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江苏省吴江市同里镇总体规划年.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710585 上传时间:2024-07-15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59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吴江市同里镇总体规划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江苏省吴江市同里镇总体规划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吴江市同里镇总体规划(2023-2023年) 附件:总体规划说明书 说明书目录 第一章 城乡概况-----------------------------------------------------------------------01 第二章 规划背景-----------------------------------------------------------------------06 第三章 规划依据与总体规划目的--------------------------------------------------08 第四章 城乡性质与规模--------------------------------------------------------------10 第五章 镇域村镇体系规划-----------------------------------------------------------12 第六章 镇域空间管治与自然环境保护规划--------------------------------------14 第七章 镇域旅游规划-----------------------------------------------------------------15 第八章 镇域交通规划-----------------------------------------------------------------16 第九章 城乡用地总体布局-----------------------------------------------------------17 第十章 城乡居住与公共设施用地规划--------------------------------------------21 第十一章 城乡道路交通与对外交通规划-------------------------------------------24 第十二章 城乡绿地与河网水系规划-------------------------------------------------26 第十三章 城乡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27 第十四章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28 第十五章 城乡市政工程设施规划----------------------------------------------------34 第十六章 城乡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设施规划---------------------------------------37 第十七章 城乡综合防灾规划------------------------------------------------------------39 第十八章 城乡近期建设规划------------------------------------------------------------40 第十九章 规划实行建议------------------------------------------------------------------42 第一章 城乡概况 1.1现状概况 1.1.1基本概况 1.1.1.1 地理位置 同里镇位于江苏省吴江市东部,东经120°44’,北纬31°09’处。同里镇地处太湖沿岸,大运河畔,是太湖流域典型的水乡古镇。东南接318国道,距虹桥机场80公里。西连苏嘉205省道,离苏州18公里,吴江6公里,水陆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素有“苏淞要涂”之称。 1.1.1.2 行政区划及人口 同里镇镇域总面积131.54平方公里,辖原同里镇区、屯村镇区2个镇区,共有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2个居委以及29个乡村,镇区面积9.7平方公里。2023年末,全镇总人口53590人,18063户,其中非农业人口12185人,人口密度为407人/平方公里。 2023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91795万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17129元。 表1:同里镇乡村基本情况表(2023年) 村 名 户 数 人 口 外来从业人员 合计 14148 41405 321 同兴 654 1701 栅桥 605 1669 57 方尖港 643 1938 2 文安 658 1826 田厍 593 1699 27 双庙 580 1562 群益 575 1538 厍浜 443 1550 仪塔 420 1219 25 张塔 879 2296 65 叶明 540 1524 叶泽 469 1328 叶建 385 1306 富渔 253 748 旺塔 406 1072 韩墅 420 1085 5 裴厍 515 1536 15 梅湾 350 1123 4 大南港 422 1503 4 合心 470 1533 16 湘娄 5253 1857 5 谢巷 468 1181 15 方港 498 1238 4 三友 420 1154 10 邱舍 504 1522 12 白蚬湖 476 1416 8 横港 300 986 肖甸湖 682 1306 45 屯渔 295 989 数据来源:《同里镇国民经济及社会记录资料2023》 同里现有镇区范围涉及东溪街、富观街、新填街、竹行街、南新街、上元街、三元街、鱼行街、东新街9个居委。2023年末,镇区常住人口为12160人;屯村镇区现有屯溪街、东关街和迎燕街3个居委会,镇区人口2806人。原同里和屯村两个镇区的常住人口共计为14966人(其中涉及居住在镇区的农业人口2781人)。 1.1.1.3 历史沿革 1. 建制沿革 同里镇处在太湖流域,六千数年前,曾一片湖沼地。随着渔牧社会向农业社会的过渡,先民在此围圩造田,形成了河网密布的自然地貌。同里镇北九里湖一带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代表着五千多前“崧泽文化”的历史陈迹。 唐代初,居民聚居城市,当时称铜里。地点在九里村。后梁开平三年,吴越王钱缪置吴江县后,铜里先后属吴江县感化乡、范隅下乡。北宋初建镇,设巡检司,改名为同里。元明时,镇区逐渐南移至河道更为密集的现址。1981年,同里镇被列为太湖风景区13个景区之一。1982年,被江苏省政府列为省省级文物保护镇。1995年12月又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列为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2. 历代城池演变 唐宋时,镇在九里村(现镇区北约1公里处,地处九里湖畔)。元代开始,镇中心向河道更为密集的现镇区迁移,原镇区遂变为农村。明代,镇区格局基本成形。至清代,镇区内基本无空地,形成一个完整、繁荣的城乡。 同里古镇原有五湖围绕,分别为同里湖、南新湖、九里湖、庞山湖和叶泽湖。现还存有同里湖、南星湖和部分九里湖。 (1) 地貌变化 古镇区由河网分割为8个圩,分别是:东桧楖圩、西桧楖圩、佛字圩、东柳圩、西柳圩、秵镰圩、漆字圩和洪字圩。整个古镇地势西高东低。 西桧楖圩和东柳圩间,原有濠潭,北通富观桥东侧后港,南通市里(石皮弄南口)得春桥港。明末,南北水道淤塞,濠潭成为低地。至清代末,低地成为农田。这是镇区中保存的唯一一块农田的由来。 东桧楖圩和秵镰圩间,原有池塘称荷花荡,向西通忏堂滨,往南至泰来桥西侧与东埭港相通,向东延伸称放生河。清代前期,放生河淤塞,填土架屋,成为闹市,即新填地西段。清末,荷花荡淤塞成荒地。解放初期,该荒地和在其北的周家坟被平整成广场,成为全镇居民的公共活动场合。其后,忏堂浜也被填没,并拆除了浜口的里仁桥。 西柳圩广仁桥南原有一小浜(今陆家埭北端),上有石板桥名蒋家桥,清末淤塞。 东桧楖圩和佛字圩间原有船舫浜。1969年,因工厂占用,船舫浜被填没,并拆除了浜口的玉带桥。 1966年开始,因防治血吸虫病和扩展镇区用地等因素,将丁字河填没(北口为吉利桥,西口在圣堂弄北端,东口在东棣北端)。拆除吉利桥、长春桥、升平桥。 1997年重开丁字河,除重建三桥外,增建泰安桥。1999年开始移建乌金桥。 (2) 城池演变 1).南宋以后,由于士绅、富户的出现,竞相建造私家园林。所选地址,多在现镇区周边,平民也往该地集中。 南宋宝佑年间,诗人叶茵在西柳圩和西桧楖圩一带(卧云庵西)建水竹墅别业。叶茵自定水竹墅十景,各咏诗一首。这是同里镇最早的园第记载。 2).元代,江南财赋司副使宁昌言在秵镰圩建别墅(今广场西侧),称万玉清秋轩。中有菊坡、岁寒屏、苍茛谷、来鹤亭、桔圃、吴蓉沼、金粟坞、碧梧岗、师古斋、棲云馆等。可惜此别墅寿命太短,至元末已荒凉。 元末,沈万三婿陆仲和在南秘圩(今北新村)和东桧楖圩(今南濠弄)建走马街,设帐子廊,亭台池囿,辉耀桑梓。明初抄没为官街,遂废。元末,富户叶振涛在同里湖滨建水花园(今田浪村荡湾里)。园广数里,中有聚书楼、约鸥亭、小垂虹等,池阁石梁、映带左右。明初抄没入官,遂废为渔丛。此处是同里湖岸最为曲折的一段,岸边竹林农舍,掩映其中,为同里八景之一的“水村渔笛”。 3).明代,官绅阶层建造大批住宅,平民人口也随之增长,商业繁荣。基本形成住宅区在北、商业区在南的格局。 ①.住宅、园第 据里志记载,摘录如下: 西桧楖圩:今南棋杆、东棋杆、电机厂一带有:明洪武时太医院院使周缪所居恒心堂;明正统江西右布政使何源归老所居的遗老堂;明宣德间清丰县教谕吴骥宅;诸生陈序宅;县令沈士元宅;明万历南京监察御史陈王道故居宏略堂(后称孚寄堂),中有春草池塘。王道亡后敕建侍御坊、陈氏家祠;处士王有庆在遗老堂旧址上建师俭堂;掖县知县陆元祥宅筠轩;另有现存平民住宅三谢堂。 东桧楖圩:今东新桥至普安桥一带有:明成化财顾昶所居盘窝;顾昶子顾宽所建乐寿堂。中有同心堂,唐寅撰记。西有感梅亭,文征明等题诗;顾昶孙、光禄寺监事顾纲所居的光禄第;明隆庆间监察御史顾曾唯所属的侍御第。今石皮弄至崇本堂间有:明万历间江西兵备道顾自植所建的西宅别业。 西柳圩:今陆家埭有:明成化间处士朱祥所建耕乐堂,内有燕翼楼;另:现存明代建筑明厅、承恩堂。 漆字圩:有唐家宅及现存明代建筑潘氏墙门。 ②.商业区 重要集中在镇区南部的洪字圩(今南埭、东埭)、西柳圩南(西埭)、秵镰圩南(竹行埭)。至明代中前期商业已相称繁荣。吴骥所定同里八景诗中,《南市晓烟》一首即是当时繁荣景象的描述。凭着此处水路交通的方便,货船麋集(白粲连艘何济济),商品繁多(懋迁百货无朝曛),更有饭馆酒楼(当炉贳洒开芳樽),一片热闹景象(接踵肩摩肯辞险),并且贸易规模也十分可观(青蚨满箧常欣欣)。 4).清代, 镇区进一步充实,除原濠潭和其西侧的磕头坟、荷花荡和其北侧的周家坟这二片荒地外,几乎没有其它成片空地,并逐渐向周边地区扩展。 ①.住宅区 重要分布在东桧楖圩、西桧楖圩、佛字圩、东柳圩、西柳圩东部、漆定圩及秵镰圩北部。向北扩展到南秘于南边(红塔埭)、尼字圩南部(章家浜)。向南扩展到成字圩北部和冲字圩(三阳田、铁匠弄和马家廊下)。 ②.商业区 分布在洪字圩(东埭、南埭、圣堂弄)、西柳圩南边(西埭)、秵镰圩南边(竹行埭)以及由放生河淤塞而成的新填地。 ③.手工业区 零星遍布于住宅区和商业区的交界处,米业、粮油加工、糖坊和木业(棺材、农具等)则集中在镇区东、南、西三个周边地区。 至清末,同里镇基本形成了北部沿后港(南秘圩、西桧楖圩)以深宅大院为主,南部沿前港(洪字圩)以商贸为主,四周为手工业区,南北之间为平民住宅区的格局。 5)现代 民国后至解放初的五十年代,镇区面貌基本保持清末原状,只是把寺庙、祠堂等建筑改为粮库。六十年代起,在经济实力薄弱的情况下发展工业,占用了部分古建筑。八十年代开始,镇区面积迅速向外扩展,至八十年代末基本形成目前的城乡建设范围。 1.1.1.4 自然条件与资源状况 1. 地形地势 同里镇属于太湖水网平原中的湖荡平原,地势平坦,镇区由西北向东南微缓倾斜,镇区及镇郊高程在4.01米到5.12米之间(采用吴淞高程,以下同)。 2. 水文 同里系太湖流域,境内河港交叉,湖荡密布。镇域内河流平均水位2.80米,洪水位4.34米,洪水周期二十五年。地层属全新现代沉积,土层以亚粘土为主,地承受能力12-18吨/平方米,地下水0 .5米-1.0米之间,含水层埋深80-120米,钻井涌水量60 吨/小时。 湖泊:东有白蚬江、澄湖、黄泥兜、沐庄湖、肖甸湖,中有同里湖,南有南星湖、叶泽湖,西有庞山湖,北有九里湖。 四周重要河道有:吴凇江、屯浦塘、上急水港、长牵路港、中元港。 镇区周边的河道有:中元港、前港、后港、上元港、南大港、牛头湾、放生宫河、东埭港、小川河、北图浜、肖家浜、北大港、长九路港、七石港、六星港、菱荡河、大窑港。 3. 气候 同里镇地区属亚热湿润季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7℃,年平均降水量1019mm。年平均风速3.4米/秒,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 1.1.2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1.1.2.1 概况 2023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成91795万元,比2023年的85698万元增长7.1%。农业总产值达成12480万元,比2023年的13203万元减少5.5%。第三产业达成52820万元,比2023年的48333万元增长9.3%。 表2:1999~2023年同里镇国民生产总值 单位:万元 年份 合计 一产 二产 三产 1999 81362 13329 20437 47596 2023 85698 13203 24162 48333 2023 91795 12480 26495 52820 数据来源:《同里镇国民经济及社会记录资料》1999-2023 表3:2023年同里镇总产值行业计算数(单位:万元) 行业 产值 社会总产值 243282 农业总产值 26810 工业总产值 128664 建筑总产值 7518 运送业总产值 18842 第三产业总产值 87808 数据来源:《同里镇国民经济及社会记录资料2023》 1.1.2.2 第一产业 2023年终全镇有耕地34735亩,全镇粮食总产达成2083.1万斤。2023年,全镇经济作物面积达成31197亩,其中,油菜达成了22800亩,禽畜和名特优水产品养殖已形成一批在省、市有影响的基地。 1.1.2.3 第二产业 工业经济是同里镇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近年来镇政府一手抓现有公司调整结构,增长投入,提高档次,扩大规模,一手抓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政策扶持,搞好服务,优化环境,大力招商引资及扶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个体私营公司产值税收均快速增长。2023年,全镇工业总产值达成121146万元,比上年增长25.6%。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规定,全镇所有的公司分别采用租赁、拍卖或组建股份合作制等形成,转换了机制,转制率达成100%,使公司增强了发展的活力与动力。同时同里镇办工业园区发展势头喜人。 1.1.2.4 第三产业 同里镇在历史上是江、浙、沪交界地区的一个商业重镇,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规模的不断扩大,同里镇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已成为城乡经济的主体。2023年,第三产业产值达87808万元。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古镇旅游业的崛起,为第三产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开发旅游的前景十分美好。随着江、浙、沪地区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人们的出游意识不断增强。1998年同里接待游客约30万人次,2023年同里接待游客达112万人次。如何提高旅游的服务质量,提高同里镇自身的景观及环境质量,已成为同里镇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 1.1.2.5 产业结构 分析社会总产值的构成可以看出,同里镇的产业结构有典型的三、二、一的特性,2023年三产比例为13:29:58。在近年的发展中,第一产业的比重连续下降,二、三产业的比重连续上升。应充足发挥同里镇作为历史文化的镇的综合优势搞好第三产业,便之成为社会经济的重要支柱。保持并加强了第三产业主导地位,与二、三产业共同协调发展。 1.1.3 城乡建设概况 同里城乡现状建设用地涉及原同里镇区的9个居委,城乡南侧至石桥港,西侧至南大港,北侧至后港北及环镇公路,东侧至同里湖,现状城乡建设用地面积1539930平方米,人口12334人(含暂住人口174人),人均城乡建设用地为124.9m2/人。 目前同里城乡建设用地重要分为三大片,古镇区居中,同里新区在东部,同里产业园区位于西部和西南部。古镇区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有世界文化遗产-退思园,建筑密度较高,建筑形式以传统的坡屋顶、砖木结构为主。同里新区为80年代后开始建设,目前规模较小,也有90年代后期建设的小川东路等新开发的商业街和住宅社区。同里产业园为新规划的产业园区,并有部分动搬家民住宅,目前大部分还在建设中。 1.1.4 镇域交通概况 1.1.4.1 公路 航运历史上是同里重要的运送方式,近年来随着公路交通运送状况的不断改善,航运在对外交通中的作用已大大削弱,但仍然起着一定的作用。同里镇域内外水系发达,支泾曲港纵横,水路交通堪称便利。重要航道有:苏松外港线,四级航道;吴芦线,七级航道;苏松内港线,五级航道;长牵路港,等外30级;同屯线,等外30级。航运码头除原屯村镇区有一500吨锚地,其他多为单位自建的简易货运码头。 1.1.4.2 航运 同里镇现有的对外交通道路重要是松厍公路,是由同里通达上海、苏州等城市的重要通道。苏嘉杭高速公路从镇西部穿过,将于2023年年终通车。 1.1.5 城乡道路交通概况 同里镇区的街道多与河平行。到2023年止,全镇20余条街、路、埭、弄(不含宅弄),重要街道有:陆家埭、范家埭、南旗杆、道士埭、中川路、小川东路、南埭、北埭、东埭、明清街、新填街、红塔埭等。 1996年总体规划实行到今,同里镇的道路系统根据总体规划进行了进一步调整,2023年,经三线下地改造后,镇区路面条件大为改观。重要道路骨架基本形成,但道路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 1.1.6 旅游业概况 同里历史悠久,五六千年前即有先民在此劳动、生息、繁衍。经考古发掘,同里镇九里湖、移定毕圩两处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同里镇发端之初因自然条件优越而得名“富土”。 1.1.6.1 旅游资源现状 同里地势平坦,河流纵横,自然环境十分幽静,古镇区保存有十分完好的明清建筑群,街衢依河而建,民居临水而筑,有桥多、弄多、廊棚多的特点。同时,同里悠久的历史、淳朴的民风、蔚然的人文造就了浓郁的文化氛围。1981年,同里镇被列为太湖风景区十三个景区之一。1982年,同里镇被列为江苏省唯一的省级文物保护镇。1995年12月,又被省人民政府列为江苏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2023年,退思园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现已作为旅游景点开发的旅游资源有:退思园、嘉荫堂、耕乐堂、世德堂、崇本堂、明清街、同里历史陈列馆等。 同里传统的旅游商品有:闵饼、麦芽塌饼、新白米团子、果酥、蹄膀等。 1.1.6.2 旅游业发展状况 旅游业是近十年同里新兴的一项产业。同里凭借保存完好的成片明清建筑群、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淳朴的传统民风等资源优势,在走入旅游市场短短几年内就得到了旅游界的广泛好评。 1993年设同里旅行社经营管理同里镇旅游业务。2023年到同里参观旅游人次为112 万次,旅游三产收入3.8亿元,比2023年增长42%;2023年比1999年增长31%。到2023年,同里镇现有各类旅游宾馆5家,客房341间,床位数约610个;有民居旅馆13家,约有床位150个。 1.1.6.3 旅游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一是资金有限,投入局限性,使得很多必要项目不能进行,在很大限度上制约着同里旅游业的发展;二是开发机制还不够完善,操作模式不正规,缺少专业或专门的人员,旅游开发工作没有一定的系统性;三是对内宣传还不到位,群众保护古镇的意识不够强,在某些方面影响了古镇的保护工作;四是旅游公司缺少管理人员,公司平常的工作运营尚不成熟,这也影响了旅游服务的质量;五是旅游产品缺少品牌和特色,也制约着旅游经济的发展。 1.1.7 市政公用设施概况 同里镇区各项公共设施较为缺少,基础较差。现有自来水厂一座,采用同里湖水作为水源,供应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同里镇区的排水系统是雨污合流制,街道的条石板路下面用砖石砌成暗沟,生活污水和雨水混合在一起就近排入河中。2023年同里镇规划建设污水解决设施及污水解决厂。 2023年终,同里镇区(含屯村镇区)电话装机13612部,有线电视电缆基本到户,电信事业发展迅速。 同里镇液化石油气站位于镇东松厍公路北侧,月供应量为1600瓶。 1.2.发展条件分析 1.2.1有利因素 1.2.1.1 城乡建设优势:同里镇区一直是原同里镇政府所在地,同里的城乡建设定位于综合性的城乡职能,并已有了相称的发展基础,为此后城乡的进一步发展完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2.1.2 交通区位优势:同里镇具有便捷的交通条件,水运、公路交通体系完善。同里紧邻太湖,吴凇江联接上海与苏州,运送条件良好。苏嘉杭高速公路南北向纵贯同里全镇,向东有318国道通向上海,北松公路东西向穿越同里镇,联接吴江市区。规划中的沪青平高速公路及同周线的建设,将更优化同里镇的对外交通联系,提高同里镇的交通地位。 1.2.1.3 遗产和自然资源优势:同里镇有着2023数年的悠久历史,留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同时镇域及周边地区拥有较为丰富的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和颇具特色的江南水乡田园风光,同里镇所处的苏州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园林是世界文化遗产,2023年同里镇区内的退思园也被增补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同里又是太湖风景区十三个景区之一,同里古镇是江苏省唯一的省级文物保护镇,通过数年的旅游开发及近几年世界文化遗产热的兴起,同里镇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 1.2.1.4 经济实力优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同里镇(含原屯村镇)的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经济总量有了较大的提高。1990—1998年,同里镇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达成17.4%,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5.7%,工农业总产值的年平均增长率达成15.1%,财政收入的年增长率为18.4%。同里镇的电子工业、机械加工工业等均具有相称的发展规模和进一步发展的潜力。 1.2.2 不利因素 2.2.1 尽管同里镇近年来经济发展已取得长足的进步,但由于基础较为薄弱,市域整体经济实力还较弱,人均经济指标还较低。在2023年终苏州市各重要城乡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较中原同里镇排名较靠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对落后会在一定限度上影响和制约城乡的建设发展。 1.2.2.2 由于同里镇行政辖区范围内地形地势特性、地区发展的历史沿革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基础等因素的影响,定位于吴江市东北片区中心城乡的同里镇,其城乡发展规模还较小,尚局限性以带动吴江东北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目前同里镇内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分布不均,镇域西部地区在经济上受吴江市区的影响,经济实力最为雄厚,而沿北松公路沿线和沪青平公路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均优于其它地区。 1.2.2.3 同里镇由于受到地形地势条件的限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长期以来在城乡建设上欠账太多,导致城乡环境质量不高。如城乡道路系统相对紊乱,缺少城乡公共活动空间和公共绿地,城乡用地发展缺少有效控制,城乡用地布局混杂,如工业公司位于城乡传统风貌地区等。另一方面,原有镇区道路狭窄,房屋年代长远,居住条件较差的状况仍然严重,到目前为止,同里城乡的基础设施建设仍较缺少,基础设施建设标准过低,设施相对局限性,在一定限度上影响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乡产业的发展,导致古镇区人口减少,空洞化。 1.2.2.4 近年来吴江开发区的发展迅速,其范围已跨过苏嘉杭高速公路,同时同里镇的工业园区也重要位于镇区西部,有逐渐与吴江开发区连成一片的趋势,使同里镇构成镇区被工业园区环抱之势,将丧失原有古村镇风貌。 1.2.2.5 保护工作有待进一步,原有的遗产资源尚未充足挖掘和运用。 第二章 规划背景 2.1. 2023年吴江市总体规划及1995年同里镇总体规划概述 2.1.1 2023年吴江市总体规划概述 2023年7月,吴江市委托江苏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吴江市总体规划,作为对吴江市1995年规划的重新修订。2023年吴江市总规针对新的形势,对市域和市区的发展作出了新的定位,目前该规划的纲要已进行了评审。2023年吴江市总体规划对市域的发展提出:2023年市域城乡化水平为50%(按五普常住人口计算);2023年为56%;2023年吴江市城乡化水平为66%。小城乡的发展是提高吴江的城市化水平的关键。从市域空间结构来看:以双核双轴带动市域经济的发展。同里古镇、京杭大运河、太浦河、环太湖沿线、元荡、汾湖等风景区被划为吴江市域内的生态敏感区,并加以严格控制。同里镇作为市域城乡体系的中的中心城乡,规划人口2.5-4万人,规划职能为历史文化名镇。与同里紧邻的松陵城区的发展方向考虑远期以向东、向南为主,向东控制跨越苏嘉高速公路,向南至白龙桥。由于同里镇区距松陵城区仅6公里,松陵城区的向东发展将对同里城乡的发展导致直接的影响。 2.1.2 1996年同里镇总体规划概述 同里镇上一轮总体规划是于1995年委托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编制的,该规划通过9个月的勘察、规划和论证于1996年终完毕。 2.1.2.1 重要内容 (1)城乡性质:同里镇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太湖风景区的景区组成部分和旅游度假胜地。 (2)镇区规模:人口规模:2023年1.6万人,2023年2.5万人;用地规模:2023年175.33公顷,2023年249.76公顷。 (3)城乡布局结构:一心三片:一心指古镇区,三片指镇东行政、文化居住及旅游度假综合区,镇北工业仓储综合区,镇南工业社区。 2.1.2.2 1996年同里镇总体规划的实行情况概述 从1996年同里镇总体规划编制完毕到2023年的5年时间里,同里镇城乡建设发展迅速,镇区规模迅速扩大,城乡经济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从规划实行的情况看,原有规划:对城乡发展定位准确;对同里新区的发展作了合理的选址及定性;保存了原有古镇区;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城乡发展的预见性局限性,规划相对滞后;原有城乡规模较小;对区域环境的保护未提出对策;对如何协调古镇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未提出进一步的措施等。 2.2 规划编制背景 2.2.1 2023年7月,吴江市先后对原有同里镇和屯村镇内所辖的村进行合并,10月又决定将原屯村镇所属范围并入同里镇,极大地推动了同里镇发挥中心城乡作用带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为同里镇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对中心城乡的建设发展提出了更高的目的和规定,规定同里中心城乡进一步扩大城乡规模,增强城乡经济活力,提高城乡运营效率,强化城乡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辐射力。 2.2.2 同里镇地处长江三角洲地理中心位置,该区域内上海是中国经济发展及投资的热土,苏州工业园及吴江市、湖州市是中国IT产业及台资关注的焦点地区,同里与长江三角洲内经济发达区域的联系极为密切。从大的区域来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进一步,在目前上海加快国际大都市建设及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战略方针指引下,本来上海的一些产业将逐步西移,同里镇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和发展基础,有也许成为一方面接受上海地区经济辐射的区域;从吴江市域范围来看,吴江市台资公司的蓬勃发展,一方面直接推动了同里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产业人口的增多也需要相应的配套产业,同里镇凭借其优越的环境和便捷的交通条件作为吴江产业区的配套生活基地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些都给促进同里镇的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2.3 同里镇具有悠久的历史,优美的环境,及丰富的旅游资源,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提高了同里的知名度,同时也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将是同里此后一段时期内经济增长的积极力。 2.2.4 根据苏州市及吴江市现状城乡化水平与城乡体系发展特性,在区域城乡体系规划中强调了要大力发展区域中心城乡,强化其中心功能,作为区域发展的增长极,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根据同里镇在苏州市及吴江市所处的位置、自身的发展历史和目前的发展基础和水平,未来同里镇应将其发展目的定位于吴江市东北部片区的中心城乡,并制定相应的城乡建设方针。 2.2.5 21世纪区域和城乡发展的战略思想与20世纪有着主线性的变化,可连续发展思想的提出,全方位地影响着区域与城乡发展的深层次指导思想。指导新世纪同里城乡发展的新的总体规划,应贯彻可连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发展集约高效的城乡经济以支撑城乡的建设。 2.2.6 改革开放以来,同里镇在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方面已取得了不少成绩。面向未来,同里镇的建设又增长了新的内容,给城乡建设带来新的机遇。特别是区域基础设施的建设,给城乡发展更增添了活力。如苏嘉杭高速公路的建设,为华东地区内的互相联系增长了新的通道,也将提高同里镇的交通地位和有助于同里镇作为区域性物资流通中心职能的发挥。连接上海的沪青平高速公路,串联苏州市各景点的旅游公路,其建设将提高同里镇区对外的交通便捷度,也将引导未来同里城乡的建设。 2.2.7 同里城乡建设由于受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城乡规模较小,在不少方面存在着与同里的区域中心城乡地位不相称之处,并已影响到城乡运营的效率。新一轮同里镇的城乡总体规划,应转变观念,提高城乡建设标准,提高城乡运营的效率,促进城乡与区域经济的发展。 鉴于以上因素,有必要通过城乡总体规划的适时修编,科学合理地指导城乡建设,推动城乡健康、有序而全面的发展。 面对新的发展条件和发展机遇,同里镇人民政府决定在原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修编,进一步明确城乡建设的发展目的和用地布局结构,带动同里镇各项建设活动的全面、有序、健康的发展。 第三章 规划依据和总体规划目的 3.1 规划依据 3.1.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 3.1.2. 国家建设部部颁《城乡规划标准》(1993年) 3.1.3. 国家建设部部颁《城市规划建设用地分类标准标准》(1990年) 3.1.4.《江苏省重点中心镇规划编制技术规程》(试行)(2023年) 3.1.5.《苏州市域城乡体系规划》2023年 3.1.6.《吴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23年 3.1.7.《同里镇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 3.1.8.《同里镇土地运用总体规划》1991年 3.1.9.同里镇各项基础资料和现状调查资料(2023年) 3.2 规划年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江苏省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协议里镇的具体情况,拟定本轮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为:2023-2023年。 其中: 近期:2023~2023年 远期:2023~2023年 远景:至本世纪中叶。 3.3 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3.3.1 规划指导思想 根据同里镇城乡发展的基础以及未来发展的重点,拟定同里镇城乡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为: 3.3.1.1 规划立足于吴江市域及更大区域范围,从同里镇域、镇区以及镇区周边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出发,充足考虑同里镇城乡发展的规定,强化同里镇区的建设,完善中心城乡的职能和城乡各项设施的建设。 3.3.1.2 突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运用对城乡发展的意义,强化自然环境与生态的保护,以建设具有同里地区风貌特色为城乡目的的重要目的之一。 3.3.1.3 加强城乡经济发展对城乡建设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加强传统特色产业的发展,增强城乡的经济活力,在科技产业发展的同时注重城乡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应发展旅游服务业。远期将以旅游服务、文化艺术和商业贸易为主的第三产业作为城乡发展的主导产业。 3.3.1.4 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合理拟定城乡基础设施配置标准和服务水平,保证和促进城乡的合理健康发展,增强城乡的综合实力,提高城乡生活环境质量。 3.3.2 规划原则 3.3.2.1 依据苏州市及吴江市域城乡体系规划对同里镇城乡发展的规定,在区域整体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合理拟定同里城乡规模、用地功能布局、道路交通网络系统和重要的城乡设施建设。 3.3.2.2 充足考虑同里城乡所具有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及其城乡周边的自然景观环境等自然人文资源。以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为首要任务,融城乡于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之中,发明富有特色的城乡景观和空间格局。 3.3.2.3 按照市域中心城乡的标准,建设城乡商业、贸易、金融、保险以及其它旅游服务设施,配置高标准的城乡基础设施,把同里城乡建设成为具有良好生态与环境的现代化城乡。 3.3.2.4 充足考虑城乡的长远发展,保证城乡在未来健康合理地发展,并使其发展和建设具有连续性。同时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城乡发展的规律。 3.4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战略目的 通过对同里镇社会、经济、环境条件的综合分析和合理预测,以面向城乡现代化的战略思想为指导,在保护同里古镇历史文化遗产和风貌的基础上,以大力发展旅游业为龙头,全面促进同里镇的社会经济文化事业以及城乡建设的发展,将同里镇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经济文化繁荣、社会安定、交通便捷、生活舒适的江南水乡名镇。 3.4.1 经济发展目的 在稳固发展农业的基础上,发挥旅游业优势,调整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进一步完善产业结构。2023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9.17亿元。根据吴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23年远景目的纲要以及《吴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23年),结协议里实际,拟定同里镇的经济发展目的为: 近期2023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0%, 达成14.77亿元。 远期2023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递增8%, 达成42.74亿元 3.4.2 产业结构指标 同里镇目前的产业结构是以第三产业为主的三、二、一结构,在2023的国民生产总值的91795万元中第一产业为12480万元,第二产业为26495万元,第三产业为52820万元,第三产业占绝对主导地位。 同里镇未来2023的发展应突出抓好经济结构调整,完善产业结构比例,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继续保持以旅游业为龙头,以工业经济为支撑,以房地产、商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保持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优势比重,实现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规划至2023年,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10: 30:60。 3.4.3 城乡化水平与居民生活指标 2023年末,同里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22.7%,城市化水平约为27.93%(非农人口加为城乡服务的农业人口)。根据《吴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23年)中的吴江市市域城乡体系规划,吴江市2023年城市化水平为50%,2023年城市化水平为56%,2023年为66%。以此为推测的依据,同里镇规划到2023年城乡化水平达成45%;2023年为50%;2023年同里城乡化水平为60%。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