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气象灾害系统成灾分析及应急管理近年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大气环流变化异常,热带风暴、暴雨洪涝、高温干旱等极端气象灾害呈多发趋势。另一方面,生态退化反映出经济社会面临气象灾害的脆弱性日益明显小灾很快变成大灾;同时经济社会的复杂性使得次生和衍生灾害呈现放大效应,成灾就意味着巨大的损失。气象灾害损失在全国自然灾害损失中一直占较大比例,对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和谐发展带来严重威胁。关键字: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 分析和反思当前气象灾害系统的应急管理,主要存在以下薄弱环节:一是受当前气象监测和预报技术局限监测预报水平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防灾减灾的需求,提前并准确预报预警难度大。二是气
2、象灾害的预评估机制尚未健全,风险管理部门对气象灾害风险的认识不足,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滞后。三是虽然近年来全国范围内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基本建成。应急机制逐步完善和健全但在贯彻实施“预防为主”和采取积极主动地预防措施方面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仍然存在,防灾减灾知识普及和信息共享方面还明显不足。 针对以上薄弱环节,应加强气象灾害系统的应急管理,从灾害发展演变的过程人手强化过程控制和管理,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各项措施。一、气象灾害系统成灾过程及特点 1成灾过程 气象灾害系统受大气圈、水圈、冰雪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五大圈层”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物质与能量不断发生变化当一定的
3、物质与能量在特定条件下, 出现剧烈变化的时候。灾害便随之而来。 在气象灾害系统中,气象因素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几乎直接决定着灾害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从与气象因素密切相关的雨雪灾害分析,雨雪的形成在气温、水汽、热量等不断积累变化过程中,经历碰撞、合并、凝结、摩擦散热等一系列过程,其由潜在形势发展、加强到生成,存在着内在的规律性。 气象监测预报技术的提高实现了对大中小不同空间尺度范围内各个气象要素的实时测量。从雨雪天气灾害形成的过程分析,气象灾害系统与突发性社会公共事件灾害不同。气象灾害系统在灾害发生前存在着一定时间的发展变化过程。受气象灾害系统的复杂性影响。一般灾害的形成都存在一个由弱到强的快速
4、演变阶段。这一阶段就是防灾、避灾和抢险救援的关键时期。 2成灾特点 过程性(或可预见性)。即气象灾害的发生是一个集各种要素的变化发展过程,通过对各种要素的动态监测预测,可以做到对灾害发生时空的预测预报。 复杂性(或开放性)。灾害的发生演变处在一个相对开放的空间系统中,受内外各种因素影响而随时变动。其中一个因素发生变化可能影响整个系统的变化趋势往往表现为灾害发生的时间周期不定、分布范围不均等,所以临近的监测、预测往往可信度高。 灾害性(或应急性)。灾害的发生初期往往都是单一灾种。但随着灾害加剧和影响扩大形成连锁反应,产生放大效应,表现出形式上的多样性。另外,灾害源在灾害衍生、发展过程中不断转移表
5、现出内在的隐蔽性和多变性,给灾害评估和应对处置带来困难。 一般情况下发生初期的气象灾害等级越高,其表现出的过程性就越不明显,突发性就越强,复杂性就越大,灾害就越重。从而对应急管理工作的要求就越高、难度就越大。 二、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要点及主要内容 1立足灾前防御管理 (1)提高灾害前期的监测、预报和预警水平。及时发布风险信息 掌握气象灾害发生的内在规律性。通过实时监测并做出准确的预测预报,是防灾减灾工作取得主动、获得成效的重要前提。它直接决定着应急管理的各项准备如何合理分配,调度抢险、应急救援如何快速到位,是开展应急部署、应急动员和启动应急响应的重要依据。 因此,气象灾害系统应急管理的核心内容之
6、一就是努力做到灾害预报预警的“准”和“早”,同时建立灾害风险信息社会发布机制,实现灾害管理部门、媒体和广大公众的信息共享和信息对等。 (2)科学实施灾情评估,提前进行风险规避和部署防御措施在对常规年份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结合每一次的灾害预测预报情况,对可能的灾情和影响进行预估,尽可能全面和符合实际。制作不同时段的风险分析图有重点的进行风险规避,提前采取措施降低风险等级。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方式把大量的应对措施和应急资源有针对性的落实在灾前,提早进入“防、避、抢、救”的应急状态,有效防灾减灾。 (3)积极开展社会公众宣传,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气象灾害的影响和破坏往往涉及面广、持续时间长、危害性大既关系
7、到每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又关系到社会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工作需要动员广大的社会力量投入到灾前、灾中、灾后的各个阶段,构建自保、互助的公共安全社会体系。 实施公众教育广泛、深入的宣传各类公共安全知识和最新的应急管理动态,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促使公众掌握突发事件的预警信息、安全避险知识和应急防范措施。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和全社会的自我防范意识,形成全民动员、预防为主、全社会防灾减灾的良好社会体系是保障安全并有效减灾的重要方面。 2.强化初期灾害管理 从气象灾害发生演变过程看,灾害的生成、升级或扩大往往在短时间内完成,抓住灾害发生初期最宝贵、最有效的防控时机以最小的代价消除或延缓灾害的进
8、一步发展,是应急管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这期间应急管理工作必须在快速、准确获取现场情报的基础上,做到指挥决策果断防范措施到位,抢险队伍来之能战、战之即胜,后勤保障坚实有力。 3完善应急联动管理在应急管理中,灾害发生后的管理是动态管理。除了提早准备,先期处置外还必须建立一套快速响应的联动网络,防范灾情扩大和可能的各种次生、衍生灾害。相关部门、各专业队伍紧密联动,各负其责,及时开展抢险救援工作。事件信息要快速共享,各防控人员要在第一时间进入戒备状态:指挥中心要迅速作出决策。实时指挥调度:抢险队伍和物资保障单位要立即出动,最快到达现场救援;新闻报道要及时准确;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
9、效的应急联动系统。 三、三级响应机制探究 从气象灾害系统应急管理的要点分析。有效防范气象灾害关键在于提前预测预报和提前采取措施,预报成为掌握灾害能否发生、何时何地发生的关键预报后采取的措施成为有效防灾减灾的重要保障。 当前全国范围内普遍实施了预警响应和事件响应机制,而实际情况是,受监测和预报技术所限,为确保预警信息的准确性。常常以牺牲时效为代价大大压缩了预警响应的时间,导致预警信息一发布,灾情马上就发生,在较大程度上限制了灾情先期处置同时也降低了应急资源的有效使用。为弥补预警发布的不足,同时针对气象灾害系统普遍具有明显过程性的特点,在预警响应和事件响应基础上,建立并实施预报响应机制就显得十分必
10、要。 一是预防为主,将应急管理的重心前移。为提前防范和应急准备提供保障 基于气象灾害系统变化过程可监测和可预测预报的特点,气象灾害预报应从长期、中期、短期到临近12h针对不同空间范围,从宏观到局地为预防准备和应急部署提供指导,为灾情预评估提供依据。气象灾害风险管理部门只有抓住了预报阶段的应急管理才能真正做到“预防为主”。 二是对应气象灾害发展、生成、发生的阶段,形成预报响应、预警响应和事件响应完整的应急响应系统,实现对灾害的全过程应急管理。按照应急管理“平战结合”的要求,平时的准备工作要在战时发挥作用并根据战时需要及时加强和调整,实施动态管理。气象灾害预报响应是强化在临战阶段的战前准备,尽可能
11、提前做好战前的动态调整,为进入预警响应和灾害处置阶段做好铺垫。 三是依托预报信息的广泛性易于获取,易于操作,易于实施形成自主启动、自我防范的全社会应急的良好局面。实施气象灾害预报响应,把灾害的等级和可能的影响程度及应对要点一同发布,更强化了社会单位和公众的防灾避灾意识,将有效推动并加快形成全社会参与应急防范的局面。 尽管目前气象预报信息还不能做到100准确,但随着监测预报技术的发展和临近预报产品的推出气象预报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为气象灾害系统预报响应机制发挥有效作用创造了条件。 我国是典型的季风性气候国家,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到自然灾害总损失的70%以上,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气
12、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越来越大,气象灾害的社会敏感性越来越高,气象防灾减灾已经不是简单的专业技术性工作,成为牵动面不断扩大的社会公共事务。因此,加强气象防灾减灾的科学管理,是在我国“十二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保障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一、充分认识气象防灾减灾的社会属性经济社会越发展,气象灾害的影响就越大。近年来频繁发生的重大气象灾害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以及公共安全的影响不断扩大,气象灾害的影响表现出一些新的特征:一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气象灾害呈多发、重发的趋势。高温干旱的发生频率和影响范围呈现增加趋势,异常气候所引发的暴雨、台风、山洪地质灾害等
13、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现增多增强的趋势。二是气象灾害的“灾害链”特征更加明显,由气象灾害诱发的次生和衍生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更加严重。突发暴雨诱发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高温少雨引发森林火灾、异常气候条件引发农业灾害等,对生态环境、粮食安全等构成严重威胁;恶劣气象条件引发的交通和航空事故、大气环境污染事件等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共安全的影响日益严重。三是气象灾害的社会关联度更高。“高风险的城市,不设防的农村”是对近年来气象灾害影响特点的一个概括。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加快,也暴露出大城市防御气象灾害的脆弱性。气象灾害影响的社会属性越来越明显。2008年南方地区的雨雪冰冻、2009年的西南特大
14、干旱以及2010年的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一系列重大气象灾害事件及其产生的广泛社会影响表明,应对气象灾害及其引发的次生和衍生灾害影响的能力,已经成为检验各级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的敏感领域。气象灾害影响的“灾害链”特征和社会关联性特征,使气象防灾减灾成为牵动面越来越广的社会公共事物,对气象防灾减灾的社会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加强科学管理,实现对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战略性谋划和全局性统筹安排,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提高气象防灾减灾能力的客观要求。二、要更加重视防灾减灾的非工程性措施建设近年来,我国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重点区域的防汛抗灾能力显著加强,体现了良好的
15、防灾减灾效益。但是,面对我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密度高、气象灾害及其诱发灾害种类多、影响大的国家,完全靠工程性措施不可能完全解决气象灾害防御的问题。很多气象防灾减灾的实践已经证明,通过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时应急防御的组织实施,可以有效地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国务院在关于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的专项规划中,将非工程性措施的建设作为一项重点任务,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防灾减灾的战略部署。加强气象防灾减灾的非工程性措施建设,一是要重视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在防灾减灾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加强监测预警能力建设,提高预报的准确性和预警信息发布的及时性,有效地发挥气象预警“消息树”和“信号枪”的
16、作用;二是要加强气象防灾减灾的应急体系建设,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及应急管理的机制、体制和法制建设。农村和社区基层是气象防灾减灾的第一线,应作为“一案三制”建设的重点;三是要重视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将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服务网络和应急防御的组织网络延伸到农村和社区基层,构建“纵向到底”的防灾减灾组织体系。要将气象防灾减灾科普教育作为群测群防体系的重要内容,提高基层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三、要更加重视气象灾害的风险管理近年来,在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视和努力下,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能力有了显著提升,气象灾害的防御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以台风灾害的防御为例,针对台风的可能影响,基层政府可以组织数十万甚至上百万
17、的群众转移,有效减少了因灾的人员伤亡。我国的台风减灾成效和做法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借鉴。但是,气象灾害的应急管理,就其功能而言,主要是在灾害来临前的应急防御和灾害发生后的应急救灾,属于一种被动的灾害防御。我们从一些重大气象灾害影响的实例中已经看到,由于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和群众缺乏气象灾害的防范意识和相应的防灾避灾知识,一些地方缺乏基本的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发生了一些本该可以避免的气象灾害损失。由暴雨引发的城市洪涝灾害往往是由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防洪排涝设防标准没有充分考虑气象灾害的影响;由山洪地质灾害引发的人员伤亡往往是由于灾害易发区居民设施建设选址没有考虑山洪地质灾害的影响;农村农民遭受气象灾
18、害损失也往往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因此,提高气象灾害防御的能力,需要统筹气象防灾减灾的当前和长远工作,既要重视灾害来临的应急防御,更要重视立足长远的气象灾害风险防范,培育气象灾害风险意识,树立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理念。通过加强风险管理,使气象灾害防御的端口前移,变被动防灾为主动应对,实现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由减轻气象灾害损失向降低气象灾害风险转变,这也是国际气象防灾减灾发展的新趋向。四、要更加重视综合气象防灾减灾气象灾害的“灾害链”特征和社会关联性影响特征,决定了气象防灾减灾是一项跨领域、跨学科的系统性工程,国家“十一五”综合减灾规划,强化了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防灾减灾的工程性和非工程
19、性措施建设,推进了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从气象防灾减灾的非工程建设情况来看,气象、海洋、水文、地质等部门都建立了气象及其次生和衍生灾害的监测预警预报体系、应急处置体系以及气象灾情信息管理和影响评估系统等。这些防灾减灾的非工程体系主要是针对部门的单项防灾减灾功能建设,相对独立地在各个部门运行。由于缺乏不同领域的资源共享和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尚未形成综合性的防灾减灾能力。以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为例,任何气象灾害的发生都是由致灾因子即灾害性天气和孕灾环境即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没有多领域的信息资源共享和交叉学科的监测预报技术发展,就难以在一般性的天气预报基础上真正做到对气象灾害的预报预警和
20、有效防御。强化综合气象防灾减灾,就是要由部门单项防灾减灾向部门间协同的综合防灾减灾转变。需要统筹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作为综合防灾减灾的基础;需要跨领域的合作、发展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防灾减灾技术,作为防灾减灾的科技支撑;需要建立综合协调的管理机制,统筹协调部门间的合作联动、各种资源的综合使用以及监测预警、应急防范、风险管理以及灾后处置等各项防灾减灾的综合措施,提高气象防灾减灾的综合效益。(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要切实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和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市政协委员 王秀为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求我们必须提高管理社会事务的本领,必须注重认识、把握和尊重和谐社会建设的客观规律
21、,按规律办事,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必须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印度洋地震海啸付出的高昂代价说明,如果经济发展和社会环境建设失调,缺乏对突发灾害事件的有效应急体系,我们辛辛苦苦得到的发展成果,就可能在突发灾害中遭受重创。因此,抓住时机,强力推进我市气象灾害应急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为快速发展的国民经济保驾护航,应成为当前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工作中的一项紧迫任务。一、气象灾害防御和应急管理是我市抗灾减灾的重中之重研究表明,我市属于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无霜期时间长,具有丰富的光热资源。但是,由于阳泉所处的特殊的地理环境,各种自然灾害频繁,据统计,在各种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占到
22、70%以上。尤其是干旱、冰雹、暴雨、大风、霜冻、沙尘暴等气象灾害每年都有发生,不仅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稳定增长;而且严重影响和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 (一)干旱、冰雹等气象灾害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稳定增长干旱、冰雹是直接威胁阳泉农业生产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根据我市历史资料统计,百分之九十的年份有不同程度的旱灾出现,境内各个季节均易发生旱灾,但春旱最多,素有“十年九旱”之说法,夏旱和秋旱出现的频率分别为38%和25%。据统计,我市因干旱灾害造成的农业直接经济损失平均每年都在亿元以上,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1997年)至本世纪初(2002年)全
23、市农业受旱面积占到全市总耕地面积的70%以上,直接经济损失每年超过3亿元。雹灾也是境内发生较多、危害较大的气象灾害,冰雹灾害往往伴随大风和局地洪涝,具有突发性强,且成灾严重的特点。历年平均成灾雹日有2.53.9个;造成全市直接农业经济损失达6000万元以上。例如1998年5月19平定县锁簧镇、南阳胜乡一带遭到冰雹暴雨袭击,一次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0多万元。同时,干旱造成人蓄吃水困难,生活艰难,生态环境恶化等影响。(二)夏季暴雨直接威胁着阳泉的城市安全和生命财产安全阳泉境内沟壑纵横,夏季降水集中,平均每年大到暴雨天气有5次以上,暴雨以上天气2次,局部洪涝灾害严重。夏季暴雨山洪爆发,河流径流
24、量大,防洪任务十分繁重,尤其是桃河横穿市区而过,上游有山南水库,夏季暴雨天气,直接威胁着阳泉城市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城市是社会财富(人力、物力、财力)最富集的地区,是国有资产最集中的地区,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火车头”。 特别是市政府投资两亿多元的桃河绿化工程极大地改善了桃河城市段的生态环境,美化了城市,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得到阳泉广大市民的赞誉。但桃河绿化工程应对气象灾害打击的能力却十分脆弱。(三)自然环境的恶化也严重制约着阳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阳泉水资源十分贫乏,1990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的19%,低于山西省人均占有量约20立方米。40年气象资料的统计分析表明,我市的年降水
25、量平均每10年减少10毫米,近40年来平均气温增加了0.3摄氏度。气温增高,蒸发量加大,降水量消耗随之加快,降水转化为可利用水资源也随之减少,与日益增长的经济社会和人们生活用水量的需求形成突出的矛盾。干旱造成植被减少,自然环境恶化,也严重制约着我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气象防灾和安全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气象防灾减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主要由于:一是经济越发展,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越严重;二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对气象的要求越来越高;三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生存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完
26、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气象事业作为社会基础性、公益性事业,要为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基本的公共产品和有效的公共服务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大力提升气象防灾减灾的预警和趋利避害的服务能力,因此加强气象灾害应急管理已成为各级政府无以回避的紧迫课题。二、加快构建我市以气象灾害防御为主要内容应急体系的几点建议 尽管“十五”期间我市“气象防灾减灾安全保护体系”的建设已取得较大成就,灾害性天气的监测予警能力也得到加强和提高,但有鉴于气象灾害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所造成的潜在威胁不断增多的趋势,我们认为我市相关部门还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进一步加大在气象灾害的监测和预警方面的工作力度,不断提高我市
27、在干旱、冰雹、暴雨等方面的监测和预警方面的能力,确保我市国民经济协调持续快速发展。总的来讲就是要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探测手段,大幅度地提高气象防灾减灾的技术能力,形成对全市灾害性天气和人工增雨防雹作业天气的连续加密监测功能、资料自动获取功能、集成分析和预警功能、快速反应调度指挥功能;形成高效进行人工增雨防雹作业和防汛抢险的新一代气象防灾安全保护体系;实现对我市灾害性天气进行连续跟踪和动态监测,提供更加客观的气象防灾减灾和增雨防雹的决策依据,使得增雨防雹工作更加科学、有效,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效益更加显著。具体来讲主要是以下几点:1、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气象灾害预警警报发布机制和
28、体系;建立健全气象灾害监测信息和灾害管理数据库;加强有关气象灾害监测和预报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力度,特别提高精细化预报技术研究,提高预报水平。2、进一步改进气象灾害的监测体系,充分利用卫星、雷达、地面等多种监测手段,及时监测灾害性天气的发生发展。3、进一步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程建设,提高我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科技水平和效益,将目前的抗旱措施转变为长效机制,对于防灾减灾、缓解水资源短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4、提高公众对气象灾害的防范意识以及在防灾减灾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意识仍是未来灾害防治与预防工作中的一项长期任务。5、加强气象灾害的评估工作,提高灾害风险管理水平,同时应加强灾害防治与预
29、防政策和对策以及相关信息的交换和网络建设的区域合作,从而更好地提高预报服务效果。 6、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打破部门界限,组建完全充分分享和交流在狂风、暴雨及其它自然灾害相关监测和预警以及技术方面信息。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的实时监测和预报信息的及时交换与共享。7、构造“政府为首”的灾害应急管理指挥协调机构,确定全社会统一、家喻户晓的灾害报警、接警处置的唯一电话号码。建立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灾害综合防治体系,把城市灾害应急管理的重点置于综合灾害防治,构筑多层次的城市灾害应急联动体系,建造应急物流,制定灾害反应计划,充分发挥政府在灾前、灾中、灾后应急管理中众望所归的主导作用。 “凡事预
30、则立,不预则废。”在现代化过程中,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非预期性因素的影响将变得越来越大,我们应该有充分认识和准备。过去讲“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现代社会的瞬息万变则要求我们既要“养兵千日”,也要“用兵千日”。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的价值不仅在于应对,更在于预防。祸兮福所倚。印度海啸灾难中,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蕴涵着改善公共管理、加强气象灾害应急管理建设的大好机遇。 构建一个完善的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系,需要一个过程。美国从开始构建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到实现所谓“无缝连接”,花去25年时间,即便如此,911事件之后,从总统到民众对完善应急体系又重新进行了反思和修订。我们要充分意识到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
31、性,以科学的发展观统筹规划,及早动手,合理安排。 一、近期美国龙卷风的情况今年4月,美国多次遭到强风暴袭击,4月14日至16日,强风暴曾在美国制造了241个龙卷风,造成至少45人死亡和数百人受伤。4月25日至27日强风暴又一次影响美国,数百个龙卷风横扫美国南部和东部多个州。4月27日晚开始龙卷横扫美国东南部9个州,死亡人数超过300人。有7个州宣布进入紧急状态。这场灾难造成的死亡人数可以说是美国历史上罕见的,已经接近1974年龙卷大爆发造成315人死亡的历史灾害,几乎成为1936年以来美国死亡人数最多的龙卷风灾害之一。连续的强风让无数房屋夷为平地, 3座核电站紧急关闭,数十条公路被毁坏,多个小
32、镇被夷为平地,多条高压输电线路被损坏,导致数万家庭停电,造成的经济损失已达数十亿美元。位于美国偶克拉荷马州的国家气象局强风暴预报中心4月27日晚收到居民的164 个龙卷风报告,但气象学家估计有些是重复报告,需要时间来确认。此次龙卷风由非常强的超级单体雷暴孕育而成。部分居民在龙卷风发生前24分钟收到警报。但由于龙卷风太强,范围太大,且袭击人口密集区,导致了严重的伤亡。国家气象局强风暴预报中心的气象专家Greg Carbin 说:“除非你在坚固的房子里,或在专门的避难所,或在地下室,否则很难逃生。”Greg Carbin说,龙卷风的形成需要水汽、风切变等条件。美国有线广播公司(CNN)的气象学家
33、Sean Morris说:“许多气象因素导致这场龙卷风。首先是风暴系统把强天气带到美国东南部,还有就是冷空气的影响” 近期美国强风暴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冷空气和暖湿气流激烈交汇所致。4月25日至27日受来自高纬度地区南下的干冷空气与来自大西洋和墨西哥湾的强暖湿气流在美国南部地区激烈交汇,出现强对流天气系统发展,由于水汽输送稳定,增强了暖湿气流与冷空气的碰撞,形成强风暴,多股龙卷风相继生成。强风暴生成后又向东北方向移动,造成美国南部和东部多个州重大人员伤亡。其实,美国气象学家已经尽力了据报道,他们可提前24分钟做出预报。但为何还能造成这样大的伤亡呢?主要是“风的范围太大,风的速度太快,如果正好落在人
34、口相对密集的地方,造成大的损失就变得不可避免。”气象学家Greg Carbin解释。二、关于龙卷风龙卷风是在极不稳定天气下因空气强烈对流运动而产生的,往往由于风暴的风速风向突然改变导致气流强烈旋转引起,常伴随着高速旋转的漏斗状云柱,其中心附近风速可达每秒100米到200米,最高甚至达到300米,这比台风近中心最大风速大好几倍,其破坏性极强。龙卷风实质上是一种强烈的、小范围的空气涡旋,它上部是一块乌黑或浓灰的积雨云,下部是下垂着的形如大象鼻子的漏斗状云柱,一般伴有雷雨,有时也伴有冰雹。仅仅一处龙卷风,就可以造成十分惊人的破坏。单个龙卷风的地面影响范围并不大,影响地区的直径从几米到几百米,平均为2
35、50米左右。单个龙卷风这样小的影响范围何以最终造成那样大的灾害呢?美国国家气象局官员斯科特夏普说,造成严重破坏的龙卷风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几十上百个。它们来自同一个风暴系统。一个龙卷风刚刚消散,另一个就紧接着出现,仅北卡罗来纳州就收到了62次龙卷风报告。三、龙卷风的防范措施龙卷风发生突然、移动迅速、破坏力极大,准确预测较为困难,即使预测到了龙卷风,人们应对的时间也并不充分。据美国媒体报道,本次龙卷风重灾区的一些居民说,广播里刚刚发出有龙卷风的警报几分钟后,它就真的来了,实在躲避不及。龙卷风发生时最安全的地方是地下室,其次是坚固的建筑物,但应避免门窗打开,避免强烈气流入室破坏或高速气流卷起的物体伤
36、害。这次4月27日美国龙卷,一些人躲在澡盆、衣柜和地下室,用枕头护着头,从而得以逃生。(1) 在家时,务必远离门、窗和房屋的外围墙壁,躲到与龙卷风方向相反的墙壁或小房间内抱头蹲下。躲避龙卷风最安全的地方是地下室或半地下室。(2) 在电杆倒、房屋塌的紧急情况下,应及时切断电源,以防止电击人体或引起火灾。(3) 在野外遇龙卷风时,应就近寻找低洼地伏于地面,但要远离大树、电杆,以免被砸、被压和触电。(4) 汽车外出遇到龙卷风时,千万不能开车躲避,也不要在汽车中躲避,因为汽车对龙卷风几乎没有防御能力,应立即离开汽车,到低洼地躲避。四、国内外对龙卷风的预报水平强对流天气是指出现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龙卷
37、风、冰雹等现象的灾害性天气,它发生在对流云系或单体对流云块中,在气象上属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这种天气的水平尺度一般仅有几十公里甚至几公里。有的水平范围只有几十米至十几公里。其生命史短暂并带有明显的突发性,约为一小时至十几小时,较短的仅有几分钟至一小时。这种天气破坏力很强,经常伴随着电闪雷鸣、风大雨急等恶劣天气,致使房屋倒毁,庄稼树木受到摧残,电信交通受损,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等。它是气象灾害中历时短、天气剧烈、破坏性强的灾害性天气。美国龙卷风的预报、预警在全世界比较领先,美国的龙卷预报分两个层面:一是在国家级的预警中心,发布13天的预警。二是在美国各个地区的预报台。龙卷风一旦监测出现,就发布预警。
38、美国水平较高,但也只能提前20-30分钟发出预警,例如2010年美国龙卷风的预报提前量是19分钟,预警命中率为78%,但预警错误率也高达70%。在我国,强对流天气主要类型是雷雨大风和冰雹。龙卷风发生的概率比美国低得多。因此业务上尚不能像美国那样单独对龙卷风发布预警。近年来我国各地部署了先进的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大大提升了我国强对流天气的监测预警能力,强对流天气的提前预警时间能够在30分钟到1小时之间,但仍然不能把龙卷风与雷雨大风、冰雹等区别开来预警。由于龙卷风尺度很小,发生的可能性很小,且孕育龙卷风的天气条件常常与雷雨大风极为相似,技术很难区分它们。广东省气象部门过去5年对强对流天气(雷雨大
39、风、冰雹和龙卷合在一起报,不区分是哪一类)的预报平均提前量为46分钟,预警命中率为75%,预警错误率30%。我国其他地方的情况类似。五、世界各地强对流天气美国是世界上产生强风暴最多的国家之一,龙卷风数量位居世界第一,那里是全球龙卷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每年有1000多个龙卷风生成,威力大危害大,每年造成数十亿美元的损失,所以美国又被称为“龙卷风之乡”。在美国平均每年有数十人甚至上百人因为龙卷风而丧命。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大气环流条件是美国强风暴容易产生的主要原因。美国东濒大西洋、西靠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在春夏季,美国主要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大西洋、太平洋和墨西哥湾的暖湿空气源源不断地向美国大陆输送,
40、与来自落基山脉的干燥冷空气在低地平原相遇,雷雨云便开始积聚形成雷暴,雷暴再不断发展扩大,就形成更大规模的强风暴天气,容易导致多个龙卷风相继而生。春夏季节是我国雷雨大风、冰雹、龙卷风等强对流天气(强风暴在我国称为强对流天气)多发季节。我国也是强对流天气发生较多的国家,每年因雷雨、飑线、大风、冰雹和龙卷风造成的损失达数百亿元。比如,今年4月17日,广东出现强雷雨、大风、冰雹和龙卷风,2009年6月1日至6日,河南、安徽、江苏等8省出现强飑线,2005 年7月30日安徽灵璧县遭龙卷风袭击,都造成了较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六、强风暴预报的难度强风暴难以有效预警是造成美国重大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强风暴由
41、于其突发性强、尺度小、移动路径复杂,难以提前做出准确预报预警,很难防御,是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美国专门在其中部的俄克拉荷马州设立了国家强风暴预报中心,建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气象监测预报系统,但对于龙卷风等时空尺度很小的天气系统预报能力仍然有限。此次强风暴过后,美国总统奥巴马说:“我们无法控制龙卷风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发生,但我们可以控制在它发生后如何应对。”Bentley 说气象预报员已经做得很不错了,但在帮助居民提前预防上他们能做的非常有限。气象专家Greg Carbin 说预警可以给居民足够的时间蹲下来,却无法有足够的时间安全逃离灾区。有人说,除非你在24分钟里可以挖一个地窖,否则,你只
42、能在一场比电影龙卷风里还要大的龙卷风中,祈祷生还的可能七、龙卷风的危害龙卷风尺度比较小,它周围的风速非常大,远远超过台风的级别。而且龙卷风的中心气压非常低。风和气压的共同作用会造成很大的破坏力。在强烈龙卷风的袭击下,房子屋顶会像滑翔翼般飞起来。一旦屋顶被卷走后,房子的其他部分也会跟着崩解。因此,建筑房屋时,如果能加强房顶的稳固性,将有助于防止龙卷风过境时造成巨大损失。八、对策和建议(一)、加强我省珠三角中小尺度灾害天气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建议加快推进省部合作珠三角中小尺度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建设,进一步提升我省的气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气象预报精细化水平以及重大活动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和突发公共事件应
43、急服务能力,早日基本满足环珠三角地区气象防灾减灾、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开发和利用气候资源等三大需求。(二)、加强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灾害性气象因子是影响工程的安全性设计、投资成本和运营效益的关键因子,灾害强度和概率风险已成为制约重大工程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重大工程因其设计理念、工程特点和功能的不同而对气象灾害因子的敏感程度和方式也不相同,建议各地组织对在建工地、简易工棚、围墙、高空悬挂物等进行排查,重点检查地处闹市区、人群密集地段的在建工程,检查建筑工棚等临时宿舍是否设在易致风灾、涝灾的高边坡底等危险区域,消除重大安全隐患。 (三)、根据强对流天气预报预警信息,扩大自然灾害预警信息覆盖面。加快
44、推进省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小区气象信息显示屏、手机短信、121气象服务电话、气象频道等各种渠道将最新的天气情况和预警信息第一时间传递到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手中,为科学防灾提供决策依据,当前,建议加快推进中国气象频道在我省各市县本地化的落地插播工作。各地要密切关注气象预报预警信息,组织做好户外作业和居住于简易临时工棚、山洪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区域、低洼地区的民众、学校师生、外来务工人员的提前转移工作,减少强对流天气可能导致的人员伤亡。(四)、完善针对强对流天气的部门联动机制。与应急管理、安全监管、城乡建设、工商等部门加强会商,保持信息共享畅通,进一步建立健全应对强
45、对流天气的预案,完善部门联动机制。此外,将向政府部门积极建议,将易受风灾影响的工棚、围墙、室外广告牌、道路标牌等的建设纳入安全生产监管范围。(五)、加强预警信息发布和科普宣传工作,提高公众避灾自救能力。建议各地各部门加强协调,尽快建立和完善强对流天气预警信息发布“绿色通道”和全网发布机制,进一步提高强对流天气预警信息的发布时效和覆盖面。另外,需继续组织加强对强对流天气防御的科普宣传和防御演练工作,以提高公众避险自救能力。做好舆论引导和科普宣传工作。利用各种媒体和手段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公益宣传,除将应急避险知识纳入中小学常识教育,建议提高外来工等弱势群体对广东省气象灾害及防御的认识,增强他们的防灾
46、避灾、自救互救能力。同时,我省即将进入气象灾害频发期,建议宣传单位在关注暴雨的同时,需高度重视雷雨大风带来的灾害,对公众做好防御指引宣传。2011年5月7日南海区罗村、大沥、狮山龙卷风、雷暴、暴雨灾害的天气过程总结2011年5月7日1719时,受暖湿气流影响,南海区狮山、大沥、里水局部地方出现暴雨、雷暴、阵风89级的雷雨大风天气,罗村局部出现龙卷风。据南海区气象监测网记录,7日1719时全区46个自动气象站中,大沥仙溪、狮山凤岗及龙头、里水水利所4个测站的雨量达5875毫米,上述镇街另有8个站点雨量介于20到41毫米,其余大部分测站的雨量在10毫米以下或无雨。全区有6个测站的阵风风力在89级之
47、间,均在狮山、大沥、里水镇范围内,风力最大的站点是大沥镇雅瑶,18时30分录得最大阵风风速21.8米/秒(风力9级)。据区三防办的统计,截止7日22时,本次龙卷风、雷暴、暴雨灾害造成4人死亡、17人受伤,其中罗村部队农场因厂房倒塌压死2人,受伤9人;大沥因雷击造成沥北1人当场死亡,太平1人送院抢救无效死亡,另横岗村一厂房损坏受伤8人;罗村、大沥受损厂房共约13000平方米;狮山镇约130亩渔场受浸。具体伤亡情况正在进一步核实、经济损失正在统计中。根据现场勘察,罗村镇部队农场部分厂房在当天18时09分前后受大风袭击,其中一间厂房的星铁瓦顶中间凹陷、坍塌,坍塌的瓦顶扭曲,车间内一支约50厘米长的方
48、形梁柱向南折弯。该厂房北侧的另外几间厂房的星铁瓦顶全部掀顶,中间有一间墙体完全坍塌,倒塌物狼藉。与瓦顶凹陷的厂房相隔8米左右的东侧的厂房则完好无损。受灾现场范围小、受损程度强、重灾点不连片,该地初步判断受龙卷风袭击致灾。本次天气过程,南海气象台的预报服务情况如下:1、5月7日14时34分发布雷雨消息:“我区未来2到3小时有雷雨,部分地方雨势较大,并伴有6级左右短时阵风,请做好防御工作。”2、17时30分发布雷雨最新消息:“预计未来1到2小时狮山、大沥、里水将有较强雷雨,伴有68级短时阵风,其余镇街有阵雨,请做好防御局地强降雨的工作。”3、17时43分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过去40分钟狮山凤岗录得总雨量61毫米,预计未来1到2小时狮山、大沥、里水等地有暴雨,伴有雷暴和68级阵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