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布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课标要求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化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进展脉络。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进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教学目标一、学问与力量1 了解中国汉字、书画的进展演化脉络2 理解京剧形成进展的缘由。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碑帖、历史比较、观赏图片、观赏戏剧等方法,了解中国书画和戏剧的基本特征和进展脉络,提高艺术鉴赏力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珍惜和弘扬古代优秀文化。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进展脉络。京剧产生和进展的历程、京剧艺术的特色和成就难点:理解中国书画和戏曲艺术的基本特征教学过程导入:课件呈现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
2、徽图案老师提问:北京奥运会为什么实行这样的设计图案?同学争辩。老师指出:这是奥运会徽史上第一次汉字字形的引入。汉字是表意文字,是象征性的符号体系。汉字中的一笔一划,布满者对生活气氛的烘托和对生命意义的隐喻。由此引入新课。一、汉字与书法艺术1、汉字的起源汉字源远流长。它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早在六千多年前,原始社会晚期,汉民族先民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的符号,渐渐演化成为汉字。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文字图画”。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2、汉字演化的基本脉络汉字在长期演化的过程中,经受了由商周的甲骨文进展到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化
3、进展。老师可以一边介绍,一边借助课件呈现汉字的演化过程。通过图片观赏对比的方法给同学以直观印象。3、书法艺术进展的两个阶段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它伴随着中华文明的进展而进展。书法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艺术的基本特征。中国书法艺术的进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头进入自觉阶段。从今,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有用功能,自觉地制造书法美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4、书法艺术(1)、 楷书特点:笔画详备,结构严整,是规范化、标准化、楷模化的字体。进展:始于东汉。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唐代步入盛世,名家群起。初唐的欧阳询、盛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是这一时期的代表。结合课
4、件呈现楷书名家的代表作。(2)、草书特点:笔画简约,钩连不断;线条流畅,任情纵性。虽难于辨识,有用性不大,却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进展: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魏晋以来盛行不衰,名家辈出。代表人物: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盛唐的张旭、怀素等。(3)、行书特点:兼具楷书的法规和草书的放纵,是一种最活跃的字体。既有审美价值,又有有用价值。进展:经过东汉至西晋约两个多世纪的演化,书体完全成熟。代表作:王羲之等。二、笔墨丹青中国画三、中国画的起源、演化及特点老师:什么是中国画?特点?中国古代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其绘画形式、艺术风格、表现技法都经受了一个进展过程。1、远古的绘画艺术起源:早在六七千
5、年以前,黄河流域的祖先就在陶器上绘制图案。代表作:彩陶画鹳鱼石斧图。2、战国时期的绘画艺术特点:以人物肖像为主,画在墙壁上、丝帛上。代表作:战国楚国帛画人物龙凤图和人物御龙图。以线条勾画物象,构图简洁而有序,平面感和装饰性极强,生动的气韵,简洁的笔墨,流畅的线条,表达出完善的意境,反映出画家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它们虽然不能叫卷轴画,但可以窥见当时的绘画水平,这时确立了中国绘画艺术以线条造型的民族风格形式。战国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艺术特点: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消灭了。这一时期士族兴起,士大夫画家活跃于画坛。他们文化修养很高,总结出很多精辟的绘画理论,有
6、力地推动绘画艺术的提高。此时人物肖像画是主要的创作主题。顾恺之“传神写照”理论提出,要求绘画作品应重表现人物的风貌、气质。这和后来的绘画理论家谢赫“六法”中的“气韵生动”对当时绘画风格有很大的影响,也为中国画重气韵的特点的形成打下了基础。进展到晋、南北朝,中国画渐渐演化成单幅的卷轴画,成为独立的艺术观赏品,题材亦日益扩大。除人物,宗教题材外,初期山水画也随之消灭。同时,书画理论著述的问世,指导了艺术创作的方向。代表作: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和杨子华的北齐校书图。4、隋唐五代时期的绘画艺术特点:中国绘画的一个高峰。在继承魏晋以来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产生出很多画家
7、和优秀作品。中国的绘画进展是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进展紧密联系的。从唐朝开头,由于是经济文化的空前富强,再加上唐诗的宏大成就和影响,绘画重情趣求意境,追求一种“画中有诗”的意境,期望通过绘画来表达一种心境。文人士大夫追求的抒情性成为当时绘画的主流,文人画从今兴起。唐朝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鼎盛时期,开创了新纪元。唐代在隋代承前启后过渡的基础上,获得了全面的进展。代表作: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现存中国最早的山水画。初唐阎立本的步辇图。盛唐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此外,隋唐时期,敦煌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5、两宋时期的绘画艺术特点: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适应民间需要,绘画成为商品。这些因素,使绘画
8、艺术得以全面进展。各画种全面进展,题材愈加广泛,画派并出,空前富强,盛极一时,其光辉灿烂,照射百代。中期消灭了以水墨写意为主体的文人画,讲求诗书画统一,留意笔墨情趣,是富有生命力的画派新支。体备众法,流派纷呈,名家辈出是这一时期绘画艺术的特点。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代表作: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长卷。它描绘了北宋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的景象,作品充分呈现了画家的写实功力,河流、物舍、舟船、城关、人群、虹桥、楼观、店铺、市街、驼队,等等,一切物象都刻画得入微传神。6、元明清时期的绘画艺术特点: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这一时期文人画开头占据画坛的主导地位。所以适合于表现文人画家意识的山水画和
9、枯木竹石、梅、兰以及墨笔花鸟大量涌现,人物故事画的相对削减。随着文人画的富强,绘画作品中诗、书、画进一步亲密结合而且成为普遍的风尚。这加强了中国画的文学趣味,更好地体现了中国画的民族特色。同时,绘画理论和创作实践中,特殊强调了笔墨技巧的运用,讲究绘画作品要具书法韵味,将书法融入画法之中,在笔墨技巧上起了新的变化,使水墨写意画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突破。要求绘画体现书法性用笔,反对刻意求工、求似,主见神似,逸为上。追求作品的古意和“士气”,重视画家主观意兴和思想感情抒发。中国画在明代产生了很多流派,各派又在创作和理论上自成体系。清代的绘画艺术,连续着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日益占据画坛主流,山水画的创
10、作以及水墨写意画盛行。更多的画家在文人画创作思想影响下,追求笔墨情趣,很多画家钟爱梅、兰、竹、菊等题材和泼墨大写意手法,他们的艺术对近现代花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代表作:元代王冕的墨梅、明代徐渭的黄甲图、清代郑板桥的墨竹图。三、京剧的消灭1、京剧的形成清代开头,地方戏曲日趋繁盛,一批大型地方戏曲趋于定型和成熟。这些地方戏曲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猛烈的地方颜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形成了自己鲜亮的特点和风格。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在安徽一带很出名气的“三庆”徽戏班,来到北京演出。徽戏在北京经常和其他剧种同台演出,留意吸取和借鉴他们的特长。尤其是与以唱二黄调和西皮调为主的汉戏的合演,渐渐形成了二
11、黄与西皮的合流,形成了“徽汉合流”的局面,后来徽剧又吸取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渐渐形成以“皮黄”为主要声腔的京剧。到1840年左右,京剧的唱腔、念白、剧本和表演已经成熟,尤其是消灭了以演“京戏”为主的一批演员,他们不再以徽戏、汉戏为名,而以演“京戏”自居。从今,诞生了一个独立的剧种京剧。2、京剧的进展早期的京剧以迷人的唱腔、丰富的剧目、精彩的表演和京腔京味吸引了观众,使京城消灭了京剧热。同治、光绪年间,京剧已经被京城市民承认,成为人们最宠爱的舞台艺术。并涌现出有名的“同光十三绝”。3、京剧走向世界京剧来源于地方戏,有着南北方很多剧种的优点,所以很简洁地被各地观众所接受。从清朝末年
12、到民国初年,京剧迎来了它的富强期。京剧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风靡全国,被誉为“国剧”。20世纪以来,京剧在不断革新的基础上,快速进展,流派纷呈,新剧迭出,走向世界,达到了艺术上的顶峰时期,制造了中国戏曲史上令人兴奋的辉煌。4、京剧表演特色京胡、二胡、笛子、唢呐等管弦乐器和鼓、板、大锣等打击乐器伴奏;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化妆都有肯定的谱式;唱、念、做、打有机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表演有程式性和虚拟性,虚实结合,形神兼备。小结:运用学问网络概括本课基础学问拓展:中国文人画的精髓在于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宋代画院考试中曾消灭过以下题目:踏花归去马蹄香、竹锁桥边卖酒家、嫩绿枝头红一点。结合文人画追求意境的特点,请你来构思,什么样的画面设计在当时会获得考试的好名次?戏曲观赏在介绍完相关学问点后,老师可选取中国各地有名的戏曲剧种进行播放,指导同学进行观赏,呈现艺术本身的魅力,从而发挥同学学习的主动性,让同学自主学习、自我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