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潘懋元的校友观探赜_何志伟.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71017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7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潘懋元的校友观探赜_何志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潘懋元的校友观探赜_何志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潘懋元的校友观探赜_何志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潘懋元的校友观探赜摘要潘懋元先生是享誉海内外高教界的著名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内容丰富,蕴蓄其中的校友观亦具有深刻的价值内涵。研究从潘先生校友观形成的他人影响因素、自觉意识因素和工作经历因素三方面入手,深入分析他关于校友及校友与大学关系的认知、理解和判断。关键词潘懋元;校友发展观;大校友资源观;大学校友互动观;重要窗口何志伟石慧霞韩菲尹潘懋元先生是享誉海内外高教界的著名教育家,笔者在中国知网以“潘懋元”作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2021年12月31日),发现相关文献532篇,剔除非学术性的研究文献214篇,剩余318篇均为潘先生教育思想的学术研究文献,主要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维度展开。纵览

2、现有的研究文献,发现鲜有对潘先生的校友观进行探究,这对潘先生教育思想的完整性、丰富性和体系化而言实为一件憾事。事实上,潘先生不但拥有非常丰富的校友工作实践经历,而且还具有敢为人先的校友理论研究创新精神。为此,笔者对他的校友观进行全面梳理、系统总结和高度提炼,以期能够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他的教育思想体系。潘懋元先生校友观形成的因素潘懋元先生校友观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生命成长中“重要他人”的影响、教学研究过程中自觉意识的驱动和校友工作中实践经历的历练。“重要他人”是指对个体的自我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人和群体,即对个人的智力、语言及思维方式的发展和对个人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及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

3、影响的父母、教师、受崇拜的人物及同辈团体等。潘先生有过于小学、中学、大学等不同阶段学校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经历,在校友研究方面关注他们的终身成长及其与母校的可持续发展。教学研究中的自觉意识。潘懋元先生关注校友发展及校友与大学关系等问题,提出校友继续教育、大学与校友互动关系阶段论、校友会职能新论等一系列富有创新性的学术观点,还结合时代语境凝练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校友支持不可或缺”的学术思想,引导校友研究成为一个拥有生命力的学术生长点。他还在育人治学时指导青年研究者进行相关主题的深入探究。此外,他主张从国际学术视野去认识校友研究,既要敏锐把握时代发展变化趋势,又要不断丰富自我认知,研究主题注重“个人

4、兴趣”与“本土现实”的有机结合,发展路径强调从“依附发展”走向“自主创新”,肩负起国家社会发展以及知识创新的理论责任,实现从总结中国经验到发出中国声音的转变。可见,潘先生在教学研究中对自身的角色与使命有着强烈的自觉意识,以便在此基础上更好地理解校友与大学的关系,建立坚实的理论基础,清晰的概念,以及研究方法来确保校友研究的发展。校友工作中的实践经历。潘懋元先生既是一位著名的教育理论家,也是一位知名的教育活动家,通过梳理他关于校友方面的社会任职与活动参与,可以见证他丰富的校友工作实践经历。在社会任职方面,潘先生于1949年2月任厦门大学校友总会文书干事,同年8月10日被推举为厦门大学校友总会校友中

5、学筹备委员会委员,1980年4月6日被推选为厦门大学校友总会副理事长,2015年4月6日被聘为厦门大学校友总会第17届理事会荣誉理事。此外,他在1989年2月、1992年2月和2007年5月被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校友会分别聘为名誉理事长和名誉会长,1993年2月4日被汕头厦门大学校友会聘请为名誉会长。在校友活动参与方面,他积极参加校友议题方面的各种庆典仪式、工作会议和学术交流。此外,他还积极主动联系校友通过多种形式支持学校发展,同时还以校友身份躬体力行支持母校发展,如捐资设立“懋元奖”以大力支持学院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发展。潘懋元先生校友观的具体内容潘懋元先生校友观主要包括全生命周期的

6、校友50发展观、整体性的大校友资源观、动态发展的大学校友互动观、研究旨向的校友会职能观和以校友作为“重要窗口”的大学评价观五个方面。全生命周期的校友发展观。潘懋元先生认为,我们现在要彻底转变观念,需要对校友继续关心和教育,做到在学之时属于学校的学生,毕业离开之后仍然属于学校的学生。他倡导的是一种全生命周期的校友发展观,要求我们转换思维,从校友入校到离校后的发展、成长、成熟和衰退整个周期去思考问题,不仅要对在校的准校友进行学历教育,也要对毕业离校的校友进行继续教育,尽可能满足他们全生命周期的学习需要,实现从一次性终结性学历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尤其是在今天“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

7、会中,随着知识更新周期的不断缩短,对人的素质和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终身学习已成为人人之必需,终身教育也达成人人之共识,校友群体亦不例外,这就要求大学必须提前做好充分准备。整体性的大校友资源观。大校友资源观是一种校友资源观的迭代升级,与传统校友资源观相比,存在形式与功能上的不同。从形式上来看它的覆盖范围更大,包括校友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所附有的有形和无形资源,这些资源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和补充代替,其中校友本人是整个资源的核心。从功能上来看它的作用从被动开发转向主动支撑,注重与大学系统各要素之间的整体互动和共生发展。因为秉持整体性的大校友资源观,潘懋元先生认为校友支持母校发展的具体

8、形式可以非常多样。基于此,潘先生指出,校友是大学丰富的、潜在的教育资源,学校应更加重视校友的无形资源。动态发展的大学校友互动观。潘懋元先生通过长期的教学研究和校友工作实践经历,发现大学与校友之间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他把这种互动过程产生的互动关系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利用阶段、关心阶段、反馈阶段、研究阶段。四个阶段之前,还有一个二者无互动关系的自发阶段。由此,大学与校友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存在逻辑顺序的,并且分为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阶段。而且,互动关系越是发展到高级阶段,大学与校友的关系就会愈发和谐,双方更能促进相互发展。故而,潘先生提出的大学校友互动关系阶段论对于有效治理两者间的关

9、系给予了一种全新的解释。他强调在探讨大学与校友之间的互动关系时必须基于两者关系的发展阶段,发展阶段不同,互动模式就会不同,采取的具体举措也会不尽相同。除此之外,两者的互动不能是单一主体的独立行为,需要双方主体的共同投入,表现为积极主动的共同互动行为,缺少任何一方的主动,互动都难以保持长效。研究旨向的校友会职能观。潘懋元先生拥有非常丰富的校友会任职经历,2007年11月20日在厦门举办的第十四次全国高校校友工作研讨会上他强调校友会的工作是大学教育的继续,是为校友服务,而不只是作为募集捐款的机构。这是他对大学校友会职能进行的一次理性分析,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避免校友会发展成为一种官僚化组织,失去了

10、它本身存在的意义。之后,在“2018年第二期中国高校校友工作干部培训会”上他对大学校友会的作用和意义再次进行了与时俱进的阐释和解读,他指出校友会工作者自己要有认识,大学校友会的作用与意义不只是利用校友、关怀校友、反馈校友刚毕业时的意见,最重要的是研究我们培养的人才是不是符合社会的需求,在社会上能不能起作用。研究旨向的校友会职能观的提出,是他对我国校友研究所作出的重要理论贡献,能够倒逼校友会提升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有效推动我国校友工作的高质量发展。以校友作为“重要窗口”的大学评价观。潘懋元先生认为,一流大学需要具备的几个特征之一就是毕业生的整体素质高于一般大学,并且有一批有突出贡献的著名校友。此

11、后,他提出著名大学的三大标志之一就是它的毕业生的总体水平社会认可度、美誉度较高,其中有若干著名校友。他还指出社会对一所大学的评价,最终是以这所大学所培养的毕业生的全面质量和对社会所作的贡献作为标尺,学校应对工作五年以上的校友进行调研,研究我们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社会的需求,考察校友在校所学与工作所用是否相契合,把校友作为学校办学成果的检验,将调研成果作为促进母校立德树人、提高教学质量的依据。可见,在潘先生的研究中以校友作为“重要窗口”不仅是大学评价不可或缺的要素,更是以评促改提高大学人才培养质量进而提升办学水平的有效手段。潘懋元先生校友观的启示潘懋元先生的校友观是在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的51基础上经

12、过多年的深入研究、实践探索与经验积累逐渐形成的,已经非常成熟,得到了同行的广泛认同,也为我们提供了启示。坚持系统观念,培育构建校友母校发展共同体。潘先生的大校友资源观鼓励我们从整体性视角出发去认识和发展校友资源,强调我们要从事物的构成要素和外部环境的关系维度来思考问题。一方面,对于大学组织而言,就是要在其越来越走近和融入社会中心的情况下培育构建校友母校发展共同体,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另一方面,在此校友文化基础上结合终身学习的时代需要,推动母校和校友的双向融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格局,实现双方共同发展。而且,在今天信息技术促使时间和空间被瓦解成单一范畴且无限扩展的背景下,大学的边界已

13、经变得没有明确界限和范围,进入社会中心成为一种必然,与之互动的对象也不再限于校内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等利益相关者,校外的其他任何个体、群体和组织都有可能成为大学的利益相关者并与之进行常态化互动。显然,校友个群无疑是最优选择,因为他们自始至终都是大学最忠诚的支持者、最坚定的拥护者和最长久的守卫者。注重理论创新,提升校友研究的本土特质与国际影响。潘先生曾提出教育理论的源泉有三条途径:第一条是教育史研究;第二条是比较教育研究;第三条是现实的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高。首先,要重视和研究校史。校史中蕴含校友弥足珍贵的集体记忆,通过校史研究有助于增强校友研究者的历史自觉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进而从学校发展的

14、历史脉动中挖掘影响校友成长的校本要素,从而在历史的实践中准确把握校友的教育经历和成长轨迹。其次,要进行校友的比较研究。我国的校友研究在本土理论指导实践方面相对滞后,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借鉴国外校友研究的先进经验,取其长以补己短,凝练出符合我国本土特质的个性化研究范式,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和校本实际的校友理论发展新路。最后,要解决具体的校友问题,并对现实的校友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提高。要善于在众多校友问题中发现真问题,而且这个真问题必须具有重大意义,研究要立足现实基础,不能脱离时代语境,“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因此,只有从历史和现实、国内和国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研究校友问题,并在丰富

15、的实践基础上进行总结提高才能实现理论创新,进而提升校友研究的本土特质与国际影响。提高校友会治理能力,促进校友工作高质量发展。一是提高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建设一支促进校友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队伍。提高专业化水平是指校友工作者要养成精准思维的习惯,实现校友工作岗位的精细化管理,依靠建立专业标准而发展成专门性职业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提高职业化水平是指校友工作者的工作模式要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并形成与之相匹配的职业素养,如职业价值观、职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行为习惯等。二是完善校友会内部治理体系,理顺校友与大学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并构建双方相互支持和监督制约的组织结构,建立全员参与、校院系联动和校内外协同

16、的校友工作机制,加强他们的沟通、交流和互动,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提升他们的参与能力,吸引更多校友参与和支持学校发展,创建一种校友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文化氛围。三是通过信息化助推校友会治理效能的提升,主要是依靠大数据手段加强对校友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处理,通过掌握精确数据为校友提供精准服务,开展对校友的精细化管理,将校友会打造成跟踪校友发展、服务校友发展、支持校友发展的新型研究机构,以此推动大学和校友共同进步。参考文献:1邬大光.潘懋元:高等教育学的中国符号J.高等教育研究,2020(7).2韩延明.论潘懋元教育思想的生成、进路与贡献J.大学教育科学,2020(3).3何志伟.“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校友资源的理性认识与有效利用J.中国高教研究,2018(6).本文为浙江工业大学2018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校友资源助力一流大学建设的机制研究”(项目编号:SKY-ZX-20180179)和浙江工业大学2020年度人文社科预研基金项目“校友参与大学治理的国际经验与本土实践研究”(项目编号:SKY-ZX-20200150)的研究成果【作者单位:何志伟,浙江工业大学;石慧霞,厦门大学;韩菲尹,浙江水利水电学院】(责任编辑:王瑶)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