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南美洲鳗鲡精养池塘夏季高温病害防控要点_张晶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71883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96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美洲鳗鲡精养池塘夏季高温病害防控要点_张晶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南美洲鳗鲡精养池塘夏季高温病害防控要点_张晶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4栏目编辑 刘柱军病 害 防 治张晶晶1,郑旸霖2,范晨杨3(1.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福建 福州350002;2.福建天马科技股份集团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350308;3.福建农林大学海洋学院,福建 福州350002)产自中南美洲的厄瓜多尔、多米尼加、海地、尼加拉瓜等地的南美洲鳗鲡,自2015年被福建养鳗场引进试养成功,养殖技术日益成熟,因其饲料转换率高、生长速度较快、苗种渔获量相对可观、养成商品鳗广受市场欢迎等优势,已成为福建、江西、广西、湖北、安徽等省水泥池精养的主导品种。南美洲鳗鲡玻璃鳗投苗时间为11月中旬到翌年的4月中旬,苗种投放高峰期为1112月。苗种保温棚中间培育,水温

2、一般控制在 2830,有条件的养殖场一般利用水温为1820地下水作为白仔培育用水,水质良好且稳定。随着鱼体长大、用水量增加和气温升高,一般在46月,当气温达到并稳定在26以上时,将密闭保温棚陆续开启与外界联通,水源也由机井水转换为供应量大的地表水,出保温棚过程会导致鱼体应激,易发生病害。高温期南美洲鳗鲡食欲旺盛,摄食量和投饵量较高,残饵、粪便排入养殖水环境中的量增多,氨氮、亚硝酸氮等有害物质增加,导致鱼体抗应激能力和体质下降;同时,夏季水体中寄生虫以及病原微生物量增加,加上鱼体抗感染能力下降,受病原体侵染机率增加,导致病害频繁发生,危害严重。本文根据养殖生产实践,总结南美洲鳗鲡精养池在夏季高温

3、期间病害防控技术要点,以期为生产实践提供技术参考。一、保持良好的水体环境南美洲鳗鲡适宜水温 2529,pH 5.58.5,溶氧710毫克/升以上,非离子氨1.0毫克/升,亚硝态氮0.1毫克/升,南美洲鳗鲡在此理化指标环境条件下摄食、生长及生活状态良好;而水质理化指标一旦超出此范围,常发生应激反应,不但影响摄食生长,同时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也会下降。夏季高投饵率导致水中含氮物升高,有毒分子态氨和亚硝酸盐上升,引起血液中变性血红蛋白症发生,鱼体供氧能力下降,导致呼吸困难。因此,夏季应该加大换水量和加强排污工作,精养 池 高 温 养 殖 日 换 水 量 一 般 为 平 时 的 1.21.5倍,同时使用

4、水质和底质改良剂全池泼洒,以降低水中的有机质含量和氨氮、亚硝酸氮的含量。夏季当养殖池水超过30时应及时调整池水水温,主要方法有打开保温棚四周窗口和顶部排气口,保持棚内空气流通并及时排出热空气;蓄水池水面移栽水葫芦、浮萍等水生植物或上方搭盖遮阳网降低水体温度;引入温度相对较低的机井水与地表水混合降温;调整排污换水时间,在清晨和晚上水源水温相对较低时进水。夏季雷暴雨较多,短时间的大量降雨常引起地表水源浑浊、pH急剧改变,不应在雷暴雨时加入混浊水,待蓄水池水源较清时再加。如果较长时间不能进水,应减少或停止喂料,减少换水量。二、科学投喂跟欧洲鳗相比,南美洲鳗鲡更具有贪食习性,不同规格投饵率一般控制在黑

5、仔料4%6%、幼鳗料2.5%4%、成鳗料1.5%2.5%。高温水体能刺激其食欲,摄食超过其消化能力范围的投料。南美洲鳗鲡过度饱食后处于应激状态,消化不良、体能下降、抗应激能力差,易暴发疾病。因此高温期要适当控制投喂量,避免饱食,摄食时间一般掌握在 35 分钟,虽然日常投喂坚持8分饱原则,而在高温季节则控制在67分饱。高温期严禁短时间内迅速大幅度改变日投饵量,鳗鲡于短时间内处于饱食状态会消化吸收不良,继而机体调节机能下降,出现呼吸、免疫障碍而暴发批量死亡。可在饲料中加入维生素C、保肝利胆及助消化类药物,如大蒜素、食母生或乳霉生、肝胆卫士等保护肝脏,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和解毒功能。三、高温期重要病

6、害防治1.鳗鲡拟指环虫病南美洲鳗鲡易患拟指环虫病,感染拟指环虫的鳗鲡摄食量减少、游动异常、体色发黑、呼吸频率加快、部分鳃丝充血,严重时鳃小片坏死崩解、呼吸功能丧失导致大量死亡。拟指环虫病发54DOI:10.14184/ki.issn1004-843x.2023.04.0372023.4栏目编辑 刘柱军病 害 防 治病率与水温明显正相关,水温20以上是其流行季节,水温26以上极易流行,发病鳗如治疗不及时,在710天感染率和感染强度飙升。夏天持续的高温给拟指环虫的孵化和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的生长环境,外加拟指环虫上虫周期较短,抗药性较易形成,使得拟指环虫病成为南美洲鳗鲡夏季发生最频繁的寄生虫病害。常用

7、的驱杀拟指环虫的药物有敌百虫、吡喹酮、氯硝柳胺、克螨特以及苦参、槟榔、苦楝、贯众、南瓜仔等中草药制剂。目前生产上关于拟指环虫耐药的反馈屡见不鲜,不同区域、同一区域不同养殖场寄生的拟指环虫耐药性不同,这与养殖者的用药习惯息息相关。为了延缓拟指环虫耐药性的形成,各养殖场应进行敏感药物筛选,将不同类型的敏感药物轮流使用,不要频繁持续使用同一种敏感药物,更不要使用已产生耐药作用的药物;由于驱杀虫药物的使用,一般会刺激虫体排卵,即使对虫体敏感的药物,对卵也几乎没有杀灭能力,需待卵孵出幼体后及时用药杀灭,一般在首次用药57天后,再次使用药物杀灭孵出幼虫;每次用药,应保障能有效驱杀虫的使用浓度并保持作用时间

8、,才能达到用药目的,切勿使用无效低剂量浓度,使用时间周期不足也会导致用药失败。2.鳗鲡疱疹病毒病夏季是南美洲鳗鲡疱疹病毒病发病的高峰期,该病一般在高温季节驱杀指环虫后易暴发,同一养殖场内、利用同一水源或距离间隔较近的养殖场间传染率极高,该病总体发病率50%左右,发病总体死亡率5%20%,严重时个别病例死亡率高达40%左右。南美洲鳗鲡感染疱疹病毒后主要表现为“脱黏败血症状”,其胸鳍、臀鳍充血,头部及下颚充血,两侧鳃盖膜积水并充血,皮肤出血点连成片,肛门红肿,体表常伴有斑块状黏液脱落灶。保持水质稳定和鱼体健康状态,减少寄生虫病暴发是重要的预防措施。同一场只要有一口池发病,至今无良好的预防措施。发病

9、后的治疗方法为养殖池降温 35,降低投饵量或停止投饵,维持池水水质优良,确保氨氮、亚硝酸氮含量较低,溶氧 7 毫克/升以上;使用二硫氰基甲烷、水杨酸和戊二醛对水体连续消毒。及时检测鱼体寄生虫寄生情况,如果少量拟指环虫寄生一般不用药物杀虫,发现较大量拟指环虫寄生,采用吡喹酮加0.3%0.5%的食盐溶液杀虫。发病死亡高峰后,如死亡鱼体伴有烂尾、烂鳃等细菌性疾病典型症状,可使用适量抗菌素控制细菌的继发感染,而发病前期禁止使用抗菌素。鱼体患病期间不要一味盲目使用不同药物控制死亡,否则会导致鱼体体能下降后死亡量急剧升高。3.细菌性疾病夏季高温期细菌繁殖速度加快,细菌性疾病频发。细菌性疾病历来是夏季鳗鲡养

10、殖发生频率最高的疾病,但由于有良好的控制方法,其危害并不严重。鳗鲡感染细菌性疾病一般出现尾部鳍条、皮肤及肌肉溃烂;鳃丝缺损,挤压鳃部有红色或者白色黏稠状液体流出;肛门红肿外凸,肠道积血色或黄色黏液,也就是常见的烂鳃病、烂尾病和细菌性肠炎病。细菌性疾病常采用控制良好的养殖环境条件,消毒剂定期消毒养殖水体,定期口服敏感药物进行预防。南美洲鳗鲡感染细菌性疾病后,一般使用较温和的聚维酮碘、含氯消毒剂、二氧化氯、溴氯海因等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续3天,于饲料中添加0.1%0.3%的敏感药物,连续投喂1周左右。四、总结夏季是南美洲鳗鲡养殖病害高发的季节,疾病防治方案的制订,不能仅从杀灭或控制病原角度出发,而忽视鱼体健康及养殖水环境的调控。病害的控制应注重预防,着重考虑保障优良的水环境,维护鱼体健康的体质,同时兼顾夏季易发疾病的病原控制。发病后,也应优先调整环境条件后再进行药物控制,如果不顾环境条件、鱼体条件一味利用药物控制,势必导致环境恶化、鱼体能减弱,造成越治病情越重的后果。更为重要的是,在发生合并感染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如细菌性疾病合并感染大量寄生虫应先驱杀虫再进行细菌性病害控制;病毒性疾病合并细菌感染前期不使用抗菌素控制细菌;鱼极度体弱,应先恢复鱼体体质后再行病害控制。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