键环节,它涉及到人力、物资、设备和时间等多个方面的合理配置和使用。有效的资源调配能够确保工程的顺利推进,避免不必要的延误和成本浪费。首先,人力资源的调配需要根据工程的规模、难度和施工进度来进行。施工管理者需制定详细的人员配置计划,合理安排各个岗位的人员,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进度。其次,物资资源的调配也至关重要。管理者需要提前规划
3、物资采购、运输、存储和使用的全过程,确保工程所需的材料能够及时、准确、有效地供应。此外,设备的调配是工程施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需要根据工程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设备,并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最后,时间资源的管理也是关键,需要制定合理的工程进度计划,确保各个环节能够协同作战,确保项目的按期完成。综上所述,资源调配是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核心任务之一,对于提升工程效率和降低成本具有重要作用。1.2 过程监控 过程监控在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有效的过程监控能够确保工程按照预定的计划和标准顺利进行。过程监控主要包括对工程进度、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的实时监测和管理。首先,进度监控是确保工程按
4、期完成的关键。施工管理者需要通过技术手段,如项目管理软件、BIM 技术等,对工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跟踪,确保各个环节的工作都能够按计划进行。其次,质量监控是工程成功的基石。通过对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方法、材料使用、工艺流程等进行严格的监控和检验,确保工程质量达到预定的标准。此外,安全和环保监控也是过程监控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确保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人身安全、设备安全以及环境保护。通过科学的过程监控方法和技术,可以发现并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的问题,确保市政公用工程的顺利进行。1.3 质量检查 质量检查是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安全和使用寿命。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施工的每
5、一个环节、每一项工作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确保所有的工作都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标准。质量检查包括对施工材料、施工工艺、施工成果等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首先,材料质量的检查是基础。需要确保所有使用的材料都符合国家和行业的标准,保证材料的质量能够满足工程的要求。其次,工艺流程的检查也是关键。需要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各个工序进行详细的检查,确保施工过程的准确性、合规性和安全性。最后,施工成果的检查是对前两者的验证。通过对完成的工程进行功能、性能、安全性等方面的检查,验证工程是否达到了设计和施工的要求。通过全面而严格的质量检查,可以确保市政公用工程的质量达标,为城市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基础设施支持。2
6、 市政公用工程管理面临的问题 2.1 信息化水平低 市政公用工程的管理过程中,信息化水平的低落成为一个突出问题。在许多情况下,工程信息的记录、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 A-137-传输和处理还依赖于传统的人工方式,这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易导致信息的丢失或错误。例如,工程量计算、图纸传递、施工日志等环节仍然存在较多的手工操作。低水平的信息化应用会导致信息流通不畅,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从而影响到工程决策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此外,由于信息化建设不足,数据整合能力弱,导致各个部门间的协同工作困难,无法形成一个统一高效的信息管理平台。因此,提升市政公用工程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推动数字化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成
7、为亟待解决的问题1。2.2 监管效率低下 市政公用工程的管理复杂性要求高效的监管体系,然而实际中却存在着监管效率低下的问题。传统的管理和监管方式往往无法满足大型、复杂工程的实时监控需求,导致管理失误或延误。例如,现场的施工质量、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监管常常依靠人工巡查,这不仅耗时耗力,而且难以全面覆盖所有重要环节和细节。监管的不到位可能导致工程质量问题、安全事故等风险的增加。因此,如何通过科技手段提升监管效率,确保各个环节的精准监控,是市政公用工程管理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2。2.3 资源配置不优化 在市政公用工程的管理过程中,资源配置不优化也是一个常见问题。尽管资源调配是工程管理的核心
8、内容,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缺乏科学的调配模型和工具,资源的分配往往无法达到最优状态。例如,人员的配置可能出现过剩或不足的现象;物资的采购、运输和使用可能存在浪费;设备的利用率不高,导致投入产出比不理想。这些都会增加工程的成本,延长工程周期,甚至影响工程质量。因此,构建科学的资源配置体系,实现资源的精细化、智能化管理,优化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是市政公用工程管理需要改进的方向之一。3 市政公用工程管理的技术创新 3.1 BIM 技术应用 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作为一种集成了多维信息的数字化技术,近年来在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BI
9、M技术通过创建虚拟的信息模型,对工程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的模拟、分析和管理,大大提升了管理的效率和精确度。首先,BIM 技术能够实现设计、施工、运营等各阶段的信息整合。通过 BIM 模型,工程信息不再是孤立的平面图纸和数据表,而是形成了一个全面、立体的信息体系。例如,通过三维模型可以直观地查看工程结构、设备布局等信息,减少设计误差;通过四维模型可以模拟施工进度,及时调整工程计划;五维模型还可以对成本进行实时监控和预测。其次,BIM技术能够优化资源配置。通过精确的模型分析,工程管理者可以更为科学地进行人力、物资、设备的调配,避免资源的浪费。例如,在设计阶段就可以预测到材料的需求量,精确采购,减少浪
10、费。再次,BIM 技术有助于提升工程质量和安全性。通过 BIM 模型,可以进行碰撞检测、结构分析等,预防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也能够提前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制定应对措施。最后,BIM 技术的应用也有助于提高工程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工程信息的数字化、可视化,使得管理过程更加透明、高效3。3.2 移动监管平台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监管平台在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该平台通过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实现了工程管理的实时、移动化、智能化监控。移动监管平台的首要优势在于其提供了实时的数据传输和信息共享。通过移动设备,工程现场的情况可以实时传递给管理人员,无论他们身处何
11、地。这不仅大大提高了信息流通的速度,还提升了决策的时效性。例如,现场的施工进度、质量问题、安全隐患等信息,可以立即上传到平台,快速得到响应和处理。其次,移动监管平台通过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生成直观的报告和预警信息。这为工程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决策支持。例如,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可以预测未来的施工进度,提前调整资源配置。再次,移动监管平台还提升了工程管理的便捷性和参与度。由于平台通常具有良好的用户体验设计,操作简便,因此能够鼓励更多的人员参与到工程管理中来。这有助于形成更为全面、准确的管理体系。3.3 智能设备运用 智能设备的应用是市政
12、公用工程管理技术创新的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 A-138-重要方向。这些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无人机、智能机器人、传感器网络等。它们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施工的效率、准确性和安全性。首先,无人机在市政公用工程中的应用逐渐普及。无人机可以快速、准确地对工程现场进行拍摄和测绘,提供实时的高清图像和数据,方便管理人员进行远程监控。例如,在桥梁、高楼等工程中,无人机可以轻松到达人难以到达的区域,进行安全检查和质量评估。其次,智能机器人的应用正在改变传统的施工方式。例如,有些机器人能够自动进行焊接、喷漆、搬运等工作,不仅提高了施工速度,还降低了人员在高危环境下工作的风险。同时,机器人的精确性和持续性也有助于保证工
13、程质量。再次,传感器网络的建立实现了工程的实时监控。通过在工程现场布置各种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裂缝监测传感器等,可以对工程状态进行全面、持续的监控。这些数据可以实时传输到管理中心,生成报告和预警,帮助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4。4 市政公用工程管理智能化建设 4.1 提升监管智能化 智能化监管在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随着科技的进步,利用先进的技术和工具来提升监管智能化已成为一种趋势。这不仅能够提高监管的效率和质量,还能够实现对工程全生命周期的综合管理。首先,智能化监管能够实现对市政工程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实时更新。例如,使用 GIS(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空间数据管理,可以
14、直观地展示工程的地理位置、施工进度、环境影响等信息。同时,借助云计算技术,数据可以实时同步,保证了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其次,智能化监管可以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大量的工程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例如,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可以从历史数据中挖掘出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而对未来的工程进行风险预估。此外,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可以用于对工程文档进行智能解析和归类,节省大量人工时间。再次,智能化监管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工程设备和环境的实时监控。例如,通过在工程现场部署各种传感器,可以对设备的运行状态、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噪音等进行实时监测。这些数据可以迅速传输到监管中心,实现对工程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最
15、后,智能化监管还能够提升公众参与度。例如,通过建立线上的信息公开平台,市民可以随时了解到市政工程的施工进度、环境影响等信息。这不仅增加了监管的透明度,还有助于提升市民的满意度。4.2 建立智能预警系统 在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中,建立一套完善的智能预警系统是至关重要的。这种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工程的各种参数,并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发出预警,从而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和相关人员的安全。首先,智能预警系统可以通过集成各种传感器来实时监测工程现场的状态。例如,通过安装在工程结构上的裂缝监测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振动传感器等,可以实时获取工程的健康状态数据。这些数据会被实时传输到数据中心进行分析处理。其次,智能预警
16、系统通过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度分析。通过机器学习算法,系统可以自动学习并识别异常模式,及时发现可能的安全隐患。例如,通过分析历史数据,系统可以预测某一结构可能出现的裂缝,并在裂缝形成之前发出预警。最后,智能预警系统还能够提供数据支持给决策层。通过智能分析和可视化展示,管理者可以快速了解工程的整体状态和可能的风险点,从而做出更为科学和合理的决策。4.3 构建智慧工地 智慧工地的构建是市政公用工程管理智能化的重要方向。它通过集成先进的信息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工地的全方位、全时段、全过程的智能管理和优化。首先,智慧工地的建设涉及到对工地上的各种资源进
17、行智能化管理。例如,通过 RFID 技术对工地上的人员、物资、设备等进行实时跟踪和管理,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同时,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可以实现对工地上的各种任务的自动分配和调度,提高工作效率。其次,智慧工地还包括对工地环境和施工过程的智能监控。例如,通过部署大量的视频监控摄像头、环境监测传感器等,可以实时监测工地上的安全状况、环境质量、施工进度等。这些数据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能够为管理者提供实时、准确的决策依据。最后,智慧工地还要注重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应用。除了不断引入新的技术和管理理念,还要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技术改进和创新。通过不断的技术积累和经验总结,推动智慧
18、工地的持续发展和完善5。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 A-139-5 结语 技术创新和智能化建设是推动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管理现代化的关键。通过不断的技术引进、创新实践和管理优化,我们能够实现市政工程建设的高效、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进而为构建更为美好、便捷和宜居的现代城市奠定坚实基础。参考文献 1 蒋 海 鹏,郭 金 亭.基 于 市 政 公 用 工 程 的 行 业 诚 信 建 设 探 讨 J.建 筑 工 程 技 术 与 设计,2017,000(017):2140-2140.2戴风.BIM 技术在市政改建工程管理上的创新与应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10):5.3陈海波.节能给排水技术在市政公用工程中的应用J.你好成都(中英文),2023(20):0043-0045.4向卫国.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 BIM 技术应用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23-11-04.5张凯宏.综合管廊工程在市政工程建设中的技术浅析J.四川水泥,2021,000(011):P.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