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农业文化遗产对乡村振兴的价...特后旗戈壁红驼牧养系统为例_全小国.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71500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文化遗产对乡村振兴的价...特后旗戈壁红驼牧养系统为例_全小国.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农业文化遗产对乡村振兴的价...特后旗戈壁红驼牧养系统为例_全小国.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农业文化遗产对乡村振兴的价...特后旗戈壁红驼牧养系统为例_全小国.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 年第 1 期(第 25 卷 总第 127 期)No.1 2023(Vol.25 Sum No.127)Study on the Value of Agricultural Heritage to Rural Revitalization-Taking the Gobi Red Camel Herding System in Urat Back Banner as an ExampleQuanXiaoguo农业文化遗产对乡村振兴的价值研究以乌拉特后旗戈壁红驼牧养系统为例 全小国(中国艺术研究院 艺术学系,北京 100029)摘要:农业文化遗产是具有活态性、复合性、系统性等特征的文化系统

2、,融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功能于一体,其多元价值能成为乡村振兴的源动力。内蒙古乌拉特后旗戈壁红驼牧养系统对于遗产地乡村振兴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生态、文化和产业等三个方面。乡村生态振兴方面的价值,主要包括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和促进生态圈中的养分循环等。乡村文化振兴方面的价值,主要包括帮助牧民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和推动文化价值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乡村产业振兴方面的价值,则是乌拉特后旗在戈壁红驼牧养系统的保护与利用中,探索出了一条农业文化遗产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模式,构建了戈壁红驼牧养系统产业体系,通过戈壁红驼相关产业的融合协同发展,为遗产地的

3、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支撑,而乡村产业振兴和乡村文化振兴的高质量推进还能促进组织振兴、人才振兴等方面的实现,从而整体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关键词:农业文化遗产;乡村振兴;价值研究;戈壁红驼牧养系统DOI:10.16853/j.issn.1009-4458.2023.01.002 中图分类号:G249.2;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458(2023)01-0006-08一、引言人类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因地制宜地创造出了许多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文化系统。这些系统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生态价值,通过保护和传承这些具有地域独特性的农业文化资源,能够保护当地生态环境,构建地方农业品牌,促进农

4、业及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因此,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全球环境基金(GEF)等机构于2002年联合发起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项目,旨在保护受到威胁而又极具价值的农业文化遗产。这一项目受到了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国对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等项目进行积极申报,并持续开展保护工作。中国悠久灿烂的农耕文化历史,加上不同地区自然与人文的巨大差异,创造了种类繁多、特色明显、经济与生态价值高度统一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1因此,2012年,农业部发起了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China-NIAHS)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利用工作。截至20

5、21年底,中国已认定138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其中18项整合成15个项目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在数量和覆盖类型方面居世界各国之首。202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加强农耕文化传承保护,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多年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实践证明,保护与发展农业文化遗产对于中华优秀文化的弘扬、中华文化认同感的增强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有着突出价值。农业文化遗产是一个由经济、生物、技术、文化和景观等许多重要部分组成的复杂系统2。其中蕴含着景观、文化、科技、生态和产业等优质资源,具有生态、文收稿日期:2022-09-07基金项目:内蒙古社会科学基金

6、一般项目“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实现路径”(2022CY14)作者简介:全小国(1982),男,湖南衡阳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遗产、文化产业与乡村振兴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化、社会、经济、科研和示范等多元价值,能够成为遗产地农牧业、乡村旅游、生态环境、文化发展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和优势,从而增强乡村产业发展后劲,带动遗产地农牧民就业增收,提升乡村生态文明,促进乡村文化发展,助力当地乡村振兴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内蒙古乌拉

7、特后旗戈壁红驼牧养系统是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也是全球首个以骆驼为核心内容的农业文化遗产。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乌拉特后旗戈壁红驼牧养系统形成了“分季轮牧”和“复合共生”模式,构建了丰富的知识和技术体系,呈现出“家畜-自然-牧民-文化”相互依存、优势互补的复合生态系统。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这一农业文化遗产的生态、文化、社会、经济、科研和示范等多元价值能够转化为生态振兴、文化振兴和产业振兴的内在基础,对当地的乡村振兴工作起着内在性的促进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乌拉特后旗戈壁红驼牧养系统的多元价值,探讨其在乌拉特后旗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二、乌拉特后旗戈壁红驼牧养系统简析“绝大多数农业遗产

8、地都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做支撑,但是,也有部分农业遗产地环境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好。它们之所以能进入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因为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培育出了非常能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特殊品种,为生态恶劣地区的农业发展提供了某种可能。”3乌拉特后旗戈壁红驼牧养系统就属于这种情况。乌拉特后旗是内蒙古自治区19个边境旗县之一,边境线长195.25公里,地形地貌复杂,阴山山脉横亘旗境南部,形成了河套平原与北部高原的一道分水岭。戈壁红驼的主要牧养区域在阴山以北的荒漠、半荒漠化戈壁草原,距离边境线30至50公里。这里的生态环境和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不适合其它牲畜生活,而戈壁红驼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培育

9、出的最适合在这种生态恶劣地区生存的特殊牲畜品种。因此,该区域既是内蒙古生态保护的重要地带,也成为当地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地区。乌拉特后旗戈壁红驼牧养系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文化遗产,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从阴山岩画的驯驼图、子母驼图和 史记 逸周书 汉书 东观汉记 元史 等文献中可窥见其发展脉络和历史演变。戈壁红驼在悠久的牧养历史中,形成了丰富的知识和技术体系,骟骆驼、烙驼印、观察种公驼、配种繁殖、栓骆驼羔子、驯骆驼、挤驼奶、剪驼毛、远距离放牧、防治疾病等措施,不仅有利于戈壁红驼的生长繁衍,还有利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维持自然生态的生物多样性,有效防治病虫危害,是一种典型的

10、可持续牧业发展方式。千百年来,当地还孕育出了与戈壁红驼牧养和牧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戈壁红驼文化。戈壁红驼文化除了保留民间信仰、体育竞技、民间艺术、传统工艺的原生态外,还传衍着善待环境、崇尚自然的朴素道理,蕴含着因势利导、言传身教的生活态度,传递着温柔敦厚、默契和谐的人生哲理。这些文化因素不仅是当地民众生产生活的重要内容,也丰富了戈壁红驼牧养系统的文化内涵。乌拉特后旗境内的戈壁红驼牧养依然是当地牧民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戈壁红驼产业已经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21世纪以来,乌拉特后旗成立了以戈壁红驼为核心的协会、合作社、公司和研究院等机构,获得了“戈壁红驼”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建设了戈壁红驼艺术馆。通过

11、开展戈壁红驼牧养、加工、生产、科研、休闲旅游和文化体育等项目,并借助巴彦淖尔市“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助推“戈壁红驼”品牌形象的传播与推广,乌拉特后旗的戈壁红驼产业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系统论认为“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目的性、稳定性、突变性、自组织和相似性,是种种系统的8种基本特性。”4农业文化遗产作为一个集合遗产地民众农牧生产、日常文化生活和自然生态的复杂文化系统,自然具有系统的这些基本特性。乌拉特后旗戈壁红驼牧养系统植根于乌拉特后旗的荒漠草原生态环境,与荒漠草原和戈壁环境中的动植物共生共存。同时,由于当地牧民对戈壁红驼的传统牧养,让这一系统形成了独特的结构和功能,其中,“分季轮牧

12、”和“复合共生”是其最主要的特征和模式。这两个模式正是戈壁红驼牧养系统多元价值生成的主要内因。(一)“分季轮牧”模式戈壁红驼长期生活在荒漠、半荒漠化的戈壁6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 年第 1 期(第 25 卷,总第 127 期)化、社会、经济、科研和示范等多元价值,能够成为遗产地农牧业、乡村旅游、生态环境、文化发展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和优势,从而增强乡村产业发展后劲,带动遗产地农牧民就业增收,提升乡村生态文明,促进乡村文化发展,助力当地乡村振兴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内蒙古乌拉特后旗戈壁红驼牧养系统是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也是全球首个以骆驼为核心内容的农业文化遗产。在

13、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乌拉特后旗戈壁红驼牧养系统形成了“分季轮牧”和“复合共生”模式,构建了丰富的知识和技术体系,呈现出“家畜-自然-牧民-文化”相互依存、优势互补的复合生态系统。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这一农业文化遗产的生态、文化、社会、经济、科研和示范等多元价值能够转化为生态振兴、文化振兴和产业振兴的内在基础,对当地的乡村振兴工作起着内在性的促进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乌拉特后旗戈壁红驼牧养系统的多元价值,探讨其在乌拉特后旗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二、乌拉特后旗戈壁红驼牧养系统简析“绝大多数农业遗产地都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做支撑,但是,也有部分农业遗产地环境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好。它们之所以能进入 中

14、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因为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培育出了非常能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特殊品种,为生态恶劣地区的农业发展提供了某种可能。”3乌拉特后旗戈壁红驼牧养系统就属于这种情况。乌拉特后旗是内蒙古自治区19个边境旗县之一,边境线长195.25公里,地形地貌复杂,阴山山脉横亘旗境南部,形成了河套平原与北部高原的一道分水岭。戈壁红驼的主要牧养区域在阴山以北的荒漠、半荒漠化戈壁草原,距离边境线30至50公里。这里的生态环境和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不适合其它牲畜生活,而戈壁红驼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培育出的最适合在这种生态恶劣地区生存的特殊牲畜品种。因此,该区域既是内蒙古生态保护的重要地带,也成为当地实

15、施兴边富民行动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地区。乌拉特后旗戈壁红驼牧养系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文化遗产,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从阴山岩画的驯驼图、子母驼图和 史记 逸周书 汉书 东观汉记 元史 等文献中可窥见其发展脉络和历史演变。戈壁红驼在悠久的牧养历史中,形成了丰富的知识和技术体系,骟骆驼、烙驼印、观察种公驼、配种繁殖、栓骆驼羔子、驯骆驼、挤驼奶、剪驼毛、远距离放牧、防治疾病等措施,不仅有利于戈壁红驼的生长繁衍,还有利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维持自然生态的生物多样性,有效防治病虫危害,是一种典型的可持续牧业发展方式。千百年来,当地还孕育出了与戈壁红驼牧养和牧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戈壁红驼文化。戈壁红

16、驼文化除了保留民间信仰、体育竞技、民间艺术、传统工艺的原生态外,还传衍着善待环境、崇尚自然的朴素道理,蕴含着因势利导、言传身教的生活态度,传递着温柔敦厚、默契和谐的人生哲理。这些文化因素不仅是当地民众生产生活的重要内容,也丰富了戈壁红驼牧养系统的文化内涵。乌拉特后旗境内的戈壁红驼牧养依然是当地牧民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戈壁红驼产业已经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21世纪以来,乌拉特后旗成立了以戈壁红驼为核心的协会、合作社、公司和研究院等机构,获得了“戈壁红驼”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建设了戈壁红驼艺术馆。通过开展戈壁红驼牧养、加工、生产、科研、休闲旅游和文化体育等项目,并借助巴彦淖尔市“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

17、用品牌,助推“戈壁红驼”品牌形象的传播与推广,乌拉特后旗的戈壁红驼产业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系统论认为“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目的性、稳定性、突变性、自组织和相似性,是种种系统的8种基本特性。”4农业文化遗产作为一个集合遗产地民众农牧生产、日常文化生活和自然生态的复杂文化系统,自然具有系统的这些基本特性。乌拉特后旗戈壁红驼牧养系统植根于乌拉特后旗的荒漠草原生态环境,与荒漠草原和戈壁环境中的动植物共生共存。同时,由于当地牧民对戈壁红驼的传统牧养,让这一系统形成了独特的结构和功能,其中,“分季轮牧”和“复合共生”是其最主要的特征和模式。这两个模式正是戈壁红驼牧养系统多元价值生成的主要内因。(一)“

18、分季轮牧”模式戈壁红驼长期生活在荒漠、半荒漠化的戈壁7 全小国 农业文化遗产对乡村振兴的价值研究以乌拉特后旗戈壁红驼牧养系统为例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地区,一般是远距离采食,对每种植物只采食上半部分,从而避免了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了天然草场的合理保护和充分利用,当地牧民会根据放牧时间、气候条件、草场类型、骆驼数量和生产性质等因素,有计划地安排草场,实行轮牧。同时,戈壁红驼属于家畜,需要牧民保护和管理,以保障驼群不被狼、狐狸、雕、鹰等其他野生动物猎杀或受到其他损失,还需要在关键生产环节对怀孕母驼及幼崽进行集中牧养管理,待母驼、幼驼有了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后再出去远距离放养。基于以上原因,戈壁红驼的传统牧养

19、一般采用冬春定点牧养、夏秋远距离倒场放牧的方式,从而形成了乌拉特后旗戈壁红驼牧养系统独特的“分季轮牧”模式,具体如图1所示。“分季轮牧”模式能促进戈壁红驼成活率提高、营养摄取和环境适应,也有助于该区域的生态维系。(二)“复合共生”模式在戈壁红驼的传统牧养过程中,戈壁红驼与半荒漠化草原中的沙生植物、次生植物、野生动物等多样性的生物形成和谐共生的关系。戈壁红驼与各类动植物共同组成的自然生态、牧民和戈壁红驼文化三者之间也形成互促发展的关系,从而构建起戈壁红驼牧养系统的“复合共生”模式。具体而言,戈壁红驼喜食梭梭草、骆驼刺等草叶自带咸味的沙生植物的嫩枝,有利于沙生植物根部粗壮生长,防止倒伏。而骆驼只吃

20、嫩枝的进食方式和四处散落的粪便又能起到促进沙生植物播种和施肥的效果。戈壁红驼在采食梭梭叶时会踩塌老鼠做下的沙窝,让老鼠逃散,从而对梭梭草的根系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它还能消灭虫卵,防治虫害,间接保护梭梭草、骆驼刺等沙生植物健康生长。当地半荒漠化草原中与沙生植物相伴而生的肉苁蓉、锁阳等次生植物是珍贵的药材,挖掘这些肉苁蓉、锁阳是当地牧民的经济来源之一。戈壁红驼是当地牧民安身立命的重要经济基础,他们通过驼肉、驼奶、驼绒、驼毛等产品获得收益,并在牧养戈壁红驼时形成赛驼、驼球比赛、放归神兽等戈壁红驼文化,这些文化已经成为他们生产生活的重要部分。因此,乌拉特后旗戈壁红驼牧养系统在自然选择、生态平衡和“人与自

21、然和谐发展”的交互关系中形成了牧民、戈壁红驼、沙生植物、次生植物、野生动物和戈壁红驼文化共同组成的“复合共生”模式,具体如图2所示。时至今日,乌拉特后旗戈壁红驼牧养系统依然在维持当地生态环境、促进优秀文化传承发展、改善牧民生产生活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该系统在当下依然具有生态、文化、社会、经济等多元价值。乌拉特后旗戈壁红驼牧养系统植根于内蒙古边境旗县的牧区,是当地牧民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生成、传承和发展的农业文化系统。那么,其生态、文化、社会、经济等多元价值自然应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三、戈壁红驼牧养系统对乡村生态振兴的价值分析农业文化遗产大多蕴藏于农村牧区的山水

22、之间或林草深处,生产技术、生活知识和非遗等农业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都附着于这些自然生态环境之中,因此,农业文化遗产有着独特的生态价值。农业文化遗产赖以存续的自然生态环境与乡村生态保护关系密切,也是乡村生态振兴的题中之意,对遗产地的乡村生态振兴价值重大。正如前文所述,整体性和稳定性是系统的基本特性。戈壁红驼牧养系统所处的自然环境,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生态圈,其中的动植物和气候、土壤、空气等要素都是该系统整体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相互依存,从而保持遗产地的生态平衡。乌拉特后旗戈壁红驼牧养系统的“分季轮牧”和“复合共生”模式,使得该系统具有保护生图1 戈壁红驼牧养系统的“分季轮牧”模

23、式8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 年第 1 期(第 25 卷,总第 127 期)物多样性、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和促进生态圈中的养分循环等多方面的生态功能。首先,保护生物多样性。戈壁红驼是一个有着优质基因的原始品种。1990年,内蒙古骆驼品种鉴定小组评估戈壁红驼种类为最优质品种资源。戈壁红驼的长期抗逆性也是生物基因工程的珍贵资源,比如,其血液中红细胞对体内水平衡的调节功能、利用体温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适应酷暑或严寒等。戈壁红驼的这些特性是它适应生态环境的需要,也是保持戈壁红驼牧养系统稳定性的内在因素。同时,戈壁红驼牧养系统中,梭梭草、骆驼刺、老鼠、狼、狐狸等动植物与戈壁红驼的存续紧密相连

24、,互为依存。该系统对当地自然生态的维持和保护让这些动植物持续拥有适合生长的环境,从而在总体上实现了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其次,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戈壁红驼牧养系统遗产地风多雨少,蒸发量大,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戈壁红驼的生活习性对此生态环境有着极强的适应性,而这种适应性又反过来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起到积极的能动作用。调研中了解到,戈壁红驼喜食梭梭草、骆驼刺等盐碱地上旱生植物的嫩枝,而且吃的是“走马草”,吃一顿要走几十公里,这就给植物留出了再生的充足时间。红驼在啃食梭梭草的嫩枝时,经常能踩塌鼠窝,这就间接减轻了鼠害,帮助梭梭草和肉苁蓉等次生植物生长得更好。由此可见,戈壁红驼的采食活动能够促进生存环境中

25、的植物生长,起到水土保持的作用。此外,梭梭草的根系极其发达,一般主根深达2米多,最深者可达45米以下的地下水层,保障了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并通过梭梭草等沙生植物将有限的降雨进行存蓄,增加土壤层内的蓄水量,从而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最后,促进生态圈中的养分循环。乌拉特后旗戈壁沙漠地区的土壤肥力极差,之所以能够持续生长各种沙生植物,主要得益于戈壁红驼牧养系统本身的养分循环。梭梭草、骆驼刺等沙生植物需要平茬剪枝,而戈壁红驼啃食其嫩枝正好满足这一需要。同时,戈壁红驼在沙漠戈壁上游走,散落在荒漠中的粪便对于改善土壤、促进沙生植物生长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戈壁红驼、沙生植物和土壤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养分循环。由此

26、可知,戈壁红驼牧养系统对于乌拉特后旗乡村生态振兴的价值在于,它能够通过动植物间的“复合共生”,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和促进生态圈中的养分循环,对当地极端脆弱的生态环境起到保护作用,从而达到遗产地乡村生态振兴的目的。同时,遗产地自然生态的良好保持,能使戈壁红驼摄取梭梭草、骆驼刺等植物的充分养料,从而保障了戈壁红驼数量和质量的提升,这就为戈壁红驼文化的弘扬和产业发展创造优越条件。而肉苁蓉、锁阳等伴生植物的生图2 戈壁红驼牧养系统的“复合共生”模式9 全小国 农业文化遗产对乡村振兴的价值研究以乌拉特后旗戈壁红驼牧养系统为例新农村新牧区建设长繁盛,也能成为当地牧民的经济来源之一和沙产业发展

27、的基础。由此可见,戈壁红驼牧养系统对乡村振兴的价值呈现方面,生态价值并非孤立存在,而是能与文化价值、产业价值等价值类型形成互为依存的关系。四、戈壁红驼牧养系统对乡村文化振兴的价值分析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广阔的乡村牧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源地,也应是当下保护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区域。“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内容,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内在

28、动力和精神引领。”5农业文化遗产是一个包含农业生产知识、农业生产技术和各类非遗项目等文化事象的复杂文化系统。通过对遗产地开展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能够活化其中的民间文学、传统表演艺术、传统工艺美术、传统工艺技术、传统节日、传统仪式和传统农业技术等优秀文化资源,使之转化为新时代乡村文化发展的动力之源,进而促进乡村文化振兴。乌拉特后旗被誉为“戈壁红驼之乡”“中国驼球之乡”。乌拉特后旗戈壁红驼牧养系统与当地牧民的社会文化生活密切相关,与戈壁红驼相关的物质文化、风俗习惯、行为方式、牧养技术等文化特质已渗透到当地传统生产、生活、节庆、礼仪等文化行为之中,对遗产地乡村文化振兴有着突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

29、三个方面。首先,引导 牧民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乌拉特后旗牧民的自然崇拜、民间信仰、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大多来自于戈壁红驼牧养的生产实践。当地牧民在世世代代与戈壁红驼和自然生态环境的互动关系中,把戈壁红驼奉为“苍天赐予的神兽”“苍天神羔”,产生了“赞骆驼”“祝颂词”“唱劝奶歌”“放归神兽”等传统习俗,并传承着善待环境、崇尚自然、和谐共处的朴素理念和精神观念。这些从生产实践中产生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平等”“友善”等基本内容相吻合。遗产地民众通过保护和发展戈壁红驼牧养系统,使这些文化内涵得到了较好延续,能引导牧民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对新时代下当地牧区的乡村文明

30、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其次,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戈壁红驼牧养是当地牧区世代延续的传统生产方式,广大牧民在生产生活中,产生并传承了内涵深厚的戈壁红驼文化。这些戈壁红驼文化是遗产地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有蒙古族驼球,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有蒙古族赛驼、蒙古族养驼习俗、乌拉特红驼泥塑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有骟骆驼、乌拉特英格(母驼)祭火习俗、乌拉特首峰驼羔迷喇(祈福)习俗、乌拉特驯驼习俗、乌拉特烙驼印习俗、乌拉特英格(母驼)劝奶习俗、乌拉特观察种公驼习俗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遗产地的牧业生产、日常生活、民俗活动、民间信仰和民间竞技等息

31、息相关。它们既指导了当地的传统牧业生产,也构建了当地牧民的精神世界,并作为当地牧民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基础,成为社会稳定和文化发展的原动力,在丰富边疆地区牧民文化生活、促进牧区社会稳定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最后,推动文化价值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戈壁红驼牧养系统中的文化事象活态存续在牧民的生产实践和日常生活中,本身就是生产活动的关键技术或日常生活的娱乐要素。比如,乌拉特红驼泥塑是传统工艺,在历史上就是经营性项目,传承人通过销售、展示等方式获得收益;乌拉特英格(母驼)劝奶习俗是帮助牧民给母驼催奶的有效措施,骟骆驼、乌拉特驯驼习俗、乌拉特观察种公驼习俗等项目是戈壁红驼牧养

32、中的传统技术;蒙古族驼球、蒙古族赛驼等项目是遗产地牧民牧业生产之余的特色娱乐活动。这些文化事象大多可以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中,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策略,实现价值转化和文化活化,即通过组织艺术乡建、发展乡村文创、培养乡村文化服务队伍、策划乡村文化体育娱乐活动、搭建乡创智库平台、丰富乡村文化交流与研讨等方式,让戈壁红驼牧养系统的文化价值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优质基因和动力之源。乡村文化振兴也非孤立存在,而是与人才、组10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 年第 1 期(第 25 卷,总第 127 期)织、生态和产业振兴互为依托。遗产地生态环境保护的主体以当地牧民为主,乡村振兴的国际经验启示

33、我们,要“注重社会力量与乡村民众的参与、改善乡村人文景观与居住环境”“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尤其是农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6,这就需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加强当地牧民的教育培训,使其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因此,生态环境保护离不开乡村人才和组织振兴的支撑。而乡村文化振兴工作能促进牧区社会稳定、推动乡村文明建设、推动文化价值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就为人才、组织和产业振兴提供了支撑。可见,戈壁红驼牧养系统对乡村文化振兴的价值具有辐射性、开放性和融通性的特点,能内在推动或影响乡村振兴的各个环节。五、戈壁红驼牧养系统对乡村产业振兴的价值分析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是当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效优劣的关键,不

34、仅关系到农牧民增收致富,也关联到生态、文化、人才和组织等方面振兴工作的效果。从近年我国乡村振兴实践来看,乡村产业振兴需要以当地的核心资源和产业现状为基础,结合新市场、新模式、新思路和新科技等条件或手段,让优质传统产业或特色新兴产业成为乡村发展的支柱产业,打造“一县(旗)一特色”“一镇(苏木)一业”和“一村(嘎查)一品”,构建乡村特色产业集群,助力乡村产业全面振兴。乌拉特后旗戈壁沙漠的自然条件恶劣,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也相对落后,尤其是适宜戈壁红驼生存的主要区域位于边境一带,当地牧民的生活生产条件极其艰苦。“戈壁红驼是这一区域最适合也是最主要的家畜,是1 540户养驼牧民生活的主要

35、经济来源。”7戈壁红驼是当地牧民长期生产实践中选育出来的优良品种,素有“草原珍珠”之誉,具有毛、役、乳、肉、皮、骨、娱等方面的经济价值。“牧民通过牧养戈壁红驼,获得戈壁沙漠上最佳的交通工具,驼肉、驼奶等绿色食物,驼粪、梭梭草等生活燃料,并用驼皮、驼骨制作各种生产生活用具”7。驼肉是低脂高蛋白的健康肉食,胆固醇含量低,富含蛋白质、钙、磷、铁及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烟酸等成分,营养价值较高。驼乳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铁、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成分,且脂肪球小,易被人体吸收,对糖尿病的防治具有较好效果。戈壁红驼所产驼绒纤维长、绒丝细、颜色纯,1988年曾获得美国“安美桥第二届国际驼

36、绒奖”8。牧民用驼绒制作各种生产生活物件,自用或出售赚钱,为其家庭生计寻求更多物质保障。此外,由于戈壁红驼的生态保护功能,牧民在戈壁沙漠中还能挖到更多的肉苁蓉和锁阳等珍贵药材,售卖所得用来补给日常家用。由此可见,戈壁红驼牧养系统所带来的经济收益是当地牧民的主要生活保障,保护和发展好这一农业文化遗产有助于遗产地的牧民脱贫致富。2018年以来,当地政府进一步加强了戈壁红驼牧养系统的保护与利用工作,使得戈壁红驼牧养已成为乌拉特后旗畜牧业中的主导产业,并延伸至文化旅游、文化创意、体育娱乐、沙产业等相关产业。目前,乌拉特后旗的戈壁红驼数量也由2003年的 4 000峰增加至 50 000峰,约占全国骆驼

37、总数的20%。当地建设了多个高标准养殖基地“托驼所”,探索“骆驼养殖大户合作社基地公司”的合作模式,形成了可持续的利益联结机制。牧民通过牧养戈壁红驼,提供驼肉、驼奶、驼绒等原始产品和发展戈壁红驼休闲牧业,而牧业企业和合作社则通过相关产品的加工、制造、销售等方式将戈壁红驼基础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产生了较好的效益。在产业化发展中,传统牧业生产、沙产业、牧产品开发、食品加工、休闲旅游业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进而打造戈壁红驼品牌,为当地发展牧区经济、牧民脱贫致富带来综合效益,并为当地民众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此外,乌拉特后旗戈壁红驼牧养系统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戈壁红驼牧养基地、骆驼奶站、戈壁红驼艺

38、术馆、蒙驼驼产业研究院等场所或机构是青少年和社会大众了解戈壁红驼文化的桥梁,均可开发为兼具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研学基地和综合实践教育基地,促进文化、旅游、教育等相关产业发展。因此,戈壁红驼牧养系统所带来的经济价值具有多元性,既带动了遗产地牧民的脱贫致富,又促使戈壁红驼相关产业的创新开发和高质量发展。综上所述,乌拉特后旗在戈壁红驼牧养系统的保护与利用中,探索出了一条农业文化遗产助11 全小国 农业文化遗产对乡村振兴的价值研究以乌拉特后旗戈壁红驼牧养系统为例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力乡村产业振兴的模式,构建了乌拉特后旗戈壁红驼牧养系统产业体系,如图3所示。在戈壁红驼牧养系统经济价值的转化过程中,带来了社会

39、效益、品牌效益和经济效益,它们之间互为依托、互相支撑,且最终在经济效益中集中反映。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乡村振兴、兴边富民、精准扶贫和城乡统筹。品牌效益主要体现在融入“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促进世界共享,塑造“戈壁红驼”品牌,保护和巩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品牌。经济效益则体现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第一产业主要有戈壁红驼牧养、肉苁蓉、锁阳和梭梭种植等;第二产业主要有驼奶加工、驼肉加工、驼绒制品加工制作、驼皮制品加工制作、驼骨制品加工制作和文创产品加工制作等;第三产业主要有旅游、体育和文化等。其中,第一产业植根于乡村牧区,与牧民息息相关;第二产业是第一产业的延伸,也让第一产业的效益得以实现

40、;第三产业是综合性产业,链接业态、融合城乡、连通供需,实现各个产业和不同群体的效益最大化。进而言之,推动戈壁红驼牧养系统服务于乡村产业的发展,还需要做好创新消费对象、创新服务手段、创新服务内容、创新服务空间、创新服务功能等五个方面的创新工作。9这在该遗产地的乡村产业振兴实践中将不断完善和强化。由此可见,乌拉特后旗戈壁红驼牧养系统通过戈壁红驼相关产业的融合协同发展,为遗产地的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六、结语乌拉特后旗戈壁红驼牧养系统这一农业文化遗产对于遗产地乡村振兴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生态、文化和产业三个方面。就乡村生态振兴而言,戈壁红驼牧养系统能通过动植物间的“复合共生”,保护生物多样性

41、、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和促进生态圈中的养分循环,对当地极端脆弱的生态环境起到保护作用。就乡村文化振兴而言,戈壁红驼牧养系统作为一个包含农业生产知识、农业生产技术和各类非遗项目等文化事象的复杂文化系统,其价值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引导牧民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和推动文化价值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乡村产业振兴而言,乌拉特后旗在戈壁红驼牧养系统的保护与利用中,探索出了一条农业文化图3 乌拉特后旗戈壁红驼牧养系统产业体系12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 年第 1 期(第 25 卷,总第 127 期)遗产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模式,构建了戈壁红驼牧养系统产业体系,通

42、过戈壁红驼相关产业的融合协同发展,为遗产地的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支撑。农业文化遗产具有活态性、复合性、系统性等特征,融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功能于一体,在增强遗产地产业发展后劲、带动遗产地农牧民就业增收、促进农牧业可持续发展、传承农业文明和弘扬农业文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农业文化遗产地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农业文化遗产的生态、文化、社会、经济、科研和示范等多元价值,能够为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产业振兴等方面提供重要基础,而乡村产业振兴和乡村文化振兴的高质量推进还能够促进组织振兴、人才振兴等方面的实现,从而整体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的落实。同时,乌拉特后旗戈壁红驼牧养系统在乡村振兴

43、中的价值呈现,对其他欠发达边远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示范和借鉴作用。而乌拉特后旗戈壁红驼牧养系统作为全球首个以骆驼牧养为核心内容的农业文化遗产,它的保护与发展及其对乡村振兴的价值,对全国乃至世界各地骆驼牧养区域都具有参考价值。农业文化遗产因其多元价值能够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乡村生态、文化、产业、组织、人才等方面的高质量发展;而在乌拉特后旗戈壁红驼牧养系统的保护与发展实践中,乡村全面振兴的逐步实现对于农业文化遗产同样有着积极的反作用。通过农业品牌化、产业融合发展、种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修复和文化活动开展等举措,能有效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等方面的优质基因,促进农业文

44、化遗产地相关文化事象的活化和优化,从而持续推动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这种农业文化遗产与乡村振兴的双向互动关系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参考文献:1 王斌,陈锦宇,闵庆文,等.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策略探讨J古今农业,2013(1):105-1112 MIN QINGWEN.Agri-cultural heritage:an interdisciplinary field with development prospectsJ.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2021,12(4):437-443.3 苑利,顾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容易出现

45、的问题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3(2):111-1184 魏宏森,曾国屏系统论:系统科学哲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2015 向勇新发展阶段乡村文创的价值逻辑、行动框架和路径选择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1(4):83-886 朱红根,宋成校乡村振兴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J.世界农业,2020(3):4-11+277 闵庆文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及其发掘与保护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20,12(3):116-1278 付红霞从乌拉特戈壁红驼看骆驼产业发展J.中国畜牧业,2017(20):46-479 吴合显,罗康隆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对乡村产业发展的价值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0,28(9):1305-1313责任编辑:敖特根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农作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