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中国知网收录核心期刊相...据的肥料利用率文献计量分析_黄国强.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70620 上传时间:2023-09-0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中国知网收录核心期刊相...据的肥料利用率文献计量分析_黄国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基于中国知网收录核心期刊相...据的肥料利用率文献计量分析_黄国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基于中国知网收录核心期刊相...据的肥料利用率文献计量分析_黄国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http:/2023年1月 第14卷 第2期基于中国知网收录核心期刊相关数据的肥料利用率文献计量分析黄国强1颜雄1李文昭1王旭辉2王秋燕21.遵义师范学院,贵州遵义563006;2.贵州黔北粮仓米业有限公司,贵州遵义563006摘要:为深入了解肥料利用率方面的研究状况,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应用高级搜索方式,以20022021 年中国知网收录的北大核心期刊为统计源,从年度发文量、作者发文量、主要机构发文量、主要期刊发文量、高频关键词、高被引文献等角度对肥料利用率方面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22021 年肥料利用率研究领域发文量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发表论文的第一作者合计 571人,其中只发

2、表一篇论文的作者有 516人,占第一作者总数的 90%;发文量排名前 4的作者分别是王宜伦(6篇)、吕伟生(4篇)、侯彦林(4篇)、韩晓日(4篇);发文量居第一的科研机构为华中农业大学(17篇),农业类高校是研究的主力军;发文量最多的期刊是 中国土壤与肥料(52篇),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分别是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38 篇)和 土壤通报(34 篇);就高频关键词而言,产量、水稻、玉米出现频次较高,说明水稻和玉米这两种主要粮食作物在提高肥料利用率方面有很大的需求和潜力空间,同时氮肥的利用率格外受到关注;张福锁院士于 2008 年发表的论文探究了中国肥料利用效率低的原因,并提出了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的主要

3、途径,被引频次达到3 500次。关键词:肥料利用率;文献计量学;中国知网中图分类号:S147.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23)02-09-40引言肥料利用率是作物所能吸收肥料养分的比率,用以反映肥料的利用程度。利用率越高的肥料,经济效益就越好。肥料的利用率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往往因施肥时间、气候、肥料种类、土壤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1。提高肥料利用率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来说十分重要。鉴于此,笔者以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北大核心期刊为统计源,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肥料利用率方面的发文量、主要发文期刊、主要发文机构、高频关键词和高频引用论文等情况,为其他学者进一步开展肥料利

4、用率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1研究数据与方法1.1数据来源与检索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为统计源,选取高级检索方式,检索范围为中文学术期刊,主题词为“肥料利用率”,检索时间范围为20022021年,文献来源的类型选择为北大核心。1.2数据处理与分析去除与“肥料利用率”无关的文献后,共检索到核心期刊文献 658篇,使用 Microsoft Excel 20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研究结果与分析2.1年度发文量如图1所示,20022021年肥料利用率发文量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0022007年为该研究的初期发展阶段。该阶段发文量较少,年均发文量仅有 17篇。20082014年为该研究的快速发展阶

5、段,表明人们开始重视肥料利用率的研究,肥料利用率获得了更多学者的关注。从2008年起,发文量增加幅度明显,基金项目:贵州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202210664023);遵义师范学院校级创新创业培育项目(cxcy202207);贵州省高等学校黔北现代山地高效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乡村振兴示范基地(黔教技 2022 067号);贵州省黔北土壤资源与环境特色重点实验室(黔教合KY字 2017 010)。作者简介:黄国强(2001),男,本科生,研究方向:农业资源与环境。通信作者:颜雄(1981),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农业资源利用。9DOI:10.19345/ki.1674-790

6、9.2023.02.035http:/2023年1月 第14卷 第2期且每年发文量均在 33篇以上,并于 2014年出现小高峰。20152019年肥料利用率发文量有所波动,2019年的发文量仅为25篇。2020年和2021年每年的发文量又增加至50篇以上,且在2021年达到58篇。这主要是随着国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研究者更关注如何通过提高肥料利用率避免造成肥料浪费、破坏生态环境的研究。2.2作者发文量统计 20022021年肥料利用率研究领域的第一作者发现,在这20 年间,肥料利用率研究领域发表论文的第一作者共计571人,其中只发表一篇论文的作者有516人,占第一作者总数的90%,剩余10%的

7、作者中有51人的发文量在两三篇,发文量4篇及以上占极少数。发文量居前13位的第一作者如表1所示,共发表核心论文45篇,仅占总发文量的6.8%,前4名作者分别是王宜伦(6篇)、吕伟生(4篇)、侯彦林(4篇)、韩晓日(4篇)。排名靠前的作者发文量均在3篇以上,其主要来自农业类高校和农业科学院。2.3主要机构发文量20022021年,肥料利用率研究领域发文量排名前10的机构如表2所示,这些机构在肥料利用率方面共发表论文108篇,占总发文量的16.4%。发文量居首位的是华中农业大学(17篇),主体地位较为明显,说明华中农业大学的研究团队十分关注肥料利用率;其他单位的发文量均在7篇及以上。排名前10的机

8、构中,有5所来自全国各地的农业类高校,发文量占总发文量的9.4%,有4所为农业科学院系统的研究机构。表2发文量居前10的研究机构排名12345主要机构华中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发文量/篇1714141411排名678910主要机构河北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发文量/篇987772.4主要期刊发文量20022021年,发布肥料利用率文章的核心期刊共有119种,其中有10种期刊的刊载量在15篇以上,说明706050403020100211414年份14221737334044

9、35425532393828255058发文量/篇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图1年度发文量表1发文量居前13的第一作者分布情况排名12345678910111213总计作者王宜伦吕伟生侯彦林韩晓日王寅田昌杜君杜彩艳余小芬张萌罗照霞韩秉进詹其厚单位河南农业大学江西省红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沈阳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水天农业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

10、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发文量/篇64443333333334510http:/我国部分核心期刊对肥料利用率研究领域的关注度较高且具有持久性。发文量居前10的期刊如表3所示,其合计发文量为259篇,占总发文量的39.36%。其中,排名第一位的期刊是 中国土壤与肥料(52篇),发文量占总发文量的7.90%;第二位和第三位分别是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38篇)和 土壤通报(34篇),说明肥料利用率研究是现代农业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同时,水土保持和园艺学领域对肥料利用率同样十分重视。2.5高频关键词进行关键词统计分析,可以快速了解文章主题和热门发展趋势。20022021年,肥料利用率研究领域相关的关键

11、词共有1 311个,从中筛选出前20个高频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是“产量”(201次);水稻、玉米分别出现58次和44次,说明水稻和玉米这两种主要粮食作物在提高肥料利用率方面有很大的需求;养分吸收和品质均出现了42次,说明提高肥料利用率能更好地促进养分吸收和提升作物品质;氮肥利用率和氮肥分别为29次和20次,表明氮肥利用率格外受到关注;平衡施肥、有机肥、减量施肥、测土配方施肥出现的频次也较高,说明施肥方式和肥料种类得到了较多关注。2.6被引频次居前10的文献被引频次是衡量论文影响力及被认可度的重要标志之一,通过被引频次可以了解肥料利用率的主要发展方向。2002

12、2021年,肥料利用率研究领域被引频次排名前 10 的文献如表 5 所示。其中,张福锁院表5我国肥料利用率领域被引频次前10的论文分布序号12345678910文章题目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现状与提高途径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肥料问题提高肥料利用率技术研究进展保水剂特性测定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新型缓/控释肥料研究现状与展望华北小麦-玉米轮作区缓控释肥应用效果分析施肥模型研究综述我国测土配方施肥进展情况与发展方向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化肥增产效应与肥料利用效率旱作农田水肥耦合研究进展第一作者张福锁朱兆良闫湘黄占斌韩晓日卢艳丽侯彦林高祥照闫湘于亚军第一作者所在机构农业部植物营养与养分循环重点实验室、教育部

13、植物-土壤相互作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沈阳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土肥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发文期刊土壤学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中国农业科学农业工程学报沈阳农业大学学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土壤通报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土壤干旱地区农业研究被引频次/次3 5001 039952319242222194183174170发表时间2008年2013年2008年2002年2006年2011年2004年2008年2017

14、年2005年表3发文量居前10的期刊分布排名12345678910总计期刊中国土壤与肥料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土壤通报西南农业学报水土保持学安徽农业科学北方园艺贵州农业科学湖北农业科学中国农学通报发文量/篇52383422212120191616259占总发文量的比例/%7.905.785.173.343.193.193.042.892.432.4339.36表4排名前20的高频关键词分布排名12345678910关键词肥料利用率产量水稻玉米养分吸收品质施肥经济效益氮肥利用率烤烟频次2962015844424238322925排名11121314151617181920关键词冬小麦氮肥油菜小麦平衡

15、施肥马铃薯有机肥棉花减量施肥测土配方施肥频次25202019171715151413黄国强,等.基于中国知网收录核心期刊相关数据的肥料利用率文献计量分析11http:/2023年1月 第14卷 第2期士2于2008年发表的论文被引频次高达3 500次,主要分析了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偏生产力、农学效率、肥料利用率和生理利用率等方面,探究了我国肥料利用效率低的原因,并提出了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的主要途径。朱兆良院士发表的 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肥料问题3引用频次超过1 000次,该文就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高效利用肥料资源、施肥区域布局等进行了探讨。闫湘共有 2 篇论文被高频引用,分别发表在 中国农业科学

16、和 土壤 期刊上4-5,总引用频次也超过1 000次。另外,在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的研究中,缓控释肥和测土配方施肥等受到的关注度也较高。3结论与展望研究发现,20022021年肥料利用率研究领域共计发表论文658篇,发文量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2021年达到58篇;发表论文的第一作者合计571人,其中只发表一篇论文的作者有516人,占第一作者总数的90%;发文量排名前4的作者分别是王宜伦(6篇)、吕伟生(4篇)、侯彦林(4篇)、韩晓日(4篇);发文量居第一的科研机构为华中农业大学(17篇),农业类高校是研究的主力军;发文量居前10名的期刊共发表了259篇文章,占总发文量的39.36%,发文量最多

17、的期刊是 中国土壤与肥料(52篇),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分别是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38篇)和 土壤通报(34篇);就高频关键词而言,产量、水稻、玉米出现频次较高,说明水稻和玉米这两种主要粮食作物在提高肥料利用率方面有很大的需求和潜力空间,同时氮肥的利用率格外受到关注;张福锁院士于2008年发表的论文探究了中国肥料利用效率低的原因,并提出了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的主要途径,被引频次达到了3 500次。另外,在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的研究中,缓控释肥和测土配方施肥受到的关注度较高。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在今后的肥料利用率研究中,农业类高校仍是研究的主力军,研究涉及的作物将从水稻、玉米这两种扩展至更多,同时将有更多的

18、学者致力于研究缓释、控释肥料,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参考文献:1 李传哲,许仙菊,马洪波,等.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水肥利用效率研究进展 J.江苏农业学报,2017(2):469-475.2 张福锁,王激清,张卫峰,等.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现状与提高途径J.土壤学报,2008(5):915-924.3 朱兆良,金继运.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肥料问题 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3(2):259-273.4 闫湘,金继运,何萍,等.提高肥料利用率技术研究进展 J.中国农业科学,2008(2):450-459.5 闫湘,金继运,梁鸣早.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化肥增产效应与肥料利用效率J.土壤,2017(6):1067-1077.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